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
教材分析:
通过孔子语录,让孩子们遵循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在理解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完成熟读背诵本文的任务。
教学重点:
通过多媒体、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在一堂课的各个环节中反复强化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在教学各环节衔接中对教师指令的准确把握并努力突现其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熟读精思》中古人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老师明确:学习方法是:熟读和精思。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全班齐声背诵全文)肯定其背诵的熟练度后引出今天将学的课文。(导入)
2.请同学们不要翻书,先放松一下脑神经,让我们先来看几幅漫画。看看画的都是些什么?比比谁的观察力最强最准确。
a.展示课件中第一幅漫画。在同学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回答后,为该图配上相应的说明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老师示范性地带读,学生跟着朗读一遍。
b.同样的操作方法:放图---思考----回答---文字---带读---朗读(共5幅)
初步目标:学会流利地朗读每一段文字。
3.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老师将给出每段话中生字的解释,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起来翻译句子。(老师点评并给出规范的翻译方法,随后通过课件切换,回到相应的每张漫画,请同学们通过朗读及时巩固一遍。)
在翻译中老师需要适时补充拓展的内容:
a.古人的“学”包括哪两方面内涵?
老师明确:学分小学和大学。小学---诗辞章句;大学---修齐治平(板书)
b.为何古人会因“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而“不亦乐乎”?
老师明确:古人倡导“游学”传统。通过学识的增长道德素养的提高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并以此为乐。值得一提的是古人的“游学”有些接近于现代的学术交流。(板书)
c.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老师明确:学而不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思而不学---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而会产生“罔”和“殆”的状态。(板书)
4.同学们逐句翻译和朗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把所有的画面和文字串起来,请同学们抬头看着课件和老师一起图文并茂地朗读全文。(对学生的朗读给予肯定和点评)
接着再请学生在没有老师领读的情况下,独立地边看边读。(同样给予点评)
5.听了同学们流利的朗读,老师对你们的能力非常自信。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只给同学们看图片,而隐去了文字。看行不行?
a.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先来试试?(给予表扬和鼓励)
b好。现在请全体同学一起来看图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课堂检测:
6.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背诵的内容,结合课本,归纳一下文章教会了我们哪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总结:老师明确:
一、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思、思而学。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
二、学习态度: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经过了一段紧张的操练,下面让我们回到生活场景中轻松一下,完成一个情景对话。(展示课件)
要求:用文中刚学到的'原话填入对话的空白处。
过程:老师先介绍对话的背景,再请同学踊跃举手填空。
8.同学们活学活用的能力很强。不知道表演能力如何?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情景对话中的人物。
(强化熟读背诵又能学以致用的目的基本能够达到。最后以掌声和全班再次流畅地背诵全文作为这一环节的结束。)
9.小竞赛------名言/故事、语录大串联
规则: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从老师课件中显示的6幅卡通画中选中其中之一。每幅图都隐藏着一套题目。每套题目中都包含着两个成语故事或名言,抽到题目的代表可以在规定的3分钟时间内和全体组员进行讨论。讨论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第一:这两个成语或名言分别与文中哪句相对应?
第二:你为什么要将两者关联起来?说明理由。
凡是答对一道的代表都可以为本组赢得1分。
过程:在讨论时老师及时到各组了解进展,并控制好时间。在交流讨论结果时,如有代表答错的,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解释其中的原因,同时对其答对的部分给予肯定。最后以得分的高低确定各组名次。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2、以先贤为师,虚心好学,汲取宝贵的精神食粮。
二、重点难点:
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8志当存高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初读:志当存高远
1、让学生自由读
2、小组讨论意思
二、了解句子出处
三、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四、明道喻理、长风破浪、说一说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活动
知行合一、画一画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古语今说。
三)、明道喻理。
1、自由读。
2、美丽的桃花,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知行合一:说一说春天开的花、文化传承、节气节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四季的.变化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你最喜欢什么季节?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三字经。
2、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领悟三字经的意思。
三、课前准备:读诗歌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字经(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检查识字情况。
2、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你的理解来给我们讲讲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理解,把讲给你们小组的人员听。 2、指名说意思。
(四)再读理解:古语今说
1、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A指名读
B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
c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2、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
A指名读这一句。
B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 D指名读。
3、教师:谁能把这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明道喻理环境的影响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影响
(六)、拓展延伸。知行合一读一读。想一想你是怎样做的?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6
一、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二、重点难点:
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三、课前准备:课件、剪纸,剪刀,纸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师生互动过程:
一、聆听美的枕声
1、检查学具,稳定学生情绪。
2、播放歌曲《新年好》。加强美术与音乐的联系,创设一种过年的气氛。
导入新课
二、回想美的画面
1、牵引:优美的歌声,强烈的节奏,我们眼前又浮现了过春节的情形。
2、显示:课件显示过春节的一组镜头。(镜头特写:礼花、灯笼、剪纸、对联、舞狮……)
3、设问:劳动人民在过春节的时候都有些什么习俗?
4、评论:过春节时为什么要贴剪纸?
5、:贴剪纸能把节日装扮得更加喜庆,它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课题:剪纸通过播放录像,渗透民间美术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通过回想熟悉的画面,强化学生艺术体验,让学生感悟到美术的语言魅力和特点。
教学新课
三、感受美的艺术
1、简介剪纸。
课件边显示剪纸作品,边解说,并配以古乐曲《流水》,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艺术之美。
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晋时就己形成。剪纸艺术是真正的劳动群众的艺术,创作者大都是农民和农村妇女,题材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如丰硕的果实、田园生活、花鸟虫鱼等。它是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赞美、对人们的祝福、对未来的向往。劳动人民凭着简单的一把剪刀或一把刻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许许多多生动活泼极富有艺术情趣的艺术形象。正如郭沫若所说:"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这确是对民间剪纸艺术最恰当的。
2、体会剪纸类型和特点
1)定向:课件显示导学题。(播放古乐《荫中鸟、姑苏行》。)
①剪纸艺术有几种类型?
②剪纸艺术有什么特点?
③谈谈看完后你的感爱?
2)自学: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在音乐背景下,自学课
本。
3)交流:小组自由交换看法。
4):在教师参与下,共同得出结论。
①类型;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如第22页的5幅作品,套色,如第23页的左下角的作品。
板书:色彩一一单色、套色
从技法上分有阴刻,例如作品《虎》、有阳刻,例如作品《蝶恋花》《喜鹊登梅》等。
板书:技法一一阴刻、阳刻
②艺术特点:单纯、质朴、简练、装饰性强。
板书:特点一一单纯、质朴、简练、装饰性强
5)演讲:指定几名同学上台畅谈观后感,教师适时
点拨。
3、学习剪纸造型的方法。
1)创设学习情境。
①谈话:欣赏完了剪纸作品,同学们感慨万分,这
些剪纸作品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请观赏《金鱼》的.创作过程。
②演示:课件显示金鱼的照片,然后抽象,概括出金鱼的大体外形,通过夸张,提炼的手法画出金鱼的主要构造,最后剪刻成剪纸作品《金鱼》的艺术形式(见图1-图3).
2)诱导学习动机
①谈话:大家了解了剪纸造型手法,怎么制作呢?
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今天剪一幅蜻蜓作品。
②激趣:教师用极快的速度剪出一幅蜻蜓图。(见图
③设问:老师剪得好不好?快不快?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好!老师和你们一起研究剪剪纸的方法。
4、研究剪纸的技法。
1)介绍用具:剪刀、刻刀、胶水、红纸等。
2)教师示范(见图4-图7)
①思考要表现什么内容。
②把要剪刻的内容画在白纸上,对称图形要将纸对
折,注意图形之间的连结;非对称图形注意图案间的连结。
③把画稿放在大红纸上,用大头针固定,先用刻刀刻最细小的部分,然后从中间向四边刻,最后用剪刀剪外边。(说明:方法可创造)
④剪成后,在背面涂好胶水,轻轻将剪纸压在白纸上,再用一张白纸盖在上面,用手压严即可。
3)步骤: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制作步骤,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步骤一一构思、起稿、剪刻、装裱。通过品古乐,欣赏剪纸艺术,听介绍,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
能力,为学生终身学
习打基础。
培养团结协作,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概括时,答案力求个性化;演说时,鼓励发表独特见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见和个性化人格。
通过演示《金鱼》的创作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美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表演绝活引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强烈需求下,与他们探讨剪刻方法,能使他们记忆深刻。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用其它工具,用其它方法制作剪纸,力求在继承传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艺术创作
四、实现美的创造
1、作业要求:自主构思,题材不限,方法不限。
2、出示范画:出示几幅剪纸作品(图略)供学生。
3、自由讨论:打算剪什么,同桌相互讨论。
4、学生实践: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使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相互联系,尝试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全课五、品评美的创想
1、优秀作品展评
挑选几副好作品展览,师生一起作品。
2、学习情况。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掌握了剪纸的方法,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弘扬民间艺术,装扮我们的生活。注重个性化,提高审美情趣
社会实践六、进行美的探索
教师就社会实践活动提要求:
1、实践内容:调查本村有多少人会剪剪纸,会剪什么样的剪纸?查资料了解我国各地剪纸各有什么特点?收集一些好的剪纸作品。
2、拟订:学生课余自由纽合成一些小组,确定采访和查阅资料的时间、对象、方法、活动步骤等,填在《关于剪纸的社会实践活动表》上(见附表)。
3、实施活动,在小组长带领下,按实施,遇到难题要协商解决。
4、交流:一星期后,各小组完成调查,并写好调查报告,在学习民间艺人剪纸作品的基础上,创作几幅作品与同学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他们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意思。
2、正确熟练背诵句子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句子,领悟句子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认读句子
2、练习朗读句子
二、结合解析,练习背诵
1、简明了解句子出处诗经.小雅.鹤鸣
2、总体把握句子的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蔡邕顿悟书“飞白”蔡邕如何成功的?
三、拓展延伸:读知行合一
想一想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8
一、教学目标:
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欣赏古、今泥塑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情趣、关注民族的文化遗产,感受泥材的土趣味的独特的艺术美感,并从中学习泥塑知识。在泥塑创作中,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重点难点:
感受泥材的土趣味的独特的艺术美感,并从中学习泥塑知识。在泥塑创作中,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三、课前准备:课件、版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播放一段录像,哪个同学知道这段录像的地点是哪里,是什么内容?(学工基地)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回学工的场景,激发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学工时的泥塑作品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导,探讨解疑
1、欣赏从古至今的泥塑作品,品味泥塑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感受泥塑的艺术美,,理解其独特趣味,通过学生资料与课件的资料相融合,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即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跟我学
通过看书及课件学习泥塑罐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方法(切挖、粘贴、雕刻等)
注:泥条要保持湿度,相互间要紧密,注意保留自然的凹凸纹理
[设计意图]探究学习,重点掌握泥塑的泥条成型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学,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发现其它的泥塑方法。
(三)、创作体验,形成技能;
(1)、学生创作,体验创作过程。
动起来吧!设计一件即实用又美观的器具。怎样使它更有特点,与众不同?
注意:1、你身边有许多辅助工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备用的工具来解决。
2、可几个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每组的.负责人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
3、注意室内及自身的卫生。
(2)、教师辅导,学生形成技能。
教师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好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造。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对美术作业的要求出现的三部分“基本要求”、“具体化”、“可选部分”来设置本课的创作体验过程,加深对泥塑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泥塑的审美能力。
(四)、激发潜能,表现;
评出最佳造型奖、最佳技巧奖、
谈创作体会,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遇到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采用自评与他评的方法,标准体现多维性,以鼓励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学习,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能力。同时配合课题要求评出各种奖项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达到课标提出的作业要求与作业相统一的原则。
(五)、布置展览,成果展示。
在美术专业教室展台上,为期一周。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的由来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3、体会做事小心谨慎,讲信用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出示: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2、解字:弟子(学生)
圣人(孔子)
孝(孝顺父母)
弟(友爱兄弟弟姐妹)
谨(小心谨慎)
信(讲信用)
3、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孔子和子路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
3、讲宴殊故事
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一次,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这个题目,我十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古文
2、小组读古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
(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
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怎样注重修养自己的做法。
三、课前准备:练习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1、复习:集体朗读
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练习朗读课文
(2)熟练朗读课文
(3)学习“古语今说”理解大体意思
(4)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
6、小组合作学习古语今说
7、学生自由读。
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9、读明道喻理:贤哉回也想一想颜回有哪些品德
(三)拓展延伸
知行合一思考:你会怎样做?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教读课文。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
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
(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2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
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
三、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
四、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厚德载物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舜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
3、讲帝舜。
舜:是中国历史中的著名人物,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因其杰出而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记》中说他姓姚,名重华,生于姚墟(今属山东菏泽);建都于先秦的蒲阪(今山西永济)。舜为四方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号令天下。其尊号有: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是颛顼的'六世孙,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他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瞽叟的妻子握登在姚墟生下了舜。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女英和娥皇都嫁给了舜。三皇,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
(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
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14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6篇)10-17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三篇08-02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3篇08-01
精选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3篇07-31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4篇11-14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4篇)11-14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4篇)11-22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4篇12-05
关于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3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