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29 18:29:09 教师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教学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种树人的话

  教学过程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讲述《夏令营中的较量》。

  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同学们,我们这次的较量谁输了,输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教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

  ①同桌组合练习。

  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可以自由发挥。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教师教学设计2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4)理解揣摩词句,感受深厚的师生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

  2、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三、预习交流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榆钱() 黑痣()模仿()褪色()卜问( )磕头()

  纠纷() 当屋()蔡芸芝() 劝慰()魏巍() 焚香()

  模糊()时辰()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温柔:

  (2)心清如水:

  (3)依恋:

  (4)纠纷:

  (5)热恋:

  (6)莫大:

  (7)模模糊糊:

  (8)迷迷糊糊:

  (9)狡猾:

  3、预习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试提出来大家交流解决。

  (二)交流学习

  1、自主学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概括文中回忆的七件往事。温馨提示:用(谁+干什么)的方式去概括。

  2、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情感。(依恋、思恋、尊敬、感激等)

  3、小组交流,出示: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蔡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蔡老师写字。⑥蔡老师排除小纠纷。⑦我梦里寻找蔡老师。

  四、展示提升

  再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的师生情谊。

  五、达标测评

  5、当堂检测。

  1、蔡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师,“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学生。2、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__,是当 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是一篇回忆性_____________。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的这七件事情你认为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词填空。

  (1)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____( 挡、击、迎、阻),教鞭轻轻地________(砸、打、敲、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________(声音、声调、音调、调子)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________(声调、音调、调子、声音)。(3)今天想来,她对我的________(接触、接受、接近、接收)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________(作用、影响、启发、帮助)!

  (4)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________(珍宝、珍藏、珍贵、珍奇)之一。一个孩子的________(纯净、纯洁、纯真、纯粹)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精读课文,感知作者的情感。2、思考本文的情感线索。

  一、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合作,探究情感线索和课文结构,然后明确。

  ①回忆、依恋、思恋“我的蔡老师。”

  ②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开篇引出对蔡老师的回忆。(回忆)

  第二部分:(2—14)具体回忆七件往事。(依恋)

  第三部分:(15)转学与蔡老师分别。(思恋)

  2、品味语言,细致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蔡老师真的是要打“我”吗?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大家为什么都笑了?)②“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这里用“狡猾”一次呢?)③ 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她,连 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我们怎样的情感?)

  ④“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称指代蔡老师,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各抒己见: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4、本文在选材和组织材料上的特点:

  ①选择的顺序和面的广 度: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的顺序②详略得当。(前五件事情略写蔡老师和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后2件事情详写蔡老师给“我”莫大的援助和“我”对蔡老师的无比依恋)

  二、语言积累。

  1、圈点勾画出作者对蔡老师饱含深情的语句。

  2、本文语言质朴,充满感情。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读一读,说一说。3、请你仿照下面 的句子,给你的老师拟一条祝福的短信。

  您是高山,用伟岸的身躯为我遮风挡雨;您是海洋,用宽广的胸怀给予我温暖。您是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您是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上学以来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选取一两个故事讲出来大家听听。(课后写一篇短文回忆一下这位老师)

  四、再读课文。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饱含感情朗读(特别是3、8、10、15等段)

  五、总结归纳,当堂质疑。

  1、总结全文。

  2、学生质疑。

  六、当堂检测。

  1、《我的老师》一文的感情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蔡老师”2、熟读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们见了她_________就围上去。(不自觉、不觉得、不由得、由不得、恨不得)(2)我跟母亲非常________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想念、纪念、怀念、牵挂、牵连)

  (3)这时候蔡老师________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帮助、援助、救助、支持)3、文中“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一句中“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可以交换顺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品味下列语句,特别注意加点的词语,说出点你喜欢的理由来。①他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②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的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点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她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语段句子中甲、乙两处的括号里。(填序号)甲()乙()A模模糊糊B迷迷糊糊

  (2)这个语段中的记叙六要素分别是:时间: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3)作者对蔡老师一直是以 第三人称“她”来称呼的,但在画线的句子中改用第二人称“你”。下列选项中对其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直接对话,更加真实B直接抒情,感情强烈C形式变换,更加活泼D叙述自如,更加简洁(4)对“默默地”一词所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是()A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 师所想念的感情。B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C表达了“我”关心自己喜爱的老师的心情。D表达了“我”埋怨老师放假回家的心情。(5)最能体现本段中心的一句话是:

  七、作业布置:

  1、仿写句子。

  2、拿出你的笔写下自己尊敬、热爱的一位老师,要通过具体事件来表现,并注意详略得当,还可以尝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去写。

  八、课后反思:

  这一节课也存在的不足:一、很难调动全部的学生参与到思考中来,很多学生的惰性,习惯性为题提出之后就等待着老师的答案。二、学生无法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顺利的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或者体会不深,表达不清。能基本达到要求只有20多个学生而已。还有一半的学生依旧是听甚至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来。三、课堂时间把握不好,由于前面字词本分花的时间比较多,后面时间也不够了,结果后面的读的环节很少,很多同学没有亲自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最后面的介绍你与老师之间的一个感人的故事也仅仅只有两个同学说了之后就没有时间了。本节课总体上给人的感觉就变得赶、紧、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记“编造、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2、学习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我最好的老师指名读。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幽默风趣关心学生……)那么作者眼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自学提示,说说要我们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过渡: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首先学会生字词语,把课文读熟练。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先考考大家。

  2、检查生字词语:

  出示词语:编造、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出人意料、侃侃而谈目瞪口呆、饶有趣味

  (1)指名读词语,强调“侃”多音字“糊”。

  (2)哪些词语不理解?交流。如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饶有趣味——饶:丰富很有趣味

  (3)小测验

  根据意思填写词语并选择填空:

  1、指很有趣味。()

  2、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3、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平素寡言少语的他,居然在演讲中(),还讲的(),引人入胜,让小看他的那些人都()。

  过渡:相信课文也能读好。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侃侃而谈的意思?还可以换成其他词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高谈阔论)

  (课文讲述了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的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得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或(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六年级的科学老师怀特森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板书:怀特森先生

  三、理解课文

  修改前:

  (一)出示自学提示一:假如你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你认为他是好老师吗?默读课文1—4自然段,划出相关句子,寻找足够多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1、学生默读课文自学

  2、汇报

  (1)1—4自然段:感受(气愤无奈)

  师: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全文都有加先生,唯独这一处没有,为何?

  (2)模拟当时课堂场景:你会如何质问怀特森先生?

  (3)男女生轮读。

  (二)出示自学提示二:既然老师这样打击学生,让学生惊讶、气愤,作者却说他是“我最好的老师”,为什么呢?默读课文5—8自然段,划出相关句子,寻找足够多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修改后:

  既然老师给学生错误的信息让学生考了零分,为什么作者还说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你喜欢他吗?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思考回答。

  1、学生自学。

  2、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汇报(引导一句句理解,朗读)

  (1)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2):他说,每一个人都……具有怀疑的能力。

  (3):同时,他希望我们……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4):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5):这是一种终身……迷信权威。怎么理解这句话?(伽利略亚里士多德)

  3、总结朗读师:同学们,怀特森老师为了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可谓是用心良苦,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朗读这些句子。学生读。

  4、小练笔

  师: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这种做法。指名读最后一段。

  此时你就是作者,你打算怎样为你的'老师辩护呢?请同学们合上书本,想一想,也可以写一写。马上我们来交流。学生说。

  四、总结写法,仿照习作

  1、同学们,我们在读一篇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更要细细地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本课就是通过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板书:一事一议

  2、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写一写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小组交流要写什么)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无论从标题,还是到内容,都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因此,教学导入时,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切题,待交流之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

  检查预习环节,让学生读本课词语,理解词语并运用,比较扎实。

  理解课文内容部分,设计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但是,从实际效果看,浪费了时间。而且,由于预习过课文,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也出乎老师的意料。不如改成一个问题:既然老师给学生错误的信息让学生考了零分,为什么作者还说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你喜欢他吗?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思考回答。这样,问题不多,直奔重点,最后,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反驳朋友的话,既突出了重点,又提高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本课难点是了解一事一议的方法,复习上一课运用三个事例说明一个道理,而本课是通过一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就是一事一议。让学生回忆:假如让你写我的老师,用这种方法来表达,你会想起什么事?学生也回答出来了,但是还不够令人满意,这是平时训练时没有及时总结有关。其实,这样的事很多:如除课堂上学生提的老师带同学给满天星举行葬礼,告诉他们要负起责任外,还有给他们变魔术,让他们学会仔细观察。特殊的考试,他们几乎考零分,明白看题目要认真。跟老师学会做翡翠面,自己亲自动手做,知道看起来容易的事也不那么容易做好……因此,平时一定要加强总结,进行系统梳理。

教师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重要的一项是“有文采”,学会生动的描写可以使文章精彩起来。

  教学重点:

  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本节课主要练习生动的人物描写

  教学难点:

  (1)学会细致地观察

(2)掌握描写的要领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面对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是各具形色:有的刚正耿直;有的能言善辩;有的乐观豁达;有的多愁善感。生活中的事更是千奇百怪:有的令人刻骨铭心;有的令人匪夷所思;有的令人欢呼雀跃。面对如此纷繁的生活,我们该如何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情感,昭示人生的真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作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生动的描写。

  师: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时间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只对人物描写做一些探讨。

  投影:生动的人物描写

  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看完后用一句话概括录像内容。

  播放曾获奥斯卡金奖的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小姐与她的七个学生见面的画面。

  师:这是美国著名影片《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影片的内容?

  师生一起作答:

1、父亲介绍新的家庭教师。

2、家庭教师玛丽亚小姐与她的七个学生见面,并互相做了介绍。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录像内容。在写作中,我们要具备一种重要的能力,就是用文字把生活的真实情景描述出来。下面有两段文字都是对刚才录像画面情景的介绍,请同学们评论一下:这两段文字各有什么特点?

  投影文字(一):父亲吹响了哨子,玛丽亚小姐站到一边,六个孩子从房间里出来,排成一队走下楼梯。又有一个女孩来到队前,父亲让她站到队中。父亲将孩子向玛丽亚小姐作了介绍。

  投影文字(二):父亲神情严肃地吹响了哨子,只见玛丽亚小姐神色慌张地躲到一边,惶恐地望着楼上。六个孩子从几个房间里夺门而出,行动迅捷如同听到了警报。他们匆忙中排成一队,踏着父亲的哨声,挺胸抬头,甩臂踏足走下楼梯,俨然凯旋的士兵,在大厅站成整齐的一列。另外一个女孩专注地读着书来到队前,父亲表情凝重地要过书,拍打了一下,命令女孩站入队中。父亲从尾到头巡视了一遍,如同一位将军检阅自己的士兵。煞有介事地纠正着孩子的动作……

  师:请同学默默地鉴赏比较一下两段文字,前后同桌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生一起作答:文段(一)文字比较概括,但不具体;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比较准确,但不十分形象。文段(二)比文段(一)要细致、形象、从而生动

  师:同学们的评价很准确。两段文字描述的对象完全相同,但是使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给我们的感受就完全不同。因为第一段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而第二段用了生动的描写

  师:具体欣赏一下,第二段人物描写的生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师生一起作答。

  1、用词恰当、准确。例如:“慌张、惶恐”就准确地写出了玛丽亚小姐吃惊、害怕,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表情、神态。另外还有“夺门而出”的“夺”字写出了孩子们听到哨声后往外跑时动作的敏捷、迅速。

  2、文中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三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a行动迅捷如同听到了警报b俨然凯旋的士兵c如同一位将军检阅自己的士兵

  3、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父亲:非常严厉;孩子:规距、木偶式的。

  4、文中有些细节描写非常突出。例如:"父亲表情凝重地要过书,“拍打了一下”中“拍打”这一细小的动作就很传神,符合西方人的那种潇洒。

  师:显然,生动的人物描写比单纯的记叙要生动形象。

  师:再请同学们观看两棵树的投影,然后说说这两棵树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一起作答:其一是一棵光秃秃的没有生命感的枯树,其二是一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大树

  师:是啊,在写作中如果只运用记叙,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人物只是一个大体的轮廓,像一棵不形象、不生动的枯树;如果运用生动的描写,就可以使人物丰满起来,文章就显得生动活泼、有文采。

  师:由此可见,生动的人物描写在写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我们在写作中运用的情况如何呢?这里有两段学生习作,同样是写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老师办公室的情景。大家来评一评,找出优点和不足。

  投影文字(三):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投影文字(四):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那里面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头。我只好勉强的笑一笑,喊了一声“黄老师”,连声音都有几分颤抖了。黄老师皱了皱眉,鼻孔里“嗯”了一声。我的心又是一阵紧缩:我犯了什么错吗?

  学生读,然后讨论

  师生一起作答:投影(四)写得更好些。因为他运用了描写的手法:

  (1)用词比较准确。例如“忐忑不安”一词就写出了作者当时那种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的七上八下的心理。

  (2)细节突出。例如:黄老师皱了皱眉。

  (3)注意了人物的情态特征。例如:“那双眼睛里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

  师:好,生动的描写建立在细致的观察的基础之上,但是我们还要努力掌握人物描写的要领,请大家回忆归纳一下。

  投影:(1)善用修辞(2)突出细节(3)用词准确(4)抓住特征。

  师:下面我们就尝试着进行一下练习。

  师:观看录像,看完后口头描述画面情景。

  播放两遍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小姐和孩子们一起在野外活动的场面。

  师:看第二遍的时候,同学们可以用笔作简单的记录: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细节如何?在看之前我提醒大家一点:东西方的人物性格是不一样的,这和人们所生活的国度、生活水平和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联系。西方的女性比较活泼开朗大方,而东方女性比较温柔、善良、腼腆。观察时要注意抓住人物特征。

  看完后,师生一起评议学生的口头作文

  师: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些词语,同学们再看一遍录像,要尽量地把我给的词语用上。

  投影:弹奏歌唱翩翩起舞欢呼雀跃手舞足蹈轻抚沉思陶醉姿态各异仰面朝天匍匐蹭载歌载舞沉浸连绵起伏碧绿稚气

  师生一起评议出优秀片断:

  连绵起伏的群山,碧绿的草地,衬托着一碧如洗的天空,徐徐吹来的春风,一切是那么美好,那么和谐啊!玛丽娅小姐坐在一块凸起的大石头上,玩儿点儿什么有意义的?她皱了皱眉,扬起头沉思了一会儿,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她弹起了吉他。悠扬悦耳的乐曲迅速传了出来。孩子们一下子被音乐声所吸引,只见他们慢慢蹭到玛丽娅小姐身边,渐渐融入乐曲中,跟着玛丽亚小姐唱了起来。随着玛丽娅小姐的手指在琴弦上欢快地跳动,随着音符的飞扬,孩子们陶醉了,手舞足蹈起来。当歌曲结束时,孩子们如释重负般的张开了双臂,像刚出笼的小鸟,快乐极了,和玛丽亚小姐一起欢呼雀跃地奔向风景如画的大自然的怀抱。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面讲的四点要领评一评。

  (1)修辞用得好。例如:像刚出笼的小鸟

  (2)细节描写好。例如:她皱了皱眉

  (3)用词准确、形象。例如:她的手指在琴弦上欢快地跳动着

  (4)人物情态把握得好。例如:“和玛丽亚小姐一起欢呼雀跃地奔向风景如画的大自然的怀抱”中的“一起”就把玛丽亚小姐也如同孩子似的兴奋和开朗活泼体现了出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动的人物描写。录像的内容是可以重复播放的,而我们每天面对的生活则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细致的观察,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生活中每一个瞬间的美。还要有极强的用语言文字描绘生活的能力。希望今天这节课能能给大家以启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生动的人物描写把我们的生活描绘得更生动,更丰多彩。

  布置作业:

  我们学校即将举行百年校庆活动,可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可能有各种兴高采烈的场面,请同学们积极参与和用心关注,捕捉精彩的瞬间,完成3至5个生动的描写片断。

  下课

教师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老师领进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的阅读课文。文中讲述了小时候教他国文的田老师口才文笔皆好,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领进门”不仅仅是将学生领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更是为学生缔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作者曾是我国五十年代初,中国文坛上被誉为“神童”的作家刘绍棠。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清新朴实。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选材有点有面,详略得当,详写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四年受业一笔带过。2语言委婉,含义深刻,运用了大量的俗语、谚语,有较强的表达效果。3人物形象鲜明,文中刻画了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口才好,文笔好,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教学目标:

  1 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 正确读写并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词语的意思。能用“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写句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理解词句的方法。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初步感悟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感悟老师教书育人的崇高境界,感受作者尊重老师,爱老师的感情。

  教学准备:

  了解作者刘绍棠,学生搜集赞美老师的语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一、谈话揭题:

  1、你还记得那些曾经教过你的老师吗?你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2、常言道“师恩难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回忆自己启蒙老师的文章。(读课题)你觉得课题的重点词应是哪个词?

  3、刘绍棠简介:

  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有社会主义“田园牧歌”之美誉。后遭波折,益增其华,出版长篇小说12部,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花街》、《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四十余部,就是这么赫赫有名的作家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启蒙老师——田老师。大家想像一下那该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过渡:他是不是就是你们想象中的老师呢?他又把作者领进了什么大门呢?请同学们来读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分节读课文,提醒读好儿化音。

  三、再读课文、边思边读

  1.默读思考: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他把我领进了什么门?

  2.交流:

  (1)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田老师,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直接用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

  小结:口才好、文笔好;桃李满门的;善讲故事的;谦虚的;很有教学方法。

  (2)田老师把我领进了什么门?板书:文学创作之门

  (启发引导:文中的我是一位作家,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可见田老师把我领进的是文学创作之门。)

  四、课堂作业。

  完成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感悟体验田老师在教书育人上崇高的境界以及作者对小学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2.联系上下文,解读课文中关键语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的内涵.

  3.培养学生精读深思的习惯,在探究中获得学习的愉悦。

  4.通过“读写拓展”等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渡: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他不仅口才好,而且文笔也好,是他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

  1、默读3-7节,思考:文章用一件什么事例来出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板书:小诗编成故事

  2、齐读小诗听老师讲故事(老师范读故事)

  3、作者听到的仅仅是故事吗?请再读读田老师编的这个故事的内容,联系课文前面对他的介绍,想想除了故事本身之外,我还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交流后小结: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前人种花,后人欣赏,要把好的东西留给大家;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听从大人的正确教导。

  过渡:这么动听这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作者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4、书上哪些句子写出“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1)齐读第6节(出示句子)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2)理解第六节句子

  句子中围绕哪个词来写:‘入迷’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入迷?

  在文中找出与它相联系的句子、词语、(娓娓动听)还有哪些词语描写我入迷的样字?

  (3)展开想象

  出示句子: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我好象看见……又好像听见……还好像……

  5、还有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用曲线划出

  (1)出示句子:“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2)理解句子:我在……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启发解决:会从上千个故事中学到些什么?是老师刻意教的吗?)

  小结:在不知不觉中,我学到了那么多。正如杜甫诗《春夜喜雨》中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感情朗读(高兴、感激之情)

  二、学习8,9节

  1、过渡: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田老师影响培育了我,使我开了窍,使我受益四十年,“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学生交流后出示)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过渡:老师虽然不认为学生成才是自己的功劳,可作为学生怎么会忘记老师恩情呢?

  2、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请你加上“因为、所以”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3、请齐读8、9节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小结:田老师像“春雨入土”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难怪一位知名作家在阔别老师40年以后,还能像小学生一样恭恭敬敬地行礼。让我们满怀感念师恩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节。

  四、拓展训练(选择其中的一至二题试一试)

  1、同学们,我们能忘记老师的恩情吗?你想对深深地关心着你,帮助过你的老师说说你的心里话。

  2、从幼儿园到现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老师,带着感激之情写一写你与老师之间的一段往事.

  3 、感念师恩的作品有很多,老师想推荐几篇给大家,课后你们可以读一读。

教师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第六(田园)交响曲》,体会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身处田园的愉悦与满足。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赏析乐曲并能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交响曲的概念,掌握各段主题的情绪和情感,能够描绘各段主题的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分段赏析乐曲,并了解各乐器的音色特点,能对应乐器所扮演的角色

  【难点】

  能够感受并说出各段乐曲所描绘的情绪与画面。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展示贝多芬的图片,并播放《第九交响曲》的片段。提问学生:图中人物是谁?乐曲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才老师所播放的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同样也是贝多芬的作品。

  引入课题《第六(田园)交响曲》。

  (二)感受体验

  1.初听音乐

  分段聆听音乐并设问:“听到了哪些音乐情绪?”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有“愉悦”、有“轻松”、有“紧张”、有“舒畅”。在创作田园交响曲时,贝多芬已经双耳失聪,《田园交响曲》便是他展现自己对大自然热爱的一部回忆作品。

  2.复听音乐,结合感受到的音乐特点,了解作者贝多芬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他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进行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

  (三)分段赏析

  1.教师分段播放歌曲,并请学生感受并描述乐曲各段所描绘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第一乐章写的是初到乡间的愉快心情;第二乐章写的是美景伴随着小鸟的鸣叫,愉快又轻松的画面;第四乐章写的是突然降临的暴风雨,紧张又压抑;第五乐章写的是雨后天晴,舒畅愉快的心情。

  2.教师挑出第二乐章引导学生听辨演奏乐器,并对比鸟叫声的特点,连线各乐器扮演的鸟类角色。学生回答后总结:第二部分中有长笛、双簧管、单簧管等乐器。其中长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擅长花腔,演奏技巧华丽多样,乐器音色特点与擅长歌唱的`夜莺一样,因此长笛模仿的是夜莺。双簧管的音色明晰、清新、响亮,在乐队中总是引人注意,富于直率和美妙的音色特点,双簧管模仿的是鹌鹑。单簧管单音色的特点是饱满、浑厚的低音区,圆润、柔和的中音区,明亮、清晰的高音区,单簧管模仿的是杜鹃。

  3.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教师示范弹唱乐曲各段主题旋律,学生哼唱。

  (四)巩固提高

  教师简单回顾各段主题的意境、情绪和描绘的画面。将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十分钟为限讨论各自的感受,并发言交流。小组合作画出四个乐章所描绘的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交流。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第六(田园)交响曲》,领略了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对田园风光的向往和热爱,还有他即使失聪也能坚持创作,坚韧不拔不服输的意志。

  请同学们课后聆听一下《第六(田园)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四、板书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榨、溜、矮”等生字,会写“亩、播、吩咐”等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圈点勾画、小组讨论等,概括文章脉络,学习借物喻人、反衬的写作手法。

  3.感受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脉络,学习借物喻人、反衬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授课道具(花生),对话学生:大家对花生有什么印象呢?有人说好吃,有人说便宜,还有人说可以用来榨油,看来大家都挺了解和喜欢花生。其实不仅我们大家喜欢花生,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优秀的作家,他也很喜欢花生,并以“落华生”为自己的笔名,还写了文章《落花生》,说到这,我看见很多同学都流露出好奇的表情,是不是非常想了解这个人为什么如此喜欢花生呢?事不宜迟,我们今天就跟随作家许地山的脚步,走进《落花生》这篇文章来一探究竟吧!【板书: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解决不了的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明确:学生可能对“榨、溜、矮”等生字有问题,可以从音形义等方面进行讲解。

  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明确:人物:一家人(关键人物:父亲);事件: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概括性的词语回答:“我”、哥哥和姐姐的眼里,花生有什么好处?

  明确:味美、可榨油、价廉。

  2.再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在父亲的眼里,花生有什么好处?作者是如何描述的?

  明确:“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花生好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描写方法:反衬,用“桃子、石榴、苹果”的爱出风头来反衬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反衬的好处:更加鲜明地表现出花生的品质,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做一个有用的、默默无闻的人。【板书: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反衬】

  3.学生自主思考:怎么理解“我”和父亲的谈话?

  明确:

  (1)从父亲的角度:花生最可取之处——朴实无华、有用;教育和希望孩子要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2)从“我”的角度:理解父亲说明的“落花生”精神;希望自己做一个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板书:有用的人】

  4.学生带着文章主旨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明确:借物喻人,即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好处:借物喻人可以使文章含蓄有深度,增加文本的阅读性;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板书:借物喻人】

  (四)拓展延伸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有用的.精神。

  (五)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

  2.作业:教师布置课下作业:利用借物喻人或者反衬的手法,描写人的一种品质,字数10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因而重心在写作手法和做人道理上。本堂课的教学,抓住许地山写作的特点,从作者的写作方法入手,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圈地勾画和讨论中,切身感受花生的品质,学习作者反衬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其学习主体性的地位。本节课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对于深入理解“落花生”精神有些困难。

教师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6个生字,5个新词,会认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壁虎、小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

  【教学准备】

  幻灯片,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头饰,棉线(或纸条)一段。

  【教学过程】

  一、激发探究心理,导入新课

  大家都喜欢小动物,爱和动物交朋友,小动物都有一条尾巴,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孔雀尾巴像一把伞……小壁虎也有尾巴,一天它的.尾巴被蛇咬住了,它拼命一挣,把尾巴挣断了,于是它就去向小动物借尾巴,它向哪些动物借?它们借给小壁虎了吗?这就是《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要告诉我们的。

  二、初读课文,生生互评

  1、学生自由小声读全文:

  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后画出生字,读三遍。

  2、再读全文:

  标出自然段序号。

  3、同桌互相读课文:

  检查生字读音,互相评一评。

  4、指名7生读课文:

  其余生评议、正音。

  三、看图读文,引导探究

  1、出示图一:

  看对应段,边看图边说:

  小壁虎为什么去借尾巴?

  鼓励学生说时用上“谁,什么地方,干什么”句式或“因为……所以……”。

  拿出一根线(或一段纸条)请学生上台做“一挣”的动作,同桌互相讨论:

  小壁虎为什么要“一挣”,指名说。

  2、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

  在书上画出三个小动物的名称:

  看图回答。

  同桌互相说一说。

  依次出示三幅画,小壁虎是怎么借的?

  找出文中的三个句子试着读一读,再体会读。

  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

  找出写小动物不借的理由的句子读一读,标出写小动物动作的词。同桌互相做一做“拴、甩、摆”的动作。

  3、对照图:

  仔细读这三个自然段,比较这三段有什么不同,自己探究、比较,试着说一说,指名说。

  试着用不同语气读三个自然段。

  指名读,互相评价。

  4、齐读6、7自然段,想一想:

  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起来?

  生回答。

  用高兴的心情读小壁虎的话。

  四、自悟表达,呈现结果

  小壁虎为什么借?向谁借?借到没有?为什么?

  同桌互相检测,指名说。

  五、指导提高,思维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尾巴,它们有什么用处?

  生自由发言。

  六、学习生字

  七、分角色朗读课文,带头饰表演

  八、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被蛇咬,尾巴断

  小鱼摇拨水

  小壁虎借尾巴借尾巴老黄牛甩赶蝇子

  燕子摆掌握方向

  长新尾

教师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感受本文质朴、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掌握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审美鉴赏与创造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作文中书写真情,养成“求真”“求实”的文风。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引导学生注重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概括段落大意,理清论证思路,掌握层进式论证结构。

  教学难点品读鉴赏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方法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

  1.阅读下面三个片段,谈谈你的感受。

  ●片断一:(以“待人和善”为话题的开头)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的;对待朋友,我选择最和善的方式。

  ●片断二:一天,我患了重感冒,发烧至四十度,早饭后独自骑着自行车去医院看病。骑着骑着,正面开来一辆大卡车,眼看就要轧着一位拄着棍蹒跚着正要横穿马路的老大爷。”就在这紧要关头,我的头脑里思想斗争很激烈。去救吧,要耽误自己看病,不救吧,眼看着悲剧就要发生。正在这时,雷锋、赖宁等英雄形象掠过我的脑海。我想,自己是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为人民做好事。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下车,用尽全力一推,老大爷得救了。这时的老大爷激动万分,热泪滚滚,握住我的手说:“娃啊,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每个角落,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你的行为是多么伟大,多么崇高啊,你就是一个光辉的典范。我为我们国家有你这样高尚的学生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我代表人民感谢你。”

  ●片断三: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

  明确:第一篇,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只追求形式。第二篇,凭空编造,情节违情悖理,唱高调。第三篇,虽语言平谈,但感情真挚,文风质朴。写真话,抒真情是作文的基础。

  2.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艺论。”《易传文言》也说:“修辞立其诚。”什么意思呢?“修辞”就是修饰词句,是写作,“立其诚”就是写文章要实在,诚实,写真话,抒真情。由此看来,文章能打动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

  3.本文写于1992年。当时,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然而人心浮躁,甚至一些学者文人也因生活所需,急功近利,言辞浮夸。有感于此,张岱年先生写了《修辞立其诚》一文,呼吁作文、为人都要“立其诚”。

  4.“修辞立其诚”出自《易传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意思是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进学业,以忠信来培养品德,以修饰言辞来建立诚信,这是操持自己事业的立足点。“修辞”本指注重文化修养,后指修饰词句。“修辞立其诚”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

  在本文中,“修辞立其诚”指作文、为人都要讲真话、说实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自读

  1.运用批注方式自读全文:标出重要字词;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概括文章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字词积累

  经师:旧时讲授经书的教师。

  曲学阿世:学些邪门歪道的东西,以迎合时尚。

  顺风转舵: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3.文章的中心论点及其提出的方式:

  原文:“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概括:“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中心论点提出的方式: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具体解释“立其诚”的含义,再引用庄子的话,论证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的观点。

  4.清理文章思路

  (1)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的方法:概括文章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并阐释。

  第2段:总说“立其诚”的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3段:“立其诚”的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名实一致。

  第4段:“立其诚”的第二个方面的含义——言行一致。

  第5段:“立其诚”的第三个方面的含义——表里一致。

  第6段:总说“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7-8段:从认识世界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9段:从端正学风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10段:从社会现实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11段:总结全文,强调“修辞立其诚”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

  (2)概括全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引论,提出问题,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二至十段):本论,分析问题,从“立其诚”的含义和“立其诚”的重要性两大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第二至五段):从“立其诚”的含义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二层(第六至十段):从“立其诚”的重要性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第十一段):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5.文章的结构方式:

  全文总体来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层进式的结构方式。

  第二部分两大层次:总——分;分述的三个方面并列式。

  全文结构图:

  三、借鉴

  1.知识链接

  议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方式一般有并列式(把论点分为几个分论点),对比式(正反对照),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等。

  ●并列式结构

  一缕清香一份洒脱,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洁与傲岸,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做真正的自我,满载大江与汪洋,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绝唱!

  一页历史一面镜子,做真正的自我,昭示理性与忠贞,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

  结构清晰。先总说,主体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分述,借助陶渊明等三位历史名人的行为(分别颂扬他们“自由不羁”“宁死不降”以及“忠贞与高洁”),来诠释文章主旨——“做真正的自我”,显得生动形象。收篇处呼应开头,思路清晰而严谨。

  ●正反对照式结构

  论点: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

  论证:当我们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

  相反,当我们不善于采取双赢的智慧,不乐于施助于人时,那么自己本身的发展便会极为缓慢,因为我们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

  ●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结构

  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分论点: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

  中心论点:双赢,使你我共辉煌。

  中心句一: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双赢”。

  中心句二:双赢的光芒在今天依然闪耀。

  2.这篇文章在在写法上给了我们那些有益的启示?

  ●安排好论证结构。比如本文把层进式、总分式、并列式三种方式结合起来。

  ●用好引证法。比如本文多处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文章开头引用《易传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这句话,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文章第七段引用《管子》书中《心术上》的话“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论证认识客观世界要舍弃自己的主观偏见,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

  文章第九段引用《汉书儒林传》中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告诫人们不要说假话以讨好时尚。

  总之,引用古言,既充分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四、运用

  1.古人曾说:“为人要直,为文要曲。”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二者在为文的要求方面是否矛盾?为什么?

  示例1:不矛盾。“为文要曲”中的“曲”侧重指文章的外在形式,如在构思、选材、立意、语言方面,讲究情节曲折、谋篇不单调、立意含蓄、善用曲笔等。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侧重指文章的内容要真实,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曲”的形式有时反而会更有助于表达“真”的内容。

  示例2:矛盾。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章有时候能如实的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品德修养。一个正直的人,他的文章会充满浩然之气;一个虚伪的人,特德文章会假话连篇。因此,“为文要曲”和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在某种程度上是矛盾的。

  2.阅读《丑娘》,说说这篇文章取得成功的原因。

  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或许是这个缘故,在她嫁给我爸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们姐弟四个之后,大家都称她为“丑娘”。

  八岁那年,我开始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我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鞋、一个小书包,书包上面绣着一只小白兔。我依稀记得,把我送到村口时,她流下了眼泪。

  不久后的一件事使我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新鞋,我把它脱下来挂在凳子上。老师看见了。他提过鞋子,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子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啊!”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粘起的鞋底,足有八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他问我:“你娘一定很漂亮吧?”没等我回答,同村的一个女同学抢了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我仿佛明白了“丑”的意思。

  或许那位女同学的话是对的。我娘长得确实不漂亮,苍白的肤色,瘦得可怕的身材,五官也极不协调。从此,我心里像含着什么委屈,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

  转眼间,我走上了工作岗位,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了,娘更加苍老了,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想想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种种伤心话语表现出来的难得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

  前年年底,按照她的嘱咐,年关之前要和女友赶到家里。我事先和女友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劳作,显老显丑,见了面多说宽心话。女友说:“谁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到家了,不知怎的,我们发现屋里空荡荡的,弟弟的眼睛红肿,精神不振。我一问才知道娘在三天前生了重病,住院了。弟说娘不想让我知道,要不会冲我和女友的喜。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弟又捧过一红布包给我,说是娘特意交代的,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未来媳妇的。看着看着,我和女友的眼泪如泉水般涌了出来。

  现在,我时时想起儿时老师说过的话:“你娘一定很漂亮吧?”

  提示:写真事,不避讳。没有回避母亲的丑,开头的侧面写,中间的正面写。中间的我的心情很真实。

  3.总结:写作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写出“真实真切,感人”的文章,首先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高明的作家或者聪明的初学写作的人都是平实地写生活中的琐事,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写作,因为独特的感情来源于独特的经历和感受,来自于对独特经历和真心感受的提炼。“修辞立其诚”,“诚”是内在的,“辞”是外在的,“诚”是主导,“辞”以“诚”存,“立诚”之“辞”才更有价值和魅力。希望大家面对生活微笑,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它流淌在我们的心间,绘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教师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

  2、 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

  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

  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 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齐读最后一句话。

  2、过渡: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学生接)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呢?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我们这节课共同来研究。

  二、 抓住重点,精读指导。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的人类的好老师呢?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学生找一找,划一划关键的词句。

  (3)、指名交流。

  (4)教师适机引导: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从蜻蜓那里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

  方法。研究苍蝇、蛟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小结:飞机从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启示的,看来这些小

  小的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2) 小结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第4、5、6自然段。

  (1) 学生运用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5、6自然段。

  (2) 指名交流。

  (3) 教师适机引导:科学家为什么要去研究鲸呢?

  科学家们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建筑师根据“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物采用了“溥

  壳结构”?(指名说说)

  过渡: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它有什么的作用?

  三、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大家知道为什么把自然界中的生物称为人类的“老师”了吗?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

  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

  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进大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

  更多的启发,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哪些?

  3、 集体交流。

  4、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观察大自然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

  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四、板书设计。

  7、人类的“老师”

  种种生物 受到启发

  鱼类 潜水艇

  鸟儿、蜻蜓 新式飞机

  鲸 轮船

  鸡蛋壳 建筑物

  袋鼠 越野汽车

  贝壳 坦克

教师教学设计11

  一、选题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全国弘扬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中学生来说,“讲文明,懂礼仪”是贯彻这一主题的具体内容之一,如何让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有公德意识,是当前校园的一个重要的德育主题。

  二、班会目的:

  1、认知目的:增强学生文明懂礼的意识,引导学生从认知到讲文明是个人素质的一种表现,是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一种方式。

  2、行为目的:启示学生对各种不文明的现象要有明确的是非判断,能自觉养成各种文明的行为习惯。

  3、情感态度目的:让学生切身体会文明素养,立志当文明之人。

  三、班会准备:

  1、准备卡片,推选文明之星;准备便利贴,张贴班级文明之树。

  2、搜集讲文明,懂礼仪的相关视频。

  班会过程:

  一、热身活动:按指令做动作

  1、老师宣布活动规则:

  活动规则:1、指令中有“请”字时,按照指令做动作。

  2、指令中没有“请”字时,不要做任何动作。

  2、进行游戏

  (请站起来,请坐下,拍三次手掌,请与同桌握手,坐下、、、老师请在游戏在出现的小错误的学生讲原因。)

  老师:一个个简单的“请”有着巨大的魔力,这个“请”其实就是文明的象征。

  二、反观生活,关注文明细节

  1、小组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总结什么行为是文明的体现。

  2、观看视频,思考:这个视频反映了什么问题。

  老师:个人的文明礼仪看似只关乎个人,对社会和世界的作用微乎其微,可不知,“个人文明礼仪一小步吗,国家民族素质一大步”

  三、推选你心中的班级“文明之星”,树立文明榜样

  1、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文明的举动感染着我们,塑造了七一班良好的形象,请推选班级中让你感动的文明之星,并与大家分享他(她)让你感动的行为习惯吧。

  2、学生现场推选文明之星

  老师:文明就如一面镜子,你尊重他人,礼待他人,他人也自然会向你投去友好的目光。

  四、立文明宣言,种文明之树。

  同学写下自己要改善的一项文明行为,并签署姓名。张贴到班级的“文明之树”上,班级中各位同学互相监督。

  总结:一片树叶,一个果实是不起眼的吗,但千千万万的树叶和果实汇集起来,将凝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描绘出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我们的文明的一举一动,虽然看似不起眼,却能妆点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教学反思:

  本次班会课是本学期最成功的一次班会课。我想原因有:一是在开班会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二是本次的班会课的游戏活动、视频的感染、贴近学生,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

  反思做得较好的地方是:

  游戏的引入:班会一开始,同学们听到玩游戏时,大家都兴高采烈。听到游戏规则时,更让大家觉得容易完成。可是当学生玩起了就觉得不那么简单了。当我说:“请起立。”全体同学们都站起来了,而我说:“坐下”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坐下了。当同学看到我笑了,才意识到我讲的话中没有“请”字。我马上问了没有坐下的宋芝莹同学。“为什么你没有坐下?”她说老师没有说“请”这时同学们才意识到这个“请”字的魔力。在继续玩了两轮的'游戏后,我引出了文明这一班会主题,“请”就是文明的象征。以游戏引入主题,学生既轻松,又容易接受班会主题。

  与学生对话,以学生所经历的的事与悟去感染他人;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在班会第二环节反观生活,关注文明细节中,同学们讲述着自己遇到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让同学和我印象深刻是林风萍同学讲述了一位客人来做客,抽烟,烟灰弹得到处都是,家中充满了一股难闻的烟味,让人很不舒服。这让我想起了一位经常来我家做客的好烟朋友,也发生着这样的一幕,我也不好意思说他什么。家中没人吸烟,我没备着烟灰缸,只是每次他来都准备垃圾桶给他。在多次之后,他终于意识到,每次来都少抽烟了。我把这件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而陈浩东同学更是和我们分享了班中某一同学在路边小便的事情。这些我们经历的看似很小,却又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事例、这些经历让同学们都有所感触。我相信,尤其是那位在路边小便的同学,这次班会更是让意识到文明的重要性。在推选班级“文明之星”,学生讲述着让他们感动的文明行为或事情。以学生身边的人或事去感染他人。

  视频的宣传效应:一节班会课,有了视频的点缀,更能显示班会的效果。这次选择的第一个视频是央视的一则关于国人外出旅游的宣传片。第二个视频是泰国亚航:中国乘客侮辱空姐,导致航班返航事件。通过视频,让学生心中有:“走出班门,代表了七一班形象,走出校门,代表着育才形象,走出国门,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的意识,从自己做起。

  反思该节班会课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关系,在最后的一环节文明之树没有完成。如果能完成,应该能体现主题班会的后续影响。

教师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愿意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了解交朋友的方法。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乌龟上幼儿园》故事图片4张

  活动过程:

  1、阅读故事图片,引导幼儿感受情绪转变

  小乌龟刚上幼儿园做了什么呢?

  小乌龟遇到了谁?

  后来小乌龟有没和小伙伴成为好朋友呢?

  2再次读图片,引导幼儿通过表情理解心情变化

  1、观察小乌龟的表情,理解小乌龟刚上幼儿园的心情。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是什么心情呢?他开心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乌龟紧紧地缩在壳里,汗都流出来了。

  2、顺序阅读故事最后一幅画,讨论小乌龟心情的变化。

  小青蛙、小鸭子、小鸡和小乌龟成了好朋友后,他们都在干什么?

  小鸭子敲鼓、小青蛙跳舞、小鸡唱歌……

  这时小乌龟还害怕吗了?还是高兴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乌龟的头伸得长长的、它的嘴巴笑了、它的手脚也跳舞。

  3、欣赏完整故事视频,体会交朋友的快乐心情

  4、组织讨论,鼓励幼儿像小乌龟一样勇敢交朋友

  你们也上幼儿园了,你们在幼儿园有好朋友吗?你像哪个小动物呢?

  如果班上有小朋友像小乌龟一样害怕,我们可以怎么帮助他呢?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小班语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欣赏、讨论、表演等形式完成了本节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较好,活动目标也基本达成。首先我出示故事大书,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观察大书封面,初步了解大书中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然后一页一页讲故事,讨论故事内容,再次欣赏故事,感受小乌龟表情的变化,接着鼓励幼儿表演故事,最后播放歌曲,鼓励幼儿和好朋友一起跳舞。在最后的环节,我进行了小结,引导幼儿学习小乌龟,每天要开心的来幼儿园,这是活动的重点教育目标所在。表演故事环节由于准备的头饰只有一套,而幼儿的参与兴趣很高,由于时间关系,部分幼儿没有参与表演,有些失落。

教师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课文进一步让学生对教师的崇高与美好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重点:

  1、体会教师工作的崇高与美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收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方法:

  1、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

  2、通过讨论和交流,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思想感情。

  教具: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请同学朗读课文。

  2、听写课后的词语。

  二、按照要求听课文朗读,自由读课文。(录音带)

  (根据课前提示,结合录音,把握语音、语调,试着模仿,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感悟,理解课文。

  1、朗读训练。

  (1)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2)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3)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4)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5)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2、感悟:

  古今中外,那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请两位同学朗读,并谈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调来朗读。

  ②指导朗读,反复朗诵。(读时语气要强烈,要表达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③理解“浸透”,“蕴含”的含义。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④分男女生賽读,读后互相评价。

  (我的思考:两个连续的反问,语气强烈,感情真挚,突出表现了教师的辛勤工作,艰苦劳动,充分说明了教师工作的伟大意义,歌颂了教师崇高的品质和无私的精神。)

  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①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两句。

  ②读后评价。

  ③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来回巡视,进行指导。)

  ④在理解的基础上齐读这两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⑤教师归纳和整理学生们的看法后总结:(读完这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教师伏案工作,精心备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期待的微笑,也仿佛听到了教师饱含深情的话语,有了教师充满爱心的呵护,学生就能健康成长。)

  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比喻句)

  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比喻句)

  ①请同学们反复朗诵,结合刚才的理解,谈谈这两个比喻句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它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比喻句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比喻句必须带有“像”或“似的”才是比喻句?

  ②试着说两个比喻句。

  例: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说一说:

  “春蚕”指__________ “理想的丝线”指_____

  “甘露”指_____“茁壮的新苗”指_____

  4、讨论:

  你最喜欢这首诗里的哪些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课文中画出这些诗句,并反复朗诵。

  四、拓展学习:

  假如让你来赞美教师,你会将教师比作什么?试着写一段。

  例:老师,您像红烛,用知识的光芒驱散黑暗,燃烧自己把别人照亮。

  老师,您像大海,用宽广的胸膛,托起明天的太阳。

  老师,您像春蚕,甘心情愿把美丽献给人类,默默无闻终不悔。

  五、总结:这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美好,发了孩子们对教师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真情传递)

  9月10号是教师节,你有什么话要对你的老师说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并制成一张小卡片。

  板书设计:

  老师,你好!

  哪一个不浸透

  崇高 每当……就涌起

  哪一个不蕴含

  教师的事业

  那是 编织

  美好 每当……就祝愿

  那是 撒向

  (工作辛苦)(感激之情)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自己设想的要求。

  二、课堂秩序活而不乱。教学环节中穿插小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整个环节是有条不紊,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意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们互相评价,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作出判断。

  四、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们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积累,推向课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五、反复朗诵,突出语文学习的关键,培养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教学设计1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体会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3、培养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海底石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海底石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重点。

  (二)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是教学难点。

  (三)解决方法

  1、重点解决方法。

  理解全文,弄清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从而体会到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难点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读懂三、四自然段中每个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三)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四)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指出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是讲海底景色奇异的,哪些地方是讲海底物产丰富的。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的活动卡片,纠正字音。

  (2)出示写有词语的卡片,学生读,其中发光器官、水中听音器、反推力、稀有金属这些词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明白了上述词语的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大有帮助)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4)试回答初读要求第(3)题。

  (三)分析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文中哪菊花回答了这个问题?(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用投影出示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在理解加点词的基础上,用物产丰富说一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海底是宁静的;海底是黑暗的,却有闪烁的光点)

  (2)从哪菊花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

  ①用卡片出示波涛澎湃,指名读,理解它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理解依然(海面上没有风浪海底是宁静的,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仍然是宁静的)

  ③把依然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4)海底为什么是黑暗的?黑暗中的.光点是什么?像什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5)小结: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宁静;海底是黑暗的,但有许多光点闪烁,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

  (6)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着一段共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一共五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

  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前三句,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结合句子理解是否、窃窃私语。

  ①把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又不改变原句的意思,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②指名读窃窃私语,说出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模拟窃窃私语,体会这里用窃窃私语显得特别生动。

  (3)指名读后两句,想一想从这两句话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海底有很多声音)

  (4)海底都有什么样的声音呢?(四个有的像吃东西的声音,进行的声音,发出警报)

  (5)这些是不是海底所有的声音?你从哪知道的?

  (6)课文中写出了这么多种声音后,还用了省略号,说明海底的声音怎样?(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

  (7)从这么多种声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样?(景色奇异)

  3、指明:在这一自然段中,前三句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声音,这就是概括地写;读了后两句才知道海底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就是具体的写,先概括后具体,句与句之间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4、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让学生思考:

  (1)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在宁静的海底,如果你听到各种声音,会有什么感觉?(使学生感到静中有声,显得奇异)

  (2)为什么海底有这样奇异的景象?(海底奇异的景象离不开丰富的物产)

  (3)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读出海底景色的奇异。

  (二)理解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海底物产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讲的是什么?(一共有六句话,讲的是海底有很多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不同。)

  ②(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读第一句,想一想告诉了我们什么?(海地有很多动物)

  从哪看出海底的动物有很多?(三万种是很大的数目,这还是已经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

  ③快速读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它们有不同的活动方式)

  ④指名读36句,想一想讲的是什么?(不同的动物是怎样活动的)

  ⑤重点理解:

  伸缩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什么动物是靠肌肉伸缩爬行的?

  只能说明什么?

  普通是什么意思?用普通说一句话。比普通火车还快说明什么?

  反推力怎样理解?想一想你见过什么是靠反推力前进的?

  巴是什么意思?

  ⑥放录像向学生介绍动物的活动方式。(形象感知动物的活动方式)

  ⑦小结36句,具体介绍了五种动物的活动方式:它们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就在这快与慢、进与退、动与不动的鲜明对比中,突出了它们的活动方法不同,说明了各有个的活动方法。

  ⑧引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每句讲的是什么)

  ⑨依照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⑩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海底的物产怎样?

  (2)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①海底有哪些植物?(投影出示海底植物图)说明海底植物怎么样?(种类繁多)

  ②海底有哪些矿物?稀有是什么意思?说明海底蕴藏的矿物怎么样?(蕴藏丰富)

  ③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也可以体会到海底的物产怎么样?

  (3)四、五、六三个自然段都写出了海底丰富的物产,从这些物产中还能看到海底的什么特点?景色奇异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真正理解海底丰富的物产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三)把26自然段连起来读。思考:海底是一个什么世界?

  指出:每段中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在景色奇异中包括着物产丰富,丰富的物产中也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四)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想一想,为了说明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各写了什么?

  第三课时

  (一)读全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段)。

  (二)练习朗读(以训练中差生为主)。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分析字形,学习写字。

  1、重点指导的字:

  却的右半部是,不要写成。异的上半部分是巳,不是已。

  2、写出下面字的偏旁。

  却()否()普()类()免()丝()

  3、先说说下面每组字的不同,再组成词语。

  胞()私()类()异()

  抱()积()粪()导()

  (五)练习写一段话,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八、板书设计

  宁静

  光点闪烁

  景色奇异

  黑暗

  窃窃私语

  9海底世界

  动物

  多种多样

  物产丰富

  植物

  种类繁多

  矿物

  蕴藏丰富

教师教学设计15

  一、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

  2. 学用1、2、3、5、6、1(高音)为节奏编创旋律。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感情地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2. 通过编创旋律,掌握简单的旋律发展技法,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教学难点

  1. 一字四音“啊”的演唱。

  2. 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敬 爱的)。

  3. 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蕴含的师生关爱的情怀。

  4. 旋律编创的音高走向问题。

  四、 教学进程

  1. 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说说老师做的感人的事例,从而导入新课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

  2.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A. 设问:歌曲给你什么感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B. 讨论后,老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三段歌词

  3. 再听歌曲,让学生说说,歌曲用怎样的声音、力度、速度、旋律表达对老师的尊敬,热爱之情。

  4. 学唱歌曲:

  A. 跟着伴奏学唱歌曲旋律

  B.代词入曲

  C.说说歌曲两部分旋律的演唱方法:

  第一部分:主歌旋律平缓,音区比较低,可用稍慢的声音,稍弱的力度来演唱。

  第二部分:副歌的第一句旋律比较高,适合用较强的力度演唱,以表达内心的激动。

  最后一句,随着旋律级进下行,力度可以逐步减弱,用以表达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

  5. 学用1、2、3、5、6、1(高音)为节奏编创旋律。

  老师引导学生学用划旋律线的方法来编创有节奏的旋律。

  6. 小结。

【教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设计11-05

英语教师教学设计05-12

教师优秀教学设计01-02

关于教师教学设计01-31

教师教学设计【推荐】01-31

教师教学设计【荐】01-31

【热门】教师教学设计01-31

教师教学设计【精】01-31

教师现场教学设计05-29

老师教学设计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