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关雎》有感

时间:2023-12-28 11:26:3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关雎》有感【合集】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关雎》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关雎》有感【合集】

读《关雎》有感1

  “同学们要多背诵一些优秀古诗词,长大以后才能文思泉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有大量的优秀古诗词,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孔子在论语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说《诗经》是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有感而发。《诗经》中大量的诗句,因其美好,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而被世人不断引用。

  《诗经》的开篇《关雎》,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爱情诗篇。诗中的男子,遇见心仪的'女子,却顾虑重重,羞于开口。他沉浸在爱的幻想中,这种爱,朴素而纯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以求”、“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等成语均出自于《关雎》。相反,《诗经》中的另一篇《氓》,则反映了一个女子刚烈果断的性格,以及对爱情的失望之情,诉说了婚姻的悲剧。“夙兴夜寐”、“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等成语就出自于《氓》。

  《诗经》中自然不乏描述战争的诗,最为典型的就是《击鼓》一诗,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厌战的情绪。诗中的男主人公曾与妻子发誓白头偕老,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这美好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真挚的承诺,却只能叹息“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或许这只是一个士卒的心声,却表达出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安定的向往。

  “百善孝为先”,《诗经》中描写孝顺的也有很多篇,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南方吹来的暖风,温暖了万物,滋润着成长,这是母亲无私、不辞辛苦的品质啊!幼小的孩子在母亲抚养下健康成长,全是母亲辛勤哺育的功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却无人尽孝,让人对母亲深表同情,鄙视这不孝子女,让我心灵震撼,感悟孝顺不能嘴上说说,要实实在在行动。

  《诗经》中,还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夙夜在公”等脍炙人口的名句,都让我受益匪浅,学有所用。

  深读《诗经》,让我感受到它不仅是诗歌总集,也是当时人们生活的活字典,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读《关雎》有感2

  读《诗经》,就好似读一部古人风情史,像清泉缓缓抚过青石板,清新,自然,没有一丝杂质。

  爱是最长情的告白。《诗经》中的爱情,并不轰轰烈烈,没有一个“爱”字,却处处流露着爱——

  雎鸠鸟儿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这一切,都印在了他的眼眸中,想必,这也是他所盼望的吧?无数天的彻夜未眠,心里只有她的倩影,这是爱而不得的煎熬。

  西风乍起,干热的风夹杂着丝丝凉意,微红的晨曦中,寒霜泛着金光。荻花摇曳,水光潋滟,摇不去的.是对伊人的爱,更摇不去对理想的追求。

  念那青青子衿,微褶的衣裳,佩玉的绶带飘飘,她心中泛起层层涟漪。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爱,缠绵悱恻,穿越岁月,仍引人共鸣。

  像是品味陈酿的美酒,细品《诗经》中的爱,历久,弥新。

  首先我们来重温一下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中第一篇便是《关雎》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当然,《关雎》此诗除了情感动人之外,它为后世的影响也甚为深远。诗中的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义,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早已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很多句子也为后人所引用,例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那句“孤灯极尽难成眠”就与此诗中的“辗转反侧”甚为相似。

  读《诗经》能让我们更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时也让自己更富有文化气息,益处甚多也。

读《关雎》有感3

  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代表的是一种已经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拐角处,被掩埋在现代人追求浮华的.灵魂深处的纯粹。当我读到这首小诗时,怦然心跳的感觉是那么地清晰,仿佛自己便是那位顾盼东西的守望者。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如藤如蔓,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美丽所在。

  一字一句,简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这般年纪的也能诵读得抑扬顿挫。可是,这简单的字句之后,却隐伏着一种令我半懂不懂的绵长思绪,恍惚间由书页间逸散而出,潜入我的衣袖之间,再也排遣不开。

读《关雎》有感4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关于“诗经”的专题课文,每首诗都各具特色。唯《关雎》这首写爱情的诗,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学过这首诗,我的脑海中常常反复吟唱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首优美恋歌牵动着我对爱情的思考。

  《关雎》是诗经的首篇,它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我还觉得这首诗表达了男主人公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惆怅之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君子爱淑女,却爱而不得,无法入眠。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只是觉得很有趣,但并没有切身的体会。

  但是有那么一次,外地工作的姐姐独自回来了,留姐夫在他乡,我缠着姐姐和姐姐一起睡。夜里,姐姐翻来覆去,迟迟无法入睡。现在回想起来才似乎有些明白,那时的姐姐不正是“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吗?

  爱情真是人类神奇的情感。八年级上册语文书有一篇罗素的短文,也谈论了爱情是罗素一生追求的目标之一,他这样说“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它带来狂喜——它是如此令人心醉神迷,我常常会为了这种短暂的'欢乐而牺牲余生。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它能孤寂——身临这种难耐的孤寂。一个人战栗的目光会瞥过尘世的边缘,直透那冰冷而不可测的无生命的深渊。我寻求爱情,还因为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和诗人在梦想中描绘的天堂的神秘缩影。”看来,爱情是人类美好神圣的情感,尤其是“发乎情,止乎礼”的君子和淑女的爱情更是最美的诗篇。

  但是现在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正是读书的好时机,颜真卿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的我们就应该奋发图强,努力学习。要为学习而“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要为学习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且让将来最优秀的自己能遇见最优秀的那个他。

读《关雎》有感5

  “《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汉儒的《毛诗序》对《关雎》为何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它又为何能成为诗三百当中的首篇?这一切都缘于它对当时社会的教化作用。

  “礼”是一个人立德树人的标准和前提,但在西周之前,没有夫妻匹配的道理,男女关系比较混乱,而随着周礼制度的出现,古代的婚姻制度开始变为一夫一妻多妾的状态,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人们从“未有夫妻匹配之道”的野性转变为“有规范婚配要求”的`理性。

  野性人皆有之,但能否在野性的基础上保持冷静,理性的心态才是“礼”的关键所在。如《关雎》中的君子,他对善良、文静的淑女充满了无限的爱慕之情,但尽管朝思暮想,他仍旧用理性、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用理性的方法释放野性,这才是有“礼”的君子之道。

  无论是两性中的任何一方,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一定要守“礼”,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哪怕是文静美好的淑女,也要守住理性的底线,男性就更不言而喻了。“礼”仿佛已在当时的社会中生根发芽,它长在了人们的心里,“礼”甚至成为了择偶的基本标准和对对方印象的重要因素。是否懂礼俨然成为了能否收获爱情的条件。

  从封建统治王朝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千年里,“重男轻女”的思想逐渐固化,男强女弱,男高女低,似乎成为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这个“事实”在《关雎》中完全没有得到体现;反之,《关雎》所传递的是爱情面前男女平等的爱情观。在《关雎》中,“君子”是主动方,“淑女”则是被动方,与当时社会上的固化思想截然相反,更能合理地体现爱情面前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关雎》不仅是当时社会上男女择偶方向的指明灯,更激起了人们对爱情自由、无拘无束的向往。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而《关雎》作为“风”之始,更被广泛流传于民间。他对当时社会上对性别持有偏见的思想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更教育人们要形成爱情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传递了爱情的自由美好。

读《关雎》有感6

  说《诗经》就定然不能不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读到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涩的年华里,多少人曾经为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篇章。事实上,《关雎》还是《诗经》的第一篇,少时学《关雎》,记得老师只是不停地给大家讲解着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赋比兴之类云云,今时今日,那些修辞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记,然而诵读诗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同学们懵懵懂懂的笑声,我们永远无法忘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每次读到这句,胸中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无止境的'轮回吧。诗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思绪纷繁,百感交集。那些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我们呢?我们经历过一些事,看过一张张面孔,一次次遇见,同时也一次次擦肩而过,虽与征夫殊途,实际上我们同归。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许我们仍然会继续这样的生活,但是只要自己觉得没有遗憾,生活应该都是完美的。

读《关雎》有感7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千古流传的话,几乎被每个人熟知。大到年至古稀的老人,小到四五岁的孩子。在我们的意识中,这似乎是一句撩妹的句子。然而,这句话出自的诗《关雎》,它背后所蕴含的诚挚感情却是令我意象不到的。

  在这首诗中,处处体现了一个君子对淑女的爱。“钟鼓乐之”中钟鼓是在婚礼中所使用的乐器,这说明君子对淑女有着一份认真、负责的爱。

  我无法想象,穿梭到至今两千多年的年代时,人与人之间便有如此忠贞、纯洁的爱情。正是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为之着迷。我似能看到君子思念淑女,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场景,我似能想象,君子与淑女大婚时,十里红妆的场景,我似能想象他们婚后琴瑟和鸣的场景。但我无法想象,究竟怎样的的女子才能得到这样的爱?诗中甚至没有一句描写她的外貌。

  一份不掺杂任何目的的爱,是现代多少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啊!有且仅有一个他∕她,在如今似乎很难遇到了。许多人趁着年轻谈了许多场恋爱,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可能是为了疯狂罢。

  每次走在街上,看见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情侣我不会觉得羡慕。相反,我却十分羡慕一对满头银丝的夫妇。我想,能在对方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一起走到两鬓斑白时,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他们经历了一切考验,到最后,相依为伴。这样的一份细水长流的爱情,难道不比年轻时一场短暂的爱情更加动人心魄吗?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遇见一个如《关雎》里的君子一样的人。

读《关雎》有感8

  读《关雎》,感悟古时候人们对爱情的态度,发现爱情从古至今并没多少变化,一直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精神寄托之一。到了物欲横流的今天,相信还是有不少的人期望遇到真正的爱情,当然在这个时代,真爱变得越来越稀少,也越发珍贵。读《关雎》,感受爱情带来的美好憧憬。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这首诗之韵味,便在这男子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对梦寐以求女子的一种狂热的思念和想念。

  一见钟情,是这首诗男主人公看到美丽女子的状态,看到了,就喜欢了,就有和她相伴一生的愿望,这是爱情最原始的一种表现,喜欢了就表白了,直接说了出来,对爱情不遮遮掩掩,直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显得更加真实。

  对照现代来讲,一般遇到喜欢的人直接表白人家多数会以为你太不认真,认为你傻,或是直接想玩弄感情,只有天天努力追求很长时间后才进行考虑。但往往不计后果天天死乞白赖的追来追去的人却是真真实实玩弄女人的渣男。女人在被玩弄了之后,往往会感叹天下男人都一样,没一个好东西。却不知,好男人往往她都发现不了,或者在追求她时被认为没耐性或觉得太傻太老实,要不就是嫌弃太穷。

  真正的爱情往往能让人感到振奋和幸福,太拘泥于物质的爱情往往变成了一种仪式,失去了灵魂,她是感受不到真正爱情的滋味的,也许,她也不会明白真正的爱情是什么。

  心底纯洁,才能有机会体会真正爱情。

读《关雎》有感9

  关雎鸟在河中叫着,河畔窈窕的女孩是君子的好配偶。

  那日,我在河岸中看见了她,便被她吸引,我每天日夜都在思念着她,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闭上眼睛,脑海中依然是她的身影。

  第二天,我来到了河边采摘着河边的荇菜去吸引她的.注意力,下午又用抚琴吸引她,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她被我吸引。她来到我的身边微微一笑,引动了我的心弦,我怔了一瞬间,但很快又回过神来,她依然站在我身边。很快,我们结婚了,在锣鼓声中,我们成为了夫妻。

  天亮了,我很快醒来。望着空空荡荡床,看着自己身上的衣服。原来这是一场梦。我又来到河边,却不见她的身影。

读《关雎》有感10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这首爱情诗是当之无愧的三百篇之冠。

  这首诗写了一位痴情“君子”对一位采荇菜的“淑女”的执著追求。用比兴手法,引起下文,先言雎鸠的阵阵鸣叫,引起自己对淑女的`爱慕之心,开头委婉含蓄,奠定了全篇的基调。全篇以“求”为中心,分为三章,写作者一见钟情、朝思暮想、想象结合三部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作者用叠韵增强了全诗的和谐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君子好逑”反映了男子的坦率自然,也使全诗保留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联,描写了淑女的美丽贤惠,勤劳忙碌的姿态,“流”极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姿态,使之富有动感与生机,也暗含了少女难求的意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反映了求之不得的烦恼,悠哉一词的叠用将作者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刻画得入木三分……巧妙优美的语言反映了复杂的心境: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少年的爱慕之心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雎》就是一篇“思无邪”的诗歌,它那淳朴自然的风格和复杂缠绵的情感值得品味。

读《关雎》有感11

  翻开书,看过三两页,我心里说,大学女老师写书,怎么都是这种类型?

  留给我这种印象是因为阿袁,她的《鱼肠剑》细腻优美,我之后买了她的一本合集《郑袖的梨园》,反而有些失望,因为里面的几个故事都是一种套路,讲大学教师间的情感纠葛,文字美则美矣,但情节就像简化版的琼瑶,看多了难免无聊。

  所以拿到《关关雎鸠》时,难免先入为主。

  但仔细看完,得夸一下这是本很优秀的作品。

  虽然都是写女老师之间的阵风往来,明枪暗箭,但多了筒子楼这样一个生活背景,由住房产生许多矛盾,就更有情节冲突,更容易出彩。

  蔡小容写活了一场筒子楼里的人间百态。

  小楼里对对夫妻,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烦恼。论语言的`优美华丽,小容是比不过阿袁的,阿袁的文字细腻优雅,有着中文系的华丽,而小容的语言,就如严歌苓所说,像朴素的白描。

  但白描有白描的味道,阿袁的人物读起来大同小异,如出一辙,《关关雎鸠》中没有这种问题,筒子楼里一对对夫妻形象各异,特色鲜明,在人物的刻画上,小容显露出她卓越的洞察力。

  最出彩的无疑是戴氰,这个如同王熙凤一样的角色在书里书外,都最吸引眼球,文弱坚毅的柏舟,开朗大方的颜立菲,文学女性张燕,有洁癖的秦凌……形形色色的女人间你来我往,交锋不断,却纹丝不乱,小容在本书里表现出对人物、对情节优秀的把控力。

  夸完了说说缺点,本书的主人公小鱼,比起其他角色,没有鲜明的性格,她的生活就像一笔流水账,记录而已。

  大概因为主人公小鱼是作者本人在书中的写照,所以对其他的角色,有讽刺,有夸张,味道很辛辣,各自的私心写的惟妙惟肖,一旦到自己头上,刀下留人。

  给人的感觉就是配角风风火火,主菜寡然无味。

  蔡小容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但慢有慢的细致,《关关雎鸠》像是以一个当事人的角度,来看一幕发生在小空间里的生活轻喜剧,这部剧节奏紧凑,角色鲜明,会带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感受。

读《关雎》有感12

  这一周我们和孩子一起欣赏并朗诵了《诗经》第一篇《关雎》,想必收获不少。作为发起人,我也是尽我所能让这件事做的更好些,让大家都能有所得。但凡事总不可能完美,每一次的前进也是在磕磕绊绊中摸索。比如关于《关雎》中一些字词的注释考虑的还是不够完善,因为孩子在读经中问了我一个问题“荇菜可以吃吗?”我居然答不出来。我考虑到介绍这种植物,却忘了诗中本意。“为什么摘荇菜?”“荇菜可以吃吗?”是啊,看似多么简单的问题,居然把我难住了!后来查找资料,终于知道荇菜是可以吃的,也可以作为猪和家禽的饲料。全草均可入药,能清热利尿、消肿解毒。苏恭(苏敬,唐代药学家)说“荇菜生水中,叶如青而茎涩,根甚长,江南人多食之。”

  除了吃,荇菜还有净化水质和观赏的作用。

  明白了荇菜的用途,我又开始陷入自己的想象中了。古人做《关雎》一诗,诗中描写所追求女子只用了“窈窕”两字,我觉得却不尽然。对于自己喜欢的`女子怎么可能简简单单两字就打发了?为什么要写女子采摘“荇菜”?“荇菜”喜静水,叶片呈圆形或卵圆形,5~10月会开出小黄花,艳丽而繁盛,极具观赏价值。诗中所写一个女子在长满荇菜的水里,双手不停地采摘荇菜,而男子眼里所看到的是在点点黄花、碧水清波中有一位既美丽又勤快的水中仙子,在欢快的采摘荇菜,这幅画卷在他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难怪会“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了。所以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了。

  《关雎》很美,朗朗上口。五个篇章看似简单,我却花了大力气查找资料整理。看似很难,但终究只是一首曲子,却传诵至今!由简入繁易,由繁入简难。诗人能将这么复杂的情感写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曲子,我觉得可以概括为“返璞归真”四个字。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自己也能参透这个道理。

读《关雎》有感13

  “关关、关关……”的雎鸠鸟的叫声再次在耳畔响起,碧波荡漾的湖水、参差不齐的荇菜、岸边随风摆动的柳条,让人沉醉其中。远处面容清秀的姑娘,有着婀娜的身姿……脑海中她的身影不断涌现,甚至出现在了我的梦中。

  那位佳人,美得让人窒息。第一次接近她,就被委婉的`拒绝了,这让一向很受欢迎的我有些失望,甚至有些迷茫。接下来的几天里,她依旧出现在河中央,我却无法靠近她,思念之情难以抑制,只好用琴声抚平。一曲毕后,那位佳人竟出现在了我的身后,笑意盈盈地问我:“是什么曲子?”那刻,我的眼里便只能装下她一人了。

  后来的有一天,天气晴朗,锣鼓喧天,我终于迎娶到了她。其实很早之前,我便有句话想对她说了:“遇见你,真幸运。”而今,我只想说:“余生,请多多指教。”

读《关雎》有感1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出自《诗经·周南》里的诗句流传于大街小巷,从耄耋老人到刚背上书包走进学堂的小朋友,从商务写字楼到市井街,从书本引言到闲谈小叙……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不同场合的人都说得出那么一两句家喻户晓的《诗经》中的诗句,足以可见《诗经》在我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它对中国人民的深远影响。作为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别的位置,而其中第一篇便是《关雎》。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遇到的`就是《关雎》,连孔子都评论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是《诗经》国风的首篇,大致描绘了一位青年男子喜欢上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后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从倾心爱慕到刻骨相思,以致渴望与之结婚生活。语言简洁明快,感情热烈直率,韵律和谐万元,满富民歌情味。

  “乐而不淫”。《关雎》中细致描绘了男子遇见心动女子时的心理活动,他仔细观察女子的一举一动,观察女子洗荇菜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晚上一个人卧床时,还在思念女子,以至于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甚至开始想象如何使心上人高兴,女子高兴时会是什么样子。全诗充满了男子情愫悸动时的紧张、激动、愉悦、迫切……我们阅读它时,仿佛可以跨过时间与男子感同身受。虽然充满了爱情,但全诗美好又淳朴,感情表达节制得恰到好处。

  “哀而不伤”。在描写男子思念女子、求而不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男子迫切又无能为力的心情。他未曾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来实现这段爱情,他爱的克制有礼。也正是儒家所歌颂的“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男子和他所心爱的女子最后的结局我们不得而知,也许他未得到他日思夜想的爱情,但尽管这样,全诗读起来也是忧愁而不悲伤。

  这首诗本身,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诗主动的乙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心仪一个小伙,也常常会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再一片琴瑟钟鼓之乐,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从这里开了头,即使但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而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反观当今社会,我们用《关雎》中的美好爱情来品味当今社会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当网络环境下用“舔狗”来嘲讽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真心和爱慕,用“前女友的数量”来作为炫耀的资本,用空间里的一条说说来“找对象”……这些现象不得不让我重新思考这个社会的浮躁,是否大多数人已经真的把爱情看作结果而非过程,是否早已无法用赤诚的心感受那份纯真,我细细思考,不得结果……

读《关雎》有感15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短短16个字,就写出了女子的美丽,写出了男方君子对女方淑女的爱慕之情。从首句就点明了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与方向。这首诗所写的爱情从刚开始就写明了明确的婚姻目的。这一点由“关关雎鸠”就能看出。雎鸠鸟象征着爱情,放在首句更能写出君子的爱之深。

  《关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诉说爱情的诗词,与现如今所谓的“爱情”完全不同,可能这也才是它能流传至今并为世人所赞叹的原因吧!这一对男女在一次偶然邂逅中爱上了对方,这位君子看着他心爱的女人那窈窕的身姿,便离不开眼睛,心情万分激动,而那位女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她也在注意着他,并将自己最完美动人的背影留给他作为念想。尽管他们二人两情相悦,可迫于世俗的'压迫,只好将这份感情埋藏在了心底。他们都知道这是一场不可能有结果的爱情,由于他们出身不同,门第不同,文化不同等等,所以他的父母肯定不会同意。若不是出于对生活的无奈,哪个女子会在太阳下劳作?谁又会吃那并不美味的荇菜呢?爱情并不是那样简单,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太多,还要双方互相尊重,能做到如此的夫妻又有多少呢?不然当今社会的人们也不会动不动就拿离婚开玩笑了吧。

  两情相悦,端庄高雅,心心相印,不离不弃,相互尊重,挚情专一,这就是我从《关雎》中学到的爱情观。

【读《关雎》有感】相关文章:

读《关雎》有感04-20

读关雎有感精选范文06-20

关雎翻译07-03

《关雎》教学设计07-03

《关雎》课后反思06-26

关雎教材分析07-01

关雎读后感06-30

《关雎》的读后感03-24

《关雎》读后感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