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15篇【热门】
历史人物故事1
风光绮丽的江南水乡——浙江山阴(今绍兴),是清末爱国女杰秋瑾的故乡。
秋瑾的家庭封建气味很浓。她的'爷爷、爸爸都做过官,张嘴闭嘴离不开封建礼教的陈词滥调。
秋瑾长到十四五岁时,就已有志有才,很喜欢看有关梁红玉、穆桂英等女英雄的故事书,决心像她们那样为女性争光。
有一天,秋瑾的表姐妹随大人来玩,交谈起来,姐妹们都恨自己是个女孩子,没地位,没自由,好像笼子里的小鸟。秋瑾越听越觉不平,愤愤地说:“女性的聪明才智不一定比男子差,只是因为女性没有机会读书,缺乏独立谋生的本领,依靠男人吃饭,才受欺侮。我们应该立志图强。”
这话不知怎的被秋瑾的父亲知道了。他面带愠色,把秋瑾叫到面前:“《女诫》看了没有?记住了吗?”
“不但看了《女诫》,还看了《史记》、《汉书》。”秋瑾从容回答。
“嗯,看这么多书?‘女性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你忘了么?”
“可写《女诫》、编《汉书》的班昭就是女的啊!还有蔡文姬、谢道韫、李清照,都是才女。如果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汉书》就编不成了。”
父亲没料到女儿竟敢当面顶他,正要大发脾气,一个女佣人进来说:“舅老爷来了。”他起身一甩袖子,就急忙迎客去了。
秋瑾看着父亲的背影,不服气地小声嘀咕着:“不对就是不对,发脾气能让人服吗?”
历史人物故事2
东床快婿,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其实不用小编多作解释,大家应该也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但是这个词语,与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有关,因他而生想来大家就不知道了。
王羲之出身魏晋名门世家琅琊王氏,在朝廷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之职。
但他的成就不在政治上,而在艺术上。王羲之书法出众,有“书圣之称”,其所写《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
据传当初晋帝到北郊祭祀,命王羲之将祝词写在木板上,再拿去让工人雕刻。工人将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书法墨迹一直浸到木板里面去了。一直削了有三分的深度,才算见了底。王羲之笔力雄劲,以致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东床快婿中的“婿”,那么“东床”和“快”又指什么呢?这还要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东晋重臣郗鉴有个女儿,名叫郗璇,年方二八已是到了婚嫁的年龄。郗鉴自然要考虑给自己的女儿,择一位上好佳婿。
郗鉴与王导同朝为官,感情不错,又听人说琅琊王氏的子弟,个个生得丰神俊郎,才华横溢。与其找些不知根底的人家,不如与王导结亲。
郗鉴将自己的想法给王导说了,王导听了也十分干脆。他直接对郗鉴说:“那好啊,我家子弟甚多,您抽空到家里来看看。若是您相中了哪个,不管是谁,我都是同意的。”
别看王导说的好像不把自己子弟当回事儿,但正是这种随便人选的态度,可见其子弟都是出众之辈,不丢人。
郗鉴听了王导的话,没多久就让管家带上礼物上门,先来打听打听消息。
而这边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个个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管家看来看去,觉得王府的确子弟出众,个个都是青年才俊。但要说一眼惊艳,当即想让人定下来的那也没有。于是管家就说,没有别的人了吗?
王府管家一看,人数还真少了一人,便是王羲之。王府管家带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看见靠东墙的`床上躺着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
原来王羲之回府半路上赏玩了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早忘了还有相亲这么回事儿了。回府之后,又因为天气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的喝茶。
管家见王羲之安然自若的躺在床上,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心中十分惊讶,暗自留了心。
等回到太尉府之后,郗鉴询问结果。管家说:“王家年轻公子二十多人,听说您觅婿后,都争相恐后。但唯有东床上有一位公子,对此事无动于衷,袒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听了后笑道:“我要找的女婿正该是这样的人,走,快带我去看看。”
郗鉴来到王府,见王羲之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他十分满意,当场就下了聘礼,择王羲之为婿。
这“东床”指的是王羲之躺的床,而“快”则说郗鉴定下王羲之的速度之快。
历史人物故事3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唯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益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后人眼里,商纣王的这种“裸奔”癖好是无法容忍的,纣王也因此成了君王的代言人。
其实,纣王让男女在沙丘苑囿里裸奔,未必就是。古代有“欢乐谷”的遗俗,为的是解决未婚男女的性问题。周代时,也依然组织男女于桑林里“奔”。《周礼》规定:“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在一年中的某些特定季节,周朝官方就会指定某些地方作为欢乐谷,令未结婚的'男女聚到此处,结识,不必履行结婚手续就可同居。
原始人类没有婚姻一说,也就无婚姻制度的产生。到了氏族社会,才开始采用集体群婚制,即一个氏族的男性或女性集体嫁到另一个氏族。这也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族群繁衍和防止导致族群退化而形成的一个习俗。再到私有制社会,才有了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固定夫妻关系,于是也就产生了婚姻制度。
历史人物故事4
因为有感于争储斗争的残酷,雍正即位后首先做的事,便是想出一个立储的新法子。一天,他召集五大臣及满汉文武官员去乾清宫商议hx事。他坐在龙椅上,对众大臣说:"父皇在世时,曾立二阿哥为太子,后来废而又立,立而又废。
父皇晚年,常为此闷闷不乐。朕想到,立储乃国家大计,不立不好,明立又不好,你们有何妙策?"大臣们面面相觑,半晌,齐声奏道:"臣等愚昧,凭圣上意愿定夺便是!"雍正帝又说道:"朕以为,立皇太子与一般政事不同。一般政治须劳大臣们一起商量而定,立太子的事,做君王的理应独断专行。譬如朕目下有好几个皇子,倘让众大臣议定,则众口必不一致,让朕难以定夺。何况,明立太子,免不了兄弟争夺,惹出祸端,因此朕再三筹划,想出了一个变通法子,朕私下拟定皇储为谁,写在诏书上,密封收进匣内。"说到这里,雍正帝把头向上一抬,手朝上面一指,说,"匣子就安放在这块'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你们说这样可好?"
大臣们一听,异口同声回答道:"皇上思虑如此周详,臣下岂有异议?"当下,雍正帝便命众大臣退出殿去,只留下事务大臣在内,他亲手密书皇太子的名字,封藏在匣内,又命侍卫攀缘木梯而上,把这锦匣安放在匾额后面。从此以后,代代清帝都照雍正的`做法,把皇太子名字藏在"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于是清帝传位才避免了宫廷内乱。
历史人物故事5
1.三顾茅庐
【释义】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语出】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人物】汉末,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刘备(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听说诸葛亮(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很有学识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他们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2.孺子可教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人物】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散步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黄石公,隐士)。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张良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张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后来老人交给张良一部《太公兵法》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3.四面楚歌
【释义】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语出】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人物】项羽(今江苏宿迁人)和刘邦(今属江苏丰县人)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兵少缺粮,夜里又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难道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心里已丧失了斗志,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4.老当益壮
【释义】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人物】东汉名将马援,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为此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他常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开国功臣之一,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5.投笔从戎
【释义】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语出】《后汉书班超传》。
【人物】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突然觉得很闷便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6.暴殄天物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语出】《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宝钗、李纨、探春)只是取笑之谈,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7.暗渡陈仓
【释义】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也比喻男女私通。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
【人物】《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
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8.嗟来之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语出】《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人物】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9.怒发冲冠
【释义】形容愤怒到极点。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人物】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壁玉。秦昭王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后派蔺相如带了和氏壁出使秦国。席上,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壁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壁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10.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语出】《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人物】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历史人物故事6
英勇出众的拖雷
成吉思汗与皇后孛儿帖生育了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小儿子拖雷。在平常人家,一般都是小儿子最受父母宠爱,再加上拖雷与生俱来的机智和勇敢,自然深得成吉思汗的喜爱与信任。
拖雷从不恃宠而骄,从年幼起便跟随在兄长们身边学习骑射,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作战的时候也非常勇猛,逐渐在军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望。成吉思汗见他很有军事才能,便一直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拖雷受父亲的影响很深,非常崇尚武力,热爱战争。在成吉思汗的蒙古远征军中,他所带的军队是最威武和最残暴的,西征所到之处,反抗蒙古军队的城市,都会遭到残忍的报复和屠杀。
当时蒙古西征军已经攻打了不少中亚古国。有一次,一小队蒙古士兵在马鲁城下被歼灭,拖雷得知后非常愤怒,决定率七万精兵围攻马鲁。
拖雷并没有草率行事,他先是派出了先锋军——四百骑兵夜袭城外的突厥军,将七万多突厥人完全击溃。等到蒙古大军到达后,再将马鲁城重重围困。
大军兵临城下,拖雷见马鲁城城门紧闭,难以探清城内情况,于是亲自率领五百骑兵绕城观察敌情。当他发现马鲁城城防森严,粮草充足,果断决定发起强攻。
马鲁城内的守将们无奈之下只好出来迎战。只见威风凛凛的拖雷双腿夹紧战马,一手抓住缰绳,一手挥舞着兵器,飞快地向前冲,很快就冲到城门口,击退了马,一手抓住缰绳,一手挥舞着兵器,飞快地向前冲,很快就冲到城门口,击退了出战的敌方将领。
马鲁城的将领见拖雷和他的军队如此勇武,而自己的守将已牺牲很多,心知败局已定,只好出城投降。拖雷假装许诺不杀投降者,但在蒙古军入城后,他悄悄选出工匠四百人带走后,便下令屠城,死者达七十万人。
随着年龄渐长,军功越立越多,拖雷的声望也越来越高,成为继承成吉思汗汗位的有力争夺者。
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各有所长,多年来屡立战功。在三儿子窝阔台和小儿子拖雷之间,成吉思汗一直犹豫不决,不知道该立谁为汗为好。窝阔台谨慎坚定、老成持重,而拖雷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战功卓越,少有过失。成吉思汗最终从大局出发,认为拖雷会是一个很好的辅佐者。所以在临终前,成吉思汗把窝阔台和拖雷留在身边,把汗位传给了窝阔台,却让拖雷暂时监国。
两年后蒙古王庭召开议事大会,此时大哥术赤已死,二哥察合台全力支持窝阔台,拖雷势单力薄,无计可施,只得拥立兄长窝阔台即位。
历史人物故事7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以才华横溢、博学多闻而盛誉于世,但他在王安石面前却丢了不少丑。
一次,苏东坡去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未遇。偶然发现其书桌砚台底下医着一首未写完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东坡想:“只有秋天才刮金风,金风起处,群芳尽落,但菊花有傲霜之骨,怎么花瓣四处飘落呢?王公真是江郎才尽,铸成大错啊!”于是,他挥笔续诗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拂袖而去。
王安石见到东坡续诗,暗自忖道:“真是少见多怪!”决定给苏东坡一点小小的惩罚。他建议皇上将东坡调任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东坡到任后,不理政事。一日他和好友陈季常到后花园赏菊饮酒。这天正是刮了几天大风之后,园中十几株菊花枝上一朵花也没有了。只见满地铺金,落英缤纷,东坡一时瞠目结舌。陈季常问:“你见菊花落瓣,怎么这样惊诧呢?”苏东坡叙述了在王安石府中改菊花侍一事,好友大悟。苏东坡不禁感慨万分:“去年我刚被贬谪来黄州,我还以为是荆公恨我揭了他的`短处,公报私仇,谁知这不是王荆公之错,而是我锗了。这事给我的教训太深了:凡事要谦虚谨慎,千万不可自恃聪明,随便讥笑别人。”
历史人物故事8
苏东坡住在岐山下的时候,听说河阳县的猪肉味道特别好,就派一个人到河阳县去买猪。这仆人是个酒鬼,临出门时,苏东坡特别叮嘱他不要喝酒误事。
刚开始,仆人做事很小心,一点酒也没有喝,所以一路还算顺利。等到买好了猪,快到家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了,在路上一边赶猪,一边喝酒,最后醉倒在路旁。这样—来,猪都逃走了。
仆人醒来时,发现猪没有了,找了很久也没找着,又不敢空着手回去。只好自己出钱,在岐山附近买了几头猪赶回去冒充河阳猪,苏东坡十分高兴,特地发了很多请柬,请了很多客人来吃美味的河阳猪肉。
肉做好后端了上来,苏东坡说:“河阳的猪肉特别好吃,这是我叫人专门从河阳买来的。”当时,苏东坡是朝廷命官,又是有名的'文学家,客人们听他这么—说,夹起猪肉一尝,都赞不绝口,说到底是河阳猪肉,真是又香又嫩,肥而不腻。正在这时候,有人来报告说有几个农夫要见苏东坡。
“几位有何贵干?”见了农夫,苏东坡问。
“昨天我们在路上捡到几头猪,一打听,才知道是大人府上的,今日特来送还。”
“我的猪?”苏东坡很惊讶,叫来仆人问怎么回事。仆人见瞒不过,只好把实情说了。刚才还在拼命夸猪肉的那些客人觉得很没趣,一个个告辞走了。
哲理点拨:为什么普通的猪肉经苏东坡介绍后,就变得格外好吃了呢?原因就是普通人喜欢迷信权威。对于权威,既不盲目崇拜,也不盲目蔑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说话办事忠于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真正地拥有智慧。
历史人物故事9
诸葛亮临死时曾说:“我死之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后来蒋琬、费祎都基本继承了这个自守的国策,在姜维跃跃欲试的时候总是抑制其行动,每次都只给他不超过一万的人马。延熙十六年,执政的费祎不幸被魏国降将郭修刺杀。姜维继任大将军后,蜀国再次由守势转为攻势。
姜维字伯约,本是魏国天水郡冀县人,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年少时就希望功成名就,做事不同于常人。后为州从事,参本郡军事。公元228年他被第一次北伐的诸葛亮收服。姜维当时是被迫投蜀的,却谁也不料后来对蜀汉最忠心的竟然是这个降将!姜维初投诸葛亮,诸葛亮即高度评价了他“其人,凉州上士也”,辟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粮谷是军之最要,这个任命足见姜维在诸葛亮心目中的地位和期望。姜维后迅速迁中监军、征西将军,可谓少年得志。与在魏国受到的冷遇和猜忌相比,诸葛亮如此厚待,怎么不叫姜维肝脑涂地?诸葛亮很重视锻炼姜维,几度出兵,都把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教授平生所学,使姜维深切感受到了诸葛亮公忠体国、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也使他的能力迅速提高。可以说,诸葛亮之待姜维,有师生之谊,也有父子之情。
姜维参与北伐,共计有十一次以上。他最大成绩是第七次,即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魏国毋丘俭、文钦反叛,司马师病死的那一次。姜维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王经众死者数万人。在诸葛亮手中,最好的也不过曾经是斩首数千人。次年的第八次北伐,是姜维迁大将军后的第一次,这时他已经54岁了,这次他与镇西大将军胡济约会于上邽。但胡济失期不至,姜维被魏国大将邓艾破于段谷,死者甚众。姜维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景耀五年(公元262年)的第十次北伐,姜维率众出汉、侯和,为以逸待劳的邓艾所破,只得还住沓中。此时,蜀军多次徒劳无功,实力削减;而且宦官黄皓弄权,姜维只得在外屯兵,形势转为战略防御。但姜维的北伐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而且决战于魏地,蜀汉未受侵扰,就蜀汉弱小的综合国力而言,成绩也是优秀的。
蜀国一旦停止进攻,魏军就不请自来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早欲仿效曹操当周文王,只是功业不显,所以计划灭蜀。但此时,唯独没有和蜀军交过手,不知道蜀军厉害的司隶校尉钟会赞成攻蜀。司马昭大怒,派主薄师纂威胁和蜀军打了多年交道的征西将军邓艾,不愿去的邓艾无奈才不得不奉命。于是司马昭派十八万大军,其中邓艾率兵三万自狄道攻沓中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兵三万到武街绝姜维归路,镇西将军钟会十万多自骆谷袭汉中,同时还虚张声势,假装做出造船欲攻东吴的模样。大军出发时,还有将军邓敦说蜀不可讨,被司马昭杀了祭军。
此时蜀国全国只有十万人马,在前线的不过五万左右。姜维得知消息后,上表刘禅诸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及阴平桥头,以防患于未然。但刘禅误听黄皓的胡言根本没有防御。钟会自己率领大军直扑汉中阳安关,守将是傅佥和蒋舒,蒋舒本为武兴督,在位无功,被派去助傅佥守关,因此怀恨在心,见到魏军前来,就出城投降。胡烈乘虚袭城,傅佥战死。姜维一听说钟会大军进入汉中,就率全军向汉中转移。诸葛绪的`三万魏军早占据咽喉要道——阴平桥头,姜维归路被断。不料姜维不愧是诸葛亮的高足,他使用调虎离山之计,做出一副抄魏军后路的样子。诸葛绪果然上当,后退三十里。其实姜维只入北道三十余里,一闻诸葛绪北上,就立刻还军穿越阴平桥头。等到诸葛绪知道上当,还师阻截,蜀汉已经通过阴平桥头一天了。
姜维等退保剑阁,据险而守。此时魏军发生了第一次内讧,诸葛绪不愿听邓艾指挥而靠近钟会,不料正中钟会下怀,借口他畏懦不前用囚车送回,还兼并其军。钟会劝降姜维不成,就猛攻天险剑阁,但无法攻克,而粮食将尽,士卒疲惫,只好准备“高兴而来,败兴而归”打退堂鼓了。
但是,邓艾偷度阴平景谷道成功!他自阴平道走无人之地七百多里,其地山高谷深,至为艰险,邓艾带头以氈裹着自己滚下山谷,将士鱼贯而进。此时江油关守将马邈主动投降,蜀国令代理都护卫将军诸葛瞻拒敌,可他不是占据险要拒守,而是与得到休养的魏军硬战,先胜后败,伏尸数万,诸葛瞻等战死沙场,其子诸葛尚叹曰:“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飞马冲入敌阵战死。邓艾又一鼓作气攻陷雒县,“黑虎掏心”威胁成都,蜀国无险可守,刘禅在谯周等主降派劝导下决定请降,北地王刘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可贪生怕死的刘禅不纳。是日,刘谌哭于刘备庙,杀妻、子后自杀,左右无不涕泣。
六神无主的刘禅派张绍(张绍,张飞次子)和谯周等带着降书去请降。邓艾见天上掉下了“馅饼”,很高兴地接受了。邓艾一到成都,刘禅就忙不迭地率太子刘璿及群臣六十多人面缚抬棺来到邓艾的军门投降,被邓艾依东汉邓禹故事,承制拜为代理骠骑将军,蜀汉就此灭亡。蜀汉的灭亡,为晋的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论功,邓艾是当之无愧的灭蜀第一功臣。刘禅又派人去广汉郪县命令姜维等投降,姜维等得到命令,“将士咸怒,拔刀斫石”,但无奈只得到钟会军中投降。
历史人物故事10
白琳功夫经过发端兴盛、由盛转衰、由衰转盛和兴盛式微等四个时期。
清代至民国之前为发端兴盛期。据相关资料记载,清光绪年间,福鼎出境红茶2万箱,每箱50市斤,远销上海等地。
民国初期,茶叶由盛转衰,年产值不到百万元。民国中期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由衰转盛时期,福鼎功夫茶主产区白琳、点头等地茶叶十分兴旺,茶商贸易繁荣,茶栈茶馆林立。
茶商向洋行或大茶行承包精品功夫茶在指定港口、码头交货,再由洋行、茶行外销港澳及欧美各国。在白琳本地,已经出现不少资本雄厚的茶馆,摆脱外地茶行、洋行的控制,将功夫红茶运至营口,转运满洲里销往原苏联。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功夫红茶兴盛式微期。20世纪50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国外对红茶需求下降。20世纪70年代初,红茶改制。
历史人物故事11
1、凿壁偷光:
匡衡小时候很喜欢读书,但家里面穷,买不起出,于是匡衡就去给有钱人家打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2、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惊慌失措得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3、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4、曹冲称象:
一头大象太重无法称量,曹冲想到一个办法,将大象牵到一艘船上,记下船下沉的痕迹,然后用石头代替大象让船下沉到相同位置。最后来称量石头的重量即为大象所重。
5、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历史人物故事12
慈禧太后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晚清最著名的女人,可以称得上是第一女人,她是如何过年的呢?
慈禧有极强的虚荣心,除了臣子要给她年礼,皇帝、皇后和宫妃们也不例外,但相比大臣送珍宝什么的,慈禧对家人、身边人送的礼物,更看重亲情的含量,所以多是些亲手做的东西,比如鞋、手帕、围脖、手袋之类。丫头、太监们,往往送一些糕饼点心之类的东西。
慈禧是大清朝的“老佛爷”,平时上下就是围着她一个人转,顺从她的旨意,过年了则更是。大年三十的一大早,慈禧要去敬神和祭祖。下午两点,要行“辞岁典礼”,在皇后的带领下,宫妃、家人、侍从等依等级高下排列成行,一齐向太后叩头。礼仪结束后,慈神要出点“血”,给每个人一只红缎做成的绣金小钱袋,里面放着一些压岁钱。
现在大年三十,大多数人家都会围在电视机前,看CCTV的春节晚会“守岁”,过去没有春节晚会,百姓之家就是打打牌,掷掷骰子,或是出去听听村戏、说书什么的。帝王家在这一夜内容自然要丰富多了,还会有通宵的娱乐活动,相当于“春节晚会”。但慈禧比较喜欢的活动是掷骰子,德龄回忆,“没有一个人想上床睡觉。太后提议我们玩骰子,给每人赏一些钱,多的达二百两。她让我们用心点,赢钱才好。我们当然是极用心的,生怕赢了太后的钱。”但玩够了,慈禧“开心一刻”就到了,会把她自己赢的钱都放到地上,让大家都来抢,以此取乐。于是宫女下人都一拥而上,拼命抢夺,让慈禧开心。以后几天,慈禧都会玩“撒钱”的'游戏,有钱“抢”,大家也开心。
天快亮时已是大年初一了,撑了一夜的慈禧肯定累了,会回房休息。在她醒后,宫女会捧着几盘代表平安的苹果,几盘代表长寿的青果,表示更新的莲心,到慈禧的房间,讨她的欢心。慈禧见了高兴,也要对大家说几句祝福的吉祥话。”这时候,大家都要站在旁边,等她梳洗完毕,向她拜年。之后,大家才会给皇帝和皇后拜年。
据故宫专家向斯所著的《女人慈禧》一书介绍,慈禧最喜欢听戏,而且最喜欢听的是淫戏。为这,大太监安德海特地在西苑建造了一座精巧绝伦的大戏楼,供慈禧看戏。还专门召集了一班梨园子弟,排演戏剧,尤其是在淫戏方面下大功夫,博慈禧一乐。有时候戏太下流,连陪听的皇后(儿媳妇)都觉得坐不住。大年初一,戏自然是少不了的,根据慈禧的意思,会在宫内的院子里临时搭一个戏台。慈禧一般坐在靠近客人和宫妃用的走廊附近,当然包括皇帝皇后在内,家人、身边人都要陪她看戏。
而在这一天,慈禧也会有百姓人家老奶奶的仁慈,一改平日的威严。德龄就感受过一回,她回忆,“朦胧中,我感到有个东西掉到了我嘴里,就猛地醒了过来。睁眼一看,原来是一片糖,我马上就吃掉了。走到太后身边,太后问我糖好吃不好吃,又让我不要睡,多玩上一会儿。太后这么高兴的样子,我还从没见过呢。她开起玩笑来,简直就像个孩子,让人没法相信这就是以前那个令人敬畏的太后。”
一直到傍晚时分,初一大戏才差不多唱完。这时,慈禧会即兴表演,超级票友的她让太监们奏乐,亲唱几首小曲过把戏瘾,宫女们也跟着她唱了起来。正在兴头的慈禧又命太监唱,票友太监自然唱得很专业,但难为了平时只知道“咂”的太监,根本就不会唱。但老佛爷的话谁敢不从,只得扯开鸭嗓嚎上几句。这么一来戏剧效果就出来了,不只慈禧笑了,大家都笑了,满堂喝彩。
看来,不论是普通的百姓之家,还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家,过年图的就是一个字,“乐”。而慈禧,除了一个“乐”,还借机积攒到了大量的陪葬品。
历史人物故事13
“我国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我国的历史人物令人敬佩;如诸葛亮,花木兰,荆轲;今天,就让我们听听历史人物的事迹;”主持人宣布“历史人物故事会”开始,伴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本次活动拉开了帷幕。
同学们的故事丰富多彩,有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有讲《匡衡凿壁借光》的、有讲《荆轲刺秦王》的等等。同学们在台上大显身手,有的激情满满、神采飞扬,有的声情并茂、滔滔不绝……教室里气氛热烈而紧张,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通过评委公开公正评分、复评,最终,郝天欣同学的《唐玄宗开元之治》获得了一等奖,吴博同学的.《诗仙李白》和徐元方同学的《纸上谈兵》获得了二等奖。台下同学们纷纷点评,说几位获奖同学讲故事时姿态大方、故事完整、感情饱满。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畅谈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总结,这不仅使同学们看到别人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还使大家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从策划、组织到点评、采访,都是同学们自己完成的,这样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同学们的合作、交流、组织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历史人物故事14
南朝时,宋国有个名将叫宗悫。他从小就有胆量,少年时就练了一身武艺,既有见识又勇敢。他哥哥宗泌结婚那天,半夜里,有十几个强盗趁贺客刚散之机,突然来打劫。宗悫毫不畏惧,挺身而起,击退了强盗。
有一次,他叔叔宗炳问他:“宗悫,你长大后准备怎么样?请说说你的志愿。”宗悫应声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他叔叔听了这句极有气魄的壮语,很是高兴,满意地赞许说:“好孩子,志向远大的人,正应如此!”
宗悫长大后,当过振武将军、豫州刺史、雍州刺史等官职,曾率军远征南方的林邑国,大获全胜,建立了一些功业。
他少年时所讲的`“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为少年的远大志向,成为激励人们立志奋进的不朽名言。
历史人物故事15
肖邦-把心脏带回祖国
世界著名大音乐家、波兰人费列德利克'肖邦,由于受到波兰反动政府的残酷迫害,先后流亡法国、德国、英国等地,时间长达十九年。在这期间,他的许多贵重东西都散失了,唯独将出国时带出来的一个装满家乡泥土的银杯,朝夕不离一直带在身边。1849年,肖邦在巴黎一病不起,生命快到尽头了。临终前,他对从华沙赶来探视的妹妹说: "波兰反动政府是不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的。我死后,至少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在安葬肖邦的那天,送葬的人在他的墓穴里撒上了那把在银杯里珍藏了十九年的泥土,又按他的遗愿解剖了尸体,把肖邦的心脏带回了华沙,存放在圣十字大教堂里。
肖邦的心,是一颗永远向着祖国的心,是一颗比金子还珍贵的心。在这颗心脏里,蕴含着对祖国深情的眷恋,回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旋律。
马雅可夫斯基-全心全意为听众服务的诗人
马雅可夫斯基经常写一些便于朗诵的楼梯式的诗。他写的诗,一般不先在报刊上发表,而是在大街小巷对群众朗诵,因而深受群众的欢迎。
一次,在列宁格勒举行的大型诗歌朗诵会结束时,马雅可夫斯基问; "下一次谁还来听我的朗诵呢?请举手!
大厅里一下子变成了手的森林。
马雅可夫斯基微笑着说; "你们中间,有谁不想来?"
在拥挤的人海中,有三只手慢慢举起,诗人向其中一个: "请您告诉我,同志,您为什么不想来?难道我使您生厌了吗?"
"您说到哪儿去了,"那位听众用惋惜的口吻说道,"您朗诵的太好了,可惜下一次我就要回特威尔了!" "特威尔·"马雅可夫斯基毫不犹豫地说, "那我一定抽时间到特威尔去朗诵。"
马雅可夫斯基就是这样一个全心全意为听众服务的诗人。
法拉第-不为名利
绝大部分科学家一心一意献身科学,他们不为名而来,不为利而往,表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他们由于发明而取得的荣誉、报酬,是社会给他们的奖赏、报答。那是他们发明发现当之无愧的结果,而不是发明发现的`唯一动力。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曾先后得到欧美各学会赠予的荣衔九十四个,各国帝王对他也是优礼厚待,他却坦然地说: "我从来没有为追求这些荣衔而工作。"科学家们蔑-德育名人小故事
视追名逐利的个人主义者。卢瑟福在约克郡联合钢铁公司研究实验室致词时就说:"再也没有比那些只顾个人鼻尖底下的一点事情的人更可悲了。"诗人歌德说:"才能较低的人对艺术本身并不感兴趣,他们在工作中除掉完工后能赚多少报酬以外,什么也不想。有了这种世俗的目标和倾向,就决不能产生什么伟大的作品。"沉溺于名利,如果是科学家,由于道德上的障翳,就很难有伟大的发明创造,有成功也是偶然的、暂时的,他缺乏由持久动力引发的钢铁毅力。如培根所说: "有人好象在知识中求得一个躺椅,以便休息自己那种向外追求忐忑不安的神情……或是求得一个商店,好来奇货可居,市利百倍……这种心理很能妨碍知识的发展。"故尔,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大凡多"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
【历史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的故事04-24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07-03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03-03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12-14
历史人物故事03-05
历史人物经典德育故事06-28
历史人物的感动故事04-16
历史人物故事03-10
历史人物小故事06-23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