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读后感的作文9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盖茨比与黛茜的恋爱和分手本来是个很普通的爱情故事。但作者出手不凡,把盖茨比热恋的姑娘当作青春、金钱和地位的象征,当作追求富裕物质生活的“美国梦”的手段。盖茨比为了追求黛茜耗尽了自己的感情和才智,最后葬送掉自己的生命。他天真地以为:有了金钱就能重温旧梦,赎回失去的爱情。可惜,他错了。他看错了黛茜这个粗俗浅薄的女人。他看错了表面上灯红酒绿而精神上空虚无聊的社会。他生活在梦幻之中,被黛茜抛弃,为社会冷落,终于铸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盖茨比是20年代典型的美国青年。他的遭遇正是欢歌笑舞的“爵士时代”的写照。作者为小说设计了一个“双重主人公”尼克·卡罗威。他的重要性在许多方面不亚于主人公盖茨比。他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评论者,又是小说中一个重要人物。他与矛盾着的双方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是盖茨比的邻居和朋友,又是黛茜的表哥、汤姆的同学,还热恋着黛茜的好友乔丹。他充当了盖茨比和黛茜分别5年后重新见面的牵线人又成为盖茨比重温旧梦的批评者和他惨遭杀害的同情者。
他虽然跻身于长岛豪华的住宅区,但他既不是汤姆所代表的“荒原时代”的精神世界的公民,也不是盖茨比所代表的盲目崇拜黛茜的脱离现实的梦幻世界的同路人。他代表美国中西部的传统观念和道德准则。他对于盖茨比追求失去的幸福的梦幻有许多中肯的批评,对于讲究外表而内心卑俗的汤姆和黛茜则进行了公正的鞭挞。盖茨比死后,昔日的宾客一个也不露面,黛茜则陪丈夫远远离去,尼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虚伪和无情,使读者对于盖茨比所追求的美国梦的必然破灭有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仿佛书中发生的一切都是尼克的亲身见闻,不加虚饰,令人感到亲切可信。尼克和盖茨比两人从陌生到认识,感情上既有距离,又有融和,富有多种层次的结合和区别,写得脉络清晰,恰到好处。这种把不同的观点巧妙地统一在一部小说中,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严密的结构,正是作者独特的艺术成就。
作者在叙述中还运用了许多丰富生动的比喻,使人物的感情起伏和场景的变换增添了抒情的色彩。精采的比喻常常被用来渲染梦幻的气氛,表达精神的空虚。如尼克初次到汤姆家,看到黛茜和她女友贝克坐在沙发上“活像浮在一个停泊在地面上空的大气球”,后来才“慢慢地降落地面”。盖茨比在家里第一次与黛茜重逢时伸手去抓她的手,以一种创造性的热情投入了他的梦幻。“不断添枝加叶,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加以缀饰”。这些梦幻是“牢牢地建立在仙女的翅膀上的”。内涵深刻的比喻把盖茨比对“美国梦”的追求描绘得维妙维肖,跃然纸上。
小说还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揭示人物内心的活动与环境的冷酷。比如:西卵码头尽头有一盏绿灯,盖茨比常常在晚上孤独地望着它,伸开双手想去拥抱它——那青春和爱情的象征,仿佛是黛茜的化身。小说末了,尼克又想起了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似乎近在眼前,他几乎不可能抓不住,实际上却可望而不可即,他的梦想已经远远逝去了。又如书中六次出现的“埃克尔堡大夫的眼睛”是蓝色的,“若有所思,阴郁地俯视这片阴沉沉的灰堆”。它象征不幸和灾难。在情节发展的关键之处,这双眼睛好像复活了,它仿佛看着盖茨比去跟汤姆摊牌,又预见到威尔逊要去杀死盖茨比。浑身铜臭的黛茜爱穿白色的上衣和裙子,宛如纯洁可爱的天使,其实她的灵魂污点斑斑。这象征纯洁的白色像一面洁白的镜子,把她的灵魂深处暴露无余。
盖茨比重温旧梦的幻想一去不复返了。作者用五光十色的音符谱出了一曲凄怅的悲歌,给人留下无限的思索。
盖茨比的死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他莫名其妙开始的神话并没有随着他的死亡而结束,他的父亲来到他的别墅后惊呀不已,强烈的自豪感已经掩埋了他的悲伤。就这样,盖茨比的葬礼在他父亲赞叹声里开始,亦在这种赞叹声里结束。
菲茨杰拉德的想象到了故事的结尾似乎枯竭了,或许他是想彻底讽刺富人阶层的胆小与懦弱,在盖茨比的葬礼结束后,无论是关于尼克与乔丹恋情的最终交待,或者是尼克与汤姆重逢后关于盖茨比死因的推断得到证实,都显得多余而又生硬,并且切断了读者刚刚展开的联想。尼克的独白是无力的,他想起盖茨比戏剧性的一生,想起盖茨比信奉的那盏绿灯,想起那些可悲的争论和逐渐远去的城市灯光,他的内心一片孤寂。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诚实的红石榴》。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脸色严峻地说:“就在刚才课间十分钟,我们中有一个人从校门内那株石榴树摘去了一个大石榴,是谁摘的,有胆量承认吗?”全班同学面面相觑,都没有吱声。“那好,我再问问同学们,谁有过,那石榴好吃想摘下一个尝尝的念头?”老师要求有这种念头的同学举起手来。整个班里的同学都意识到了举起手来的后果,都没有动静,老师等了又等,还是没有一只手举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个个子很小的女同学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她红着脸小声地说,她想过,可是她的确没有摘……。这时,老师伸出手无限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发辫,变戏法似的从衣兜里掏出个大红石榴,放在她的课桌上。“石榴是老师摘的。我之所以这样对待大家,是想让大家理解‘诚实’到底是什么东西。”
读过这篇文章,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因为说谎,最后狼真的.来了,把羊吃了……那时候我就知道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不能撒谎。慢慢长大了,其实诚实不仅仅是不说假话,还要像文中的小女孩一样,坦诚地说出心中的想法,做一个胸怀坦荡的人。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事情,都会在诚实的边缘犹豫不决。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了100分,老师在评讲的时候,我发现有一条选择题做错了,老师并没有发现。我觉得今天的运气特别好,红艳艳的100分就像诱人的花儿正在向我微笑,我忍不住看了好几眼,就在我沾沾自喜的时候,那美丽的花儿突然露出嘲笑的面孔:“你不诚实,你不配得100分”,我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怎么办?要是说吧,好不容易到手的100分将弃我而去,不说吧,心里就像揣了块石头,忐忑不安。下课了,我还是鼓足勇气和老师说了错误的地方,老师毫不留情地在100分后面减掉2分。我拿着98分的试卷,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回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用赞许的口气说:“这98分比原来的100分更加宝贵……”
我和文中的小女孩一样,因为说出真话而收获了诚实的含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隐瞒事实,对别人以诚相待,那更多的朋友会来到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会更加阳光灿烂。
诚实是一把金钥匙,它会打开我们心灵的大门,让我们快乐生活每一天。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虽然《青铜葵花》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好几遍,可是在没事的时候,我总忍不住拿出来看。
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才三年级,那时候还小,没读出什么对什么,还总是笑葵花“傻”去青铜家而不去嘎鱼家,现在,每当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总是泪流满面。
青铜为了葵花可以照相,在雪地里卖芦花鞋;为了葵花晚上可以有光做作业,弄来了南瓜灯笼;为了葵花能在舞台上更加美丽动人,用冰块做了一条冰项链,因此青铜的手都冻红了;为了葵花能吃得到食物,自己忍着饥饿给葵花捉鸭子。
让我感受最深刻得是纸灯笼这一章。奶奶去她的妹妹家拾棉花,给葵花、青铜做棉袄结果累的病倒了。
葵花为了奶奶的病能快的好起来,去江南拾杏子卖钱。奶奶走了以后还把自己带了一辈子的手镯给了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葵花。
最后,12岁那年命运又重新把葵花唤回来了城里,青铜每天都坐在大草垛上像葵花住的地方遥望·······
小时候读的时候笑葵花“傻”笑完葵花,又向妈妈要这要那儿。现在,我才知道我是生活在一个多么快乐的世界:每天有人为你洗衣服,做饭,每顿都有好吃的`,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遇到困难,向家长求助,而跟我们同岁的葵花却有这么大的不同。
青铜家也十分了不起。青铜甲就像一辆马车,在坎坷的路上吱吱响,每个地方都松弛了,自从收养了葵花,这辆马车变得更加地沉重。而青铜、葵花却过得自由自在,他们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
这篇作品写的是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最深处;写的是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写的是爱——至爱,将爱写的充满生机与情意。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书里面有个叫王葆的小孩,做什么事情都不爱动脑筋,他无意中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从此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连考试也一点脑筋都不用,可是“宝葫芦”也给王葆增加了很多的麻烦。
我从王葆想到了自己,我也有很多的.缺点,凡是都不愿意费力气,动脑筋。每次作业都让爸爸妈妈帮我检查,即使是自己能做到的事,只要爸爸妈妈在,都想让他们帮我做。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我们不能老是依赖别人,凡事都要自己做才有意义。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读书就像是和人谈话一样,读于老师的书,就像是在听于老师慢慢谈话,于老师那些话如涓涓细流慢慢沁润着我的心灵,于老师把自己一生的经验都写进书里告诉我们。
让我感受最深的,也是于老师一直说的,使他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就是读书多,于老师生活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都读过那么多的书,而生活在现代的我,条件比以前强太多了,而自己读的书太少,特别惭愧,你看于老师在书中从古到今,从外国到国内的教育家,教育著作都无所不知。于老师特别要我们读读《论语》《学记》《道德经》《弟子规》《三字经》等古代启蒙读物,还要我们读经典小说,背古典诗词。因为经典文化可以改变我们的说话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言谈举止。以至于心灵状态。惭愧的是这些书我很少读过,就《三字经》《弟子规》还是前几年学校倡导要读背的。于老师还要我们再开阔一点,读外国教育家文学家的书。有些书,虽读过,但忘的也快。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目标要多书,读经典,读小说,读教育名著。要了解国家大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老师。
除了读,更重要的是去践行,去思考。也就是第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写,作为教师,我们要把自己读的,自己遇到的,经历的,有意义的都写下来,在写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写到这,回想自己那些年也常常写教育随笔,刚开始时用手在笔记本上写,后来是电脑上写,(现在还保存有那几年的随笔)再后来注册过博客在那上面写过。可是随着时间的流失,自己越来越懒,已经荒废了很多......虽然自己也写教学反思,但有些东西还是单独记录下来比较好,自己的'走过的路,有一些方法、体会自己单独记录下来更好一些。便于自己整理。下一目标:写随笔,每周一篇。
接下来就是上课了。于老师说,经过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原因:就是喜欢上她(他)的课。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上好课,于老师的经验:每年在开学初就订好2篇课文,作为重点讲的公开课,到时请大家都去听,提意见,接着修改,之后再讲再听,然后把这些过程用笔记下来,那么一篇论文也就出来了。这个方法我们校长也教我们这样做过。但我真正能做到的时候却很少。也不说2篇,我觉得就选择一课,开学就定下,认真准备,到时一定要让大家都去听听。
成功的人生是由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后由这些小目标组合成一个大目标的。我们只有在平时的实际中给自己定下每一个小目标,然后不折不扣去完成每个小目标,才会实现大目标。虽然我也已经工作了几乎十年了,但还有很多东西都不懂,很多方面还不会,每个人都想在工作生活中获得别人的认可,获得成功。不说自己也当个教育家,最起码也该做一个游刃有余的好老师。所以必须得有目标,然后去实行。
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吧!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福楼拜小说《一颗简单的心》中的“女仆全福”——老实、勤奋却头脑混沌,饱经痛苦,却不知这痛苦由何而来。这个国家和生活在这个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似乎都有这样“一颗简单的心”。他按照惯性、不假思索的原则的生活。在一些时候,它会显现出惊人的能量——它就像一个没有太多顾虑的少年,头也不回的奔向目标。
但是,现实并非总有清晰的跑道,明确的终点,一路上也并非总是平坦。一旦遭遇障碍时,原来的不加思考的方式,就濒临破产。而我们也有另一种方式来对应它,无尽的忍耐。于是中国就像是一个少年与一个老年人的结合,一方面是头脑浑浊,另一方面是充满世故的忍受。
一方面,政治权力仍有着很强的压制,国家机器选择一部分记忆,压迫另一部分记忆,并这些记忆统一与固化,通过强大的.宣传灌输给每个人,用这种单一的集体化记忆取代个人记忆;另一方面,蜂拥而来的碎片式信息,正在瓦解逻辑,消除记忆的深度,我们都不自觉的沦为了“现代文盲”。
读完《一颗简单的心》这本书,我联想到现实生活,那些拿生命做筹码的人,当你面对一个新生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生命依然在继续、幸福就是那么简单!人,爱过了,也受伤了;想开了,也就不在乎了,所谓的永远、海誓山盟、不变的承诺,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朵朵浮云…
某人,今生你还欠我一个拥抱!依然追求简单的人生,寻觅简单的生活,享受简单的快乐,收获简单的幸福,做简单的我!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这些日子,读了《三毛流浪记》这本书,三毛流浪记读后感作文。这本书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好不容易认了一个对他好的爷爷,却没过几天好日子,就被坏蛋打死了。一个人游荡在上海,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把报纸当被子,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
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有钱人家的小孩有书读,可是却吵着不肯上学。三毛要读书富人却让他快滚!三毛尝尽了我们无法想像的苦,如果如果现在让我们过他那样的生活,我们一天也活不下去,我真佩服三毛的坚强。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现在有吃有穿,丰衣足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拥有爸爸妈妈的呵护,老师的关爱,拥有明亮的教室,崭新的书本,拥有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和三毛比一比,我真是觉得自己是个很不听话的孩子啊。如果回到三毛的年代,我一定要帮助三毛,让他过上幸福的生活。现在我要向三毛学习,做一个又聪明、又善良、又坚强的人。
读后感的作文 篇8
我读了《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后,感受到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和奉献精神,我深受感动的。文章讲的是刘老师讲课讲得非常非常的好,在他的培育下,他带出来了许多的大学生,可是,这个老师是个残疾人,他的右腿从膝盖下面全部截去了,只靠着一根油亮光滑的圆木棍撑着,这位老师凭着拐杖,支撑着身子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上课,可想,他是经过了多少艰难困苦呀!有时课余时间,刘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在草坪上放风筝。那情景真让人感动:每当我从文章中,看到放风筝时那活蹦乱跳的刘老师时,我真的不敢相信他是个残疾人,可想他那种对生活的热爱真让我感动呀!
刘老师虽然是个残疾老师,可他的.心并没有残疾。他还是下了决心,要到学校来教学生。可是,社会上很多四肢都没有一点的问题的人,他们完全可以找一份工作,自己靠自己的努力来赚钱,俗话说得好“幸福的生活靠劳动来创造”,可偏偏有些人当了小偷,有些人在大街上低头向人讨钱,甚至有些人当了抢匪……,可是,到了最后,这些小偷、抢匪这些人都要被抓起来坐牢,或者要被枪毙的。如果这些人和刘老师相比,这些人的生活也太无意了,太卑鄙无耻了吧?
俗话说的好:“人的生命有重于泰山,也有轻于鸿毛”的,所以刘老师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尊敬和学习。还有许多人虽然也跟这位老师一样,是个残疾人,年复一年的躺在病床上,受着残疾的折磨,而没有半点战胜病魔的勇气,可刘老师不同,他虽然右脚从膝盖下全部截去了,成了残疾人,可是他还在尽力的为祖国做贡献,他不想躺在床上,他要下床来放风筝、教学生,可想他是那么的热爱生活呀。一个残疾老师都能做得那么好,我们四肢健全的人不是应该比这位老师做的更加好吗?!
读后感的作文 篇9
翻开这本诠释花季的书,品味着作者完美的开头,心突然从刚才的激动中沉了下来,不知道怎么的,心中还略带些忧伤。随后便带着沉甸甸的心情继续读下去……
小说中写了一群留守少年令人担忧的生存现状。为让孩子过上富裕的生活,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赚钱。这些孩子在父母的亲情和监管双重缺失的情况下,只有托付给老人和亲戚代管,像野草一样生长。
小说以初二女生陆星儿和男生陈军之间的交往和友谊为主线。这种友谊不同于普通孩子之间的有着懵懂好感的情感,这里面有着留守孩子因为共同的处境,在互帮互助之中产生的惺惺相惜之情。
星儿和奶奶住在一条寂静的村子里,父母都外出打工了,星儿就在村子里念书。陈军是跟星儿在同一年级,不同的班的小学同学。是车子让星儿跟陈军有了“交往”。后来,星儿的车子不见了,她只能每天让黑子送她上学。但陈军提议说以后由他带星儿,就这样,他们开始每天一起上下学,星儿觉得陈军像哥哥一样,照顾着她。在学校,星儿最好的朋友就是向华萍,向华萍的家有爷爷,父母也外出打工去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小说最后,向华萍和陆星儿都先后被父母接到城里。但是,在城里他们显然也无法和城市的孩子们享受一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些农民工的孩子们,他们的路到底在何方?作者没有给出答案。
读了《穿过忧伤的花季》一书,我被少男少女的纯真友情所打动,为他们的无知感到心痛,为老师真挚的爱感到佩服,也为农民工的生活感到辛酸。
花季,本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活泼,最灿烂的时光。但对于一群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少年来说,却是最忧伤的。看了这篇文章,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同样是孩子,但留守少年经历的比我们都还要多,他们的生活条件远远不及我们好,还要照顾家中的老人,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一切,并尽力去帮助留守少年,使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花季。
花季中的我们,需要很多的关怀,有很多东西要倾诉。没经验的我们,稍一不小心,就会走上歪路。在这个岔路口我们面临着选择,需要父母在旁,引领方向,才不至于迷失于路上或走到死胡同。这个花季太过潮湿,洒满了我们的汗水和泪水。过多的得失使得我们总是忧伤,有太多不适合出现在这个年纪的忧郁。
【读后感的作文】相关文章:
读后感作文02-18
读后感的作文04-10
读后感作文03-10
(经典)读后感的作文09-28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10-02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10-11
读后感的作文(精选)10-13
读后感作文精选06-22
读后感的作文(精选)11-22
读后感的作文【精选】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