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生的金智英》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1
读了《82年的金智英》我感触很多,首先说一说《82年的金智英》的大致内容吧,她在家里排行老二,大学毕业以后,就成为了家庭主妇,然后由于身边种种压力,她生病了,这个病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她只要心理有很多想法的时候,就会变成另一个人物,来说一通那个人的角度,她认为的想法,例如有一次,她和她丈夫,一起回到她丈夫家过年,然后她的婆婆妈,一直让她干这个干那个,然后她的小姑子回来过年了,她婆婆妈就说:“智英,你把这个拿来,你赶紧去做饭,我女儿都饿了,这种种,好像把儿媳妇当保姆的说话方式”,这个时候金智英说了一通话:“亲家母,你也是母亲,你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婆家被当牛当马吗?......”就这样说了一系列这样的话,这个时候,她婆婆妈一头雾水的看着她,这个时候,她丈夫突然把她拉回家,因为在她丈夫面前,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智英在家里当家庭主妇照顾孩子,身边所有人都说,这个女人真好命,嫁个好男人。所有人都一致认为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好像很轻松,她听了这些非议就选择沉默。有一次带孩子在商场买东西,照顾孩子,不小心把东西洒在地上,商场里的行人就指责她,“连个孩子都带不好,还把东西洒在地方,真的很无能”,这一次她没有选择沉默,她爆发了,扯大嗓门,开始反驳。最后她感觉生活把她磨得遍体鳞伤的,她想去工作,最后她又变成了另一个人物和他老公说话,是她的大学学姐,说“智英在学校怎么样的好,优异的成绩,对待工作也是很努力的人,她不是不想工作,她真的舍弃很多......”说了很多关于智英的'苦楚,她老公哭的稀里哗啦的,最后智英清醒了以后,他把智英生病的情况给智英看,智英看了,才知道自己伤病了,但是很好的是她积极面对自己的病情,她主动去看病,当她踏出治病的第一步,她的病就已经好了一半,最后她也如愿的去工作了,她老公在家里当一年的家庭主夫。
看了这本书,种种吧,让我觉得,这种事情在我身边发生了很多。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对待家里的女孩不重视。本身我自己出生农村,对于很多这种现象已经见怪不怪。我身边就有,小学刚毕业,让家里的男孩儿读书,让女孩儿辍学,然后帮家里做家务,等到可以出去打工的时候,就出去打工。还有很多初中同学,读完初中就辍学,不读书了,该定亲的定亲,该打工的打工,到了能结婚的法定年龄,就领结婚证,办婚礼。然后结婚之后也会因为生活的压力,背井离乡,然后和自己的孩子分离,自己挣钱补贴家用,并且身边也有很多人对他们不友好,我感觉我读了《82年的金智英》,对她的感触不是同情,而是觉得她还是幸运的,她有一个爱她,愿意主动分担家务,承担家庭责任的老公,不会因为一日三餐而发愁。她还有一个比较维护她的母亲,这一切的种种,让我看来都是幸福的。在我身边的一部分女性,相比较起来,比她难过的多的人有很多。
也许这个金智英觉得自己的命运比较悲催吧,毕竟在韩国这样一个小国家,相较于中国的人口大国,人多,事情多,压力大,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大家也都是苦中作乐罢了。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2
3月29日,我看完了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看这个小说题目中的人名,就知道是韩国的小说,确实如此,小说不长,所以我才可以在大半天的时间就读完了全文。小说朴实如华,就如同讲述邻居女孩,故事看起来特别的真实,就如同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朋友、姐妹、同事、邻居,那么平凡无奇,随处可见。她的故事可以说是稀松平常到毫无爆点可言,可以说,无论是作为韩国的女性还是中国的女性,我们基本上过着这样的生活,在结婚辞职带孩子方面,中国的女性好像比韩国更好些,这一点更感谢中国的国情。
金智英在生完孩子后由于得不到家人的特别关照,她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小说的结尾,是她的先生带她去进行心理咨询,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抑郁症得到解决,好了之后呢,她会怎么样?小说没有写,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到这个结尾,我的心情是压抑的。相比之下,我很喜欢智英的妈妈,我认为她的妈妈一辈子活得明白,也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生于传统的韩国家庭,只上到小学,就出去打工了,因为在她那个时代,家里都认为女孩是赔钱活,长大后是要嫁人的,所以,家中不主张女孩读书,而是供家中的男孩读书,生在那时候的家中,她的母亲也认为是正常的,因为家家如此。15岁后,她与姐姐外出打工,供两个哥哥,后来是弟弟读书,而也就是外出打工开阔了她的视野,她自己补习功课,自学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习,并取得了初中、高中的学历,也正是因为学习增长了见识,所以,她结婚后坚持让自己的女儿上大学等等,并一直坚持工作补贴家用,换了大房子,并开了店,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实现了从小的梦想。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每个人走的路,都带着家庭的烙印,但长大后,你的学识,你的视野觉得了你的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只要有梦想,只要坚持,所有的都会梦想成真,女人要想过得好,从个人的经历来说,一定不要指望别人,记住,你的贵人是你自己,你要用你的努力,换取你自己想要的生活。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3
“很显然,金智英的遭遇并不仅限于韩国这个地域文化圈,实际上,在早期华人社会里也一直存有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风气。早期的欧美国家的女性同样有着和男人地位悬殊的问题,当今世界上有些国家甚至对女性的态度和观念仍旧极度保守,限制重重,只是环境背景不一样、问题改善速度不一样罢了。
在韩国,许多人为这本书贴上了女性主义标签,有女明星甚至因为表示自己读过这本书而引发韩国男性的强烈不满,惨遭攻击,也有人刻意将这个主题改写成男性版,试图引发男女对立。
读者们纷纷呼吁,希望不要再让一九八二年生的金智英陷入绝望,而阅读这本畅销书的主要读者群也为女性,上述这些都一再显示韩国社会仍需加紧脚步改善性别歧视问题。我不禁想起艾玛·沃特森(EmmaWatson)曾在国际妇女节这一天所说的话,她重申自己的核心理念:争取的不是女权,而是两性都能自由。’并清楚地指出‘女性主义从不等于厌恶男性,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Feminismisnotaboutmanhate,itsreallynot。Ifyoubelieveinequality,youareafeminist)。这段话言犹在耳,期盼这本书在华人圈能有更多男性读者,让男性对女性的处境能够有所了解,相互体谅,帮助彼此。
阅读到最后,你甚至分不清自己究竟是金智英,还是金智英其实就是自己,因为她的人生正好如实地呈现着‘身为女性的人生’。也心知肚明,光靠一九八二年生的金智英是找不出解决对策的。所以我希望阅读这本书的读者朋友们一起思考,寻找方法,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金智英。”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4
韩国的社会问题,客观来说像是比中国更加严峻,但这不代表中国文化下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使在如此包容开放的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在发声。
我家里两个女儿,我和我妹妹。对重男轻女的第一认识是我的奶奶在我小的时候不愿意照顾我,她要照顾我爸爸哥哥的儿子。愿意给爸爸哥哥的`儿子买糖,而我的糖是之后妈妈知道后留钱给奶奶才开始有。好在生活在观念日益改变的江浙沿海地区,家长的想法也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
再次意识到性别问题的时候是大学,武汉。一个班级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但居多来自湖北省各个市。4年的大学生涯,年年投票选出来的班长都是男性。不是那种巧合性。像是对性别的约定俗成。
对于职场要是在新年伊始之前,我可能不会有如此深刻的性别困惑。一毕业选择了上海,是那种能力说话的地方,女性在职场风生水起。年底,考虑结婚的问题回家发展,开始投简历、面试。而面试官一定会聊到的话题,不管是直接还是侧面,结婚后多久要孩子的问题。说白一点,如果近期要孩子我们不要你。
所以不论是多么有能力,表现多么优秀,只要解决不了育儿问题,女职员都免不了会带来这些困扰。
最后,无关xx,因为今天发生的一件事,用文中的一句话勉励自己。
因为要是没把想讲的话说出口,之后一定会有说不完的委屈和愤恨。
下次记得讲出来,亲爱的。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4
生活在男女差异对待的环境的金智英,从小就被灌输家里最好的东西总是优先给弟弟,上学被邻座男孩欺负,她哭着向老师倾诉,老师却笑着说:“男孩子都是这样的。”上班后不得不去应酬,忍受客户的黄色笑话和无休止地劝酒。三十一岁结了婚,不久就在长辈的催促下有了孩子。在众人“顺理成章”的期待下,辞掉工作,成为一名全职母亲。性别刻板印象就是一种简单的性别归类,或者说贴标签。它的规则告诉大家,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如果不是你就是另类,就会受到排斥。
似乎从很小开始,我便一直受到慢性咽喉炎的困扰。在我刚开始接触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身边就会有朋友或者长辈,一听到我讲话,就充满了疑惑。有人就会开玩笑问我:“你讲话声音怎么这么小,害羞呀?”下一句话一般就是:“像个小姑娘一样。”在他们看来,似乎声音小,就等于女孩子,顺便得出没有男子气概的结论,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三个概念混合在一起,并且形成一种刻板印象,觉得男生就应该高声大气,否则就是女性化。
其实于我而言,不过是因为偶尔干咳,导致讲话太累,索性少讲话,或者小声讲话。而对于刚刚接触我的人来说,了解一个人需要时间,更需要精力。刻板印象正是大家在不熟悉细节的领域进行快速认知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不需果进行比较、分类、选择等过程,仅仅是预先决定和预先判断了一个结果。这种缺少思考的方式,为大家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的同时,也阻碍了思维的活动,不能客观描述一个独立个性的真实性。
刻板印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洗脑,让人们误以为某种性别必须是这个样子,如果不是这个样子,就不算个男人,或者没有男子气概。从而使得他人不能按自己的愿意来生活,形成一种压迫,造成非常大的焦虑。在被周围人对于讲话声音小开了好多次玩笑之后,以至于在以后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我都要尽量大声说话,表现出一种极大的热情,直到嗓子沙哑。当回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又要喝胖大海、罗汉果或者甘草来润喉。久而久之,越来越不喜欢社交,更为难堪的是,很少有人能够相信我这种外向型社交恐惧症的存在。
很多的性别刻板印象在长期的社会和文化积淀中,已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传统。男女被塑造成各自应该的模样,如果这些模样与内心的期望有严重冲突,出现了不是自己所认为的那个样子,就会对他人议论纷纷。从深层次上讲,其实是一种群体认知现象,简单的说就是偏见。认为自己的行为才符合大众群体的审美,产生一种群体的优越感,从而对于不符合这个审美的人群有一些负面的评价或者印象,乃至具体的歧视的行为。说到底,还是因为缺少理解和包容,才总对别人指手画脚。就像我,仅仅只是因此讲话声音小,就会引起不知情的人的无端取笑。
或许,我们很难去改变整个社会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但是,清醒的意识就像一个敲门砖,通过自我的觉醒,开始注意到差别对待和以此造成的伤害,并且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去反抗这些不平等,这或者就是我们想要的吧。如果真的认为做某件事是符合自己内心意愿的,认定了就大胆去做,不要因为别人说你是男性或女性就犹豫或者退却,除非自己内心不喜欢了,否则没人能让你停下!
很多时候,我们受到别人的非议,不过因为没有活成别人习惯的样子。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应该被一个固定的模塑造成大家期待的模样。我们生而不同,都渴望被尊重和理解,寻求自由与快乐,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而不是屈服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如李银河所说:“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坦然地接纳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够坦然地做自己,让自己活得自由,活得舒畅,就按照自己的本来面貌自由自在地、随心所欲地度过一生。”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5
看了这本书两个想法。
首先,虽然是说的普遍全球的男女平等问题,但这里暴露的更多的是韩国自身的问题。加上最近爆发出来的崔雪莉问题,这个被财阀垄断的资本国度本身阶级流动就相对固定,思想的封闭更是循环在各个阶层,女性的奴性根深蒂固,虽然在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有所反抗,但仍旧止步不前难以改变。女性的出路和价值被更多指向了娱乐圈,指向了“饥饿游戏”里的潜规则(与文本无关不多说),指向了家庭内部自我身份的确立,指向了相夫教子的偏安姿态。(韩国近几年给人感觉真的快完了)
然后是对这本书提到的几个时间段的不平等事件。幼时的男女顺序问题,求学的工作导向问题,工作期间的孕期问题,生育后的家庭分工问题……这大概是每个女生都会经历的问题吧,着实难以解决。但我感觉韩国那边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更多是在于①财阀垄断背景下的家族继承传统影响全国范围的家庭内部思维②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让男性身份再次突出③男性的理所当然④女性对女性的'谴责压迫……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男女无法真正平等。因为当你提及到“追求”男女平等,这世界便已经不平等了。真正的平等应该是潜意识与无意识的实践,而不是嘶声力竭却无法改变的痛苦追寻。(当然我们是需要把平等吼出来,那种“If its not me who?If its not now when?”的坚定绝对不能退缩)
读书少的幼稚想法,轻喷。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6
用了三个小时时间,读完了韩国作家赵南柱所著的这本《82年生的金智英》。虽然它是一本小说,但里面讲述的关于当今女性生活现状,却是极为真实。很多读者读完之后,说“这根本不是小说,而是我的人生报告书”。
虽然它反映的是当今韩国女性生存的一个现状,但我想中国女性同样面临着其中的一些问题。于是,便结合书中的故事情节和我们国家发生的一些案例,写下了这篇《一个女人的前半生》。
小说背后,引发的思考很多,但却好像又无法言语。似乎只能像豆瓣上的一篇书评写的,说一句“生为男人,对不起,我很抱歉”。
小说的结尾,心理医生在分析了金智英的案例之后,联想到了自己的妻子是如何为了育儿放弃梦想的。但这一番思索却让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不论是多么有能力,表现多么优秀,只要解决不了育儿问题,女职员都免不了带来困扰。下一个人一定要找未婚单身的才行。这才是最让人恐怖的.地方所在!
它似乎宣告了:女性要么单身选择职场,实现自我价值;要么选择家庭,养育孩子。二者永远无法兼得。
但我还是认为,在我们现在这样的一个男权社会中,男性是可以去做更多事情,帮助女性拥有更多属于自身的权利,实现男女两性的一个相对平等。最简单的,便是在自己的家庭里,尊重自己的伴侣,给予对方更多的支持,帮助她实现更大的自我。给女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她成长的过程里,为她保驾护航,帮她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和认知。代代相传,一切终会变好吧!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7
一开始的时候对本书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写的是韩国80年代女生的成长经历,对于出生在上海、从小就被反复教育要让让女生照顾女孩子,家暴女人一般都是新闻里的事,身边大部分包括老爸都是妻管严的我来说,从来不会觉得有啥性别歧视。但慢慢看下去,才发现那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言行可能就是整个社会固化的歧视思维。已经下载了电影还没看完,但感觉这个故事还是看书体会会更深。
可是反过来说,如果金智英的女领导甚至金智英本人不是打工的,而且企业创始人和经营者,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怕后面各种所谓的女性专有问题发生不招聘吧,说是歧视;招聘了吧,经期、生育、哺乳、教育假期是必须的,可正在做的那些工作和项目呢,总不见得和客户打招呼,暂停2年之后再重新来吧?我觉得不能由企业而应该在国家层面综合考虑,否则对企业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因为包括这本书在内的各种艺术作品的.呼吁宣传,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老了以后,这本书里所控诉的社会环境改善是可以期待的。目前我所能做的,就是比金智英的老公更能换位思考,更为体谅兼职在家带孩子的爱人,为她持续创造各种更舒适的氛围。并用自己的言行向身边的人表明态度:女性在各方面都应该有选择权,女性为家庭所做的贡献丝毫不会少于甚至可以基本肯定多于男性。男生照顾女生,是天道。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8
就是想支持一下为女性发声的书籍。站在预备结婚步入婚姻生活的分水岭,似乎文中的一切都让我担心的事变成了现实。例如对于需要工作年限才能考级的工作而言,当我脱离工作(产假、哺乳假)一年之际对我的职业规划影响是巨大的,如何在休假完毕之后尽快投入到工作中会成为很大的困扰。以至于在可预见的时间里不会将孩子纳入计划中。
之前有和男友提及生育孩子对自身生活的影响,会很辛苦,而男生会轻松很多,事业甚至不会影响。男友道自己同事也在家帮忙照顾孩子也很辛苦之类,我觉得首先就要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孩子是我们的,我们应该共同养育,如果不在你分内,那才能称之为帮忙。
:-(唉。这个社会对男性在照顾孩子方面的容忍度真的`是极高,比较常见的是孩子淘气衣服容貌出现脏污,总是觉得是母亲的责任。而当男性参与到照顾孩子的事情中就会得到极度的夸赞,会予以顾家的评价。难道照顾孩子就只是母亲或者女性的责任吗?父亲、男性应该和母亲、女性在社会以及家庭生活中承担同样的责任,是我们这个社会都应该达成的共识。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9
书中提及的故事非常写实,她可能是你周边人的缩影也可能就是未来的你。从重男轻女的童年讲起、到学生时期因性别被苛责、职场生活遭到骚扰和不平等对待,再到为了婚姻生活而放弃工作。金智英的这三十多年的生活中,几乎都是在委曲求全和被迫妥协中度过的。
但是她也并非一开始就选择沉默。为了孩子决定离职时,面对先生的安慰,她也曾经怒吼过:“能不能不要再说帮我了?”但到最后依旧感到抱歉而主动道歉。因为她发现,尽管为自己勇敢发声,情况还是会依旧,甚至只会更糟。
于是金智英就这样渐渐地选择沉默。
生完孩子之后关节开始变得脆弱,常常做完家务之后就会觉得手腕酸痛,于是她在某个周六的早上去了附近的.医院就诊。
医生却笑说,现在洗衣服有洗衣机,还有吸尘器不是吗?现在的女人到底有什么好辛苦的?
但实际上,做家务不辛苦吗?脏衣服不会自己走进洗衣机,也不会自己沾水淋洗衣液,洗完以后更不会自己走到衣架上把自己晾起来;吸尘器也是,不会带着吸头到处吸、到处拖。
不论哪个领域,技术都日新月异,尽量减少使用劳力,而唯有“家务”始终得不到大家认同。
不过这些都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直到她推着女儿走进咖啡馆,点了一杯咖啡被不远处的男人嘲笑说是“妈虫”之后,她终于崩溃了,然而她能做的只是慌忙的逃回家。丈夫也只是安慰她,别去这么想。
面对过往的种种,金智英开始分化出不同的人物来为自己发声。或许这样,心里可以好过一点。
看完这本书,我终于更深刻了解到,身为女性,尤其是孩子的母亲,背后究竟包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书中金智恩人生如实的呈现了大多女性的人生。那么在这个强调多元化与个人魅力的时代,代表着当今女性的这个人物,如何才能解开性别角色的枷锁呢?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10
读完《82年生的金智英》,我感到一种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震撼,原来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如此严重,这是我从未想过的。
平日里,我们总是赞颂母爱的伟大,孕育生命的美好,却忽略了女性的坎坷与牺牲。可当妈妈真的不只是表面上的那么幸福与欣喜,那是一连串的难以言喻的恐惧,疲劳,混乱,挫折,不知所措,甚至会出现一股背叛自己的感觉。
身为女儿,女学生,女朋友,女职工,妻子,儿媳都无母亲辛苦。这份辛苦,却并非单纯来自抚养另一个生命,还有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我价值的缺失。
如今,虽然男女教育程度相当,女性的薪金和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各种法律面,制度面开始关注男女平等,但是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人与人交往中对女性的诸多限制,甚至歧视却大有存在。
比如:职位晋升,工作机会,质疑女性的工作能力,“男主外,女主内”的惯性思维。
抚养小孩,维系家庭更是将女性禁锢在一个死牢笼中。一个女人若解决不了育儿问题,就会千夫所指,受人摈弃。金智英也就是在亲友的撮合下,父母的要求下,一步步地走向抚养小孩,维系家庭的道路。
故而,抚养小孩,维系家庭不只是女性的任务与使命,男性应承担更多的`责任。金智英那么努力,那么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却最终因育儿问题抛弃了一切,事业全都半途而废。
而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也让金智英沉闷抑郁。明明为了孩子牺牲了那么多,却始终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女性抚养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无可置疑的。
所以,男性就更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减少女性的压力,让女性有更多的上升机会,更大的发展可能,使女性地位不断上升,男女平等才有坚实的土壤。
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也许才是男女平等的最佳良药。只有相互理解彼此,才能了解双方诉求,才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男女平等。
金智英之所以被贬低成“妈虫”,是因为贬低她的人不理解当妈的辛苦。金智英之所以被老医生嘲笑一无是处,是因为那个医生不懂得家务的辛苦。
金智英之所以孕期请假被男性员工羡慕,是因为男性员工不懂得孕期身体的不适。
只有每个人都理解了女性的处境,才会放下那些偏见,那些种种关于女性的刻板印象,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82年生的金智英》虽是描述因为韩国女性,揭露韩国社会的男女性别歧视。实际上,性别歧视在各国普遍存在,只是严重的程度不同。所以,我真切地希望世界的人们辟除偏见,用温暖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女性,用真诚的行为关怀每一位女性。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11
这么多年来一直强调男女平等,相比之前已经很好,但要完全做到我觉得还得再过个好多年。因为天生男女生理构造的不同,女人容易被当做弱者,所以男人容易轻视,而女人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示弱。撒个娇,流个泪,卖个萌,男人基本上容易买账。因为这种个体的大部分存在,所以一部分强调男女平等的女性遭受很多的轻视和偏见。
生孩子是女人的能力,但别把她当成是一种义务。女人生下来不是成为某个男人的妻子,孩子的`母亲。男人在事业上拼搏,大家都说事业有成,而女人为事业打拼,最后还总是会听到“女人不用那么拼,最重要是找个好老公。”“事业有成又怎么样,还不是嫁不出去”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说实话听的真的很烦。女人的意义就是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将孩子扶养长大,如果孩子没教好,都会指责母亲的没用。孩子难道就是母亲一个人的事吗?无论说多少次男女平等,却始终不能。
真希望能看到真正男女平等的一天。
做为人生活在世界上本就不容易,不分性别,别再说女人命好不用工作在家干活。大多现实的情况是女人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父亲宛若死了一般。女人说一句不容易就是女权,男人对女人拳打脚踢就是释放压力,理所当然。
这社会畸形的令人可怕。
人长了脑子还是用来好好生活吧。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12
“金智英要抱着孩子做家务、上厕所,也要抱着孩子补觉。她每两个小时就要喂一次母乳,所以从来没法好好睡超过两小时的觉,却还得把家里打扫得更干净。”
从全职妈妈走过来的自己,看到这段描述时,眼泪要流出来了,真的是感同身受。这段话出自《82年生的金智英》一书,书中女主人公金智英,从小习惯了男女区别对待,习惯了忍气吞声,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金智英婚后成为全职妈妈,随着孩子长大,金智英想重回职场,却并不顺利。明明当初结束工作,回家带孩子时,并不是因为自己能力差或者不脚踏实地而辞职的,辞职在家照顾小孩,也并不表示对工作没有热忱。
但是有了小孩后工作,要考虑的条件变多了,首要条件就是要照顾的了孩子,同时还能不需另请保姆,还能趁孩子在学校时就能完成。
而这样的单位大多数都是不和你签约的,还没有保险,这样的工作金智英也并不感兴趣。生完小孩后,好像连兴趣和能力能都被局限了。令她感到满心期待的事情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疲惫的无力感。
受打击的金智英,患上了育儿抑郁症,偶尔会变成她周围的某个女性,模仿她们说话。
1、沉默不是金
金智英上面有个姐姐,下边有个弟弟,家里重男轻女,妈妈为了生男孩,曾经还打掉过一个孩子。但那时只是偶尔会觉得有点委屈,其实是早已习惯这一切,并主动作出合理化的解释:因为自己是姐姐,所以要让着弟弟,并和自己性别相同的姐姐共享所有物品。
上学后,学校里要让男同学先排学号,男同学先开始排队、先出发、先报告、先被检查作业。
金智英被男同学欺负,妈妈和姐姐都帮不了她,还是一次意外,一位女同学帮着,老师才知道是男同学一直在欺负她,但老师却说是因为男同学喜欢她,在她坚持自己讨厌男同学下,老师才帮着换了座位。坐公交车回家遇上男同学尾随,不敢大声呼救,只能悄悄向同车的上班族女子示意,幸好有她帮助,才没让尾随男同学得手。
可是父亲知道后却斥责她,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补习班补习,为什么要跟陌生人说话,为什么裙子那么短·····金智英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着要保守,行为要检点,危险的时间,危险的人要自己懂得避开,否则问题出在不懂得避开的'人身上。
金智英之后遇到不公平对待,就一直只在心里反驳,不敢说出口。比如有学长说她是“被人嚼过的口香糖”;面试官提出上司骚扰的题目,她也只是说出逃避的方法,不敢直接说让对方滚开;没找到工作时,父亲说让她乖乖等着嫁人,她虽生气却也不敢争论。
好不容易反抗了一次丈夫,却还觉得抱歉。
金智英真的有必要这样默默承认屈辱吗?
2、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面对种种不公平对待,金智英没说出的话,却有人说出了。
大姐头一伙人逮着暴露癖送到了警察局,公司女同事揭发了偷拍针孔的一连串过程。这些涉及很多人利益的事,总是有人敢于出头解决,但是遇到自己的事,就只能靠自己了。
公园里有人说她是妈虫,她听到后赶紧逃离现场。她明明可以冲过去告诉他们,她花老公的钱,买杯咖啡,并不就是妈虫,她也可以自己挣钱自己花。
她堵上性命把孩子生下来,甚至放弃了自己所有的生活、工作、梦想,只为了带孩子,凭什么说她是妈虫?面对亲戚们问为什么还没生孩子的事,本应老公帮着向亲戚们解释两人计划,但是老公沉默不语,自己生气后只能和老公吵一架,但是结果还是依着老公。
书中金智英妈妈比金智英幸运,她敢于对丈夫说:粥品店是我说要开的,这间公寓是我要买的,孩子们是自己读书长大的,你的人生走到现在的确已经算成功,但这绝对不是你的功劳。我七,你三。
金智英的妈妈也曾有梦想,但为了兄弟,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但在意识到这一切不值得后,又开始了追梦。
3、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
金智英的母亲在书中是一个很励志的人物,尽管曾经也和大多数少女一样,白天做工,把钱寄给家里,但是她一直不曾忘记自己的梦想。
后来白天工作,晚上上课,好不容易拿到了初中文凭。后来又苦读高中课程,拿到了高中文凭。
金智英母亲结婚后的生活,并不轻松,要照顾3个孩子和一个老人,要全权负责家中大小事,还要不断找赚钱的机会。因为被人夸手巧,于是在35岁时开始自己学习剪发,通过先给别人免费理发,得到好口碑,慢慢才有了红火的生意。
所以才能在父亲被迫辞职后,家里的日子并没有走下坡路。并因眼光独到,投资了粥店,而挣到了不少钱。金智英的母亲也是重男轻女家庭中长大的,所以尽量不让两个女儿像自己一样成长,也要面对不公,所以在换新家后,一定要让两个女儿有她们的房间,为此还存了私房钱,就是为了布置女儿们的房间。
所以,女人要想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
书中的心理医生,也是在接触到金智英后,才真正理解了她,因为他的妻子和金智英情况相同,为了照顾孩子辞职,而在孩子上学后,可以选择的工作种类有限,因为不论多么有能力,表现多么优秀,只要解决不了育儿问题,女职员都免不了会带来这些困扰。
金智英想改变这一切只能靠自己。
《82年生的金智英》,让我们看到了金智英在这个社会形态下,生存的不易,而她只是一个代表,其实人生中的各种苦难,谁都会面临,无关性别,只是许多人不愿意承认这点。
我们要记住的是:将来一定要让自己少点难过,少点痛苦,少点疲惫,不再忍气吞声,要勇敢地为自己发声,改变,随时都可以。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13
一本有趣而且阅读流利的小小说。曾经对韩国一无所知,由于公司组里有位最好的朋友是韩国人,从而对韩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她和我同年,很早移民来了美国,她的.很多思维方式,育儿,职场理念和我惊人的类似。(比起中国人,韩国人应该更加传统,重礼节,以及有等级观念)。
我们经常探讨美国人和亚洲人的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经常相视而笑。探讨我们无法丢弃的民族文化,谈及对孩子的教育,传承,以及职场(亚洲人,女性)。被两种文化同时强烈冲击,切身体验到各种好以及无奈。也许这也是人生另一种不同的体验和经历吧……
由于韩国特殊的地域性-前后左右都受敌,北有北朝鲜,边上有日本中国,依赖美国却远隔重洋。韩国是个人人需要服兵役的国家,大部分妇女都没有接受解放运动,男尊女卑严重,商业也没有太大的超级大企业,应该说是没有多少个性而依赖性比较强的小国家;而在这个地方,贫富差距,等级,腐败确是惊人的厉害。
也许我只是了解到了一个肤浅的韩国。日韩曾经在我眼里区别不大,走进才了解原来文化地域和历史造就了两个如此迥异的东亚文明,很有趣,愿意深度了解。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14
在两波等待衣服洗好的空空档里看完的一本页数很少但话题沉重的小书,82年生的金智英,像极了我曾见过的那些回归家庭之后找不到自己和意义的女性朋友们。
开篇的金智英像是得了精神分裂症一样,以自己母亲的身份说出心中对丈夫和公婆的不满,因为她不能以自己的身份讲这些话,她从小被教导要懂事、考虑别人,所以连说出心里不满也要错乱成别人才行。
全书几乎没有什么欢乐的地方,全部都是让人心生悲苦的日常,我看得有好些地方触动,也深觉女性追求的自由和平等是依旧是遥远的东西。
有多少男性在选取女性对象的时候,会首先考虑对方有过几个男朋友?有是不是会因此而看轻对方?金智英在和第一任男友分手之后,喜欢她的学长和别的男生议论她是“被人嚼过的口香糖”,然而,这个男子还是那种第二天可以面无变化继续嘘寒问暖哭肿眼睛的金智英发生什么事的人;男生感情经历丰富一般意味着会照顾人、懂女生情绪,女生则多半会被说玩得开什么,我一直相信,就像Emma Waston曾说过的一样,女性不是非要争取特权,而是只要平权,“女性主义从不等于厌恶男性,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Feminism is not about man hate,its really not. If you believe in equality, you are a feminist)。
请为家务的工作量正名。金智英有次去看医生,五十多岁的男医生说,现在洗衣服有洗衣机、打扫有吸尘器,真是搞不懂现在的女人有什么好辛苦的。可是,衣服不会自己跑进去洗衣机或者晾晒的撑衣杆上去,吸尘器也还没有到不需要人手持操作的地步。男性多半会说我会尽量帮忙分担,而很少从心底里觉得这是自己的工作。所有领域都在被技术的日新月异改变,但所有领域都有新的挑战出现,为什么就不能有人为家务的重担正名呢?一个人的家务都够搞半天,一个家庭的家务当然是要两个人合理分配共同承担啊。
今年三八妇女节的时候,看理想公众号发过一篇文章,叫《请停止歌颂母亲》,我觉得写得特别好,母爱也许并不是本能,是一种被赋予的必须要有的本能,文中婆婆质问妻子的一句话是,”这些都是煮来给家人吃的,怎么会辛苦?过节本来就是这样一起做菜、一起吃饭才有趣啊“没错,是应该一起做饭一起吃饭,可本来也是辛苦的啊,女性为什么不能明确表达自己对家务的.感受呢?
女性在彻底回归家庭之后很容易丢了自己,文中写到曾经是数学竞赛冠军的妻子在反复演算小学数学题目并说找到乐趣的妻子,真是读来心酸,没有完整时间睡觉、阅读,在喂奶、洗衣服、换尿布、准备早餐等一系列活动里看不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低价值感和无意义感很有可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力,精神本科是长期神经衰弱的结果啊
结局并未出现期待的反转,去精神科的金智英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光明的以后,希望每个女性都能勇敢坚强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吧。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15
独立个体,都有自我实现的权利!
文学创作,多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82年生的金智英》,来源于生活,同源于生活。平淡简单不失力量的文字,读完之后,内心挤满无力感。
赵南柱在20xx年创作《82年生的金智英》时,表示当时的创作基于一种记录的形式,大多数女性一生平淡的生活与作品所表现的相差不大,在那个时期,韩国对性别的区别对待俨然很大,金智英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缩影。作品出版后,引起分化的讨论,也有轮番的恶评涌向作者与出演电影的女演员,她们承受这些恶意,坚强而勇敢,这些热议也侧面验证了平权运动仍然还有很长的路。
金智英思想是独立的,从小也受有着独立自主的思想的姐姐金恩英的影响,对于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思考,也受整体社会的影响,与大多数女性一样,停留在思考的层面,并未有很多的行动去称合自己的想法。金智英处于社会的中层,生活物质方面没有出现很大的`危机,家人与丈夫都未伤害她,她也没有受过周遭人的伤害(非言语),生活总的来说属于不错。她后来抑郁并且严重到去看精神医生,也是她个性使然。
金智英认识到作为女性的自己与男性应该拥有一样的权利,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有权利去实现自我---青春、健康、职场、同事、朋友等任意一方面的追求,是当时社会加诸于女性的不公,限制了女性作为自我个体的实现,金智英意识到这一切但并未做过任何行动去反抗,也许作为寥寥可数的更容易被当成“异类”而被当时社会排斥。
在作品中,时不时有独立自主的女性,敢于反抗不公平,虽着笔不多,但她们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每个时期,都有女性敢于争取自己的利益,抗争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她们以不同的方式,为女性争取更多应得的---社会应该以对待男性的方式去平等对待女性。
【读《生的金智英》有感】相关文章:
《82年生的金智英》读书笔记07-03
浅谈孙双金的情智课堂07-03
关于孙双金的情智课堂07-03
高金英讲座心得体会01-19
《你好,李焕英》有感04-28
支月英事迹有感07-12
《你好,李焕英》有感15篇06-14
《英英学古诗》教案07-02
英英学古诗教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