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
多年来,建筑业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的粗放经营的产业,只是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才到建设项目施工,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不够。在建筑市场竞争较激烈的今天,仍然没有完全纠正对建筑业的各种偏见和误解。要实现XX市建筑业的发展,就务必争取政府确立将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战略,把建筑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真正把建筑业作为一个必不可少、前途无量、发展潜力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回报丰厚的支柱产业来发展。
要加强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力度。虽然政府转变职能和退出市场已经逐步形成共识,但这一目标尚需要一个过程。在政府转变职能和总体退出市场的同时,必须加强和加紧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从新的'层次和角度实施对市场的干预、管理、引导,对促进和加速产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政府作为建筑业发展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者,有责任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建筑业有序发展。加强政府服务功能,切实为建筑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政府职能部门要在体制改革、结构优化、市场净化、施工保障等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使企业能够顺利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保驾护航,为XX市建筑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提供有效的保障。
目前建筑业过度竞争成为行业和社会的普遍反映,要求政府提高行业准入,减少企业数量,限制过度竞争的呼声较高,要求提高行业集中度或行业适度垄断程度的呼声较高。目前的过度竞争本质上是一种无序竞争、不规范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并存的反映。政府必须深刻剖析产业经济诸问题的内在本质,进一步放松规制,进一步促进建筑业竞争,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实现建筑业的优胜劣汰,只有通过充分竞争实现的产业集中度才是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政府不仅要放开建筑业准入,促进充分竞争,还应考率通过加强对不正当竞争的管理,进一步强化市场的淘汰机制,提高竞争水平。
全社会共同努力,切实解决建设领域的拖欠工程款问题,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要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工程结算制度,促进施工企业积极主动搞好竣工结算工作;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建设单位故意拖欠不还的要诉诸法律;强化监控,杜绝资金不到位工程进入建筑市场,从根本上遏制“拖欠、垫支”等现象的蔓延。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2
依据市政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旺盛重点调研的总体支配,严从怀副主席带领第三调研组,于今年三月至六月,就主动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子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经征求有关文化产业专家及企业看法后确定了调研方案,然后在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听取了市县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状况汇报,与市委宣扬部、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等部门,以及20多家文化企业负责人、部分文化产业专家进行了座谈;发放调查问卷;深化雪鸿斋、合肥论坛、琴港演艺城、安徽樱艺缘、安达电子等文化企业了解状况、听取看法。通过深化细致的调查探讨,了解和驾驭我市文化企业发呈现状,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缘由,探讨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现将有关状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十一五以来,我市围绕文化强市目标,始终把爱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锐意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加大投入,文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赶超供应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市文化产业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30%以上。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10亿,占全市gdp的5.6%,已经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总量和增速稳居全省各市之首,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印刷复制、广告、演艺消遣、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日趋活跃。产业布局渐渐完善。目前全市已有1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文化消遣试点街区,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动漫、会展、消遣、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文广演艺集团、合肥大剧院、XX市体育中心、合肥安美、安徽樱艺缘、安徽华教和阿里巴巴文化消遣公司等一批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益起先显现。
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为民营文化企业,6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民营文化企业占5家;涌现出非遗园、儒林书业、全球音谷、安达电子、雪鸿斋、琴港演艺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文化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合肥动漫产业基地发展快速,动漫产业增加值20xx年突破10亿元。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我市20xx年制定的《加快发呈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已历经三轮修订。20xx年出台的《XX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其中涉及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有13条。近几年,全市文化产业共兑现嘉奖资金近20xx万元。到去年年底,我市所辖各市、县、区已全部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嘉奖政策。
文化交易敢于创新。20xx年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20xx年合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立。目前文交所已累计挂牌项目96宗,成交项目22宗,实现交易额3.09亿元,交易流程、操作规则、保证金管理方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去年,我市还胜利举办安徽上海文化产权项目招商推介会,推介标的总额达345.88亿元,扩大了安徽文化资源项目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吸引外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的平台。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加快了文化资源的合理流淌和优化配置,对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合肥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到十二五末,合肥人均gdp有望超过8000美元,居民文化消费将大幅提升,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十一五期间,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文化产业已具有肯定的规模,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相对于到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体制机制不甚健全,行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政府文化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工作职能划分尚未清楚,存在各自为政、交叉管理的现象,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未能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形成合力。我市辖区部分市县区没有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职干部,行业协会组织缺乏。文化企业普遍反映,有关管理部门收取企业费用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对文化企业申办流程和政府出台的实惠政策了解不足;我市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统一的文化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在文化产业的分布、效益、从业人员、行业机构、以及税收等方面没有完善的统计口径和渠道,对刚好驾驭当前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基本状况、精确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宏观调整和管理工作带来了肯定的困难。
产业规划落实滞后,政策支撑体系急需完善。我市于20xx年颁布实施《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确定了我市十一五末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保八争十,即到20xx年,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力争达到10%。虽然十一五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快速,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占全市gdp的5.6%,但与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目标相距甚远。我市下辖大部分市县区尚未制定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没有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切实纳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去。虽然国家、省、市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但许多政策在我市尚未真正落地,政策的实施细则还有待完善,而且文化产业实惠政策多参照高新技术和软件行业,缺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实惠政策。产业规模差距较大,产业结构调整亟待推动。我国先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非常快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北京、上海今年有望突破20xx亿元,深圳、杭州正在接近千亿元目标,长沙、青岛去年已经超过500亿元;北京、上海、杭州、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比重均达到或超过10%,文化产业支柱地位得以确立并日益凸显。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齐全,但主要集中于广播影视、书刊发行、印刷、演艺消遣、动漫等行业,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市县区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与我国先发地区相比,我市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落后,小弱散问题比较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文化领域的骨干企业。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实力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的创意、研发、制作水平较低,内涵深刻、风格独特、形式新奇、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文化精英人才非常匮乏。广阔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主体,这些文化企业规模小、缺少土地、房产等有效抵押的不动资产,银行贷款难;又无法以包含版权在内的学问产权等无形资产认定、确权、抵押、投资等方式进行投融资。融资难已成为严峻阻碍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文化企业项目前期研发及后期市场开拓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调研中反映比较剧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非常匮乏,制约了文化企业发展。现有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配套服务落实困难,部分高层次人才往往是引进后留不住。
三、对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决策机制,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1、健全组织机构。借鉴国内先发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胜利阅历,建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负责产业发展战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委员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成员由市文广新局、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工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邀请市委、市政府探讨室以及人大、政协相关部门负责人列席重要决策会议。成立隶属市委宣扬部的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市文化产业办公室,负责规划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育、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全市下辖各市县区相应组建本级文化产业办公室,明确职责和人员编制。文化产业相关职能部门均要落实详细责任处室推动所管辖产业的发展。由市文化产业办公室牵头成立专家询问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重大课题、项目深化调研、建言献策。
2、完善服务平台。成立我市文化产业促进中心,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实,对文化产业发展详细项目进行综合协调、指导、服务,监管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领导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组建涵盖文化产业各主要行业门类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为文化企业供应组织、协调、询问、中介、培训等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和资金支持,担当政府托付的其他服务工作。
3、建立统计制度。根据统一领导、条块结合、统一核算、信息共享的原则,建立各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文化产业统计长效机制。尽快制定《XX市文化产业统计实施细则》,对符合统计部门行业分类书目标准的全部企业,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分析库,摸清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底数,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为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供应重要依据。
(二)加强政府主导,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4、修订产业规划。在《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实施效果的反馈与评估基础上,适时修订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发展目标、结构、布局以及发展重点,督促所辖市县区出台或修订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整体谋划基础上重点做好行业的规划布局。
5、推动产业立法。制定《XX市文化产业振兴条例》以及我市专利权法、著作权法、it基本法、学问产权法等实施细则。使文化产业各项措施和政策的制定有法律保障,对无形资产、学问产权、创意人才等进行法律规范,明确和规范文化市场执法主体,使政府与企业、事业单位的职责更加明晰。明确规定,运用政府的财政性资金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选购文化产品和服务时,应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购自主创新型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向本土重点文化企业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
6、加大财税投入。参照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做法,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随着市级财力增长而相应增长。专项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基地建设、产业孵化、学问产权爱护、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将文化产业纳入我市所属市县区绩效考核,每年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支配肯定资金用于各市县区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表彰嘉奖。优先支持发展新兴和原创文化产业,经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原创研发成果,赐予项目总投资额肯定比例的补贴支持;重点扶持特色和优势文化产业,主动推动民族和传统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出口,赴境外开展的商业演出、商业展览、展销、营销的特色优势和传统文化企业,依据影响力的层次,政府及相关服务机构应赐予指导及相应资金补贴扶持和税收减免。
开展文化企业认定工作,对经认定的涉及文化产业发展全局性、可持续性的重大项目,市政府在发展专项资金中支配资金予以支持;对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年营业收入规模的阶段性突破赐予一次性嘉奖,激励文化企业加快成长步伐。如对当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1亿元、3000万元等不同台阶,且增幅达到肯定速度的文化企业,分别赐予不同金额的一次性嘉奖。
(三)推动金融改革,多渠道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难题
7、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协作安徽省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我市及下属市县区应尽快建立本级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出台基金管理方法和细则,明确资助条件、申报和审批程序,努力提高财政资金运用效益,实行投资、奖补等方式,提高具有激励性质的经费投入比例,建立文化产业多元化投入体制。重点扶持初创期中小文化企业,对已经成熟的文化骨干企业,依据业绩实行嘉奖。
8、加快融资平台建设。依据我市实际状况,适时制定金融对接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建立政府对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政策性的文化企业担保公司,主动开展文化产业集聚区担保融资、中小型企业联保、中小企业集合债、文化产权抵押融资、影视项目融资等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XX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为文化产业供应投融资服务功能,重点突破文化创新企业初创期的融资瓶颈问题。
9、开拓多元融资渠道。激励文化企业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激励、引导非公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民间相关文化产业基金会的设立,为具有潜力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和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供应发展资金。借助信贷、参股、合作合资等方式,实现针对性更强的投融资和产权多元化。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专项资金投入绩效评估机制,财政、审计部门监督其管理和运用状况。
10、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强化文化资本概念,努力挖掘、培育、转化文化资本。主动促成优质文化项目进入文化产权市场进行融资,主动创建条件,激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对进入辅导或胜利上市的文化企业,政府赐予一次性嘉奖。
(四)加快人才引进,大力培育文化产业好用人才
11、完善人才配套政策。以打造全国人才高地为契机,把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培育、运用、评价、激励纳入我市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对接全市已有的人才政策,制订我市文化产业人才认定方法及相关配套政策。
1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文化创意拔尖人才和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策划、设计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对于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为其供应财税、户籍、居住、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和绿色通道,并制定实施细则加以落实。
13、爱护挖掘本地精英人才。建立本地文化产业精英人才储备库,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制定实惠政策,加大对本地高素养人才的激励力度。切忌在人才问题上盲目地舍近求远,抑制本地人才的主动性,形成引来女婿气走儿的尴尬结局,导致人力资源的奢侈。
14、实施文化人才培育工程。依托本地高等、职业院校资源,增设文化产业新专业,加快培育、培训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人才。依托专业机构和文化产业基地,政府出资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实训平台,供应给各院校、培训机构以及相关企业运用。开发、落实一系列文化产业范畴内的职业资质、职业认证及职业技能培训,出台文化企业相关人员资质、待遇和专业培训、接着教化的补贴政策。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
黄石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工业经济占黄石的半壁江山。近几年来,黄石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黄石工业经济正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中小工业企业所受到的冲击非常明显,黄石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8.4%,加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的51.2%。认真分析当前的工业经济形势,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挑战,是确保今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的当务之急。
一、黄石中小企业基本概况及在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据最新普查数据显示,截止XX年末,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有3772家。按大中小型工业规模分类,达到大型工业企业标准的为湖北新冶钢、大冶有色总公司、东贝集团、湖北美尔雅集团、劲牌酒业公司、华新水泥集团公司、黄石供电公司和大冶陈贵矿业集团公司共8家,黄石拥有中小工业企业达3764家。涵盖了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能源等7大产业,是黄石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工业规模分类,XX年末,进入规模以上的中小工业达482家,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2.3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7.6%,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0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有26家。XX年规模以下企业328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2.5亿元。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黄石市工业经济从XX年四季度起,呈现下行走势,但全市中小企业运行的基本面较好。主要表现在:
1、中小企业生产和销售增势平稳。虽然XX年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只增长6.3%,销售收入只增长3.4%。但XX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仍完成工业增加值123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销售收入400.46亿元,同比增长27.9%,上交税收15.14亿元,同比增长8.92%。
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原煤产量140万吨,增长6%;铁矿石(原矿)产量286万吨,增长6%;服装1080万套,增长31%;水泥1268万吨,增长14%;钢、成品钢材、磁卡与上年基本持平。
中小民营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09.08亿元,增长33.09%,比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绝对值占全市规模中小企业的74.95%。以万达金卡、振华化工、鸿峻铝业、新成钢铁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2、企业综合治理能力逐步增强。黄石市中小企业经过近几年来的改制,企业整体素质逐步提升,综合能力逐渐增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合理。湖北锻压机床等一批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管理,企业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二是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逐年提高。黄石建材节能设备总厂等企业的产品不但在国内俏销,而且远销欧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三是企业产品逐步趋向多元化、系列化,抗风险能力大为增强。黄石市中小企业的产品由传统的钢材、水泥、机械、服装等有限领域,逐步拓展到新型材料、化学管材管件、精密模具、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800多个品种、近多个系列,产品结构优化,组合互补效应已经形成,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已经实现质的跨跃;四是企业信誉普遍较好,盈利能力大为改观。据调查尽管当前市场形势比较严峻,黄石市仍有70%以上的中小企业能够盈利。
3、企业成长步伐明显加快。XX年初,黄石市共有规模以上中小企业407家。到XX年底,新增规模中小工业企业100家,其中引进项目投产新增40家,“小进规”新增60家。据第二次全市经济普查清查最终结果显示,全市法人工业企业达到3772家,其中具备了规模以上工业标准的达604家,比目前在统的规模以上单位还多89家,这为XX年工业企业“小进规”提供了保障。预计XX年全市新增的规上工业将增加销售收入50多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将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个左右的百分点。
4、产业集群快速扩张。目前已形成了涂镀板材、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钢铁深加工、铜及铝制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等八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聚集了500多家中小企业。XX年,涂镀板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非金属矿加工等五大成长型产业集群完成增加值5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和30.1%。
二、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
尽管XX年黄石市中小企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但从第三季度开始,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使黄石市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不断增加。突出表现在:
1、企业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受金融危机影响,XX年黄石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7.8%和1.0%。XX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126家,全部是中小企业,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为26.1%,主要集中在电解铝、钢铁、有色、纺织服装、电力等传统行业和主导行业。特别是电力生产等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带动全市亏损企业急剧增加,亏损额快速增长,黄石市中小企业全年亏损总额为5.44亿元,比XX年增加3.37亿元,增加亏损1.63倍。从亏损额看,排在全市前三名的分别是:电力、仪器仪表制造和通讯设备制造。导致企业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企业生产的三大要素成本呈刚性上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成本、人员工资、交通运输等费用支出不断攀升,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节能降耗等手段降低的成本消耗。
一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幅度大。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自XX年以来,基础性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不断上涨,XX年1-9月份,黄石市企业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基本上处于直线上升态势,XX年12月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为111.82,到XX年9月达到123.09。尽管XX年4季度价格指数有所回落,但依然在高位运行。
二是工业品出厂价与购进价“倒挂”加剧。XX年,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均持续上扬,但出厂价格指数涨幅明显落后于购进价格指数,价格倒挂使企业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XX年1-12月份,黄石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比工业品出厂价格高7.59个百分点。分月看:除1月份两者基本持平外,2-12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均高于出厂价格1-13个百分点。明显呈逐步扩大的趋势,由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的“倒挂”加剧,直接使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
三是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近年来黄石企业劳动用工一直处于相对紧缺状态,尤其是一线操作工缺口较大,招工困难,主要是工资待遇过低。XX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黄石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扬,据初步统计,XX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劳动力报酬增长18.1%。目前黄石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保覆盖率还不是很高,若按法律要求全覆盖,企业用工成本将大幅增加。企业还反映员工管理难度增加,许多工人不愿签合同,不愿意交养老保险。
2、企业资金供应非常紧张。这次危机由大中型企业正在向中小企业扩散。企业资金面紧张,流动资金缺口增大,70%以上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同时,由于现行贷款利率偏高,使中小企业财务成本平均提高两成。据测算,危机造成XX年黄石市中小企业利润同比减少近一成。同时,货款回收困难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应收账款高达35.5亿元,占企业流动资金的14.6%。近年来,黄石市中小企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但由于融资瓶颈难以突破,致使中小企业的规模效应迟迟不能显现。据调查,黄石中小企业中,“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三有”企业占60%以上,其中80%以上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全市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超过10亿元。
XX年黄石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仅为91.84,处于不景气区间。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62.81,处在近5年来的最低点;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74.53,处于极不景气区间。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趋紧主要是金融紧缩措施的累积效应影响。一是小企业现金流紧张。由于资金紧张局面持续,银行中小企业年融资综合费率达12%以上,部分企业短期民间“过桥借贷”月利率高达4-6分。二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中长期贷款。银行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一些大集团、大企业。三是贷款审批时间长,企业融资很难迅速及时到位。成功申请一笔贷款往往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四是贷款成本增大,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压力。目前,银行贷款实行浮动利率,近几年银行普遍实行的是利率上浮30%。融资困难已经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XX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营业费用为22.9亿元,比上年增加78.77%。而企业利润总额只有14.61亿元,比上年减少3.55亿元,减少19.55%。
三、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黄石中小企业出现的这些困难,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阵痛”,也是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倒逼”压力。因此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把此轮危机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机遇,练好内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针对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尽管政府加大财政支持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所有问题,但可以体现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心,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政府应依法运用财政扶持手段,确保财政对中小企业投入逐年增加。同时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运用税收优惠、缓征等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间接扶持。要出台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相关政策。加快中小企业间的资源合理配置,减少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政府主管部门要为企业提供信息、科技、市场、资金、法律等配套服务,让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2、推进融资方式创新,缓解企业资金困难。金融部门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新的信誉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标准,降低企业资本金、资产总额、销售收入等“规模”项目对企业评级的影响,为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创造条件。在贷款管理方式上,完善信贷资金的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贷款审查、发放权力,加快构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同时引导商业担保机构适当降低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费用,简化操作程序。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加强银企沟通。推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风险分担机制。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企业应变能力。金融危机必然会促进各行各业的优胜劣汰,危机给企业和行业创造了产品与技术更新换代的机会,提高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必将促使新的产品和企业的诞生。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探寻发展出路。一是加强资金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二是及时调整战略决策。劳动密集型企业应进行结构调整或转型,要改善营销模式,利用电子商务开展产品销售与市场开拓,开源节流,提高效率。合理调配内部各种资源,节能降耗。三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对现有员工素质和技能培训,努力创建企业文化和营造工作氛围,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留住人才。
4、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目前黄石市企业服务体系发展还不是很完善,由此带来的融资难、信息不畅、人才匮乏等困难,严重制约了黄石市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是成立中小企业投资创业发展服务中心,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对那些有技术懂管理,有产品研发项目或专利技术,有强烈的创业意识的人,给予风险投资支持。二是加快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和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与创新。组织各行业协会成立中小企业互保基金会,共同应对资金缺口问题。
5、发展产业集群,形成聚合效应。应该看到,黄石市民营经济外向度较低,相对发达地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支撑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稳固,这为黄石市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施“弯道超越”战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在危机中寻找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政府部门要建立部门帮扶中小企业责任制,重点扶持发展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非金属矿加工、钢铁深加工及装备制造业等五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同时,进一步明确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方向,切实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一是实施行业管理。由协会牵头按行业组建企业联合体,加强产业集群配套产品的协作性,实现信息、原材料、技术、资金、市场、人才、社会服务等资源的共享。建立起产业集群内部的资金链,把集群内部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合理使用。二是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在五大产业集群内部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科技投入,创造区域品牌,扩大品牌效应,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提高企业和产品抗风险的能力。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4
一、全市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季度,乡镇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736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1550万元,减少14186万元,同比下降23.05%;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775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6315万元,减少18558万元,同比下降40.0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298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9169万元,减少16183万元,同比下降55.48%;上缴税金651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0013万元,减少3501万元,同比下降34.96%;主营业务收入127856,较上年同期的132094万元,减少4238万元,同比下降3.21%。
一季度,煤炭产量为 131.2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77.05 万吨净减少45.76万吨,下降25.85%。由于受市场价格、市场需求、煤矿整合及其安全整治等因素影响,彝良、镇雄、威信等主要产煤大县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煤炭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30年的努力,**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一是乡镇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融资困难、企业负担重。
二是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一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二产业科技含量低、优势产业不突出、缺乏竞争力。
三是乡镇企业统计工作问题。各县区经贸局(乡镇企业局)基本上虽都有乡镇企业统计人员,但有的兼的工作多、工作设备、工作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工作质量参差不齐;乡镇一级统计人员基本没有,工作很困难,造成了统计资料报送的质量问题(如少报、漏报、缺报等问题)。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县区工作参差不齐,漏报、缺报较严重。一些县报表收集非常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推进我市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努力确保省下达的乡镇企业六项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严把统计报表质量关及做好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
三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开展企村结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结对质量、抓典型、抓重点、抓督查,保结对效果及成果。抓宣传,推广结对经验等措施,以确保全年工作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是努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五是继续抓好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和蓝色证书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教育培训工作统计制度。
六是做好项目储备及项目管理工作。要强化项目储备机制,要把项目储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实;要对省重点扶持的项目,进行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追踪问效,加强沟通反馈。
四、下步重点工作建议
(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省优势农产品加工推进工程》,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具有加工潜力的优势农产品,在优势产区、产业带扶持一批企业,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业。鼓励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建立和创新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重点加快发展马铃薯制品、天麻制品、魔芋制品、苹果、蚕丝、茶叶、畜牧业及其副产品等主要产业的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扶优扶强,培植重点骨干企业,打造名牌产品。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乡镇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引导和促进全市乡镇企业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装备,改进生产工艺,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支持乡镇采掘、矿冶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嫁接改造,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动乡镇煤矿整合,提高单井产量能力,壮大规模。 积极推进以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为重点,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努力提高乡镇企业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水平,开展技术创新示范活动,提高企业技术转化和创新能力。
(三)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的机遇,支持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参与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发展配套产业,开发配套产品。加大乡镇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力度,生产为大中型企业配套的原料、半成品等。
大力发展物流、包装、贸易、餐饮等农村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业,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和民族文化产品。围绕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大力发展企业化运作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服务领域广、组织化程度高、经营机制灵活、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发展提高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各种服务产业和文化产业。
(四) 协调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协调银行(信用社)与企业的合作,争取银行(信用社)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改善银行对乡镇企业的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努力拓宽乡镇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争取财政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
(五) 引导乡镇企业聚集发展。以现有产业群和骨干企业为基础,引导乡镇企业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资源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提升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水平。
(六) 加速乡镇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引导乡镇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兴企之路。鼓励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创业;大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对引进高层次人才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企业和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七)加强对乡镇企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切实加大相关政策的督促落实和科学发展的指导工作力度,引导乡镇企业提高自身素质,依法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推动乡镇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诚信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健全安全、劳动、财务等管理制度。积极帮助其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认真落实乡镇企业经济发展责任目标,充分调动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不断完善乡镇企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乡镇企业加快发展。重视财务、统计工作,稳定队伍、加强财务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其业务素质,提高统计信息质量。建议市政府每年安排一点专项经费作为乡镇企业统计人员培训费、调研费、报表印制等费。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5
近期,按照市委党校的要求,本人对**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掌握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近年来,由于**市委、市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私营经济的社会氛围,加大了对私营企业的扶持、引导、和服务力度,私营企业发展较快,已成为该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私营企业已占该市经济主导地位。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发展到5844户,资产总额6.2亿元,从业人员1.84万人。xx年,私营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32%;私营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4.7亿元;私营企业上缴税金1.4亿元,占全市工商税收的78.7%。
(二)私营企业已初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该市的私营企业来源于改制、招商和自然形成三个方面。改制为私营企业的,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经营,艰苦运作,一些企业实现了新的跳跃式发展。表现最突出的是**化工有限公司,投产还不到两年,仅xx年上缴财政的税金就1111万元;**啤酒有限公司发展迅猛,xx年上缴税金930万元;**冶金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年纳税额由改制前1996年的38万元,增加到xx年的131万元。自然形成和招商引进的私营企业普遍良好,象***制衣有限公司、****管材有限公司、**应用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都显示出了勃勃的发展生机。随着私营企业的发展,产业规模在该市已初步形成。金属冶炼制造业、酿酒业、服装加工业、塑料制造业已成为该市的四大支柱产业。
(三)私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已有较大提高。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的竞争能力,***、***等企业,纷纷从全国各地引进技术和管理型人才,据初步统计,全市引进各类人才2200多人,这些人才的引进,提高了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档次,增加了企业活力。**、***等企业引用了“目标成本考核制”、“成本包干制”、“千分考核制”以及其他一些先进的管理办法,主动寻求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令人振奋,迄今为止,该市先后有42家私营企业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这是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的重要标志。
二、**市私营企业发展形势总体上是良好的,特别是有些企业呈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问题依然不少,而且有的已成为私营企业发展的桎梏。
(一)流动资金短缺,融资贷款难。在企业的诸多困难与问题中,贷款难、流动资金短缺是首要的困难、关键性的问题。1996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原企业欠贷问题解决得不够妥善。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互补性。该市工业重工业与工业的比重为1:1.1。从表面看分配比例近乎合理,实则不然。首先,重工业与轻工产品不配套,没有形成产业链。重工产品以轴承、汽车轮毂、冶金机件、钼铁为主,轻工产品以针织服装、塑料制品、酿造业、制药业为主。其次产业内部也不能相互衔接,相互依存。例如泳装业大量面料全部从广州等地购进;针织厂织出棉布、化纤布等大部分以原料形式销往西柳市场或转口国外。
(三)规模经济发展不足,运行质量不高。表现在企业过于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产值合计仅7.7亿元。全市总产值42.3亿元,仅相当于外地大型私营企业一家的'产值。大部分企业处于略亏损或微利状态,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普遍偏低。使企业的信誉度下降,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缓慢,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四)出品产品少、档次低。该市工业出口产品主要有针织品、泳装、轴承、汽车轮毂、钼铁、皮装五类。其中泳装、皮装、针织品主要出口俄罗斯,轴承、钼铁出口美国,年出口交货值4.7亿元,仅占总产值的11.1%,其中自营出口3.2亿元,占出口总额的68%,占总产值的7.5%,其余大都转口。有出口自营权的企业仅为30户,占企业总数的0.5%。出口产品档次偏低,在国外进入的也只是中低档市场。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6
调研发现,我县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调研发现,我县的中小企业,根据国家的.划分标准,绝大部分属于小型或微型企业,资产规模、职工人数和销售收入都处于较低水平,市场占有率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二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化水平低。截止到20xx年底,全县中小工业企业48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9.8亿元,工业增加值50.3亿元,工业化率仅为24.4%。规上企业的数量和工业增加值在三县最低。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市处于中下游水平,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新兴企业数列全市三县六区末位。
三是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依然突出。调研发现,目前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利率高,一般是基准利率上浮30%,甚至50%;各种中介费高,企业贷款涉及担保费、资产评估费、财务顾问费等繁多的中介费,环节多时间长。而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中小企业信用度不够、风险大影响,金融机构放贷谨慎;二是资本市场不完善和金融产品缺乏,导致融资渠道单一;三是担保机构在规模和服务上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收取的担保费高,并且还收取企业的保证金,致使企业的融资成本高;四是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缺乏合作互动。20xx年,全县工业企业贷款15亿元,仅占存量的20%,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四是企业用地和用工等要素保障跟不上。目前,用地管理进一步加强,用地指标紧张,土地权属变更难,对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用地形成极大制约,很多有市场和发展前景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项目难以落地,小微企业用地更难以保证。同时,园区建设圈地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使得部分土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另外,中小企业的用工和社保缴费矛盾较为突出。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专业技工、熟练工和高级人才引进难,稳定难,劳动力男女、年龄等结构性矛盾突出。调研还发现,今年,园区普遍企业反映缴纳五险负担重,缴费金额超过发达省份,因此,园区企业欠缴社保费现象严重。
五是受宏观政策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国务院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下发后,我县近年来出台的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已清理上报,暂停实行。原先与企业签署的协议优惠政策一时无法兑现,企业不能理解。如华芳、华运毛纺、恒源技研等企业反映土地出让金、税收等按协议应兑现奖励政策没有明确兑现期限,企业反映比较强烈。因此,今年的招商引资以及财税收入压力加大。
六是商贸服务业发展滞后,且缺乏整体规划。调研发现,我县的商贸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增长后劲不足;商贸服务业滞后于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物流业发展滞后,网络化经营能力有限,商贸物流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低。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7
随着/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__市中小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一支生力军。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__市农村信用社,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改善全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县域经济繁荣发展,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指正。
一、__市农村信用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效应。
近年来,全市农村信用社不断创新服务手段,畅通结算渠道,积极引入了风险担保机制和信用评级体系,与有实力的正规担保公司合作,向经营效益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投放足额信贷资金,大大缓解了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状况。截至20__年7月末,共为5206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551272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5.36 %,占到全市注册登记企业法人单位6279个的82.9%。我们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一是探索多方支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渠道,构建了银、政、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转变经营理念,积极探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服务方式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为加大对涉农龙头企业的支持,今年以来,由__市中小企业协会牵头,召开了中小企业银企对接会,在签约仪式上全市7家信用联社分别与介休市维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太谷县开心园食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10个能够充分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达成了总额合计约4000万元的合作协议。__区联社与区政府联合组织召开了政银企座谈会,现场向山西神龙能源焦化有限责任公司、__长兴焦化有限公司、__金利恒物资有限公司等82家中小企业综合授信3亿元。其二,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截止7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向673个优质企业提供了融资和金融服务。在为企业信用评级结构升级,创新产品,增收创效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为2.3万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收611余元,有效拉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其三,由传统服务向现代化服务转变。各联社在创新服务方式上更加注重支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从创新产品上,从便民、利民、惠民的角度出发,为农民提供“金融套餐”,推出了惠农通、商流通、展业通三大系列、十八种信贷支农产品,为三农解难事、办实事,使服务产品更具科学性、便捷性、实惠性,帮助企业有效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资金困难。在支付结算上实现了全辖区通存通兑、大小额支付系统直接与人民银行对接,解决了中小企业结算难的问题。二是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投放战略,引导和培植了新型涉农龙头企业发展,扩大了贷款营销。在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对一些“公司+农户+基地”战略型、规模型的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有力地带动了周边“三农“的经济发展。如榆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昔阳大寨农业开发公司、平遥县龙海实业公司、介休市山西路鑫煤气化公司。由于认真贯彻国家“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由于体制、机制、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也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影响农村信用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从农村信用社方面看:一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决策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农村信用社虽然具有点多面广和对中小企业比较熟悉的优势,但市场定位在服务"三农",按现行政策规定,原则上70%以上的贷款用于农户贷款,自20__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紧缩银根政策,对某些行业提高了企业自有资本金比例,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相应提高。二是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定价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20__年1月1日起,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后,农村信用社普遍提高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上浮幅度,由于利率上浮的影响加投资环境不畅等原因,抑制了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三是贷款责任人追究机制,影响信贷人员的积极性。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实行的对不良贷款,特别是新增不良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信贷人员终身责任制、信贷人员薪酬与不良贷款比例挂钩的制度,使信贷人员陷入"三难一怕",即收贷难、收息难、资产保全难、怕失去工作的境地。为回避风险,在信贷决策时刻意突出风险控制目标,力求"万无一失",对经营状况不是很好的中小企业拒贷情况尤为突出。四是现行抵押担保办法限制了中小企业贷款需要。《担保法》出台以后,企业寻找担保单位比较困难,具有担保能力的中小企业较少,且现在大多数有担保能力的企业并不愿意对外提供担保,这就使企业很难提供有效的贷款担保。同时,由于目前拍卖市场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抵押物处理费用大、手续繁多,变现难,有些企业厂址设在乡(镇)、村,厂房、设备等抵押物变现价值低,一旦贷款出现问题,农村信用社收回资金就有困难。
(二)从中小企业方面来看:一是管理模式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差。近些年来,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过改制与产权重组,经济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管理上仍带有浓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明确的经营目标,经营上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多数经营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管理水平较差,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二是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含量偏低,竞争力较弱。中小企业多数处于发展的初期,企业规模小,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先进生产设备。大多是利用本地的自然环境和劳动力资源来进行一些简单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制作,经营粗放,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结构表现为资源性粗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趋同产品多、优特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缺少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名、优、特产品,发展潜力有限。三是信用意识淡薄,财务状况不够透明,银企信息不对称。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多本帐簿、多头开户现象,报表数据失真,导致中小企业在寻求信贷支持时,银行会因信息不对称,难以掌握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及不能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从而逆向做出选择,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大。而中小企业为了能得到银行的支持,往往又千方百计地隐瞒与己不利的`各种信息。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形成了银行信贷供给缺乏符合条件的需求者,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缺乏供给者,贷款供求错位,中小企业自然陷入了贷款难的境地。
(三)从社会中介服务方面来看:一是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不健全。我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已成立的担保机构分布较松散,且担保基金小、担保能力弱。担保公司门槛和收费偏高,大大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二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构不多,并存在部门垄断。如企业财产抵押,抵押物评估环节多、手续繁、收费高,有的重复评估登记、重复交费,加重了企业负担。三是征信体系建设滞后。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只有借款企业的信贷信息,尚未涉及个人信用及未办理信贷业务的企业。工商、公安、司法、海关等部门各自掌握了部分企业、个人其他方面的资信情况,且部门间未实现信息共享。农村信用社难以获得企业的综合信用情况,难以对企业、个人作出全面的资信评估,对企业前景难以把握,再加上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债权保护制度不完善,政府部门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大轻小、重管理轻服务监督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信用社向中小企业投资。
三、扶持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各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对中小企业实施全方位金融服务,力求实现五个突破。一是搭建起中小企业贷款运作平台,在信贷运行机制上实现新突破。按照省联社“分类管理、专业化经营”的信贷管理模式,“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创新信贷管理模式。在县联社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客户管理部门,组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营销队伍,联社营业部作为贷款发放机构,实施专业化管理。二是实行客户经理制,在考核激励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全辖信贷人员实行客户经理制,对客户经理实行包片定客户,建立中小企业贷款薪酬与经营业绩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全面实行按业务量、业绩考核挂钩,拉开收入分配差距。三是开展信用评级与授信,简化审批环节,在服务效率上实现新突破。首先从企业信用评级入手,建立“统一授信、差别管理”的信贷模式。通过评级确定企业信用等级后,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给予不同的授信,这里指的授信不仅指贷款,还包括贸易融资、承兑、信用证、保函、担保等进行统一的综合授信。以适应中小企业决策机制灵活、对市场反应灵敏、对方便性要求高、信贷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四是制定科学的贷款定价政策,合理浮动贷款利率,在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实行“阳光定价”。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通过对资信等级高的企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使守信企业在贷款上优先、利率上优惠,以贷款利率定价来选择客户,使贷款定价逐步走向市场化。五是规范中小企业信贷运行机制,在信贷产品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保证金资安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积极申请有关部门批准,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开办融资租赁业务、仓单抵押贷款、动产抵押贷款、林权证抵押贷款等产品,针对企业存货、应收帐款、知识产权等动产融资需要,按照《物权法》规定的动产质押制度,创新厂商银三方合作担保、供应链融资等信贷产品,选择经营管理良好、有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担保公司+信用社+农户”的四位一体的金融创新方式,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同时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定期通报违约企业,实现同其他金融机构违约信息共享,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营造守信氛围,共同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二)地方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积极采取措施,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监督体系。政府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帮助中小企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共享机制,使企业尽快走上规范化运作的轨道。同时要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参与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资金管理等服务,确保企业改制规范动作,最大限度地保全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同时,加大对恶意逃废债务的惩处力度,发挥法律强制作用,大力开展信用环境治理工作,让失信者付出成倍的代价,形成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风尚。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地方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政府要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政府扶持资金应重点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倾斜;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应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实行财政贴息、降低税率、减免有关费用等政策,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三是健全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创新担保方式。中介服务部门降低门槛,实行市场化运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方便的担保、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减少担保风险。同时积极创新担保方式,9月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__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担保机构可以采取“专业担保机构保证+林权反担保贷款”和“龙头企业承贷+订单林业或合作造林模式”支持中小企业向信用社贷款以加快发展。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8
根据市政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调研的总体安排,严从怀副主席带领第三调研组,于今年三月至六月,就“积极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子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经征求有关文化产业专家及企业意见后确定了调研方案,然后在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听取了市县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情况汇报,与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等部门,以及20多家文化企业负责人、部分文化产业专家进行了座谈;发放调查问卷;深入雪鸿斋、合肥论坛、琴港演艺城、安徽樱艺缘、安达电子等文化企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现状,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十一五”以来,我市围绕“文化强市”目标,始终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锐意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加大投入,文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赶超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我市文化产业“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30%以上。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10亿,占全市gdp的5.6%,已经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总量和增速稳居全省各市之首,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日趋活跃。
产业布局逐渐完善
目前全市已有1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动漫、会展、娱乐、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文广演艺集团、合肥大剧院、XX市体育中心、合肥安美、安徽樱艺缘、安徽华教和阿里巴巴文化娱乐公司等一批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益开始显现。
民营企业快速兴起
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为民营文化企业,6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民营文化企业占5家;涌现出非遗园、儒林书业、全球音谷、安达电子、雪鸿斋、琴港演艺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文化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合肥动漫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动漫产业增加值20xx年突破10亿元。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我市20xx年制定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已历经三轮修订。20xx年出台的《XX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其中涉及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有13条。近几年,全市文化产业共兑现奖励资金近20xx万元。到去年年底,我市所辖各市、县、区已全部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奖励政策。
文化交易敢于创新
20xx年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20xx年合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立。目前文交所已累计挂牌项目96宗,成交项目22宗,实现交易额3.09亿元,交易流程、操作规则、保证金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去年,我市还成功举办安徽上海文化产权项目招商推介会,推介标的总额达345.88亿元,扩大了安徽文化资源项目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吸引外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的平台。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加快了文化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合肥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到“十二五”末,合肥人均gdp有望超过8000美元,居民文化消费将大幅提升,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十一五”期间,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文化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相对于到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体制机制不甚健全,行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政府文化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工作职能划分尚未清晰,存在各自为政、交叉管理的现象,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未能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形成合力。我市辖区部分市县区没有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职干部,行业协会组织缺乏。文化企业普遍反映,有关管理部门收取企业费用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对文化企业申办流程和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了解不足;我市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统一的文化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在文化产业的分布、效益、从业人员、行业机构、以及税收等方面没有完善的统计口径和渠道,对及时掌握当前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基本状况、准确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宏观调整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产业规划落实滞后,政策支撑体系急需完善。我市于20xx年颁布实施《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15)》,确定了我市“十一五”末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保八争十”,即到20xx年,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力争达到10%。虽然“十一五”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占全市gdp的5.6%,但与“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目标相距甚远。我市下辖大部分市县区尚未制定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没有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切实纳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去。
虽然国家、省、市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但很多政策在我市尚未真正落地,政策的实施细则还有待完善,而且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多参照高新技术和软件行业,缺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优惠政策。
产业规模差距较大,产业结构调整亟待推进。我国先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北京、上海今年有望突破20xx亿元,深圳、杭州正在接近千亿元目标,长沙、青岛去年已经超过500亿元;北京、上海、杭州、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比重均达到或超过10%,文化产业支柱地位得以确立并日益凸显。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齐全,但主要集中于广播影视、书刊发行、印刷、演艺娱乐、动漫等行业,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市县区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与我国先发地区相比,我市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落后,“小弱散”问题比较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文化领域的骨干企业。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的创意、研发、制作水平较低,内涵深刻、风格独特、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文化精英人才十分匮乏。广大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主体,这些文化企业规模小、缺少土地、房产等有效抵押的不动资产,银行贷款难;又无法以包含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认定、确权、抵押、投资等方式进行投融资。融资难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文化企业项目前期研发及后期市场开拓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调研中反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制约了文化企业发展。现有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配套服务落实困难,部分高层次人才往往是引进后留不住。
三、对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决策机制,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1、健全组织机构。借鉴国内先发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建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负责产业发展战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委员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成员由市文广新局、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工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邀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室以及人大、政协相关部门负责人列席重要决策会议。
成立隶属市委宣传部的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市文化产业办公室,负责规划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全市下辖各市县区相应组建本级文化产业办公室,明确职责和人员编制。文化产业相关职能部门均要落实具体责任处室推动所管辖产业的发展。
由市文化产业办公室牵头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重大课题、项目深入调研、建言献策。
2、完善服务平台。成立我市文化产业促进中心,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对文化产业发展具体项目进行综合协调、指导、服务,监管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领导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
组建涵盖文化产业各主要行业门类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为文化企业提供组织、协调、咨询、中介、培训等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和资金支持,承担政府委托的其他服务工作。
3、建立统计制度。按照“统一领导、条块结合、统一核算、信息共享”的原则,建立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统计长效机制。尽快制定《XX市文化产业统计实施细则》,对符合统计部门行业分类目录标准的全部企业,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分析库,摸清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底数,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为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12
(二)加强政府主导,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4、修订产业规划。在《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15)》实施效果的反馈与评估基础上,适时修订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发展目标、结构、布局以及发展重点,督促所辖市县区出台或修订“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整体谋划基础上重点做好行业的规划布局。
5、推进产业立法。制定《XX市文化产业振兴条例》以及我市专利权法、著作权法、it基本法、知识产权法等实施细则。使文化产业各项措施和政策的制定有法律保障,对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创意人才等进行法律规范,明确和规范文化市场执法主体,使政府与企业、事业单位的职责更加明晰。明确规定,使用政府的财政性资金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采购文化产品和服务时,应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型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向本土重点文化企业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
6、加大财税投入。参照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做法,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随着市级财力增长而相应增长。专项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基地建设、产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将文化产业纳入我市所属市县区绩效考核,每年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各市县区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表彰奖励。
优先支持发展新兴和原创文化产业,经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原创研发成果,给予项目总投资额一定比例的补贴支持;重点扶持特色和优势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民族和传统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出口,赴境外开展的商业演出、商业展览、展销、营销的特色优势和传统文化企业,根据影响力的层次,政府及相关服务机构应给予指导及相应资金补贴扶持和税收减免。
开展文化企业认定工作,对经认定的涉及文化产业发展全局性、可持续性的重大项目,市政府在“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予以支持;对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年营业收入规模的阶段性突破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文化企业加快成长步伐。如对当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1亿元、3000万元等不同台阶,且增幅达到一定速度的文化企业,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一次性奖励。
(三)推进金融改革,多渠道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难题
7、建立创业投资基金。配合“安徽省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我市及下属市县区应尽快建立本级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出台基金管理办法和细则,明确资助条件、申报和审批程序,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采取投资、奖补等方式,提高具有激励性质的经费投入比例,建立文化产业多元化投入体制。重点扶持初创期中小文化企业,对已经成熟的文化骨干企业,根据业绩实行奖励。
8、加快融资平台建设。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适时制定金融对接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建立政府对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政策性的文化企业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集聚区担保融资、中小型企业联保、中小企业集合债、文化产权抵押融资、影视项目融资等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XX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为文化产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功能,重点突破文化创新企业初创期的融资瓶颈问题。
9、开辟多元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企业创业投资、风险投资。鼓励、引导非公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民间相关文化产业基金会的设立,为具有潜力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和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提供发展资金。借助信贷、参股、合作合资等方式,实现针对性更强的投融资和产权多元化。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专项资金投入绩效评估机制,财政、审计部门监督其管理和使用情况。
10、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强化文化资本概念,努力挖掘、培育、转化文化资本。积极促成优质文化项目进入文化产权市场进行融资,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对进入辅导或成功上市的文化企业,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加快人才引进,大力培养文化产业实用人才
11、完善人才配套政策。以打造全国人才高地为契机,把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纳入我市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对接全市已有的人才政策,制订我市文化产业人才认定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
1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文化创意拔尖人才和“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策划、设计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对于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为其提供财税、户籍、居住、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和绿色通道,并制定实施细则加以落实。
13、保护挖掘本地精英人才。建立本地文化产业精英人才储备库,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本地高素质人才的激励力度。切忌在人才问题上盲目地舍近求远,抑制本地人才的积极性,形成“引来女婿气走儿”的尴尬结局,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14、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依托本地高等、职业院校资源,增设文化产业新专业,加快培养、培训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人才。依托专业机构和文化产业基地,政府出资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实训平台,提供给各院校、培训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使用。开发、落实一系列文化产业范畴内的职业资质、职业认证及职业技能培训,出台文化企业相关人员资质、待遇和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的补贴政策。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9
黄石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工业经济占黄石的半壁江山。近几年来,黄石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黄石工业经济正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中小工业企业所受到的冲击非常明显,黄石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8.4%,加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的51.2%。认真分析当前的工业经济形势,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挑战,是确保今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的当务之急。
一、黄石中小企业基本概况及在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据最新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__年末,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有3772家。按大中小型工业规模分类,达到大型工业企业标准的为湖北新冶钢、大冶有色总公司、东贝集团、湖北美尔雅集团、劲牌酒业公司、华新水泥集团公司、黄石供电公司和大冶陈贵矿业集团公司共8家,黄石拥有中小工业企业达3764家。涵盖了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能源等7大产业,是黄石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工业规模分类,20__年末,进入规模以上的中小工业达482家,20__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2.3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7.6%,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0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有26家。20__年规模以下企业328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2.5亿元。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黄石市工业经济从20__年四季度起,呈现下行走势,但全市中小企业运行的基本面较好。主要表现在:
1、中小企业生产和销售增势平稳。虽然20__年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只增长6.3%,销售收入只增长3.4%。但20__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仍完成工业增加值123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销售收入400.46亿元,同比增长27.9%,上交税收15.14亿元,同比增长8.92%。
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原煤产量140万吨,增长6%;铁矿石(原矿)产量286万吨,增长6%;服装1080万套,增长31%;水泥1268万吨,增长14%;钢、成品钢材、磁卡与上年基本持平。
中小民营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09.08亿元,增长33.09%,比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绝对值占全市规模中小企业的`74.95%。以万达金卡、振华化工、鸿峻铝业、新成钢铁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2、企业综合治理能力逐步增强。黄石市中小企业经过近几年来的改制,企业整体素质逐步提升,综合能力逐渐增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合理。湖北锻压机床等一批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管理,企业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二是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逐年提高。黄石建材节能设备总厂等企业的产品不但在国内俏销,而且远销欧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三是企业产品逐步趋向多元化、系列化,抗风险能力大为增强。黄石市中小企业的产品由传统的钢材、水泥、机械、服装等有限领域,逐步拓展到新型材料、化学管材管件、精密模具、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800多个品种、近20__多个系列,产品结构优化,组合互补效应已经形成,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已经实现质的跨跃;四是企业信誉普遍较好,盈利能力大为改观。据调查尽管当前市场形势比较严峻,黄石市仍有70%以上的中小企业能够盈利。
3、企业成长步伐明显加快。20__年初,黄石市共有规模以上中小企业407家。到20__年底,新增规模中小工业企业100家,其中引进项目投产新增40家,“小进规”新增60家。据第二次全市经济普查清查最终结果显示,全市法人工业企业达到3772家,其中具备了规模以上工业标准的达604家,比目前在统的规模以上单位还多89家,这为20__年工业企业“小进规”提供了保障。预计20__年全市新增的规上工业将增加销售收入50多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将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个左右的百分点。
4、产业集群快速扩张。目前已形成了涂镀板材、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钢铁深加工、铜及铝制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等八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聚集了500多家中小企业。20__年,涂镀板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非金属矿加工等五大成长型产业集群完成增加值5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和30.1%。
二、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
尽管20__年黄石市中小企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但从第三季度开始,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使黄石市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不断增加。突出表现在:
1、企业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受金融危机影响,20__年黄石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7.8%和1.0%。20__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126家,全部是中小企业,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为26.1%,主要集中在电解铝、钢铁、有色、纺织服装、电力等传统行业和主导行业。特别是电力生产等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带动全市亏损企业急剧增加,亏损额快速增长,黄石市中小企业全年亏损总额为5.44亿元,比20__年增加3.37亿元,增加亏损1.63倍。从亏损额看,排在全市前三名的分别是:电力、仪器仪表制造和通讯设备制造。导致企业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企业生产的三大要素成本呈刚性上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成本、人员工资、交通运输等费用支出不断攀升,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节能降耗等手段降低的成本消耗。
一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幅度大。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自20__年以来,基础性原材料
及能源价格不断上涨,20__年1-9月份,黄石市企业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基本上处于直线上升态势,20__年12月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为111.82,到20__年9月达到123.09。尽管20__年4季度价格指数有所回落,但依然在高位运行。
二是工业品出厂价与购进价“倒挂”加剧。20__年,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均持续上扬,但出厂价格指数涨幅明显落后于购进价格指数,价格倒挂使企业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20__年1-12月份,黄石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比工业品出厂价格高7.59个百分点。分月看:除1月份两者基本持平外,2-12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均高于出厂价格1-13个百分点。明显呈逐步扩大的趋势,由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的“倒挂”加剧,直接使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
三是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近年来黄石企业劳动用工一直处于相对紧缺状态,尤其是一线操作工缺口较大,招工困难,主要是工资待遇过低。20__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黄石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扬,据初步统计,20__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劳动力报酬增长18.1%。目前黄石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保覆盖率还不是很高,若按法律要求全覆盖,企业用工成本将大幅增加。企业还反映员工管理难度增加,许多工人不愿签合同,不愿意交养老保险。
2、企业资金供应非常紧张。这次危机由大中型企业正在向中小企业扩散。企业资金面紧张,流动资金缺口增大,70%以上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同时,由于现行贷款利率偏高,使中小企业财务成本平均提高两成。据测算,危机造成20__年黄石市中小企业利润同比减少近一成。同时,货款回收困难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20__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应收账款高达35.5亿元,占企业流动资金的14.6%。近年来,黄石市中小企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但由于融资瓶颈难以突破,致使中小企业的规模效应迟迟不能显现。据调查,黄石中小企业中,“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三有”企业占60%以上,其中80%以上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全市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超过10亿元。
20__年黄石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仅为91.84,处于不景气区间。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62.81,处在近5年来的最低点;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74.53,处于极不景气区间。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趋紧主要是金融紧缩措施的累积效应影响。一是小企业现金流紧张。由于资金紧张局面持续,银行中小企业年融资综合费率达12%以上,部分企业短期民间“过桥借贷”月利率高达4-6分。二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中长期贷款。银行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一些大集团、大企业。三是贷款审批时间长,企业融资很难迅速及时到位。成功申请一笔贷款往往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四是贷款成本增大,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压力。目前,银行贷款实行浮动利率,近几年银行普遍实行的是利率上浮30%。融资困难已经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20__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营业费用为22.9亿元,比上年增加78.77%。而企业利润总额只有14.61亿元,比上年减少3.55亿元,减少19.55%。
三、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黄石中小企业出现的这些困难,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阵痛”,也是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倒逼”压力。因此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把此轮危机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机遇,练好内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针对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尽管政府加大财政支持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所有问题,但可以体现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心,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政府应依法运用财政扶持手段,确保财政对中小企业投入逐年增加。同时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运用税收优惠、缓征等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间接扶持。要出台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相关政策。加快中小企业间的资源合理配置,减少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政府主管部门要为企业提供信息、科技、市场、资金、法律等配套服务,让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2、推进融资方式创新,缓解企业资金困难。金融部门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新的信誉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标准,降低企业资本金、资产总额、销售收入等“规模”项目对企业评级的影响,为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创造条件。在贷款管理方式上,完善信贷资金的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贷款审查、发放权力,加快构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同时引导商业担保机构适当降低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费用,简化操作程序。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加强银企沟通。推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风险分担机制。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企业应变能力。金融危机必然会促进各行各业的优胜劣汰,危机给企业和行业创造了产品与技术更新换代的机会,提高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必将促使新的产品和企业的诞生。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探寻发展出路。一是加强资金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二是及时调整战略决策。劳动密集型企业应进行结构调整或转型,要改善营销模式,利用电子商务开展产品销售与市场开拓,开源节流,提高效率。合理调配内部各种资源,节能降耗。三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对现有员工素质和技能培训,努力创建企业文化和营造工作氛围,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留住人才。
4、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目前黄石市企业服务体系发展还不是很完善,由此带来的融资难、信息不畅、人才匮乏等困难,严重制约了黄石市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是成立中小企业投资创业发展服务中心,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对那些有技术懂管理,有产品研发项目或专利技术,有强烈的创业意识的人,给
予风险投资支持。二是加快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和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与创新。组织各行业协会成立中小企业互保基金会,共同应对资金缺口问题。
5、发展产业集群,形成聚合效应。应该看到,黄石市民营经济外向度较低,相对发达地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支撑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稳固,这为黄石市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施“弯道超越”战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在危机中寻找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政府部门要建立部门帮扶中小企业责任制,重点扶持发展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非金属矿加工、钢铁深加工及装备制造业等五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同时,进一步明确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方向,切实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一是实施行业管理。由协会牵头按行业组建企业联合体,加强产业集群配套产品的协作性,实现信息、原材料、技术、资金、市场、人才、社会服务等资源的共享。建立起产业集群内部的资金链,把集群内部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合理使用。二是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在五大产业集群内部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科技投入,创造区域品牌,扩大品牌效应,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提高企业和产品抗风险的能力。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0
中小企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苏尼特右旗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中小企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尤其是融资难已使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缺血"。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仍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效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仅关系金融机构自身效益的问题,而且还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关键环节。因此,努力排除中小企业融资障碍,是当今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着重分析苏尼特右旗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发展对策。
(一)来自中小企业自身的障碍。
在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中,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成熟型中小企业,它们的正常信贷需求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但仍有相当多数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由于其与生俱来缺乏行业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信用状况不佳和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主要表现为:
1、管理模式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差;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含量偏低,竞争力较弱。该旗中小企业多数处于发展的初期,企业规模小,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先进生产设备,大多是利用本地的自然环境和劳动力资源来进行一些简单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制作,经营粗放,设备和工艺落后,缺少真正有发展潜力的产品,发展潜力有限;
2、信用意识淡薄,社会公信度欠佳,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不健全,而中小企业为了能得到银行的支持,往往又千方百计地隐瞒与己不利的各种信息,导致中小企业在寻求信贷支持时,银行会因信息不对称,难以掌握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及不能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大。
(二)来自银行方面的障碍。
1、金融机构的信贷决策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国有商业银行为尽量减少放贷风险,所制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不利于中小企业资信评估。并且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时间紧、期限短与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限集中也存在矛盾。目前各家银行贷款权限上收,除农村信用社外,基本上没有信贷决定权,旗县一级行除存单质押等低风险贷款外,只收储,不放贷,或者多吸少放,导致县域资金"失血"。即便可以发放贷款,一笔贷款经过从申请到审批、发放,至少要等2-3月时间,与中小企业贷款时间紧、频率高、周转快的需求存在很大矛盾。有时银行贷款到位了,但企业已经不需要了,错过了使用资金的最佳时机。农村信用社虽然具有点多面广和对中小企业比较熟悉的优势,但市场定位在服务"三农",按现行政策规定和受市场定位、资金实力的制约,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明显不足。
2、贷款责任人追究机制影响信贷人员的积极性。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的对不良贷款(特别是新增不良贷款)的第一责任人制度、信贷人员终身责任制、信贷人员工资与不良贷款比例挂钩的制度,给信贷人员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由于责任与激励机制不对称使基层信贷人员压力过大,没有信心去开拓中小企业这份广阔的市场。
3、征信体系建设滞后。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只有借款企业的信贷信息,尚未涉及个人信用及未办理信贷业务的企业。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各自掌握部分企业、个人其他方面的资信情况,部门间未实现信息共享,金融部门难以获得企业的综合信用情况,难以对企业、个人作出全面的资信评估,对企业前景难以把握,再加上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债权保护制度不完善,许多企业缺乏信用,这些都制约着金融部门向中小企业融资。
(一)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1、培育良好的信用意识。一是要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通过培育中小企业良好的信用意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步伐,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并取得金融机构的支持,首先必须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及融资活动,自觉接受金融、工商、税务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其次要加强财务管理,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取得银行的信任。
2、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管理模式,吸收专业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完善企业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合法经营、规范管理,尽快进入银行的授信范围,取得金融支持。
3、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步伐。走高科技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扭转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融资困难问题。
(二)加快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以满足部分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要。
1、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环节,对优质客户可以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效率。各商业银行的上级行要采取区别对待、分类处置的原则,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支行的存款、贷款、收贷收息、利润等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在明确信贷风险责任的基础上,对达到一定经营水平和业务量的基层行,下放一定的信贷权限。
同时,建立权责相等的信贷激励机制并真正落到实处,以此调动基层行的经营积极性。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对有发展潜力、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贷款的时效性要求,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2、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要建立激励与约束对等的信贷管理机制、改革银行信贷操作流程,加快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3、发挥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要选准信贷切入点,突出地方特色,在贷款投向上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倾斜,集中资金支持部分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农村信用社在做好对"三农"金融服务的同时,应结合机构调整,提高对旗县级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服务水平。在我旗,农牧业已渐显出其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应在保证农业信贷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对象。人民银行在加强"窗口指导"的同时,在再贷款上应给予适当倾斜。
4、鼓励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创新,努力构筑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因"营养不良"而导致成长慢的问题,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努力整治信用环境。
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要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1、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方式,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自觉参与监督和抵制失信行为。让失信者在生活和经营中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的经济代价,直至被市场淘汰。与此同时,要大力宣传报导和表彰守信行为,使守信者得到各种方便和利益,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使其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2、完善社会信用征信体系。在现有的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尽快完善现有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并做到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共享信息。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也使每个企业和个人更加珍惜自己的信誉,为今后的信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争取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
黄石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工业经济占黄石的半壁江山。近几年来,黄石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黄石工业经济正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中小工业企业所受到的冲击非常明显,黄石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8.4%,加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的51.2%。认真分析当前的工业经济形势,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挑战,是确保今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的当务之急。
据最新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xx年末,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有3772家。按大中小型工业规模分类,达到大型工业企业标准的为湖北新冶钢、大冶有色总公司、东贝集团、湖北美尔雅集团、劲牌酒业公司、华新水泥集团公司、黄石供电公司和大冶陈贵矿业集团公司共8家,黄石拥有中小工业企业达3764家。涵盖了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能源等7大产业,是黄石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工业规模分类,20xx年末,进入规模以上的中小工业达482家,20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2.3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7.6%,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0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有26家。20xx年规模以下企业328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2.5亿元。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黄石市工业经济从20xx年四季度起,呈现下行走势,但全市中小企业运行的基本面较好。主要表现在:
1、中小企业生产和销售增势平稳。虽然20xx年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只增长6.3%,销售收入只增长3.4%。但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仍完成工业增加值123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销售收入400.46亿元,同比增长27.9%,上交税收15.14亿元,同比增长8.92%。
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原煤产量140万吨,增长6%;铁矿石(原矿)产量286万吨,增长6%;服装1080万套,增长31%;水泥1268万吨,增长14%;钢、成品钢材、磁卡与上年基本持平。
中小民营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09.08亿元,增长33.09%,比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绝对值占全市规模中小企业的74.95%。以万达金卡、振华化工、鸿峻铝业、新成钢铁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2、企业综合治理能力逐步增强。黄石市中小企业经过近几年来的改制,企业整体素质逐步提升,综合能力逐渐增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合理。湖北锻压机床等一批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管理,企业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二是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逐年提高。黄石建材节能设备总厂等企业的产品不但在国内俏销,而且远销欧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三是企业产品逐步趋向多元化、系列化,抗风险能力大为增强。黄石市中小企业的产品由传统的钢材、水泥、机械、服装等有限领域,逐步拓展到新型材料、化学管材管件、精密模具、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800多个品种、近20xx多个系列,产品结构优化,组合互补效应已经形成,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已经实现质的跨跃;四是企业信誉普遍较好,盈利能力大为改观。据调查尽管当前市场形势比较严峻,黄石市仍有70%以上的中小企业能够盈利。
3、企业成长步伐明显加快。20xx年初,黄石市共有规模以上中小企业407家。到20xx年底,新增规模中小工业企业100家,其中引进项目投产新增40家,“小进规”新增60家。据第二次全市经济普查清查最终结果显示,全市法人工业企业达到3772家,其中具备了规模以上工业标准的达604家,比目前在统的规模以上单位还多89家,这为20xx年工业企业“小进规”提供了保障。预计20xx年全市新增的规上工业将增加销售收入50多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将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个左右的百分点。
4、产业集群快速扩张。目前已形成了涂镀板材、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钢铁深加工、铜及铝制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等八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聚集了500多家中小企业。20xx年,涂镀板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非金属矿加工等五大成长型产业集群完成增加值5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和30.1%。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1
这次调研我走访了两家家附近的中小型企业。因为都是熟人,所以调研起来也格外方便啊,哈哈。两家公司的基本情况以上十五个问题已经基本包含了,我就不作赘述。着重就一个问题“法律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进行研究讨论。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两家企业都存在“应收账款”的问题,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发现这是个企业里的专业术语,之所以讲这个是因为我认为这个术语牵扯到我们本课所学的法律问题,即商事主体在进行商事活动中会遇到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当然缺少不了法律的途径,从中就可以体现出法律的作用了。我希望通过这个具体的术语,具体的研究法律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首先,我查阅了“应收货款”的概念,它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且该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承诺。套用到我调研的企业中,即当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后,对顾客发生的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合同,从而造成客户拖欠帐款,占压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特别是现在,客户拖欠企业帐款者越来越多,帐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为我调研的其中有一家企业是妈妈的企业,所以我的体会也非常深刻,每年快要年底,大家都在开心的准备过年,妈妈还是要到处奔波先去欠债的企业讨债,请求债务的履行啊!!!觉得这样真的非常辛苦。是不是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好奇心很重的我又查阅了资料。结果我发现,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帐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而且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我国企业逾期应收帐款总额比率高达6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0%。看来不仅仅是我妈妈的企业有这样的问题。
然后,面对“应收货款”这个全国企业都广泛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换句话说,法律又在此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先来研究一下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共有三点:
1.迫于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
2.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3.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总结一下的话,产生的原因就是“赊帐”“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那么针对这三个原因,我就可以找一下解决办法啦啦啦。来一个一个看,通过“赊帐”作为营销手段在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也无可厚非,就我妈妈的公司来讲,虽然她的公司存在应收货款收不回的问题,但跟我妈妈做生意的其他商事主体对我妈妈的企业也有债权,由于我妈妈的企业货款收不回,资金压力大无法即使汇款又形成了其他商事主体应收货款收不回的问题。按照这个可以推想,整个市场就好象由应收货款形成的链条一样,你欠我我欠他他欠他,是这样的吧。但是我想这也是促进市场流通,保持市场年轻活力的一个原因。由此我就联想到楼市的次贷危机,我想象力是不是很丰富,哈哈。联想到这个的原因是,按照我个人浅薄的理解,贷款促进房市发展,但由于是次贷,就是贷款给一些支付能力不那么强,或者信用相对差的人而导致无法支付贷款从而形成楼市泡末,用王朔的一本书名来概括就是“看上去很美”,可能由于房贷的积极,楼市交易非常活跃,市场经济也同时兴奋起来,暂时可能是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我觉得毕竟贷款就是一种提前消费,而“提前”是建立在你自己的还贷能力可以,信用状况良好的基础上,那么如果市场经济是一架马车,贷款就是快马加鞭和好车轮。否则,还贷能力不好,信用状况不好,整个楼市如同马车一样飞快的奔跑然后散架的也格外重痛。再回归到企业的话题,如同房贷,客户信用不好,拖欠帐款,占压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特别是现在,客户拖欠企业帐款者越来越多,帐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从企业的经营状况看,虽然每个月都有很多利润,但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应收货款”“流动资金”。如果这个链条衔接不上,试问企业又怎能健康发展呢。
由此形成的债权债务问题如果不通过诉讼的途径又该怎样解决?传统意义上,中国人都偏向“私了”“协商”,不到万不得意不要闹到公堂对峙。而在商场上更是,为了留住长期顾客群,更不愿意和自己的生意伙伴撕破脸自断后路。但到了真的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即使不愿意也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来应对。那么企业如何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的法律保障制度?企业应该建立的应该包括合同管理、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债权催收等。企业在应收货款管理上主要建立以下制度:
一、建立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严格合同的签定和履行。
合同是企业催收应收货款有利有效的法律依据。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在与可户签订销售合同时,应有专业法务人员审定合同内容。销售人员要严格按合同约定履行,客户如有违约行为的立即中断履约,准备应对措施。企业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双方合同付款条款的规定,及时向客户提示付款,并进行跟踪催收。
二、建立定期的财务对帐制度和应收帐款档案管理制度。
销售员与财务密切配合,制订一套规范的、定期的对帐制度,每隔三个月或半年就必须同经销商核对一次帐目,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造成呆、死帐现象,同时对帐之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而不是口头承诺。对于相关贸易单证:包括合同、发票、提单、报关单、商品质检证书等,案情说明、相关的买卖双方往来函电、担保文件、仲裁/诉讼判决等材料由专人归档管理,以备后用。
三、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及销售回款责任制。
企业在制定营销政策时,要将产品销售和资金回笼结合起来,加强销售人员的'回款意识,把销售回款率作为考核销售人员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与其工资、奖金、旅差费挂钩,制订合理的应收帐款奖罚条例,使应收帐款处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凡因自身原因导致货款被拖欠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人为造成的呆死账,要有明确的赔偿制度,损失重大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建立客户的信用评定、审核制度。
企业要建立信用评定、审核制度,对不同的经销商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限(一般为半年)。要加强对客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和分析评估,通过银行、同行业及律师等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客户的生产、经营、资产、负债、经营人员变动和财务状况等相关信息,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资信实行动态管理,对资信下降的客户要及时采取减少发货、实行担保和加强催收等预防和减少风险的措施;对资信差、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要停止发货。
五、建立和健全往来帐户结算登记、核查、清理制度。
要及时登记每笔往来款项,准确反映应收、应付帐款的形成、回收、支付及增减变化情况,并按月对往来款项进行核对与清理。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对超过信用期的应收、应付帐款要逐笔查实原因,分清责任,责成有关人员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制定具体催收、支付计划,责任到人。
六、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追索债务的力度。
要强化法律意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清理欠款,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企业对不同过期的应收帐款,有二种追讨方式,即自行追讨、委托律师追讨。对于逾期的货款,凡债务人没有明确的还款计划或有效承诺的,都要立足于诉诸法律进行清缴。对于有潜在风险的债务企业,要做好法律防范的基础工作。建立帐款催收制度。根据情况发展的不同,建立三种不同程度的追讨文件――预告、警告、律师信,按情况及时发出。由于债权企业追缴不力,错过法律有效诉讼期造成拖欠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应收帐款的回收是一项非常复杂,需要耗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安全、有效的管理应收帐款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企业建立起应收帐款的法律保障制度,以达到防范贸易风险,了解贸易对手,避免和减少各类不良债务发生,有效追收欠款,节约管理费用等各方面的管理目的。提高企业应收帐款管理水平,建立企业的信用管理机制。
如果不使用法律的武器,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从“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入手呀,但这显然不是我的专业领域,权当了解吧。
企业应收帐款的风险防范
1.从产品本身入手,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市场营销的现实表明,适销对路,供不应求的高质量产品,企业往往不需要采取赊销的方式。因此,不断开发出符合消费潮流、具有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是防范应收帐款风险最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加强市场预测与调查,采取先进的生产设备,聘用先进技术人员,生产出物美价廉,功能齐全,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且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造良好的产品信誉,形成品牌优势。这样,产品适销,使企业比较容易争取到现销方式销售商品,减少企业应收账款,甚至可能增加预收帐款。
2.加强客户风险管理
企业应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企业应收集与之来往的客户的信息,对其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以往业务记录、企业信誉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分析,尤其是初次合作就想要赊销的新客户,更要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依据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确定赊销客户的还款能力、评定其信用等级,最后建立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建立档案的目的是要对不同信用级别的客户采取不同的销售方式,对于初次交易且资信较差的客户尽量采取现销方式或附带担保条件的销售方式,对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可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以期与之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
3.健全企业应收帐款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应当落实应收账款的责任制度即每一笔应收帐款业务都责任到人,以便于应收帐款的及时回收以及减少坏帐损失,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给与警示,对造成坏帐损失的予以惩罚。其次,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即销售人员不仅要销售出产品,而且要保证收回销售出的产品的货款。不能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不管是否能收回货款,或是将回收帐款交给财务人员。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全过程负责,这样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再次,完善的销售合同是防范应收帐款风险的最有力的保障,所以在订立合同时,一定要仔细谨慎。对例如商品的数量和质量,检验或验收方式,交货的时间和地点,付款金额、付款期限和付款方式等合同要素,一定要明确规定,避免客户用种种理由或借口拒绝或拖延付款。最后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尽量减少应收帐款的发生。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2
根据市政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调研的总体安排,严从怀副主席带领第三调研组,于今年三月至六月,就“积极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子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经征求有关文化产业专家及企业意见后确定了调研方案,然后在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听取了市县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情况汇报,与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等部门,以及20多家文化企业负责人、部分文化产业专家进行了座谈;发放调查问卷;深入雪鸿斋、合肥论坛、琴港演艺城、安徽樱艺缘、安达电子等文化企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现状,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以来,我市围绕“文化强市”目标,始终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锐意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加大投入,文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赶超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市文化产业“”以来,年均增速30%以上。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10亿,占全市gdp的5.6%,已经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总量和增速稳居全省各市之首,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内容和动漫等产业日趋活跃。
产业布局逐渐完善目前全市已有1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动漫、会展、娱乐、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文广演艺集团、合肥大剧院、xx市体育中心、合肥安美、安徽樱艺缘、安徽华教和阿里巴巴文化娱乐公司等一批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益开始显现。
民营企业快速兴起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为民营文化企业,6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民营文化企业占5家;涌现出非遗园、儒林书业、全球音谷、安达电子、雪鸿斋、琴港演艺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文化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合肥动漫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动漫产业增加值XX年突破10亿元。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我市20xx年制定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已历经三轮修订。XX年出台的《xx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其中涉及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有13条。近几年,全市文化产业共兑现奖励资金近XX万元。到去年年底,我市所辖各市、县、区已全部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奖励政策。
文化交易敢于创新XX年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XX年合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立。目前文交所已累计挂牌项目96宗,成交项目22宗,实现交易额3.09亿元,交易流程、操作规则、保证金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去年,我市还成功举办安徽上海文化产权项目招商推介会,推介标的总额达345.88亿元,扩大了安徽文化资源项目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吸引外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的平台。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加快了文化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合肥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到“”末,合肥人均gdp有望超过8000美元,居民文化消费将大幅提升,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期间,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文化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相对于到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体制机制不甚健全,行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政府文化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工作职能划分尚未清晰,存在各自为政、交叉管理的现象,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未能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形成合力。我市辖区部分市县区没有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职干部,行业协会组织缺乏。文化企业普遍反映,有关管理部门收取企业费用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对文化企业申办流程和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了解不足;我市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统一的文化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在文化产业的'分布、效益、从业人员、行业机构、以及税收等方面没有完善的统计口径和渠道,对及时掌握当前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基本状况、准确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宏观调整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产业规划落实滞后,政策支撑体系急需完善。我市于20xx年颁布实施《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确定了我市“”末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保八争十”,即到XX年,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力争达到10%。虽然“”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占全市gdp的5.6%,但与“”规划制定的目标相距甚远。我市下辖大部分市县区尚未制定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没有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切实纳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去。
虽然国家、省、市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但很多政策在我市尚未真正落地,政策的实施细则还有待完善,而且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多参照高新技术和软件行业,缺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优惠政策。
产业规模差距较大,产业结构调整亟待推进。我国先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北京、上海今年有望突破亿元,深圳、杭州正在接近千亿元目标,长沙、青岛去年已经超过500亿元;北京、上海、杭州、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比重均达到或超过10%,文化产业支柱地位得以确立并日益凸显。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齐全,但主要集中于广播影视、书刊发行、印刷、演艺娱乐、动漫等行业,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市县区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与我国先发地区相比,我市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落后,“小弱散”问题比较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文化领域的骨干企业。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的创意、研发、制作水平较低,内涵深刻、风格独特、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文化精英人才十分匮乏。广大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主体,这些文化企业规模小、缺少土地、房产等有效抵押的不动资产,银行贷款难;又无法以包含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认定、确权、抵押、投资等方式进行投融资。融资难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文化企业项目前期研发及后期市场开拓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调研中反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制约了文化企业发展。现有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配套服务落实困难,部分高层次人才往往是引进后留不住。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3
为使县域经济较快地摆脱困境,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针对我县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完善扶持政策,发挥导向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一要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工业是地方经济的骨架,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农业发展的后盾。要进一步突出工业重点,认真研究解决工业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抓紧完善扶持工业政策,积极推进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二要进一步注重商贸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制订相应激励政策,帮助解决企业用地、资质升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三要在完善招商引资企业扶持政策的同时,高度重视本地现有企业的发展,研究出台相应的用地、资金、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减少企业外流。
(二)解决要素制约问题,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保障。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简政放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经常深入企业,加强调研、沟通,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支持金融机构简化信贷审批环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采取动产、应收账款、股权、商标等抵质押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协调金融机构制定中小企业授信标准和管理政策,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及信用贷款的规模。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尽快解决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二要缓解企业用地难。进一步完善城南园区、中小企业产业园、农民工创业园平台,积极打造头铺产业集群工业区,推进铜陵工业园建设,加大土地资源整合力度,大力盘活存量土地,依法处置闲置土地,探索建立正常的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引导企业用好用活现有土地存量,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三要协调解决用工难问题。通过加强企业用工监测、用工服务、用工信息发布等举措帮助企业协调用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等职业培训,满足企业和劳动者需求。要认真落实特殊岗位、特殊工种人员的有关待遇,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企业要规范用工管理,改善工作环境,逐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环境留人和待遇留人。
(三)以工贸为依托,促进产城一体化,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要认真研究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大型商贸综合体,加大对新型商贸流通行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基础设施供给,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大力促进商业流通服务业发展,切实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4
为了加快谭家山镇工业经济发展,全面推进“1+9”板块经济建设,谭家山镇企业领导小组就加快板块经济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专题调研,通过对全镇企业摸底调查以及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同时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现将关于加快板块经济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谭家山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区位情况
谭家山镇地处易俗河县城正南15公里,107国道从北向南穿境而过(境内6.8公里),总面积100.45平方公里。
(二)20xx年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xx年度全镇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67890万元,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37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430万元。全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税收20xx余万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全镇企业经济效益达到了2500万元,同比增长了18%,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100%。全镇完成新增工业投入 5518余万元,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入4606 万元,为年计划的156.49%,完成工业招商引资5360万元,本年度到位资金5140万元。
(三)全镇工业企业情况
谭家山镇是湘潭县工业经济重镇,拥有100万产值以上工业企业31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5家 。目前仍以煤炭采掘、加工为主导产业,占我镇工业总量80%,机械制、化工、玻璃制品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同时还拥有机制砖、片石、耐火泥等产业。
二、20xx年至20xx年板块发展的长远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经济总量”翻番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107线工业群。通过对谭家山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利用107国道和313省道交汇的交通优势及长岭变电站的供电优势,以分路口为中心,建设工业园区,积极参加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活动推向市场,包装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区,力争引进一批企业进入园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进程 ,立足现有煤炭采掘和深加工产业优势,重点引进和扶持化工、机电、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玻璃制品、旅游等几大支柱产业,逐步实现企业向板块集合,产业向板块集中,生产要素向板块集聚的目标。
三、推进板块经济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发展板块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 ,以优化服务为着力点,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促进板块经济建设有序推进 ,成立板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 由赵炳炎任组长,郭平洋任副组长,企业办、国税局、地税局、财政所、国土所、派出所、供电所、工商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业办。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协调、服务、管理职能,统一思想认识,创新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工作责任制,保证上下联动,政令畅通。同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板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工业发展的大跨越。打造一流的发展平台,出台更优惠的政策,简化审批手续。利用区位特色和优势,大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一是瞄准企业项目,认真包装一批有前景、感兴趣的项目,注重引进工业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项目,同时把已有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培育成我镇的支柱产业。实现地下企业向地面企业的转变,努力打造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二是强化企业自主招商的能力,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强强联手,延长产业链,实现以商招商;三是加大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利用亲情、友情等多种渠道进行联系,并且100万元以上项目给予到位资金1%的奖励。
(三)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政府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企业的发展当作自己的进步,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竭尽全力予以帮助。此外还要积极主动向企业积极宣讲各类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走科技创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创造是良好的企业软环境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企业发展我致富”的观念,为企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治安环境实现新突破。打造一支快速、高效的公安干警队伍,严厉打击各种扰企业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实现企业“零投诉”的治安环境。
四、对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还不够大,对吸引外来企业投资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客商总是选择投资条件成熟,环境优越的开发区进行投资。事实表明,招商的形象首先是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完善良好的基础设施,反映出一个地方对开发区的重视程度和发展信心,能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任感。利用谭家山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契机,搞好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平整出一定数量的土地,做好水、电、路三通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应合理调度资金,分步实施,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项目投资的承载作用。
2、要加速科技创新,营造产业优势。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多渠道抓好科技引进、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全面拓宽产学研合作新领域,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针对人才缺问题,要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一方面要重点培养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和企业家协会,同时,要加强对工人的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和掌握技术,保证企业顺利生产。
3、我镇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目前15家规模工业企业中,煤炭采掘、加工企业占了12家。要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包装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区,重点引进和扶持化工、机电、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玻璃制品、旅游等几大支柱产业。
4、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品牌战略的运作。现有企业中,尚无品牌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牌子,就不可能去开拓市场,做大做强企业,同时,也容易产生纠纷。因此要积极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要利用各类活动,突出宣传优势产品及优势企业。要鼓励企业设立网页,建议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开设网页。
5、解决企业普遍要求优惠政策与一些实际问题的矛盾。各地征地难、地价高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农民抱着土地是私有财产的错误观念,漫天要价,百般阻挠。即使同意土地征用,价格也较高,大大加重了企业负担。再次,一些部门小团体思想较为严重,对已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没有很好执行。还有一些部门按高标准收费,企业对此反映强烈。
6、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但其背后更重要的是产业的集聚过程。为此,要通过沉陷区综合治理区建设,引导和组织企业向城镇集聚,为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前我镇劳动力、信息、资源等共享优势,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提升,聚集分散的工业和人口。
7、要以解决难题为突破口,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扎扎实实地加快企业发展。要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银企沟通,鼓励金融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减少贷款环节,简化贷款手续,大胆尝试企业信用担保贷款。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5
一、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
目前我区有x余家小微工业企业,其中有87家从业人员在xx人以下,经营收入x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企业主要以造纸、包装、纺织、建材、机械加工、档发、食品等产业为主,从业人数和企业数量比去年有小幅度增长。x年前两季度生产运营情况良好,xx月份以后,由于原材料起伏大、市场疲软、沿海地区的信贷危机引起的关闭潮影响,部分小企业开始陆续出现停产或半停产情况,影响面积约%。针对上述情况,我局从小企业中选取x户不同行业的微小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虽然小微企业生存困难重重,但也能从中看到部分行业发展壮大的希望。
二、我区小微企业的发展特点
(一)小微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为落后
小微企业由于受规模和资金方面的限制,设备陈旧、工艺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从而造成生产效率和产能比较低。此外,由于技术落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由于废污排放不达标造成的停产都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困难。
(二)小微企业经营者、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少小微企业经营者未接受过较高程度国民教育,无论在专业技能水平、质量管理水平、销售服务水平和企业发展理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改善。
(三)小微企业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小微企业通常是以家庭为基础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不科学、不健全,在产销决策中往往存在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一人说了算的现象。此外,为了节省工资开支,企业财务人员多是聘用兼职人员,企业内部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法治观念并未在企业中树立起来。这也导致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且风险加大。
(四)小微企业产品质量普遍不高
由于小企业技术装备较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较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造成产品质量不高。小企业初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发展缓慢,小企业产品质量和水平都难以令人满意,企业很难有长足的大战。
(五)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大,资金少
小微企业由于信用评价体系缺失,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加上其自身实力较弱,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生产经营稳定性差等原因,往往造成小企业融资难,阻碍了一部分小企业的发展。但也由于企业大多使用的是自有资金(自有资金高达90%),在当前形势下,也在抗风险抵御危机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六)食品、包装、电子类领头小企业逆势飞扬我区传统行业造纸、纺织和机械加工行业都发展到一定
规模,市场成熟,利润有限,小企业越来越难从中分一杯羹,只有在新产业中小企业才能找到发展壮大之路。这些找对路子的企业现阶段是产销两旺,完全没有受到小企业危机的影响,这些企业目前考虑的是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创出行业知名的品牌。
三、现阶段小微企业生存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行情直线下降,产品销售困难
沿海地区大量小企业关闭,导致内地原材料加工企业产品滞销。我区有部分小加工企业是以沿海地区小机电、小电器生产企业为主要客户的,近几个月沿海地区小企业出现危机后,内地企业也受此影响,产品销售困难。
(二)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压力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幅度超过1.8%,很多企业不敢接长单、大单。企业对出口外部环境吃不准,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人民币汇率等难以把握,影响了企业产品出口信心,我区有出口商品的企业不敢接单,没有直接出口的企业受下游出口企业的影响,订单也出现锐减。
(三)原材料波动幅度大,企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近两个月内,一方面是石粉、米石等建材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棉花出现大幅下跌、绝缘材料主要原料也出现大幅下滑,这些都让生产规模小、利润点低的小企业吃不消。通常这些小微企业都是以订单来决定生产,企业不存货也不储存大量原料,原材料的大幅上涨、下跌都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而产成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具有一定滞后性。这样一来,以订单决定生产的小企业就受到巨大影响,生产越多亏损越多。基本没有抗风险能力微型企业多数选择停产,等待市场变化,而有一点抗风险能力的小企业,为了留住技术工人或者解决原材料储存等问题,即使生产会造成亏损,也会保持一部分生产线继续运转。
(四)技术工人紧缺,人员流动大
小微企业大多数以部分合同工和雇佣临时工相结合的用工方式,订单多的时候就招工人开工生产,订单少或者没有的时候就停工让工人回家,再加上小微企业工作环境差,福利低且没有保障等因素这种常年招工的现象十分普遍。有部分企业想要留住技术工人也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但效果都不明显,究其原因这是由小微企业的生产方式所造成的。
四、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支持
对于一些创业阶段的企业,融资难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政府应对这部分企业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使这部分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从而发展壮大。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对企业深入调研,从上下两个层面共同着手,使国家的资金支持用到最需要支持的地方。
(二)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
应扩大企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引导我区小微企业按照《企业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把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落到实处,在强化企业综合管理方面不断有所创新、有所成效。
(三)对小微企业进行分类整理
梳理全区小微企业分布、行业所属等情况,筛选出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节能、无污染的优势小企业,重点培养,为我区工业发展补充后劲。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7-01
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实用]08-30
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0-21
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实用](热)11-19
[荐]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实用]11-19
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必备2篇09-20
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实用2篇)10-23
(实用)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篇11-29
调研酒店的调研报告优秀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