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12-07 11:32:02 设计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精选3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方案[精选3篇]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⑵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⑶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①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②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⑷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⑸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⑵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⑶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⑷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⑸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①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②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⑹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

  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

  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⑴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⑵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⑶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⑷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⑴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⑵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⑶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方案 篇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发挥主题墙育人的作用,为幼儿创设适宜的主题墙教育环境,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让幼儿参与到主题墙环境创设中,激发幼儿对主题墙环境的兴趣及探索欲望,创设适宜的幼儿教育环境,为此,我园将在本学期进行主题墙的创设评比活动。

  一、参评范围:全园各班。

  二、评比领导小组成员:张晓迪、国明彩、宋萌萌、李敏、宋晓风、魏冲、李秀霞。

  三、评比内容

  主题墙环境创设评比遵循“因地制宜、废旧环保、幼儿为主、服务教育”的原则,主要体现在班级内部的主题墙。

  四、评比要求

  1、体现空间性和同步性。主题墙创设要有主题、次主题,空间分布要合理,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把平面布置和立体布置结合起来。 2、体现教育性。主题墙创设要与教育目标相结合,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主题墙布局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有针对性,充分体现主题墙的教育价值。

  3、体现适宜性。主题墙的创设必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突出本班的特色,充满童心童趣,使主题墙中的点点滴滴都蕴藏着幼儿教育独特的文化内涵。

  4、体现主体性。主题墙的设计、布置,都应从幼儿实际出发,生动、直观、真实,幼儿积极参与,让幼儿成为环境中的主人,体现师幼之间对话,让主题墙成为幼儿寄托心愿,宣泄情感,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平台。

  5、体现丰富性和启发性。主题墙的创设要充分利用活动区域提供能引起幼儿探究欲望的丰富的物质材料,并提倡以废旧材料的使用,一物多用,经济环保。

  6、体现美观性。主题墙的创设应力求结构合理、色彩协调、风格独特、情趣高雅,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7、善于发现各班的亮点。

  五、评选方式

  1、各班主任简要介绍主题墙饰创设的`特色与亮点。

  2、评比小组根据园里制定的《中心幼儿园主题墙评比表》(见附件)的每项规定结合班主任的介绍进行相互打分。

  3、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将所有分值相加所得的分数即为该班级此次评比所得分数。

  4、在所得得分数排名中取前三名为本次评比的优秀班级。 六、评比流程: 1.依次进班观摩评比。

  2.参评人员根据主题墙的评比要求进行现场打分,做到公平、公正。 3.班主任负责进行主题墙设计的讲解。

  4.最后由宋萌萌进行汇总整理。

设计方案 篇3

  一、体外预应力加固:

  加固措施:通过体外预应力索施加反向荷载的方法对该桥进行加固,此外考虑箱梁两侧腹板出现大量的斜剪裂缝,为了约束斜裂缝进一步发展,加强对腹板混凝土的约束,增强腹板抗剪承载能力和刚度,采用腹板内侧粘贴钢板。预应力施工工艺1.锚固端部横梁与跨中转向横肋!墩顶导向槽的施工2.钢绞线下料与穿束3.钢绞线张拉4预紧5.高应力张拉6.压浆

  缺点:

  1.预应力的施工工艺,在钢绞线下料与穿束中粘接段段的长度和位置,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后加预应力对原预应力的影响,很难确定。

  2.施加预应力索加固现在存在的问题:如合理的加固预应力筋的位置和数量后加固的预应力钢筋对已经存在的预应力钢筋的影响

  3.体外预应力钢筋松弛、断筋等失效的现象也较为常见

  二、体外预应力的加固另外的加强措施

  1、弯曲加强

  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可提高结构构件的受弯承载力。预应力筋布置应符合优化布置原则,即加固筋外形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图形相似。因此,加固梁式结构时,体外预应力筋多采用折线形连续筋,以充分发挥加固筋的抗拉强度。体外筋的灵活布置,可以有效地补强加固不同受力情况的简支梁和连续梁。若连续梁中仅有个别跨需要加固,则可采取在这些跨上单独布置预应力筋进行局部加固;若连续梁普遍较差,则可用各跨布置给予整体加固,若连续梁普遍较弱,但个别跨更弱,则可采取通长布置与局部布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加固。

  2、剪切加强

  梁的`剪切强度可通过外部加设扁钢!钢板和钢箍等方法来提高。扁钢通常箍在构件上用后张法拉紧并已开发了一种后张不锈钢钢箍的方法。后张法能使新材料平分恒载及活载,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利用新增材料。提高剪切强度的另外一种方法为采用后张的附加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可以加在垂直和倾斜方向上,而且既可安装在梁腹板内,又可安装在箱内。施加预应力时应当小心谨慎,避免结构某些部分出现超限应力。若构件中存在裂缝,一个好的实施方法是在施加预应力之前,先在裂纹上注射环氧树脂。

  三、粘贴碳纤维法与钢板粘贴

  加强法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均是将其增强材料粘贴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边缘或薄弱部位,使之与结构形成整体,代替需增设的补强钢筋,提高梁的承载能力达到补强的目的。

  粘贴碳纤维法

  碳纤维加固桥梁构件的部位:用粘结材料将碳纤维材料有序地缠绕粘贴于构件表面,实现对构件变形的约束并因此提高构件的极限强度和承载能力。在桥梁加固运用中,可粘贴在混凝土梁的顶面或底板上,以提高混凝土梁的截面强度和刚度:也可粘贴在梁的腹板上,以提高其抗剪强度

  具体的施工工艺:

  1、处理结构混凝土表面,涂敷基底树脂并整平

  2、涂刮整平胶并对其表面作砂光处理

  3、滚刷粘结剂粘结碳纤维

  4、对已贴的碳纤维作压面处理

  5、表面整饰(如抹砂浆等)

  粘贴钢板(碳纤维)法:(1)对结构抗弯和抗剪加固效果明显,但对结构静刚度影响不大(静刚度包括等直杆件扭转刚度、受弯梁的弯曲强度、薄板受弯曲载荷作用、薄壳变形计算)。(2)在借用桥面铺装层参与受力时,新老混凝土的可靠连接,始终存在问题如粘结剂的老化问题

  此外粘贴钢板法存在以下自己特殊的缺点:(1),钢板面积大,刚度大,适型性差,很难与原结构紧密粘接,此外,自重很大,加上锈迹等原因,底、侧粘贴很易脱落(钢板易受腐蚀或脱落)(2)对于大跨度梁来说,钢板的重量可能太重粘贴碳纤维法存在以下自己特殊的缺点(1碳纤维的抗剪强度低,延展性又不好,所以,其受力的不均匀性必须充分注意(2)碳纤维用于桥梁加固,其老化问题不容忽视。

  四、体系转换法:

  是通过改变桥梁结构体系以减少梁内应力,提高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这是一种‘变被动加固为主动加固’的方法,该方法需要对原结构的现状进行仔细的调查,对其承载潜能进行正确评价,用周密、细致、可靠的汁算分析确定体系转换的方法和施工工艺流程,以达到加固修复病桥的目的。一般可通过简支梁下增一设支架或桥墩;或把简支梁与简支梁加以连接,使结构由简支变为连续等。

  施工工艺:(1)揭开桥面铺装层。将梁顶保护层凿除。使主筋外露。沿梁顶增设纵向受力主筋,数量根据计算决定。

  (2)浇注端头混凝土

  (3)拆除或改变原有支座

  (4)重新做好桥面铺装

  该加固方法主要对于大、中简支梁桥的加固,将多跨简支梁的梁端连接起来,变为多跨连续梁,可以有效改善结构的受力状况,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但不适合连续刚构桥的后期加固。

  五、桥面系减载。

  对大跨度连续刚构而言,恒载在总重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减小桥跨内桥面的恒载重量诸如变硷桥面铺装为沥青硷桥面铺装、变硷栏杆系为钢质栏杆系、减薄人行道铺装厚度等能有效地减小跨中的下挠量。

  六、扩大或增加原结构构件截面,以提高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该方法虽然能提高结构承载力,但也会因而加大结构自重。

  自重加大产生的内力增量会消抵部分或全部结构承载能力的提高。且新增结构面积或体外施加的预应力与原结构体的界面能否良好结合此外

  (1)扩大或增加原结构构件截面,以提高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2)改变原结构的受力体系,使其减小受力;

  (3)以新的结构代替旧的应力不够的结构这三种方法均不能用于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深固工程技术系统总结:增大截面、粘贴钢板(碳纤维)、体外预应力等加固方法都属于二次超静定受力结构。加固前原结构已经承受荷载(即第一次受力),特别是当承载能力不足时,加固前原结构的截面应力、应变水平一般都很高。新加固部分加固后并不立即承受荷载,而是在新荷载(即二次加载)下才开始受力。从而导致整个加固结构在其后的第二次受力过程中新加部分的应力、应变始终滞后于原结构的累计应力、应变,这决定了此时混凝土结构加固计算分析不能够完全按普通结构概念进行。加固结构的承载力与新旧两部分的应力差值或应变差值直接相关,与原结构的极限变形值有关,与两部分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有关。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11-08

设计方案08-16

(精选)设计方案08-20

设计方案【经典】09-30

设计方案[精选]10-01

设计方案(经典)10-05

【经典】设计方案10-06

[精选]设计方案10-22

【精选】设计方案10-24

(经典)设计方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