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二、检查预习及课下积累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2、写作背景
三、读一读领略诗之韵
1、听录音朗读
2、学生齐读
3、男女生共读
四、译一译通晓诗之意
小组合作,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
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讲解诗句意思。
五、品一品探寻诗之妙
小组合作,从以下三个角度赏析诗歌。
1、赏物像(描绘了什么景物?)
2、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3、体会诗中表达出的诗人情感。
六、想一想感受诗之美
请大家插上想像的翅膀,飞向那早春的西湖。把自己从诗中所欣赏
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出来。
七、背一背积累经典诗作
请自由朗诵诗歌,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感情地背诵。
八、作业
完成练习册,背诵诗歌。
九、结束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不要忘记风光秀丽
的西湖;不要忘记妙笔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共同学习。谢谢大家!下课!
板书:
钱塘湖春行
苏轼
内容:早春景物
语言:生动精炼
情感:喜爱赞美
《春》教学设计2
1.培养有感情的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2.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
4.体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要学会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的修辞方法
难点:
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传达内心感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用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
二、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三、找出文中生字词,试着给下列词语注音,解释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课文注释)。
蓑衣_____水涨_____酝酿_____薄烟_____
黄晕_____应和_____
四、听录音,说说朗读时应用怎样的语气,注意哪些问题。并请同学试读。
欣喜(第1段——第2段)
轻快(第3段——第4段)
柔和(第5段——第7段)
振奋(第8段——第10段)
除此之外,朗读时还应该注意读准字音(如平翘舌、儿化、前后鼻音等),句子的节奏。
五、再读课文,赏析佳句。
自读课文(采用小组分段读,个别同学朗读,自读等形式),找找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
我喜欢__________句,因为它写出了春天中的__________景物,同时,它采用了__________修辞方式,(或是从__________感官角度来)表达__________感情。
六、课外延伸
想一想,在描写春天古诗文中有哪些你耳熟能详的名句。
七、作业布置
1、思考题:课文描写了春天哪美丽的景物,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2、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诵。背诵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3、生字词语的抄写。
《春》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2、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①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②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③学生质疑。
3、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①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②自学。
4、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5、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①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②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③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④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6、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②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中的情况与心情。
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④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7、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8、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9、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10、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感受形象,体会感情
二、欣赏优美语言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让学生谈谈春天给人的感受,列出词语,并一一写上黑板
二、检查预习工作。
包括字词的注音,解释。多音字的辨别,易混淆的字词的辨别。
以及这篇文章的读后感。(预习中还有一项内容是摘抄好词好句的,放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讲解。
三、集体朗读
因为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扫清了字词障碍,朗读时应该不会有不认识的字词。但是在朗读过程中也许会出现一些多音字的读错情况,课堂上予以纠正。课后记。
四、分组朗读,再请个别同学起来读,别的学生予以纠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五、预习时已让学生们把这篇文章熟读成诵,所以在讲课时,学生们的思路已经较清晰了。这个时候就让他们来概括,问;
(1)课文可分几部分来读。。
明确:盼春—绘春—颂春(如有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
(2)课文中描绘了几幅春天的图画?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五幅。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六、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拿出自己画的画,说说理由。
七、找好词好句
让同学们把预习时已摘抄的好词好句读出来给大家听。讲讲理由。可以分三部分让同学们找
先找第一部分的
如:盼望着,盼望着(表达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
如:欣欣然张开了眼(拟人手法)
教师在点评过程中穿插问题,如问: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山色的朗润,一是春光明媚;二是山上的植物发芽变绿,山的颜色就由暗转明,由干=干枯变为润泽。水涨起来了,是冰雪融化,水量增大,水流加快,太阳光更加明朗红润,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表现出融融的暖意。)
接着找第二部分
先找春草图中的好词好句。
如“钻”写出了春草的冲破层土的挤劲,表现旺盛的生命力。
如“做”“躺”“打”“踢”等动词写孩子们的嬉戏,烘托欢乐。
接着找春花图,同样让学生找。
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手法把争春争艳写活。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对应桃树,杏,梨,比喻贴切。
“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互补,眼睛和星星都会眨,但星星是星罗棋布的,而眼睛是眉目传情的,两者一结合,就把野花写活了
接着找春风图。
如’象母亲的手抚摩着你”这既写了春风的温暖,又写了风的柔和。
‘酝酿”则形象的写了在阳光下这种芳香不断的加浓的过程。
这一段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感。
继续找春雨图。
“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这三个比喻贴切,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
教师穿插问题。问:春雨绵绵,为什么还叫人别“烦恼”呢?(亲切而有趣)
再问,为什么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不把这一句放到最后去说呢?
明确:一是要先说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这种气氛是一直贯到末句的;二是黄晕也是色,与上句的绿,青正连接。
最后分析迎春图。
“赶趟儿似的“照应前文,前文写百花争春,后文写人在争春。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用叠词表现动作次数多,读来有韵律。有节奏。
最后一部分。
同学肯定觉得都好。让他们先说好在哪,教师再明确:“象娃娃……”表现春天的新,象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象小姑娘……”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
“象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三句的顺序,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过程。
以上如有学生未找出的语句,教师可以由学生的发言引出问题,尽量把每一段的好词好句都让学生欣赏分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八、让学生们找找课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用拟人的有哪些?用比喻的又有哪些。
然后再提提有什么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
九、最后,讲练习题。
布置第一课时作业,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把它画出来……为第二课时中的分析语句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作业,背诵,练习题一,二,三。
《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个别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能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
2.抓字词理解及想象画面理解诗意,领会诗的意境。
3.借助资料领悟诗情,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通过本堂课的学诗方法拓展学习《题临安邸》,感受不一样的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春”导诗
1.师: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师:这节课,咱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杜牧写的《江南春》(板书课题);
3.读题
师: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江南的春天
师:那我们就可以断定诗的主要内容就是写
小结学法:理解诗题,能帮助我们知道诗的主要内容(板书:解诗题)
二、初读感知
师:自古美景出江南,那一山一水,一楼一桥,都似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就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去感受杜牧笔下的江南春景。
自由朗读这首诗。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读好了自己借助注释去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
2.交流反馈
①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描情画景,字字千斤,咱们可得读准了。你来试试(抽生1),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了有意见请举手。
抽生2抽生3
②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在古代,很多诗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而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诗可以用来谱成曲,吟唱出来的。因此,诗歌往往读起来都是很有节奏的,怎样才能体现出节奏感呢?
(抽生交流节奏并出示标有节奏的幻灯片)
③大家再来试试,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把诗歌的节奏韵律读出來。
抽生读
师范读
(配乐)读
三、想象画面,体会景美:
(师)白居易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正美!那么,杜牧的眼中又是怎样的江南呢?
1.默读古诗圈出景物(圈在古诗中)
2.交流(拿学生的课文纸反馈)
预设1.学生没有圈出“绿”和“红”,引导学生看“注释”,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老师哦
预设2.你为什么要圈出“绿”和“红”?
3.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这些景物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①比如:(出示课件)千里莺啼绿映红
引导“莺”想画面:
可从听觉、视觉、其他动物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②分四人小组合作想象画面
要求:1.根据景物想象画面
2.交流讨论完成学习单,学习单上的画面机动增减
3商量出最满意的画面让组里写字高手写在卡片上,完成了贴到黑板上。
温馨提示:如果你想贴的画面已被其他组贴了,那你就不能贴了,只能另想其他画面,时间规定3分钟。
4.看黑板上贴的画面,同桌互说诗的意思
5.采访小诗人,诗人来到你这,看到了什么?
生答;来到你这,又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看到的.都是美景?
理解“千里”。这“千里”是指“一千里”吗?虚指
6.播放视频画面
感受江南美景
7.学生看画面读古诗
整个江南,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傍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看着这样的春景,你的内心是?用你的声音读出你的感受
见到如此美景,诗人也是忍不住想要赞美一番(板书:赞美)
配乐齐读
8.小结学法:
想象画面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板书:想画面)
四、品读感悟诗情
由小结“画面”引入
这么多的画面,怎么三四句(大组)的画面这么少呢?
请生交流,形成两大问题:
一是为什么景物写得这么少?写法怎么变了?
二是晴天怎么变成雨天了呢?
三是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
我们要先来了解诗人。
3.(出示简介:杜牧,字牧之,因生活在渐渐没落的晚唐时期,所以从青年起他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国家的理想。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被称为“小杜”。)
4.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在他眼中,江南除了那些秀丽的山山水水之外,还有这些规模宏大的寺庙,那么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
让我们来了解一段历史。
5.(出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四百八十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6.借助这些资料(板书:借助资料)
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板书: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的思想感情)。
7.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这种赞叹之中的的点点哀愁吗?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8.当回小诗人,到前面来吟一吟怎样?
9.(师)是呀,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他的情隐含在烟雨中,这请抒发的非常含蓄、间接
五、总结背诵:
1、杜牧的笔下,盛开的是春天千里江南的美丽画卷,寄托的却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那份浪漫的希冀,与作者再一次徜徉于千里江南万般情思中吧。
《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七个一类字“喜、发、闰、润、勿、物、细”,两个二类字“随、潜”。
2、读背古诗,发展想象,感悟古诗之美。
3、启迪灵性,相机发展语言。
教学重点:识计一类字。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多媒体软件,生活场面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运用各种方法读,纠正字音。
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诗人杜甫的另一首诗《春夜喜雨》。齐读课题。
解题:春夜喜雨的意思就是春天的夜晚下了一场雨,作者的心里很高兴。
1、示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检查读,纠正字音。
二、运用定位联想认字。
1、学生在诗中划出一类字。
2、教师划出一类字,请学生看你划的和老师划的'一样吗?
3、学生一边慢读一边记诗中的一类字。
4、背诵后检查。
5、一边背诗一边回忆一类字的样子。
6、在诗中认,打乱顺序认,脱离诗境认。
三、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记字。
(一)、记忆字型
1、自己想办法记并书写。
2、在虚宫格中指导书写。
3、分析喜的字理,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可爱。
4、组词理解意义。
5、相机发展语言。(例如用“喜欢”说一句话。)
发:运用数字笔画以法记忆并在虚宫格中指写。
细:部件组合法记忆并组词。
物:1、部件组合法记忆。观察“中”字做偏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组词理解字义。
3、学习“勿”。
(1)“物”是形声字,去掉牛字旁后念什么?请你猜一猜。
(2)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字。(出示有“请勿吸烟”“请勿喧哗”生活场景图,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理解“勿”的意思。)
小结:在生活中要细心观察,你也会学到很多知识。
(3)出示物。(牛是一种温顺的动物,古时人们把它看成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人们把牛字旁作为物的偏旁,作为动物的总称。右边“勿”表示它的读音,是“物”的声旁。
润:1、部件组合法记忆。
2、“润”是三点水秀,说明它和水有关系,组词理解。
3、“润”也是形声字,三点水秀是它从形分表示它的意义,右边“闰”是它的声旁,猜一猜这个字念什么?
4、出示“闰”你在那见过这个字?
5、出示带有“闰”字的台历并说明“闰”是“闰年”、“闰月”的闰,请你回家查资料看一看“闰年”“闰月”是怎么回事。
课中***
(二)小组内检查一类字,然后教师用卡片检查。
(三)卡片出示二类字“随”,“潜”,学生认读。
四、有感情的背诵。
(一)出示画面并听发音。
(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听歌《春夜喜雨》,感情升华。
五、巩固练习,(乌龟妈妈点名)
六、学习成语。(在语言环境中应用。)
喜出望外和风细雨
第二课时(略)
《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品读杜甫,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解读教材;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准备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背诵杜甫的诗句。
一、导入课题,品诗人
1.生背诵课前一首诗《泊船瓜洲》。讨论本诗中用得好的一个字绿。生谈自己的感受。
是啊,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诗人通过反复推敲,斟词酌句,表达更深远的情意,今天我们来品读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
师板书课题。
2.读诗题,解诗人
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介绍杜甫。
师介绍: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老师讲解语不惊人死不休,并用爽快流畅的行书进行板书。引导:杜甫的是是否真的是这样的呢?我们来一起品读这首诗。
二、读古诗,品诗意
(一)感受律诗韵律美
1.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
2.点名读诗,教师进行点拨,读准诗的节奏,相机进行指导。请学生再读,检验指导的效果。
3.感受律诗的韵律美。
指导学生写出每一句后一个字的拼音(生sheng、声sheng、明ming、城cheng),了解律诗的押韵方法,注意韵脚的诵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抓住节奏,读出韵律美。
4.古时候,诗歌都是可以配乐吟唱,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和着韵律来吟唱这首诗。
老师打拍子,指导学生进行吟唱。通过这样的多角度的诵读,感受古诗带来的韵律和节奏美。
(二)抓题眼,品诗意
1.读诗题,品题眼
(1)生读诗题,抓题眼
喜,为什么用喜呢?
(2)讲解喜字的字源,用喜字说成语。
(3)出示大红双喜字,你看到这个喜字会想到什么成语呢?(喜结良缘)。了解喜在中国文化中的运用和重要意义。(渗透中华汉字文化)
(引导:诗人杜甫喜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喜呢?)
了解杜甫撰写《春夜喜雨》的背景资料,明白这场春雨滋润世间万物,特别是农作物,必将带来丰收的希望。初步感受杜甫的忧民之情。
2.自读古诗,解题眼
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就应该在他的诗中去品味,看你能够从这首诗中的那些地方品出诗人的喜来。
学生自由的默读古诗,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或笔记本上。
师巡视指导,适当的肯定学生自己的看法,并从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字来进行品读。培养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
3.论诗句,品诗情。
讨论一,
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在其间做出适当的引导。
预设:好
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
知
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
当正是时候,又是干旱,又是春天。
潜和细
讨论为什么是用潜,你还能换成别的词的.吗?引入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部分,老师诵读,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来解读潜的妙处。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尊重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感悟。
预设: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学写潜字,注意右边的第一个夫捺画变成点,这是避让。
生练习书写。
讨论二,学生较难理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引导学生思考:这和润物有关系吗?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解读:雨这样好,当然希望它能下透彻,倘若只下一小会,那润物也很不彻底,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写下了第三联,只有十个字,便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春江夜雨图。只不过换了一个写雨的角度罢了,上联是从听觉来写雨的润物功能,而本联则从什么角度来写?是从视觉来表现雨意浓厚,
本句运用了常用的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野径、云、水、渔船相辉映的春夜图,并点题。
讨论三,重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句是诗人的想象,雨水下的细小,密密的,轻轻的,所以并向大雨一样,叶子上、花上都沾上了雨水,所以显得沉重,诗人只是写了花朵,大家想一想,还会有哪些人和物会欣喜开心呢?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个人见解。
通过大家的反复品读、探究,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杜甫诗句真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4.感受了春雨的可喜,品味到了杜甫的忧民之情。
背诵《春晓》,比较一下,《春晓》中的花落知多少与《春夜喜雨》中的润物细无声相比,哪一种雨更喜人呢?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师讲解:轻轻悄悄的来,滋润着世间万物,特别是农民的农作物,又是一个好收成年。字里行间真情的流露出杜甫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不禁让我又想起了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
出示全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大家不妨也来品一品,诗人对人民大众的关怀之情。
5.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春夜喜雨》。
6.背诵并默写古诗。
三、拓展诵读,品诗人情怀
1.出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受诗人的忧国情怀。
读一读,说一说,这首诗用一个什么样的带喜字的成语来形容杜甫的心情呢?(欣喜若狂)他又为什么而喜呢?(收复失地)
通过这两首诗的诵读,我们能够初略的了解了杜甫那份浓郁的忧国忧民之情,希望大家在课外多诵读杜甫的诗,更加立体的感受杜甫。
2.课外诵读有关春雨的诗词,进行积累。说一说诗人对春雨的不同感受。
四、小结,由此诗品人生。
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情感时刻都在感染着我们,我们在品读完杜甫的《春夜喜雨》以后,你又有怎样的话说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不妨让大家提起笔来尽情的表达!
五、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杜甫)
知时节、当春、潜入
丰收有望
润物
细无声
《春》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春》是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的作品。本文结构严谨,意境优美,语言诗化,情感细腻。全文以“盼春—绘春—赞春”为主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使万物充满生机、给人们带来新的、美好的希望,给人们带来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并且将这一目标贯穿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在5—6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中,第一条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本文《春》意境优美,语言诗化,情感细腻,是很好得朗读教材。所以,出于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和文章的语言文字,本课时将朗读作为最主要的学习目标,就是说,要通过朗读训练,去体会作者渗透在语言文字中丰富情感,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美妙春天,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安排上,我从句到段再到篇,重点是指导好重点句子的朗读。
2、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文章都包含着丰富而浓厚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多种体验,去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春》中,作者用诗般的语言,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文中意境优美,物象丰富,特别是在具体的景物描写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所以在指导朗读时,较多的运用情景创设、联想等方法来引导学生的体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各类作品,也正是在想帮助学生感受并激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新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在课前安排了收集资料的环节。在指导句子朗读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自主学习;在指导段落朗读时,安排合作学习中,也请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这样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困惑
1、散文《春》,语言诗化、情感细腻,就本班学生的实际来看,在体会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故本课存在一定的尝试性。
2、因本文是第十二册的教材,又因为本人对新课标的认识还在学习状态,故在教学设计上还又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恳请指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味语言文字,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春天所富有的美丽、生机与希望。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学会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2、每人收集至少一件有关“春天”的作品。
教学流程
一、创境激情,整体感知
二、自主探究,尝试朗读
三、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四、回顾小结,体会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风光片。
一、创境激情,整体感知
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春”的作品: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我看到你们都已收集了关于春天的作品,下面,就来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交流)
师:我很高兴,因为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作品,实在很不错。的确,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都怀有丰富、美好的情感。所以,许多人都喜欢用艺术去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刚才的许多作品,就是说明。在我们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也写了一篇题为《春》的散文(板书课题),知道作家是谁么?(回答)有谁了解他?那今天课后,我们的新任务就是去查找有关朱自清的资料。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春》。
2、指导多音字:师:我想,同学们都以预习了课文,我先来考考你们。完成《作业本》第二题。
3、听录音:师:同学们,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听课文。比如,边看课文边听,或看屏幕听,也可以闭上眼睛边想边听。
二、自主探究,尝试朗读
1、指导读句子:师范读一句,学生评议。
2、师:你想读么?好,那你就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好好地读读,尽你可能读得最好。
3、学生交流读,师生全班评议。(有针对性得做好重点句子的指导,指导时,随即指导部分字词,必要时借助生活、情感等体验来帮助,以取得认识和情感上的一致和共鸣。)
三、合作探究,情感朗读
1、初步理解内容安排:师:你们读的真美,我还想听。你们还想读么?好,不过,现在我们要一段段地读了。请看银幕,这是本文的结构图,你能说说这些内容分别在哪些自然段么?学生找、回答。
2、分组试读,合作探究:师:现在,我们就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了。我们要组成七个组,分别是“盼春组”、“春草组”、“春花组”、“春风组”、“春雨组”、“春人组”。5分钟准备之后呢,请小组展示,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小组代表个人读,最好能有一些有创意的变化。一定要努力,我们要比比哪个组最出色!
4、学生交流,全班评议:师:一个要求,在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仔细听,过会儿,要进行评比。
5、重点体会“赞春”,理解春天的生机、美丽和力量:师:你们观察一下,着三句话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回顾小结,体会情感
1、大胆地谈:读到现在,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2、表达情感:现在,请你跟春天说几话吧!
课后反思
主要特点:
1、教学理念:充分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作品,课后再去收集作者的材料;读句子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段落时,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小组特色;评议时,学生评老师,学生评学生等等环节的设计,正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教学设计:抓住“朗读”这一条主线,层层展开,步步深入。
课前欣赏风光片,得到感官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拨动;在具体的朗读训练时,“由听到评,再读再评”。先听,即输入一些技巧性的处理方法;评评老师,即在听的基础上思考、领悟;再自由读、合作读,就将自己所领悟和感受的输出;最后再评,通过讨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在朗读训练时,从句到段的安排比较合理。
最大的成功
1、课前收集:充分发挥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也为课堂创造了一个愉悦、优美的氛围。
2、合作朗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创造空间。无论是小组的组合,还是组内的分工,或是组间的展示交流,都极大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合作能力。
出现的问题
1、突发事件处理欠科学。在合作学习分组时,“春花组”无人参与,教师将其闲置处理,着无疑不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若教师能主动填补空缺参与其中,效果会更好。
2、合作学习应给学生更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课上,学生应没有深入明确合作的要求,导致了过多注重表演,轻视了朗读训练。这样,就本课的教学要求来看,降低了合作探究的价值。
《春》教学设计9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掌握通讯的写法。
2、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3、训练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讨、教师点拨,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掌握新闻的写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讲话的基本精神及重要意义。
2、理解作者贯穿全文的对邓小平同志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研读课文,总体把握,梳理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课文
二、背景介绍
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新举措都显得步履维艰。先行尝试进行经济运作的深圳在这方面遇到的阻力就更大了。不少人对开放的前途深表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再次亲临深圳再巡视察,并以他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放矢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理清了人们思想上姓“资”还是姓“社”的模糊的观念,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坚定了改革的信心。
三、知识梳理
新闻是书面或口头传播的最近发生或发现的引发公众兴趣的事件。
新闻的分类:广义的新闻是指新闻机构采用一定的传播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的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新闻体裁的总称。狭义的新闻是指消息。
1、通讯: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2、通讯的特点:
①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或事件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的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通讯一般采用第三人称,但在“见闻”和“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
②完整性: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经过。消息侧重于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更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情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③评论性: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做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述评消息外,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依据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的评价。因此,通讯是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议论的。
3、通讯的类别
人物通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
事件通讯:以具有典型意义为报道对象的通讯。它的时效性较强,要围绕中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画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它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揭示出事件的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
四、课文研讨
(一)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
学生分小组探讨下列问题后,派代表回答:
1、文章的标题有何特点?
点拨:给一篇通讯起一个好的标题是非常重要的。这篇通讯的标题就非常好。
这是摘自唐代诗人李贺诗中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借用过来,很贴切。因为小平同志的到来,使深圳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高潮,形象生动,有寓意。题目一语双关:
①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
②表现了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给深圳乃至全国带来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春风,春光无限,大大促进了深圳及中国改革开发的新发展;表达了人们对邓小平同志到来的喜悦之情。
一篇涉及重大题材的通讯以这句古诗作为题目,是不落俗套而意味深长的,它暗示了读者:这是一篇富有激情和诗情画意的通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春天是中国古代诗人吟咏不衰的经典意象,春天也象征着成长、生长与激情。这篇通讯仅仅“春”一个字就传达出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精神奥秘所在。本篇富有激情和诗意的语言产生的影响之一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春天的故事》
2、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
导语: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第一部分:写小平同志来到深圳观看市容,并介绍有关新闻背景。
第二部分:写第二天小平同志在国贸大厦的活动及讲话。
第三部分:写第三天小平同志游览民俗村和锦绣中华。
第四部分:写第四天小平同志同省、市负责人的重要谈话。
第五部分:写第五天小平同志离开蛇口港,途中与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
小结:点明小平同志二次深圳之行的伟大意义。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本课选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重点研读,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以什么为顺序、以什么为线索记叙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
教师提示: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学生回答,明确: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邓小平同志的行踪为线索,五部分依次写了邓小平同志1月19日至23日在深圳考察时的情景及重要谈话。
谈话主要内容有:①肯定了深圳的成绩。②肯定了党的基本路线。③要坚持两手抓。④中国要保持稳定等。⑤多干实事,少说空话。
2、在第四部分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教师提示:筛选信息,整合要点,应抓住文章的关键性词句,比如文章的主旨句、段落的中心句、过渡句、引用的名言警句等等。对这些重点词句进行整理合并。
明确:①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②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③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允许看。
3、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这篇通讯报道中是如何选择与安排材料的?
教师提示:这里涉及文章的选材和立意之间的关系,即不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要围绕中心选材,材料的选择表达中心服务。在通讯中立意与材料之间同样有着紧密的'关系。
明确:选材上:从政治思想角度选材,着重邓小平同志的言论。因为这关系到当时中国的命运。作者只选取和报道他与深圳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关的场景和谈话来写,写场景是为了表现改革开放的成就,表现人们对他的爱戴;写谈话是为了表现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气魄,以及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所描画的宏伟蓝图。
安排上:①按时间顺序,分小节,眉目清楚。②头尾呼应。
4、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从课文中举例说明,并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不同作用。
教师提示: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细读课文语段找出相对应的表达方式。
点拨:记叙的表达方式主要用于介绍邓小平同志的行程;说明主要表现在用数据介绍深圳的发展速度与成就。描写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描绘邓小平同志的神情面貌,描绘出了邓小平同志可亲可敬的光辉形象,其中暗含了作者的崇敬之情;二是用于描绘深圳的自然环境与建设面貌,烘托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议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邓小平深圳之行的重要意义的看法。抒情主要是开头和结尾部分,表达作者对于邓小平同志深圳之行的无限期待和崇敬之情。
由此可以看出,记叙和说明主要用于记录邓小平视察深圳这一事件本身,强调了事件的真实性,不容许虚构,这体现了新闻客观性的一面;同时,描写、议论、抒情主要用来烘托气氛,表达作者对邓小平同志及其深圳之行无限崇敬之情和高度评价,其中暗含了作者的某种立场和态度,这又体现了通讯具有倾向性的一面。
5、这篇通讯用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形式,报道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考察时的许多重要谈话,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说说这些谈话体现了小平同志哪些性格?
点拨:领袖风范,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勇敢果断,平易近人。
6、《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是这样开始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唱的就是邓小平在深圳考察的故事。请找出小平同志这次深圳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再次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联系歌词畅谈小平同志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
提示:小平同志的谈话紧紧围绕着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中心而展开,谈话涉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性质、方向、道路等问题,讲得深刻,精辟。如温暖的“东风”吹散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迷雾,坚定了人们深化改革的信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二、布置作业:
找出文中描写突出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形象的语句和表现小平同志性格的语句。
《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
2、学会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语句描写事物,以及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具体的句子感悟春的美。
教学方法:
讨论法。学生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春景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应和hè酝酿yùn niàng晕yùn
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山、水、太阳的脸。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软绵绵,写姿态。“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草好,人欢乐。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树,花,蜜蜂,蝴蝶,野花。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呼叫朋友,引伙伴,短笛的嘹亮。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细”和“密”。两个比喻形象生动。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工夫:时间。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去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春》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有能力的争取背诵下来。
2、会认本课的生字。
3、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激发学生也到自然界中去发现春天,赞美春天,写出心中对春天的颂歌。
教学措施:
教学课件,写小黑板
教学过程:
1、 简介作者金波,是我国当代一位了不起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写的《乌丢丢奇遇记》老师就曾经读过,写得特别好,大家也可以买来读一读,另外也可以到书店和图书馆找一找金波爷爷写的其他的作品,相信你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2、解题《春的消息》,想一想可能写了些什么内容?
树枝绿 鸭毛白 春来到
换春装,换羽毛 把春天的欢笑四处飞扬
第一只蝴蝶飞,让我高兴地捉住又爱怜地放掉
第一朵雏菊开,我欣喜地雀跃,因为它是我的老朋友。
来到去年枝头,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
去唤醒沉睡的溪流,听它唱歌,和它一起奔跑。
累了,躺在田野上,头顶有明丽的阳光,面颊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3、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或不懂的词语。
4、小组集思广益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全班大点兵,看看谁是解词冠军小组。
重点理解“爱怜 牵引雏菊花 欣喜地雀跃 绿苞 唤醒
明丽 面颊 搔痒 嫩绿等词句,在解词的过程中,重点动用想象法,动作法,表演法,看图法等。
5、小组合作,头尾齐读,中间四个小节一人一小节,练习有感情地大声朗读,比一比,哪些同学有进步,哪些小组配合默契。
6、检查认字情况。
怜爱 雏菊 禁不住 绿苞 搔痒 面颊 照耀
7、布置作业
让同学们继续去寻找春天,也试着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赞美诗。
8、板书设计
风摇绿树的枝条,水漂白鸭的羽毛
人和鸟儿一起换上新装,处处有欢笑
第一只蝴蝶惹人爱怜 第一朵雏菊令人雀跃
等待去年的小树长新苞 唤醒沉睡的溪流唱新曲
在明丽的阳光下,陪伴我的是嫩绿可爱的小草
教前反思:
我非常喜欢这一首金波爷爷写的儿歌,觉得意象美丽,语言清新,令我百读不厌,但是能不能让学生也像我一样爱上这首诗,进而爱上美好的春天,爱上美好的大自然,我却有些没有底。
这首诗非常适合反复地朗读,但是反复高声地朗读会破坏学生的嗓子,我的嗓子也有些受不了。如果能够有优美的课件帮助学生相象,对学生的理解一定很有帮助。另外,这首诗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多,是否也应该引导学生有重点地加以学习,也让我犹豫不决,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恐怕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还有最近在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之间的合作还是不够融洽,有些小组特别是四组讨论不起来,浪费了教学时间。
《春》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工具书与课文注释,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2.学会赏析,品味语言,感知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形成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感知。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鉴赏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强化诵读(重音),感知内容,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2.理解并感受文章突出表现了春的什么特点。
3.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难点:揣摩关键词语和重点词句的表现力,品味优美语言,加深对春的理解与感受,体会诗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教学法,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合作讨论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4.提问法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想到春天,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是什么呢?是大片大片的花田?田野上小草的嫩芽?河中潺潺的流水?也许第一个让你醒悟到春来的,并不是田野里盛开的野花,而是清晨小路上打湿了鞋袜的露水;也许是昨夜的春雷;也许是那一天忽然变得温暖的阳光。
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他的春天,是从耳朵唤醒的。李清照说:“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的美景,是在对话中生长的。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看看他笔下的春是怎样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散文常识
(三)听朗诵
注意字词读音与朗读的节奏。
1.多音字:涨、散、薄、黄晕、应和;(学生查字典)
2.生字词:蓑、笠烘托朗润嗡嘹亮抖擞呼朋引伴花枝招展酝酿窠巢喉咙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卖弄:炫耀呼朋唤友: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四)生读。老师评价指导。(语调、情绪、重音)
(五)生再读。
(六)赛读(美读),分小组朗读,读出体会,读出美感。
【第2课时】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一)如果将文章分为“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层次应怎样划分?
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
第三部分(8~10)(颂春)
(二)文中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
1.请你找出,文章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草、花、风、雨、人。
2.请你分别给每个画面拟一个小标题。(如“春草图”,再请学生依次归纳)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人迎春
二、品析景物之美、语言之美(重点赏析1、2、3、4自然段)
要理解一句话,就要真正去品味语言,触摸语言的温度和力度,才能明了句子的情韵。
(一)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反复手法,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拟人修辞手法,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2017重庆中考A卷的“反复”)
2.轻声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头脑中联想)
(二)绘春。
1.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起来了”:具有过程的动感。
2.观春草:“二月初惊见草芽”
(1)读一读,找不同。 (PPT显示)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园子里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嫩绿的小草,从土里长出来。在软软的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地,草软绵绵的。
(2)体会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变化?
从句式、语序、动词、修辞、叠词等角度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与学生共同探讨)
“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长短句……
(3)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第三自然段,再次让学生带着理解去朗读。
(PPT展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想象——景象——人
(4)引导背诵。
(5)拟人手法的强调,在生活中、写作中。
3.赏春花:“乱花渐欲迷人眼”
(1)第四自然段写了些什么?是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多、美、艳、甜、从高到低
(2)树上真的是结满了果实吗?虚实结合
(3)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4)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
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第3课时】
4.浴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
(1)出示王维《画》的第一句“远看山有色”,引导学生说出“近听水无声。”从不同感官去描绘事物。请学生来分析,写风怎么写的。
风的和煦——触觉:抚摸
风的芳香——嗅觉:泥土气息、草味、花香
风的声音——听觉:清脆、宛转的鸟声;嘹亮的笛声
(2)朗读。
5.沐春雨:“斜风细雨不须归”
(1)让学生总结出雨的总特点:“细”和“密”。强调比喻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2)提问体会细节:“斜织”“全笼着”“绿得发亮”“逼”(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引导学生想象淅沥小雨中静默的草屋间产生的动静结合的美感,读出安静和平的感觉。
6.人迎春
第2-6着重写景,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城里乡下(范围之广)家家户户(人数之多)老老小小(年龄之全)
(1)“也”:照应前文花的“赶趟儿”。(百花争春、人争春)时光、积极向上
(2)“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
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7.总结:
春景的共同特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富于美感;似有灵性和情感。绘春,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写作需要:细致的观察、积累、表达)。
三、品析情感美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分别体现春的什么特点?
(2)三个比喻句有联系吗?能调换位置吗?
(3)蕴含的哲思?
用比喻手法、排比段。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春》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写字。
2、课前布置学生摘抄有关春的诗文,上课备用。
3、老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朗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研读春草图,归纳分析其它春景图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
春天是绚丽的,她让人目不遐给、心旷神怡。于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写春天的诗句?
(学生参考摘抄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王安石“春风送暖入屠苏”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啊,这些诗句无疑将春的多姿多彩,展现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春》,具体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要求
①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3)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4)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明确:
1)对春天的盼望;具体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3)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领着我们上前去。赞颂春天的新、美、力。
4)春天像万花筒(色彩斑斓,多姿多彩);春天像雨后的彩虹(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二、研读赏析
(过渡)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驾驭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具体的揣摩,对文章的思想内涵、优美的语言才能有更深入的体会。
1、教师导学:①②③小节
一名学生表情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几个问题。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
①第①②小节总写了哪些景物?
②写①②小节有什么作用?
③第③小节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④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
⑤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个冬季,当春天来临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偷偷破土而出会是怎样的情景?
⑥说说“偷偷地”、“钻”字用得好在哪儿?
听读之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六个问题。
明确:
①总写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阳。大处落笔、宏观勾勒。
②写出了对春天的盼望;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绘春、赞春作铺垫;用拟人的修辞将春天写活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嫩、绿、多、软的特点。
④写春草带给人乐趣,侧面衬托春草。
⑤要用第一人称小草的语气,说出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出其不意、冲破泥土的阻隔的惊喜。
⑥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受。
教师小结:课文的第一大部分是宏观勾勒,写出了人们盼春的急切心情;第二部分则是微观描绘。春草图写出了春草嫩、绿、多、软的特点。还写了人的活动写春草带给人乐趣,侧面衬托春草。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融入了对春天喜爱的感情。
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欣赏每幅图画:特征;角度(顺序);写法;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2、学生自学第④——⑦小节
学生运用老师指导的方法,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说明原因。
②比较与春草图的异同之处。
(从特征、顺序、写法、语言、修辞方面比较)
③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④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讨论为什么写得好?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①②小题
相同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都是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和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语言生动,渗透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③其它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
④美句赏析
主要讨论以下几个内容:
(2)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a、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什么感觉?——用比喻,贴切、生动地写出了温暖、柔和的感觉。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3)加点词语的表现力(比较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好)
a、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
(叫)着—— “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b、野花散
在草丛里(开)——“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c、人家屋顶上全笼
着一层薄烟——准确的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小结、过渡:朱自清笔下如诗如画的春景图让人心潮澎湃。这是因为他观察细致、构思精巧、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也借鉴朱自清的方法来做一个片段练习。
三、拓展延伸
1、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构思进行写景片段练习。(口头交流、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过渡)大家笔下的春天一样的美好,令人向往,春天带给人万千遐想,充溢着蓬勃的生机,但是“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踪”春天也是难以持久的,生命的春天也是短暂的,因此我们应珍惜青春,立志奋进。
2、许多伟人在青年时期就已经立下远大志向,卓有成就。你知道他们谁的事迹?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周恩来14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之志向;拿破仑20岁做了准将;鲁迅21岁东渡日本学医;李大钊24岁著《青春》
3、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哪些努力已迫近了理想?
(2、3小题小组讨论,回答)
课堂小结:伟人与我们的差距在于:胸怀大志而又能矢志不移去开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让我们以关汉卿的话为鞭策,珍惜花样年华,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摘抄“春”的诗文,准备参加《春日融融》朗诵会。
2、阅读《春颂》,进行比较阅读。
比较在感情、语言方面的异同。
《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
二、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三、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学会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和优美的词句。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写作思路和写景层次的安排
教学方法:
本文宜多读少讲。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之外,其他可以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本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二、反复朗读课文,弄清全文思路,熟悉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幅画面。
三、对“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引入新课。由学生注音并领读生字拼音:润嫩眨晕酿巢脆蓑笠
二、导入新课:
(1)用春天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景画面,配上鸟儿清脆的叫声、溪流声加上轻音乐(课件)。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方面去感受春天的美好春天的温暖。
(2)导语:脱下冬装,我们满怀信心走向春天。放眼自然,一派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苏醒了的大自然带着一路欢歌向我们走来。用它特有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绿的世界,花的海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先生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春色中去。
(3)作者简介:(课件)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新诗《毁灭》和诗集《踪迹》的影响很大。1948年6月,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反动势力,拒绝接受“美援”面粉上签名,8月因贫病在北京逝世,他是一个有鼓起的人,他的一些诗和散文表现了对黑暗显示的不满,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三、指导学习课文。
1、配乐范读《春》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和语调。
2、让学生自由谈谈听后的感受。
3、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然后让愿意给全班朗诵的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让老师和学生为读的同学点评。
4、提出思考题:这篇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
盼春(反复)
总括轮廓:“一切”-----山、水、太阳
春草图(景)
春花图(景)
春
(朱自清)绘春春风图(景)
(细致观察)
春雨图(景)
迎春图(人)
赞春(三个新奇的比喻)
5、让学生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把春天草、花、风、雨、人的独特美,表现出来(可以朗读、探究评析、画画、作诗等)交流成果,师生共评
6、评析式教学,教师点拨学习欣赏前三幅幅图,学生学会欣赏
(1)、“春草图”中的“偷偷地”、“钻”两词,形象地描写出初春时节小草在不知不觉中生长出来的情态,同时把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逼真的再现出来。
(2)、“春花图”中的“闹”、“飞来飞去”两词,写出了春天百花盛开、蜂蝶忙碌的热闹景象,而且有声响、有动作,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对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的使用。描写顺序(由上至下):花---花下(蜂蝶)---野花。
(3)“春风图”中的“抚摸”一词,写出了春风轻柔、和煦的特点。拟人手法的运用,更增添了亲切、温馨的气氛。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可见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有多深。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试着当堂背诵。
四、课堂巩固练习:
1.生字:润、霞、眨、酿、巢、晕、蓑、笠。
2.释词:欣欣然、酝酿、繁花、呼朋引伴、卖弄、婉转、朗润、润湿。
五、课外作业。
背诵第1-5节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在上一课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春雨图”,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作者描写的各种雨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略讲“迎春图”。
二、理解结尾一段的深刻含义;学习本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通过对各种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季节的特征。
教学步骤:
1、查课外作业:
背诵课文第1-5小节,先由两人背诵,然后全班齐背一次。
2、导语:学了五幅图中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现在我们接着学习后面的两幅图,雨图、迎春图。闭上眼,想想田间小路和小河石桥上的行人,披蓑戴笠冒雨耕作的农夫,稀疏地在雨中静默着的村舍。这是一幅多么迷人,浓淡相间的村舍农田山水画啊!
3、别请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各朗诵一幅图的内容,之后让学生自由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学习和欣赏本文。
4、教师引导和点拨。
(1)“春雨图”中的春雨,其特征是一多二细。“可别恼”,很有亲切感,有情趣,写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写春雨展示了春雨的特点,也唤起了读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斜织”,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
(2)“迎春图”前四幅写景,这幅呢?明确:人,一幅人们迎春的图画。写天上的风筝到地下的孩子。从孩子又写到成人,从城市写到农村。所有的人都怀着喜悦的心情出来迎接春天。“各做各的事”,又反映了勤劳的人们正利用大好春光创建自己美好生活的积极奋发的精神,绘出了人勤春早的生气勃勃的景象。“一年之计在于春”写春天激励着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建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5、女生:齐读第三部分。
师:结尾三个比喻句开始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呢?
生:这个比喻点明了春刚降临人间,是新生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突出了春天的“新”和她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师: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花枝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
生: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突出了春天的“美”。
师:为什么又比作“健壮的青年”?
教师补充:这是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样有着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进的,它激励着人们向前走,突出了“力”。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力”的特性,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主题。
6、拓展与小结:
课堂让学生写出含有“春”字或描写“春”的成语、诗、词、对联、谚语、俗语。并进行评析、积累。
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精巧,结构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临其景,如闻其声,这些写作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让我们挥鞭从此起程。拥抱美好希望!
6、课外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篇课文。
(2)、选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配上“春”的插图。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编一期手抄报。编好后在班上展览、评议。
板书设计:
盼春(反复)
总括轮廓:“一切”-----山、水、太阳
春草图(景)
春花图(景)(由上而下的顺序)
春
(朱自清)绘春春风图(景)
(细致观察)
春雨图(景)
迎春图(人)
赞春(三个新奇的比喻)
尹明江
《春》教学设计15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春天是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作业]
《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字数不限。
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注:此教案的课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课时或两课时。)
【《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的教学设计05-19
春的教学设计04-03
《春》教学设计09-22
春的教学设计12-05
课文春的教学设计07-05
经典课文《春》教学设计07-05
课文《春》教学设计07-05
课文《春》的教学设计07-05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07-08
《春望》教学设计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