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小学语文《灰雀》优秀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灰雀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
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出示图片)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它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
1、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
(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⑴体会列宁爱灰雀: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②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A、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B、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C、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读出语气。
追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是否捉走了灰雀,而是充满感情地说这样一句话呢?
(此问题如果解决有困难,可以留待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之后再回顾。)
⑵体会男孩爱灰雀: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看见,我没看见。”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没看见──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②一定会飞回来的──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讨论:
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5、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___的灰雀,不再_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___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6、体会列宁爱男孩:
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这两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这两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⑴针对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小男孩?(此处可回顾没有解决的问题。)
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⑵学生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⑶朗读:
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机动环节,朗读全文。)
多么美丽的故事啊!而这一切都因一个字:爱!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爱……这是一个爱的世界!请你结合学习课文的感受,用“爱”写一句话:
___爱___,因为___。
四、作业
推荐阅读《诚实的孩子》等文章,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板书设计】
灰雀仰望捉走
爱
可惜放回
列宁男孩
微笑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的: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列宁吗?我们曾在哪篇课文中见过他?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识字情况。
(1)认读生字(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开火车组词)
(2)认读词语(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3、开火车读课文
四、感受“灰雀”,铺垫情感的基调
1、同学们对灰雀了解多少?(出示课件:灰雀的资料)
2、指名学生读资料
3、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找读读,和同桌谈谈体会。
4、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你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课文中对灰雀羽毛的描写,指导学生简单领悟写动物的方法。 ·比一比: a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b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歌唱,惹人喜爱。
你认为那一句好,好在哪里?为什么?
(灰雀的鸣叫声)理解婉转。
(2)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两句话。
过渡:多么快乐,可爱的灰雀,给严寒的冬天带来了生机,你们喜欢吗?郑老师也很喜欢,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两个人很喜欢灰雀,你知道吗?(板书:列宁、小男孩)
五、品读句子,感悟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直接写了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句子。画完之后,同桌交流,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生反馈,师相机指导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列宁喜欢灰雀?(每次,都要,经常) ·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他在周围的树林里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你体会到列宁什么心情?
·那个词能看出?(找遍)怎么才算找遍?
·试着读一读,读出列宁的心情。
(3)“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一读。
(4)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理解“飞走、冻死、怕冷”等词是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指导朗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5)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理解“多好、可惜”。,
·有感情地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惋惜。
3、列宁经常去看灰雀,给它们带去面包渣和谷粒,在灰雀失踪之后,列宁找遍了树林,为它担心,为它惋惜,为它着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板书:爱)
过渡:可是,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灰雀到底上哪去了呢?这个问题留到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六、指导写字
1、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郑老师就写哪个字。
2、写这两个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师范写。
4、生练写,师巡视。
板书设计:
5、灰 雀 爱 列宁小男孩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为第一课时。有以下几点反思:
1、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
3、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列宁的言行,神态、感受对灰雀的喜爱,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这点的处理上我有意设计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希望能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但教学时,缺乏对学生问题的及时有效引导,这部分内容学生学得有些被动,教学气氛略显沉闷。
4、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虽然意识到要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因此在教学第一段时,我渗透了一些有关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但深入得还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如当时让学生照样子说说,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5、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地评价,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但我在教学中,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只有师评,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自评与互评的机会,这样做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我就力求体现这一理念,读懂文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语文的方法千变万化,思维方法亦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
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指导书写“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让段。(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1、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 “郊,步,或,散,敢,者”
2、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作业讲评。
五、课堂作业(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2)令人惋惜。
( ) (3)抬着头向上看。
2、书写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几段话是列宁讲的,那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出示:(1) 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让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4、课堂练笔: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 学生交流。
四、拓展延伸(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五、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体会到 。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男孩当时想 。
2、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板书:
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学反思: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五课。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写得非常含蓄,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根据文本的这一特点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列宁的善良、宽容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自己的设计虽抓住了课文的脉络和大的框架,对一些细小的枝节考虑不周全,学生练习的板块还有很多可商榷的地方。比如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指导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指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而这句又是一句长句,学生不能把它读准确。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情况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如能安排让学生动笔写写,做到读写结合,效果可能更好。从这堂课中,我不仅明白了临场应变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才能让课堂更好的完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多的发展;而在课堂教学时,做好随时的应变的准备,让自己不拘泥于教案的束缚,又能真正让课堂的时间做到合理的运用。
整堂课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课前准备:
课件,导游用具(导游旗、太阳帽、喇叭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孩子们,请看大屏幕,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是人民大会堂。看,在大会堂的正门挂着一幅画,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中这棵松的姿态吗?说得太好了,这就是“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中有名的迎客松,那里的松形形色色,千姿百态。今天,让我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奇松,去欣赏黄山奇松,去感受黄山奇松。(板书:黄山奇松)
2、针对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生字读音要正确,读通每句话,尽量做到流利、有感情;
2、用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多练习,并尝试着进行感受体会。
三、激情导读,感受三大奇松:
(一)读后交流
1、说说读完课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2、课文对黄山作何评价?课文又是如何引出黄山松的?
3、选读自己爱读的语句。
过渡:课文中写得最美的是哪一段呢?
(二)导读第二段:
1、黄山的松树满山遍野,面对着这看不完、说不尽的松树们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呢?(相机板书:迎客陪客送客)
2、自由读第二段,要求:
选自己喜欢的松树,并认真练读描写它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像课文中所描写的松树的形象。
3、交流迎客松的.奇:
你从迎客松的身上能品味出什么?
(1)一奇在优美的姿态:
a理解“遒劲”、“郁郁苍苍”。
b能不能把迎客松姿态的优美,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课文具体是怎么写的?出示“它有一丛……宾客的到来。”一句。这也是它叫迎客松的原因。
(2)二奇在顽强的精神:
a迎客松是那样的充满生机,而课文却说他“饱经风霜”(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个人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请你想象一下,这棵屹立在黄山之巅的千年迎客松,可能会经历哪些磨难?
b如果你是一名游客,看到这样一棵令人称奇的树此时想对他说什么?
他的什么最打动你?这不禁让人感受到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板书:精神
c(出示迎客松图片)你看这棵令人称奇的迎客松,它枝干苍劲,姿态优美;它翠叶如盖,生机勃勃;它彬彬有礼,热情洋溢;它刚毅挺拔,形象可爱。迎客松不愧是黄山奇松的代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迎客松已蜚(fēi)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假如你就是这棵迎客松,你的心情怎么样?)(自豪齐声朗读)
4、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通过读书体悟语言的优美;
5、感悟文章的写法
师小结: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感受迎客松的优美,陪客松的挺秀、送客松的独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段,看看作者是对它们进行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看屏幕(出示三段描写三大名松的文字)。(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松树有了人的情感;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多多运用。三大名松既姿态优美,又是那样情深意重,难怪人们会对他们“情有独钟”,来,把这份喜爱读出来)
(6)配乐读课文
过渡:黄山的松树就这几种姿态吗?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黄山奇松不愧是黄山一绝,它们千姿百态,近看:或……或……远看或……或……;从整体上看:有的……有的……这儿有个什么标点?让学生说出省略号的作用。
2、还会有怎样的奇松呢?看(出示课件)你能像书中迎客、送客、陪客松那样起个名字说说样子感受吗?
生1:我给第一幅图起名叫鸳鸯松,因为它们紧靠在一起。
生2:我给第三幅图起名叫送日松,因为它面对夕阳,好像在跟夕阳道别呢!
生3:我给第五幅图起名叫紫云松,因为它一团团的很像云,双是紫色的。
3、用一个词来总结,真是千姿百态,(板书:千姿百态)还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4、现在你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了吗?用朗读把它表达出来。
五、拓展迁移
孩子们,通过《黄山奇松》的学习,你是否已被这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图片、俊秀的文字打动了呢?你是否已深深地陶醉在这秀丽的景色之中了呢?你是否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了呢?
1、请同学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学习,探索“黄山松为什么会呈现出千姿百态”这个问题,然后把研究的成果写出来。
2、请同学们学习《黄山奇松》一文的写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点写一篇小作文。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2,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小男孩有错就该的的好品质,作个诚实的好孩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带文《我不能失信》。
【教学重点】
1,培养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没有明确写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回来,它还活着”,必须在学习了课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因此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准备】
灰雀的图片、列宁的图片、列宁的简介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4分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里的生字,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把它们牢牢记住,好不好?(指名2-3名学生认读,大约1.5分钟。)
胸(xiōng)脯(pú)
桦(huà)
散(sàn)
诚(chéng)病(bìng)
蹦(bèng)
下面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我们来开小火车,,看看哪列小火车开的又快又好。(2分钟)
(对学生的表现加以鼓励和表扬。)我们开完了小火车,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导入(2分钟)
放映列宁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说说看这张图片上的人是谁啊?(学生回答:列宁)对了,他就是列宁,那有没有人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列宁呢?
下面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列宁。放映课前准备的列宁的简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我们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三,学习第一段(5-7分钟)
放映有三只灰雀的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你们看,在这张图片上有三只灰雀在枝头上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啊,你们看它们可爱吗?(回答:可爱)
恩,好,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跟灰雀有关,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因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自然段比较多,我们先把这些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哪位同学想尝试一下?(指名2-3学生读),老师希望一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灰雀特点的句子。然后老师请同学来回答。
读完后,指明2-3名学生回答,(课文描写灰雀特点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加以表扬。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文,里面有两个词:郊外,欢蹦乱跳。请大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过渡:
放映两只灰雀的图片(学生会在下面议论)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发现这张图片少了一只灰雀啊,那到底是少了那只灰雀呢?接着放映两张图片让学生加以对比,作出解答。
为什么会少了一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下面的自然段。
四,学习第2-10段(8-10分钟)
1,咱们还是跟刚才一样,一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当列宁发现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几句可以看出?(很着急,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2﹞知道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的心理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不敢讲---------肯定地说,说明小男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3﹞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饱含着对丢
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4﹞我们把列宁与小男孩对话这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谁能读出什么语气(读出列宁对灰雀喜爱之青,丢失后惋惜之情,要读出小男孩思想变化,每次对话语气是不同的,第一次小男孩说没看见时态度是肯定的,但有些心虚,第二次小男孩没出声,要读出他内心有斗争,第三次小男孩承认了灰雀还活着,但说话时有些胆怯。最后小男孩态度是坚定的。)
教师:我们学完了这段,课文里有2个成语,希望大家联系上下文理解他们的意思:(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一般在心中有事,总放不下时就会自言自语。
可惜:值得惋惜。)
五,学习第11-13自然段(8--10分钟)
(本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以仍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课文)
1这只丢失的灰雀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看出来的?为什么?(这只丢失的灰雀是小男孩送回来的。因为列宁看到鸟的同时看到了那个小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从这可以看出小男孩知道自己错了,很懊悔,很不好意思,所以低着头)
2从小男孩的表现说明什么?(说明他知错就改,是个诚实的好孩子)-------教导学生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能撒谎,作错事后,要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
3,列宁为什么没有再问那个小男孩?他是什么时候预料到这只鸟在小男孩那儿?(列宁看到灰雀已回来了,为了尊重小男孩的自尊心,所以就没再问。当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从小男孩说话的口气已料到鸟就在他那儿)
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5--7分钟)
六,总结:(2--3分钟)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共有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在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的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以为它死了,感到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死了,
只是坚定地说,它会飞回来。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看到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问那个男孩,因为他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小男孩的教育过程,又写出了小男孩心理认识的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板书设计:(略)
七,生学习课文《我不能失信》,了解课文大意,与课文《灰雀》作比较,小男孩和宋庆龄的特点都是:
八,课外延伸:自己找一篇有关诚信的故事,将给大家听。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6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文章故事情节简单,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课文的梗概,但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却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的内涵。首先文章篇幅较长,难读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当中的生字,数量虽然不多,字形也不是难点,但由于这几个生字都是平时不常见的,极易读错,部分词语意思较抽象,所以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再次列宁的循循善诱是隐含在列宁对鸟儿不见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在生字教学读通、读懂课文等环节要适当多花时间,巧妙处理。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灰雀的经过。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第2~13自然段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指名说)
3.教师提示: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教师巡视指导。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五、教学总结
这只可爱的灰雀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明天再来继续学习。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图画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教学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作业布置
1.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在小组内开展讲故事比赛。
六、板书设计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7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我就力求体现这一理念,读懂文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语文的方法千变万化,思维方法亦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流程
一、图片引题,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灰雀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这是一只什么鸟?请用你的话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学生回答:是灰雀。它长得小巧可爱,有着灰色的羽毛和红红的胸脯。
老师继续提问: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灰雀特点的句子,并大声朗读出来。
学生回答:课文第一自然段。“两只胸脯是粉红色的,一只胸脯是深红色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得惹人喜爱。”介绍灰雀的`特点。
老师继续说: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灰雀》(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1、第一段中那句话可以看出来列宁喜欢这几只灰雀呢?能通过具体的几个词语来说一说吗?
2、让我们带着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来朗读一下第一段,看看哪位同学是爱灰雀的列宁先生吧!
三、(一)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多媒体出示3——10自然段。让学生用波浪线画出小男孩说的话。并问学生: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请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问: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
体会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省略号的用法,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二)、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三)、小结:
是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3、多媒体出示填空题
问学生:对于灰雀,列宁与小男孩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三)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1、列宁问“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
老师问: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到哪儿去?鸟儿会回答吗?
请三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总结:就是这份深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一下3——10自然段吧!。(可以分角色表演、或者学生分为三大部分分角色表演。
五、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总结: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是一个爱的世界!
六、课后作业: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渗透爱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着重联系对话朗读。
【教学难点】
从列宁与小男孩交谈的内容中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及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在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请做上记号,一会儿问老师和同学。
3、学生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教师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二、自主阅读,感悟语言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和列宁的句子。从你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一些什么?
⑵汇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是非常惹人喜爱。)谈谈自己的体会。
比较句子: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②指名读出描写列宁的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又发现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从每次、都要、仰望、经常等词语中看出。)
(媒体播放情境)
⑶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过渡语:这么可爱的三只灰雀,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听老师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想,列宁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⑵读句子体会列宁的心情: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过渡语: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呢?
三、合作探究,走进心灵
1、学习课文的3~10自然段: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还要一边画。用____画出列宁说的话,再想想列宁当时是什么心情?
⑵和同学们在一起交流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列宁的心情的,是怎样的心情?
⑶请一名同学朗读列宁说的话,读后请同学谈体会。相机引导同学理解自言自语、可惜等词。
⑷引导概括:列宁的.对灰雀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什么感情。(爱)
过渡: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列宁喜欢的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吗?小男孩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
⑸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面对列宁的每一次所说的话,心里会怎么想?教师加提示语导读引导学生想象。
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
过渡:三只可爱的灰雀回来了吗?列宁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2、学习11~13自然段:
默读11~13自然段,思考:
⑴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着头?
⑵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事情已经很明显,没有必要再问,更主要的是列宁不愿让男孩难堪,说明列宁善解人意,也说明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喜爱。)
⑶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⑷同学们,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出书来,美美地读读全文。
四、教师小结,激发情感
五、课外拓展,走向生活
列宁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在万忙之中不忘记去关心身边的一只小鸟,这不正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表现吗?请同学们在课后自主成立爱鸟小分队,帮助鸟儿们能过上自由快乐的生活。
【板书设计】
灰雀
爱放
找捉
列宁爱男孩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从人物的对话中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男孩把灰雀放回的经过。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昨天认识的新朋友吗?瞧,它们来了!(媒体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教师引读: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引读: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小结: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列宁和我们一样都非常——生:喜爱灰雀(板书“喜爱”)
二、感受列宁爱灰雀、爱男孩
(一)朗读第2自然段
1、今天我们请小朋友先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指板书)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把找到的句子划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交流:(媒体出示:胸脯深红的灰雀)
(1)指名交流
(2)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列宁着急呢?
(3)“找遍”是怎么找呢?师:是呀,找遍就是把每一棵树都仔细地找了;每一个角落都找过;找了很长很长时间。
(4)师:说得好,我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强调这个词,把列宁找灰雀的仔细、辛苦读出来。(生个别读、集体读句子。)
(5)小结:列宁这么着急,看出他怎么样?生:喜爱灰雀(指板书)
(二)继续学习第3-10自然段
那列宁到底找到灰雀了吗?(媒体出示:学习要求)
1、我们赶紧再读读课文3-10自然段,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请你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什么?圈一圈从哪些词语中读懂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和同桌说一说。
3、检查交流
谁先来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媒体出示:列宁对话) (1) 从“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因为要是列宁不喜欢,就不会去打听灰雀的下落。
(2)从“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句看出列
宁爱灰雀。要是他不喜欢,他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师:(创设情境)是啊,要是灰雀飞走了,那以后来公园就——(再也看不见它了。)
师:要是冻死了,列宁心里会——( 很难过)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你心爱的灰雀不知是生是死,你会怎么说这句话呢?(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3)从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你把这句话读读,看哪些词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从“多好的”这个词能看出。 还有“可惜——”,还有“自言自语”。 师:到底这几个词是否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简单说说理由。
“多好的”这个词直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可惜”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师:那“自言自语”呢?(生沉默)什么叫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就是自己给自己说话。
师: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 我很伤心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我很高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师:大家说的情况虽然不一样,但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当人的感情很——激动、投入、强烈。
师:列宁为谁激动起来?(为灰雀。)
师:是啊,列宁太想灰雀了,越想越深,越想越投入,以至有点情——情不自禁。
师:现在你们说这个“自言自语”能不能看出列宁爱灰雀? 能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灰雀不见了,你多么思念它、牵挂它,替它惋惜啊,把你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练习朗读:个别读——范读——集体读)
(三)灰雀去哪里了?(媒体出示:侦查任务)
师:听了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列宁是多么喜欢灰雀啊!同学们,到底这只让列宁牵肠挂肚的灰雀哪去了呢?
让男孩捉走了。
可男孩一开始不是说“没看见”吗?
他撒谎!
师:到底男孩说没说实话,为了解开这个疑点,这回老师让你们来当一回精明的.小侦探,请你们仔细分析小男孩的行为,包括他想的、说的,看能不能找到线索、证据去证明男孩说的是不是实话。这个任务能完成吗?
(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师耐心倾听参与其中。)
师:好,下面召集大家开会,进行案情分析,谁先来发表自己的高见?(媒体出示:男孩对话)
1、从“那个男孩本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句话看出男孩刚才没说实话。因为要是没看见,不可能知道灰雀没有死。 这句话说他不敢讲,正好说明他一开始就没说实话,他怕现在说出来列宁批评他。
师:这两位侦探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说话口齿伶俐,分析得很有道理,接
着往下说。
2、从“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看出男孩开始没说实话,因为要是他没看见,就不可能知道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而且还那么坚定地说。
师:你们认为男孩最后的两次说话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次的语气比第一次更肯定。
男孩为什么这么肯定?为什么抓走灰雀呢?(板书:男孩喜爱灰雀)
4、师:列宁喜爱灰雀,男孩喜爱灰雀,两个人的爱一样吗?(学生交流)
5、师:好,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我读列宁的话,你们读男孩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后,让学生自己推荐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的变化。
三、学习第11一13自然段
师: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是真的吗?从刚才的研究看来,他开始说的那句话确实有问题,结果是不是呢?请大家听老师读最后一部分的课文。(媒体出示:11--13自然段) 灰雀是飞回来了,因为课文说“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林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师:找得好,我觉得这句话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你们读一读,看认为是哪个?(果然) 师:为什么?(因为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现在真的飞回来了,“果然”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师:大家再把这部分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独立思考后可与同学交流)
1、那个男孩为什么会低着头?(男孩觉得自己错了。怕列宁批评他。)
师:同学们再想想,男孩错在哪里? (捉灰雀、说谎)
男孩为什么要捉灰雀呢?(他也喜欢灰雀)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问灰雀区哪里了?(列宁懂得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媒体出示:思考问题)
从这里我们看到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小男孩)
3、小男孩都撒谎了,为什么还说他是诚实的?
(知错就改也是个诚实的孩子)
师小结:同学们,爱的力量多大啊,爱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可爱。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吧!最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吧。
四、总结拓展(媒体出示:拓展)
1、听,媒体出示:三只灰雀又在枝头唧唧喳喳的歌唱,他们好象在。(指名2—3名)
2、现在如果你是列宁、男孩或灰雀中的一个。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3、师生总结: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教师擦去板书“喜”字。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10
◆教材理解:
《灰雀》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认识到错误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天真和知错能改,一个“爱”字贯穿全文。
第二课时的教学围绕灰雀的丢失与复得,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教学中就抓住重点句子:
A、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B、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
C、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进行教学,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难点是感悟列宁是如何用爱心启发、感染男孩放鸟归园的。
◆学情分析:
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是服务者,成功的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针对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即局部)质疑问题,通过自己读书解疑,通过交流与老师共同解疑,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在课文2-10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设计思路: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中一篇精读课文。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本文讲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课文写得非常含蓄,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是一篇极好的思维训练的文章,课文中没有一处明确地说明鸟儿是小男孩捉走的,但男孩的语言和行动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因此在这次的课前准备中,我特别注意文中所蕴含的思维因素,但对于学生是不是能体会感悟到这一点,我有些底气不足。
课上,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
◆预设目标:
1、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与思想感情,并领悟列宁对男孩的“爱”对鸟的“爱”有所不同。
2、能从列宁教育男孩爱鸟护鸟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意识。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预设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词语的复习(投影)
2、难写的词语,练写一遍。检查、并及时指导。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同学们,爱的力量多大啊,爱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可爱。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吧!最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吧。(师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连板书绘成一颗爱心)
灰雀
板书:列宁男孩
爱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灰雀教学设计07-04
《灰雀》教学设计07-22
《灰雀》教学设计10-13
灰雀教学设计04-30
《灰雀》教学设计08-04
《灰雀》教学实录设计07-01
课文灰雀的教学设计07-05
课文灰雀教学设计07-05
学小学语文《灰雀》优秀教学设计07-04
《灰雀》教学设计(15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