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05 11:26:29 设计 我要投稿

搭石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搭石教学设计集合【15篇】

搭石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现在的孩子大多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字词,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复习生字词,纠正读音。

  2、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3、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搭石)

  二、走进文本,初识搭石,激发寻美情感。

  1、打开书本,去仔细地寻找一下,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2、①、交流: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

  ②、“什么是搭石?”根据书中描写搭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课件出示“搭石图”,加深理解。

  ③、你走过搭石吗?如果你在上面走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3、聚焦中心句:对,这就是有趣的搭石,它——“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诵读。

  4、紧扣“风景”,谈话,激疑:

  是的,小小的搭石,其实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板书“小小搭石寻常景”)可是,读到这里,老师心中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生活中,能被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非常有名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黄山奇石。可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其原因究竟何在?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去细细寻找,精心品味吧!

  三、品读文本,鉴赏搭石图,感受风景这边独好:

  1、谈话,传递读文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静静地默读课文,找出写走搭石的句子,想象画面。

  2、反馈:通过读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精美的画面?

  ①、(预设画面:了年纪的人平整搭石,直到满意才离去。

  走搭石的人们不抢路,动作协调有序。两人面对面走搭石过河时,会互相谦让。(随机板书:细细摆放为他人)年轻人背年长的老人过搭石。

  ……

  ②、点评:同学们真会读书。透过语言文字,能想象出这么多画面。就让我们来细细鉴赏这一块块搭石,感受这字里行间中所描述的最美的、最让我们感动的风景。

  3、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鉴赏画面一:“众人走搭石,协调有序声影美”。

  请你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美在哪里,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

  ①、◆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们的协调美。

  ◇师: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搭石上的美?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们的动作非常协调有序?(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重点体会乡亲们是怎么走的。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先自己试试。

  ◇指名读,随机点评,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②、◆变序朗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

  ◇师:老师把它变成一首小诗,看多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啊!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导读中心句: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导读中心句:不禁让我们赞叹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鉴赏画面二:“两人走搭石,谦让敬老传递美”。

  ①、谈话,导入:

  当然,走搭石时,也有“撞车”的时候,请你读读下面这一段,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体会对这个地方的感受和理解。)

  ②、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动之处,再读好它。(多媒体课件展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③、品味:什么叫“理所当然”?“人们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④、小结,指导朗读: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吧。

  ◇师: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假如——()。

  想象拓展,补充画面,提炼情感:

  ①、谈话,指导想象:

  假如——还有哪些假如呢?走搭石的时候,还会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出示作业纸,轻声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②、小结,回扣中心句:(随机板书:谦让敬老见真情)

  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走出文本,透过搭石,感悟诗人情怀。

  1、谈话:课文学到现在,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是一排排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吗?那它是什么?

  2、课件展示文章结尾段:诵读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反复的朗读,提升情感。)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4、课外拓展,感悟情怀。

  ①、拓展,介绍:是呀,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他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在1980年,他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精美散文《搭石》。也因为他由衷地感受到——

  ②、再度回读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五、延伸实践,发现生活中的美:

  1、教师谈话:

  是的,美文《搭石》让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美”诗欣赏(课件出示)。

  2、总结: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附:板书设计: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小搭石寻常景,

  细细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

搭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是外地的,老师问一问,你们的家乡在哪,是什么样的?

  2、老师的家乡在农村,那里是平原地区,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每到秋天,那无边无际的稻田就成了金色的海洋。微风吹来,一浪接一浪,此起彼伏,美极乐!一行行出工、收工的人们走在纵横交错的田埂上,精神抖擞的、快活的'唱着歌,有的拿者镰刀,有的拿者箩筐。原来他们在互相帮助,,一起收割稻谷。收割完这一家的,又去收割另一家的。这样一家一户的互相收割,多么和谐、多么互助呀!乡亲们的这一幕幕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3、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书课题。

  二、质疑,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纷纷提问。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103页,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画上☆,表扬表扬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上?。生开始自由读课文。

  3、生读完后,自由汇报:

  ⑴ 当学生说什么是搭石时,老师相机鼓励:你能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学习习惯真好,希望大家都向你学习。学生一起齐读什么是搭石。谁能用简笔画把搭石画出来?学生上台画搭石。

  ⑵ 当学生说不理解的词语时,老师相机引导并鼓励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说到词语,老师正好这儿有些词语,我们一起去打打招呼吧。

  4、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汛期 间隔 联结 谴责 俗语 懒惰

  理所当然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 溪水猛涨 山洪暴发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自主感悟

  搭石,这就是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要踩踏的。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让我们睁大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

  1、请三名同学分段读2、3、4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象,你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用笔划记出来。

  2、家乡美,家乡的人们美,你们读得也很美。来,四个学习小伙伴一起来说说发现的美吧。

  3、美丽的事物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谁来踊跃的告诉大家你发现的美:

  ⑴ 当生读无论怎样才肯离去时,问:从这你体会到什么美?学生答: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真的很美,这是一种心灵美。老人的这份美德,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一读。老师引读这一段。无论怎样、只要、一定、直到、才。(课件出示)想象:人踩老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动作、表情呢?老人的心灵的美你们也看见了,真的不简单,我们再来读读吧。

  ⑵ 当学生读到具体的美每当美感时,我们分男女生读读这美丽的画面:

  谁来演一演走搭石的情景?让五个同学走搭石。现场采第一位、二位同学:你为什么走得这么快?生答:我不走快,后面的人无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老师评价:你真是为他人着想的好同志。怪不得有句俗语叫紧走搭石慢过桥。问同学:他们走得怎样?

  指导朗读,让我们轻盈的、有节奏的读一读这部分。

  ⑶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美?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互相礼让、尊老爱老。

  齐读、男女生读。

  4、作者看到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看到人们的心灵这样美,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5自然段。

  二、拓展延伸

  我们闭上眼睛,变成了一只快活的小鸟,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来到你的家乡,你会看到什么美呢?

  回到现实当中,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下,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美丽的事物?同桌说一说,汇报。

  老师总结:我们不但要用心发现,我们更加要创造美,这样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三、布置作业

  妙笔生花:只要有心,能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我们要来写一写。

搭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搭石。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爷爷的家乡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你瞧,这就是那个美丽的地方,你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那里的风景吗?(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还是那平凡而又普通的搭石。)

  2、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吧。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把课文翻到103页,请你快速地读读课文,从文找一找:

  什么叫搭石?再想一想,这些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什么叫搭石?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4、那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呢?生:脱鞋绾裤

  什么叫脱鞋绾裤?“山洪”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山洪过后,人们就要脱鞋绾裤了呢?

  5、山洪过后,小溪的水涨高了,人们出工必须——,收工必须——,赶集必须——,访友也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觉得怎么样?(麻烦、辛苦、不方便)所以过小溪必须得依靠这些搭石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一读什么是搭石。(齐读)

  6 那了读了课文,这些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呀?那我们就跟着家乡的人们一起去走走搭石吧。我们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一划课文中写家乡人们怎样走搭石的句子,再想想那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2、自划句子,默读思考。

  3、交流。

  第一句:“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21《 搭石》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泉城》教学设计《沙漠中的绿洲》教案《最佳路径》之最佳路径《一路花香》说课稿七月的天山 每课一练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读一读。

  2、老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当时可能想到了些什么呢?

  3、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呀?

  第二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一行人”变红)“行”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xing”,它还有一种读音念“hang”,句子中的一行人指的是在搭石上行走的一个接着一个的行人。

  齐读两遍。

  2)你从哪个词中看出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的人动作很有节奏?

  板书:协调有序

  什么叫“协调有弃”?怎样的动作才算协调有弃呢?(用书上的句子说说)

  3)老师也想和你们来合作一下,看看我们的行动是不是也能做到协调有序?

  (师生配合读一读这一段话。)

  4)没有人踩脚,没有人摔跤,更没有人落入水中,是不是有人在指挥他们呀?(没有)也没有人在指挥,但他们却配合得那第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5)你还从哪些词中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你觉得这两个词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谁来读读最后一句话。

  6)呀,真美,这既是一幅优美的画,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我们请全体女孩子来读读这段话。你们的朗读清新、甜美,把我们带进了如诗如画的境界,让我们真的体会到了这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三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2)齐读这一句,同桌商量,练习表演。

  (3)请两个上台表演,品议。

  (4)家乡的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大山里,每天要过小溪,走搭石,从两人面对面地走搭石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谦让,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我们请男孩子把这幅谦让,友好的画面带给我们。(男孩子读一读)

  第四句: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后事。

  1)那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句子,“伏下身子”变红)齐读两遍。你们能做做这个动作?(请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

  2)原来是这样,老人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趴在你背上,轻轻松松地过小溪了。那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

  板书:理所当然

  3)听了你们的回答,老师在想:这位老人年轻时,也一定伏下身子背过老人过河,因为他把这当作是————,而当这位年轻人老了以后,才会有另外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过河,因为人们都把这看成是——-(指着板书说:理所当然)

  4)从伏下身子、理所当然这些词语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身上尊老爱老的美德,确实,这些老实是很值得我去去尊敬的。(读第一句话)

  是呀,搭石是平凡而又普通的,但是我们从家乡人们走搭石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看到了家乡人的善良、淳朴,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友好,谦让,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尊老,爱老,这是留给我们最美的风景。所以说,搭石,构成了——————。21《 搭石》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泉城》教学设计《沙漠中的绿洲》教案《最佳路径》之最佳路径《一路花香》说课稿七月的天山 每课一练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5)配乐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四、激发想象,练习说话。

  1、小小的搭石,给作者留下了那么多的回忆,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友好谦让,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理所当然,都是一个个美丽的小故事。搭石上发生的故事是不是只有这些,还会有谁从搭石上走过,还会有怎样的故事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画面呢?

  2、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写一写。

  3、 小练笔:假如

  4、交流。

  五、总结本课,布置任务。

  1、也许有一天,这条小溪上会架起桥,修起路,也许有一天,家乡小溪上的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了,但人们走搭石时留下的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因为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2、布置作业: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篇课文的作者刘章爷爷从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美,我们也来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和事,看看谁也能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美。

  六、课堂延伸,深化提高

  最后,伴着“爱的奉献”的乐曲,师生共同走搭石离开课堂,更给人以“曲已尽,意未终”的感觉。课堂教学在学生踏着搭石离去中结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板书设计:

  21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摆 让 背整 走

  协调有序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搭石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间隔 联结 相背而行 谴责 懒惰 俗语 平衡 山洪暴发 脱鞋绾裤 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解决搭石是什么,怎样搭石和为什么搭石几个问题。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从平凡的事物中感受美。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课题:

  谈话引出课题。

  据题质疑。

  ( 1 )搭石是什么

  (2)怎样搭石

  (3)为什么要搭石

  (4)谁在什么地方搭石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走进课堂,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研读课文

  1,认读词语。

  2,分四人小组朗读,感知全文。

  (三),整体感知,疏通全文。

  板块一:

  大家都读过课文了,课文有没有给我们解释什么是搭石呢

  1,通过感知全文,找出相关段落地句子,解决"什么是搭石 "

  2,体会句子中词语的准确运用,解决"怎样搭石 "

  3,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为什么要搭石 ""谁在什么地方搭石 "

  板块二:

  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副很美的图画,并且还伴有音乐

  出示句子。

  (1)"协调有序"什么意思 在这段话中,哪个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

  (2)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几句话,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3)引导总结。

  板块三:

  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的美,一起学习2,4自然段。

  1,出示句子。

  (1)引导学生想象:

  一位老人走过小溪时,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 怎样做

  从"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 体会老人心中有他人的心灵美。

  (2)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2,课文还列举了什么事例体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2)体会他们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品质。

  (3)总结引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搭石还仅仅是普通的石头吗

  五、齐读第五自然段。

  引导理解乡亲们如同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平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平凡的美。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那,在我们的身边那些平凡的事物是美的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出课堂,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

  六,布置小练笔:《美就在我身边》

  板书设计:

  景美

  搭石 一道风景

  人美

搭石教学设计5

  教学设想: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的设计中开出了很大的空间,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由浅入深,体会作品蕴含的感情,并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穿插的表演和情境对话,也是为了语文而教学服务,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内化了文本语言和文本内涵,可谓一箭双雕。为了促进课堂生成,我简化教学设计,努力构建板块教学,有以下一个板块:

  1、知作者,走进搭石,围绕“搭石”提问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正确

  3、初读反馈,教学第一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搭石的感情。

  4、研读课文,走进画面,寻觅美景,感受搭石上“景美人更美”。

  5、根据板书,感悟许多“理所当然”背后蕴含的美好传统。

  6、回读课题和诗句,使对乡亲们和家乡的热爱与赞美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每个板块都留有充足的弹性空间,大部分的内容都努力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设计能很大程度上保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体验。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同学们,刘章爷爷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还是那静静地躺在溪水中的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书课题。

  2、质疑,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有这么多问题,我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很了不起,那好,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师:读书,这可是个好办法。

  (二)整体感知全文。

  1.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103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弄明白搭石是什么?

  2、出示词语:谴责 懒惰 俗语 伏下 猛涨 平衡 平稳 绾裤 间隔 人影绰绰 协调有序 山洪暴发 清波漾漾

  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3. 多音字 zhǎnɡ 涨潮 涨价

  zhànɡ 涨红红了脸 泡涨

  jiàn 间隔 间断 间接

  jiān 中间 房间

  xíng 一行人 háng 银行

  tiáo 协调有序 diào调动

  4.读句子

  (1) 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

  (2)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5. 学生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搭石?人们怎么走搭石?

  (三)理解课文

  1.解决“什么是搭石?”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溪……这就是搭石。”

  师:简单地说,搭石就是什么(用石头塔成的桥。)

  如果没有搭石,乡亲们以是怎样过河的呢?用课文的句子详说说。

  随机理解:汛期、拖鞋绾裤(谁可以上来表演一下呢?)

  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什么?

  可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过河就必须使用搭石,让我们再读什么是搭石?

  过渡: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谁能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一句话来回答。(“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 搭石怎么走?这又是一幅怎样的风景?

  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什么是俗语?

  师:紧走怎么走?为什么要紧走?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先自己试试。

  指名读,小组合作读,男女合作读。(前面的……后面的……)

  随机点评,(预设评语:你走得轻快而平稳,真棒。

  我能感受到你们小组走得真默契。

  你读得有声有色,谁能说这不是一道迷人的风景呢?

  你的朗读让我觉得真是——“紧走搭石慢过桥。”

  这样的脚步声很有节奏,像——轻快的音乐。这样的动作步调一致,是那么——协调有序

  后文还有哪句话很美?(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能想象出哪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个别读,全班读)

  师:老师把它变成一首小诗,看多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和诗意的美。(课件出示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师:读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是啊,“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是呀,搭石,怎样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一课。

  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思考: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当然,走搭石时,也有“撞车”的时候,请你读读下面这一段,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先有感情地读好它,再体会体会对这个地方的感受和理解。

  二、继续学文

  1.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2.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小结,指导朗读: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朗读感受美。

  3.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谈话,指导想象:

  假如——还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出示作业纸,轻声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小结,回扣中心句:(随机板书:谦让敬老见真情)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4.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 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 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3. 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延伸实践,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师谈话:

  是的,真情是明媚的阳光,它给人以温暖;真情是盛开的鲜花,它给人以芳香;真情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真情更是熊熊的火炬,它点燃生命的希望。同学们,美文《搭石》让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本文的作者就是从“搭石”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现在,你认为什么是美的?在我们身边也可以找到哪些美的事物?

  1、学生畅谈生活中的美:如小草、石桥、香樟树、蜜蜂……

  3、小结: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4、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生活中一种熟悉的小事物,发现它的美,动笔写一写。

  21、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小搭石寻常景,

  细细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

  附: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搭石》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根据本文特点,我的设计主要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

  生字词的教学,先读生字词的音。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的相关语句加以巩固。既是对词语的记忆又是对文本的感知,为学生下文的学习作铺垫。最后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课文的一些词语。

  通过自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个学生透透彻彻的把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准确到位。分层次地读,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解词,每次读的目的不同:如紧扣“脱鞋绾裤”、“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等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家乡人每次过小溪脱鞋绾裤的不方便,通过读明白什么是“紧走搭石慢过桥”,朗读“前面的……后面的……”句子,从而进一步理解“协调有序”等词语。

  注重运用各种语文训练方法,让学生积累。如:让学生在想象“一行人过搭石动人的画面”和引导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种怎样的画面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展开想象培养语言词汇的运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读中感悟”这一环节,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例如: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时,应该让学生多读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多读,反复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美丽的画面,在读中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准,在读中感受句子中的动态美。

搭石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反复读课文,引导孩子从读中感悟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人性美。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爱的孩子们,有一位农民诗人,他叫刘章,虽然他离开农村几十年了,但他依旧怀念乡村,怀念乡村搭石那一幕幕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和刘章爷爷一起去感受搭石带给我们的温暖吧!

  二、解读课题

  自由朗读课文,理解什么是搭石?

  “搭石”是作者刘章的家乡河北兴隆县的地方方言,“搭”本义支,有架设义。此外,还有抬和交接,配合的意思。方言对象一般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与当地的坏境紧密的联系。

  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结合文章分段,并说明理由。

  a、找同学根据朗读分段,并说明理由。

  b、师小结:本文结构为三个语义段,首自然段成一段,是介绍搭石的背景和功能。2——4自然段是介绍当地的搭石文化。末段是主题升华段,将主题明确表达出来。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家乡人摆搭石的原因和季节。

  a、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圈化出来。

  b、从文中找出家乡人摆搭石的.原因(多个村庄分布在小溪旁,搭石是为人服务的)

  c、划出描写搭石季节的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

  d、读句子“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放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理解搭石搭建方法和作用。

  3、学习第二部分

  a、读准字音,理解“谴责、协调”等词语的意思。

  b、读句子“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和“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分析这两个句子间的联系。(“早早地”叠词强调,表现了当地人的勤劳。“勤劳”和“懒惰”进行对照,不至于突兀,包含了家乡人责无旁贷的强烈责任感。)

  c、第二部分描写人们行走在搭石上的画面,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分小组合作探讨,并选代表总结发言。(承接上段末老人搭石不平稳,讲述搭石过桥的技巧。由于当地人都熟谙搭石过河之道。)

  4、学习第三段

  a、齐读,感悟这段话的人情美。

  b、用“联结着……也联结着……”说一句话,并把它写下来。

  c、小结(以两则具体情景来呈现当地人淳朴的人际关系,借用经常到山里的外人的视觉。用533言起,充满韵律感,在强化句式中升华主题。)

  三、布置作业

  家乡的搭石真的是一副美丽的风景画,一起画一画吧!

搭石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让世界充满爱》、《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出示课件。

  1、师述: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过小溪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有好心的人们就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解决这个过小溪的问题。瞧,这就是搭石。

  2、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

  3、搭石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搭石是普普通通的石块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大家放声读课文2~5自然段,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的。好,放声读吧!

  (学生自由地读书。)

  2、有新的感受吗?

  3、同学们,难怪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学生回答(家乡的一道风景)。

  4、通过读书,你们觉得这道风景怎样?板书:美

  5、你们觉得这美用什么感受到的?

  三、学习课文、汇报学习情况

  好,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感受,请拿起笔再默读课文2~4自然段,在美的地方,感动你的'地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上你的感受。好,开始吧!

  1、学习第二段:

  ⑴你从什么地方感受美?感受什么美?

  学生回答时说话完整:我从第二段这个地方感受美、读出句子来、再谈体会:从这里我感受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

  ⑵出示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那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打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⑶请同学们读读这句子,想象一下:

  ①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

  ②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心里会怎样想怎样做?

  ③满意离去时,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

  想好了,两人小组进行讨论也可以表演。

  ⑷汇报想象的情景,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那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打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小结:同学们想象得很丰富,是呀,老人多么为他人着想啊!请看无论怎样只要一定他上几个来回知道满意才肯离去这些词写得很生动,让我们感受到为别人着想急的美,所以把这些词读得更美。谁来读?请大家听后评议。

  ⑸如果你发现这搭石不平稳,你会怎么做?你不怕耽误了时间吗?我们再来读读这种美吧!想读得站起来读吧!

  2、学习第三段:

  ⑴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美?感受什么美?

  出示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以航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它他的声音,向轻快的音乐;轻薄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⑵师配乐范读《让世界充满爱》,请大家边听边感受画面的美,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⑶这画面美吗?谁来说说这是怎样的画面?

  ⑷对,这画面美就美在人们走在搭石上动作协调有序,美在像轻快的音乐,美在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美在构成家乡一道风景。这么美的画面,大家动情地美美地读读吧!

  (配乐齐读。)

  3、学习第四段:

  ⑴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美?

  出示句子: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同学们,这段话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着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互相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⑵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意思?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理所当然的事?

  ⑶文中理所当然的事指哪些?你从这两件事例中感受到什么?

  ⑷指导读:

  同学们,理所当然这种美的确让人感动,你能读得让人感动吗?指名读,读后评议。

  师小结:我也听出来了,这是一种让人感动的美。

  4、学习第五段:

  ⑴出示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以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⑵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搭石还是普普通通的石块吗?

  ⑶请齐读最后一段,读后谈谈你对这段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1、师总结:

  (配乐):一块块、一排排大事,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请同学们再一次一起带着美好的心灵读这一段话吧!

  五、交流会以及小练笔

  1、作者真实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平常常的一件摆搭石的事介绍得具体,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真情。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像搭石的普普通通的事的吗?让你感受到美吗?

  先四人小组中说一说。

  出示课件:交流会寻找生活中的美。

  2、师小结:

  同学们都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真让人感动,这么多的事,我们从中选择一件写来吧!争取能通过你的文字打动大家,好些吧!配乐,出示课件:小练笔。

搭石教学设计8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点课件,出示刘章爷爷的家乡。

  2、师: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板书:刘章)。

  它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刘章爷爷每每回忆起自己的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小溪中的搭石(板书:搭石)

  3、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点课件,出示生字词)

  (1)先自由练读

  (2)指名一人读一行,纠错。

  (3)去掉拼音读。

  (4)相机指导“暴、序、惰”的书写

  (5)师:大家来看看这些词语的意思你都懂吗?(随机解决学生不懂的词义)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师: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有没有把课文读通顺,请五位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仔细听,一边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相机结合教学多音字“行”的读法,因为“一行人”既可读成“yixingren”,也可以读成“yihangren”,要根据语言环境而定,所以在读文结合教学)

  三、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一)

  1、师: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

  2、谁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齐读这句话)

  点课件:(随图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就是搭石)

  3、看图:这就是搭石,铺在小溪里,可以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4、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读)

  点课件:(出示句子: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必须脱鞋绾裤。)

  A、师:“绾”什么意思?做做绾袖子的动作,“绾裤”就是——,那“脱鞋绾裤”就是(脱掉鞋子,卷起裤脚)

  B、这句话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山洪过后,人们出工,必须——,收工必须——,赶集必须——,访友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C、师: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体会到什么?(麻烦、天冷了着凉……)

  5、师生接读(师:所以进入秋天,天气变凉)

  (二)

  1、师:对呀!这就是搭石,了解了什么是搭石。那读了课文以后,搭石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给人带来了方便,美)

  2、师:在刘章爷爷的心目中搭石是什么?(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3、师:想不想去欣赏这道风景,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跟随家乡的人们一起去刘章爷爷的家乡去走走搭石吧!请大家默读课文2、3、4三个小节,用波浪线画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默读)

  4、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你看到了哪些画面?读出文中相关语句。(上了点年纪的人修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两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等情景)

  四、学习课文第三节(品读“看得见”的美)

  1.这些走搭石的画面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画面?

  2.点课件:(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师:反复地读这两句话,读着读着,想想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学生自由反复读)

  4、学生交流后,能用一个字概括你的感受吗?(美)

  5、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的美?(“协调有序”和“清波漾漾、人影绰绰”随机点红)

  预设(一)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课件点红:协调有序)

  师:怎样的动作算协调有序?(联系下文来理解)

  (1)师:下面请第一小组同学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咱们合作着读一读,要跟上我的节奏,要知道我们现在在搭石上走,跟不上就有掉入水中的危险,准备好了吗?

  师引读,生接读(注意节奏渐快)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2)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那边两边走后面。(注意节奏的变化)

  师: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

  后面的————抬起脚来————抬起脚来————

  没有一个人抢先,没有一个人突然止步,也没有人掉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

  (是呀!没有人指挥,却那么的有秩序,那么的默契,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预设(二)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美

  还从哪里体会到美?

  (课件点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画面(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能带上你的想象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6、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的情景,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它更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看!(点课件:)

  谁能读出诗一般的`韵味(学生推荐一名学生读、学生互评、齐读),《搭石》教学设计

  7、引读

  师: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这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地走,一遍遍地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呀,他怎能忘记这情景,读——(课件点回到原来文中语段)

  五、小结:

  师: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图画美,和诗一般的韵味,这的确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其实在搭石上还有许多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我们下节课继续去细细交流体会。

  六、完成课堂作业1、2、3

  [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它以“搭石”为媒介,描绘了农村生活中充满温情的几个镜头,文字虽不艰深,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加上本文语言美、画面美、人性美的特点,确立了围绕着“搭石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美?”让学生反复读,充分交流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风景”一词为切入点,将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全部融合在“风景”中,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主线展开教学,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指导,想象画面,适时的语言渲染等语文训练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这道特殊的风景。

  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美的情境,从一开始通过描述刘章爷爷的家乡,将学生引入一个美的情境中,为本文的教学打下一个基础。走搭石这块内容很美,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美。让学生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上完课,我深刻地认识到,课的预设只是教师课前美好的设想,真正在上的过程中还会有许多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适时的指导、点拨、深入思考。就像这节课,由于我没有很好地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使课留下了遗憾。如:

  一、在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以后,我急于让学生进入我预设的“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所以没等学生交流完,就马上出示相关的文字。如果像谢老师说的,等学生先把看到的画面交流完,加上一句:“我们不妨先走进一行人走搭石这幅画面。”就会显得自然多了。

  二、由于自己的朗读水平有限,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显得心有余力不足,加上语速较快,影响了文章带来的美感。就像在学生朗读小诗时,如果学生读不好,老师适时地进行范读,我想学生朗读的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上的过程中,肯定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老师们指点迷津。

搭石教学设计9

  教学设想:

  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结合板书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搭石的美的。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读一读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B舒缓柔美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白雪()明月()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配乐美读这几句话。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

  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他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在1980年,他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精美散文《搭石》。你能说说作者是如何把搭石的美呈现出来的吗?

  结合板书引导:

  作者写出了看得见的美:一道风景;

  看不见的美:美好的情感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今天,老师走进我们四年级学生中间,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你们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这个陌生的老师,让老师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这是一种美。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写一写你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板书设计:

  搭石

  一道风景: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美好的情感:为他人着想谦让和睦尊老爱幼

搭石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

  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

  4.生朗读体会。

  研读重点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

  2.生通过默读思考,同伴交流所得,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

  3.生朗读体会。

  (四)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

  2.朗读升华。

  (五)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

  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

  (三)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四)拓展阅读

  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文章附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

  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

搭石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解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热情谦让、尊老爱老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中发现美、感受美,领悟作者通过平凡事物反映美的表达方法,并试着练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看老师板课题。(生看师板课题)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搭石

  2、展示上节内容:上节课,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搭石》第一课时——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抄写了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3、(生答什么搭石)教师板书画简笔画搭石。

  二、精读课文,感悟品“美”

  过渡: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是啊!老师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了许多美的地方,并且被深深感动了。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你觉得哪些地方表现出美,比如行为美、心灵美……“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样应该勾一勾,画一画。开始吧!

  (学生自读, 3分钟左右。教师巡视。)

  读后交流。学生说到哪段就先讲哪段。

  (一)通过“搭石”,感受协调美、心灵美

  生:协调有序:轻快的音乐、美好的图画

  师:咱们继续交流。谁从第三自然段中发现了美?

  出示句子(2)——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两句话。第一,体会什么叫“协调有序”。第二,你脑子里联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读。)

  读后交流——

  (1)理解“协调有序”。

  师:在这段话中,哪些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

  在我们的课文里,有的词语意思,上下文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明白了吗?

  (2)脑子里浮现出画面。(一副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有节奏的“踏踏声”,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好一幅美丽的的图画。)

  师:这儿描写的是乡亲们通过搭石的情景。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和谐美好的画面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老师请同学代表自己与其他同学竞赛读、评——师范读——齐读)

  (二)摆放“搭石”,感悟行为美

  出示句子(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这儿讲谁摆放搭石?(理解“上了点年岁的人”)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为方便乡亲摆放搭石非常细心、一丝不苟。)

  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能具体谈谈吗?

  (引导学生从“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中体会)

  师:同学们,“上了点年岁的人”这样做,他当时会怎么想?

  生:不把石头搭好,别人经过时摔下去,那多危险啊!

  师:孩子,请你想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儿的“踏”,是怎样地“踏”?

  生:是小心翼翼地“踏”。(师点评:孩子,从你发言时的眼神,我体会到了小心翼翼。)

  生:是专心致志地“踏”。(师点评:从你发言时的神态,我感受到了专心致志。)

  生:是全神贯注地“踏”。(师点评:从你发言的语气,我感受到了全神贯注。)

  生:是试了又试,踩了又踩地“踏”。(师点评:好一个“试了又试,踩了又踩。”)

  生:是一心想着别人安全地“踏”。

  师:讲得真好!你觉得这小心翼翼地“踏”、专心致志地“踏”、全神贯注地“踏”、试了又试,踩了又踩地“踏”、一心想着别人安全地“踏” 美在哪里?

  生:美在行为,美在心灵。师:很好。我们体会句子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一定要抓住重点词语,把心放进去,才能与作者心心相印。明白了吗?

  把你的感动用朗读表达出来吧!(让学生互相提醒怎样读好——学生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三)走过搭石,体会谦让尊老美

  出示句子(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自由读第一句话,想象当时的情景,俩人碰面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表演一下。

  师:谁愿意和老师来演一演?(上台表演)同学们,家乡的乡亲们就是这样以礼相待,热情谦让,行为和心灵真美啊!

  师:什么叫“理所当然”?(本来就应当这样。)

  师:这里是说家乡的人们把什么看作理所当然的事?(自觉帮助老人。)

  师:“人们”指一个、两个人吗?(所有人,每一个人)

  师:现在,你从“理所当然”一词里读懂了什么?(每一个人都把尊老爱老当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如果……乡亲们就……”或者“假如……乡亲们就……”,写一句话?(学生写话)

  展示交流。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吧。多么善良、多么朴实的父老乡亲啊!上了年岁的人为了方便过路的人,精心摆放搭石,年轻人也把扶老携幼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美好的行为,美好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

  (四)“搭石”,美的象征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还觉得作者仅仅在写搭石吗?

  出示句子(4)——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齐读——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小溪两岸的路靠搭石联结。)

  又为什么说搭石“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乡亲们互相谦让,互相关心,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浓浓情感。)

  学生联系前文理解,汇报。(教师板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友好互助)

  (五)读中学写,布置作业

  师: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平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平凡的美。作者为什么能发现美?(留心观察,用心体会)是的,美从细心观察中来,美从用心体会中来。

  同学们,只要你也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一定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出示练习我见到的美

  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有多少互相关心的事啊!这些小事,并不起眼,但让人感动。你能选一件说一说,写一写吗?

  (如有时间,可采用让学生说的方式,抽几名学生在全班交流。)

  师:老师希望能从同学们今天的的家庭作业中,看到你们写下的令人感动的、各种各样的美,好吗?

  板书设计: (图粘不上来)

  课后反思:通过说课、两次试讲到最后的赛讲,我对《搭石》一课已烂熟于心。虽然第一次面对新同事及那么多的家长,但我没感到一丝紧张,因为我心里只有学生,看到一双双小手使劲向上举着,真想给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可一节课的时间太有限了。

  由此我想到了,教师对教材钻研的深,教学环节设计得好,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又怎么会走神呢?40分钟的课堂教学才具有实效性。

  虽然本次教学基本是成功的,但我觉得,教学评价是体现教师文化底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我在评价学生时受知识的局限,评价语不够丰富;在教学环节设计时,应该再有所创新。

  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我将多读书,丰富各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多关注教育书籍,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尽快得到提高,更好得服务于学生。

搭石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21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汛期、清波漾漾”等词语。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让学生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谈谈对搭石的了解。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字词,走进课文

  1、抽读生子

  2、读“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

  三、小组合作分段学习讨论

  (一)学习

  自读本段,你明白了什么?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二)、学习2——4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1、指名分段读二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生谈自己发现的'美(1)老人及时调整搭石。 (2)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3)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3、欣赏第一幅:读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讨论后表演有感情地朗读。

  4、欣赏第二幅:听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配乐感情朗读,读中体会美好情感。

  5、欣赏第三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拿起笔发现美、寻找美。然后各抒己见。重点体会“理所当然”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四、用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最后的情感升华。

  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搭石教学设计13

  课题:

  搭石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间”,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

  3.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搭石”。

  重点:

  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间”,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搭石”。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知道下面图片里的东西是什么?

  (出示石头的图片)

  而摆在小溪里的搭石,你也许就陌生了。今天作者带我们到他的家乡去认识搭石,来表达他对家乡这种独特生活方式的怀念。今天我们学习《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搭石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读课题《搭石》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我会认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我会认的生字?(课件出示)?

  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指正:“杭?”后鼻音。

  xùn jiàn qiǎn duò

  汛期 间隔 谴责懒惰

  Héng xié chuò

  平衡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2 )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汛期: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期。

  暴发:突然发作。本课指山洪突然发作。)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间隔: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本课指两块石头之间的距离。)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唯独:只有、孤单。

  谴责:斥责;责备。

  懒惰:偷懒;不喜欢费体力或脑力,不勤快。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糕饼:泛指饼状的糕制食品。)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平衡:倾向于保持稳定的情况。)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协调有序:就是指配合得适当,很有秩序。

  清波漾漾:清清的水波在荡漾。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本课指走在搭石上的人很多,影子倒映在水中,姿态非常好看。)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相背而行: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当然,应当如此。本课指背老人过搭石是应当做的事。)

  (二)识字解词

  (1)出示我会写的生字(课件出示)

  xùfǎng xiéwǎn gé

  汛 访 鞋挽 隔

  lǎn duò wěn héng xié

  懒 惰 稳 衡 协

  各自拼读,找出“兰 、浸 、缠 、捡”前鼻音,“懂、饼”后鼻音。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我 来 组 词

  汛(汛期 防汛) 访(访友 访问)

  鞋(拖鞋鞋带) 挽 (挽起 挽着)

  隔 (间隔隔断 ) 懒(懒人 懒汉)

  惰 (懒惰惰性) 稳(平稳 稳定)

  衡 (平衡 均衡 ) 协 (协调 协作)

  (3)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间jiān(中间)

  jiàn(相间)

  读一读:我发现两面墙的中间(jiān),有一只黑白相间(jiàn)的小猫。

  (三)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出示生字:汛 访 鞋 挽 隔

  懒惰 稳 衡协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

  “讠”加“方”是“访”

  “扌”加“免”是“挽 ”

  “禾”加“急”是“稳 ”

  “十”加“办”是“协”

  (2)换一换:

  “汛”换掉“氵”加上“辶”,是“迅”

  “访”换掉“讠”加上“亻 ”,是“仿”

  “隔”换掉“阝”加上“虫”, 是“融”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汛、鞋 、懒”并讲述:

  (课件出示)“?汛、鞋 、懒”田字格课件

  汛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氵

  组词:汛情 ??防汛兵

  造句:这条河的汛期都是每年的七、八月份。

  鞋

  结构:上下

  音序:X

  部首:革

  组词:拖鞋 ??皮鞋

  造句:看到水沟里有小鱼,我脱

  鞋挽裤就下去捕捉。

  懒

  结构:左中右

  音序:L

  部首:忄

  组词:懒散 ??好吃懒做

  造句:学习上我们一定要克服懒惰的心理,勤学苦练才能成功。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整体感知

  1.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课件出示)

  2.阅读全文,说说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五)课堂练习

  1.拼一拼 ?写一写

  lǎn duò

  期

  平)调

  qiǎn chuò chuò

  责 人 影

  2.选择题。

  “搭石”是人们把石头_____。

  A.摆在小溪里,供人们过河

  B.建造石头房子

  C.搭建田垄

  3.写出加色词语的近义词。

  (1)人们会谴责懒惰的村民。

  (2)大家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学生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朗读课文中的句子,了解重点字词。

  请学生分组完成,识字方法,课堂展示。

  学生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再读。

  通过不同的方式记忆生字,增加学生。

  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按照要求书写,调整自己的书写姿势。

  朗读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分小组,协同合作,完成相关问题。

  完成练习,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

  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结合语句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语。

  在轻松的状态下认识本课所学字词

  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同的游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教师指导书写要求,规范学生的书写。

  指导学生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是为了书写工整奠定基础。

  学习结合语句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语。

  完成练习,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搭石》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和会写本课中的生字,对课文中生词有所了解。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到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板书

  搭石

  一、我认识的字。

  二、我会写的字。

  三、书写指导。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搭石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第21课《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以“爱”为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那幅和谐的画面在第一时间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搭石》这篇文章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片段,但平凡中透出了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文中有看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在学习中师生交流,可以解决疑惑,完善认识,升华感情。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力求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文、品析语句,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充分挖掘文本内涵时,多角度地拓展学生的认识空间、审美空间、激活阅读思维,实现语言、情景和精神的和谐共鸣,提升情感的价值。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与方法:

  A、创设情景,导如课文: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以公园的“搭石”引入对课文中“搭石”含义的探讨。

  B、寻找“搭石之美”:让学生浏览全文,划出“美”的语句,反复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C、欣赏“人性之美”:全班谈论交流,欣赏文中流淌着的和谐美和人性美。

  D、发现“生活之美”:体会作者于小事中发现美的方法,找寻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突破:

  以“寻找美”通领全文,以“欣赏美”感知全文,以“发现美”延伸课文,将“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脑轻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美好的人与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初读感知,解读“搭石”,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播放轻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当音乐放了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在音乐中切入导语:同学们,你们在公园里玩耍的时候,有没有踩着水上的石头过河的经历?让有过此类经历的学生谈谈他们的体会。

  2、师:当大家在潺潺的流水中踏着石头过河的时候,心里通常是觉得有趣好玩。是呀!公园里设置这一景观就是想给游客带来乐趣,这些石头的作用就是供游人踩着玩的。可是,在有些地方,它们却有着另外的作用,大家想跟着老师一起了解吗?

  学生齐答:想

  3、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结合插图,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师: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指名读,出示句子。(PPT)

  5、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是怎么样过溪的?绾是什么意思?能做一下动作吗?引读:人们出门工作,必须……人们走亲访友,必须……那么,你体会到家乡人们的生活怎么样?(麻烦、累)可那些是夏天,到了秋天,人们必须依靠搭石过河,再齐读课文写“搭石”的句子。

  6、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概括生1:方便生2:不仅方便,而且增加了邻里友谊。

  生3: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的,小小的搭石,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线。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线。)说明:

  教学伊始,一曲轻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萦绕于教室之间,为课堂奠定了“和谐”的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默读课文,用笔划的形式来阐解释“搭石”的含义,一方面可让学生对“搭石”形成直接印象,另一方面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寻找“搭石”美,积累语言。

  1、师:请大家仔细仔细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请将你觉得美的句子划出来。

  2、学生轻声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美丽的画面。先在全班朗读,然后的大家一起读。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每句的大概意思,为后面的详细讲解做准备: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让人们从上面踏过;如果别处有石头,唯独这处没有,人们便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会停下来及时调整,直到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轻波荡漾荡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互相谦让,闲话家常;要是谁偶遇老人,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溪;

  说明:

  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同时也进行了语言的积累。

  三、欣赏“人性美”体会情感。

  1、师:先前我们已经找出了文中美的词句,大家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大脑里面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接下来我们就具体去品读这些美词美句美景和美丽的人性。

  2、师: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体现了哪些美呢?请大家细细品读,用心感受。

  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畅想感受。从这一句可以看出,人们搭石是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并且是挑选了“平整方正”石头,可以感受到人们的乐于助人之美和奉献之美。学生也可能有其他的感触,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交流中领悟。

  板书:奉献美,助人为乐美

  反馈:通过读文,你觉得哪幅画面给你的感觉最美?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什么叫“协调有序”?课文中哪里体现了动作是协调有序的?就让我们一起加入走搭石的行列中。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分组读)引读:踏踏的声音,像

  师:没有人踩脚,也没有人落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这一道风景既像画,又像小诗,谁能读出诗一样的韵律美?。

  指名读,齐读。

  师:

  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声,在这一块块搭石上,他们配合得是那么默契,这何尝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难怪作者会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这一行人走出了音乐美,的确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一行人走是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又是怎么样的呢?找到相应的句子。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互相帮助,心灵很美,是一种互相谦让的美)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这种美吧!齐读。

  5、假如碰上青年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6、句子中的那个词语打动了你?(伏、理所当然)什么叫“理所当然”?“人们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活中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过了溪后,年轻人需要老人向他道谢吗?(不需要)为什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听了你们的回答,我想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也伏下身子帮助过别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个年青人老了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人去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透过这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们的情感,也是家乡的xxxxx。

  是只有这一代人会这样做吗?透过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你又体会到什么?那是淳朴的乡风和淳朴的民风,这更是家乡的xxxxx想象拓展,补充画面,提炼情感:

  谈话,指导想象:

  假如——还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碰上怀抱着宝宝的妈妈……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孩子上学来走搭石……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

  7、 小结,指导朗读: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师: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8、 小结,回扣中心句:

  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说明: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四、拓展延伸

  发现美

  1、谈话:课文学到现在,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那它是什么?

  2、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结尾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任人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桥梁、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4、反复的朗读结尾段,提升情感,再度回读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五、延伸实践

  发现生活中的美:

  1、是的,真情是明媚的阳光,它给人以温暖;真情是盛开的鲜花,它给人以芳香;真情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真情更是熊熊的火炬,它点燃生命的希望。同学们,美文《搭石》让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2、读了这一篇不起文章,老师有一个感触,那就是“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世界上何处没有美呢?本文的作者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才会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你们从中有什么启发?现在你们对美是不是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呢?3组织学生以“寻找生活中的美”为主题展开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形式的美。

  板书设计《搭石》板书设计秋凉在即……、让人们从上面踏过;——奉献美,助人为乐美。

  如果别人有石头……人们便会谴责这里的人们懒惰;——朴实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走过溪……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到老人……背老人过溪;——尊老美。

  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

  教学反思:

  “美到处都有,只有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本文以搭石为媒介,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十个十分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美,无处不在”。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文字岁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展开交流和讨论。教学时可采用自读时现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进行。

  《搭石》这堂课通过逐步提问、引导、创设情景等方式,始终以“读”贯穿整个过程,从而想通过美读感悟,让孩子们体会到文字美,体会到乡亲们的协调美、谦让美及敬老美。课堂上的铺垫启发或提问的作用就像搭石一样。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想把同事们集体的智慧最大限度的体现在课堂?中。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学生的读层次性还不够。在课堂中,我就是希望孩子们通过反?复地朗读,达到感悟的作用,但是缺乏情感性的指导,因此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层次性便没有体现出来。

  2、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时,孩子们体会一行人走搭石走出的音乐美,画面美体会得还不够深入,因此,对于这幅画面的朗读指导也是还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努力,不断的完美自己!

搭石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语言,感悟优美语句中包蕴的美好心灵,美丽画面。学习作者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扫清生字障碍,正确认读7个生字,识记“暴、惰、衡”字形。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体会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总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

  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障碍。

  1、生自由练习读文,读准生字词。

  2、生词学生认读。指导暴、惰、衡的写法。

  3、指名轮读课文,师随时正音。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搭石。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绾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搭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搭石教学设计07-04

《搭石》的教学设计05-09

《搭石》教学设计07-02

搭石教学设计06-20

《搭石》教学设计06-17

《搭石》教学设计07-02

搭石的教学设计06-05

搭石教学设计12-01

《搭石》的教学设计03-16

课文搭石教学设计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