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6篇[优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1
接到任务后,我并没有着急备课,而是反复读课文,问问自己读完文章有哪些感受,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确定的知识。同时从一位老师的角度出发,梳理出了本课需要教会学生的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取舍、设计。本单元的人文要素是了解历史中的俊杰,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和“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针对文言文语言精练的特点,教学本文时,需要将简短的文言文变长,因此我将引导学生梳理文言文学习方法,围绕“复述课文”及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来想象画面讲故事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本课设计了一个课时,如何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哪些是学生明显知道的信息,哪些是需要老师课堂上引导提升的方面,以何种方式来引导,突破重难点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最多的方面。
经过多次试教,我决定关注语文的实用性,将课堂还给学生,整体上设计了五个环节:字理导入,激发兴趣;梳理方法,做好铺垫;理解文意,挖掘形象;创造性讲故事;拓展延伸,以文带文。
整堂课下来,觉得呈现比较好的几个方面:
从课题入手,抓住了一个“戎”,字理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关注到了“戎”常用的义项,导入直接、扎实。
第二环节帮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旨在唤醒旧知,搭建起新旧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拓展迁移,克服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理解文意,深挖人物形象时,用到了本节课总结的方法,没有使方法流于形式,同时在此过程中教会学生从积累古文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或者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感受文言文语言精练的特点,方法渗透、归纳贯穿整堂课。
挖掘人物形象时,也能抓住诸儿“竞走取之”与“唯戎不动”的区别,层层深入剖析出王戎的冷静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推理,而不仅仅是学生浮于表面的“聪明、机智”等。
创造性讲故事有抓手。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及文言文特点,我将拓展讲故事作为难点之一,课堂中教给学生方法,同时为学生搭支架,引导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加入动作、心理、神态描写,最后四人小组人人汇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
以文带文,拓展学习了《孔融让梨》,该环节也是围绕本节课教的方法来学习,丰富了学生的文言积累,也运用了当堂课教的方法。
总之,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我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将学生放到了第一位,致力于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课堂呈现还算顺利。
本次活动结束了,但是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以生为本”的课堂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理念,可是真正能时时把学生放在心里,放在课堂的第一位,关注语用并在课堂中呈现,我是在本节课的反复打磨中才逐渐实现,希望今后自己的课堂能以此为契机,在以生为本的语用课堂上越走越远!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2
本次教研活动,又聆听了本校新老师张艳霞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她设计的教学重点是: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加强了诵读,诵读的多样化(范读,自读,齐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本节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参与到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从中对“王戎识李”这个故事表明自己的见解。
三、不足之处
1、环节设计过于全面,显得臃肿繁琐。过于看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环节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保证。一堂好课不必“滴水不漏”,不必非要“赶着”把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走完。课堂上,应该灵活的“以学定教”。
2、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方法与知识,能力并重。方法与能力的训练时间可以再延长一些,后边的环节可以再压缩一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译读课文,把握内容。接着译读课文,把握内容。教师提示,课件展示自译方法。然后自读自译: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最后悟读主旨,质疑探究:试对人物进行评价,并思考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3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本文主要讲的是王戎年仅七岁,就能够根据环境来分析,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孩子。张老师课堂上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值得我学习。
1、以读为主
四年级的小学生对文言文还是非常陌生的,所以想理解文本内容必须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首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先指生试着读一读,发现学生认识字但是不会停顿,所以教读题目学会停顿。之后自由练习朗读,同桌互读,发现问题在班内及时指导,争取每个学生会读本文,也能以此为根基学会去读其他的文言文。最后,指学生在班内展示朗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教读,去体会当小老师的喜悦感。
2、学有方法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说说从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能谈得比较准确,感受非常到位。设想:你还读过哪些名人轶事呢?引导学生谈出司马光砸缸等,在熟悉的历史人物身上再次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4
四年级的张老师在教研组活动中作了一节文言文,当时我就在想:文言文该怎样教呢?回想以前教老教材高年级时,文言文的教学思路,一般是:
1、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师范读、引读,生个人读,动笔划出停顿);
2、自主学习,对照注释,读懂句意,合作探究,理解句子意思;
3、熟读成诵。
现在的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学习文言文,张老师的教学步骤非常清晰: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2、根据方法自主阅读,读好停顿;
3、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
4、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5、指导书写。
张老师的.课有以下优点:
1、注重朗读训练。文言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及阅读经验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主动地思考、理解、积累。本节课上,张老师先让学生自读,再划分节奏练习读,借助注释理解了文言文意思后,再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整节课,老师都能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阅读理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教学语言朴实无华。张老师的语言不是激情高亢,而是一种“生活化”很平朴的课堂语言。没有矫情的修饰,没有华丽的铺排,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受。课堂和教材要回归生活本位,张老师的课扎实而有效。
3、简简单单学古文。
学文言文,做到“会读”(字音、停顿)、“会讲”(理解字、句、全文)、“会背”(积累)就行了,不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
每次教研组活动,总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我们要吸收他人有益的经验,用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5
郑瑞梅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让我印象深刻,获益匪浅。
郑瑞梅老师的语文素养很高。她的语言简练却很有指导性,提问的问题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出正确答案。生字的讲解十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概括、总结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终生。比如,郑老师把汉字分解成几部分,说出古代汉语中每一部分的含义,让学生猜测出组合汉字的含义;通过组词的形式分析字在文中的含义;通过学生看图观察,根据上下文理解某一个字的含义。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积累,在思考中成长。
不管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需要朗读。朗读能够让学生理解文本、升华情感。郑老师利用多形式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边读边理解文意,边理解边读,以读促理解,理解后读得更加准确。师生在读中获取了每一个汉字的含义,读懂了整篇文章的文意,总结了文言文中部分汉字的“一字多义”。相信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学生会主动、轻松很多。
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培养而不是硬塞。郑老师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让学生小组交流,学生问学生答,借助连环画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等,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愉快地探索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合作精神得到了认可。郑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总结一下,郑老师的课堂主要的特点就是:以学定教。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会着急,急于给学生答案,急于用太多的话去引导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变得懒惰,毫无激情。我们在埋怨孩子的时候能不能反思一下自己呢?你的课堂是否废话太多?你的课堂是否还给了学生?你的课堂学生收获了多少?
可能我的能力还不够。像郑老师这样具有高素养的老师才能信手拈来吧?但是,我可以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高素养。坚持每天阅读了吗?每节课都疲于应付还是精心设计?我做的远远不够,所以我没有这样的能力。反思自己,改变自己,改变课堂,从现在做起。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6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学生之前对文言文的体裁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世说新语》,我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两小故事,谈话导入新课。
一般文言文的'学习,我认为大概过程是:
1、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2、再读注释,理解词义
3、联系上下文,逐句翻译
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5、背诵全文,体悟内涵。
按照这个过程,在学习中,我注意方法的指导,朗读课文时,提醒学生要注意文言文的停顿,理解文章意思时,根据注释和插图把短文读顺,读懂,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将王戎看到路边李子时“不动”和其他小伙伴“竞走取之”的行为进行对比,关注王戎的语言“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从而得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聪明机智的孩子。虽然带孩子们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漏洞百出,缺点多多。教研室魏老师给出的建议,让我醍醐灌顶,收获满满。
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而文言文的停顿要声断气连,教师应该进行规范的示范,带领学生读。而我恰好没有做好这一点,直接出示了停顿节奏。对于文言文的停顿指导,是放在一开始,由老师直接给出停顿,还是在学生尝试理解文章意思时,让学生自己体会停顿,后者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
是啊,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就自然而然的,能体会到在哪里停顿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就能明白课文中“之”字的意思了,“之”字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可当时在课堂上学生并没有一下子明白三个“之”字的意思。
反思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从教学的方面上,第一个环节——朗读,朗读形式不够多样,学生读得较少,朗读的作用和意义也没有完全发挥;其二,在于课文的讲解上,讲解过程中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够,学生不够入情入境,在读上感受到的文言文的趣味不够。其次,教学不够生动,过于追求全面,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和感受。这是一篇以孩子为主人公的文章,故事还是发生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以情景剧的形式,学生表演,从中感受体会,这样不但理解了文意,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切身感受,同时又有了自己的发挥,有助于课堂的生成,过程也更有趣味;或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他的玩耍中的发现,结合文章,得出结论等等。总之,这还是我过于追求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特点和感受的结果,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要多动脑筋,真正在备课时就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生真正感到趣味的高质量的课堂。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相关文章: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12-11
王戎不取道旁李听课评课稿12-10
小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12-10
王戎不取评课稿12-10
部编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04-30
王戎不取道旁李听课评课稿范文通用04-28
部编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通用12-11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通用7篇)09-30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精选6篇)09-30
王戎不取道旁李听课评课稿(精选13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