《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必备(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
一、 导入质疑
1、复习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6课,请齐读课题。(生读)
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哪俩件事?(根据汇报,板书:修改做客)
通过这两件事,作者认识了一位怎样的作家,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根据汇报,板书:人品作品 楷模)
2、出示句子,读读。
3、激疑:
同学们,叶圣陶老爷爷,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一生写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堪称楷模。既然是写这么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那课文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二、 初读悟美
1、请大家看看文中几次写到绿绿的爬山虎,把这样的句子划下来,出声朗读,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读书,圈画)
2、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交流: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出那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指导朗读)
小结:的确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里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不是)
师追问: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是呀,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和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通过这两则事例,你觉得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一丝不苟 平易真诚)
三、 自读自悟,品读交流
1、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叶圣陶先生是个一丝不苟、平易真诚的人,把相关语句划下来,在旁边简短的写写体会。
2、汇报交流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句子。
(1)学生汇报3段,自由谈体会,老师引导,重点体会“愣住了”、“密密麻麻”、“到处”,引导学生读好。
(2)学生汇报4段,抓住俩处修改谈体会。
老师引导:像这样的修改还有很多,我们来看130页资料袋,这就是叶老先生帮肖复兴修改过的原稿。仔细阅读,叶圣陶先生用了哪几种方法修改这篇文章,看了这个修改稿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举例子汇报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谈感受。老师相机引导总结:长句段成短句,表达清楚,读起来朗朗上口;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更准确;删去重复啰唆的地方;改动了一些用词不准确的地方,使表达更确切;一些不准确的标点符号。
学生谈感受后总结:叶圣陶先生对这篇作文的修改具体到了一个字、一个词、乃至一个标点,足见他的细致认真、一丝不苟。作者和你们有相同的感受。
出示句子:我虽然未见…如春风拂面。
学生自由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过渡:叶老不仅为我修改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齐读5段评语部分。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接读)
(4)初步感受了叶老的人品后,作者应邀去叶圣陶先生家做客,他一进门就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们再来读读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你的感受是不是更深了,看看你能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总结:是呀,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里跳跃着的、闪烁着的正是我受到叶老鼓励后高兴激动的心情啊!
过渡:应邀做客这则事例中,哪些语句让我们感受到叶老是一个平易真诚的人。
3、学生自由汇报,重点引导: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生自由谈体会后引导:融化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总结:叶圣陶先生这种亲切质朴的为人,循循善诱的谆谆教导,平凡之中透露出的不平凡,让我也心生崇敬,倍受鼓舞,谁来再读读这段话。
(2)就是这样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让作者在那个15岁的夏天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出示句子)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齐读)
(3)此时,作者又一次写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谁来读一读,让大家都能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总结:作者借景抒情,那绿的沉郁、虎虎有生气的爬山虎承载着作者那一份沉甸甸的收获:齐读十段。
4、课文的结尾又一次写到了爬山虎,出示句子: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1)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
(2)叶老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心里,忘不了_ _ _,忘不了_ _ _,忘不了_ _ _!
(3)总结: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三十年过去了,但当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好像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浓缩成一份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再来深情的朗读课题。
四、 拓展升华
叶老就是这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他老人家不仅仅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及他创办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
在叶老先生诞辰100周年会上,一位作家这样说:“谈起叶老,我觉得与他相对,永远如沐春风!他那谦和慈祥的.言谈、态度和容颜,永远悬挂在我的面前。他的‘爱护后代就是爱护祖国未来’之类的发言,永远在我心中震颤。”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练习修改自己的一篇习作。
3、许多作家都写过感激、怀念老师的作品,课下可以读一读著名诗人舒婷的《在那颗星子下》。
在那颗星子下
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初一时,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读书。
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当大摇大摆屡屡犯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顿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那儿人多,那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 ,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抗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一百一十三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十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 这个单字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字狠狠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慢!
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四十七分。
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其他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各小组自己互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汇报对叶老批改“我”的作文的`感受。
3、让个别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叶老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老师批改作文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了解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3、细读课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有感情朗读找到的相关语句,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自己在朗读中所获得的心得。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各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发现的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2、从哪些地方中发现的,并且从中学到了什么?
3、模仿其写作特点写一小段话。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为同桌批改一次作文(提醒:注意使用批改方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⑴读后评议;
⑵出示填空,讨论填空:
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
板书:
改作文做客
⑶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
三、学习第一段(1~4节)
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
(“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
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
(指名读。)
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
(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呢?
指导朗读“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或直线、曲线。”
5、的确,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我们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谁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为什么?
“我真的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指名答出示重点句:
这不仅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⑴“气候”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
①气象情况;
②比喻动向或情势;
③比喻结果或成就。在这里句话里面,应该选哪一个解释?
⑵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句话讲了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比第一个方面更进了一步,所以用了“不仅……也……”这样的表达方法。)
板书:
下大力气一丝不苟
⑶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⑷指导朗读。
7、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评),指名读。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8、“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
(出示课件。)
⑴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
(“我”根本没有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地对“我”的作文进行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十分地惊喜,十分地感动,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许由此产生了当作家的梦想。)
⑵指导朗读。
(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9、学生置疑。
四、总结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五、学习本课生字
1、出示生字正音。
2、归类。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抄写词儿。
2、朗读课文。
【板书】
修改作文───改一丝不苟
评指点鼓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邀请作客───亲切(认真、期待)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理解“推荐”“愣住”“春风拂面”等词。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感情朗读,初步感受具体事例+心里感受的写作方法,并尝试积累运用。
3、 在语言实践中,感受叶老真诚、质朴的人品,对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及对祖国花朵的关怀与热切期盼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课揭题
1.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位老人是——叶圣陶老先生。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堪称我国文坛巨匠的大作家吧,因为,我们要学习一篇与他有关的课文,那就是由著名作家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读题时慢一点,意味深长一些)
二、 反馈预习 整体感知
1. 同学们已经对课文做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来考验一下,有信心吗?
2. 反馈难读的语句,随机正音解意。
3. 谈谈你预习之后,读懂了什么?
4. 理清脉络: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板书: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5. 预习课文时,你心中又涌起了哪些疑问?
三、 重点段研读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读第一件事。
1. 默读1—5自然段,找到具体描写叶老先生给肖复兴的作文进行修改的语句。
2. 反馈,朗读。你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或短语来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吗?(修改符号 字词句的修改 简短的评语)
3. 你想看看这份文稿吗?出示:修改的文稿
4. 师:面对这样的修改,你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呢?
5. 面对这样的修改,肖复兴也有产生自己的心里感受呢?快速浏览,找到相关的句子。
6. 重点品读:
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读读这句话。
感悟:“春风拂面”的意思?(像春风一样吹过脸颊,带给人无比舒服和温暖的感觉)
师: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感受,请你联系3个修改,谈谈自己的理解。
1)“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a)从“密密麻麻”、“到处”看出(叶老修改作文非常仔细、非常认真,从而让人感受到叶老对肖复兴这么一个普通中学生是多么关心),所以让肖复兴产生了“春风拂面”的感觉。
(b)感悟“愣住”:愣住是什么意思,(呆住,傻眼)。当时作者怎么想?
(c)师:这样的一份惊讶,我们该如何读好这句话呢)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d)师:透过这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我彷佛看到了,夜晚的灯下,叶老……
师小结:想到这些,我们由衷被这位老人所感动,这份感动带给作者心灵上的温暖,就如——春风拂面。带着这样的一份感动,深情地齐读。
2)出示第四自然段(还有哪些修改让作者在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的同时产生春风拂面的感觉呢?)
A)从各处具体的修改中,感受到叶老用字的准确、规范,这样一丝不苟。
B)师引读:是的,回家后,作者仔细看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他发现题目……,我立刻感到……,他发现叶老把……改成了……,我感受到这样的改动使得……。
面对如此细致的修改,肖复兴的心不再平静,他说(齐读感受的句子)
3)“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么亲切自然。”
(a)齐读评语,
从这几句简短的评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肖复兴得到了叶老的鼓励 表扬 期待)
小结:同学们,正是叶老这一番真诚的鼓励与热切的期待,使15岁的肖复兴心里充满了对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他这样写道:
出示: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答问雪茄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想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
师:叶老春风拂面的温暖让肖复兴走上了文学之路。
(出示肖复兴的资料)。
现在他已经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了,而且还是我国一流的纯文学月刊《人民文学》的副主编,多么了不起呀!《人民文学》创建于1949年,可是与我们的共和国同龄的一种刊物啊!
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这样的一位老人,令我们——(佩服、敬仰、尊敬、感动)带着对叶老的这些情感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四、 回文感知表达方式 初步运用
1. 师:同学们,再来看看修改作文这部分内容(出示3—5段),我们再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在表达方式上,你又悟到什么呢?(如果学生回答不上,就改为,那么从这件事情上,你在写作文上学到了什么?)
2. 体会在记写具体经历的事情时,可以先写具体事实,再写心理感受;悟到写作文要用词准确,写句规范;悟到好作文要不断修改等。
3. 出示小练笔:
1970年,我被发配到北大荒,那是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我把写作当成了最快乐的事,渴望有人给予我指点。于是,我试着将文章寄给了只有一面之缘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总编叶至善先生(叶圣陶先生的长子)。没想到,他很快给我回信了。当时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北大荒又那么远,我激动得半天没敢拆信。拆开一看,叶先生将我的一篇文章从头到尾修改了一遍,从构思、结构、语言乃至标点都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他怕我看不清,又亲自重新抄写了一遍寄给我。捧着沉沉的信件,望着他那整齐的笔迹
4. 师巡视指导
5. 反馈评价,从学生的用字和感受是否有层次去评价。
(预设:先写感受,再写原因,很有条理。把感受比喻成 ,多形象。联系自己的理解,很生动。能作对比……)
6. 出示肖复兴的感受叙写,配乐,师颂读。
捧着沉沉的信件,望着他那整齐的笔迹,我非常感动。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接受了叶老先生父子两代人细致入微的帮助,手把手引领我步入文学的领地,在我最卑微最艰难的日子里,给予我信心和勇气,让我看到了文学的价值和力量,以及超越文学之上的友情、真诚、关怀与期待的意义。
五、 导出下节课内容
1.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一定被一份感动所深深包围,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吧,一定会感受到他(引读“他亲切中蕴含……”)一定会看到(引读“落日的余晖……)
2. 师:课文一直都在叙事,为什么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细细品读吧。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5
【教材解读】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一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课文借抒情景,感人至深,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 感受叶老堪称楷模的人品和作品,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 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叶老和肖复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叶圣陶,导入新课
1、出示叶圣陶照片,简介。1988年,叶老先生在北京去世,作家肖复兴为纪念他,写下了这篇文章。
2、指导学生读好题目。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出示叶老照片,介绍叶老及肖复兴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叶老的慈祥的面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拉近学生与叶老的距离。】
二、出示重点语句,概括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在选作课文时做了改动。课前大家也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来试着说一下在文中肖复兴回忆了他和叶老先生的哪两件往事?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
(1)读准“堪称楷模”,理解意思。
(2)那么,在肖复兴的眼中,叶老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大作家呢?
(板书: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
【设计意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抓住课文的中心句,直奔主题,引领学生学习全文。】
三、感受作品“堪称楷模”
1、简介《开明国语课本》:叶圣陶先生一生致力于小学教育,是最早为小学生编写课本的人。
2、出示学生学过的叶圣陶的文章:《小小的船》、《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引读重点句子。
3、出示叶圣陶童话故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的作品开创了中国20世纪童话创作之先河。
4、出示叶圣陶先生更多的作品集:《倪焕之》、《脚步集》??
师总结:他就是用这样的作品陶冶着我们的心灵,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所以说他的作品——堪称楷模。
【设计意图:在这里再现学生熟悉的叶老的作品,补充叶老的相关作品资料及对后人的`影响,不仅回顾旧知,感悟“作品——堪称楷模”,还让学生对叶老先生产生亲切感,并带着对叶老的崇敬走进课文,从而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四、品味人品“堪称楷模”
(一)学习“修改作文”一部分
叶老先生曾说过“要作文,先做人”,那他又具有怎样的人品呢?
1、找出作者看到叶老修改后感受的句子。
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fú)面。
(1)指导读准“春风拂(fú)面”,“春风拂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下这个词语。
(2)谁再来读这段话,把春风拂面的感觉带给大家?
(3)叶老先生怎样的人品让我有了春风拂面的感觉?(板书:平和)
【设计意图:“春风拂面”这个词语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读得准确,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词语表达的意境,运用这样的方法,既“得言”又“得意”,学生很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叶老的人品。】
2、叶老先生为“我”的作文做了哪些修改呢?(出示叶老的修改原稿)
(1)出示句子: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理解“密密麻麻”,指导读句子。
(2)比较“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同?这样用字就准确了。
(3)比较“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和“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改前和改后有什么不同?
(4)像这样的修改,文中还有很多呢!(出示原稿)补充:肖复兴的这篇作文原稿仅仅有1500字,而叶老却为他修改了160多处,你从这样的修改中体会到什么?
3、总结:是啊,这就是大作家对待写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呀!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出示,齐读)
【设计意图: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要学会用两只眼睛读课文,一只眼睛读文字表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要看见文字背面的意义”。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出示叶圣陶
先生修改的原件,并补充原稿中叶老修改的处数,让学生带着自己看了原件后的体会品读重点句子,学生除了用“一只眼睛”看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还很容易用“另一只眼睛”看到叶圣陶先生对待写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突出学习重点。】
4、找出叶老为“我”写的评语,这段评语中叶老先生指出了“我”作文的哪些优点呢?为什么在他的评语里写的却全都是“我”的优点呢?
5、补充资料:叶圣陶先生当时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而且担任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工作繁忙,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孩子们认真地修改作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作者肖复兴,看了这样的修改,这样的评语,你又有什么感受呢?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吧!(再读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设计意图:这段写作者感受的话,包含着作者对叶老先生浓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体会这些情感,通过补充相关资料,设计情感暗示,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深情朗读,便能读出韵味,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学习“邀请做客”一部分
未曾谋面,却让人如沐春风,那么当作者亲眼见到叶老先生时,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课文一共10个自然段,描述了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和邀请“我”做客两件事,作者对作品和人品都堪称楷模的叶先生的崇敬之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体现出来的。课文两次描写爬山虎,借景抒情,这是本课突出的特点。另外片尾提到“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又与题目遥相辉映。学习这篇课文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四年级学生应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
5、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烘托感情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2、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烘托感情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练习朗读,了解有关叶圣陶的生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懂得写好文章首先要学做人的道理”环节;第二课时完成“朗读感悟,拓展延伸,总结升华,小练笔”环节。本次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疑: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6课,看老师板书课题,请齐读。
(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复习回顾:
①首先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
②(板书“楷模”)“楷模”这个词语怎么理解?谁来说说?(指名回答)
请找出课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并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楷模”指的是谁。(叶圣陶先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出叶先生是“楷模”的?
(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故事。)
(板书:修改 谈话)
3、激疑:
文中的叶老我们都很熟悉熟悉,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一生写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出示叶圣陶资料)
既然是写著名作家叶圣陶,课文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品读悟情
1、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写到了绿绿的爬山虎?画出来,读一读,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上圈划相关语句。
2、指名朗读作者第一次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出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a、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感受到爬山虎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
b、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出这种生机与活力。(指名读)
c、老师也想读一读。(范读)谁再来试试?(指名读)(齐读)
这的确是一幅美的画面。在这里,作者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对于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作者来说,爬山虎是一种很常见的植物,为什么唯独此刻他眼中的爬山虎格外美丽?
(作者心怀对叶先生的崇敬来到这里, 都是兴奋、激动,心情愉快,所以看到的爬山虎也是生机勃勃的。)
3、①在见到叶先生之前,通过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作者认识到叶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一丝不苟”)你从哪些语句能感受到叶先生的一丝不苟,划出来。
(学生默读,圈划句子)(指名回答)
②(出示修改稿图片)这就是叶先生帮我修改的稿子,看了这个修改稿,你想说什么?
(叶先生非常认真,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都作了修改。)
叶先生对这篇文章的修改具体到了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足以可见他的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作者和同学们的感受是一样的,所以作者说——
(出示“我虽然未见过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齐读)
a.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b.从哪些句子也可以知道叶先生批改的是那样认真?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③叶老不仅为我修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
(齐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如果说叶老的细致修改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④就是这样帮助我、鼓励我的大作家叶先生邀请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初中生去做客。此时的作者是怀着如此的激动、感动、不安和喜悦来到叶老家,一进门就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夏日的阳光照耀下,爬山虎绿的那么新鲜,绿的那么可爱。我们再来读读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看看你能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4、在见到叶先生之后,通过与叶先生的谈话,作者了解到叶先生不但是一位对待作品一丝不苟的大作家,更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板书“平易近人”)
你能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叶先生的平易近人?
(出示:我们的交谈很融洽, 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于不知黄昏的到来。)
a. 什么叫“融洽”的谈话?(没有距离的谈话)
b.“融化”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呢?(叶先生说的话打动了我,说到我心里去了。)
写话:你觉得叶先生会对作者说些什么话呢,能让作者小小的心“融化”了?试着动笔写一写。
(出示:叶老先生亲切地跟我交谈着,他不断地鼓励我,还对我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说:______________。这一番亲切质朴的话,让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交流)
5、就是这样一位作品与人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让作者在十五岁那个夏天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作者带着激动、雀跃的心情来到叶老家,通过这样一番融洽的谈话,让作者有了沉甸甸的收获。此时,作者再一次写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
(出示: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这一次的爬山虎与刚才所见的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不同?
(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作者已经有了深深的收获。)
(指名读,齐读)
6、作者借景抒情,那绿的沉郁,户户有生气的爬山虎饱含着作者沉甸甸的收获,叶老的人品和文品深深地影响着我。在课文的结尾处也写到了爬山虎。
(出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回答、交流)
预设:1、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作者每当想起叶老的教导和期望,就像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生机和活力。
2、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脑海中,叶老的教导使“我”明白了许多,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我前进。
三、拓展升华
1、正因为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著名的作家。
(出示肖复兴资料:肖复兴,当代著名作家,当过大中小学教师,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3、总结:师恩难忘是每个学生的心声,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三十年过去了,一想起叶先生,就好像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他的生命中,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那片绿是一份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再一次深情的朗读课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 一丝不苟
楷模
谈话 平易近人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还记得《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留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吗?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爬山虎,我想用一个字来形容它(美)接下来老师将带领你们去感受文中的另一种美——叶圣陶老先生的人格美。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抓重点事例,找重点词句,领会人品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两件事。
1、默读课文第1-5自然段,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2.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
明确:一是自以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到却存在很多毛病;二是没料到蜚声国内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初中生的作品;三是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3、课文哪句写出了作者对叶老先生的印象?
明确:“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片断展示一朗读指导
指导学生朗读。
4、小结
读到这里,我们心中对叶老先生也会产生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作者运用这个比喻,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激。
5、叶圣陶老先生不仅为我修改了习作,还为我写了评语,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并说说从评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我的肯定,帮助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二)学习第二部分:
肖复兴是幸运的,他的作文得到叶老的修改,那年夏天,他还有幸的得到叶老的邀请,走进了他的家,在那里,他再一次被深深地打动了。
1、轻声读课文6—10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A、课件展示: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B、小组合作学习: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带感情朗读句子
2、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它们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看到爬山虎的感受,生动而形象。对爬山虎的描写衬托出作者的高兴、兴奋的心情,这种通过对爬山虎的生动描写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叫做借景抒情。“我”通过与叶老的交谈,不仅感到叶老亲切随和,而且由衷地敬佩叶老渊博的学识多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融合景与人之美,升华情感
1、师小结:叶老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让我感受到了他对工作认真的`态度;邀请我做客,又让我体会叶老先生平易近人、关爱下一代的品质。作者把对叶老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倾泻在这绿绿的爬山虎之中。于是,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优美的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来读读写爬山虎的句子吧!(课件再次出示:)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文章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来赞扬认真负责、平易近人的叶圣陶先生,在作者的笔下,景物的美与人格的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有叶圣陶这样一位文品和人品堪称楷模的作家的鼓励,对肖复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所以他才在文学创作之路上越走越远,他感慨道──课件出示12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3、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为什么总是那么绿着?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四、课堂小结
作者心中的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叶圣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感动也会永远存在着,他批改作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以及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都值得我们学习。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2、课外阅读《稻草人》
板书设计:修改作文 文品 一丝不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邀我做客 人品 平易真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26~130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老先生批改作文一丝不苟,接待客人平易近人,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与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设计理念】
遵循新课标中关于“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感悟。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为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学情分析】
本校的四年级学生大部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对学习任务的恒心与毅力,在整个良好的学风环境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心有余而力不足。本学期的能力训练的重中之重还是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再现生活的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主要进行阅读习惯的辅导工作如:朗读感悟能力,多元解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这些方面的培养。
第一课时
执教:民主小学 卢根好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思考.练习”预习课文,使孩子对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4、读通课文。
教学重、难点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吗?(认识)你能说说爬山虎有什么特点?(指名两个同学说)
2、看来同学们对爬山虎认识可真不少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写到爬山虎,这篇课文叫什么?
师:爬山虎绿绿的、充满生机,再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学习课文做铺垫,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阅读的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肖复兴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同学们想知道他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吗?快打开126页读一读课文,注意了,要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文章。
3、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黑板上的生词你会读吗?跟同桌一起读读。
4、想展示一下吗?开火车读。
5、这组同学读准了字音,掌声送给他们。全班一起读一次吧?(学生齐读生词)
6、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生字,说说你觉得哪一个难写?
7、指名交流。
8、老师很同意大家的看法,觉得这3个生字最难写,请看老师写一写!(师范写翻、删、燥)现在让我们来写写,每个写2个。
9、展示作业,评议。(你最喜欢他写的那个字?整体美观、横平竖直、撇捺舒展。)
10、再指一个同学展示。
【设计意图:课始学生对课文还不够熟悉,鉴于孩子的读书水平参差不齐,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里,最好让孩子自由读,这样孩子不仅可以自己把握读书速度,还能有时间根据自己的自学习惯做些批注旁注。识字方面让学生凭借自己具备的能力独立识字,然后帮助学生总结出“认、想、写、用”的步骤和方法,就能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师:学会生词,扫除了阅读障碍,再读课文就不难,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
2、指名交流,相机板书:修改作文 请我做客
3、精读第一部分,品味叶先生的写作态度
(1)师:肖复兴曾说过: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是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那么,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为“我”修改作文的?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用笔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文、画句子。
(3)指名说。出示句子:1.映入眼帘的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4)你真会读书。还有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5)从这句话中,你知道叶老先生修改我的作文修改得怎样?(很认真)
(6)看,这就是叶老为肖复兴同学修改的作文。(出示修改过的文章)。同学们在小组里学习第4自然段、找一找。叶老究竟修改了什么呢?
(7)叶老修改了什么?
(8)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修改作文应该从哪些方面修改的作文了呢?
(9)让我们一起读!(投影: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把长句断成短句。3、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4、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5、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10)叶老先生不但教肖复兴同学如何修改作文,在作文后面写了一则评语教他怎样写作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找一找,叶老在这里教我们写作时怎样写?——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写体会。
(11)真会读书!那叶老先生这么仔细地为一个初中生修改作文,当时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齐读(出示:我虽然未见叶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11)是啊!叶老修改文章那样认真,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吗?(板书:一丝不苟)
(12)做事一丝不苟的叶老让肖复兴同学感到非常温暖,谁再读一次这句话?
(13)请你也读一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其实就是全文的面,以上所有的读所有的想都是点,都是为了面这个环节服务。层层递进,层层铺垫。如果以上所有的点的环节铺垫好了,这个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过渡提问:课题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件事却没有提到爬山虎,可是课文为什么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其实就是全文的面,以上所有的读所有的想都是点,都是为了面这个环节服务。层层递进,层层铺垫。如果以上所有的点的环节铺垫好了,这个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课时
执教:民主小学 黄燕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了解通过描写景抒情的方法。
4、了解叶圣陶先生为人处事的态度,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描写方法。
2、了解叶圣陶先生为人处事的态度,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老师现在要进行个小考查——听写词语,同学们敢不敢挑战?请拿出听写本。
1、听写词语:推荐 燥热 词语 握手 融洽 大厅
(出示词语,自己批改,错的马上纠正。全对的举手,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是哪两件事呢?
(第一件是写叶老先生为“我”批改作文,第二件是叶老先生请“我”到他家做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检查学生上节课学习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新授
1、叶圣陶先生要请我到他家做客,我感到非常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位初中生。在去叶老先生家的路上,作者的心情会是怎样呢?(紧张、激动、兴奋……)
2、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一份敬仰,带着这一份紧张、激动、兴奋,一起走进叶老的家吧!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预备起—
3、当作者来到叶老先生家,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时,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凉爽、舒畅、轻松)
4、这爬山虎让人感到凉爽、舒畅、轻松。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
5、你真会读书!见到叶老先生后,他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慈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6、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出示第8自然段: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7、我和叶老之间存在什么距离?(年龄、身份的距离。)
此时,我和叶老的心仿佛贴在了一起,我和叶老仿佛就是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他不仅是一位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叶老,更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叶老。此时,作者再见窗外的那一墙爬山虎,绿得是那么沉郁,那么浓厚,那么有韵味。来,孩子们!我们一起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去研读文本,咀嚼精华,体悟情感。通过品读重点句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人物的品质。】
8、你还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叶老先生的平易近人呢?(出示第9自然段,请个别学生读)(看图:你看,叶圣陶老爷爷和肖复兴是那样的亲切,没有多大的距离,他们的交谈一定很融洽。)
9、想象一下,如此融洽的交谈,叶老会对我说些什么呢?同桌互相练习。
10、这位叶老,你想对我说些什么?(中间与学生穿插一些对话,如:你的话语很亲切,但也能听出你对我有很大的期待……)
11、叶老们,你们的话语如此亲切,但句句都在耐心地教导我,真是亲切之中——
你们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句句朴实的言语却一直鼓励着我,真是质朴之中——
正是叶老“亲切之中……质朴中……”把我小小的……
12、我知道,你们也知道,融化这个词一般都用在……融化多指化开,如冰、雪、霜等,可这里却说小小的心被融化了,你是怎样理解的?(是的,那一颗紧张的心被舒解了,就像冰雪融化了一样。)是什么让“我”小小的心融化了?
13、正是叶老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把我紧张的心悄悄地融化了。抬起头,再见窗外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那么沉郁,如同浓浓的湖水,不停地摇曳着,是那么的虎虎而有生气。来,孩子们,让我们深情地共同感受这一刻吧!(请学生读)
14、读了这句话,爬山虎让你觉得怎样?(翠绿、有生命力)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思考:作家是怎样做的,作家的作品是怎样写的。
15、从叶老先生跟“我”的谈话中,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学生接读,出示: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问:作家是怎样做的,(亲切、慈祥、平易近人)作家的作品是怎么写的,你知道吗?(写得真实、亲切自然、有真情实感)齐读。(如果学生答不出来,让他们默读第五自然段找)
16、所以,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的大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堪称楷模”是称得上榜样。(板书:堪称楷模)叶老仅仅是作者肖复兴的楷模吗?他还是谁的楷模呢?(我们大家的)
17、正因为这样,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出示课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们都能把总是强调出来,读得真不错。孩子们,永远绿着的,还仅仅是那片爬山虎吗?
是的,永远绿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更是叶老,是他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待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印在我们心中。所以,作者就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有目的地读书,理解意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人物的高大形象再次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总结:同学们,我们知道这是一篇纪念叶圣陶先生的文章,在这里,作者借这(绿绿)的爬山虎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更借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爬山虎来烘托、赞美(叶圣陶先生)赞他(批改作文——一丝不苟)赞他(接待客人——平易近人)。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习了课文后,小结人物的思想品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突显了人物形象,人物品质得以提升。】
四、拓展
叶圣陶先生有很多作品,都非常适合我们看,请同学们课后找来看一看。他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言,在这,老师把我最喜欢的一句送给大家。(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希望同学们能做到一辈子坚持自学,也一辈子自强不息。齐读名言。
【设计意图:学习完新课后,向学生推荐叶老先生的课外读物,齐读他的名言,叶老先生的形象“更高”、“更大”。】
板书设计:
批改作文——一丝不苟
楷模
接待客人——平易近人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
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教学,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二、理解课题,了解文章背景
①、本文的作者是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中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江苏省苏州市人。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除《爬山虎的脚》外,还有《记金华的双龙洞》《小青石》等。)
②、读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的题眼是什么?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 ③、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学生自愿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2)指导生字写法。
叠 (下面是“且”);逐(“半包围”);虎( 第三笔“﹁”等) (3)掌握多音字。
(4)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 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
1、2两段
1、读第
1、2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嫩红到嫩绿,一顺儿,铺得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
2、思考: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爬山虎长得茂盛和它叶子的美丽这两个自然段?
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重点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学习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2、汇报交流,自由发表见解
预测交流:一,
①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请你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
②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③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
(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
④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预测交流:二,
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课件:图片)
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
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
预测交流:三,
①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 “触、巴、拉、贴 ”“一脚一脚”地往上爬。)②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有什么不同?(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预测交流:四,
①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
②“??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
三、引导发现,总结课文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4)连续观察。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习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批注,交流:
1.体会作者对叶老先生的认识。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叶老对作者的'影响。
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对叶老先生的认识
学习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 ppt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课题,强调“片”和“虎”两个字的写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批注,交流:
1.体会作者对叶老先生的认识。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叶老对作者的影响。
师:围绕目标如何具体学习这篇课文呢,回忆文章分为那两部分,按部分来学。
生回忆文章的两大部分
三、学习第一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一:
默读课文,叶老先生是怎么批改“我”的作文的?用直线画出。
批改得怎么样?用语句在旁边批注。
“我”的感受呢?用曲线画出。
从中看出叶老是个什么样的人?
1. 学生自学。
2. 四人小组交流。
3. 汇报。
4. 叶老先生做事一丝不苟、关心下一代,写文章写真话、抒真情。
相机讲述“春风拂面”(多媒体出示)
师:未见其人,叶老先生就给“我”留下了这样亲切、温和的印象,那么见了面呢?叶老先生有何举动,又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下面学习第二部分。
四、学习第二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二
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叶老先生有何举动?从中看出叶老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交谈怎么样?
文中有两处环境描写,请用直线画出,并大声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写一墙的爬山虎有何用意?
1. 学生自学
2. 汇报
相机板书“平易近人”
3.猜猜当时叶老和“我”谈了什么?
四人小组交流
师出示资料一
4.两处环境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爬山虎的美丽,“我”心情愉快,出示课件,指导有感情朗读,用意是景美,人更美。
师:叶老与我的交谈,使我受益匪浅,所以对肖复兴来说,15岁那个夏天对他意义非凡,他庆幸什么?
五、学习最后一段
出示自学提示三
在作者肖复兴的人生中,15岁的那个夏天对他意义非凡,他非常庆幸的是什么?在文中用双横线画出。与此相关的语句是那句话?
文章结尾说“在我的眼前,那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含义深刻,谈谈你的体会。
1. 生自学
2. 汇报
3. 同桌交流体会
出示资料三和四
4. 小结
这句话是借景抒情,作者抒发了对叶老先生的敬佩、感激、难忘之情。让我们深情地朗读课题。
六、作业
以肖复兴给叶老写一封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随着二三六教学模式的推进,今天由我执教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此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主题进行编排。课文记叙了肖复兴回忆少年时代叶圣陶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去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近人,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课文借景抒情,感人至深,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及我校开展的二三六模式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自主阅读、批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了课堂教学。
首先,从二三六模式上来看,在出示目标的时候我注意键入了学习方法,使学生学起来更清晰明了,接下来引导生分部分学习课文,分别出示了自学提示,在对自学提示的表述上,我明确了学习方法,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在课件处理上,我采用了醒目的黑红两色,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通过画一画,做批注,读一读,想一想,学生的自学真正落到了实处。为小组合作做了良好的铺垫,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索,探究之中。
其次,从本课的特点来看,本课内容较多,不易理解,在被选入课本时,内容又有删减,使其更难理解。比如:“我”去叶老家做客,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他们都谈了什么,文中没有,我适时补充了资料一,轻松化解一个难题,对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用意何在,我引导简洁、明了,生一下捕捉到了叶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心灵美,思想美,自觉这个难点,处理十分得当;在对文章结尾那句含义深刻的话学习时,我组织学生同桌交流,阅读资料二和三,升华了中心,理解了题目。
第三,作业的布置,我认为也很成功,以肖复兴同学的身份给叶老先生写一封信,其实是对文章内容的再回顾,深化了思想,理解了文意,复习了书信。
总之,这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语文教学应该以读文本,这节课我自觉读的很不到位,是由于当时考虑到本课内容多,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感情朗读,指导的功力也很不到位,另外,在交流展示的时候,指名说时较多,形式单一,可以在考虑,把这些时间挤出来让给朗读。
通过本节课,我进一步认识到:二三六教学模式贵在坚持,经常运用,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必然提高,即便眼下看不出学生的进步,从终身学习来谈,它是很有用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会认7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从叶老批改的作文及教导中体会他“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中体会叶圣陶老先生的人格美,学会做人。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导入新课
1、读课题,质疑。
2、检查预习,生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1、划出生字新词。
2、想一想: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用小问号标出来。
三、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师评价。
2、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师生共同评价。
3、填空,整体感知课文。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学生质疑。
2、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指名读,说说分别是描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它们有什么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指导感情朗读:
这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那么,叶老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老人格之美的句子。针对这些句子,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考考别人。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共同解答。在合作中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我们来一个小组PK赛,看哪个学习小组找的问题最多,理解课文的能力。提出一个问题或回答一个问题老师将在你们那个小组粘上一个爬山虎的叶片,添上一片绿。哪个小组的爬山虎的绿最多,将得到老师的特别的.奖励──叶圣陶爷爷写的书哦!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4、小组PK赛,相机指导朗读。
5、评价总结。
6、美丽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了更深的含义呢?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生齐读。
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五、课后作业
1、和小伙伴们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的体会。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写下来,下节课和同桌交换一起改一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学习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方法。
(3)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收集叶圣陶和肖复兴两位作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2、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一)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在书上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让学生把有关的内容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怎么改的,这样改好在哪里?)
(叶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认真,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注意用字的准确性,句子的规范化。)
3.作者翻到那篇作文,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一是作者自以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没料到蜚声国内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小毛头的作品;三是作者没料到叶老这样认真。)
4.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
(作者不仅看到自己文的种种毛病,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5.看资料袋《一张画像》的修改稿。
(1)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讨论。
(2)集体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着重引导体会以下几处修改,分别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修改。
①“可却”用词重复,所以删去“却”字。
②“口里还不住地呐喊”,不真实。因为画面上是不会呐喊出声音来的,改为“从口里还吐出几个字”来就和画面一致了。
③“还不停地给他讲着”,不大符合上课时的实际情况。将“不停地”改为“悄悄地”就准确了。
④“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表达不准确,因为王老师不可能单单拿那张画,拿的只能是那本画着画的课本,所以把“画”改为“几何课本”
⑤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使语言简洁明了。
(用六个方法进行修改。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2、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3、把长句断成短句;4、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6.看了叶老先生修改,我们很受启发。肖复兴也很受启发。比较一下,是我们的感受深,还是肖复兴的感受深?(是肖复兴的感受深)这是什么原因呢?能找得到吗?(找出“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读一读。)这句话你们懂吗?(教师析书“受益匪浅”,受到教育非常深刻。“隔岸观火”,比喻看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身临其境”是亲自经历那个事情的意思,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叶圣陶先生修改的别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别深刻。)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见面后,叶老先生给作者又是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平易近人,从叶老让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叶老在门口等候、握手、亲切的交谈可以看出。)
(2)勾画出课文中几次与叶老的谈话和谈话的内容。
(共三次。第一次说:“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理科的书”第二次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不搞清我们的历史更不行。”第三次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
(3)请同学们谈谈对叶老的三次说话的内容的理解。
(第一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知识渊博。
第二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学好历史。
第三次,告诉作者写作要真实、要能反映现实的生活。)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通过这件事知道了,做一个作家应该有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品,像他那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写文章也应该像叶圣陶先生那样,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因为当时肖复兴才15岁,还是个孩子,他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课文中说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这样讲是恰如其分的。)
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意思是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留在自己的脑海里。)
10.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教师简单小结、深化认识。
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成了著名的作家,写了许多好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离1968年20多年了,还写得那么具体形象,就像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这也说明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2.读全文,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小练笔:文中的叶老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五、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用词不当
长句改短 一丝不苟
批改作文 调整顺序 平易近人
重复啰嗦
错别字、标点
教学反思: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以学生置疑为线索,改变了以往谈话导入的做法。利用“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生字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
黄昏客厅余晖蕴含摇曳莫名其妙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读读、想想、画画。
边默读边想边画:叶老是怎样批改“我”的作文的?我有何感受?
2、读读、说说。
(1)分组读读各自所画的.句子,说说从这些语句中可以品味出叶老是个怎样的人。
(2)指名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及温暖(做人与作文)。
(3)指导朗读:表达出对叶老的崇敬之情读书。
3、议议、记记。
(1)分组议议:通过看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参照课后的批改稿,联系个人实践总结今后写作文、改作文的方法。
(2)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自己动笔在笔记本上记方法。
五、深读课文,突破难点
1、通过比较,体会内涵。
将直接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引导学生抓住两个语句中的不同点进行对比,体会描写爬山虎是为了表达“我”当时的心情。
2、感悟词句,升华感情。
抓住“绿”字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使学生感悟出作者对叶老的感情。相机指导朗读进行评价。
3、积累语句,丰富语言。
把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抄在积累本上。朗读、背诵这些语句。
六、通读课文,回归整体
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解决揭示课题时的疑问。
七、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中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失败时他们会激励我们要振作,重新再来;成功时他们会劝慰我们要谦逊,成绩只代表过去。想一想他(她)给我们的帮助,写下来,并用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进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给他(她),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
3、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推荐 眼帘 删掉 规范 燥热 融洽
黄昏 客厅 余晖 蕴含 摇曳 莫名其妙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读读、想想、画画。
边默读边想边画:叶老是怎样批改“我”的作文的?我有何感受?
2、读读、说说。
a、分组读读各自所画的句子,说说从这些语句中可以品味出叶老是个怎样的人。
b.指名汇报。
c、指导朗读。
3、议议、记记。
a、分组议议:通过看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参照课后的批改稿,联系个人实践总结今后写作文、改作文的方法。
b.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深读课文,突破难点
1、通过比较,体会内涵。
将直接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引导学生抓住两个语句中的不同点进行对比。
2、感悟词句,升华感情。
抓住“绿”字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使学生感悟出作者对叶老的感情。
3、积累语句,丰富语言。
把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抄在积累本上。
三、通读课文,回归整体
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解决揭示课题时的疑问。
四、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中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失败时他们会激励我们要振作,重新再来;成功时他们会劝慰我们要谦逊,成绩只代表过去。想一想他(她)给我们的帮助,写下来,并用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进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给他(她),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段落的自主感悟和个性解读,了解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通过比较诵读,感受课文通过爬山虎的描写所反映的作者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链接作者的文学之路,品味重点句子和课题的深刻内涵,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补充阅读,初步学习读懂借景抒情的段落。
【教学理念】
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诵读,初读课文
1、四十多年前,著名作家叶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脚》中描写过自家院落里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本册课文第6课),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诵几句。
2、揭题,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些什么。
3、交流初读感受,梳理课文中的人与事。
二、多层解读,深悟课文
叶老帮“我”修改作文以及那天下午的谈话,使我对叶老的做事与为人有了一些了解。
1、自主读悟,表层解读:
默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具体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 )。他跟我的谈话,让我( )。
(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几处具体描写读懂“认真、平和、质朴”等。)
2、资料帮助,个性解读:
一个初中生,习作得到了大作家的修改,并受邀到作家家做客,请你也像作者一样从这修改中、交谈中去感受一番,你从中有什么感受与收获。
出示文后补充的“资料袋”材料──被修改的作文稿子,补充阅读原文中对谈话内容的记叙。
(附: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3、难点感悟,诗意解读:
⑴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他的批改却如“春风拂面”;我受邀做客,他的话语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看着这两个词语,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哪些景象?
(交流点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看着这样的修改,仅仅是脸上的感觉吗?冬天的冰融化后,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变成淙淙的春水。那么,我小小的心融化了,让你想到了什么?)
⑵ 指导有感情朗读,引读课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
4、比较阅读,写法解读:
课文在第二件事的记叙中两次描写了院中那一墙爬山虎,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⑴ 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去掉这些描写是否通顺?有何不同?
⑵ 联系作者两次看到爬山虎时的心情,想想两次对爬山虎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⑶ 作者借景抒情,那一片绿里跳跃着、闪烁着他的那份高兴,那份激动,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一种难以表达的憧憬。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去诵读。
(师生合作,有感情配乐诵读。)
三、悟读课题,升华情感
1、补充阅读,感受“非凡”:
叶老的批改,如春风拂面,叶老的话语,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心里充满无限的憧憬与期待。那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让我们看看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你对这“意义非凡”是否有更多的理解。(附: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纸的生命》、《父亲手记》、《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等。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2、深情回忆,诵读课题:
⑴ 课文结尾写道,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总是那么绿着?是仅仅在眼前吗?
⑵ 1988年,著名作家叶圣陶逝世。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回忆发生于30年前少年时代的故事。同学们,在肖复兴心里,忘不了的是什么?
(联系全文抒发情感。)
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
⑶ 师恩难忘这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多年过去了,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叶老曾经写过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带着感情读课题)。
四、读物推荐,课外拓展
同学们,有许多作家都写过感激、怀念老师的作品,著名诗人舒婷也用相似的命题描写发生在中学时代的故事,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这里呈现的只是文章的结尾,如果有兴趣,就请同学们课外去阅读这一篇《在那颗星子下》。
……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我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05-04
关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学设计07-04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5篇05-28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实录07-01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07-09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案设计07-03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03-08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备课教材07-04
有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堂教学实录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