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评课稿

时间:2023-12-28 11:36:11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后一课》评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一课》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后一课》评课稿1

  上周,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当天晚上,听课的教师就我的这节公开课作了中肯而全面的评价,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综合评课教师的看法,写出评后感。

  听课教师大部分认为我对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深刻,对教材的处理把握较好,能针对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看法设计出较好的延伸问题,使学生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并且在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教师上课较投入,有激情,容易感染学生。

  听课教师都是本着促进开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的目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多恰如其分的建设性意见。

  第一,大家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开动脑筋、交流的时间不多,学生的发言机会(指全体)不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在上课时的体现是一种形式和流程,因为学生没有充分思考回答,教师就把答案和盘托出。这或许是上课的内容较多,面面俱到,因时间的限制而导致的。

  第二,教师的激励措施比较到位。对回答好的同学能及时进行鼓励,提高学生回答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和力强,开课前的准备充分,不足的是没有为听课教师借好课本。

  第四,板书规范,授课内容在黑板的主板面上体现,板书设计较好,体现主次性。

  第五,对文章的难点──人物形象的讲解思路新颖,充分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联想。

  第六,认为本课的内容较多,有点杂乱,导致重、难点被遮掩。环节较多,还可以精当一些。

  第七,关于资料的收集可以让学生课前去收集,无需在课堂上出示。

  大家的建议、意见都很精当、肯切、有的放矢。有的还附有解决的办法,做到了提出问题,并且给了你解决的办法;有的虽没有讲出解决的方法,却能够引起你的深思。当然,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有些看法有失偏颇,但作为教研活动,作为公开课的评课活动,听课教师的任何意见和建议都能给我做正面或反面的参照,于我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一课》评课稿2

  《最后一课》是一篇传统的经典篇目,有出色的写作技巧与深刻的主题表现。但最主要的是,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太容易体会主人公的悲愤与沉痛。同时,又因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很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对细节的咀嚼品味与深层次的探究。所以,顾原源老师抓住文章重点,突出文章精髓,采取“长文短教”,抓住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描写,从而突出课文最精华的部分。

  顾老师按照“二期课改”的要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和探索。

  从顾老师的教学思路来看,这堂课的结构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以尽快的速度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情感氛围中去。如顾老师在教《最后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会产生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呢?”顾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像沸腾的开水顿时议论纷纷,同学们热情高涨。随后,学生归纳了疑问——因为文章里的人物刻画很有特色。于是顾老师顺势点出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描写。顾老师结合教学目标,抓住时机,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同时,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是在同学们如此高涨的热情中开始了。

  第二层次,围绕目标,进行“研读”。

  顾老师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发挥其真正的主导作用。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划小弗朗士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接着,让同学读读议议,归纳人物性格,讨论变化的原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悟人物描写的欣赏点。然后,顾老师再选取课外相同题目、相同主题的文章(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训练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真正起到了开发学生智能的作用。

  第三层次,强化能力迁移,开发学生潜能。

  顾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本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得比较透彻的基础上,又即刻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把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融合,让新知识融化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之中去,通过启迪感悟,激活思维,重组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如顾老师运用读写相联的教学手段,以读促写。因这篇小说在写作技巧上有许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例如:以小男孩为主人公的叙述角度,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诙谐幽默又不乏表现力的语言等等。顾老师有机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她充分运用课外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那篇材料,引导学生:“日本侵占我国时,曾也强迫学校推行日语教学,这情形与《最后一课》极为相似。假设你是那时的一个学生,你在这个教室里上最后一堂国文课,你当时会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参考小弗朗士心理活动描写,用150字左右的片断加以描述。

  这一设计无疑是这堂课的亮点。顾老师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并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描写,这显然强化了学生的能力迁移,开掘了学生的潜能。这种读写结合的收益,与平时布置一篇作文,固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从以上三个层次可以看出,顾老师不但思路清晰,有梯度和深度,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如下几点教改精神:

  (一) 教学目标明确,紧扣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展开,一线贯穿全课,脉络清楚,打破了过去那种琐碎、杂乱、一问到底的教学模式。

  (二) 体现了由重“教”向“学”转变,课堂上自始至终是以学生研讨为主。

  (三)教者将知识与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比较阅读的训练、读写结合的方法,无疑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样的训练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双重丰收,这是本节课开发潜能、强化能力训练的典型例子。

  (四)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比较阅读的深度不够,学生发言的面还不够广等等,这些尚须作更大的努力,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

  希望有志于“二期课改”的老师,一起努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最后一课》评课稿】相关文章:

《最后的玉米》评课稿06-25

《最后的姿势》评课稿07-01

《桥》一课的评课稿03-14

《好汉查理》一课的评课稿07-19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最后一课》阅读理解06-25

最后一课作文05-07

《桥》一课的评课稿9篇03-14

音乐评课稿《大鹿》一课10-08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