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作文

时间:2024-01-07 14:06:50 建筑/建材/工程/家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筑作文大全【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筑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筑作文大全【10篇】

建筑作文 篇1

  在学校里我们很早就学了对称轴。一开始我以为,对称轴只会在教科书里出现,可是前天我就发现了一根现实中隐藏的对称轴。

  晚上,我、妹妹、妈妈和大姨来到华南农业大学办公楼前的空地运动。我绕着空地的边缘跑了一圈,感觉空地像个梯形。它是不是等腰梯形呢?我边跑边心里嘀咕着,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妈妈跑上前来问我为什么停下来,我把自己的问题告诉了她,她笑着说:“孩子,你怎样可以验证这个梯形是两边对称的等腰梯形呢?”我想了一下就回答:“等腰梯形两斜边是对等的,可是我们又没有这么长的尺子,怎样去确定这两条斜边相等呢?”妈妈又笑了,说:“你可以想办法去用身体量一下啊!”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兴致勃勃地用脚开始丈量梯形两边的斜边了,左边的斜边是40步,右边的斜边也是40步啊!看来这块空地就是一个等腰梯形!空地两边各有一座建筑也是一模一样对称地坐落在空地两边,中间穿过梯形的小路正是这组对称建筑的对称轴啊!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回到家里,我把今天的发现告诉了爸爸,他笑着对我说,对称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传统的建筑模式,古人所注重的'“四平八稳”也正是对于建筑、结构的对称要求的体现。等我们8月底去北京的时候,观看了故宫就知道,对称轴对于建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虽然现在很多现代建筑都为追求视觉上的新奇而改变对称的外观,比如北京新广播大楼、以及爸爸所参加建设的太古汇等建筑,但对称轴在主体建筑上是整个建筑群的基础!

  睡在床上,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故宫建筑群在一条对称轴上延伸的神奇景象。。。

建筑作文 篇2

  在学习房地产的过程中,发觉自己不知不觉喜欢上了建筑。建筑这样东西怎么说呢?可以很平凡,也可以很奇妙。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因为在阅历较少的初中阶段,这是令我为之一振的建筑。特别是老师放ppt时的彩色图片。与罗浮宫浑然一体,真的是太美了。我想,设计出这样的建筑物要多少的文化底蕴啊,要多少的创造力啊。

  到了后来,我不只从外观,从美学上鉴赏建筑物,还要注重其的实用性,因为在能源短缺的今天,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节约能源,再从“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中得到启发,建筑不也是可以节约能源吗?在全社会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可持续建筑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吗?于是,我从图书馆借出了这本叫做《可持续的建筑》一书。

  从书中,我了解到最早可持续建筑是从欧盟开始的.,在1992年欧盟制定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立法和道德法令使欧洲的建筑工业遵守环保原则的理念。以致于影响了今后建筑行业的标准,虽然在当今社会并不是主流,但是随着资源快速的消耗,这种理念将会成为主流的思想。专家介绍,建筑本身使用了全世界50%资源,其运行中还将消耗40%的能源,并且污染50%的大气,污染30%水体土壤,造成50%固体垃圾,室内污染引发68%疾病,大地震伤亡率30%。如果采用可持续建筑,每平米至少节材600KG,减排二氧化碳300KG,每平米每年至少节能12KG油当量减排二氧化碳30KG。

  由这些数字可以说明,可持续建筑将是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

  20xx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席帕乔里先生认为,可持续建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态度。他说,目前全球80%的建筑在发展中国家建设,采用可持续建筑将影响发达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当你工作或住在可持续建筑里面,不仅解决能源安全等问题,更可以改变你的生活态度,这种影响潜力是巨大的。”

  鉴于我国城市化程度不高,在未来几十年将需要巨量房屋并可能导致建筑材料需要剧增的前提下,作为一名房地产专业的学生,我感觉到走可持续建筑这一条道路,将是一条不错的道路。

  在我国,在可持续建筑方面,比较出色的就是远大集团,在推动我国可持续建筑方面做出了比较好的作用。

建筑作文 篇3

  我的家乡是名副其实的建筑物圣地,有闻名世界的古建筑,也有实用、漂亮的现代建筑,许多、许多靠人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的.伟大的奇观,数不胜数,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家乡的古碉名扬四海,一年来观赏它的游客成千上万。那古碉有上千年的历史,风吹雨打,日晒雪飘,使它那原本坚硬,锋利的石块已成了如今饱经苍桑的面貌。历史可以见证,它极奇坚固,极奇珍贵,它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很久以前,古碉房是土司们居住的房屋,打仗时就在古碉里射击。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那连拖拉机也没有的年代竟出现了这样伟大的奇迹,这也是众人都称好的原因吧。古建筑里还有许多名胜,嘉绒藏寨、民间藏房……

  说起丹巴的现代建筑,比不上华丽的都市里的高楼大厦,但我以为,已经是很好了,不仅漂亮、舒适,还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比如农村里的房屋吧,春天不冷不热,夏天又凉快又清爽,秋天可以晒粮食,做农活,堆积稻草,冬天关起门来也很暖和。

  家乡的建筑千奇百怪,雄伟壮观,我家我的家乡,我为有这样的故乡而感到骄傲。

建筑作文 篇4

  从原始雕塑的陶制品,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到秦朝的兵马俑和铜车马,到唐代的佛教造像,乃至后来各种建筑雕塑、艺术品等等……可以说,雕塑,是人类历史文明前行的见证者,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

  古建筑雕塑只是雕塑的一部分,但是在古建筑当中,从细节到主体构件,从装饰到功能寓意,雕塑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建筑中的木雕工艺发展由来已久,《周礼·考工记》中已有关于雕刻的内容。明、清时期木雕工艺进一步发展,在宫殿、寺庙、宅邸、会馆及园林、店面建筑中,广泛使用雕刻装饰,留下很多实物。

  古建筑的雕刻装饰,都是和主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理想、追求相呼应的。明、清两代所采用的木雕花纹图案的突出特点在于大都追求高雅、富丽、吉祥,寓理想、观念于图案之中。另外,不同的'雕刻物,有不同寓意,他们刻意追求的是增福添寿,比如蝙蝠,寓意福寿;松、竹、梅、兰,寓意文雅气节。

  在近现代仿古建筑中,雕塑依然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杭州雷峰塔的玉石栏杆雕塑、须弥座雕塑、室内屋顶雕塑等等,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雕塑如今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雕塑摆件、玉石挂件等等,雕塑作为传统文化将生生不息,传承不止。

建筑作文 篇5

  在这六百多年中,光擞楼经历了多少次战争的刀光剑影的洗礼,又经受了多少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弹火硝烟的摧残和新旧军阀混战的血雨腥风的污染,……但您仍岿炸不动。

  我想着、看着,看着、想着,继续着下去。

  “光撤楼由楼基和四层主楼组成。楼基为砖石砌成的高合,方形,外加围廊,楼身五间,房面为歇山十字脊,楼基占地总面积一千二百三十平方公尺,全楼四层共一百一十二蹬,共一百九十二根金柱,二百垛斗拱,楼蒸高九公尺,楼体四层高二十四公尺,全楼共高三十三公尺。”

  古时候没有先进的器械,象汽车、吊车等,因而器材的运输是一大困难,古时候的科学远远没有今天发达,设计和计算又是一大难题。但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他们精心构思,不怕困难,不顾险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成了这座罕见的光颧楼。她与黄鹤楼、岳阳楼相比,是毫无处色的。鼓楼今健在,设计师是谁?建筑师又是谁?大概是难以考察的,这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时,天空传来南飞大雁的叫声。它们边飞边回头,不时叫着,其声清绝,可能是对鲁西风光的赞叹吧!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上楼的极顶,望远方,泰岱隐现,黄河浩渺,顿时有一种激流之中勇进,科学高峰勇攀的心绪萌动,同时,又有一种心事浩茫、百感交集的心情油然而生。

  江山多娇非昔比,人事沧桑胜往年。走下楼来,忽见几片红叶落地,回头再看看修葺一新的光n楼,不禁想起古人的:“往事越千年,……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建筑作文 篇6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已经大学毕业了,并成为了一位高级建筑设计师。

  现在我要设计一座智能化的房子。想到小时候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为了人类不会再受自然灾害的伤害,我采用一种智能芯片埋在地基下,当地底下的地壳发生碰撞时,芯片就会发出警报把信息传送给地上的电脑。这样,人们就会及时躲避自然灾害,不再受伤害。围墙四周都装有能识别小偷的'设备,当小偷来袭时,它会放出超强的磁性把小偷吸住把信息输送给警察。房子装配的锁还能自动识别主人的气味,如果主人回来,它会主动开门,并发出甜甜的说话声:“欢迎,欢迎。”

  我设计的房子还是环保的。下雨时,雨水可以顺利进入房子里的“污水净化器”,经过机器净化就可以直接饮用。房子的外墙用的材料也有特异功能。夏天,它可以吸收太阳的热量储存起来,使房间变冷,不用再开空调。冬天,它可以把平时储存的热量散发出来,使房间变暖。

  大家说说“我设计的房子好吗?”

建筑作文 篇7

  它们是几千年的岁月遗留下来的珍品,它们见证着王朝的更替,涌动着文化的血液,但面对夹杂着重金属席卷而来的工业浪潮时,它们却像是常胜老拳王突然败给拳坛新手一样,在人们的欷歔声中倒下了。

  面对古建筑,人们总是宽容中带着苛刻。人们将它保留下来,却不对它们进行恰当的修缮;人们将它们视为美的东西去浏览,却不曾看到它背后的深沉。古建筑只能默默地忍受,因为它们无言。然而,无言的隐忍永远是最可悲的。因为你不知道它们是否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就这样永远地消失了。

  人们对高度总有一种莫名的'崇拜,于是高楼拔地而起,人们满心欢喜地认为这样就能够达到“手可摘星辰”的效果,却不曾料想,李白当年所吟咏的“危楼”,早已湮没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之中。

  古建筑经历了上千年的沧桑,却倒在了工业化进程的脚步中。当我们实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发展,蓦然回首,那些古典的辉煌,还会在灯火阑珊处等候我们吗?它们就这样落寞地矗着,上演着只供自己欣赏的哑剧。揪心时我想到了瑞士的日内瓦,在那里,所有建筑都坚守一个底线——35。7米。那是圣比埃尔教堂的高度,超过这个高度,立马拆掉,没有商量的余地。当我们在不断追求现代文明的时候,是否也该学学瑞士人,给那些城市的精神名片留出一点空间呢?请睁眼看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还有多少座城市保留着它们的精神坐标呢?

  毋庸置疑,我们需要好好凝视古老的文化,它们依附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上,在城市的角落里守着最原始的坚持。好好凝视我们的根吧,凝视这些沧桑之物是如何悄然打开我们心中尘封已久的情愫,在每个人心底掀起层层涟漪,唤起灵魂的安静。

  当我看到护城河的两边,一边上演着现代的文明,一边却仿佛在回忆过去的辉煌时,不禁感触颇深。护城河的两边,仿佛在进行一场博弈,那是古老与现代的竞技,是精神与物质的互揪,只是这场博弈,现在依旧没有结果。

  那些古建筑,就像是孤独的行者,独自驰骋在自己的比赛中,形寒无人医,但更令人悲哀的,是神败无人觉。惟愿这个沉重的话题不要成为永远的心灵之殇,请记得古建筑是历史的沉淀,人类文明的结晶,它是奔向前方路上的财富,而绝非是包袱!

建筑作文 篇8

  天下任何港口的魅力,首先都来自它独有的建筑美。这些风格独特的建筑,是港口情感与精灵的化身,是一方水土无可替代的人文创造,是它独自历史生活的纪念碑。其中包括港区“洋房”和港区街道,它们统称为秦港近代建筑。

  秦皇岛港近代建筑价值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与领域。从新视角阐述秦港近代建筑,以新脉络整合秦港近代建筑,以全方位展示秦港近代建筑,与时俱进借鉴秦港近代建筑,是当今和未来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港区“洋房”

  在1898年秦皇岛开埠后,在港区建造了一批“洋房“,曾建有高级员司住房就有46所,其中特等房多分布在东南山、海滨路、光明路一带。也就是说在这“一山两路”上的秦皇岛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是秦皇岛市最有魅力的临海景观建筑群之一,这些建筑最直接地反映了欧风美雨的建筑形制。

  秦港的“洋房”有如下特点:

  一是“洋房”的位置各具特色。它们既分布集中,又氛围各异,体现了房屋主人对周围环境的挑剔和偏爱。有的突显在山崖上,雄伟壮观;有的掩映在树林中,神奇隽秀;有的横亘于滨海大道旁,率直洁净;有的则偏于一隅,独立静谧。

  二是英格兰古镇建筑风情。由半露木、茅草小屋和英式园艺三元素组成古镇风情集中体现在南山的建筑上;其中英式园艺属自然风致式园林建筑。秦皇岛的东南山开埠之初是荒凉一片。自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实行有计划的植树造林。为了改变过去的几何式园林,它们的建筑采用自然风致式。自然风致式园林汲取了中国园林艺术经验,十八世纪初在英国产生,名为英中园林(法国叫它中英式)。而如南山高级员司俱乐部和南山街一号特等房则是这种园林风格的缩影。这种园林型式也为今天的港区绿化美化工作提供了借鉴。

  三是外部简洁的“红屋”风貌和施工中的粗野主义风格。建国前秦港的建筑其外观多采用莫里斯的设计理念,呈现了用红砖砌成,不加粉刷的“红屋”,大胆摒弃传统贴面的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在外部施工中普遍采用“石头勾缝”和“甩毛”的建筑工艺,体现了英国柯布西耶粗野派的建筑风格。

  柱式建筑风格在开滦路两侧充分体现。开滦路老区两侧房屋属英式的连排式住宅建筑,其表面廊道为古典柱式建筑风格。其中以多立克和爱奥尼克柱式为主,但也有一些塔司干柱式,还有一段属拱券结构结合的柱式。柱式是除中世纪之外,欧洲主流建筑艺术造型的基本元素,它控制着大小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世上还没有另外一种如此简单而又完整的元素,能以如此直载了当的方式几乎无所不包地决定着建筑的`面貌。以致在一个很长时期里,欧洲的建筑艺术教育,就以研究柱式为主要内容。柱式流行到全世界,而历经多年一直延续到现存,这恐怕是建筑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而这种建筑形式在南山高级员司俱乐部、秦皇岛开滦矿务局车务处楼和开滦路两侧的欧式建筑上广泛采用。

  五是“洋房”内部材料的使用与设计上采用豪华与实用相结合的方式。据记载,其建筑材料,大的如钢管、水泥、木料,小的如玻璃、钉子,就连窗帘也都是由国外运来的,宽而厚的木质窗台、壁炉台及壁橱、墙围,门和地板均选用优质菲律宾木、美国松制成,配以大漆油刷,可见其豪华程度。这些高级住宅也很实用,均为一户一院,自成系统,室内有客厅、卧室、厨房、厕所、洗澡间等。洗澡盆多为英式、日式。厕所有坐便及洗漱池,均安有热水管或蒸汽管取暖。室内硕大的玻璃窗采光充分,墙壁上砌有别致的壁炉。外有警察值勤巡逻,内有矿局派去的夫役照料。

  二、港区街道

  港区街道的命名十分讲究和令人回味,大致分以下五种类型:

  1.因坐落位置而得名:如东山街和南山街,因为其坐落在东、南山上;海滨路和渤海路,因其滨临或靠近海边而起;煤场和银行胡同,则是邻近港务局煤堆场和道银行而故名;海港里则是临近海港而得名。

  2.因期盼和希望而得名:如吉兴里和开平昌道(开滦路),就是因期盼港口吉祥昌盛而命名的;而紧紧相连的青云里和光明路,因此地有开滦小学,希望孩子们早日成才,走向光明之路故名;蓬莱路则是希冀仙人来岛鹏程腾达之意得名。

  3.因祝福和平安而得名:如福寿里、延寿里和英寿里最为典型,字里行间透着福和寿,而居住这里的职工的确很长寿;海安里因临近天主教堂,有保佑平安之意故名;庆乐里因靠近劳工俱乐部和员司俱乐部同乐而得名。

  4.因倡导邻里道德和居民类型得名:如德庆里、仁和里,即是提倡居民的高尚道德和邻居间互相仁义和睦而得名;而劳工里和劳动路,是因此地居住均为港口工人而故名。

  5.因建筑材料和建设时期而得名:如缸砖路就是路面用缸砖铺成而得名;而解放里和建设里,是当时秦皇岛因刚解放和国家大搞经济建设建设因而取名。

  三、近代建筑的价值

  从历史角度来讲,秦港西港区的老建筑群是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后留下的铁证;从文化角度来看,它又是在被动的历史大背景下主动的文化改造,这其中不仅有外来文化的强加,同时也有其后由本土文化所进行的融合,体现了本土文化广博的包容性和强大的融合力。在西方与东方、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一种秦港所独有的西港区风情悄然形成,同时也演绎为秦皇岛城市历史、现代文化的一个鲜明标志――港口文化。

  因此,可以说老港区是秦皇岛港不可多得的历史财富,同时也是秦皇岛城市代表性的文化财富。我们每一个秦港人都肩负着把前人的伟大创造妥善保存并传承给后人的神圣使命。伴随着“西港搬迁”工作的全面启动,西港区的拆迁工作即将展开;同时,秦皇岛港口博物馆正在进行筹建,需要大量的文物史料。保存秦皇岛港老港区近代建筑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它既是一项前瞻性的工作,又带有历史及现代文物抢救的性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100多年来,秦皇岛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入口”,一个是传统入口――从老龙头下船,举足就迈入了古代长城那种彼此大同小异的关城文化里;另一个是近代入口――由秦皇岛上岸,一登南山头,满眼外来建筑,突兀奇异,恍如异国,这便是秦皇岛最具特色、最夺目的文化风光了。大众俗称之为洋房子。洋房子不仅仅是指一座一座舶来的建筑样式,更是对这独特的城市景观的一种总称。

  它与关城那边的景观遥遥相对,看上去格格不入,甚至有点势不两立。于是,此地非同寻常的历史就被这种建筑格局鲜明地勾勒出来了。如果你略通过一点中国近代史,粗知八个国家曾经在这里争相占地、开辟租界的经过,特别是读过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榆关纪事》和《光绪二十六年山海关南海要图》,就会明白这洋房子绝非秦皇岛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其中更没有任何文脉上衍传的必然,老港区的外国建筑是一种政治强加,也是一种文化强加。它是中国近代史和东西方关系史上的一个历史实证。我们可以否定某段历史,却不能因此铲掉这段历史的依据。何况作为历史的遗存,它不单是确凿的物证,还有更广泛的价值。

  通常人们认为历史遗产的价值主要是历史价值,又认为历史价值只属于过去。其实历史的价值是一种被认识的价值。而对历史的认识都是为了现实与未来。那么或说历史价值最终是一种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对于历史遗物,你从历史角度研究它,就会认识到它的历史价值;你从文化角度观察它,就会发现它的文化价值;你从审美角度端详它,就会找到它独有的审美价值。这价值就是财富,历史留下来的财富。秦皇岛港从昔至今,从东到西,无处不留下近代建筑,假如没有这些近代,东南山将依旧是那样荒凉,西海滩将依然是那样空旷,秦皇岛也不过是不惹眼的小渔村,没有港口近代建筑,就没有秦皇岛港和秦皇岛市的今天。

  老港区中最深厚的价值,还是它的文化价值。从它昔日的社会身价来看,它属于上层社会所拥有。由于洋房子的地带――租界的权力独立于皇权之外,它便成了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优越的、神秘的、深邃难测的空间,重大事件的后台,世外桃源与世间桃源;那些形形色色特殊人物的种种幕后与隐私,填满了这里的各种各样曲折而美丽的建筑里。这些在今天看来只不过是千奇百怪的房屋,其中许多都是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棋子。不管是事件遗址,还是名人宅邸。然而至今我们对它们却是所知甚微。如果谁能叫这些老港区建筑开口说话,说不定近代史的一些段落要重新改写。可是如果它们闭口不语,你可以走进这些建筑里去用心倾听――历史建筑所保留的是一种历史空间。由于这空间犹存,历史就变得不容置疑。徜徉其间,历史好像忽然被有血有肉地放大了。过往的生活形态仿佛随时都能被召唤回来。那些在史书中空洞的叙述,到了这里便全都神奇又丰盈地复活。你会从发现到一些独特的细节中,一下子感受到逝去已久的历史人物的某种个性。甚至连昔日的精神也能实实在在地触摸到呢。历史遗物并非历史的遗骸,而作为历史的生命而存在。

  事物的文化价值大多是在它成为过去时才表现出来的。事物在成为历史时不是变小,而是变大了。这因为事物的文化价值远远大于它的本身。比如你仔细观察老港区的建筑,也就是西方人在秦皇岛最早修建的那批房子――比如南山一号特等房、南山高级员司俱乐部、秦皇岛开滦矿务局办公楼、南山饭店等,就会发现,其中不少建筑在风格上因西方势力急剧加强,这一阶段兴建于租界的房屋,则听命于它们那些唯我独尊的洋主人,一概是各国建筑的原样照搬了。可是到了1940年年前后,老港区建筑具有中西相杂的成分。但这绝不表明秦皇岛本土对外来文化的主动迎取与接受,而是说明当时西方入侵势力的下降。因而使得承建这些房屋的中国人,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审美习惯表现出来。

  于是,各个租界的建筑都成了不同占领国的象征。海滨路由于串连式地穿过几个租界,路两旁的建筑便分段呈现出法、英、日、俄等几个国家不同的面貌来。这些建筑就一下子把西方建筑史的不同国家与不同时代的风格琳琅满目地推入秦港,这便是秦皇岛老港区又别称“外国建筑博览会”的由来。

  一方面是入侵者的文化强加,一方面是对随之而来的本土文化的改造。这表现了本土文化雄厚强劲的背景与巨大的融合力。从历史角度看,秦港老港区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正是这一创造,使独特的历史被独特的文化记载下来。因此说,老港区是秦皇岛城市标志性的文化财富。

  秦港人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并随着“西港东迁”紧锣密鼓的进行,拍摄和保存秦皇岛港起源地――老港区的全部建筑设施和工艺流程资料的工作已经早已完成,这一整套资料不但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档案价值、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后世的借鉴和利用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旦文化人的深谋远虑转化为渐渐宽泛的社会呼应,清明的文明之光便由地平线升起。城市的历史文化形成于过去,认识于现存,施惠于未来。我想,当后人流连于历史文化空间之中,一定会称赞我们这代人文化的远见。

  港口近代建筑是可触摸的历史,它庇护着我们这座港城的生生不息,见证着我们这座港城的岁月沧桑。它昔日的显赫地位、它起过的重要作用、它的鲜明个性、它的独特魅力,总会撩拨起人的思绪。当今,这些建筑有的还在贡献着余热,有的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昨天并没有过去,它在今天还活着,并且向未来延伸”。置身于秦皇岛港近代建筑中,过去和未来同样予以苍茫而新鲜。当今倾力打造生态港城之时,我们所要寻找的秦皇岛港的历史和建筑,就更具有现实意义。这种寻找与其说是对老建筑的凝望,对记忆失落的打捞,倒不如说是一种历史传承、一种文化积淀的梳理。让我们透过港口近代建筑DD这样一种跨越时空的富于诗意的文本,去搜寻文化遗产的价值,在当今创建魅力港城中,期待着与全港职工和全市人民共同发挥这种价值。

  历史属于过去,也属于将来;西港区既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无论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乃至旅游的价值,都会在未来源源不断地显示出来,并作用深远,无可估量。历史的价值在文化中发酵;文化的价值在未来的发酵。一旦发酵,则是必成意蕴无穷之好酒。于是,这里要再次提及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代人都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把前人的创造留给后人。

建筑作文 篇9

  7月21日,金太阳假日小队的队员们来到了位于xx关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参观慰问。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建筑工地,是一处还没有建好的高楼。我们戴着黄色的安全帽走进工地。这个安全帽看上去很有趣,大家都抢着要戴,可戴在头上可不那么舒服,又重又热。工地上还铺着很多的`钢筋水泥,我们要小心翼翼地走才不会摔跤。来到了黑乎乎的房子里,房子里什么也没有、墙壁上坑坑洼洼的,有的地方还有一些水管、电线。

  此时,烈日炎炎,工人叔叔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他们个个晒得黑黑的,衣服上满是灰尘而且还被汗水湿透了。

  我想工人叔叔可真辛苦呀!当我们在家里吹着空调,吃着冷饮的时候,他们却在太阳下辛苦地工作。我们给工人叔叔送上矿泉水,希望叔叔能解解渴,感谢叔叔们为了建设美丽的南京而辛勤地工作。

建筑作文 篇10

  我的家乡真武场,原来是坐落在綦江河边一个不起眼的小乡场。最近几年却声名远播,成为重庆市第二批历史文化名街区,江津区第五个古镇。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和真武场现存的几幢古建筑有关。这儿保存有重庆市最集中的客家移民会馆群,那就是福建客家会馆天上宫、广东客家会馆南华宫、江西客家会馆万寿宫和望乡台。听老辈人说,客家移民会馆就是外省人到这儿来修的房子。百年前,真武场是綦河边上的水码头,货船云集,人口兴隆,是块风水宝地。很多外省人迁来这儿生活,他们为了方便同省的家乡人居住,就修建了这些客家会馆。它们都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纯朴、庄重。我看到这些会馆大门两边石门框上苍劲古朴的对联,粗大的柱子,残缺破损但原貌尚存的墙壁,雕花的窗格,弧形高大的围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的热闹、繁华。

  在真武场东面的小山上,客家人修了一幢建筑,名叫“望乡台”。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让人想起唐朝大诗人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家乡,是我们生根发芽的地方,是我们感情寄托的地方,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客家人的思乡之情,激起了我对家乡更加的热爱。

  本来另外还有好几处客家会馆建筑,但在三十年前因为建设新房子被拆掉了,真可惜!比如我们真武小学以前就是“三元庙”的旧址,这儿曾经是真武场最大的古庙宇,许多四十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当年建筑的样子。据说是三个外来的和尚筹钱修建的。“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我们这儿的`三个和尚团结友爱,不但修好了雄伟的建筑,还在后面挖了一口深井。井水清凉可口,至今还造福着我们真武小学的几百师生。在抗战时期这儿曾经是一所中学,当年的一位外地学生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在几年前他回到真武场回忆青年时期的足迹,这个节目还在中央12台播出。

  除了客家会馆,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马家洋房”。在沿河的街道上,有一栋以灰、白、黑为主的三层楼房,方方正正,每一层的走廊上都是连排的高大拱形建筑,典型的欧洲风格。周围辅以雕楼、大片的平房及高大的围墙,整个庄园气势宏伟,占去真武老街的四分之一。这就是“马家洋房”,建于1920年。它是江津市唯一现存的欧式建筑,是真武场的地标式建筑。围墙下的条石磨损厉害,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围墙上的弹孔依稀可见,仿佛印证着当年的传奇……

  啊!家乡的古建筑,你让我了解了家乡的历史,你为家乡嬴得了荣誉。我为你们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