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建筑作文合集[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建筑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筑作文 篇1
古老的建筑是什么?在我的心中,它是凝固的音乐,是无声的历史思想,代表着曾经的一段时代。那一栋栋的建筑,浓缩了文化和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那一栋栋的建筑,见证了时代的变更,是历史文化的缩影。
俄罗斯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这足以说明古老建筑需要保护。
在福建福州,有一个著名的古建筑——戚公祠。明朝中期,抗倭名将戚继光率“戚家军“到台州抗击倭寇,九战痛击倭寇,其中在新河三四次,每次都大败倭寇,保得当地一方平安。新河百姓为了纪念他,在其战斗过的地方——披云山脚下建立了戚公祠。所以当我们看到戚公祠,似乎可以感受到它正气宇轩昂地向我们介绍戚继光带领着戚家军杀得敌人丢盔弃甲的战史。这就是活着的建筑,它向人们诉说着历史。
清光绪年间,法国军队闯入马尾港,企图侵占福州。福建水师仓促应战,结果死难人数达千余人,烈士被安放在了马尾昭忠祠,并立碑纪念。当我们来到马尾昭忠祠,我们会感受到,它正语气凝重地向我们叙谈福建水师遭到法国军队突袭奋起反抗的悲壮历史。
而林文忠公祠是林则徐的家祠,也是后人祭祀、传承林则徐精神的地方。当我们来到林文忠祠,我们便感受到,它正眉飞色舞地向我们讲起,林公则徐气壮山河的壮举——指挥军民在虎门销烟的历史。
福建的开元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当我们来到开元寺,它正自豪得意地向我们表述,大铁佛是我们的先人掌握高超的冶铸技术的证明——古建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历史悠久,有丰富内涵的.古建筑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也是历史的载体。这也说明,古建筑需要我们的保护。
但在时代不断变迁的今天,我们仍然一直在保护古建筑吗?随着科技日益发展,以及人们审美的变化,老建筑的危机接憧而来……
几个月前,上海的老建筑被拆迁,在拆迁的废墟上,出现了十几幅富有深刻含义的涂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些作品是两位艺术家画的,他们对上海的旧建筑,有着别样的留恋。在创作中,他们意识到了市民对老房子生活的留恋,是在写实的伤口上,撒一点忧伤的盐。
几天前,我在广州大学城中,偶然发现一座寺庙。它那暗红色的砖瓦,古朴的外形吸引了我。我不禁起了兴趣,便决定进去看看。刚踏入院子,里面便传来一阵阵的嘈杂声,里面为什么会这么吵?我感到很奇怪,继续往里走。到里面,发现寺庙中已被人破坏,破烂的寺庙中还有一大堆人抽着烟,嘻嘻哈哈的笑,围着几张桌子,桌旁的人正在打麻将。这难道是保护古建筑的表现吗?
骑楼,也是广州建筑的标志。但现在,广州市经济迅猛发展,城市不断扩张,交通量大大增加,许多老骑楼也被拆迁,不久之后,骑楼是不是越来越少?在不久后的将来,骑楼会不会消失,只在我们心中留下一个的回忆?
在我看来,古建筑其实是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也是生活在历史之中的一部分人的共同记忆。海德格尔也曾说过,生存即居住,而栖居的基本特征就是保护。保护好古建筑,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因此,在城市不断发展、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古建筑不断消逝,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我们所有人的重要责任,让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建筑作文 篇2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说也奇怪,我怎么会和“建筑工人”杂志结缘呢?请听我慢慢细说:“今年暑假,老师要我们写一遍关于建筑方面的作文,我外公是一名建筑工程师,我便在他的带领下进入了现场施工工地,并参观了工人施工全过程,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写起来。
工地上有木工、泥工、钢筋工、普工……他们干得热火朝天,那高楼万丈平地起。就靠基础呀!施工员在认真检查基础钢筋,工人们在仔细施工,写到这里便写不下去了……
就在这时无意中发现外公书籍上有一叠“建筑工人”,我便随意翻一下,我大开眼界。呀!有了,要写的.东西这里面全有嘛!我便如饥似喝地看起来,原来房屋基础还那么复杂,基础分类还那么多,有什么带形基储独立基储桩基……,房屋又分什么框架、砖混、砖木我一窍不通。我带着这些问题去问外公,他便一一对着“建筑工人”解说,再一次带我进施工工地,我渐渐弄懂了一些鸡毛算皮的建筑知识,因此我把这些全都写进作文中去,结果老师看后,发现我写的与众不同,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念给同学们听,我心里可高兴啦!
当然我知道这篇作文的成功,是离不开“建筑工人”,是它帮了我大忙。因此现在它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不但外公喜欢它,建筑工人喜欢它,我也喜欢它。
建筑作文 篇3
前个星期,周老师布置了一样很好玩的作业,让我们自由组成小组,完成一样实践活动。我和李城欧、郑柯、程群涵组成了一个活动小组,由我来担任组长。活动的主题是:古建筑研究。
古建筑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回到家后,我们决定把这次活动的地点放在九峰公园里,主要研究瑞隆感应塔和江南古建筑群。高高地耸立在山脚下,通过石碑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瑞隆感应塔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塔高35。2米,为八面七级仿楼阁式砖塔。由于千年来风摧雨蚀,导致塔受到破坏,在20xx年进行了重新修建。我们现在看到的`塔,就是修建后的塔。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江南古建筑群。由于大门关着,我们无法进去参观,但是从外观看上去就很精美了。李城欧的爸爸告诉我们:九峰古建筑群为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是黄岩企业家将它从江西按原形、原物搬移过来的。
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学到了许多课外的新知识,让我对瑞隆感应塔和古建筑群有了一些了解。以后,我还要多参加这种活动。
建筑作文 篇4
每天清晨,我家旁边建楼房的声音就“轰轰”地响起来了,吵得我睡不着,我想:你们为什么这么吵啊,讨厌死了。
放学后,我经过那里,不由得停脚打量,只见那里灰尘一大片,黑色的雾气中,隐约可见很多红色的砖块,一些工人正在吃力地推车,车上是满满的泥沙。我又抬头望着手脚架上的建筑工人,他们满头大汗,虽然带着一个安全帽,穿着灰色的衬衫,但是也遮不住那黝黑的`皮肤。
这些建筑工人可真辛苦啊!其实他们一年四季都很辛苦!
春天,小雨连绵不断地下个不停,工人们在努力地工作,一点也没有偷懒。天气很潮湿,地上水淋淋的,一个工人差点摔下来,但没有人停工休息。夏天,天气很炎热,他们还在忙碌着,有的挑砖块,有的提水泥,有的砌墙…。一个工人还中暑了,可他们还是劳作着。秋天,天气凉爽,工人们被凉爽的风吹着,应该很舒服了,可他们依然忙得汗流浃背。冬天,工人们的手冻得红彤彤的,还裂开了一条条口子,但他们不管不顾,仍然在工作,在刺骨的寒风里,他们热火朝天地干活。
这些辛苦而建筑工人,在我心里是十分可敬的。我喜欢他们。因为他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汗水筑成了我们美丽的家园。
建筑作文 篇5
我国古塔的形式千变万化。从建筑平面上说,我国古塔有圆形,正方形的,也有六边形、八边形、12边形的。
从建筑层檐上说,我国古塔分为喇嘛塔和带檐塔两大类,而带檐塔中,又有亭式、楼阁式和密檐式之分。从建筑材料上说,我国古塔不仅有木塔、还有砖塔、石塔,西北地区还存有土塔。有些砖塔的整个外表全用琉璃砖瓦饰面,称为“琉璃塔”,如河南开封的佑国寺塔。这座古塔始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不仅整个塔身用色彩琉璃饰面,而且还用各种琉璃件,刻画了门窗、佛龛、力士、麒麟、降龙、云纹、宝相花等各种花纹,把整个佛塔的外形,装点得富丽堂皇。
有些古塔,如广州光孝寺东塔和西塔、湖北当阳的玉泉寺塔、山东济宁的铁塔寺塔等,都是用铁铸成的。山西五台的神通寺塔,是用铜铸成的',还有大量的古塔,用金、银、珐琅、陶瓷、料器等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真是应有尽有。
我国古塔的组合也是很巧妙的。除了大量的单塔外,还有双塔、三塔、五塔和群塔。
建筑作文 篇6
教室的窗户外边是一块建筑工地,整天轰隆作响,超烦人。吊车天天在那里360°旋转,转得还挺快,人站在上面肯定会被吓死。窗外有一间板房,白色墙面,很简单,里面就住着那些建筑工人。
我的位子靠窗,一抬头便能见到板房里的动静,写数学作业时,总是有几道题目写不出来,想啊想,感觉头有点晕,便往窗外一看,正好见到了那些工人打牌休闲的情景——他们跷着二郎腿,你一张牌我一张牌,还有个人抽着烟,似乎赢了,大叫起来,好不悠闲。也有些工人靠在窗边,打着盹,往外面看,不知在想什么,这些工人都应是外来务工的吧,皮肤黑棕色,眼睛蛮小,人似乎很壮实。可能是放心不下,有的工人的妻子也过来了,帮他们洗衣、做饭、铺床。过了一会儿,他们好像是要去工作了,纷纷收起扑克,关上了窗……
我经常会去看窗外的.这些工人,也不知道观察他们有什么用,但就感觉他们这种生活很有趣,至少比狠命做题目的我们轻松。而渐渐地,我都没看见这些工人在玩牌了,工房的窗户也拉上了窗帘。我想他们是不是最近忙起来,没工夫玩牌;还是换了一批新工人来工作了。
窗外的吊车还是在上下移动着,不时发出轰隆的大声响……
建筑作文 篇7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很特别的书,名字叫《消逝的建筑》。书中主要介绍的有五个建筑,它们分别是阿房宫、永宁寺、万象神宫、开封故城和圆明园,可是它们最后都悲惨的消失掉了。壮美天下无的阿房宫,这座降落凡间的天上宫阙最终被项羽的一把大火化作一道红光,融化在清冷的渭河中永宁寺塔在建造过程中耗费巨大,巧夺天工。建成之后,气势雄伟而不失柔美,装饰雅致而不失雍容。
可是这座美丽的宝塔最终因雷劈着火而轰然倒地,成为北魏王朝的殉葬品。美轮美奂的`万象神宫气势恢弘,富丽堂皇。但万象神宫还是无法躲过安史之乱的厄运,最终被火烧毁。北宋大画家张择端在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里细腻地描绘了一座繁华富丽的城市,这就是地下的繁华故城——开封。
可是由于明朝李自成起义,皇帝就下令用黄河决堤的方法来阻挡李自成前进,于是,开封就被埋在了地下9米深处。读了前面介绍的建筑,我感到很可惜,有着深深的遗憾。可是看了下面的内容,我却很气愤。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圆明园,由于清王朝懦弱无能,所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一把大火把圆明园烧得灰飞烟灭。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如果天下都和平的话,这些建筑就不会这么悲惨地消失了,所以和平是多么重要呀!
建筑作文 篇8
7月21日,金太阳假日小队的队员们来到了位于xx关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参观慰问。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建筑工地,是一处还没有建好的高楼。我们戴着黄色的安全帽走进工地。这个安全帽看上去很有趣,大家都抢着要戴,可戴在头上可不那么舒服,又重又热。工地上还铺着很多的钢筋水泥,我们要小心翼翼地走才不会摔跤。来到了黑乎乎的房子里,房子里什么也没有、墙壁上坑坑洼洼的,有的地方还有一些水管、电线。
此时,烈日炎炎,工人叔叔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他们个个晒得黑黑的',衣服上满是灰尘而且还被汗水湿透了。
我想工人叔叔可真辛苦呀!当我们在家里吹着空调,吃着冷饮的时候,他们却在太阳下辛苦地工作。我们给工人叔叔送上矿泉水,希望叔叔能解解渴,感谢叔叔们为了建设美丽的南京而辛勤地工作。
建筑作文 篇9
让我们一起动脑子,为我们21世纪设计一张解决住房困难的理想蓝图,我想将来的中国,房子应往高处发展或利用人们不注意的地方,比如说在高山上,就可造房子。如果往高处发展的话,地震时,怎么办呢?不要紧,这房子底下有一层砖。有了这层砖,地震时一点儿也觉察不到。假如地裂开,那也没关系,楼房虽然在地底下,人却不会闷死,因为构成房子的砖在地下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氧气供人呼吸。
到了21世纪,整个人类生活条件将大为改善。人们住的都是高楼大厦——一般都有1000层。这么高的楼房,怎么上去呢?你一定会说:“乘电梯。”不,你说错了。到了21世纪,电梯已是落后的小弟弟了,或者就是根本不存在了。楼房下面,每对准一个窗口的'地方,都有一叠叠的纸,竟有几亿张。如果你是二楼的主人,就可以坐在对准二楼窗口的纸叠上,纸上有着数字电钮,只要你按上你要去的高度,最上面的一张薄得简直没有厚度的纸就会脱离纸叠,飘然而上。坐在上面的人还会闻到一股股沁人的香味。
到了楼上以后,根本没有什么门,只有一个帘子。帘子上面有两只:“大眼睛”,人走到门口,它那两只大眼睛就会一亮,假如这人是坏人,它就会从眼睛里吐出绳子,把你绑住,然后发出警报;假如是自己人的话,它会很亲切地跟你对话;如果是客人,它就会说:“请进!”当你走进屋子,它就会自动把门帘卷下来。
为什么要这样设想呢?因为开门的时侯,要占面积,而门帘不会。再说夏天那么热,如果不把门关住,小偷会来偷东西的。这种门帘还可以隔绝污染的空气。
另外,从外表上看是长方形的楼房,里面却是奇形怪状的。如果主人对荷花颇有喜爱之情,那么她(他)住的房子内部就可呈现为荷花的形状。
不仅地面上可以建造房屋,地下也有建筑。比如在荷花池底造一个娱乐场等等。要是在金鱼塘底下建造一所画院,那是再好不过了。每天,画家们只要一走进金鱼塘,一股气流就会把他们送进美术学院。里面十分安静,一块薄薄的玻璃把美术学院和外界都隔开了,而画家们则可以欣赏池中美景。
建筑作文 篇10
天下任何港口的魅力,首先都来自它独有的建筑美。这些风格独特的建筑,是港口情感与精灵的化身,是一方水土无可替代的人文创造,是它独自历史生活的纪念碑。其中包括港区“洋房”和港区街道,它们统称为秦港近代建筑。
秦皇岛港近代建筑价值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与领域。从新视角阐述秦港近代建筑,以新脉络整合秦港近代建筑,以全方位展示秦港近代建筑,与时俱进借鉴秦港近代建筑,是当今和未来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港区“洋房”
在1898年秦皇岛开埠后,在港区建造了一批“洋房“,曾建有高级员司住房就有46所,其中特等房多分布在东南山、海滨路、光明路一带。也就是说在这“一山两路”上的秦皇岛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是秦皇岛市最有魅力的临海景观建筑群之一,这些建筑最直接地反映了欧风美雨的建筑形制。
秦港的“洋房”有如下特点:
一是“洋房”的位置各具特色。它们既分布集中,又氛围各异,体现了房屋主人对周围环境的挑剔和偏爱。有的突显在山崖上,雄伟壮观;有的掩映在树林中,神奇隽秀;有的横亘于滨海大道旁,率直洁净;有的则偏于一隅,独立静谧。
二是英格兰古镇建筑风情。由半露木、茅草小屋和英式园艺三元素组成古镇风情集中体现在南山的建筑上;其中英式园艺属自然风致式园林建筑。秦皇岛的东南山开埠之初是荒凉一片。自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实行有计划的植树造林。为了改变过去的几何式园林,它们的建筑采用自然风致式。自然风致式园林汲取了中国园林艺术经验,十八世纪初在英国产生,名为英中园林(法国叫它中英式)。而如南山高级员司俱乐部和南山街一号特等房则是这种园林风格的缩影。这种园林型式也为今天的港区绿化美化工作提供了借鉴。
三是外部简洁的“红屋”风貌和施工中的粗野主义风格。建国前秦港的建筑其外观多采用莫里斯的设计理念,呈现了用红砖砌成,不加粉刷的“红屋”,大胆摒弃传统贴面的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在外部施工中普遍采用“石头勾缝”和“甩毛”的建筑工艺,体现了英国柯布西耶粗野派的建筑风格。
柱式建筑风格在开滦路两侧充分体现。开滦路老区两侧房屋属英式的连排式住宅建筑,其表面廊道为古典柱式建筑风格。其中以多立克和爱奥尼克柱式为主,但也有一些塔司干柱式,还有一段属拱券结构结合的柱式。柱式是除中世纪之外,欧洲主流建筑艺术造型的基本元素,它控制着大小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世上还没有另外一种如此简单而又完整的元素,能以如此直载了当的方式几乎无所不包地决定着建筑的面貌。以致在一个很长时期里,欧洲的建筑艺术教育,就以研究柱式为主要内容。柱式流行到全世界,而历经多年一直延续到现存,这恐怕是建筑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而这种建筑形式在南山高级员司俱乐部、秦皇岛开滦矿务局车务处楼和开滦路两侧的欧式建筑上广泛采用。
五是“洋房”内部材料的使用与设计上采用豪华与实用相结合的方式。据记载,其建筑材料,大的如钢管、水泥、木料,小的如玻璃、钉子,就连窗帘也都是由国外运来的,宽而厚的木质窗台、壁炉台及壁橱、墙围,门和地板均选用优质菲律宾木、美国松制成,配以大漆油刷,可见其豪华程度。这些高级住宅也很实用,均为一户一院,自成系统,室内有客厅、卧室、厨房、厕所、洗澡间等。洗澡盆多为英式、日式。厕所有坐便及洗漱池,均安有热水管或蒸汽管取暖。室内硕大的玻璃窗采光充分,墙壁上砌有别致的壁炉。外有警察值勤巡逻,内有矿局派去的夫役照料。
二、港区街道
港区街道的命名十分讲究和令人回味,大致分以下五种类型:
1.因坐落位置而得名:如东山街和南山街,因为其坐落在东、南山上;海滨路和渤海路,因其滨临或靠近海边而起;煤场和银行胡同,则是邻近港务局煤堆场和道银行而故名;海港里则是临近海港而得名。
2.因期盼和希望而得名:如吉兴里和开平昌道(开滦路),就是因期盼港口吉祥昌盛而命名的;而紧紧相连的青云里和光明路,因此地有开滦小学,希望孩子们早日成才,走向光明之路故名;蓬莱路则是希冀仙人来岛鹏程腾达之意得名。
3.因祝福和平安而得名:如福寿里、延寿里和英寿里最为典型,字里行间透着福和寿,而居住这里的职工的确很长寿;海安里因临近天主教堂,有保佑平安之意故名;庆乐里因靠近劳工俱乐部和员司俱乐部同乐而得名。
4.因倡导邻里道德和居民类型得名:如德庆里、仁和里,即是提倡居民的高尚道德和邻居间互相仁义和睦而得名;而劳工里和劳动路,是因此地居住均为港口工人而故名。
5.因建筑材料和建设时期而得名:如缸砖路就是路面用缸砖铺成而得名;而解放里和建设里,是当时秦皇岛因刚解放和国家大搞经济建设建设因而取名。
三、近代建筑的价值
从历史角度来讲,秦港西港区的老建筑群是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后留下的铁证;从文化角度来看,它又是在被动的历史大背景下主动的文化改造,这其中不仅有外来文化的强加,同时也有其后由本土文化所进行的融合,体现了本土文化广博的包容性和强大的融合力。在西方与东方、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一种秦港所独有的西港区风情悄然形成,同时也演绎为秦皇岛城市历史、现代文化的一个鲜明标志――港口文化。
因此,可以说老港区是秦皇岛港不可多得的历史财富,同时也是秦皇岛城市代表性的文化财富。我们每一个秦港人都肩负着把前人的伟大创造妥善保存并传承给后人的神圣使命。伴随着“西港搬迁”工作的全面启动,西港区的拆迁工作即将展开;同时,秦皇岛港口博物馆正在进行筹建,需要大量的文物史料。保存秦皇岛港老港区近代建筑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它既是一项前瞻性的工作,又带有历史及现代文物抢救的性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100多年来,秦皇岛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入口”,一个是传统入口――从老龙头下船,举足就迈入了古代长城那种彼此大同小异的关城文化里;另一个是近代入口――由秦皇岛上岸,一登南山头,满眼外来建筑,突兀奇异,恍如异国,这便是秦皇岛最具特色、最夺目的文化风光了。大众俗称之为洋房子。洋房子不仅仅是指一座一座舶来的建筑样式,更是对这独特的城市景观的一种总称。
它与关城那边的景观遥遥相对,看上去格格不入,甚至有点势不两立。于是,此地非同寻常的历史就被这种建筑格局鲜明地勾勒出来了。如果你略通过一点中国近代史,粗知八个国家曾经在这里争相占地、开辟租界的经过,特别是读过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榆关纪事》和《光绪二十六年山海关南海要图》,就会明白这洋房子绝非秦皇岛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其中更没有任何文脉上衍传的必然,老港区的外国建筑是一种政治强加,也是一种文化强加。它是中国近代史和东西方关系史上的一个历史实证。我们可以否定某段历史,却不能因此铲掉这段历史的依据。何况作为历史的遗存,它不单是确凿的物证,还有更广泛的价值。
通常人们认为历史遗产的价值主要是历史价值,又认为历史价值只属于过去。其实历史的价值是一种被认识的价值。而对历史的认识都是为了现实与未来。那么或说历史价值最终是一种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对于历史遗物,你从历史角度研究它,就会认识到它的历史价值;你从文化角度观察它,就会发现它的文化价值;你从审美角度端详它,就会找到它独有的审美价值。这价值就是财富,历史留下来的财富。秦皇岛港从昔至今,从东到西,无处不留下近代建筑,假如没有这些近代,东南山将依旧是那样荒凉,西海滩将依然是那样空旷,秦皇岛也不过是不惹眼的小渔村,没有港口近代建筑,就没有秦皇岛港和秦皇岛市的今天。
老港区中最深厚的价值,还是它的文化价值。从它昔日的社会身价来看,它属于上层社会所拥有。由于洋房子的地带――租界的权力独立于皇权之外,它便成了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优越的、神秘的、深邃难测的空间,重大事件的后台,世外桃源与世间桃源;那些形形色色特殊人物的种种幕后与隐私,填满了这里的各种各样曲折而美丽的.建筑里。这些在今天看来只不过是千奇百怪的房屋,其中许多都是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棋子。不管是事件遗址,还是名人宅邸。然而至今我们对它们却是所知甚微。如果谁能叫这些老港区建筑开口说话,说不定近代史的一些段落要重新改写。可是如果它们闭口不语,你可以走进这些建筑里去用心倾听――历史建筑所保留的是一种历史空间。由于这空间犹存,历史就变得不容置疑。徜徉其间,历史好像忽然被有血有肉地放大了。过往的生活形态仿佛随时都能被召唤回来。那些在史书中空洞的叙述,到了这里便全都神奇又丰盈地复活。你会从发现到一些独特的细节中,一下子感受到逝去已久的历史人物的某种个性。甚至连昔日的精神也能实实在在地触摸到呢。历史遗物并非历史的遗骸,而作为历史的生命而存在。
事物的文化价值大多是在它成为过去时才表现出来的。事物在成为历史时不是变小,而是变大了。这因为事物的文化价值远远大于它的本身。比如你仔细观察老港区的建筑,也就是西方人在秦皇岛最早修建的那批房子――比如南山一号特等房、南山高级员司俱乐部、秦皇岛开滦矿务局办公楼、南山饭店等,就会发现,其中不少建筑在风格上因西方势力急剧加强,这一阶段兴建于租界的房屋,则听命于它们那些唯我独尊的洋主人,一概是各国建筑的原样照搬了。可是到了1940年年前后,老港区建筑具有中西相杂的成分。但这绝不表明秦皇岛本土对外来文化的主动迎取与接受,而是说明当时西方入侵势力的下降。因而使得承建这些房屋的中国人,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审美习惯表现出来。
于是,各个租界的建筑都成了不同占领国的象征。海滨路由于串连式地穿过几个租界,路两旁的建筑便分段呈现出法、英、日、俄等几个国家不同的面貌来。这些建筑就一下子把西方建筑史的不同国家与不同时代的风格琳琅满目地推入秦港,这便是秦皇岛老港区又别称“外国建筑博览会”的由来。
一方面是入侵者的文化强加,一方面是对随之而来的本土文化的改造。这表现了本土文化雄厚强劲的背景与巨大的融合力。从历史角度看,秦港老港区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正是这一创造,使独特的历史被独特的文化记载下来。因此说,老港区是秦皇岛城市标志性的文化财富。
秦港人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并随着“西港东迁”紧锣密鼓的进行,拍摄和保存秦皇岛港起源地――老港区的全部建筑设施和工艺流程资料的工作已经早已完成,这一整套资料不但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档案价值、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后世的借鉴和利用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旦文化人的深谋远虑转化为渐渐宽泛的社会呼应,清明的文明之光便由地平线升起。城市的历史文化形成于过去,认识于现存,施惠于未来。我想,当后人流连于历史文化空间之中,一定会称赞我们这代人文化的远见。
港口近代建筑是可触摸的历史,它庇护着我们这座港城的生生不息,见证着我们这座港城的岁月沧桑。它昔日的显赫地位、它起过的重要作用、它的鲜明个性、它的独特魅力,总会撩拨起人的思绪。当今,这些建筑有的还在贡献着余热,有的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昨天并没有过去,它在今天还活着,并且向未来延伸”。置身于秦皇岛港近代建筑中,过去和未来同样予以苍茫而新鲜。当今倾力打造生态港城之时,我们所要寻找的秦皇岛港的历史和建筑,就更具有现实意义。这种寻找与其说是对老建筑的凝望,对记忆失落的打捞,倒不如说是一种历史传承、一种文化积淀的梳理。让我们透过港口近代建筑DD这样一种跨越时空的富于诗意的文本,去搜寻文化遗产的价值,在当今创建魅力港城中,期待着与全港职工和全市人民共同发挥这种价值。
历史属于过去,也属于将来;西港区既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无论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乃至旅游的价值,都会在未来源源不断地显示出来,并作用深远,无可估量。历史的价值在文化中发酵;文化的价值在未来的发酵。一旦发酵,则是必成意蕴无穷之好酒。于是,这里要再次提及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代人都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把前人的创造留给后人。
【建筑作文】相关文章:
建筑作文08-22
经典建筑作文11-17
建筑的作文11-17
建筑的作文07-06
实用的建筑作文08-22
未来的建筑的作文09-05
描写建筑的作文08-18
建筑作文[精品]09-21
【经典】描写建筑的作文09-18
(推荐)建筑作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