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1
《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是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其中有一篇《孩子的事不要包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剥开教育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像剥核桃一样,让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不断反思着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不要辜负了孩子,这是我们教师起码的责任心。我们这样想着,并且这样做着,可是我们不能辜负孩子对你的崇敬,不能把他们对你的崇敬化为对他们"伪责任"的工具。对于作者流淌于讲台间的才华,对于作者那份对教育深深地责任感而感到钦佩,正如作者祁智所说 "我们的发问 源于我们的自省 源于我们的责任、良知".试问拿着粉笔, 徘徊于数尺讲台的我们,有那份对教育深深地厚重的责任感吗?有对学生深沉的爱吗?我扪心自问问的自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的,在小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位中,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读了这篇著作之后,使我收获颇多,里面的一个个小案例,有的好像就是在我的过去,我为作者能给我指引教学前进的方向而感到激动万分。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2
时光荏苒,一学期的时间就这样在指尖流逝,踏上人民教师这条路已有半年,《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其实半年前已读过这本书,今天再看这本书,有了更深的体会,那就是作为教师的责任。
当时拿到这本书,给我最震撼的一节是“请喊学生的名字”,当半年前第一次踏进教室,面对一张张稚嫩而陌生的脸,我胆怯了,我不认识他们,我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觉得对不住人民教师这个称号,特别是当你走到一个孩子跟前想和他交流,而你却不知道他的名字时,更加的无奈。当我询问孩子姓名时,也看到了孩子眼中流出的伤心。“每个名字背后都凝聚着一个家庭的希望,遥想他们最初的诞生,无不是充满希望,倾注温馨,浓缩了人世间最纯朴的至爱亲情,包含着对一个新鲜生命的所有祝愿。它是每个来到这世上的人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并将一生与这份礼物相拥相辉。”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名字,我每次发本子喊着学生的名字,走到他的身边,看清他的脸,然后把本子交给他,几次下来,我能记住大部分孩子的姓名,慢慢的我也有了自信的资本,我叫的出你的名字。我看着一个孩子,叫出他的名字,他脸上也洋溢着开心。从一开始觉得叫不出孩子的名字丢脸,到后来慢慢发现,其实这就是责任,当你走上这条神圣的道路,责任心油然而生。
有位教育专家说“人生有两个世界,一是成人世界,二是儿童世界。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的使者。”从教半年来,酸甜苦辣,各种体会。令我最伤心的一次是家长的一通电话。从幼儿园刚上来的小朋友,他们的小手总是“闲不住”,不管上什么课,他们的手总是在玩各种“玩具”,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我采用朋友教的一个办法,吓唬他们,没收他们的“玩具”,经此一吓唬,大部分小朋友上课能坐端正了,这让我很欣慰,但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不听话的小朋友。小易,平时也算一乖巧的女孩子,那节语文课,她的小手总是不停的.玩的铅笔盒,友情提示下还是不听劝。我说“事不过三,再让老师发现有小朋友不好好听课,玩铅笔盒,老师就要没收了”,我继续上我的课。孩子的世界总是纯真的,其他小朋友发现小易还是在玩她的铅笔盒,向我告状,我有点怒了,没收了她的铅笔盒,总算课堂又恢复了安静。就这样等到放学后,我收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开场白就是把我骂了一顿,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手足无措了,难道我努力教育好这个孩子错了吗?后来和朋友倾述这件事,朋友说“又不是你的孩子,你何必呢。”是啊,不是我的孩子,我何必呢?我想这就是教师的责任心使然,他们不是我的孩子,可我早就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了,就算家长不待见我,我也不忍心放弃这个孩子,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师的良心,我的良心不允许我这么做。
我想最好笑的事就是期末考试了,期末考试前的那晚,我没有睡好,想来也比较有趣,自己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自己参加期末考试的时候也没有那么紧张,这一次我却紧张的睡不好,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参加期末调研,我担心他们会发生各种状况,我自己也笑话自己,后来发现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那一天他们很乖,心里甚是安慰。我想其实这也是责任心使然。
教师的责任何其多,这半年的点点滴滴也只是沧海一粟。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老师从事的就是“花”的事业。我愿用我的关爱和真情去浇灌每一朵小花,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付诸强烈的责任心,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3
今年暑假学校发了祁智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吸引我的,一是祁智本人,二是 “责任”二字的吸引。于是拿回家两天没有出门读完了此书。
书中共写了32个案例,其中的一些案例解析的观点真是值得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好好思索的。其一,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喊学生的名字,这是一名教师最普通的功课,但是又有谁思考过这里面竟然承载着很重的教育之责?上课时常惯的把名字换成了“你、你、你”,或是随手的一指,连“你”都省略了,而对一个任教两个班级以上的科任教师来说,能叫上几个学生的名字?我们根本没有想过,喊出学生的名字,是亲密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其实更是教师发自内心想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表现啊。响亮的喊出学生的名字,是教师的责任。那么反思自己,我又能喊出几个学生的名字?我很惭愧!
其二,制定标准的.目的不是选出几个优秀的学生,而是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秀。一直以来,制定所谓的各种“标准”,想到的都是让学生朝着这个“标准”的方向去努力,并满心以为这个“标准”所规定的一定是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但是潜意识里却一定是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学生是全体还是部分优生?其实还是给那些优生准备的。面向全体,在这些“标准”面前只不过是一句伪善的托辞而已。如何制定“标准”这句话真真是给我上了一课!
其三,孩子之间发生摩擦,家长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学会自我判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首先,孩子并不希望家长的介入,因为他们希望独立,更何况孩子之间的本没有什么大矛盾,今天你对了,明天你就可能是错了,而家长的介入往往让事情往“严重”的方向发展;其次,家长的介入,无非是显示一番家长的“强势”,这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极其负面的影响,孩子会养成依附的性格,还会从小有“恃强凌弱”的心理滋生。斯宾塞说,正确进行教育的主要障碍不在于儿童,而在于家长。如何疏导家长,引导家长的正确教育方式与理念,看来教育人也要努力做点什么。家庭教育,是中国教育当下的一个沉重的话题!
其四,教师布置学生将“辜负”一词抄写5遍。接下来祁智老师和这位老师的对话,可以说让我震撼。因为在层层深入的追问中,祁老师帮我们、帮老师们剥开了责任的“伪装”,原来我们心心念念的“责任”不过是“ 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作为自己不熟悉学生、不因材施教,甚至不思进取、能力缺乏的借口。”再看祁老师的解决策略,更是让我们“瞠目结舌”:
首先,要让会写的学生不抄;其次,要让不会写的学生抄有效的遍数,而且要抄对。
老师同意。
我说,这是第一层次,还有第二层次。让抄写的学生减一半作业量。“辜负”这个词,难在“辜”,“负”一般不会错,抄“辜”就可以了。
老师赞同,期待我说下去。
我说,第三层次,是让所有的学生都不用抄。“辜”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古”,下面是“辛”。你如果告诉学生,“‘古’人是‘辛’苦的,我们不要辜负他们”,这样,学生还会写错吗?
老师说,不会,肯定不会。
瞠目之一:方法之高妙;瞠目之二:方法之巧妙;瞠目之三:方法之简单。瞠目之四,如此之法我们没有想到!
其五,教师是给学生翅膀的人。
其六,我们可能让一个善良变得千疮百孔,也可能发现麻烦背后潜藏的美好。
……
读了《剥开教育的责任》,犹如一股清泉注入我的心田,从而使我们教师对教育之责任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4
伴着冬日暖心的阳光,我拜读了祁智先生主编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文字读完了,而书还在继续;书读完了,而书中的故事还在继续;故事读完了,而故事所展现的世界还在继续,教育世界中所蕴涵的可贵精神还在继续。
初读这本书,翻开序言《我们不要辜负了他们》,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踏入教育行业不久的我在布置作业时又何尝不是“词语抄*遍”,这么的轻率而鲁莽。当我看到书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抄写5遍?”“有多少学生会写错?”“其他会的学生为什么要抄写?”......我陷入了深深地自省当中。抱着学习的目的,我看了下去。
这本书很多文章立论很有高度,观察很有视野,分析很为中肯,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当下的教育行为,让我这个教育者获益匪浅。
《缺陷也会成就一种美丽》中两个问题应发了我的思考。罗斯福、丘吉尔和希特勒三个人,前两者有着几乎不能容忍的坏毛病,后者却几乎完美,然而前者成为了世人敬仰的领袖,后者则是万世唾骂的战争罪犯。教育中,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无不关怀呵护着“几乎完美”的“好”孩子,留给行为习惯差,学习落后的“坏”孩子的永远只是责骂。他们身上的点点缺憾在我们眼里被无限放大,加以渲染,起初的我亦是如此。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小Z,学习成绩在班里永远是稳定在倒数,而且行为上也“不拘小节”,老是喜欢惹是生非。与我搭班的老师提及他总是一声长叹,作为班主任的我更是对他束手无措,唯有批评,责骂来短暂遏制他的言行。
直到有一天,在出早操时,我看到楼梯口的灯光未关,正当我想走上去关闭时,突然一道身影窜了出来,一下子关掉了那盏灯。我定睛一看,咦--竟是他。那一刻,我那顽固的心融化了。从此,我细心观察着他的一言一行。我发现他常常会主动去将打乱的桌子摆整齐,常常会将教室后面垃圾箱外的纸屑捡进去。在一次班会中,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任命他作为我们班级资源回收箱和课桌凳监督员。自此,他变了!课间的走道里再也没了他奔跑的身影,课堂的听讲中多了一双有神的眼睛。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做货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的学生。“
常常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在我看来,我们作为园丁需要做的是耐心地浇水、施肥,而不是拿把剪刀去将他们修剪齐整,每一棵小草,每一朵鲜花,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美丽。我们能做的只是去增添她的艳丽,不是去限定她的生长。而这就需要我们用爱去呵护。
没爱就没有教育。有人这样说过:“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教育首先就是爱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爱学生也是老师的天职。作为学生,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爱的教育是相互的、鲜活的,只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我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无私的爱,能改变人的一生,而老师的责任正是撑起这种关爱的动力。现在的教师,仅做一个传授知识的“经师”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做一个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又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示范者的“人师”。高尚的师德是成为“人师”的最重要的素质。
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转化一名学生,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是不够的,还得靠老师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只有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你的关心与呵护,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曲,并及时地客观地分析原因,正确引导,点拨,发现闪光点加以鼓励,让他们绽放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的美。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相关文章: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07-03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12-19
读剥开教育的责任有感12-19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07-02
爱与责任教育教学随笔06-30
《拨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范文07-03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范文07-09
中学“责任感教育”活动总结07-02
中学生责任教育讲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