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温度》读后感

时间:2023-12-22 09:13:45 历史 我要投稿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3篇(优秀)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的温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3篇(优秀)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1

  去年暑假至今我陆陆续续读完了《历史的温度1、2、3、4》4本书,近期又多次重看一些篇章。这套书讲了许多历史的事,包括人物、战争、体育等。这套书读着并不会让你觉得无聊,还能补充许多历史知识。下面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凡事都不能只看外表。土肥原贤二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令我气愤,他表面上是个平易近人、言而有信的`人,其实背地里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日本刽子手!一个有一口流利北京话的男人,其实是一个日本特务!不光炸死中国当时的东北王张作霖,还造成了“花园口决堤”数十万老百姓被淹死!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是绝不会缺席。1948年12月23日,土肥原贤二被处以绞刑。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抬头感慨:当时的中国有多么弱小,日本的这些沾满鲜血的刽子手是多么的可恨!

  第二个,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正面和反面。我们熟知的爱迪生——美国的发明大王,以发明电灯而闻名于世,我们经常听到爱迪生的故事,且这些故事都是正面描述。可事实上,现实中的爱迪生并非如此,相反是他一个不择手段攻击竞争对手的人。当爱迪生与尼古拉·特斯拉围绕交流电与直流电的争论,爱迪生是主张直流电,而尼古拉·特斯拉认为交流电才是未来,而后来事实证明特斯拉才是正确的。爱迪生经常在公开场合毫不留情地攻击对手尼古拉·特斯拉,他也常常把整个实验团队的功劳全部归功于自己。

  通过读这套书,让我懂得,历史向我们展露了事实,是无情的、也是有温度的。历史的背后,有血、有肉、有真的性情。推荐大家来看这套书,并欢迎来和我讨论!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2

  很喜欢这个书名——《历史的温度》。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是有温度的,绝对是的。这本书不是讲述哪一段历史,而且由历史上一个个人物组成的.一本厚厚的书,真像一块砖头,刚拿到书的时候,有些畏难情绪,我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呀,没想到一读,立刻就读了进去,而且从头到尾都那么投入地读完了。在微信朋友圈里极力推荐这本书。有三个热爱读书的朋友立刻购买了。

  好书,多厚都能读完,放置在床头,每天都读。迷上这本书的原因是里面的人物个个是鲜活的,是非留待后人说:居里夫人、爱迪生、蔡锷、戴笠、珍妃、刘翔……关于这些人物,我们有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命运有时候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性格决定命运,时代决定女性的命运,居里夫人如果生活在男女平等的世界里,她会带给我们多少发明啊!电影明星如果性格懦弱,也会无法挺胸抬头。有多少女人,他们是那么“独特”……

  纵观历史,最不喜欢的就是清朝末年备受欺凌的那段历史,整个大清国打不起一点精气神,被折磨成东亚病夫,签订那么多不平等条约,即使有林则徐虎门销烟,也挽救不了整个大清国的腐臭。想想现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盛民富,生活得滋润,那是因为我们强大了,强大了,就不会再受人欺负。

  这本书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字里行间,作者都能客观地再现当时的历史,评说留给读者,就如武则天的无字碑。但很多人,被淹没在历史中,无人知晓,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无名英雄,他们的确应该被我们铭记。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3

  历史就像一个千变万化的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内容都有所不同,每种视角下的历史也独具韵味。当翻开《历史的温度》这本书时,你将被带入一个由文字构建的历史舞台,上面活跃着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是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的个体。

  书中详细记载了40篇历史故事,覆盖了清朝和近现代时期的多个领域,包括科技、体育、政治等方面。这些历史故事的背后所隐藏的“真实”与“温度”,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内容。

  历史的真相需要用笔墨去慢慢揭露,尽量不带感情色彩,以客观的态度去还原当时的事件,这正是《历史的温度》所要体现的“本色”。在书中的每一篇故事里,这种“真实”如同明镜,清晰可见。例如在《一个63岁的'老头,是怎么收复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和《血战台儿庄》这两个历史故事中,作者如同一位工匠,从每一个微小的角度,揭示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作者从不同时代的事件、人物入手,从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等多个角度去探索,沉着面对那一段段历史,告诉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应是尊重真相。这本书还将那些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的细节公之于众,完整地写出其前因后果,将细微的情感展现在读者面前。

  历史不仅是真实的,它也是有温度的。因为历史的表象之下是鲜活的生命,他们或许曾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或许曾是温润如玉的君子,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生命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漫漫而浩荡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是如此渺小。在当今社会,我们应时刻思考如何承担使命责任,在这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历史“温度”。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相关文章: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06-26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05-05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12-22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3篇05-08

【热】历史的温度读后感2篇07-03

温度作文06-23

温度的作文02-05

《温度和温度计》听课后的反思06-26

手工的温度散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