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

时间:2023-11-23 17:50:27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传统文化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作文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传统文化作文

传统文化作文 篇1

  我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艺术形式不拘一格。有巧夺天工的剪纸,高贵典雅的刺绣,有带着东方神韵的中国结,它们向世界传递着祥和和喜庆。我最喜欢的传统工艺是我家乡成都民间艺人制作的糖画,它既生动又有趣。

  记得在我六岁时,我和妈妈来到了人民公园游玩。突然,我发现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一群人,人群里传出一阵阵赞叹声:“这手艺真好啊!”“呀,这龙像真的一样呢!”。

  于是,经过妈妈同意后,我便挤进人群一看。哇!是在做糖画啊!作画的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爷爷。我缠着妈妈让我也去买一次玩。妈妈见我那么喜欢便同意了:“那好吧,转一转看看手气?”

  我迫不及待地转动竹箭,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转盘,心里“砰砰”直跳,祈祷我能转到我的.属相“鸡”。鼠、牛、虎。竹箭越过“猴”指向“鸡”。“哦!”我情不自禁地叫道“停,快停!”竹箭果然停下来了。

  做糖画的老爷爷笑眯眯地看了看我,然后用勺子舀起一勺糖水,勺子在他的手中不停地翻飞,滴、点、戳、压的技法在爷爷的手中是如此娴熟,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雄鸡便在他的勺下诞生了。我看得目瞪口呆,围观的人都鼓起掌来。

  老爷爷在糖画上插上竹签,递给我,笑眯眯地说:“小朋友,你是你的属相吧?看你那高兴劲!快尝尝!”我接过这只惟妙惟肖的雄鸡,小心翼翼地用舌头舔了舔,连声说道:“真甜,谢谢爷爷!”

  一转眼已经四年了,我还记得那糖画的味道和那位做糖画的老爷爷,他高超绝伦的糖画手艺至今令我惊叹不已。现在,每当我路过糖画摊,我都会去看一看。

传统文化作文 篇2

  京剧是祖国传统文化之一。京剧,是流传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它以高超的表演艺术和拥有众多名角,名剧目而成为中国戏曲杰出代表,饮誉世界。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黄皮戏。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时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融化,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现在我们称为京剧。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角色行当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点,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剧的服饰有它独立风格,色彩艳丽,描龙秀凤,五颜六色,质量考究,在舞台上大显身手。京剧是以完整的故事情节,悦耳动听的.声腔,色彩艳丽的服饰,更用高超的表演艺术吸引了古今中外广大观众,让人们享受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也使人们从故事情节中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劝人为善受到教育。京剧是中国戏曲的魂宝,祝愿它继续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传统文化作文 篇3

  星期天,爸爸的同事邀我们去梅家坞品茶,我们全家都去,但我不是很情愿,有什么好去的,不就是喝喝茶,有什么意思嘛,天又这么热。可没办法,在爸爸的一再“盛邀”下,我只能去了。

  一路上,我漫不经心地欣赏着车窗外的风景,正看着,忽然,爸爸说梅家坞快到了,我有意识地抬头向四周望去,只觉得眼前一亮,这里是一片青山环绕,茶山叠嶂,整片整片的茶树爬满了整个山坡,像覆盖了一张巨大的绿色毯子,郁郁葱葱,与蓝色的天空连成一片,如风景画一般,让我觉得有些惊喜!我正贪婪地望着这四周的一切,车停了,我们已到了预定好的小农庄——八月天。女主人非常热情,没待我们坐下,茶水已沏好,由于天气实在太热,我已是口干舌燥,顾不得茶水还有些烫,一端杯就喝了个底朝天。女主人见了,笑嘻嘻地对我说:“小朋友,茶不是这样喝的,喝茶可有学问的哦,要先闻一闻,再观赏一下,再慢慢地喝,这样喝茶才有味道。”边上的人见此情景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我觉得有点尴尬,说着女主人又给我倒了一杯茶,为了避免再次的尴尬,我试着按照女主人的方法——一闻,二赏,三喝,慢慢地品味着这茶水的味道,果然有所不同,此时的茶水有一股淡淡的香味,还有一丝丝的甜味。

  我开始对茶文化产生了兴趣,主动的'向女主人讨教了一些有关茶的知识,如茶叶的采摘、炒制、储存等等,女主人一一做了解释,还现场教我采摘茶叶呢!茶的学问还真多呀,采茶要采2叶出展的嫩叶,采的不能太用力,不然会变成“飞叶”。炒茶叶火力要适中,不能太用力,不然炒出来的就很老,而且沏茶、喝茶还有很多讲究……

  此次梅家坞之行,真是不虚此行,让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传统文化作文 篇4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传统文化作文 篇5

  我们国家有很多很多的传统文化,有剪纸、糖画、皮影戏、泥人等。可是我最喜欢的是舞龙灯,每到春节人们就会敲锣打鼓来舞龙灯。

  春节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夷陵广场上看舞龙灯。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广场上出现了两条巨龙,有一条金光闪闪的金龙,另一条是火红火红的火龙,它们真是太漂亮了!舞龙开始了,第一个持着龙珠,另一个人举着龙头,其它的人举起龙身的木棍,最后一个人举着龙尾,在第一个人的指挥下,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只听见锣鼓声愈来愈大,龙也飞的越来越快,一会两条龙盘成一个圆形,龙头高高在上,好像在唱歌一样。一会儿金龙扑向龙珠,拿龙珠的人穿过了龙身,龙头也跟着穿过去了,玩的.可精彩呢!龙就像活了一样,在空中飞舞。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各民族都有舞龙的习俗,舞龙灯的故事都是不一样。我喜欢看舞龙灯,因为舞龙灯带给我了无穷的快乐!

传统文化作文 篇6

  端午临近,各商家又开始疯狂促销,消费者也疯狂抢购。这不觉让我有些诧异。难道过节我们只剩下消费了吗?

  节越来越只让我感受到消费的热情。身边的人无不说:“放假,去哪玩?”我想问,这个节你了解多少。节日中的内涵有多少消费者探究过。这可是属于我们的节。国家制定法定节日,不是为了腾出一天日让我们消费的。如果是这样,不如改名为消费节好了。

  现在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消费,他们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连文化都与经济相互交融了。不得不说一个国家发展需要经济增长,但少了一点会致命吗?我只想让消费不要在节日中占太大比重。

  节日探亲需要交通消费,送礼需要物品消费,那么,文化消费占几成?节日聚会说的不过是生活中的`事,这些在平日里说的也不少了。让我们口中的话题换一换。让我们比一比谁了解的节日只是更多,而不是谁买的东西更多。这样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才算是实实在在的文化传播者。才能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真正的永垂不朽。

  每个节实在过的太雷同。端午必定是粽子和龙舟,元宵必定是汤圆与灯谜。我们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让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让大家对文化更充满兴趣。

  现在这个社会并不缺少消费,缺少的是一种精神。端午传说是关于屈原爱国投江的故事,为何不趁机弘扬爱国精神呢?不要让节日消费冲淡了节日的本质。想象过节我们为了什么……

传统文化作文 篇7

  “八桂大地山,山也青青水也蓝;哥在山头把歌唱,山歌牵出绣球来。”,这是武鸣壮家人在“三月三”歌会上的动人歌声。“三月三”是广西民族传统节日,这一天广西各族群众都会欢聚一堂,开展唱山歌、抛绣球、赶会期、民族体育竞技等民俗活动,各处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海洋,气氛不亚于春节。让我们借着假日和美好春光,好好感受这盛大的传统,享受这丰盛的民族盛宴。

  “三月三”这一天,壮家人都会穿上新衣服,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糯米饭,以丰盛宴席招待客人,客人越多,主人越高兴。客人中,有亲戚、朋友,也有亲戚、朋友相熟而跟来,主人虽不认识,也不分亲疏,一并热情相待。酒足饭饱之后,主、客就在村边的开阔地或山坡旁、小河边对唱山歌,歌声此起彼伏,绵延不断,有的地方三天三夜才散场。山歌的内容一般以天文地理、农耕活动、风土人情、谈情说爱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也增加了歌唱党的`政策、幸福新生活等内容。在热闹非凡的歌圩中,人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咏志,优秀的壮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三月三”凝结了广西优秀的民族文化,呈现了广西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美丽图景,体现了广西各族民众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也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让我们在歌仙“刘三姐”的动人歌声回味中期待下一次“三月三”的到来!

【传统文化作文】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的作文07-06

【经典】传统文化的作文07-27

传统文化的作文11-02

传统文化的作文11-17

传统文化的作文(精选)07-04

传统文化的中学作文06-28

描写传统文化的作文07-06

传统文化冬至作文07-03

传统文化励志作文06-30

传统文化作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