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优秀的评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1
吴青青老师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首先帮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拓展迁移。挖掘人物形象时,抓住关键词对比,层层深入剖析。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及文言文特点,吴老师将拓展讲故事作为难点之一,课堂中教给学生方法,同时为学生搭支架,引导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加入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
课后,两校老师进行了积极沟通和对接,聚焦如何凸显“同步”、如何提升实效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为进一步实践同步课堂总结成功经验,弥补缺憾。
小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2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我一直担心,学生能否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否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否感受到文言文的音韵之美。再加上老师借班上课,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老师能否完成教学目标,我在心中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但是,当观摩刘莹莹老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后,我这颗悬着的心终于安放下了。刘老师以其娴熟的教学技艺、良好的课堂效果,受到了大家的积极评价,也带给我很多启发思考。
刘老师的课堂是智慧的。
1、设计了“以读为本”的学习活动。
文言文和现代文是不同的,我们学习现代文要多读,学习文言文也要多读。因为任何语言学习都离不开语言材料的积累,让儿童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通过大量规范的书面语言材料的输入,尽可能多地积累语言材料,才能为学生终身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就是多读多背,积累语言材料。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倡导:多读。只有多读才能感受文言文的音韵之美,只有多读才能丰富文言语感,只有多读才能加深文言理解。刘老师的课堂正是以读为本来设计学习活动的。
首先,读的形式多。学生自读,指名读,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背诵,乃至讲故事,可以说是“读”占鳌头,“读”串联起了整节课。
其次,读的目的明确,有层次。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接着要求读出节奏,读出停顿,读出韵味来,最后在理解文意后背诵。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扎实语文要素的训练。
理解题目“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取”字,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得出是“摘”的意思,教师相见出示方法字条“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意思是,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方法并适时字条展示“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补充”。这些学习方法的渗透,可以看出刘老师能够紧扣语文要素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扎实推进语文要素的训练。
3、关键字词的教学体现出教者的智慧。
如:教学“戎”字时,板书的课题以“田”字格空出,凸显这个生字的'重要,进而通过“戎”字的形体演变,理解掌握这个字的意思。如此这般,刘老师轻松突破了文中重要生字的教学。再如,理解“竞走”一词意思,明确古今异义后,结合三年级《守株待兔》中“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以及成语“飞禽走兽、东奔西走”,加深对“走”的古意的理解。这样的字词教学有趣高效,体现出教者的智慧。
刘老师的课堂充满了趣味。
1、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语激发学习趣:孔融四岁让梨,曹冲五岁称象,司马光七岁砸缸,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关于小神童的故事。
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有亲和力:“字典老师”“学习小助手”(把课件插图说成学习小助手)“请你夸夸王戎吧!”……
对学生的评价语有趣:“你真是我们班的智慧小达人。”
2、介绍“戎”的形体演变,进而理解字意,培养了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3、教师富有韵味的朗读指导,读出了文言文的趣味。
刘老师课堂上的高光点俯拾皆是,这里不再一一赘言。总之,刘莹莹老师的课是智慧的,是轻松有趣的,达到了智趣共生的效果。当然,一节好课总会引发我们的思考,比如:文言文的教学如何落实单元教学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呢?统编教材小学阶段安排了15篇短小的文言文,这么少的几篇文章显然不够的,我们是否必要拓展补充文言文篇目阅读呢?我们设计的学习活动,如何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呢?……这些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去思考领悟。
小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3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课文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本书的第二篇文言文。三、四年级的文言文主要都是一些通俗浅显的小古文,因其体裁不同,所以要明确学习目标
一是能够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节奏美,学会正确断句,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熟记;
二是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孩子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培养语感,通过学习知道文中蕴含的道理。但大部分都是平时熟知的故事,文言文短小精悍,故事内容理解起来也不会太难。
本周我们一起学习观摩了本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公开课教学,下面就谈谈我在听课过程中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层层推进,结合精美的课件,让整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开头以“解释课题”进行导入,尤其对易错字“戎”字,以及“取”字的意思做了讲解,让学生对课题及文中要讲的事情有了大致的了解。不过,此处的导入时间有些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比较紧凑,并且课件中课堂练习的内容没有派上用场。
二、朗读过程中注重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美,有齐读,有个人读,再通过学生互评的模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特点。
三、抓住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引导与思考,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课堂变得井然有序。其中,对“折”字,用软尺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折是折弯了,而不是折断了,非常形象生动。并且对古今异义字“走”,还有文中的“三个代词之”的意思做了重点讲解。当然,在抓住重点词解释句子意思时,可多叫几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总结后,可以进行复述,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四、在主题上有一定的升华,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通过学习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王戎是一个观察仔细、善于动脑、聪明机智、冷静思考的孩子,而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学习他这种品质。
五、当然,我认为本堂课中还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让课堂氛围更活跃,教师的板书内容可以再简洁一些。
小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4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在文章中,王戎七岁时,跟小孩子们一起玩耍,面对长在路边又红又多的李子,其他小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摘,而王戎根据环境推测这树上长得肯定是苦涩的李子,大家尝了尝,果然如此,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人,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观察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的效果还算满意,现总结如下:
1、“读”占整头。四年级的小学生不常接触文言文,所以想理解文本内容必须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许老师首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她先指生试着读一读,发现学生认识字但是不会停顿,所以教读题目学会停顿。接着播放音频资料,让学生边听边划分本课朗读时的停顿,学习文言文的读法。听完之后自由练习朗读,同桌互读,发现问题在班内及时指导,争取每个学生会读本文,也能以此为根基学会去读其他的文言文。最后,指学生在班内展示朗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教读,去体会当小老师的.喜悦感。
2、“学”字当头。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经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扩词、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等)试着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创设自读自悟的氛围,让学生去自学。此环节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接着,开展讲故事比赛。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先在小组内评选出最佳讲故事的人选,在班内再展示。要求:自然得体、大方,语句通畅通过学生上台展示。根据理解的程度,及时予以引导,以便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最后创设讨论的环节,出示课件: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引导学生学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在观察所得中去分析解决问题。
3、潜移默化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说说从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道理。
不足之处:课堂不够生动,有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说的部分较多,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的环节设计较少。
【小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相关文章:
王戎不取道旁李听课评课稿12-10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12-11
王戎不取评课稿12-10
小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精选7篇)10-06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通用7篇)09-30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精选6篇)09-30
王戎不取道旁李听课评课稿(精选13篇)09-16
部编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04-30
王戎不取道旁李听课评课稿范文通用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