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评课稿

时间:2023-12-22 16:19:34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池》评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那么问题来了,评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池》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池》评课稿1

  一、以读为本,读通读熟。

  把课文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在学习这首古诗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把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接着用课件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采用带拼音读、打乱顺序读,去掉拼音读,个别读、领读等多种形式来读准字音后,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古诗,把古诗读熟,读得琅琅上口。

  二、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正确的。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小池》这首古诗时,我就从两个大问题:你觉得这首古诗是描写哪个季节的,为什么?如果让你给这首诗配一幅图画,你会画些什么?让学生走进古诗,独立思考。是初夏还是盛夏?是荷叶还是荷花?在一个个新问题的萌芽到解答,孩子们的发现是有依有据的,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读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把描绘的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而深深吸引。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美的熏陶,这足已!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面对天性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繁琐的讲解、过多的斟字酌句,只会适得其反。

  三、展开想象,深入诗意。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古诗《小池》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头。”教学生一字一顿,摇头晃脑地朗读,在抑扬顿挫中读出蜻蜓的可爱和俏皮。然后播放欢快的轻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朗诵诗歌,想象蜻蜓飞到荷叶上来干什么。有学生说:“蜻蜓飞累了,到荷叶上休息一会儿。”有学生说:“清晨,蜻蜓口渴了,飞到荷叶上喝点露珠解解渴。”有一个学生更有想象力,他说:“蜻蜓在空中飞呀飞,它看见新长出来的荷叶一个人太寂寞了,飞下来和它交个朋友,聊聊天。”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有如此的美妙的想象。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古诗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和巨大潜能。”因此,古诗的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

《小池》评课稿2

  《小池塘》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文章让静态的池塘有了动态的生命感。课文满篇含情,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在向孩子们传达着纯美纯真的情感,激发着学生对小池塘乃至对大自然的喜爱。对于这样的文章,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始终呵护着文章固有的美的意境,把文中美的精神尽量完好地传递给学生,没有肢解,没有破坏。课中以展示池塘的美,引领学生感受池塘的美为发展纵线,铺展开教学。整节课有声有色,浑然一体。

  在徐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阅读的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部分第一条就指出低年级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可见,语文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徐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直观、生动的课件演示来调动孩子的视觉器官,老师精彩的语言描述作用于孩子的听觉器官,紧紧抓取着孩子的注意,激发着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孩子在朗读课文时能领悟到小池塘那充满生命力的美。这课教学中,徐老师还十分重视学生朗读的训练,强调情境中感悟,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形象、直观的动作进行演示,顺应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表演中感受北风“呼呼”吹和春风轻轻吹的截然不同,体会春风的轻柔、小池塘的可爱,自身情感的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演逼真富有动感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同时,直观教学又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形象地明白了“倒映”一词的意思,精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兴奋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有想像力才有创造力。徐老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感悟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模仿课文第二节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设计出一个“倒映在池塘里,像”训练句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启发学生展开翅膀并付诸表达,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创新思维的火花。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徐老师的这一节课还可以设计动手画一画的环节,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让学生在动手画一画、做一做的过程中发挥了他们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大自然的美与语言文字的美,同时也解放了学生的双手。

【《小池》评课稿】相关文章:

评课稿-《走进青春》评课稿08-02

“比”的评课稿09-28

评钢琴展示课优秀评课稿07-01

素描课的评课稿06-29

课赛评课稿06-28

心理课评课稿01-18

课赛评课稿03-08

复习课评课稿04-08

《掌声》课评课稿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