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昆虫记》有感及点评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昆虫记》有感及点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酷热难当的炎炎夏日里,在寒风呼啸的深夜里,在阴暗潮湿的墙角跟,在荆棘丛生的荒石园,在空旷无垠的田野上……人们总能看见一个蓬头垢面的“怪人”或站着、或蹲着、或趴着,在同一个地方,一动不动。有时两个小时,有时半天,有时一整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有人说他是个“疯子”,有人把它当成了“小偷”,这个“怪人”就是法布尔。他倾注毕生精力,10卷,400万字,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和反复实验,以浓厚的文学色彩和科学的理性向世人揭开昆虫的奥秘,还原昆虫们在大自然中的真实生活。
为求真,锲而不舍
古人云: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任何事物只有经过躬身实践、亲身经历,才能探知真相、明晓真理。
法布尔四十年如一日,“没有闲暇时间,如同一个苦役犯,身上锁着沉重的锁链,凭借顽强的意志力,与贫困潦倒的生活斗着,”终于有一天达成所愿,其中的艰苦繁难是常人无法体会得到的。为了给一直受到诋毁的蝉重新找回名誉,他用事实证明寓言家所犯的错误“不可原谅”;为了弄清朗格多克蝎子的繁殖方式,他摆脱书籍束缚用“无知”的方法推翻了书上的“蝎子属于胎生”的结论;为了了解昆虫会“自杀”的传言,他冒着被蛰伤的危险,用蝎子做试验解开“昆虫因恐惧而昏厥,不会自杀”的谜团……为了给世人一个真实的昆虫世界,宁愿终身与昆虫做伴,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追求真理的道路从来不会平坦。在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中,无数科学家以身许国,邓稼先、孙家栋、郭永怀……一个个耀眼的名字如暗夜星辰,用自己的青春、血汗甚至生命在布满荆棘、崎岖坎坷的追求真理道路上奔跑着,永不停歇。
天文学家南仁东凭着坚定的信念,用22年时间建成了“中国天眼”,创造了一个不可能的“奇迹”,重新标定了中国在世界天文学的地位。为了解决“天眼”的钢索问题,他整晚睡不着觉,每天都在念叨着钢索、钢索。在辗转反侧中,南仁东意识到,超越性的技术是等不来的,更是买不来的。他毅然决定:没有现成的,我们就自己搞!一场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开始了。他亲自上阵、日夜奋战,整个星期整个星期地泡在车间。失败了,重来,又失败了,再重来……700多天难熬的日子,经历了近百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了满足“天眼”要求的钢索,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钢索!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宏伟的“中国天眼”,更重要的是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不为困难而止步、不为艰苦而放弃的坚持和执着。我从幼儿园中班就开始学习舞蹈,一直坚持到现在。每个星期天的上午,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我都会准时到达舞蹈场馆,因为我热爱舞蹈。想学好一支舞蹈,练习基本功是家常便饭,一遍遍地压腿、劈叉、下腰、定型,那种身体被撕裂的感觉,曾让我偷偷抹泪。排舞时跌倒了,爬起来,膝盖乌青破皮也是常有的事。记得有一次参加市里比赛的最后一次排练,我拉伤了大腿肌肉,为了不拖舞蹈团的后腿,忍着疼痛坚持了下来,最终在比赛时我们获得了市一等奖。多少次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我尝过了学习舞蹈的酸甜苦辣,它让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
为成真,淡泊名利
锲而不舍是追求真理的前提。想要让它成真,就要耐得住孤独、受得住清贫,还要经得起诱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被很多人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但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能终身做到的更是少之又少。
法布尔自幼就生活在穷苦家庭,虽然生活艰辛,但是法布尔并没有放弃追求知识,一生坚持自学。拿破仑三世想聘请法布尔担任宫廷教师,予以厚待,却被法布尔婉言谢绝。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仍然朴实如初,过着清贫的生活。法国文学界还多次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推荐他均未成功,为此许多人或在报刊发表文章或写信给法布尔为他抱不平。法布尔却坦然处之,告诉他们“我工作是因为乐在其中,而不是为了追求荣誉。”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奋力前行,不问名利。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如此,以中国航天航空科研团队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工作者也是如此。“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面对事业,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30年后,95岁的母亲与儿子相见,对视却无语凝噎,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白发;遥感领域的泰斗,上课时经常一身旧衣,一双布鞋,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布衣”院士李小文;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十多根管子,却仍坐在临时搬进病房的办公桌前,对着笔记本电脑,一下一下地挪动着鼠标…开始了一生中最艰难,也是最后一次为工作冲锋的林俊德院士……他们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是一群最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
“不要让名利蒙蔽了你的双眼,它会让你在成就真理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他们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者,是人类科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守真,大匠无形
坚守真理,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实践着、传承着,并赋予它持久的生命力。
法布尔一丝不苟地研究着与他相处过的所有昆虫,他像匠人一般精雕细琢的潜心工作。他研究活生生地、充满活力的它们;他带着满腔热血、带着爱心研究它们;他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他在各种本能表现最突出的时候探究它的本能;他悉心观察生命。他在坚守真理的道路上,迎着“偏见”,不怕“冒犯”,就是为坚守那个“真”字。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96岁依然站在手术台上,他用“大医仁心”,在长达75年的从医涯里拯救了超过16000名患者的生命;钳工夏立,手工装配齿轮间隙距离只有0.004毫米超高精度天线,0.004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粗细,他却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北斗人”谢军,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不仅让北斗卫星用上了自主研制的精准的原子钟,还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仅用1年零14天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航天发射史的新纪录!……他们用“大匠无形”诠释坚守真理的意义,他们用反复实践铸就了伟大的“工匠精神”。
法布尔带着对昆虫世界、对人类真理的执着追求,让更多人看到了昆虫世界的生命乐章;南仁东让中国睁开了“天眼”,仰望星辰大海,开启无尽未来;“工匠精神”让生命得以延续,让文明得以传承,让社会得以进步……
法布尔说“我不过是一盏灯,照亮了我面前的一小块地方而已。”我想说,真理就像灯塔,发出永恒地光芒,给黑暗中的人们指引方向,照亮了前行的漫漫长路!
点评:
这虽然是一篇的读后感,但小作者却不落俗套,让读者眼前一亮。文章开头故事概括简明扼要,立论鲜明,通篇文章结构巧妙,论证过程严密,用小标题的方式层层递进,分则独立成文,合则浑然一体。文章结尾以精炼的语言点题、析题,使文章得以升华。
【读《昆虫记》有感及点评】相关文章:
读论语有感文章及点评06-22
读边城有感以及教师点评06-20
读《西游记》有感600字带点评06-09
读《昆虫记》有感06-22
读昆虫记有感12-17
【经典】读《昆虫记》有感08-17
读《昆虫记》有感08-10
读《昆虫记》有感(经典)08-13
读《昆虫记》有感(精选)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