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12-14 12:06:31 设计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汇总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设计方案(汇总6篇)

设计方案 篇1

  教材与学生分析:

  《太阳》这首儿歌语言生动、精美,短短6行诗句就描绘了人们从不同观察点看到的日出美,给我们展现了大海边太阳慢慢跳出海面,草原上太阳从草丛冒出,山村里雄鸡一叫天就明,森林里鸟儿的欢歌唱醒了太阳等四幅美丽鲜活的画卷。

  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日出,学生见过的可能不多。课堂上,教师通过一幅幅奇妙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背景,把日出的情境从视听等角度将文字与现实生活接轨,使抽象的文字变得鲜活可爱,让学生真正去体验日出的美丽意境,同时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优美。

  设计理念:

  以创新教学为理念,着力于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及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音乐、画面创设情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帮助和激励,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自主探究中感悟小诗的意境和文字的优美,知道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培养他们喜欢诗歌,喜欢识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3、师: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呢?你觉得这些景象美吗?

  4、 是呀,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作家梁上泉就写了一首儿歌,名叫《太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儿歌。(板书题目:太阳)。

  (开课伊始,在优美的音乐和画面的衬托下,教师的描述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从感官、心灵上感受到了儿歌语言文字的优美,为学习本课奠定了情感基调。]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2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不认识的字画上小问号,自己想办法解决,会认后就画颗小五星奖励自己。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3、 同学们刚才学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解决了哪些小问号?(学生汇报:开始我不认识______字,我是_______认识的,请大家跟我读_____)(板书解决小问号的方法:问、拼、查)

  4、老师知道,同学们还有小问号没有解决,那现在就看谁是灵耳朵,听老师和同学读,来解决你的小问号(板书:听)。师读后抽学生读,再集体读一次。

  (在识字环节有意识地渗透识字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熟练运用问、拼、查、听等不同的方法识字,逐步达到自能识字的目的。)

  5、生字娃娃跳出课文,来到你们的课桌上。孩子们,拿出生字小卡片,同桌小伙伴你指我认,不认识的字,互相帮帮,看谁记得牢。

  6、生字娃娃想考考大家,我们一起打招呼,把它们请上黑板来好吗?

  7、生字娃娃站出来了,大家想怎么学习它们?(我想请男女同学比赛读我想请大家开火车读我想提醒大家,这几个字要读平舌音我想和XX挑战读。)

  6、老师还想提醒大家,这些生字中,有些字是邻居,它们经常在一块,大家找一找,他们是谁呢?(太阳、美丽、世界)

  8、其它字娃娃没有找到朋友,好难过呀。你能给谁组词或说一句话吗?

  9、站了这么久,字娃娃好累呀,我们送字娃娃回家吧。每个字读两遍,老师就把它请下来。

  [说明: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逐步扫清了生字的障碍。尤其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这一环节,最大潜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认字过程落得扎扎实实。]

  4、 猜一猜它们是怎么写的,在田字格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漂亮,再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记住笔顺。(强调水字左边是横撇,鸟的.第四画是竖折折钩。)

  5.请在写字本上各写两个,同桌互相评评,哪个字写得好,就在下面画个小五星,没写好的就互相指点指点。

  (这样的写字练习,不仅养成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写字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 写字引入,激发兴趣

  1、 打开书,先自己练读一遍,要读出自己的感情。

  2、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3、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请读一读。

  第一行:大海上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学生回答)你能象太阳那样跳一跳吗?谁来读出太阳跳出来的味道?(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第二行:草原上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谁来读这一句让老师感觉太阳真的是冒出来的?(指名读)(伴随动作齐读)

  第三行:山村里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谁能读好这一句,把太阳给叫出来?(指名读、分组读)

  第四行:森林里有什么呀?小鸟在干什么?他们唱呀唱,把谁唱出来了?哪组来试试这一句看你们能否象小鸟一样把太阳给唱出来。(分组读、齐读)

  第五、六行:太阳出来了,染绿了草原,叫醒了山村,照亮了森林。让我们面向太阳赞美这美丽的世界。齐读最后一句三遍。

  4.太阳照耀下的世界多美呀,老师想把这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愿意吗?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从中模仿语言,师生互动,共同质疑、探究,有利于培养他们喜欢朗读、敢于朗读、乐于朗读,从读中感受、理解、欣赏课文,积累语言。)

  1、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太阳出来?我们一起来当小诗人,把这首儿歌续编下去。老师来开个头,你们听行吗:在画纸上,太阳是从同学们的笔尖跑出来的。有哪位小诗人愿意把这首诗写下去?

  2、出示小黑板:

  (1) 、在沙漠里,太阳是从

  (2) 、在山里,太阳是从

  (3) 、在城市里,太阳是从

  (4) 、在 ,太阳是从

  (依照课文内容续编诗歌,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既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展示查找的资料,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数学课本第15页的例3及练习三的4-6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盒。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

  去哪里春游?(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课件:春游租船问题的情境图(不显

  示解决问题的办法)(配音:噢!春游啦!)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什么信息?(师可提示: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去哪儿春游?碰到什么问题? )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课伊始,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新理念。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课件显示:春游的场面)

  重点突出(租船处有24人租船,每条船限乘4人)。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到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交流)

  师:你还有什么办法?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除法我们还没学?”

  在这里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欣赏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你真是太棒了,你学会了预习,并应用,老师真佩服你。

  (3、师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 ,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他们有事儿要请我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1、第15页的做一做

  (呈现一幅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师:图中的小动物在做什么?

  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师:“你帮小熊分分看。”

  请小朋友帮小熊分筷子,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一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的。

  2、练习三的第4-6题

  第4题(课件出示分萝卜的情境图。)

  及时抓住学生学习的闪光点,赏识学生,让学生获得高峰体验。

  设计帮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可获得什么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香蕉)

  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方法。

  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用15个方木块(1)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如: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

  2、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六、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今天我们用我们上节课学到的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会用到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我们都能很好的解决。

  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思维,大胆探究,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课后小结: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春游情境、分筷子、分萝卜、分香蕉的问题编成小朋友喜欢的故事,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理念,本课的开始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租船问题,先让学生小组探讨如何租船的方法,然后分享交流,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策略多样化。

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3-3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柱表面积、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圆柱形模型、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我根据学生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知道做这样的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的铁皮吗?怎样计算?”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疑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求知,解决问题。)

  (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来做一个“饮料罐”,该怎样做? ?

  生:要做一个圆筒,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同学们说的意见不一致时,我适时引导,你们动手剪一剪不就知道了吗? 每一组的同学都剪开自己带来的圆筒,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也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圆柱各部分的组成有了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2、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先来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就是求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议论。

  生1: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生2: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3: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3: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生4:我觉得知道圆的直径和高也可以了。

  生5:我还觉得知道圆的周长和高也行。

  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得很好,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求?

  生6: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如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小结:同学们会动手、动脑,巧妙地把圆柱的侧面转化为平面图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不论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乘高。

  师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分组合作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个性也得到发展。)

  3、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知道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了,那么它的表面积该怎样算呢? (1) 出示例2

  分组讨论例2中给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它的表面积应包括几个面?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已掌握了圆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学交流就能掌握方法。)

  (2) 教学例3

  师: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看例3,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 学生做完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5:我知道了,做这个无盖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和。

  生6: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因为用料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让学生看34页,看“注意”后的一段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讨论,理解进一法,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

  (3)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出示牛奶罐、无盖水桶、水管等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制作这些物体所用铁皮的面积,各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实物分别处理,要学会运用新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综合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用铁皮制作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长9分米,底面周长3.5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2)砌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1米2分米,制这个油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与应用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先让学生讲讲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以及测量方法,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不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4)全课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水管-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所以都要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课前准备】

  四种动物的图片,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字词。

  2、扩词:

  虎 借 难。

  3、第1、2段告诉我们小壁虎的尾巴──断,它想去──借尾巴。

  二、读讲第三、四、五段

  过渡:

  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它借到了吗?

  范读,分组读。

  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用上和回答。

  板书:

  小鱼、老黄牛、燕子图

  小壁虎怎么去借尾巴?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它?

  1、第一步:

  ⑴ 指名读第3段:

  有几句话?分句读。

  ⑵ 出示:

  爬呀爬。

  齐读。

  指读第一句。

  评:读得好,使人听起来小壁虎爬得那么慢,那么艰难,我有一个问题,小壁虎失去尾巴多么着急呀。为什么不快快爬去借,反而这么慢,这不矛盾了吗?

  师述小壁虎尾巴的功能。

  导读第一句。

  ⑶ 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

  比较句子:

  A、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B、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哪种说法好?

  小壁虎这样问可以看出他怎么样?怎么看出来的?导读这句话。

  2、第二步: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圈出小鱼尾巴怎么动、有什么用的词语。

  板书:摇 拨 水

  3、第三步:

  看灯片:

  ⑴ 小壁虎看见小鱼怎么在河里游来游去?

  ⑵ 小鱼摇着尾巴,可以一会儿怎样游,一会儿怎样游?

  (做手势)

  小鱼( )着尾巴,在( )( )游来游去。

  导读这句话。

  ⑶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小壁虎向( )借尾巴,( )要用尾巴( ),所以没借到。

  ⑷ 小鱼怎么回答小壁虎的?

  比较句子:

  A、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B、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

  导读。

  4、第四步:

  导读第三段,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3、4、5三个自然段中许多内容一样,因此读的语气完全一样。

  第一步:

  指读第4段、第5段,有几句话?每句分别讲什么?

  第二步:

  圈出老黄牛、燕子的`尾巴怎么动、有什么用的词语。

  板书:甩 赶 蝇子 摆 掌握 方向

  第三步:

  看灯片

  ⑴ 老黄牛怎么在树下吃草?

  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⑵ 燕子怎么在空中飞来飞去?

  燕子( )着尾巴在( )( )飞来飞去。

  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5、根据上面的内容填空:

  小壁虎向( )借尾巴,( )要用尾巴( ),所以没借到。

  6、指导分角色朗读3、4、5段。

  三、读讲第6、7段

  1、指读6、7段,思考:

  ⑴ 小壁虎开始为什么难过?

  ⑵ 后来怎么又高兴起来呢?

  2、读后交流。

  3、导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17、小壁虎借尾巴

  断 小鱼图 摇 拨水

  老黄牛图 甩 赶蝇子

  长 燕子图 摆 掌握方向

设计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2、使幼儿懂得保护牙齿的意义,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

  3、指导幼儿学会刷牙的正确方法,培养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4、体验健康洁白的牙齿给人带来的快乐与美感。

  活动准备:

  提前两天将洗净的蛋壳浸在醋里 收集幼儿的漱口水若干杯

  故事准备《爱吃糖的老虎》

  活动过程:

  1、故事《爱吃糖的老虎》引出主题

  提问:狐狸想出了什么办法?老虎的牙齿怎么了?

  引出问题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坏掉的牙齿。

  2、找龋齿

  (1) 用小镜子找一找自己的牙齿有没有变黑或坏掉的。

  (2) 观察长有龋齿的幼儿的牙齿

  (3) 变黑坏掉的牙齿叫龋齿

  3、利用实验探索龋齿形成的'原因

  (1) 幼儿讨论:龋齿是怎么形成的

  (2) 观察幼儿漱口水,请幼儿观察里面有沉淀物质,请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酸的 臭的)这中酸得、臭的物质会对牙齿产生怎样的影响。

  (3) 观察蛋壳浸在醋里的变化并讨论醋里浸过的蛋壳为什么会变黑、变软。

  小结:食物残渣在细菌的作用下会分解成酸,酸会腐蚀牙齿变黑、形成龋齿。

  4、讨论如何保护牙齿形成龋齿(少吃甜食 早晚刷牙 吃完东西漱口)

  5、结合《刷牙歌》教会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 结束活动.

设计方案 篇6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打造文化校园,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展示我校特色和风采,激励广大师生团结一致,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经研究决定,我校将举办20xx年元旦文娱会演。现将本次活动方案及工作安排公布如下:

  一、 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伟强

  副组长:xx、xx、xxx、xx

  组员:各班班主任

  二、评委组成员:

  李伟强 郭春霞 李水莹 张胜普 时艳芳

  郭阳阳 刘保梅 张俊杰

  三、活动安排及要求

  1、参加对象:各班学生。

  2、各班级必须准备2个以上节目,(一个节目必须围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节目要求:节目内容积极向上,节目形式力求多样化(如歌舞、相声、小品、器乐等),主题要 突出,提倡各班表演集体节目,师生同台演出。

  4、节目道具、服装等各班级负责准备,节目伴奏带一律采用碟片。

  5、活动进程

  12月25日对各班级准备的节目进行验收。

  6、活动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2)严格按照活动进程,确保节目的初评和会演的顺利进行。

  四、演出时间安排:

  xx年12月31日下午2:00正式开始

  五、节目初审小组

  郭阳阳 郭春霞

  (负责文艺节目的'编排、前期检查、演出顺序编排)

  六、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张俊杰

  组员:龙晓洋 王建芳 尹亚萍 刘琳琳

  汪赛 王亚红 张太山

  七、主持人培训:郭阳阳

  八、文娱会演现场工作小组:

  (1)舞台布置:时艳芳 张胜普 李水莹和2名学生

  (2)照相:李水莹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 2个

  二等奖 3个

  三等奖 4个

  元旦演出节目评分标准

  一、评分原则。

  1、评委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一个节目进行客观、正确地评价。

  2、评委评分时不能相互讨论,各自打分,以免分数受他人影响。

  3、每个节目满分以10分计。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经典】09-30

设计方案(经典)10-05

【经典】设计方案10-06

(经典)设计方案10-07

[精选]设计方案10-22

(精选)设计方案08-20

设计方案[经典]09-12

设计方案[精选]10-01

(精选)设计方案09-10

【精选】设计方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