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精华(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1
大家一定知道,过春节可以去好朋友家串门,还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红包!总之,就是快快乐乐的玩几天。
可是,你知道春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用着急,让我慢慢告诉你: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后来,人们为了驱赶年兽,在年兽来到的那一天,便在门前贴上红纸,张灯结彩,后来就渐渐地形成了现在的春节!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过春节时,我们的爸爸妈妈会在门前贴上一对红色的纸,红纸上面写满了字,那叫什么呢?那叫春联!华夏族的首领黄帝,很重视神荼、郁垒捉鬼的故事,便制定了一个节目的仪式:每当除夕时,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口立下两个桃木神像,在门相上悬挂苇子编的绳索,在内门上画老虎,以此来镇邪,求得来年的幸福。这个习俗在汉代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汉代以后,门旁的`桃木神像逐渐演变、简化为桃木板,这就是“桃符”。到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时,叫人在两块桃木板上刻了两句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对联。由于桃木是红色的,以后便被用纸写的字代替,一般对联都用红色的纸写成。由此以后,逐渐演变成今日的形式。
过春节时,大人们会买来很多花生瓜子这类零食招待前来拜访的好友,并买来火红的灯笼挂在阳台上。而我们小朋友就伸手要压岁钱或者跑到大街上和好朋友手牵手去看花灯。在家乡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花灯:有正在飞腾的龙,有在拜年的小孩!人们也高兴极了,喜气洋洋地观赏美丽的花灯。大街上,所有的店铺都挂上了大红灯笼,所有的人都在互相说着吉利的话:“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广场上,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在放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映红了半边天,有“萤火虫”“小星星”……小朋友们可高兴了,穿着父母为他的买的新衣服,绕着广场跑来跑去,却不知道自己的小脸儿都红了!
与此同时,家家户户都开始包饺子了。先拿出一片饺子皮,往里面放一点已拌好的饺子陷,再蘸一点水,往旁边涂一圈,一捏,一个精美的饺子就做好啦!做好一堆饺子后,就把这些饺子倒进煮沸腾的水里。随着一声:“开饭啦!开饭啦!”全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餐桌上,品味着美味的饺子。
说起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过去,春节只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跟外国根本扯不上什么关系;可如今,外国人也过上了中国节,可见,这几十年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是节节高!
哈哈,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怎么样,挺好吧?最后在这里祝贺大家春节愉快!
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2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就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我的家乡有一句口头禅: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就是说,腊八饭一吃人们就迷了,只要是上街,见什么东西都往家里买。
我的家乡有一句民谣:“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腊月二十三祭灶,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家家都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鸡,肉,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这是因为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七关门,到正月初八才开张。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民谚:“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我的家乡还有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
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七的习俗。“宰年鸡、赶大集。”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热闹了起来。
腊月二十八的民谣,“二十八,把面发”,“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我的家乡,每到春节前夕,一般的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等食品,既可当礼品,也可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年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因名称与“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意思。
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家家都要上坟去祖祭祖。这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大年三十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重头戏是贴春联,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我在一旁看看热闹,有时还插嘴评论几句,这时爷爷会用一句“童言无忌”赶走我。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小孩子们都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领到了红包之后才肯睡觉。
大年初一,放过“开门炮仗”后,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正月初二,是女儿回娘家,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女儿都必须在同一天归来。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的思念。
据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正月初六,大家起得十分早,这天,你会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旗子,这是护送“老爷”的旗子。旗子是以前“老爷”留下的,十分有价值。
正月初七,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家乡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整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天月晚,大家会到庙里去看别人演戏,灯火越亮,观众就越多。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的人家,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3
“娃娃娃娃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是啊!就如同这句话所说,热闹而又忙碌的春节,在腊月初八这天便悄然拉开了“序幕”。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腊月初八这天家家都要喝“腊八粥”。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据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三口之家,爸爸妈妈每日起早贪黑,辛苦劳作,每年都会收获许多粮食。而儿子却十分懒惰,从不下地劳作。后来,夫妻二人相继离世,只剩儿子一人,儿子此时还是不思悔改,外甥打灯笼——照旧(舅)。饿了就吃父母攒下的粮食,冷了就穿父母留下的衣物。终于有一天,粮食和衣物全都没有了,儿子这才醒悟过来,开始下地劳动,也就慢慢有了自己劳动收获的粮食。为了感恩父母,鞭策自己,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他都要用各种粮食熬成一锅粥,以勉励自己辛勤劳动,不忘过去。后来,人们听到这个故事,纷纷效仿起来,这才有了今天每到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的习俗。
过了腊月初八,街上便逐渐热闹起来,小摊小贩也慢慢多了起来,集市上开始有了卖对联和年画的,年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二十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全国各地腊月二十三的习俗各不相同。在我们的家乡,家家都有祭灶王爷的习俗。听老人们说,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王爷上天回娘家的日子,各家都会准备12个(遇到闰年就准备13个)干粮馍,祭献给灶王爷,好让灶王爷带在路上吃。过去,我们家乡还有在灶王嘴上抹糖的习俗,寓意为让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健康,这就是民谣“二十三,糖瓜贴”的由来。
从腊月二十三起至除夕的这段日子,家家户户都要将家中大扫除一遍,名曰“扫舍”,寓意迎新纳福。大人们还要忙着加紧备年货,煮肉、压肘子、蒸馒头、蒸八宝饭......准备春节期间一切吃喝用度,而小孩子们则热心于趁着跟大人上街时索要玩具与零食。
在人们的期盼与忙碌中,整个春节的“重头戏”——除夕如约而至。从此,春节的喜庆进入了高潮。除夕是十分忙碌的,从早上开始,大人们忙着贴对联,贴门神,贴福字,也有的已早早为晚上的团圆饭做准备。孩子们或是三三两两呼朋唤友出去放鞭炮,玩玩具,或是老老实实地呆在家中,将电视瘾过个够。
下午商铺户陆续关门,街上的人们也都返回家中。到了大年夜,一家人一边吃着美味丰盛的菜肴,一边欣赏着热闹的春晚,其乐融融。孩子们还会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个个欢天喜地得穿梭于人群间。“除夕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一家人边看春晚边守岁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的早晨,家家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吃完臊子面后,大家便开始忙碌起来,小孩子们忙着穿新衣,放鞭炮,大人们则忙着出去逛街或是爬山,还有的全家出动去庙里烧香祈福。街道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以后的几天,商铺陆续开张,每家铺面的门上都贴着红红的春联,不管是进出的顾客,还是店主,都互相热情地问好,脸上像开了花似的.。
正月十五的前几天,各式各样的灯笼上市了,有色彩鲜艳的莲花灯,有栩栩如生的大公鸡灯笼,有形象逼真的西瓜灯笼,还有图案精巧新颖别致,叮当作响的电子灯笼......
到了正月十五,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临了。夜晚明月当空,街道上灯火通明,人们扶老携幼走上街头赏花灯,猜灯谜。天空礼花开放,地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这个夜晚,人们还要吃汤圆,黏甜的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一切又都从春节的喜庆氛围中恢复了正常。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了,大人开始上班了,在春节的美好与圆满中走向新的生活。
【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04-22
家乡的春节优秀的作文04-21
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06-22
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01-18
春节家乡的作文[优秀]08-09
(优秀)春节家乡作文08-16
[优秀]春节家乡作文08-17
【优秀】家乡的的春节作文08-29
(优秀)家乡春节的作文09-01
春节家乡作文[优秀]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