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12-11 07:25:57 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塘荷韵》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塘荷韵》的教学设计一等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塘荷韵》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清塘荷韵》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

  学习目标

  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4、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学习重点

  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对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反复诵读和感受具体的文字,理解作者对荷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学习方法

  阅读讨论体悟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预习感知

  1、初读课文,扫除“拦路虎”。

  ①脍炙人口

  ②泥

  ③旖旎

  ④翘盼

  ⑤接踵而至

  ⑥睥睨

  ⑦堕

  ⑧擎

  ⑨

  三、交流研讨

  (一)合作探究

  1、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翼和怜爱跃入了池塘,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从此老人的心为之牵绊,随之起伏。圈划出表明作者情感起伏变化的语句,理清行文的线索。

  2、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3、品读圈划5、6、7节文字,交流体悟荷之韵。

  4、我们很难想象,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是怎样暗暗积蓄着力量,是怎样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美丽,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盘。找出表现荷的生命力的语段,集体朗读。同学们能对寂寞沼泽中的莲子或跃出水面盛开的荷花说上两句吗?

  5“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特色,本文的“神”更是融入于文章的字里行间,试概括本文的“神”。

  6、课文引用了不少古诗句,信手拈来,为文章增色。说说这些诗句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四、链接提升

  1、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

  2、荷的形象、荷塘的景致,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驻足;关于荷的诗文,也时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陶醉。你还知道哪些与荷有关的诗文名句?写在下面。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的对象,那荷花身上还有其他方面的寄寓意义吗?

  五、拓展延伸

  绝唱

  严阵

  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三四月间,荷花出水,一片浅绿。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脱口而出。当然,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自一个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的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它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一种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凄美。它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它还有散落满池的莲子呢!隆冬过后,新芽又将破水而出,青青的绿意又将覆盖这片古老的荷池。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1、给文中加线的词语注音并结合上下文解释其含义。

  (1)徜徉( )( )

  (2)蓦然( )( )

  2、多数人认为荷花的美体现在什么时候?而作者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用原文回答)

  3、文中二至四段自然写了荷的绿叶、红花,结合下文,分析其作用。

  4、找出文中描写残荷形象的句子,并分析这些描写体现了残荷的什么精神?(用原文回答)

  5、统观全文,说说文中画线句的内在含义。

  6、文中说那满池枯梗残叶,“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又说“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试分析这两句话的含义。

  7、当代诗人严阵的《绝唱》可谓感人肺腑,是满塘残荷美艳绝伦的绝唱。结合全文,分条说出“称这满塘残荷为绝唱”的原因。

  8、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出发,说说本文属于哪种体裁。

  3、《清塘荷韵》的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读课文,标段序,圈出生鲜优美的四字短语十个以上,用波浪线标划优美的描写句子,用波浪线标划富有哲理的句子。

  2.熟读课文,在书上概括季羡林种荷的三个原因,以“荷”为线索写的三件事。

  3.季羡林笔下的荷花与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有何不同?

  4.借助网络或图书,查找季羡林的资料,并结合课文思考“季荷”的内涵。

  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积累、圈点批注、合作探究等方式,品季荷之情,赏季荷之韵。

  教学评价:

  1.能够正确书写、理解书中十多个生鲜词语和所引诗句。

  2.能够结合相关语句品季荷之情,赏季荷之韵。

  3.能结合文本与资料,理解“季荷”的内涵,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清塘荷韵》的教学设计一等奖2

  教学过程:

  一、导课题,解题意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86岁高龄时写的一篇文章《清塘荷韵》。

  2.析题:清塘荷韵:中心语是荷韵,地点是清塘。荷韵:指荷的风韵、风姿和情趣。

  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借荷花美景抒发了对荷花的赞颂之情。

  二、知文意,做积累

  活动一:读课文,标划并积累四字雅词,背诵课文所引诗句。

  所引诗句。

  池话对影落,沙鸟带声飞。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小荷才露尖尖角。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活动二:浏览课文,概说文意。

  提示:从叙事的角度,情感变化的角度,荷之韵的角度概说。

  明确:作者围绕荷写了种荷、盼荷、赏荷之事,作者的情感发生了热盼失望欣喜狂喜祝福的变化。赏荷韵分为赏荷叶之韵、荷花之韵、落花之韵、残荷之韵。

  教师小结:事中含情,情随荷生,荷中有韵。

  三、品荷情,赏荷韵

  活动一:用圈点批注法细读6-12自然段。

  要求:

  1.用横线标划最能体现荷之韵的词句,并以短语的形式概括。

  2.用曲线标划作者情感浓郁的抒情议论句,适当记录自己的思考,联想。

  交流明确:

  (此环节,学生的联想已略去)

  荷叶之韵:坚韧顽强。

  (关键词句:6-7段“严冬一过”,“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议论句“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教师点拨: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会让你联想到什么事物呢?

  学生:临风之草迎霜之菊,含霜之梅、悬崖上的孤松,自然界万物的生生不息,挣扎于苦难历史长河中的人们。)

  荷花之韵:超凡脱俗。

  (关键词句:8段“与众不同”,“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抒情句“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

  (教师点拨:落花在黛玉眼中是“花谢花飞花漫天,花谢人亡两不知”,在韦庄的笔下是“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相比之下季老笔下荷花的飘零则给人超凡脱俗之感。)

  落花之韵:优雅豁达。

  (关键词句:9段“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议论抒情句“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教师点拨:这些体现莲荷的关键词仅仅是表达莲荷的品质韵味吗?是什么写法?学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莲荷的品质其实就是作者的品质。)

  残荷之韵:生生不息厚积薄发

  (关键词句:12段议论抒情句“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教师点拨:爱好能反映一个人的经历、品格、内心,那么季老又有怎样的经历才会写出清塘季荷之情韵呢?)

《清塘荷韵》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讨论探究荷花在中国特的文化内涵。

  4、通过阅读文本,从满池塘那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坚信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荷之韵

  2、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教学设想:《清塘荷韵》是季羡林先生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佳作,可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相媲美。《荷塘月色》写的是月夜荷塘的景象,力求写出物境的美,写出作者内心淡淡的喜悦与忧愁。而本文写的是莲荷从虚无到繁茂的漫长历程,重在写莲荷顽强的生命力,写作者的欣慰和希望。文章中浸透了作者对人生及人类历史的沉重思索,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并不奢求学生能深刻体悟生命的内涵,只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让学生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一种生命力的顽强,在心中留下一颗千年不烂的生命的种子。

  教法:阅读讨论体悟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欣赏民歌《荷花颂》flash让学生说一说人们为什么喜爱荷花

  师提示: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1997年86岁高龄写的《清塘荷韵》又是写荷花什么呢?他对荷花情有何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莲荷的什么故事

  学生讨论归纳概括

  明确:恋荷种荷盼荷护荷赞荷名荷赏荷祝荷

  2、找出表现作者情感起伏变化的语句

  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情绪的起伏

  “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

  “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块心病。”

  “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

  “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小结:与《荷塘月色》相比虽然同为写景抒情的散文,但《清塘荷韵》并不重在写外在的景,而重在写荷花内在的韵致,文中作者情绪的起伏更值得我们去玩味,体验…...

  三、体悟荷之韵

  1、师提示: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翼和怜爱跃入了红湖,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从此老人的心为之牵绊,随之起伏,为什么呢?他对荷情有何钟?荷之韵究竟何在?

  生答:生命力……

  2、找出写荷这种生命力的语段,集体朗读

  师提示:我们很难想象,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是怎样暗暗积蓄着力量,是怎样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美丽,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同学们能对对寂寞沼泽中的莲子或跃出水面的盛开的荷花说上两句吗?

  生答:……

  3、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

  生答:临风之草迎霜之菊竭泽之鱼……

  师简介季羡林先生本人《牛棚杂记》

  4、这是生命萌发,蓬勃发展时所体现的生机盎然,顽强与美丽,那面对生命的凋零,老人又是怎样去看的呢?文章中有一段关于莲瓣凋落的描写,请一位学生朗读,思考这是一种什么境界?

  生讨论回答

  师提示:“风乍起,一片莲瓣坠入水中”,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实,微风已拂不起半点涟漪。望着坠落的莲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宁静,这便是对生命的彻悟。这瓣荷花,曾饱尝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生命的快乐,而此时它要悄然离去了,那便顺应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飘逸,如此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

  5、小结: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四、文化探究

  师提示: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化丰富多彩。在中国的文化中,花草鸟兽都被赋予了深层含义。陶渊明咏菊,陆游悲梅,周敦颐颂莲,……,作为文人精神的一种寄托,荷花实在承载着太多美丽的向往,在中国逐渐形成特的文学、文化题材,显示了多方面的寄寓意义,请同学们背一些关于莲荷的诗词

  生答……最早的载有荷花诗的诗集《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最早的咏荷乐曲汉乐府《相和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蚁,鱼戏莲叶北。最著名的赞荷散文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

  师提示: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的对象,那荷花身上还有其他方面的寄寓意义吗?

  生讨论回答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荷花的食文化等等。

  小结:就像国人对梅兰竹菊的特殊喜爱,荷花的身上也寄寓着许多美丽的向往。

  五、结语

  自然界的万物生生不息,它们以风姿装点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们以生命启示了心有灵犀的人们。季羡林老人从荷花的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感悟到了生命的美丽和顽强,那我们也学习季老先生去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去发现美,去探求美的真谛吧

  六、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古今咏荷(莲)的诗、词、文并作赏析交流

【《清塘荷韵》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文章:

清塘l荷韵教学后记07-03

《清塘荷韵》美文推荐07-10

《清塘荷韵》读书笔记05-05

荷韵的作文10-30

读季羡林《清塘荷韵》有感07-01

清塘荷韵读后感03-10

清塘荷韵的读后感04-11

《清塘荷韵》读后感04-15

读《清塘荷韵》有感优秀范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