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优秀作文

时间:2023-12-24 18:38:44 春节 我要投稿

《春节》优秀作文[必备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优秀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优秀作文[必备4篇]

《春节》优秀作文 篇1

  我的春节---我为奶奶洗头

  轻柔的微风抚上我的脸庞,就像一双顽皮的手,把我从睡梦中抚醒。眨眨眼,阳光从天窗直泻而下,在空气中轻快地跳着圆舞曲。我伸出右手,让阳光倾洒在手上,暖暖的,手暖暖的,身体暖暖的,心也暖暖的。

  车窗外的大樟树随着春风翩翩起舞,传来“沙沙”的伴奏。我躺在车上,仔细想着“春节”便是“Spring Festival”,顾名思义便是“春天里的节日”——在百花盛开,风和气暖的春天里,举行这全民同庆的盛大节日,在大年三十这天,我们可以全家团圆,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亲人,春节还真是令人向往啊!

  一路上车很少,我们早上7点出发,下午1点就到了。回到老家,站在老屋前眺望远方,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青绿,就像一幅绝世丹青上画的深绿幽谷。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伸了一个懒腰,好舒服!就好像洗了一个舒服的热水澡,回到了小时候的自由。

  奶奶打了一盆水,放在院子里,准备洗头。我自告奋勇为她洗头。

  奶奶先冲了一遍头发,将头发冲湿,又用洗发水将已经斑白的头发全部染成白色,待到她擦完泡沫,我用水瓢舀起一瓢水,轻轻地浇在这一头白花花的泡沫上,泡沫就像一颗颗淘气的雪粒,跟随着温水,就像坐着一叶叶轻舟,漂流而下流入草丛中。我轻轻地帮奶奶把衣服向后拉,又舀了一瓢水,轻轻浇在奶奶头发上,白色的泡沫虽然已经冲没了,但是奶奶头上仍然一片黑,一片白。

  泡沫冲完后,我帮奶奶把水盆放在面前的矮木墩上,让她自己在盆里洗着,我又帮她拽着衣领,以防洗头的时候洗头水沾湿她的衣领。

  帮她仔细的看着耳朵、脖颈后面是否有“漏网之鱼”,洗完后,我又将毛巾递给她,看她擦完后,又用发绳扎好用夹子夹好,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

  天上的'白云悠悠,欣慰的看着这人间每天走过的形形色色的人,发生的每件事。这,就是我的春节,我的童年,我的年。

《春节》优秀作文 篇2

  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就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中云锦,形成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现在放鞭炮在城镇已被禁止,但在农村和渔岛上仍可燃放。

  拜六神: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妇烧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种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民间认为这六位神祗,就是每家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

  接三神:拜过六神后,又在中庭摆起小方桌,盛米一碗,盖以红纸,周围粘固,端放桌上,烧香点烛,虔诚膜拜,叫做"接三神"(即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祭后移到室内,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拜祖:旧时正月初一中午,在洞头县,各家要祭拜祖宗。其仪式由家庭主妇主持。先列供品,摆好酒盅、筷子,在酒蛊里斟上黄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间要摆一条长椅,然后点起红烛,并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龛香炉上焚香。待红烛燃过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将焚完,此时开始烧"金纸"(一种贴着金箔,折成元宝状的纸钱,俗信经过念经才有效),放鞭炮。最后撤馔,撤馔前要先移动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时,供桌上的礼品不准动;凡祭拜过的供品,除糕点果品外,均要重新煮过或经蒸气热过才能吃。否则,都认为就是对神灵、祖宗的不敬。

  行香:正月初一清早,旧有"行香"之俗。全城文武官员,冠带乘舆,全副执事,鸣锣开道,到各庙宇行香,威仪甚盛,每家老年人和当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竞先赶到社庙或附近寺院里开殿门和烧头香,点香灯,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庙宇守等。亥时一过,赶紧烧香,表示虔诚。俗信第一个人赶到点上香最为吉利,故有争先点第一双蜡烛习俗。俗语说:"谁人最早开殿门,今年一定赚大银。"老年人到各庙宇拜殿神,主要祈祷保佑新年吉利,全家平安。但由于阶层、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来拜神者络绎不绝,有求做生意发财的,有求农业丰收的,有求子续嗣,等等。较大的庙宇如东瓯王庙,拜神者要给庙祝红包,如祈祷灵验,每年初一有钱者,要用重达百余斤的大蜡烛还愿。

  开正:旧时在洞头岛,每户人家三十夜守岁到寅卯时左右,都要举行"开正"仪式。由家中尊长或家庭中生产生活的掌管人主持。主持者要"净身"(即除夕夜要戒色)并全身沐浴,"开正"前不得接触污秽之物。案桌摆大门口或天井里,桌脚上要垫两条长凳使案桌高地升高。供品有三牲、鱼肉、水果、糕点、素面等,两旁有一对尺长的大红烛,俗称"通宵"。"开正"时,主持者点燃"通宵",焚香三柱后,全家跪地,合掌问天,进行虔诚祷告,祈求上天赐福,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发财、万事如意。祈祷毕,全家肃立,默待一会儿,再烧"金纸"鸣放鞭炮。最后撤馔。80年代以来,已把"开正"时间提前到午夜零时,伴着中央电视台敲响的新年钟声进行。仪式也简便多了,有的只就是鸣鞭炮,放焰火。但鸣放的鞭炮多了,尤其就是"百子炮",甚至几千响串在一起,声音响,时间长,热闹异常。

  拜茶:正月初一早上,在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两部分:一就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就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就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正月初一喝汤的"这话自嘲。喝过茶后,还要再烧线面吃,俗谓"长寿面",既就是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又因喝茶不够饱,作为添食,可收一举两得之效。

  早点: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松糕(一种炊蒸而成的甜年糕)。吃时,把松糕切成薄片,再将酱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嵌在两片松糕之间,吃起来甜中带咸,别有风味。也有吃汤圆,或者煮一碗粉丝,上面放一个煮熟的蛋。这些食物均含"年年高"、"团圆"的象征意义。有的人家以过年饭杂煮,兼吃捣糕和松糕。在平阳,吃年糕和汤圆,有的先喝红糖汤,后加面和鸡蛋;在泰顺,主妇沏糖茶,蒸糖糕,端出菜头(盐渍萝卜)给合家"嘴头甜,彩头好"。惟乐清雁荡一带,则吃粽子。除夕夜,每家要煮一锅米粽,等岁首之日早起,全家食用。据说,吃粽子有两义,一就是因为粽和"宗"同音,取怀念祖宗之意;二就是因为粽又和"中"字同音,取功名得中之意。在乐清,一般人家用红枣、柿饼、汤圆。在乐清白石镇,初一晚餐吃汤包、糊邋羹、状元糕。入睡时,床前摆鞋,求天宫赐福。在市区春节期间,客来有献元宝茶的习俗,即在茶中放两枚鲜橄榄,不仅茶味清香,旦见在黄绿色茶汤中漂浮着橄榄,形如元宝,俗称"元宝茶",含新年吉祥、发财的彩头。点心有用圆眼肉或莲子、红枣,也有肉丸、鸡蛋加粉丝的。

  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按序向长辈叩拜行礼,称"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如相遇于途,长揖道贺(今点头握手问好),也有彼此合掌胸口称"拜年"。到各家登门互贺新喜,亦叫"拜年"、"拜岁"。先就是下辈出门到长辈家拜年,然后平辈回拜,则称"回年"。新婚夫妇初到岳家拜年,称"拜头年",后辈到丧事人家拜年称"拜新年"。

  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就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苍南,叫"探正月",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50年代以前,农产品比较简单,大多就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有的印有祝贺新年的花边字样),故称"纸蓬包",又名"高包"、"红包"。每包装礼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则根据所走的亲戚情况所定。旧时南货店,每逢春节,买红包的人特多。从十二月二十起,每晚9时后,店员们就忙着包红包到深夜,每人还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当夜餐。生意好的话,要包到元宵节之后。有的店在一个红包内只装二十多个红枣。说来可笑,经过东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后,包破了,包中红枣被孩子们挖个洞摸着吃了,有时只剩一个,还在送来送去。

  在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带,在刚结婚的第一个春节,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饼,俗叫"送上门饼"。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捣腻,揉成米块,然后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内,印成一个个圆而扁的米饼,正面有图案,如双仙和合、刘海献钱、状元象等人物。数量要做一担,约50双到100双。除此以外,还要有猪肉、松糕、长寿面(索面)等。

  在文成,拜年叫"貌年"。旧时,如带来满周岁的小孩去"貌"外婆外公,一般择三、六、九之日,谓之"三六九无忌"。出门时,在小孩眉心及鼻尖上画上朱红或黑墨,意避"小鬼"冲犯。正月初四,民间大都不出行,不干活,因与"死"谐音,说闽南话的人,对正月初九有忌。因"九"与"狗"谐音。

  在乐清,初一不出本地探亲访友。白溪等地连初二也列为禁忌的日子,如有入乡不问俗者贸然登门,必将受到当面指责。初三起,未望"年夜"的挑着金盒去望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兼行拜年,俗称"望正月"。礼物以松糕或捣糕为主,其次为鱼、肉和荔枝、魁圆等的红封元宝纸包,习俗规定老亲四样,新亲六样。上述被望的(包括望年夜的)长辈亲戚,一般都在灯期开始前回拜,倘婿、甥、干儿的祖父母、父母已作古,则可遣儿子前去。凡正月第一次探亲访友,不论辈分高低,都要携带红封纸包两个;被探望者必须泡茶、煮点心,或设宴款待,否则,习俗都认为就是失礼。在平阳,外甥第一次回外婆家拜年,外婆家有送小牛犊的。

  在洞头,同样就是女儿回娘家,则要提"红桶"给父母亲,以示孝敬。所谓"红桶",就是指雕花或红漆的小木桶,里面装着熟食,还有用大鱼大肉为佐料制成的面食或糯米饭,一般在2.5-5公斤左右。俗语云:"生儿魂幡竿,生女红桶宝"。意思就是说,生下儿子,死后有人披麻戴孝,送丧时举魂幡;生下女儿,正月有"红桶"孝敬。70年代以后,提红桶的习俗基本消失,"纸蓬包"也绝迹了,取而代之的送酒、肉和罐头等食品。

  春节期间,对来拜年的亲友,主家大多要留饮摆酒款待,俗称"叫新年酒",即春宴,也有专门设酒宴邀请亲友欢饮的。一般酒菜都比较丰盛。如果亲友带着16岁(虚龄)以下的儿女来,那么,就要给这些孩子压岁钱,称为"压肚兜"。亲友离去时,都要有回礼,一般就是糖果、糕点、荸荠等。旧俗,若拜年不去,就是断亲的表示,所以有些老亲(上代亲戚)下辈要轮流去拜年,四季八节没有往来的老亲,惟春节时一定要去拜拜年。

  厅房布置:元旦日,有钱人家在中堂上,高挂赤金寿屏(家有长寿老人才可)或大幅书画,屏前有长条桌,左端万年青,缀以红花,右端置一个精细雕刻的插屏,中间或摆时钟,或摆大元宝。左右有一对大锡台(有的重百余斤,高与人齐),插上大蜡烛。长条桌前排列两张方桌,两边除同样陈列大锡台、大蜡烛外,还有一对明角灯(俗称"堂灯"),两桌中间又有个大元宝(用一斗糯米和红糖制成),插银花,缠彩红,上放几个横柑,象征财源进门。另外则陈列若干江西窑的花盆,上植各种花卉,如梅花、丁香、水仙、佛指甲之类,在花盆上贴着写有"吉利"两字的红纸条,在长条桌和方桌前面,挂着刺绣的大红缎桌围,左右两角配置雕刻精细的金漆栏干,中堂两旁挂满书画。两边排列大坐椅和茶几,披上大红缎绣的椅披,几上放置几碟茶点。如客来,分宾主就坐,除供茶点外,有以漆绘木盘托江西茶盏进茶或莲子、桂圆等点心,也有汤圆、红枣。这日,连房间里的床帷、床额、被褥之类,都洗涤换新,连梳妆台及镜子,都披上绸缎绣花的镜盖,所有的梁上、檐上了阶沿上面,都挂起美丽的宫灯,只有前梁上挂着两对红纱灯,以示隆重。

  新春开笔:读书人用大红纸,书写吉利辞名,或"一年四季,读书大吉"这类,这叫"新春开笔",也有写比较长的,如"新春开笔,大吉大利。一年四季,万事如意。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家门清吉,人口康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写好后,贴在板壁上。会赋诗的人,则触景生情,做几首新自勉的诗。

  摆元宝:每户人家用红糖和糯米、籼米制成大小元宝,取招财进宝之意,凡就是家中用于贮藏物件的地方,如谷仓、米缸、书橱、箱笼、衣柜、抽屉、坛罐等等,都放上一个小元宝。

  穿新衣:初一日,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送旧迎新之意。旧时,富绅、富户呢毛绸缎穿戴一新;贫户所穿即使就是粗布旧衣,也都整齐清洁,异于平日,以应新春吉日。儿童穿大红色衣服,年轻妇女当然满身红艳,连老妇也系着大红裙,因为民间以红色象征吉祥。小儿平时禁忌穿鲜艳衣服,今天却就是例外,有在红衣外罩网衣,佩戴虎爪,有的人家还在小儿的腰带上,挂上小刀剑、贝壳、木刻或铜刻的八卦,就是"抵御邪恶"的意思。现在人们在穿着上已起了很大变化,颜色、样式、质料更为鲜艳多彩,并向高水平发展。但穿新衣迎新年这一点就是不变的。

  出行:正月初一出门,要选方向。先在灶神前烧香,然后拿一空锅,中放一勺,用力旋转,根据最后停下的柄首所指方向,由一人持剪前去,然后听见和记住遇见第一人所讲之话,以剪裁之(虚拟动作),意即取其一半,归来占卜,这叫"香卜",俗叫"卜剪听"。

  喜口彩:每逢过年,温州一带民间喜讨口彩,只准讲吉利话,忌讲不吉利话。"亲戚酬酢,吉语生馨,即岁时送礼亦必加太平钱、万年青柏等事,否则指为一祥。"

《春节》优秀作文 篇3

  每年进入寒假,我最盼望的就是春节了.春节在我国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传统过春节的习俗有:买年货、贴春联、包饺子、吃团圆饭、收压岁钱等等.想知道我家是怎样过节的吗?请赶快往下读吧!

  过了腊月二十三,吃过粘糖瓜后,家里就开始购买年货.走进位于市中心的超市,人们摩肩擦踵,一个个面带微笑,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各种吃食、各类玩具、各样物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超市里四处悬挂的福字、中国结和旺旺狗布偶,全部都是大红色,浓浓的春节味扑面而来.丰富的物品让我们买年货没有花太长时间,但是结账的队伍排起了长龙,等待1个多小时后,我和爸妈每个人都提着沉甸甸的年货向家里走去.

  腊月三十中午前贴好春联是阳泉地区过春节的习俗.一大早,我和爸爸就拿出精心挑选的、寓意美好的春联一起贴起来.听爸爸说,贴春联有很多讲究:比如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贴对联时应把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大门上的福字要正贴.通过这次亲自动手贴春联,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精深的.文化.

  腊月三十晚上辞旧迎新,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包饺子、吃团圆饭.丰盛的年夜大餐,让我胃口大开,等到饺子作为主食最后端上桌的时候,我实在吃不下了.奶奶说除夕晚上的饺子意味着全家团圆,吉祥如意.我听后努力的吃下2个饺子,暗自想着:希望饺子能让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成绩更加如意.

  大年初一早上,我醒来后的第一件事是在枕头下摸出了一个厚厚的红包——父母给我的压岁钱,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春节习俗,想着自己有了更多的零花钱,我的脸上乐开了花.

  我家就是这样,在忙碌中送走了鸡年,迎来了新的一年.这一项项的春节习俗给家里增添了更多的快乐,作为OO后的一员,我们必将永远传承下去.

《春节》优秀作文 篇4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在大人们的期待中,在小孩子的欢声笑语中,红红火火地来了。

  妈妈忙着去超市采购年货,有营养丰富的水果,大小各异的瓜果,漂漂亮亮的窗花……爸爸“唰唰唰”地忙着打扫卫生,扫地、拖地、擦玻璃、洗衣服,忙得不亦乐乎。我则忙着整理自己的房间,把一切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忙完这些,我们就载着一大箱一大箱的年货,去外婆家了!

  到了外婆家,妈妈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红纸、笔墨,写起了春联:朱门北启新春色,紫气东来大吉祥;人和家顺万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我们一大家子贴的贴春联,贴的贴窗花,把家装扮得漂漂亮亮的。

  厨房里,外公外婆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团圆饭,鸡鸭鱼肉应有尽有。饭前,舅舅会放一大挂鞭炮,寓意着喜庆、平安。饭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闹地聊着过去一年的收获,以及新年的祝福与希望。

  傍晚,天色渐渐暗了,但天空更热闹了,“噼里啪啦”、“嘭嘭嗤嗤”响彻夜空,烟花飞舞,火树银花,红的、白的、紫的.、绿的……点点金光,绚丽多彩,整个夜空像一个五光十色的大舞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是大家盼望的日子,也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更是喜庆欢乐的日子。春节代表着新旧交替,代表着新生和希望。

【《春节》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的优秀作文【优秀】08-06

【优秀】春节优秀作文08-06

(优秀)春节优秀作文08-14

【优秀】春节的优秀作文10-01

(优秀)春节优秀的作文09-22

春节优秀作文(优秀)09-24

春节优秀作文(优秀)10-03

优秀春节作文[优秀]10-03

春节优秀作文【优秀】10-04

春节优秀的作文(优秀)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