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雨巷》读后感8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巷》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雨巷》读后感1
说实话,在老师为我们讲解雨巷之前,我初初读到这首诗时,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首爱情诗。我认为文中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作者理想的、思慕的女子,是作者理想的另一半,代表着作者对爱情美好的向往和期许。但在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我发现我的想法还是太过浅显简单了。
按照老师在课堂上所说,文中的姑娘实际上是一种象征,姑娘的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凄婉、迷茫,实际上都代表着诗人自己;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实际上就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对理想信念、对人生追求的'迷罔和彷徨。我觉得这种解释很有道理。
可是,在之后的几天里,闲暇之时揣摩起这首诗,我心中渐渐地冒出了一个与我最早的想法、与老师的解释都大相径庭的想法。
我觉得,诗人其实并不想通过这首诗来特意表达什么,甚至,可能连诗人自己,都不太说得清楚他写这首诗的动机为何。自古以来,诗人写诗,其实都很少有什么“预谋”,多数不过是受到某人某事某物的触动,即兴而为罢了。所以,固然每首诗的字字句句都凝注了诗人当时的感情和思想,可是同时,也很少有诗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特殊意义和象征性。基于以上考虑,我觉得,其实我们真的没必要对每首诗都逐字逐句挖个清楚,一定要给它安上一串分析解释。当然,其中有一些诗人情感表现得比较明显的、诗人自己写时就能够明确自己想法的诗,如此分析,倒是一桩乐事,相当于我们后人与前人的交流对话。我们去猜测诗人的所思所想,揣测诗人的处境心情,其乐无穷。
可是,像《雨巷》这样的诗,通读下来,我们能够很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迷茫。一个人在迷茫的时候写下的诗作,我觉得很难会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和象征。只是诗人处在人生的旅途中,前路一片迷茫,偶有所感,然后将这种感觉用文字记录下来罢了。可是无论是老师的讲解、我一开始的想法、网上的种种评论,都是对这首诗有一个明确、精细的分析判断的。可是若连诗人本人都不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想说什么,我们这些根本不了解他的旁观者,又哪里来的底气下那么武断的定论呢?我们读诗,固然要揣摩诗人的情感和想法,可那终究是揣摩,不是定论。另外,我希望未来的语文教育可以给我们学生更大的自由度。
《雨巷》读后感2
无法触及,又如何走向心爱的姑娘?
这种真情在《蒹葭》与《雨巷》中皆有体现。《蒹葭》借景起兴,意境朦胧、亦真亦幻,伊人可望不可即,似一草叶摇曳白水荡漾的梦……此诗源于先秦时期,而在常人印象中,秦风的诗应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般粗犷豪迈。若只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类词句,谁又能想到它诞生于先秦?正所谓“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那刚劲之下,也藏有一颗渴望的心。
《蒹葭》所描述的、追寻意中人的景况,委婉动人。尽管与伊人相会不易,由此引发自己的空虚与惆怅,但执著的精神不变。对待爱情不弃不怨,对人生仍是永不停息,这是它留给后人的爱情观与人生观。
《雨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它一大特点:如“丁香”、“雨巷”、“油纸伞”。最富象征意味的是“丁香姑娘”,她是追求的象征性意象,同样表现了执著的精神,而《雨巷》的惆怅较于《蒹葭》来说是更浓些。如其中多个描写感情之词:“彷徨”、“寂寥”、“愁怨”等,都渲染了一种愁苦的情感主调,点明求之不得的感伤:姑娘出现了,但转瞬便已离去,唯留下自己在雨巷独自彷徨。雨巷悄然恢复寂静,可那眼光与叹息,却久不散。此诗拥有诗歌节奏的音乐性,形式有意味,成功营造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从深层的角度来看,戴望舒诗中的姑娘就是他可遇不可求的一切美好的化身。即便无法再得到她,他仍然感受着那姑娘留在雨巷的清冷与哀怨。而这哀怨亦是他自己的`:诗的最后一节,将“我希望逢着”改为了“我希望飘过”。虽然这表明他的希冀仍在,但却让人感受到他的希望已愈加渺茫。漫漫的追求路,尽管渴求,也只剩一人独自去走。而用《蒹葭》所表达的观点来看,对于求而不得便又是另一方态度。那在水一方的“伊人”,是人是物?是理想,还是一个概括性的象征?我们不得而知。它是眼前的虚无,不断追逐却永远无法触及,然而世上并无完美之物。美之所以成其为美,正是因为它的不可得,给予鼓励的或许就是追求的过程本身。都说过程较结果更为重要,实是言之有理。
雨中蒹葭,具备一种精神,更活出了一种境界。秋雨淅沥,苇湖深处烟雨弥漫,这是未知。而正因为追求的未知,无法预测将来的结局,才让追求的精神与过程物有所值。日出之美便在于它脱胎于最深的黑暗。若不通过黑暗之径,如何抵达黎明?因而更要投入生活,追求美好,一如曾经。
《雨巷》读后感3
在这周的学习生活中,我学习了雨巷这首诗,一说雨巷,大家都会联想到,在一个下着雨的小巷里,一个人孤独的彳亍着,他也许是在思念自己的恋人,也可能在思念自己的工作,而我,在学习了雨巷这首诗后,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家乡的雨巷,窄窄的,非常寂静,往往除了早上买菜时听到别人砍价的吵闹声后,便再也听不到别人的交谈声了。而如今,窄窄的巷子已经被扩宽了好几倍,每次我回老家时,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因为,每次回家,都会为故乡的变化而感到吃惊,记得那一天,也是一个下雨的日子,但再也不是以前那样凄清了,以前只要下雨,街上一个行人都没有,而如今,人潮涌过,花花绿绿的塑料雨衣早已替代了当年油纸伞的单一色调。以前不喑世事的我到如今已转换成了那张成熟而长大的脸。这条巷子见证了我的成长。走着,看红灯绿酒渐渐模糊,并集成几束光线从身边划过,是时光,是时光在流逝……而唯一不变的.,是雨巷里的善良。
那天,我走过,走过老人的修鞋铺,看那个崭新的节能灯。哦,多年前这儿挂的还是老款的白炽灯,总在悠长漆黑的夜中安静的亮着,似乎等待着什么,直到人流渐渐稀少,巷的那头才传来“嘎吱”的蹬车声,一个男孩骑车归来,向修鞋的老人问声好,“又是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啊?”老人总笑着应到:“快了,快了。”于是年轻人依旧愉快地蹬着车,消失在小巷尽头,老人慢悠悠站起车,收拾东西,起身,熄灯,回家。
这是几年前与妈妈从回家见到的,那时妈妈说:“看,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和谐,是爱。”当时我还疑惑,“老人到很晚收工与爱八杆子打不着边,怎么会扯到一块呢?不管太多,妈妈说的,就一定对。”于是每天早晨到鞋铺对面打豆浆买油条,都总要向老人问声好,老人也会回敬一个微笑,直到多年后,才懂得了其中真真正正的含义。人世间的爱,多么抽象的字样,原来也可以言的如此形象,又如此地深刻,也许当年的那个男孩时至如今都不知道老人等待到深夜的原因,不是为收获利益,而是为献出爱心,献出关怀。
“看,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和谐,是爱。”
走过,走过雨巷,走过这充满人与人之间和谐与爱得雨巷,走过我的故乡。
《雨巷》读后感4
鲍佩珍《雨巷中的伊人》打开这本充满书香和内涵的美书,一股清新和宁静之气即刻充满你的鼻翼,这倒与《红楼梦》大不相同,《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戴望舒的诗,现在的我,该是看不懂的吧!只像李商隐中“只是当时已惘然”所描绘的那样!戴望舒,那刚强的文字,好像不只是文字,而是多了一份东西,浓厚强烈。时而捉摸不清、朦胧、含蓄,时而又明朗、沉挚。终还是明了,还是那份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吸引着我向他靠近,去细嗅那股单纯的爱国气息。现在的我,正是在慢慢的细嗅着吧!
夏天的夜晚,初三的学子们在期盼着那美妙的下课铃声。“铛。”,“下课”老师的一声令下,便是我们的解放。各自手忙脚乱地收拾着书包,拎起书包,便冲向了那门外的一片黑色。骤然间,巨大的雨滴砸在了地上、伞上、头发上。撑着红色的伞,独自踩着轻悠的脚步,踏过一个个的水坑,走在巷子中。忽地,脑子中闪过一幅雨巷的画面:1927年的雨在沉痛的吟唱,白色的恐怖在天空中蔓延,让朦胧的雨显得格外的凄凉。缓缓地,丁香一样的姑娘,袭一身紫纱,披一头秀发,撑着油纸伞,缓缓地,带着丁香一样的颜色,带着丁香一样的芬芳,带着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彷徨在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像梦一样,带着冷漠,凄凉,惆怅。丁香一样的姑娘默默地走近,走近,有发出叹息,惊叹为何她会如此默默行进,默默地叹息。雨巷幽深的气息夹杂着青石板的翠绿以及旧时木屋咖啡灰。为此时的雨巷上空原本昏暗的天空更加抹上一丝幽暗。她像梦中飘过一般,静默地远去,到了颓矮的篱墙,走尽在这雨巷。我殊不知已脱口而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多美的诗啊!是否1928年8月的他也是这么觉得的呢?夜幕再次降临,独自披上青色的'外套,走出家门。
夏天的夜晚,或是多了一丝燥热,或是多了一丝清爽与温暖。拨开一堆草窝,几点亮光突地闯入我的视线,它们慢慢的摇曳在空气中,轻轻的吟道:“萤火,萤火,给一缕细细的光线——够担得起记忆,够把沉哀来吞咽!”1941年6月26日的他是否也是因看见了它们这些美丽的精灵耳描出了如此美的诗呢?收拾好心情,披着外套往回走,往回走,只留下一副黑色的画面,只有那星星点点的亮光诉述着一夜的寂寞、、、、、、
《雨巷》读后感5
是雨,脚下是古朴的青石板,缠绵的雨丝拂过脸庞,捎过一份凉意。茫然地前行着,四周是从未见过的小院,浅白石灰的墙,暗红木头的大门,几点芭蕉,几树杨柳,还有在角落独自妖娆的青苔。如铜雀深锁大小乔,秀美隐隐从庄重间透出,一片含蓄的美。
路边是河,不宽,也不深。静静地流淌,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走不了多久就见小河上的石桥。手轻放在桥身上,漫长的岁月磨平了它的棱角,光滑的,隐约带着深邃的寒意。收回手,再看那石桥,仍是那般古朴温润的模样,仿佛刚才那幽幽寒意,只不过是一个错觉。
耳边隐隐有温婉的小调,如风一般,带着些许哀愁,又细腻可人。头脑仿佛被空气中潮湿的水汽所浸渍,什么也想不起,也不愿多想。那些俗世间污浊的心念,此刻竟不知远遁何方,一片清明,也一片迷茫。
走得有些乏了,在河边坐下,将鞋脱下放在一旁,赤脚伸进河水中。沁凉的感觉包裹了整个脚步,一点一点透过血肉,直到骨髓,最后传至全身。就连冰冷,都可以如此之温柔。
突然间,一枝丁香被伸到面前,诧异地接过花,转头,是一位年迈的老婆婆。她微笑着,每一条皱纹都舒展开来,条条皱纹不是年老的象征。微风拂过,带来一种心境的平和与内心的安详。唇角扬起的弧度浅浅的,仿佛要说些什么,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看着我轻嗅芳香,再慢慢踱去。她的步子极慢,在蒙蒙细雨中,撑着把油纸伞,模糊了轮廓,消逝了影踪。而我,手持着那枝丁香,整个世界都弥漫着一股清幽的芬芳。
闭上眼,世界很安静,能听见雨丝拂过河面的细微声响。来往的人极少,偶有人经过,却听水洼溅起水的脆响,脚步声或重或轻,都是一样的.缓慢。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地,我用脚轻轻拍打着河水,几条青鲤被这声响惊动,向四周散去。一圈一圈大涟漪,和着一圈一圈小涟漪,极尽温柔地缠绵。
童心忽起,我赤着脚,在石板路上小跑着。细雨涤荡着世界,也涤荡着我的灵魂。小跑过一个又一个小巷,巷角口偶敞开的小巷总散发出一股混着潮湿水汽的霉味儿,不难闻,反倒有一种记忆陈酿的醇香,令人心醉。
这是江南,有关江南,有关雨,有关梦,有关心里隐藏的悲哀。无关名利,无关现实,无关那些扰人心绪的或繁重或微小的事物。
《雨巷》读后感6
每一个浸泡着江南烟雨气息长大的人,想必对雨都会有种无法言说透的眷恋情怀吧。总想着可以毫不犹豫得扎进浸着凉意的雨水中,任凭它滑过脸颊,又顺着面部的坚挺蜿蜒而后滑进衣襟,沾湿自己的衣裳,任由雨水带着丝缕凉意侵入体肤,又悄然涤尽一切哀思与惆怅。
余光中说:“无论工业多么发达,似乎一时还荒废不了雨伞。只要风不斜吹,雨不倾盆,撑一把伞在雨中,任不失古典意蕴。”那时起,我就一遍又一遍的思考着那把在雨中的伞到底有怎样的韵味,竟会让那么多的人为之动容。
后来我去读了戴舒望的《雨巷》,脑海里的那把油纸伞便挥之不去,像是终于给小时稚嫩的画面画上了最后一笔,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撑着油纸伞漫步在小巷里的丁香女孩。
与《蒹葭》中的淑女不同,在戴舒望的小诗中,我像是通过气味认识了一个女孩,认识了一个男孩的心上人,她安静恬淡,有着浓烈的感情色彩,有喜有怒,有哀有悲,沾染着人间的七情六欲,却也让人为之心动。
雨后的小巷,褪去了往日的繁华,倒是镀上了片刻的静谧。她身着一身旗袍,撑着油纸伞,漫步在雨巷中,眼神里袒露出的却是哀怨与彷徨,像是找不到家的孩子,无助而又凄清。她慢慢的走近,带来了阵阵丁香的香气,更是带来了恍惚间的真实,最后却还是飘过,像梦一样安静却带着强烈的情感,渲染着自己与旁人,宣誓着自己的寒漠与孤寂。
字里行间倒更像是一场醒着的梦,恍恍惚惚两人相爱,伸手轻触不过是团簇丁香遗留下来的若有若无的香气。
好似拥有过,又好似没有过,只有若有若无的花香还残留在鼻尖,细细萦绕。
《蒹葭》里的`女子更像是天边的仙人,衣袖飘飘,静然一笑便孽了苍生,美的令人不可方物,更不敢伸手触碰,只得在心里惦念她的容貌姿态,回想着夜夜难眠。
雎鸠成双,带来远方情爱的气息,挥动双翅,轻缓洒落与人间。她像是天仙下凡,只是轻摇船桨,袖衣微卷,两鬓未能扎起的碎发随风飘动,裹挟着荇草的清香幽入男子的鼻中,清晨的霜雾朦胧,衬的此地更为像仙境,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机会眸?
她像是没有七情六欲,没有人间情仇,只是淡挂浅笑,红唇微张,眼眸轻柔,纤纤素手小心地专注地采摘着荇草,无暇顾及周遭的红尘。
小雨淅沥,微霜依附,她与她,带着清幽的丁香与空净的晨气,她撑着油纸伞,她提起长裙,缓步向我走来……
《雨巷》读后感7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首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一首朦胧的诗,诉说一个辛酸的爱情,暗示一个执着追求的精神。
在潮湿而又窄小的巷子里,雨水滴答、滴答的落下,在这静谧的小巷里显得犹为突出。这时,一位美丽的民国姑娘撑着一把油纸伞,从这寂静的小巷子中走过,慢慢的,默默地,眉间带着忧愁,带着惆怅,像梦一样,像丁香花一样,芬芳迷人,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给诗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诗人恋上了,也牢牢的记住了这位丁香姑娘,可这位丁香姑娘都在诗人恋上她的时候,消失在那小巷的'尽头。到了坍塌的篱墙,走尽这雨巷,远了,远了,留给诗人一个背影。
诗人感到冷漠,感到凄凉,他对丁香姑娘的恋恋不忘,导致了他对美事融而不得,得而复失,理想落空的痛苦,丁香的原型其实是诗人曾经的初恋施绛年,施绛年对诗人只有敬仰之情,诗人爱上了她,并向她告白,施绛年无奈也只好接受,并提出要诗人获得学位,诗人为了他的爱情,踏上了去法国留学的道路中,可当他满怀希望地回到祖国,却发现施绛年早已有了心仪之人,爱情的失利之下,诗人写下了这首《雨巷》来诉说他的痛苦。
但这不过是诗的表层罢了,当时的诗人所生活的地方十分混乱诗人彷徨着、迷茫着,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对现实黑暗光明的渺茫,以这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之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这首名叫《雨巷》的优美而又伤感的诗。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使得这首诗是这样的凄凉这样的哀怨,诗人多次运用象征的手法,多次运用复沓手法以及重复的手法,表达了更为强烈的感情,虽然现实黑暗,光明十分渺茫,但诗人对未来仍是充满着希望,对理想更是有着执着的追求。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双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借丁香姑娘来寄托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内心的执着追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雨巷》读后感8
也许课本中结合戴望舒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经历,会比较倾向于将这首诗理解为一首革命抒怀诗。可是我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哪个少女不怀春,看到这首诗我更多是想到男女之间暧昧幽怨的情感。
戴望舒是一个文学工作者,一般能够接近并深入了解文学的人都是感性多情,心思细腻的人,戴望舒也不例外。他曾迷上同窗好友,也就是当时号称“文坛三剑客”之一的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可是施绛年却提出一个条件:戴望舒要出国留学,取得洋学位并找到体面工作后,才能与她正式结婚。建立在一系列条件基础上的感情是十分脆弱的,没有多久,他们破裂了。在《雨巷》中我们可以时时见到一个盛着油纸伞在雨中彳亍的丁香少女。雨巷这个地方本来就是能让人从心底深处涌起一股寂寞凄凉的地方,耳边顿时听见淅淅沥沥的一阵雨声。
记得从前在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的`读后感中写道:我喜爱雨声嘀嗒,享受细雨的触摸。余光中的雨也是冷的,可那是乡情无以舒展时的失落之冷,而戴望舒的冷则是有这对爱情的渴望而无以实现的冷。看到丁香少女我眼前又浮现了婉君的影子,这个与悲剧联系在一起的悲情女子。当然丁香少女还没有苦情到这个地步,她在雨中哀怨彷徨,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流露出太息般的眼光,朱唇微启,吐出丁香般的惆怅。我喜爱有着幽怨的美丽女子,这会赋予她们神秘而淡漠的优雅气质。也许丁香正在雨巷中无尽的回忆刚逝去的爱情,想念着爱人的面容和体温,鼻前萦绕的是那永远不能释怀的气味。 爱是空城,回忆是双城的距离。我只想对所有丁香般的女子说,回忆是件十分美好的事,应该将回忆用水晶盒装好,藏在心灵一角,让它在岁月的流逝中转化成心灵最美的一颗水晶钻,但不要让它变质,不要经常打开盒子,因为那只会让你因上一段爱情的逝去而变成唠叨不已的怨妇。
只有让遗失变为美好,才能在梦中与幸福相见。 海的思念绵延不绝 终于和天在地平线交会 爱如果走得够远应该也会跟幸福相见 承诺常常很像蝴蝶 美丽的飞盘旋然后不见 但我相信你给我的誓言 就像一定会来的春天但我认为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誓言,只有靠自己自立自强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真正幸福。
【《雨巷》读后感】相关文章:
戴望舒 雨巷07-04
雨巷朗读07-04
雨巷赏析08-01
走出戴望舒的《雨巷》07-02
雨巷教学设计07-04
戴望舒的雨巷分节内容鉴赏07-03
高中语文雨巷说课稿06-30
高中人教版语文《雨巷》说课稿06-30
《雨巷》读后感02-05
优秀雨巷信息化教学设计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