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矛和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设计思路:
“常见的酸”与生产、生活联系较大,是进一步学习、巩固酸、碱、盐相互反应关系知识的基石,在中考中也占较重要的地位。但复习课又不能像新课那样有趣味。因此,本科组设计这节复习课时,先以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通过回顾几种常见的酸的化学式来巩固酸的组成;通过复习两种常见的酸的特性和用途,引导学生梳理相关的知识点;通过总结归纳酸的化学性质,巩固对有关酸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理解。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引导学生应用相应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
二、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酸的组成;比较归纳,构建酸的通性,掌握规律,形成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体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②通过总结酸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1、认识酸的化学组成,并能分辨酸、碱和盐,能熟练写出盐酸、硫酸、碳酸的化学式;
2、了解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特性和用途
3、认识酸的腐蚀性,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溶液。
4、理解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能熟练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准确描述化学反应现象,能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猜谜语活动。思考、
回答通过一系列的猜谜语活动,以趣导学,激发学习动力,加深对常见的酸的特性的认识。
(投影)复习目标聆听、
阅读让学生知道复习的目的
(投影)
“印象中的酸”思考、回答回忆“几种常见的酸的化学式”,总结归纳酸的组成;
(投影)
复习: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使用注意事项。
思考、回答通过齐答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能快速回忆、梳理,记住相关知识,增智活动:“看谁数得快”。请学生伸出左手,以一个手指头表示一种性质,按顺时针的形式,数出酸共同的化学性质。
思考、
参与、
回答、通过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快速回忆、记住酸的通性,并总结酸具有通性的原因,
(投影)活动二:
填写“酸的化学性质”表格思考、回答巩固典型的有关酸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回忆相应的实验现象,加深理解、记忆。
(投影)活动三:
以提问、分析、评讲的形式,完成“达标检测”。
思考、回答应用相应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
(投影)小结:
再次让学生举起左手,小结酸的通性思考、
回答。巩固复习,归纳酸的性质,加深认识。
(投影)布置作业:记录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酸和碱的性质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酸和碱的性质”,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常见的酸硫酸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授课人授课班级
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浓硫酸的稀释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重难点分析重点: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浓硫酸的稀释
难点:硫酸的和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课前准备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二、硫酸(H2SO4)
展示浓H2SO4样品(请学生回答色、嗅、态)
【板书】1.浓H2SO4
(1)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难挥发。常见浓H2SO4密度1.84g/cm3、H2SO4的质量分数是98%。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演示
【实验】“浓硫酸特性的有关实验”请学生回答浓H2SO4具有哪些特性?
[讲解]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脱水性:即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夺取氢氧元素。纸和木炭均含C、H、O元素(属碳水化合物)可以被脱水成碳。
浓H2SO4和金属反应不放H2,而生成H2O和其他产物,表现出强氧化性。
【板书】(2)浓硫酸的特性
①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放出H2
②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
③脱水性——如使蔗糖变黑
【思考】1.如果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如何处理?
2.长期敞口放置浓H2SO4质量如何改变?
【提问】实验室中常用稀H2SO4,如何将浓硫酸稀释呢?
【演示】实验“稀释浓硫酸”(可请同学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讲解]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提问】为什么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请同学参考课有关内容回答)
【板书】(3)浓H2SO4的稀释:酸入水、沿内壁、慢慢搅动。
【小结】浓H2SO4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提问】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回忆]盐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讲解]稀H2SO4和盐酸一样也能电离出H+和酸根离子,其化学性质是否相似呢?有无差别?请同学做实验,描述现象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板书】2.稀H2SO4的化学性质
(1)稀H2SO4与指示剂的作用
【学生做实验】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遇稀H2SO4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稀H2SO4不变色。
【投影】(2)稀H2SO4+某些金属→盐+H2
【学生做实验】锌、铁与稀硫酸反应。
【板书】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
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
(硫酸亚铁)
[提示]在置换反应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
【板书】(3)稀H2SO4+金属氧化物→盐+水
[学生作实验]生锈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及CuO与稀H2SO4反应
【板书】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CuO溶解,溶液呈蓝色。
【问题】Fe与稀H2SO4及Fe2O3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颜色是否一样?在铁锈逐渐消失时为什么会有少量气体生成?为何气体?
【板书】(4)稀H2SO4+碱→盐+水
【板书】Cu(OH)2+H2SO4=CuSO4+2H2O
现象:Cu(OH)2溶解,溶液呈蓝色。
【小结】以上均为稀H2SO4中H+的性质。
【板书】H2SO4+盐→新酸+新盐
【做实验】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板书】BaC12+H2SO4=BaSO4↓+2HCl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和稀HNO3
【小结】此反应用于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
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结合性质总结硫酸的用途。
【板书】3.硫酸用途:化工原料(制化肥、农药、火药、染料),除锈,精炼石油等。
【作业】配套练习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坦克上战场的录象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所收集的饿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已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要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教师打出坦克投影,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坦克,引导学生汇报所收集的资料,谈谈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趣的是世上的很多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比如说人们看到鸟儿飞翔,研究飞翔的奥秘从而发明出飞机,从鱼儿的上浮下潜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书上的这位发明家也是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发明出坦克。他是怎样受启发发明出坦克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较流利,圈出不理解的饿字词。
引导学生字词的质疑,讨论答疑。
左地右挡:左右抵挡,抵抗。
招架:抵挡。
履带:装在车轮上的钢质的链带。
神威:神奇的威力。
庞然大物:庞大的东西。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什么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教师起个头,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的饿同学站起来接下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鼓励用笔在书上做出相应的记号,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用“~”画出。
(3)坦克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用文中一句来说明)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茅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也展开了小组自学活动,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全解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难以招架、自卫、进攻、大显神通、集合。
二、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心
1.讨论上节课的自学题。
(1)题: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a.找出在文中哪一节?(第2节)
b.指读第2节→众生简评朗读。
c.质疑: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题: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
他又作了哪些改进?
a.指出在文中哪些段落(3、4、5节)
b.指读3、4、5节→众生简评朗读→鼓励学生带感情朗读。
c.质疑: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无法进攻,行动也不方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a:指名回答
b:看坦克在战场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c:引导学生说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4)题: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和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引出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齐读该句,指导用肯定的语气朗读。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三、小结
发明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和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也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四、布置作业
积累文中好词,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等。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集中识字”与“随文释义”的方法,学习“矛、盾、持、般、蜗、坦”6个认读字;会写“矛、盾、集、持、般、架、龟、攻、炮、坦”10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等词语;在语言转换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固然”、“集合”等词语。
2、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等形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在整体把握、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习重点句段,在理解、揣摩、内化和吸收中学习语言,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和品悟积累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导入。观看FLASH动画
2、揭题。从中你了解到哪些关于矛和盾的信息?预设: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矛长长的,头上尖尖的,用来进攻。盾就是盾牌,是用来抵挡的,保护自己的。教师随机板书:矛-进攻。盾-自卫。
3、学写生字“矛、盾、集”。板书课题。矛:不要少一撇;盾:外侧有两笔;集:共有五横,长短有变化字形才好看。(2)在插图合适的位置写一写“矛”和“盾”。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大意
1、自读课文。这场比赛,让发明家想到了什么,发明了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词语。课文中有许多词语,你会读吗?教学方法:同桌互读-指名读-释义-齐读。课件出示词语:集合 招架 紧张 乌龟 自卫 进攻 炮口 坦克 战场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庞(páng)然大物 释义词语预设:
集合: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谈一谈所知道的意思,再回归到课文内容上来说,最后提示学生可以用课本中的一个词来定义,即合二为一。
招架: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请学生自己读一读,能否换个词来说?即抵挡的意思。
大显神威:找到课文中的段落读一读,理解什么是大显神威。
炮口、坦克:学习了课文之后你一定就能想像出样子来。先不出示图片。希望学生透过字里行间,从文字的描述中感知。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默读思考后同桌互相说-指名说,教师随机归纳概括板书:矛-进攻-枪或炮口;盾-自卫-铁屋子;(2)概括成一句话,提供词语:自卫 进攻 坦克 战场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三)潜心会文,品读词句,体会思维过程
1、指名读1-4段。课文哪几段写了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势集合,发明了坦克?(1-4段)指名读,其他同学在心里跟着读,边读边思考,思考发明家是怎么想的。同桌交流,给出提纲: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_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指名读段落的时候,随机学习第一段中的词语――“手持”,就是手拿的意思。
2、学习第二段。(1)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问:这句话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矛进攻的威力很大,为什么?预设:
雨点般:你能想像那是怎样的雨点吗,如春雨般温柔吗?是疾风骤雨啊,雨点又大又密集。请学生好好读一读
左抵右挡:通过师生接读来理解。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左方刺来,生:发明家的盾向左边抵挡,还是难以招架。师:右方;左上方;左下放;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此感觉激烈的争斗场面。用朗读展现出矛强大的'攻击力。
(2)比较句子,学习比喻的修辞方法。如果我把句子改一改,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何?课文中用上了比喻,更能感觉到矛进攻非常激烈。再次读句。
(3)在这紧张危机关头,发明家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接读: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于是他灵机一动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接读。问:这里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用了什么标点?感叹号表达着强烈的感情,你能把它的情感读出来吗?
3、学习第三段。(1)过渡:盾大得像个铁屋子,的确刀枪不入,可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2)读了句子,你知道固然安全是什么意思。固然能否换个词儿来说?
4、学习第四段。(1)自读段落,是否有不懂的词儿或标点?预设:“矛”打上了引号,因为不是真正的矛。长长的一横叫破折号,破折号占两个格子的位置,在文中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安上”就是装上的意思。“履带”:查词语手册去。(2)出示坦克图片,对照图片找一找矛和盾的影子,形象感知什么是履带。
5、小结。(1)坦克就这样发明出来了。这个过程,就是发明坦克的过程,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带着这样的理解,一起读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四)对比冲突,引发思考。
1、对比。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很早就在战场上使用了,而坦克,直到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才发明。它们前后相距一千多年。在这一千多年中,有千百万人使用过矛和盾,却直到近代,课文中的发明家才发明了坦克,这是为什么?
2、出示单元导语。学习了课文之后,再来读一读P100单元导语,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很多的启发。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矛和盾的集合》讲述了发明家将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本设计旨在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抓住重点句“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中尽情思维;同时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句“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2、理解、体会由坦克引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带大家认识两个大字。(出示课件:矛、盾的金文)
猜猜这两个是什么字?你是怎样猜出来的?我们来看看矛、盾两个字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
看样子就能才出来的字叫象形字,象形也是一种造字方法。象形字是祖传的,但文字也有进口的,如:坦克。矛、盾、坦克之间有何联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矛和盾的集合》,课题中有三个新朋友,你认识吗?这也是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请举起你的手和我一起认真地写吧。
读读吧!(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三分钟的时间读通课文,画出你认为好的词语。
读一读你画的词语,其他同学听听哪些词语和你画的相同,看看哪些词语的人气最旺。
我呢也找了一些好词语,请你读一读。(课件出示)
三、由重点句引发思考,激起探索欲
文中有个句子把矛、盾、坦克都用进去了,请找找这个句子。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2、矛和盾的图片。
3、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⑴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6
一、 猜字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出示图片和象形字。)
2、你能把这两个字放到相应的图片下面吗?你认识这两种武器吗?(出示生字。)你们知道矛和盾用来干什么的吗?
3、师一边范写,一边阐述(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我们看矛这个字,是个象形字,这里的撇可别忘了,一看这字给人感觉这个武器很锋利。盾,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盾的这一撇,特别的长,这样盾就大一点,才能抵挡矛的进攻。生书空。)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出示课题,齐读)
5、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会提问题的人,是最会读书的人,小朋友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吧。
1、自由朗读课文,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下面词语:
第一组:坦克 手持 蜗牛 雨点般
指2名学生读。再出示拼音。(他们读的正确吗?我们也来读一遍。)
紧张 固然 乌龟 炮口 战场 首次 长处 胜利者 招架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乱成一团 左抵右挡
a、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练习,请1-2个学生朗读,要求声音响亮,流畅。
b、 课件出示:试一试,真有趣
左抵右挡 左()右()(左躲右闪、左顾右盼、左思右想、左邻右舍)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更有意思的词语,快来读一读吧。
3、第二组:矛、雨点般、 戳、 进攻
盾、左抵右挡、招架、自卫
a、 自由读。
b、指生读。做“戳”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C、描写“矛”的这些词语和描写“盾”的这些词语我们还可以对着读呢!男女生合作一下好不好?女生读“矛”,男生就紧接着读“盾”。
D、通过了读词语,我们知道矛的.长处是-----,盾的长处是----。
3、小朋友真能干。不过,读书有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或者是一小段话。你会吗?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发明家把( )和( )( ),发明了( )。
4、课文中有一句话也是说这个意思,你能快速找出来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生齐读)
(1)、从这句话种,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合二为一、坦克、大显神威)
“二”是指什么呢? “一”又是指什么?课题中哪个词也是这个意思呢?
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我们就说是矛和盾的集合。
(3)、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是怎样合二为一的?是怎样大显神威的?)师在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下打上问号。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矛和盾是怎样合二为一的?
三、学习1—4自然段
发明家在怎样情况下想到把矛和盾合二为一的呢?
1、(课件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1)指名读。
(2)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呀?(紧张、激烈)
(3)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是一场紧张的、激烈的比赛?(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4)如雨点般刺来,刺的速度?老师也带来一个句子,你喜欢哪个?为什么?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雨点吗?(快速指生读雨点般)是啊,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矛的进攻很猛烈。你能用如……般让这些句子更生动具体吗?(出示)比喻句的威力真大啊,让我们把比喻句再次送到句子中,使矛的进攻变得更猛烈。读。
(5)师生表演。生以书当盾,师以手当矛(你们现在就是这位发明家,老师就是你们的对手。我们来一场比赛好不好?)。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右侧刺来(生做动作抵挡),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向你的头部刺来;向你腿部刺来……(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感觉激烈的争斗场面)
(6)能说说你刚才抵挡时的感受吗?
(7)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太危急了!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过渡:对方的进攻十分猛烈,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这个时候,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什么想法?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1)发明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他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出示表格
发现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
(2)发明家发现什么问题?心情怎样?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现在发明家就钻在铁屋子里,对方的矛又一次如雨点般向他刺来,你觉得结果会怎样?发明家心情怎么样?
(3)齐读,读出心情变化。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3、(师出示铁屋子)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请轻轻读第三、四自然段,填填表格。(生自由读课文)
发现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
(1)发明家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出示: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a、给固然换一换词。(虽然)
b、呆在铁屋子里,自卫有了,但是什么没有呢?
c、 发明家又一次对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质疑。朗读。
(2)他想到了什么解决的办法?
A、填表格。
B、矛字加了什么符号?这是真正的矛吗?表示什么意思?(枪口、炮口)看大屏幕(出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
C、发明家又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真让人兴奋啊!你能来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和炮口。
你们看,这长长的一横也是一种标点符号,较破折号,在这里是想说明这个矛是指--,我们读的时候在这里要稍微停顿。(齐读)
(3)出示:可是,这样固然————————。
A、你能当当发明家,提出疑问吗?填表格。
B、又是怎样解决的呢?理解履带。(大屏幕出示坦克)
4、同学们,发明家发现了问题,他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老师就想请你们做做发明家,我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的2——4段。好吗?
(师生合作读)
发明家和朋友进行一场比赛,就在他难以招架时,他忽然想到----
可是转念一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这可怎么办呢?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新的办法-----
5、小结。同学们,一切发明都源于发现。发明家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发现问题,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最后终于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擦去问号。
6、现在谁能用上自己的话,借助表格把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说一说呢?
学生自由练说。
7、汇报。
四、总结。
坦克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既能—又能—所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那么坦克如何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听过自相矛盾的故事吗?
老师简单讲故事,介绍矛和盾的由来与历史。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那还是不是我们的故事里头的人物那样自相矛盾了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自由地读一读,听清老师的要求。
出示生字,开火车请学生读。
师:我相信同学们很快就会掌握生字的读音,而且能读得很标准,你自己一个人试试能不能行?
那么你帮生字宝宝戴上音节帽。戴错了可要哭了。
学生注音。
师:除了生字,你敢不敢挑战一下课文中挺难的字呢?谁愿意来领读?
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师:会读生字,那能把课文读通读顺就更好了。我们来轮流读课文,听好了,也许老师很快会叫到你的名字。所以你不可以分心。/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8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
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词。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并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使其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两个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两个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入题:
1、出示图片(两武士手持矛和盾比赛的场面。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提问学生: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板书:矛、盾,学生写。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板书: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相机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
3、让学生说说有关矛和盾的故事,(教师补充《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当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结果会怎样呢?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
[设计意图]:
通过看矛与盾作战的动画片,拉近学生与古代兵器的距离,为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同时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为互相学习埋下伏笔,为突破难点作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请矛队读一读第一、二排词语,盾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盾队读一读第三、四排词语,矛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第五册第七单元《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翠鸟教学反思《燕子专列》课堂实录《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教学设计《珍珠泉》教学反思《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4、《珍珠泉》教学反思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意图:采用矛队、盾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仔细听的好习惯,提高互相学习评价的能力。同时认读生词,扫清阅读的障碍。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提醒的方式和学生平等的对话。]
③自己把课文再默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相机指导、归纳、板书:集合。学生写。
[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1、哪一个句子写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难以招架”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雨点般刺来”“左抵右挡”。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用联系上下文、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词语,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紧张危急”。]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接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第一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矛队读。第二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盾队读。(板书:铁屋子)。
带着感情齐声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两个“!”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先是对盾的不满,继而是想到盾可以改变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3、盾大得像个铁屋子(大屏幕出示铁屋子),的确一枪也不会被戳到了,这个想法真让人兴奋呀!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让我们和发明家一起冷静地想一想,请大家轻轻读三自然段,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读、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发明家一起思考,认真读书,潜心涵泳,获得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4、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看大屏幕(装上枪炮的铁屋子),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相机板书:坦克。(大屏幕演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又装上了轮子、履带变成了能跑的坦克。)
5、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述,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完成对文本语言的内化。]
6、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大屏幕播放坦克大显神威的录象片段),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感悟,感受坦克集别人的优点于一身的威力,与文本进一步交流。]
(四)畅谈感受,理解道理:第五册第七单元《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翠鸟教学反思《燕子专列》课堂实录《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教学设计《珍珠泉》教学反思《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4、《珍珠泉》教学反思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这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矛队、盾队比赛说。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对文本重点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五)升华理解,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同时,在这节语文课上,矛队和盾队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胜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大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设计意图:让贯穿始终的学习活动矛队、盾队的划分有个交待,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有了切身的理解体会。]
(六)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
枪炮铁屋子坦克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用“…如…般…”或“…像…一样…”写一句比喻句。
[设计意图: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我让学生用“…如…般…”或“…像…一样…”造句。]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内容
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图中的两个人在干什么?他们的手中拿了两样古代的武器,你们知道这长长的叫什么吗?(矛)那圆圆的叫什么?(盾)矛是用来干什么的?盾又用来干什么?(相机板书:进攻,自卫)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矛而没有盾,会怎么样呢?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盾而没有矛,又会怎么样呢?现在就有一种武器,它既能像矛一样进攻也能像盾一样防守,那就是坦克。(出示玩具坦克)(板书:坦克)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来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补充完整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其它同学吗?(自由说)
3、老师也有一些词语要提醒大家读好。(出示词语卡片,带读)
4、请大家把这些词语带入课文,齐读课文。读完了,有什么收获?
三、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我们知道矛可以进攻,盾可以防守。发明家为什么还要去发明坦克呢?书上是如何介绍的?着重指导“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同桌之间用动作演示。一手拿书当盾,一手拿笔当矛。
3、就在这紧张危急的时刻,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到了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那对方的矛就再也戳不到我啦!”(先对盾的不满,后来想到盾可以改变而喜悦)
5、假如是你,你还会想到其它的好办法吗?
6、发明家的主意确实很不错,盾经过改进成了一个“铁屋子”,发明家钻到了解铁屋子里和朋友比赛,对方的矛戳不破铁屋子,自然也刺不到他。可是,让我们冷静地想一想,比赛场上,对方见他缩在里面是不是就不打了呢?肯定还会用别的办法来对付他!想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
7、是啊!这样下去发明家一点儿获胜的机会也没有!
8、出示句子“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理解句意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这时发明家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理解“矛”就是从洞里伸出的“枪炮”,可以进才攻。
2、利用玩具坦克,大致讲解坦克的基本部件。
3、小结:经过发明家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坦克终于诞生了。
(三)过渡:这辆坦克的威力可真大呀!
1、齐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辆坦克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2、理解“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等词语。
3、读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坦克是发明家根据矛和盾造出来的。可它却比矛和盾的威力大多了,为什么呢?(板书:合二为一)
4、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带橡皮头的铅笔的发明过程。
(四)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由此可见(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出示句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有它的优点,也有一些东西有它的不足之处,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动动脑,想想你想发明什么?
2、想发明的写成一篇短文。
五、总结全课,鼓励学生
在这节课上,有许多同学的表现非常好,被评为“朗读明星”、“智慧明星”、“积极发言明星”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明星”们的优点集合到自己的身上来,老师相信你们以后的表现会更加出色的。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10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有的学生答: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有的学生答……)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生答:《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我们都是怎么学习寓言的?(生答: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5.《古代寓言两则》看看它们又告述我们什么道理。(生读文题)提问:读了文题,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古代”说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和以前学习的寓言不同,本课是文言文。“寓言两则”说明课文里有2个小故事。)我们在六年级初已经接触过文言文,谁能说说怎么学习文言文的?(生答:学习文言文要把语句读通顺,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最后达到熟读成诵。)那么今天我们就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学习寓言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第1个小故事《矛与盾》。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出示课件范读,领读。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
2、学生自学课文,练习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课件读生字,写生字;
(2)学生读课文;
(3)试着说一说寓言的大意。(生答:略)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根据注释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2、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联系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受到启发
1、提问:你认为课文中的楚人怎么样?(生答:愚蠢,可笑。)他愚蠢,可笑在那里?你能不能帮他总结一下教训?(学生讨论)
2、学生讨论结果。(生答: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于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
3、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生答:在有一次买鞋的过程中,卖鞋的`人一边夸他的鞋结实,一边还说买鞋赠一瓶胶,这不就是自相矛盾嘛;还有的学生答:老师在讲完数学题时,通常问大家,你们都明白了吗?有的学生说,明白了。可是当老师让他说解法时,他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还有的学生说……)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1、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观看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
2、练习背诵课文。
3、读写生字。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1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矛和盾是我国古代战争时用的武器。
2、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游戏,让幼儿获得玩矛和盾时一手要用矛攻击对方,同时另一手要用盾保护自己。培养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
3、使幼儿懂得安全游戏,进一步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自制玩具矛和盾人手一副。
2、音乐磁带“功夫”;“雪花和雨点”,录音机一台。
3、对矛和盾有一定的了解。
4、小头盔每人一只。
活动过程
一、老师播放音乐“功夫”幼儿跟着老师边听音乐边做律动。
二、出示玩具矛和盾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通过老师讲解让幼儿初步理解矛和盾是我国古代战争时用的武器。
四、幼儿游戏“有趣的矛和盾”
1、两人一组一人拿矛一人拿盾自由游戏。老师指导幼儿一人用矛攻击一人用盾保护自己。
2、两人一组各拿一副矛和盾合作游戏。播放音乐“功夫”增加游戏乐趣。老师指导幼儿游戏时一手要用矛攻击对方同时另一手要用盾保护自己。提醒幼儿不能攻击对方脸部,增强安全意识。
3、每人戴好头盔继续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在一定的范围内向对方冲击进行游戏。
4、分组请客人老师和自己玩游戏。
五、放松游戏:“雪花和雨点”。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学习重点:文中关键词,读懂课文。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坦克(tank),或者称为战车,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称,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很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它装甲车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坦克一般装备一中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直升机导弹)以及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坦克大多使用旋转炮塔,但亦少数使用固定式炮塔。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火控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车体等系统组成。大多数现代坦克都具有一定的潜渡能力。
学习方法指导:质疑、理解文中关键词、交流讨论。
一、辅助导学
1、(出示矛与盾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矛与盾)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矛与盾的知识。
3、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矛与盾有关。(板书:的集合补充完整课题)
4、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5、学生质疑: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6、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
(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6个会认的字和14个会写的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我能弄懂“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
(3)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学解读
1、自学生字词语。
(1)生字我把握。
a、生字我会读!
矛盾持般蜗坦
b、形近字我巧辨。
宿()坦()炮()
缩()担()泡()
神()架()攻()
伸()驾()功()
c、理解重点词语。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
2、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展示提升
1、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2、全班进行评比,识记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3、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
四、小结拓展
1、初步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下节课进一步探究。学生讨论提出,教师梳理归纳: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3)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含义的事例。
2、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并思考上述不懂的问题。
过关检测
一、读一读,写一写。
máo dùn jìn gōng zhāo jià tǎn kè
( ) ( ) ( ) ( )
jí hé wū guī dà xiǎn shén wēi
( ) ( ) ( )
二、辨一辨,填空。
驾架
一()飞机打()()驶
坦但担
()水()是()克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2、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学习难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学习方法指导:质疑、理解、交流讨论。
一、辅助导学
1、复习引入。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听写本课生词。
3、幻灯片展示上节提出的问题: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3)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段含义的.事例。
4、师生共同探究本节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二、自学解读
1、学生再读课文,针对上述问题自主进行学习,并用笔在文中进行批注。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体会。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三、展示提升
1、全班展示的内容。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各小组质疑问题,分小组讨论。
2、重点探究。(抓住重点词句)
(1)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把矛和盾结合起来。
(2)把盾做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在履带上,让它会动。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仙神威。
3、正确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过关检测
一、我会填一个适当的词来将句意表达得更完整。
1、小燕子还在听凤凰讲课。
小燕子还在听凤凰讲课。
2、你再会摇尾巴,也是一只狼。
你再会摇尾巴,也是一只狼。
二、给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意思。
深: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②时间久③颜色重
1、海水有深有浅。()
2、他拿了一件深蓝色的衣服。 ( )
3、夜深了,老师们在工作。 ( )
三、判断,是比喻的打“√”,不是打“”
1、如果盾大得像铁屋,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
2、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 ( )
3、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 )
4、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 ( )
课后延伸与盾
1、把课文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矛与盾》。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发明家将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故事。由此启迪人们:谁善于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学生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研究,热爱科学。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坦克的发明过程充满兴趣,但是对坦克的作用并不是太了解。
2、要把学习的重点引导到发明过程中如何取长补短的过程,而不是如何研究和改进新型坦克。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各种方式理解上下文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怎样吧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4、培养学生学会集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发明家如何讲矛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坦克。
2、理解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新课。
1、出示教学图片,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搜集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一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需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出示各种坦克图片,引导学生汇报搜集资料,交流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心的发明家总是从生活中,自然中寻找灵感,受到启发而发明创造的.。莱特兄弟研究鸟儿飞翔的奥秘发明出飞机;从鱼儿在水中上潜下游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本文中的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坦克。今天,我们来看看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板书:矛和盾的集合。理解“集合”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
2、抽读生字卡片,指导字形。
三、再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明家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告诉人们要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熟读课文,巡视自学情况。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找出相关段落记句子,指读——品读。
(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找出相关段落。指读——品读——带感情读。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是无法进攻,行动不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者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3)坦克之所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一句话来说明。)
a、先看坦克在战场上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b、引出学生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让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用肯定的语气读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学生举例展示:
1、在手工比赛中,我看了很多资料,向哥哥请教,看了很多同学的制作过程,我汲取了他们的优点,做出了我的作品,最终获得了第一名。
2、人们汲取空调和风扇的优点,制成了冷风机。
3、在竞赛中,我的作文《美丽的家乡》运用了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总分总结构,适当的运用了另一篇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让我得了一等奖。
五、小结
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合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矛+盾——坦克
枪口、炮口、轮子、履带铁屋子——坦克
教学反思:
1、可以在课后拓展,让学生想象如何把现在的坦克加以改进,培养学生对坦克的新的兴趣。
2、教学中读的运用不够强化,不够明确。
3、词语的理解,运用、积累重视不够。
4、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基本考虑全体学生的认识水平加以完善。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理解“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句“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世界上有许多有趣的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学生齐读课题)
二、抓住“大显神威”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课题的意思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并画出来! (根据回答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这里的“合二为一”就是课题中的—— —(生:集合),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 — (生:大显神威。板书:大显神威)
2、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呢?请自由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根据回答,出示句子: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 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个词的庞大气势吗? “哇哇直叫”中的“直”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不停地叫什么呢? “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又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②你能用些成语形容德国兵当时的惨状吗?(学生答,教师评)老师也积累了一些,让我们一起读读。(出示词语—— —落荒而逃、溃不成军、抱头鼠窜、哭天喊地、丢盔弃甲、魂飞魄散)
③总结朗读:同学们,1916年那一战呀,当时的德国兵是非常厉害的,可以说是所向无敌。而当他们遇到坦克竟被吓成了这样,你说坦克厉害吗?你能读出坦克的大显神威吗?
3、学生齐读重点句: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三、洞察发明之思
1、多么厉害的坦克呀! 发明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呢? 矛和盾又是怎样集合的?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1-4自然段。(根据回答,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指名读。
②同学们,有些句子读着读着可以读出一幅画面来。请同学们自由地反复读读这句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是呀,多么快的矛啊! 对方的矛刺向发明家的上方,发明家马上用盾—— —(学生:抵挡),刺向他的下方,他马上用盾—— —(学生:抵挡),刺向左方—— —(学生:马上用盾抵挡),刺向右方—— —(学生:马上用盾抵挡),这就是—— —(学生:左抵右挡)。尽管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 —(学生:难以招架)。
③让我们来演演那紧张危急的时刻吧! 请拿出你的双手当作盾,老师的矛要进攻了,准备好了吗?我的矛刺向你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学生做动作,说体会) 师:尽管我们左抵右挡,但抵挡得住吗?这真是—— — (学生:难以招架),抵挡不住,抵挡不及,这就是—— —(学生:难以招架)! 谁来读出发明家的急?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2-4自然段,并画出相关句子! 根据回答出示句子:
①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②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③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 “矛”—— —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A、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发明家的第一个想法。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这个想法,边读边想想:你认为发明家的这个想法好不好,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盾 自卫)
B、这样就完美了吗?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学生交流第二个想法) 是呀,自卫,是为了—— —(学生:更好地进攻呀)
C、这可怎么办呢?发明家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第三个想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矛 进攻) 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样的集合使坦克在战场上—— —(生:大显神威。补板书:进攻+自卫→大显神威)
D、总结,引读发明家的思考过程。
3、再次回顾重点句。
①课件出示坦克图:让我们来看看坦克图,哪里是坦克的“矛”,它的作用是?(学生:进攻)哪里是坦克的 “盾”,它的作用是?(学生:自卫)让我们再次体会这句话吧! (学生齐读: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样的集合使坦克在战场上—— —(学生:大显神威。补充板书:矛+盾→坦克)
②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发明家呀?
③是呀,这真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发明家呀! 他这种勤于思考的品质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学习!
四、品味作品之道
1、师: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学生齐读:“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交流后再次齐读)
2、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享受着集合带给我们的便利。比如说这枝铅笔,它就集合了橡皮的优点—— —可以擦,笔的优点—— —可以书写。请与同桌讨论讨论: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集合的产物?(交流点评) 同学们,我们的身边充满了集合,我们的未来也充满了集合! 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外可以再去找找!
3、句中的“谁”除了指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人)是呀,可以指人!这个谁可以是你,是我,是他。请再与同桌讨论讨论: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希望将哪些同学的优点集于一身?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论法,朗读指导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请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2个字):
矛进攻
盾自卫
“盾”是一个象形字,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以盾蔽目(身体))大家看看这个“集”字,上面的念“隹”,是指一种短尾巴的鸟。下面是个“木”,谁能猜一猜它的意思?)
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立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小黑板出示词语: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到忆读竞赛,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读的新词有:
2、六句带有生字的句子(1)矛(máo)和盾(dǜn)的集合;
(2)发明家手持(chí)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3)对方的矛如雨点般(bān)向他刺来;
(4)敌人就一枪也戳(chuō)不到我了;
(5)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wō)牛或乌龟;
(6)装上轮子,安上履(lǔ)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tǎn)克;
4、出示词语: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再次默读课文,借助部分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语文备课大师今日用大师明日做大师!
四、、深读课文,解疑生情。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 、感受比赛场面,品读佳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原来坦克的发明源于一场比赛,谁愿意当任现场解说员,为大家现场直播?(说话训练)
2、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个场面的。
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比——把你自己对比赛场面的解说与书上的描写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体会用词)
②读——自由读一读,感受比赛的紧张激烈。
③演——指名演,同桌互演,亲身体验比赛的紧张激烈,理解“矛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④悟——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⑤读——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过渡:虽然只是朋友间的比赛,但依然十分紧张,就是这样一场比赛,让发明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最终发明了坦克。
3、反馈交流:
⑴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请大家用心去读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读懂什么?
②交流:
a、盾的缺点是什么?(太小啦!)哪些地方写出了盾的缺点?
b、从第一个“!”,你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不满、可惜)从第二个“!”,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盾可以改变的喜悦心情)
c、你能不能把发明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导朗读。
d、目前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⑵相机出示句二: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相机板书:坦克。
三、发明家就这样集合了矛和盾,发明了坦克。学习第五自然段
1.经过发明家的一步步完善,终于发明了坦克,那它的作用如何呢?(板书大显神威)
课文怎样描写坦克大显神威的?
2.为什么坦克能发挥出这么强大的威力?
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懂得了什么
[三]、畅谈感受,理解道理。
相机出示句子: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①用心读,反复读,反复思考,你能读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
②交流。(师及时引导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你为什么要向他学习?因为??所以??)
③发明家用集合的方法发明了坦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能见到集合
的影子,如橡皮头铅笔、双层汽车等等。
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运用了集合的方法来发明的。
交流。
3、你能不能想一个合二为一的妙计改变你身边的小物品。
六、小结
师:同学们,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造者呢!
矛进攻
坦克大显神威
盾自卫
(三年级李学梅)
第五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案例
激活思维整活课堂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案例
《矛和盾的集合》这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想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是让学生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的关键。于是就将这一环节作为重点进行处理。
教学片段再现:
师: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是怎样结合的呢?请同学们读1-4段,划下矛进攻利害、盾自卫的句子。
(生边读边划句子。)
师:谁来读出矛进攻的利害的句子?
生: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有更利害的矛吗?
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矛的利害?
生: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师:能抓住这些词语读出矛的利害吗?
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一起读。
(生齐读。)
师:这个时候,发明家产生了一个想法?
生:他觉得盾太小了,如果大得像个铁屋就好了。
师:文中得句子是怎样写的呢?
生: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一起读。
(生齐读。)
师:把感叹号用方框框起来再读读。
(指生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第一个感叹号要有点感情,第二个感叹号比较高兴。
师: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
(生齐读。)
师:这样的盾很安全,安全之余又有困惑了,文中是怎样说的?(生齐读第三段。)
师:发明家又有自己的办法了,自己读读第四段。
(生自由读。)
师:发明家把坦克造起来了,你们来介绍一下坦克的发明过程。(课件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可是,_________对了,_________)
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就是坦克了。
师:一号坦克造起来了,有二号坦克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吗?
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自己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乌龟了。对了,给铁屋子安上枪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这就是坦克了。
【此处我把坦克的发明过程用一个填充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个格式,将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我在教学过程中称之为“一号坦克”和“二号坦克”,使学生的思路活跃,兴趣大增,生动自然的让学生对坦克的发明过程有了清晰地了解。】
师:两辆坦克已经造起来了,我们来看看坦克。(课件出示坦克图,师简单介绍。)
师: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
生: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
生:1961年德国兵头一次见到这个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能说得简单点吗?
生:1961年德国兵头一次见到坦克,吓得直叫。
师:再读读这个句子。
师:为什么要用这个例子?
生:是为了说明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为了让学生能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抓住“大显神威”这个词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说出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
师:矛和盾在一起变成大显神威的坦克,为什么没有自相矛盾呢?
生:因为坦克是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
生:矛的优点是进攻,盾的优点是自卫。
师: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此处设计思维训练活动:“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在讨论交流中大家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师: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先来看这里的趣味数学题。(课件出示:矛+盾=橡皮+铅笔=)
生:矛+盾=坦克橡皮+铅笔=橡皮铅笔
师:日常生活中还有怎样的发明呢?
生:电视+电话=可视电话
生:轮子+椅子=轮椅
生:镜片+镜框=眼镜
师:请你用这个算式写一段话,可以模仿文中的写法,并举个例子说明新产品的作用。下课。
【这时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案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发明的乐趣。】
教学反思:新课标中具体的3-4年级阅读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大显神威”词语的理解能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对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的过程复述,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对文本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开发智力无疑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本文发明家的思维过程是值得学生体验的过程。学生在反思发明家想法的过程使自身学会在看待问题上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散思维,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实践。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01-31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04-04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06-01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设计11-29
《矛与盾》教学设计06-05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15篇02-16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精选15篇05-05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15篇)03-22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5篇06-02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5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