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文【集合3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游记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作文 篇1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内容十分精彩,引人注目。
故事讲了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真经,路上经历了八十一难,过了十四寒暑,最终没有白费十四年的磨难,取得了三藏真经。故事讲的十分生动。让人百看不厌,就这样我津津有味地读了一遍又一遍的《西游记》。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了各路神仙和妖魔鬼怪,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忠心的沙僧,贪吃的猪八戒,善良的唐僧……其中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取经路上。全都靠他奋勇杀妖,毫不退缩,才保唐僧取到真经。他那百折不挠的精神真让人佩服。
《西游记》真是一本经典的好书,有空我一定要再看一遍。
西游记作文 篇2
《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记忆中,我真的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开始知道他们的,好像从懂事起就知道了。
暑假读《西游记》,我常常为书中的情节忍俊不禁。这孙猴子看到天宫好玩,就高喊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大闹天宫,把那些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慌失措。他做不了玉皇大帝,就自封“齐天大圣”,可谓没有一点儿法制观念。不过,他的本领是非常大的。学艺回来,他就“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更不用说七十二般变化和火眼金睛了……
猪八戒有点儿可怜,投胎什么不好,非投成个猪,好吃懒做,又爱占小便宜,还总被孙猴子捉弄,不过我觉得书中的这猴子和猪最好玩儿了。沙僧憨厚老实,任劳任怨。至于唐僧,是最没本事的了,而且又善恶不分,自己分不清谁是妖怪,谁是好人,还总冤枉最有本领的孙悟空,每每让人十分气愤。好像所有的妖精都是他的“粉丝”,因为听说他的肉有很多功能……
读着读着,我有个奇怪的想法:如果师徒四人中只留下一个人去西天取经,那么该留下谁呢?
留下猪八戒吗?不行!猪八戒就知道吃,而且还那么傻,怎么能担任取经的重任呢?
留下沙悟净么?也不行!他虽然老实,但是他遇到事情没有主见,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由此看来,我们需要在孙悟空和唐僧中进行选择了。
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他这么神通广大,为何不选他?不错,孙悟空确实很厉害,每次遇到危险几乎都是他给摆平的。但是,我们看到孙悟空缺少耐心,而且和唐僧相处时,常常因为闹矛盾而回到花果山。由此可见,孙悟空也该被排除。这时我突然发现,取真经唯一不可缺少的人只有唐僧。
“唐僧!”你会说,“唐僧什么本领都没有,只会念念紧箍咒,一旦遇到危险就什么能耐也没有了。西天取经有九九八十一难,想必他连一难也躲不过吧!”
不错,唐僧的确很“无能”,但他有一个最重要的优点,这一点决定了西天取经的成功,那就是唐僧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誓死也要取回真经。
唐僧受唐太宗重托去西天取经,一路上经历了多少艰难,但他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也从不半途而废。他不在乎三个徒弟怎么看、怎么说,自始至终,只有他从未离开过西行的道路,即使知道中途会被恶魔吞食,他也决不放弃。
由此看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有唐僧那样的决心。对个人如此,对一个集体来说更是如此。这个“集体”也许是一个班级,也许是一个工作团队,甚至可能是一个国家。只要是由许多人组成的集体,首先要具有这种决心,有目标,坚定不移,再加上所有人的'努力,成功才可以到来。
想到这些,我突然觉得这个师父的形象是那么高大、那么可爱,难怪妖精们都“喜欢”他!
教师点评:
苑之宇同学作文的最大优点是语言谈谐幽默、销皮可爱。他采用虚拟的对话体,娓娓道来留一人去西天取经的假设,逐个排除,可谓有理有据。论唐僧,以他与孙悟空的对比显示他誓死取回真经的决心,充分展示了他写作技巧的灵活。最后,我们看他先抑后扬的构思。对照第二段,再看结尾,我们发现作者对孙悟空和唐僧的思考是逐步深入的。特别是对唐僧的评价,从原先对他的气愤,到最后的敬重,巧妙真实,令人信服。
西游记作文 篇3
西游记是讲述齐天大圣孙悟空不平凡的出生,与其在花果山,水帘洞的生活,后来,与师-父唐三藏,师兄弟猪八戒,沙悟净展开前往西天取经的艰辛旅途.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节是第二回-三星洞访仙学道,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小章节,但孙悟空与菩提祖师之间的暗语互动却令我印象深刻,也佩服行者的聪明伶俐,竟能知晓祖师给他的.暗号,西游记,真不愧是中国四大名著之ㄧ,真的非常好看.每一个章节都有许多不同的惊险冒险,让人不由自主的一页一页看下去.
【西游记作文】相关文章:
“西游记”作文04-09
西游记的作文05-22
《西游记》启示作文06-24
西游记后转的作文07-03
戏说《西游记》作文07-01
西游记优秀作文07-01
西游记的新传作文06-30
西游记续集作文06-24
西游记穿越作文07-03
西游记小学作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