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第七天》读后感

时间:2023-12-21 17:36:1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余华《第七天》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1

  怀着好奇的心理,我阅读了一度销量排行第一的《第七天》。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作者余华所讲述的故事情节震撼到了,故事内容的荒诞和绝望是我没有预料到的,这些故事又都似曾相识,很多来自于曾引起媒体和网络广泛关注的新闻,只是作者通过以这样虚幻的手法集中编排出来,还是让我一下子感觉透不过气来。

  《第七天》故事取材于一些当今荒诞的社会新闻,很多人在各种悲剧中受伤或死亡,而这些人在这些事件之后有怎样的经历和想法?余华的这部《第七天》就是来写这部分内容的,从鬼魂的角度、死后的世界来讲患难与救赎。和余华的《活着》相比较,从故事的取材上来说,《活着》写的是历史,《第七天》写的是现在,人对当下的绝望肯定要比已经过去的更深。《活着》里面死去的人都还有个地方安息,而《第七天》里面却是“死无葬身之地“。

  看过这本书的人不会不熟悉,这些悲剧时时刻刻发生在网上和周围,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猜忌、贪婪和欲望造就了社会的残酷。悲剧有的是纯突发自社会:被强拆致死的郑氏夫妇,车祸身亡的李月珍,有的是因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李青因为杨飞的贫穷出走但陷入骗局自杀,鼠妹的为情自杀,伍超为鼠妹的墓地筹钱而死,张李二人的凶杀以及张刚父母的挟儿子以令警察局等等。死后的世界同样是分等级的。在殡仪馆里,有钱有权者享受vip待遇,普通人只能耐心等待,让领导先烧。没有墓地的亡灵们只能去往“死无葬身之地“。来到“死无葬身之地“的`亡灵们都带着悔恨或是遗憾,但在这里却抛开了这些,获得了真正的平和安宁,就连生前针锋相对的仇家也在这里结成了不离不弃的伙伴。这个地方让这部小说有了一些温暖的色彩。虽然是一部描写死亡的小说,我却觉得它是余华作品中最温暖的一部。作者似乎想借“死无葬身之地“告慰枉死者们的灵魂,

  但如果只是讲这些,那就是社会新闻杂集了,咋能成著作呢?是的,余华让善良和真情在这些沉重丑陋的现实掩埋中伸出了一双手,杨金彪与杨飞的父子情是本书中最大的亮点:虽然杨飞是捡来的,但杨金彪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位养子。杨飞与李青的爱情,也因为一个是“永远爱“,一个是“仍然爱“,而被隔绝在美好的未来想象之外,当一个漂亮姑娘想要去看世界的时候,再好的男人也挡不住。即便如此,两人之间还是有爱有挂念,这也许就足够了。鼠妹的感情虽然幼稚,但余华还是给予了很大的怜悯和同情,让她在死后了解到真相,净身并第一个离开了“死无葬身之地“,也可以说是一个祝福。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里都一样。“这是谭家鑫对女儿的宽慰,还有张李二人的吵闹作伴,以及鼠妹与婴儿们的歌唱。通过这些,作者想要表述的可能就是,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去信任亲情、友情与美好,是我们生命仍然存在的依靠。

  “他问那是什么地方,我说死无葬身之地。”这是余华在《第七天》一书中的最后收尾,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嘲讽与悲哀。《第七天》是一篇比《活着》更艰难的文章,是一个比《兄弟》更绝望的故事,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像是在挑衅社会的底线,余华用他最锐利的武器——笔,再加上毫不掩饰的嘲讽,划开了当下那些看似光鲜实则腐烂的皮囊。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2

  《第七天》里面的故事取自于一些当今荒诞的社会新闻,很多人在各种悲剧中受伤或死亡。作者余华将强拆民楼,城市鼠族,袭警等事件串联起来成为一篇小说。

  文章开篇直接进入主题,主人公杨飞的灵魂去到了死后的世界。作者以一个死后之人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他们同杨飞一样是这个名利社会中微小的一份子,如一粒尘埃。整本书的行文十分流畅,条理清晰且伏笔不断,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虽说故事内容荒诞不已但又都似曾相识。作者通过自己的文字替社会的底层人民发声,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表达了他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心。

  前两天作者交代了杨飞的死因,已经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者运用大量文字去刻画杨飞死后的相貌以及死后世界的样子,让我不由得以主人公的视角被带入了故事情节之中。

  作者一开始描写的殡仪馆秩序员其实是杨飞的`养父杨金彪。在第三天里,杨飞回忆起了自己生前和养父在一起的日子。他的养父杨金彪是一位铁路工人。他在铁轨上捡到了刚出生的杨飞,此处开始了他们之间父子情深的故事。他对杨飞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甚至为了他终身未娶。他因将小杨飞丢弃在幼儿园门口一整夜而忏悔了一辈子。后来当杨飞要与生母见面时,他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为杨飞置办了行李。在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时,怕连累杨飞独自离开,最后客死他乡。杨金彪其实就是现实社会中典型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一生勤劳善良,憨厚老实。

  在《第七天》作者刻画了一对普通情侣——刘梅与伍超,他们生活在城市的最阴暗处,三餐不续,生活在防空洞中,又被人称为“鼠族”。伍超异常聪明,他为人活络,又有新奇点子。本来有着很多次咸鱼翻身的机会,但每至关键时候,都被刘梅硬生生拉了下来。刘梅人长得很美,就像他们遇到的那位富豪说过的那样,美貌是隐形财富,这笔财富是否能够抓住,则取决于个人。刘梅也有很多次过上富裕生活的机会,甚至能够依靠美貌挣来不菲的财富,但她只是想想,却没有那样做,每次与伍超谈起这件事,他们都会吵起来,述说各自离开对方的生活该有多么充实和富裕。但到第二天,他们又会像没事人一样,牵着手外出工作。刘梅和伍超这对挣扎在底层的情侣,为了不分离,为了心中的爱,纷纷放弃彼此展翅高飞的机会。对他们来说,物质是一种只要活着,就能拥有的事物,而爱情不同,他们不容许爱情在物质面前有任何一次低头。但空有精神上的满足是不行的,最终这对苦命鸳鸯因食不果腹走向生命的尽头。文中所写让我明白物质虽是爱情的基础,但并不代表爱情。物质脱离爱情只会成为一滩死物,而爱情脱离物质也会是镜花水月。它们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分开便无法长久。

  在最后,文章中刻画了一个地方:那里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他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在那里走来走去,这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在这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这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这里人人生而平等。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相关文章:

余华《活着》有感03-29

余华《活着》有感14篇04-17

余华《活着》有感(14篇)04-17

余华《活着》有感(12篇)03-29

余华《活着》有感(通用14篇)04-17

余华《活着》有感通用14篇04-17

余华《活着》有感(汇编14篇)04-17

余华《活着》读书体会及感想05-18

余华《活着》有感(合集12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