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
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1
羞怯心理。在求职现场丢了自荐书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这样的人自然难受用人单位赏识。
仕途心理。“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哪知这些地方是实力和关系的大比拼,远非常人所能进入,其结果大多是碰得头破血流。
攀比心理。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园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惟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苦和冷清。
依靠心理。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出外见工总爱拉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翼日后相互照应,这种无主见和魄力的毕业生只会被用人单位抛弃。
依附心理。自己不急着找工,整天想着攀哪个亲戚朋友的关系,拿点钱买个职位,这样买来的.职位恐怕难做长久。
乡土心理。这些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业,另一些人则早早登上爱情方舟,毕业后为与另一半留守同一战壕而死守一方,这样的人鼠目寸光,难有作为。
保守心理。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长处及特色,虎气、义气皆无,这样的人自然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低就心理。与保守心理相反,这些人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买家草草卖出。对于一些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闭着眼睛签订,给日后工作带来严重隐患。
厌世心理。这些学生思想激进,新潮前卫,处处摆“酷”,不愿出去找工作,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不好,一说找工作就是自己要当老板,钱没找着不说还倒欠了一屁股的债。
造假心理。假学历、假证书、假荣誉等并非敲开就业大门的救命稻草,假的终究长不了,反而只会误了自己名声,毁了自
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2
1、落脚心理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离开了学校这个大靠山,迷茫无措,就想着“先找个落脚地”。
同学小A临到毕业了,才开始着手找工作,漫无目的的投了一些简历,去到了一家销售公司跑渠道,看似很顺利,小A找到了工作,公司招到了人。两全其美,可是刚上班,主管就发现小A上班就玩手机,私下找他谈话得到的回答是并不喜欢销售的工作,只是毕业了,没地方可去。
小A的就是典型的“落脚心理”。近期看来是有利的,学生降低了姿态,找到了工作。但长远来讲,它却隐含了风险。
因为要落脚随便找个工作,一个你没有再找其他工作的动力了,二是你进去以后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嫌弃自己做得这份工作,没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了。
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他们对你的重视程度。久而久之,你的不被重视也会影响你的工作积极性,那样你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再难在工作上有什么突出的表现。
2、一步到位心理
也就是说,希望工作就一蹴而就,做一件事情就达到理想状态。
比如,一个研究生刚毕业,要求薪资8000元,低了不行,结果可想而知,总是不能如愿。他不明白,自己很优秀,为什么不能拿到“该有”的薪水呢。这就是一步到位心理。
老板还没有看到你的能力,仅凭一纸文聘,就想要多少多少钱,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薪资和你的学历在很多时候都是不成比例的。如果你想要薪资高,那就得通过做好个人的职责、提升自己的业绩、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提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薪资。
3、名气大心理
这是大学生求职的'普遍现象,也是大多父母的期望,中国人面子思想很重,感觉自己进了一个牛逼的企业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也会让身边的人羡慕不已。表面上看这是好事情,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
但是名气大的企业不过就那么多,世界500强也只有500个嘛,要是人人都想着进名气大的企业,竞争之大不用前途君多赘述。更多的是会让很多的学生有错误的定位,会出现期望和能力相背离的情况,而且极易造成同学之间的攀比和竞争,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利于就业和职业发展的。
4、“能学东西就好”心理
很多企业都不会很排斥应届毕业生,因为他们还保留了这对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好学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性,很多用人单位都愿意花成本去塑造这一类人才。
但是很多学生就会抱着能学东西的心理工作,会让用人单位对其工作的稳定性产生怀疑,因为获得更大于给予。所以对于“学东西”,很多人都会有一种片面的理解,以为就是学技能。但其实更多的是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力、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等等。
【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相关文章:
求职失败心理症结分析06-24
大学生心理分析报告10-13
【精选】大学生心理分析报告12-04
大学生心理自我分析报告12-29
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报告12-28
心理自我分析06-09
高考心理调节分析06-24
心理自我分析报告07-11
我的心理分析报告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