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

时间:2023-11-28 08:20:37 其他 我要投稿

【集合】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1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评课稿准备工作,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那要怎么写好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1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经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我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教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活力、才华……我的心境灿烂无比,原先孩子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啊!

  我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能够突破繁琐的理性分析,导致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二、还是没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自我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我们在这片草地上会怎样玩?这片草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整堂课,还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和草地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而没有让学生谈谈自我对这片草地的感受。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地摸索着、尝试着,让我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研究的乐园。《金色的草地》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特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愉悦的微笑。

  三年级的孩子还有些好动,还很难在课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这就要求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研究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自主研究、学会研究。

  本课教学后,我感觉自己在如下几方面还应努力改进:

  1、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再合理清晰些,做到层次清楚,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研究能力。

  2、还应多留给学生一些朗读课文的时间,这样有助于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只有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能让孩子在课堂有兴趣说话、敢于说话。

  3、三年级的字词教学虽然不再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但也应画龙点睛,该注意的地方在教学时,要确实起到给孩子一个提醒的作用,帮助他们记忆字词,尤其学困生,不能流于形式,一带而过,这样孩子还是没有记住。

  4、三教学中开始渗透有关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准确的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确实不容易,我在引导孩子归纳的时间还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提示语言不宜过长,使孩子仍无从下手,归纳不到位。

  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不断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虚心向领导和教研员老师请教,使孩子们在我的语文课堂上能实实在在学到受益终身的语文知识,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3

  本周,我们学习了第十六课《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是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语言平实,意境优美。本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接着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颜色变化及原因,感受“我”观察细致;最后分享自己的课外观察实践。本节课内容比较清晰,学生也较易梳理文章内容,重点是学生如何通过文章学习,体会到留心观察的`好处,认识到仔细观察的意义。而要达此目标,我认为一方面需要教师有意引导,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凝练语言,让学生体会到草地的美与神奇,从而感受到观察的细致。而我在这方面的基本功显然是不够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在情境教学中,直观手段必须与语言描绘相结合,当情境在儿童眼前展现时,如缺乏教师语言调节支配儿童的认知活动,那么儿童往往会热衷于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忽略了对整个情境的感受。教师语言支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打磨自己的语言。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我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合理地设计了学习板块,但由于语言不够有感染力,学生的收获自然也是打折扣的。教师语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托,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纽带。尤其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更是如此。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建构语言,学会表达,这也是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示范性就更加凸显。

  语文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素养,对此,我认为我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更加细致地进行有效备课。备课时,我不仅要熟知板块与流程,更要琢磨各种过渡语,让流程更加顺畅。同时,要关注学生,进行充分预设,从而使评价语更加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二是多拓展阅读,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打开自己知识面,获取更加丰富的语言材料,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从而给学生带来收获。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4

  本次教学围绕《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展开,教学目标为: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

  2、明白草地会变色以及草地变色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欢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在本次教学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教学资料丰富充实,在第一段的教学中渗透了抓词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经过抓住“一大片”“长满”“盛开”这几个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十分的大,草地上的蒲公英很多,激发学生对课文画面的想象,并且结合语文园地一中如何经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第一次场景。

  在理解“一本正经”这个词语时,经过让学生表演来理解,学生也都体会到了“一本正经”是形容严肃认真的样貌。在理解“引人注目”时,由于这个词语我们在《邓小平爷爷》这篇课文里接触过,所以我先引导学生自我表达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借助上公开课这个情景,问学生:“你觉得此时在那里谁最引人注目?”请学生答,学生会说:“教师最引人注目。”我之后追问:“此时你起来回答问题,你也显得格外……”生齐答:“引人注目。”将词语的理解融入到当时当下的情境中,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第三段草地怎样变色和草地变色的`原因时,没有采用先讲后做练习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让学生先做练习,后再讲评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学习的成就感。当学生完成练习之后,我再追根溯源学生的答案是从文中哪里找出来的,再去分析原文句子。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时,我牢牢抓住看见草地变色是第一次发现,找到草地变色的原因是作者仔细观察后的第二次发现。并让学生经过比较“看见”和“仔细观察”这两个词语的不一样来比较两次发现的不一样。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仔细观察是用心、细心、耐心、长时间地去看。在两次发现之间作者用了一个句子来连接,“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句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是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过渡句,同时也代表作者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在进行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因为一次无意的“看见”,没有看过就走过,而是进行了“思考”,进行“思考”后,也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

  最终在拓展练习中,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在大自然中变化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将自我的观察过程和观察所得仿照课文第三段的样貌写成一段话。既让学生体会学习了作者的仔细观察,也让学生模仿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在本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

  在课文第二段的教学中,我经过让学生抓住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的表情和动作来进行表演,在四人小组的合作表演中,有一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进来,也许是因为在平时课堂中这样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和表演训练都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无所适从。

  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感觉学生没有太进入状态,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请了好几个孩子才回答出来,孩子们的胆量和表现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提问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比较难,我直接请了几个语文基础较好的孩子回答,没有做进一步的引导,怕课堂时间不够。如果在开场的前半部分孩子们的状态比较好的话,我想后半部分的提问和回答可能会更精彩。

  这次教学一共经历了四次试讲,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收获和成长了不少,感觉自我慢慢地开始有了掌握课堂的节奏感和把握教材的细致感。对于我来说,这也要算作是一次小小的蜕变了。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5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的导入没有太多的铺陈,很贴切近学生的实际,在谈话时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紧密联系在一起,设置了悬念,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并在指导学生读轻声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

  二、重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初步的概括能力

  在初读的自读自悟中,加强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早读时多读)在上课时则重点指导学生在原有读书方法的基础上强化这种习惯的培养。并且老师很有意识地在三年级的起始阶段对学生进行理解文章大意的指导。便于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逐步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

  三、严抓基础,落实到位

  三年级学生本学期要学会200个字,会写300个字,在二年级的基础上,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认字的.能力,因此可以让学生试着去独立认字。但因为他们的观察仍是不够细的。所以在指导字记字方法时,仍可采用让学生做“我给同学提个醒”这种方法,让学生找出一些易错字,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更快地记住生字,不会出错。在三年级,开始让学生学习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字,因此,在开始书写阶段,仍要求学生按田字格的要求来书写,并让学生在观察老师书写时要书空。并在课堂上给出一些时间来练习书写。这种方法是值得学习的。能让学生重视字体的书写。

  四、运用表演方式重视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注重对文本的分析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文的重要线索是围绕着文章的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来写的。本组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在学习兄弟俩玩耍时调皮的、快乐的文段时,师生抓住关键词句如“一本正经”等来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意。而在讲述草地变化颜色的过程中,这个课例子中的老师引导学生用手演示蒲公英张开、合拢,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学生也一起用手演示着,原本平白的文字配上动作开始像舞蹈一样动人。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引导孩子用声音来传达感情,感受文章的那份乐趣,指导个性化朗读。真正让一个有童趣的故事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童年。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6

  我认为课堂40分钟是非常宝贵的,如何让这40分钟的教学,产生最大的效益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

  今天,我观看《金色的草地》一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好:

  一.精心设计导语,桥妙导入。

  老师刚开课,就检查学生对文中三个容易写错的生字词的`书写情况,发现学生写得漂亮,并奖励神秘的礼物——蒲公英,让他们尽情吹蒲公英感受快乐。接着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文中写的兄弟俩玩蒲公英也很快乐,让我们学习这一课和他们俩分享快乐。这样设计非常巧妙,既能进行识字教学,又很自然地过渡本课教学内容;既能让学生亲自感受到蒲公英的有趣,产生喜欢之情,又能点燃学文的欲望。

  二.以读为经,以读代讲。

  课堂里书声琅琅。比如,在精读文中第二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找文中写兄弟俩玩蒲公英快乐的语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形式多样化,如“指名读,男女比赛读,分角色读”,通过朗读,感悟到兄弟俩的活泼,淘气,蒲公英的有趣。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教师也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来品味,理解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三.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由交流,课堂简直成为学生的快乐驿站。教师让学生无拘无束的交谈自己的见解。这是给学生很好的语言实践机会,训练学生理解,概括,表达能力。

  但是,这节课也给我留下一些遗憾,也给了我对有效教学的思考有了很多启发。

  1.有效教学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金色的草地》写俩件事,其中一件事是:吹蒲公英玩。在讲授课文时,老师只让学生读,要读出有趣的感觉,但再这样读,学生似乎没很好体会到“有趣”。我发现,其实课文中就画了这件事,老师如果让学生看插图尽情想象,兄弟俩在草地上如何吹蒲公英玩耍的情景,再让学生表演。这样,学生就如临其境,更亲自体验到快乐。

  2.有效教学需要老师点拨。看得出来,老师非常注重以生为本,在课堂上让学生读,自己说。学生读得不够好,说得不够通顺,简练,教师没有相机引导点拨。

  3.有效教学需要合作。新课标中,明文提倡合作学习。我认为采用“合作探究”形式,还是不能忽略。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7

  xx月xx日,我到xx班听了xx老师执教的《金色的草地》。x老师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堂常态课,这更有助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这节课给我的启发有以下几点:

  一、紧扣单元目标

  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在第16课的教学中,x老师围绕单元目标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在最后呈现的板书上,也明确了观察方法:“定向、持久、思考”,课堂达成度很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要充分利用好单元页,从教学总体要求着手,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对教学作出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合理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能从文本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二、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在xx老师的课堂上,当她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一个一个迫不及待地都举了手,x老师却让他们把手放下,让学生认真读完并思考后再去回答问题,她说我要的举手是你经过思考并且是认真思考后的结果,而不是凭感觉回答问题。反思我自己的课堂,当我问出问题后,有反应快的同学举手,我就会让他回答,却没有顾及到其他学生,可能他们完全没有来得及思考,部分学生课堂参与性不高。

  三、明确朗读要求

  在二班的黑板上,x老师明确写下了课堂朗读要求,朗读通顺,正确,不添字漏字,有感情等。在学生朗读完后,采用打分的形式师生评议。我上课时,也会让学生进行朗读评价,但没有明确要求,x老师这样将朗读要求明确,学生就有据可依,也知道自己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语文不外乎听、说、读、写。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课堂上出现学生结结巴巴的时候,我往往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提示学生,请学生接着往下说,希望学生能说出我心里的答案,实现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目的。但是通过听x老师的.课,我有了新的体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在教师不断的启发下逐步培养起来的。让学生把话说完整,学生自然会反思自己在表达时哪部分没有表达清楚,并努力地进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不断换词使整句话更加完整,这样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巧妙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语言精炼、指令明确

  x老师的课堂给我的感觉就是干脆、利落,她的每一个要求都很明确,学生能够很快理解并及时行动起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我有时一个问题要重复多次,有时还会问一些价值不大的问题。当然,我认为学生一节课的表现是x老师长期培养结果的呈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修炼自己的课堂语言。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8

  《金色的草地》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早晚变化的观察,认识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在学习课文第3、4、5自然段时,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小组中说说‘我’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利用复述和小练习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蒲公英在不同时间它的花瓣颜色、形状都有所不同,渗透自然知识。通过读第4、5自然段,划出印象深刻的词句这一教学方法,向学生渗透阅读学习方法,从而体会蒲公英的可爱。课文学到这里,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态度上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因此可以再把课文第2自然段和第4、5自然段比较读一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由于“我”和弟弟的仔细观察,发现了蒲公英的可爱之处,便不再随意揪它,把蒲公英当成和他们一样的小孩子。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教育: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另外,我觉得比较庆幸的是,在学生质疑这块上,我完成了原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抓住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来提问,都说到点子上去了。这是难能可贵的一点。但也存在着欠缺之处:学生对于抓关键词学习,能力不是很强,而且我本人在这方面的意识也是比较薄弱的。

  反思其中的原因,我想,一方面,学生从低段到中段,还没有这方面的感觉,而且语文课的教学形式与低段的教学形式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我本人第一次接触中段教学,因而有时也有点措手不及。

  针对问题,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1、先从自身开始:自己在听课时,有意识地去体会其他老师,她们是如何处理这种问题的`。同时在备课中,也及时更正自己的备课思路,将反应文章中心的地方着重地、多形式的变化指导进行一些预设。

  2、课堂教学中,根据自己的预设,有一定目的性的进行教学引导。再配以一定的激励措施,慢慢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养。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9

  《金色的草地》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作者先写这种带有调皮和开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俩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我”(哥哥)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写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自然现象的喜悦。教学本课,重在让学生感受广阔的大自然的美丽可爱,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学会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能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一、把准年段目标

  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三年级教学课的识字写字作为重中重,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的内在要求。周老师在本课中多次使用字谜识字法。把字谜作为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之一,是对学生学习汉字兴趣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是对学生热爱祖国文字情感的熏陶。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10

  《金色的草地》是三年级上册的教材,渴望呢工4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中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构段的方式,引导孩子关注段的结构这非常重要。而这一段文字是比较中段课文中比较典型的语段,因此我们在引领孩子们在学习这段文字时,不仅要让孩子们读懂内容,知道草地是金色的原因,还因了解并掌握作者的写作顺序,前半段与后半段的内容是怎样连接的。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

  张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这样关注段式的教学思路

  1、好好读读这段话,数数共有几句话。

  2、再读这段话告诉我们几个意思,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

  3、引读,师读表示时间的词语,生读后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弄明白作者写草地的变化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写出草地的变化的

  作者从早上写到中午,又写到晚上,写得多有顺序呀!让我们按这样的顺序再来读一读。

  4、抓住连接句。读着读着,我们便要问,草地一会儿变成绿色,一会儿又变成黄色,这是为什么呢?文中的我是怎么弄懂这个原因的呢?

  5、学习草地变化原因的句子。

  读好“原来”。指名读,句子,读这个“原来”,你有什么感觉?当你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在草地上看啊,想啊,想啊,看啊。终于弄明白草地变颜色的原因了。你会怎么读这个“原来”?你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

  6、前后两部分是怎样连接的呢?

  前面写草地变色,后一部分写草地变色的原因。同学们看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的呢?原来这个问句的.作用这么大呀?可以分男女生读,老师读中间的问句。

  课文第二节内容写的是秋天的雨,有一盒五颜六色的颜料。其中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句式是一样的。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处理这两句时可以采用对比读的办法。媒体出示这两句话,1、 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

  2、 师读第一句中的某部分,学生读第二句中和老师读的想对应的内容。

  3、 再学生这样反复对读

  4、 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字数相等、都是先说秋雨把什么颜色送给谁,再说什么想什么,最后说什么怎么样。)

  5、 出示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句子补充完整。学生把这两个句子基本上背出

  6、 仿照这样的句式说话。(仿说或仿写要在充分朗读、充分背诵的基础上)仿写目的不应该在说的内容上,而应该重点放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即这样的句式上

  7、 这段后面的内容可以用引读的方法,指导读出田野丰收的热闹景象和菊花的五彩缤纷。另外引导表达方法的不一样。

  一节课不要面面俱到,要把一个句式,一个句型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就很成功了。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11

  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我在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时首先以“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展开读书让学生知道: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在阅读感悟第一件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首先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表演,学生能体会了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在第二件事作的阅读指导中我抓以下几点展开理解感悟:

  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12

  《金色的草地》一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种子时的情形,情节真实生动,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调皮惟妙惟肖,使人禁不住会心微笑,美丽的草地和蒲公英给兄弟俩带来了很大的.快乐,而且课文也讲明白了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一现象,效果会更好。

  这一课虽然是语文课,但是也包含着科学知识,那就是昼夜交替对植物的影响,昼夜不断的交替出现,光照和温度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植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也会调整自身的情况。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13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文语言平实,资料也比较简单。本组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资料的明白,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那么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以朗读为线,读中想象为主要的教学策略,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资料的同时,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学生对草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首先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同学们闭上眼睛尽情的想想吧!有的说:“绿绿的草地一片生机,好象大绿毯。”还有的说:“阳光一照,这绿毯还能发光,上方就象绿宝石一样。”那我就之后引导学生想象:“那阳光照到草地上呢?”学生说:“草地就象戴上了皇冠,就象穿上了黄灿灿、亮晶晶的衣裳。这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明白课文资料,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状况。在指导学生明白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能够加进有关的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能够不拘一格,能够多样化。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是蒲公英给草地带来的新装,正因有了蒲公英,草就有了神奇,美丽了,这是大自然美容师的功劳。怎样让学生走进草地尽情玩耍,找到发现的快乐呢?我抓住了教材的空白,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生活实际,尽情去领悟草地的金色之美。而学生的精彩语言远远超过平常之语。真可谓“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11-26

金色的草地评课稿(精选)10-21

[精选]金色的草地评课稿10-26

金色的草地评课稿(精选)09-26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精选)09-25

经典金色的草地评课稿09-25

【精选】金色的草地评课稿09-15

[经典]金色的草地评课稿09-12

(精选)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09-17

(经典)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