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时间:2024-01-02 13:57:34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热门)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5篇

  在平时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必修一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5篇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

  《果酒和果醋和制作》

  一、果酒制作

  1、原理:菌种 ,属于 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 ,有氧时,呼吸的反应式为: ;无氧时,呼吸的反应式为: 。

  2、条件:繁殖最适温度 ,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 。

  (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3、菌种来源:

  现在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 。

  4、实验设计流程图

  挑选葡萄冲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酒 果醋

  5、根据教材P4操作提示设计实验步骤及装置。

  充气口作用 ; 排气口作用 ;

  出料口作用 。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 。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 ;

  制醋时,应将充气口 。

  6、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可通过嗅觉和品尝初步鉴定,并用______________检验酒精存在。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二、果醋的制作:

  1、原理:菌种: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核生物,新陈代谢类为_________

  醋酸生成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2、条件:最适合温度为__________,需要充足的______________。

  3、菌种来源:到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购买。

  4、设计实验流程及操作步骤:

  果酒制成以后,在发酵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

  ______________0C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污染。

  三、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 消毒。

  (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 的空间。

  (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时间控制在 d左右,可通过 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4)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时间控制在 d,并注意适时在 充气。

  【疑难点拨】

  1、 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 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腐乳的制作》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如 、 、 、

  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种丝状 ,常见于 、 、 、 上。新陈代谢类型是 。

  2、 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 分解成小分子的 和 ;脂肪酶可以将 水解成 和 。

  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 条件下,将优良 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 ,保证 。

  二、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长出毛霉→ → →密封腌制。

  三、实验材料

  含水量70%的豆腐,粽叶,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广口玻璃瓶,高压锅。

  四、实验步骤

  1、将豆腐切实3cm×3cm×1cm若干块

  2、豆腐块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豆腐上再铺干净粽叶,再用保鲜膜包裹。

  3、将平盘放在温度为 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d后,豆腐表面丛生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呈淡黄色时,去除保鲜膜及粽叶,散热及水分,同时散去霉味约36h。

  5、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的菌丝拉断,整齐排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分层摆放,分层加盐,并随层高而增加 ,在瓶口表面铺盐 ,以防止 ,约腌制8d。

  7、将黄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卤汤。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 为宜。

  8、广口玻璃瓶刷洗干净,用高压锅在1000C蒸汽灭菌30min,将腐乳成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胶条密封,常温下,六个月即可以成熟。

  【疑难点拨】

  1、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盐在该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盐能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生长。

  2、配制卤汤时,一般将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过高过低都不行,为什么?

  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3、豆腐坯用食盐腌制,其作用是什么?

  ①渗透盐分,析出水分 ②给腐乳以必要的咸味

  ③防止毛霉继续生长和污染的杂菌繁殖 ④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

  4、腐乳在酿造后期发酵中添加多量酒液的目的是什么?

  ①防止杂菌污染以防腐

  ②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由于酒中特别是黄酒中含有酵母茼,经发酵可产生醇,并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赋予腐乳风味

  ③利于后期发酵

  5、卤汤中香辛料的作用是什么?

  ①调味 ②促进发酵 ③杀菌防腐

  解释:(香辛料如花椒、大蒜、茴香中含有花椒酰胺、蒜辣素、茴香醚及茴香醛等,有极强的杀菌力;又有良好的调味功能;香辛料成分参与发酵过程,合成复杂的酯类,使腐乳形成特有色、香、味。)

  6、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7、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答: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8、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一、基础知识

  3、在本课题中,我们主要探究有关加酶洗衣粉的三个问题:一是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 效果有什么不同;二是在什么温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 最好,三是 的洗衣粉,其洗剂效果有哪些区别。

  二、实验操作

  1、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

  (1)实验遵循的原则:实验变量为洗涤剂,设计时应遵循 原则、 原则,有效地控制其他变量,如水的用量、污染物的量、所用实验用布的质地大小、两种洗衣粉的用量,搅拌及洗涤时间。

  (2)实验过程

  ①取两只大烧杯并 ,用量筒分别量500mL蒸馏水放入其中,放入400C的水浴锅保温。

  ②将制好的污染布和洗衣粉(一组为 和 ,另一组为 和 )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

  ③用玻璃棒同时充分搅拌 时间,一段时间后搅拌可重复进行。

  ④过相同的时间后观察洗涤效果,探究加酶洗衣粉使用时的最适温度。

  2、不同种类的酶洗衣粉对同一污渍的洗涤效果

  (1)实验原理: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所加的酶不同,而酶具有 ,所以对不同污渍的洗涤效果不同。

  (2)实验过程:根据表格设计实验步骤

  编号 污渍

  类型 洗涤效果 蛋白酶 脂肪酶 淀粉酶 复合酶 普通洗衣酶 1 鸡血 2 牛奶 3 菜油 4 番茄汁 5 墨水 6 染料 【疑难点拨】

  1、普通洗衣粉中包含哪些化学成分?

  提示:普通洗衣粉中通常包含有:表面活性剂、水软化剂、碱剂、漂白剂等成分,有的洗衣粉中还含有增白剂、香精和色素,以及填充剂等。

  2、在本课题中你打算使用什么方法和标准判断洗涤效果?

  提示:可在洗涤后污物的残留状况,如:已消失、颜色变浅、面积缩小等,

  3、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的洗剂效果好,可以用丝绸作为实验材料吗?

  不能。因为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损坏衣物。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2

  1、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碳元素

  2、细胞: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3、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分子

  4、酶:细胞代谢过程中的催化剂

  5、DNA: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载体

  6、细胞呼吸:生物体提供能量

  7、细胞增殖:细胞数量增加

  8、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基因的表达

  9、生物变异:遗传信息的改变

  10.生物进化:物种的演变和适应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部分知识点,涉及到细胞、代谢、遗传、生物变异和进化等多个方面。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3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4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 高豌豆 F1: Aa

  ↓自交 ↓自交

  F2:高豌豆 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2 :1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绿皱 P:AABB×aabb

  ↓ ↓

  F1: 黄圆 F1: AaBb

  ↓自交 ↓自交

  F2: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F2:A-B- A-bb aaB- aabb

  9 :3 : 3 : 1 9 :3 : 3 : 1

  在F2 代中:

  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 完全纯合子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1/16

  半纯合半合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AaBb 共1种×4/16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5

  第一章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整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其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方能完成;对于非细胞生物(病毒)而言,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即寄生生活。

  注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一般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③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所构成。

  ④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注意:

  ①单独的物质(如水)并不能表现生命现象,故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植物组织主要包括分生、营养、输导(导管和筛管)和保护组织,没有系统;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③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既可以属于细胞层次,也可属于个体层次。

  ④动物的组织包括上皮、肌肉、神经和结缔组织,其中血液、韧带为结缔组织;血管则属于器官。

  第一章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之为拟核;...

  遗传物质为裸露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为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染色体;除核糖体外还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注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也有统一性,即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相同,均为DNA。

  2、细胞生物种类:

  ①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等

  ②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注意:

  ①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分为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球菌(葡萄球菌)和螺旋菌(霍乱弧菌);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如蘑菇,木耳等)

  ②藻类中只有蓝藻(念珠藻、颤藻、发菜)是原核生物,水绵,衣藻,红藻等为真核生物;但它们均为光能自养生物。

  3、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

  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新细胞是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依据,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之间都存在着或近或...........

  远的亲缘关系。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4、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

  ①操作的基本步骤:取镜(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安放、对光(光线暗时,可选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亮时,可选用小光圈,平面镜)、压片、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再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且用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认识目镜和物镜(123为目镜,456为物镜)

  镜长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且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长度或者宽度的放大倍数,而非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注意:采用目镜放大10倍,物镜放大10倍观察装片时,视野被16个细胞充满,当转动转换器把物镜换成放大40倍时,视野则仅被1个细胞所充满(前者细胞面积被放大10000倍,后者则被放大了160000倍)

  采用目镜放大10倍,物镜放大10倍观察装片时,视野直径上有16个细胞,当转动转换器把物镜换成放大40倍时,视野直径上则有4个细胞(前者细胞长度被放大100倍,后者则被放大了400倍)

  ④低倍镜的放大倍数小,物镜短,通光量大,视野亮;高倍镜的放大倍数大,物镜长,通光量小,视野较暗。

  ⑤物象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视野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可看到的是q;显微镜观察的目标在视野的右下角,要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装片向右下角移动。

  第二章第一节组成细胞的分子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不............同.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不同生物所含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微量元素:Fe、Mn、B、Zn、Cu、Mo等;①最基本元素(干重最多):C②鲜重最多:O

  ③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④主要元素;C、O、H、N、S、P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鲜重,85%—90%)无机物无机盐

  3.组成细胞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干重,7%—10%)...的化合物

  元素C、H、O、N(有的含P、S)

  脂质:元素C、H、O(有的含N、P)

  有机物糖类:元素C、H、O

  核酸:元素C、H、O、N、P

  4、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①还原糖的检测:材料含糖量高,颜色较白的,如苹果,梨

  试剂斐林试剂(由0.1g/ml的氢氧化钠和0、05g/ml的硫酸铜等量混合后加入组织样液)

  现象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注意:淀粉为非还原性糖,其遇碘液后变蓝。

  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但蔗糖为非还原糖。斐林试剂很不稳定,故甲液与乙液最好是现配先用,且必须混合均匀。

  ②脂肪的检测:材料花生子叶

  试剂苏丹Ⅲ或者苏丹Ⅳ染液

  现象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后可见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苏丹Ⅲ)或者红色(苏丹Ⅳ)的脂肪颗粒。

  ③蛋白质的检测:材料豆浆、蛋清等试剂双缩脲试剂(由0.1g/ml的氢氧化钠和0.01g/ml的硫酸铜先后加入组织样液)现象不需水浴加热即可出现紫色反应。

  注意:用蛋清时一定要稀释,若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时,会黏在试管内壁,使得反应不够彻底,且试管不易清洗;加入双缩脲试剂的顺序不能颠倒,先用A液造成碱性环境后再加入B液。

  第二章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NH2

  元素C、H、O、N(少量P、S)

  RCHCOOH

  基本单位氨基酸(20种)特点: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

  脱水缩合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之间的差别是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多肽(链)肽键:─CO─NH─

  盘曲、折叠几个氨基酸就叫几肽.....

  空间结构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①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结构多样性)

  ②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决定

  功能结构蛋白与功能蛋白结构成分、催化、运输、免疫、调节(功能多样性)(角蛋白、酶、载体如血红蛋白、抗体、胰岛素和生长激素)

  相关计算

  ①肽键个数(脱水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②几条肽链至少有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

  ③蛋白质分子量=N×a—18×(N─M)其中a代表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第二章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一分子磷酸

  ①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五碳糖(2种)

  (8种)一分子含氮碱基(5种)

  ②核酸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③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注意:遗传物质和核酸的区别:如小麦的遗传物质是DNA,而核酸则包括DNA和RNA两种;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和核酸均是RN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核酸则包括DNA和RNA两种。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

  ①原理:用甲基绿和吡咯红染液染色甲基绿使DNA变绿、吡咯红使RNA变红

  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可以促使DNA与蛋白质的分离。

  ②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在30度的温水中用盐酸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先用低倍镜玄色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再换高倍镜观察)。

  ③实验现象: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

  ④实验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原核细胞DNA则主要位于拟核)

  第二章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

  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①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动植物都有)②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植物二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动物二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

  ③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植物多糖:淀粉(贮能)、纤维素(细胞壁主要成分,不提供能源)

  动物多糖:糖元(贮能)(如肝糖原、肌糖原提供肌肉能源)

  3、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N。脂质中的氧元素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所以等量的脂肪和等量的糖类,前者释放的能量更多。(O含量相对少、H比例高,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多,耗氧多)

  脂肪:储能、保温、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4.脂质分类磷脂:膜结构基本骨架,脑、卵、、肝脏、大豆中磷脂较多固醇:对生物体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起到积极作用。

  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血液脂质运输)、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生殖细胞形成,维持第二性征)、VD(有利于人体对Ca、P吸收)

  5、①单体:组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②多聚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③每个单体都以若干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有许多单体连成多聚体。故碳元素为基本元素。

  第二章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1.水的概述: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的生物种类含水量差异大,一般水生生物含水量多于陆生生物;同一生物不同发育时期含水量差异大,一般幼年大于老年;同一生物个体不同器官含水量也不同。

  2.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含量约95%约4、5%功能1、良好溶剂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联系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随结合水增加,抗逆性增强。注意:心肌含水79%呈坚韧形态是因为其结合水含量多,而血液含水82%呈流动状态是因为其自由水含量多。

  3、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功能: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Mg→组成叶绿素、Fe→血红蛋白、I→甲状腺激素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血钙高会肌无力)③维持酸碱平衡(如NaHCO3/H2CO3)④调节渗透压

  4、植物必需无机盐的验证(溶液培养法,注意对照)

  在植物需要的各种无机盐中,摄取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如果用完全培养液(即包含植物生活需要的各种重要元素的矿物质溶液)培养植物,植物应能正常生长发育。如在培养液中特意缺少某种元素后植物发生生长发育不良或其他种异常现象,当再重新添加该种元素后,植物又重新恢复正常生长发育。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了解某种元素对植物生活所起的作用。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6

  1、组成生物体的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根据含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Fe、Mn、B、Zn、Mo、Cu$等。

  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一般由碳、氢、氧、氮、磷等元素构成。

  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核酸: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合成场所是核仁。

  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

  3、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壁:纤维素,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4、细胞增殖:

  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与低等植物细胞。

  中期:动物细胞与低等植物细胞。

  后期:动物细胞与低等植物细胞。

  末期:动物细胞与低等植物细胞。

  无丝分裂:时期:核的缢裂,结果:分裂后两个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半一半。

  5、细胞分化:

  概念: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细胞数目倍增,增大生物体的体积。

  6、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一、二、三阶段。

  无氧呼吸:乳酸菌、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释放能量:一、二、三阶段。

  释放的能量:$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放出$387.8kJ/mol。

  7、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亚显微结构:膜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磷脂双分子层。

  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8、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亚显微结构:膜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磷脂双分子层。

  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9、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核膜:双层膜,外膜和内膜组成,上面有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10.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7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

  学好生物要先背会教材

  高中生物学得好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熟背课本的,因为生物属于文科性质,需要背的东西特别多,如果你把它当做理科来学,分数绝对不会高。生物分值低,所以每一分都不要放过,分分必争。

  生物书一定要仔细看,包括选修和必修课本,书下注释也要认真对待,考试可能考到。要检查生物会不会,可以几个同学坐在一起考一考,一考就知道哪里没背会了。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1、构建知识网络。我们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抓住生命基本特征这根主线,理清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把所学内容有机地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日常生活相结合,此外,还要密切关注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

  (1)把握知识的纵向衔接,使知识连成一片。生物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础中,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为掌握生命的结构基础作了铺垫,而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结构基础又给理解细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笔;又如遗传和变异这一章,不知道分离规律的实质根本无法继续学习自由组合规律。

  (2)关注知识的横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生物学科中的章节之间既有递进关系也有并列关系,内容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征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生物知识汇成一张完整的网络。

  2、完善理论体系。生物学的理论是大量的,它们贯穿在各个章节之中,如细胞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基因理论等,因此,在学习生物学时,除了专用名词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论也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内容。

  (1)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为什么人会有“白化病”?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为什么说人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从古类人猿进化来的?为什么人类要保护鸟类?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应当运用正确的理论去合理解释,从而使人们能够自觉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注意理论与生物基本概念的联系。理论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对诸多概念的正确理解上。例如了解内环境自稳态理论的前提是弄懂pH值、体温、血压、血糖、渗透压、氧分压、电解质浓度等;同样,生态平衡理论的运用也离不开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等概念的掌握。

  (3)把握各理论间的联系。生物学各种理论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在广大生物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理论又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使人们认识的生物世界越来越接近真实。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把某个理论放在整个生物理论体系中加以考虑,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生物理论的掌握更加完善,运用起来更加精确。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8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

  ⑴、概念:是指已免役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⑵、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⑶、过敏源:是指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鱼虾、牛奶、蛋类、室内尘土、青霉素、磺胺、奎宁等。

  ⑷、过敏症状:

  皮肤过敏:红肿、寻麻疹等。

  呼吸道过敏:流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

  消化道过敏:呕吐、腹痛、腹泻等。

  严重过敏: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⑸、过敏反应与典型的体液免疫反应的区别:

  过敏反应(免役功能过高)体液免疫反应

  激发因素过敏源抗原

  反应时机第二次接触过敏源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血清、组织胺、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免疫的分类:

  ⑴、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①、长期进化形成,是免疫的基础。②、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

  ③、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④、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

  ⑵、特异性免疫特点:

  ①、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②、具后天性,出生后形成。

  ③、具专一性,具特殊针对性。④、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

  生物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学习高中生物的技巧

  1、在认知的基础上理解

  记忆是必不可少的,但记忆的东西太多肯定不容易都记得,所以要学会联想,或者是串联的思想,把生物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2、对抽象的微观的东西要有所想象

  我们所知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甚至是病毒,而那些微生物、病毒、细胞甚至是细胞分子式不能用肉眼观察到的,此时必须依靠识图来想象,构造属于自己的模型。

  3、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分块整理

  高中生物中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分裂等都属于重点和难点,那么你必须分块来进行巩固,在知识巩固的前提下再进行题目的练习。

  4、限时训练

  高中生物题量大,而且题目特别的长,很多同学平时能做好,但考试就来不及,所以平时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时间限时完成,加快速度。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9

  1、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主要元素:C、H、O、N、P、S。

  2、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质。

  3、生物圈的稳态:生物圈的.稳态是正常状态下,生物圈内各层次的关系能够维持正常状态。

  4、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分级调节。

  5、酶:一种有机催化剂,具有专一性、高效性、需要最适宜的温度和pH值。

  6、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7、细胞质遗传:由于细胞质内$DNA$的指导,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0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相关概念: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3、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二、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1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

  (3)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普遍性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掌握规律

  其实无论我们学习什么科目,它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每个章节的学习都是有相应的练习。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思考,知道怎么整理生物自身的规律。生物在各个方面都是有非常大的规律可寻的。

  观察比较

  生物和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很多的知识是需要我们观察的,观察生活中所有生物的生活形态,生活习惯等,这样我们就会对生物产生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我们才更喜欢去学习,在生活中,无论我们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身边都会有一些和生物相关的信息,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

  综合归纳

  很多的同学都知道,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是分知识点分章节的,所以有的知识点也是比较杂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归纳总结,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会简单很多,方便我们理解记忆。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2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

  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

  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或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

  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

  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

  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几种化合物的.检验

  (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肽键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

  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

  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

  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

  19、核酸分为两大类: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2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3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合成肽链) (加工成蛋白质) (进一步加工) (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线粒体:不直接参与合成和运输过程,但为整个过程供能

  三、生物膜系统

  1、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

  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

  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思考回答:

  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2、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什么材料做实验?理由是什么?

  3、欲使细胞破裂,对所选材料进行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4、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5、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6、细胞膜的两个特性?

  7、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什么?不具膜结构的是什么?

  8、被称为“消化车间”的是哪种细胞器?

  9、植物叶肉细胞里,都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什么?

  10、蛔虫的细胞内肯定没有哪种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的功能是什么?

  11、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什么?功能是什么?

  12、线粒体与叶绿体如何将能量转换的?

  13、在动物细胞内,DNA分布在细胞的什么结构中?

  14、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分别有什么功能?15、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是什么?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什么颜色?

  16、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17、核孔、核仁有什么功能?

  18、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19、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是什么?

  20、哪些细胞没有细胞核?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位置 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 变小 脱离细胞壁 基本不变

  清水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恢复原位 基本不变

  1、 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1、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一、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二、 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蛋白(糖被)

  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 载体 能量 举例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需要 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需要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需要 氨基酸、+、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酶的发现:发现过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思想,发现的意义

  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 底物浓度

  2、 酶浓度

  3、 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4、 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什么是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结构简式:A-P~P~P A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高能磷酸键

  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ADP + Pi+ 能量 ATP

  ATP ADP + Pi+ 能量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

  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第三节ATP 的主要——细胞呼吸

  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

  总反应式:C6H12O6 +6O2 6CO2 +6H2O +大量能量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C6H12O6 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6H2O 6CO2+大量[H]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24[H]+6O2 12H2O+大量能量

  3、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产生乳酸:C6H12O6 2乳酸+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

  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注意: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

  讨论:

  1 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2 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

  叶绿素b (黄绿色)

  绿叶中的色素 胡萝卜素 (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2)实验为何要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为何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

  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4

  (一)走近细胞

  一、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较小(1—10um)较大(10——100um)

  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核区。无核膜,无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壁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肽聚糖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代表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真菌、植物、动物

  二、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植:营养、保护、机械、输导植:根、茎、叶

  细胞组织分泌器官花、果、种

  动:上皮、结缔、肌肉、神经动:心、肝……

  运动、循环

  消化、呼吸病毒

  系统(动)个体单细胞种群群落

  泌尿、生殖多细胞

  神经、内分泌

  非生物因素Ⅰ号

  生态系统生产者生物圈

  生物因素消费者Ⅱ号

  分解者

  三、细胞学说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明:虎克、列文虎克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来登、施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产生新的细胞。

  注: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1、1838—1839年细胞学说

  2、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

  3、1866年孟德尔遗传学

  四、结论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基本:C、H、O、N(90%)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微量:Fe、Mo、Zn、Cu、B、Mo等

  (20种)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一、蛋白质(占鲜重7—10%,干重50%)

  结构元素组成C、H、O、N,有的还有P、S、Fe、Zn、Cu、B、Mn、I等

  单体氨基酸(约20种,必需8种,非必需12种)

  化学结构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

  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

  高级结构多肽链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分二、三、四级。

  结构特点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于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特异性/功能多样性。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膜、染色体、肌肉中的蛋白质;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各种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备注○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叫肽键。

  ○各种蛋白质在结构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通式):

  1、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同一碳原子上;

  2、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变性(熟鸡蛋)&盐析&凝固(豆腐)

  计算○由N个aa形成的一条肽链围成环状蛋白质时,产生水/肽键N个;

  ○N个aa形成一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N—1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N—M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每个aa的平均分子量为α,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

  的分子量为N×α—(N—M)×18;

  二、核酸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元素组成C、H、O、N、P等

  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核糖核酸(RNA单链)

  单体

  成分磷酸H3PO4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含氮

  碱基A、G、C、TA、G、C、U

  功能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

  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

  蛋白质。

  存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

  体和叶绿体中。绿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三、糖类和脂质

  元素类别存在生理功能

  糖类C、H、O单糖核糖C5H10O5主细胞质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C4H10O5主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六碳糖:葡萄糖

  C6H12O6、果糖等主细胞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70%以上);

  二糖

  C12H22O11麦芽糖、蔗糖植物

  乳糖动物

  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糖原(肝、肌)动物

  脂质C、H、O

  有的还有N、P脂肪动、植物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

  类脂/磷脂脑、豆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胆固醇动物动物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促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

  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四、鉴别实验

  试剂成分实验现象常用材料

  蛋白质双缩脲A:0。1g/mLNaOH紫色大豆

  鸡蛋

  B:0。01g/mLCuSO4

  脂肪苏丹Ⅲ橘花生

  还原糖班氏(加热)砖红色沉淀苹果、梨、白萝卜

  淀粉碘液I2蓝色马铃薯

  ○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5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01细胞的增殖

  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①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②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

  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

  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二、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不同点:

  1、植物细胞: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2、动物细胞: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02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

  3、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0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衰老

  -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①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②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①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

  ②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

  ③细胞内的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④衰老的细胞内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固缩、染色加深;

  ⑤ 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

  - 细胞衰老的原因:

  ①自由基学说

  ②端粒学说

  二、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相关文章:

生物知识点必修一03-31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0-30

生物必修一酶知识点04-29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4-13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05-26

必修生物一知识点总结11-25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衰老知识点04-30

生物必修一核酸知识点总结04-29

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汇总05-26

生物浙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