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1
大二上学期,我们动医专业开设了动物生物化学这门课,巧的是,我们生化老师主编的新书也出版了,而且还成了我们这一届学生们的教材(我们都是很自豪的)。我以前不知道会换书,所以就提前买了一本胡兰主编的《动物生物生化》,是那种旧的教材,自己以为内容不会相差太大,后来生化老师也说到了这一点:用谁的书并不影响对生化课的学习。记得很清楚,上第一节生化课,讲的绪论,印象很深的是生化老师所说的记笔记的事情:要让我们自己“喂”自己。几乎每门新课一开始,便是讲绪论,任课老师也会讲到记笔记的,可是该怎样记,记些啥,还是不清不楚。我们这些大学生们,走过了高中三年,迈过了高考这道坎,笔记不知记了多少,大概每个人都会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学习的方式,记笔记当然也是一样啦,用什么方法,记些什么内容,他们应该是很清楚的。说实话,当时特别赞同生化老师的观点,觉得他说的都是些大实话。可是,这好多年来早已养成的记笔记的习惯,还真是不容易改的,我有自己的习惯,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自己也是顺其自然的,有时候会记些老师的PPT上面的知识点(我没有向老师要课件的习惯),有时候就只是在那听老师讲课,我和生化老师的想法其实挺像的:只要学到知识就行,其他的都是手段而已,无所谓。 任何一门新课一开始上,大概都会有新的老师来上课,学生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一般是全到的,免不了一阵的好奇与兴奋,或许只是为了认识认识新老师,摸摸老师的脾气性格什么的,新知识一般是学不到多少的,这对于生化课也不例外。最一开始的几节生化课,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是那么认真地听讲,看书,记笔记,又加上一开始学的部分是蛋白质、核酸,这些又是在我高中时喜欢的生物课中学过的,于是就更放心了:就这样学呗,也没啥难度啊。上了几节课后,对于生化课和生化老师的新鲜感没有了,老师的上课方式也有了了解,虽然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两个重要环节,课上没有问题,课后没有温故知新,但这好像并没有影响到我的学习。自己也早就听学长学姐们说过,生化挺难的,甚至流行“生理生化,必有一挂”这样的说法,可是我却不以为意,有种看轻的心态。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新名词多了,老师的PPT上又有很多的英文和英文符号简写,加上讲了好几个循环,不断积累,终于,慢慢地,开始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了,至于后面的糖代谢,脂代谢,就几乎是天书了,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反正我是真心这样认为的。于是老师上课前对于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提问,理所当然的成了我的担惊受怕,虽然老师问的问题都是很简单的,上节课都讲过了,但是不会的人仍然是大有人在,我也很是心虚,很是担心老师会点到我的名字,整个教室有一两百学生,若是站起来啥也答不出来那可就丢人丢大了。当然也有很认真学习的,想必课后也是做好了复习,课上提问人家回答的就是好,此时我除了为侥幸没被点到名而长吁一口气外,心里对于这样的好学生也是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当即告诉自己往后再奋起直追,课后就又忘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老师讲的课听不懂了,上课就开始走神,犯困,至于老师都讲了些什么,我只能说是:不知所云。但我在听,只是不知道讲的是什么而已,所以一节课下来,脑子中没能装下多少东西,可是不知怎么的,自己却没有一丁点儿着急的感觉或者说是干脆放弃不学了的念头。
哎,那段日子上的生化课,真是“轻松愉快”。
就这样,上课该听听,该不会还是不会,自己却并不着急,学完了糖、脂代谢,直到到了含氮小分子物质的代谢这一部分,没办法了,再不学整本书就学完了,再也不能告诉自己我还有时间奋起直追了,于是才开始自己逼着自己弄明白老师所讲的。重要的是休息好,上课不再犯困,集中精力,尽量靠前些坐,也便于拍些照片(我没有老师上课的课件),课后复习看看,省下记笔记的时间看看书,把知识串成串,尽量加快节奏,以便跟上老师的速度,以这样的方式,直到结课。
为了考试不至于像学长学姐们说得那样“生理生化,必有一挂”,落下的糖、脂代谢部
分,只能靠自己了。我的.书上,糖代谢这一章一共有三十来页,我就每天看十页,于是,三个晚上,看完了糖代谢,结果一回想,想起来的寥寥,EMP TCA还是不太清楚,并且看了就忘,记不住。没办法,再来,又两个晚上,看了一遍,再回想一下,感觉这次好多了。脂代谢这部分也有三十来页,我也是以这样的方法看过来的,连着两个星期的晚上时间(每天一两个小时),我几乎都给了生化,确切的说,是分给了糖、脂代谢两章。那几个晚上,安静而又专注,几乎和自学没啥两样,好在两周后弄懂的差不多了,直到考试前的那段时间,我还会隔几天就看看这两部分,重新回顾一下,当然其他章节也在复习,没敢大意,备考我就以教材为主,加上老师网络课程上的练习题,足够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考题过于简单了,考试时就在想:就这样的题,考个八、九十分应该没啥大问题的,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挂科。成绩出来,虽然没过九十,可也算是在意料之中的。可好像还是有人挂科了,从自己的经历来看,表示理解。
是不是我们这一届的学生们太幸运了,考题都简单了,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不得而知。这样的考题,可能会使那些在生化上付出很多的学生感到不值,可又一想这生化学习的目的不在考试,而是在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只要你是真正付出了,学到的知识就是你自己的,别人谁也抢不走,考题难易也就无所谓了。
回想一下,真的很感谢自己的坚持,没有放弃、否定自己。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老师怎么说,自己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只要你自己不否定自己,那你就一定可以做到。
生物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2
关于生物化学这门学科,其实我觉得并不会很简单,作为一个理科生接触自己的第一门专业课,我感到又兴奋又纠结。就像在学文科知识,这是我的感受。本身理科生就对文科性质的东西有点障碍,对文字不够敏感,更注重理解而不是记忆,再加上课上讲述的知识听起来比较乏味,所以一开始对它有点抵触,上课老走神。但其实生物这类学科可以自己总结归纳的,所谓的把厚书读薄,应该就是指归纳总结吧。
生物化学,顾名思义,就是生物学科里面的化学知识,当然就离不开化学。蛋白质、酶类、核酸、脂质等等一些东西,与我们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而我们要学的东西,无非就是这些物质的的化学本质、结构、功能等等一些基本概念。其实说难也不会很难,但是里面囊括的东西实在很多。明显这么多东西并非是一朝一夕间就能够全部吸收,所以说无论是对哪门学科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厚积而薄发的的过程。
对于复习这门课程有两套计划:首先,把打印的PPT看完,当然,要配合着书看,那本比《辞海》还厚的的书实在是难以让人抓住重点。生化复习要有系统的复习概念,把每一个章节总结成一个框架的结构,把重点都涵盖在里面,各个章节内容的联系也要从中体现。其实这就是一个建立主线的过程,那些重点就是主线里的各个分支。再就是做题了,知识的掌握与否只能看实践了。针对每个章节都做些题目,看看哪些没有掌握,又回头去看,解决盲点和难点。这样,基本上对考试也不会那么没底了吧。
最近看到网上说什么学习生化要三看遍书。第一遍,快速浏览,基本掌握书上的内容。第二遍,结合资料、笔记、习题仔细理解,各个击破。第三遍,总结回顾。突然觉得很彷徨,我直接就跳到了第三阶段了,相信效果会大打折扣吧。哎,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追悔都没用了,只有把握现在,好好复习总结了。
生物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3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及本质的科学,是生物相关专业包括水产养殖学的学科基础课程。它对学生整合相关知识、构建完整的专业思维体系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内容多,信息量大,抽象难懂,而且内容前后交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有较大的难度。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笔者介绍几种方法。
1、适时引入专业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多,学生一开始就有畏难情绪,特别是生物化学的静态生物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知识点多,内容枯燥,而且有些知识内容交错,学生不易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从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入手,以点带面,适时引入相关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使学生意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蛋白质的性质时,用“点豆腐”来引入蛋白质的沉淀性质,用“点豆腐”的两种不同方式(加卤水或石膏、加葡萄糖酸内酯),形象地介绍要想获得活性蛋白质可以采取盐析、调节pH值至等电点的方式。为了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整合起来,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在糖化学中介绍肽聚糖中的糖链是由NAG和NAM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学生印象不深。在学习各种酶时可以通过介绍溶菌酶的作用机制,再回顾肽聚糖的结构,并且告诉大家溶菌酶其实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眼泪、鼻腔以及鸡蛋白、各种鱼类的体表粘液中,要想制备溶菌酶也不困难。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增,纷纷查阅资料。在讲糖类分类时,引入“功能性低聚糖”概念,这些低聚糖中的糖苷键多为α-1,2、α-1,3、β-1,3、β-1,4或β-1,6糖苷键,仅含有少量的α-1,4糖苷键。而动物消化系统中消化糖类的酶如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主要水解α-1,4糖苷键,对其他类型的糖苷键的水解能力较弱甚至不分解,因而功能性低聚糖不能被动物消化酶消化。虽然低聚糖不能被动物直接利用,但由于它的结构和性质的特殊性,对动物消化道的改良方面却起到积极作用。通过这些例子,一方面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物质的结构决定功能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趣味性,不但把遥不可及的抽象知识变为具体的研究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专业自豪感。
2、抓住主线,构建知识框架
生物化学课程的信息量大,抽象而且难记,如果不能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很容易迷失在知识的海洋中,一旦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学生就产生畏难情绪。这是一些学生成绩上不去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个情况,笔者在每一章的讲解过程中,把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作为课前复习和课后总结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自己对每章内容进行总结也是一个很好的构建知识框架的方法。各章的内容也不是孤立的,有很多共同之处。在静态生物化学这部分,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是主线,再从结构入手,层层剖析结构与性质和功能的关系,就能找出一般规律。例如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C虽然结构特点不同,但是都能自成氧化、还原体系,因而都能作为递氢体而发挥作用。讲解物质的代谢和代谢调控部分时,对各个代谢过程进行比较,无论代谢过程多么复杂,只要清楚代谢发生的组织器官、发生的细胞器、初始反应物、终产物、关键步骤及关键酶、水及二氧化碳的产生、能量的转换形式及数量等主要特征,整个代谢过程也就基本清楚了。
3、适时设问,启发学生去思考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巧妙设问,及时解决问题。把生物氧化的内容安插到糖代谢这一章中,讲完糖酵解,留下一系列疑问:细胞质中糖酵解产生的'NADH怎样生成ATP?为什么有氧条件下一分子葡萄糖糖酵解可以产生6个或8个ATP?然后引入生物氧化的概念和原理,最后解答细胞质中生成的NADH是如何通过苹果酸穿梭或甘油磷酸穿梭系统进入呼吸链完全氧化的。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不但了解了葡萄糖有氧分解过程的细节问题,而且对整个过程也形成了完整的印象。在讲淀粉和糖原的结构时,可以留下疑问:为什么淀粉和糖原都只有一个还原端和许多个非还原端?这种结构特点有什么重要意义?可以先指出这种结构特点便于糖的迅速分解,具体细节则要到糖代谢内容中解答。
4、反复比较,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
物质代谢途径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些相似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讲到其中一个时,可以先提出其他代谢途径的类似过程,反复提及,使学生印象深刻。例如,比较核苷三磷酸在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大分子合成以及生物氧化的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核苷三磷酸除了作为核酸合成的底物以外,4种核苷三磷酸在糖、脂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ATP是各种物质代谢必需的能量货币,但是在不同物质的代谢中,ATP为活化物质所提供的高能磷酸键的数目是不同的,葡萄糖、甘油等含有羟基的物质,活化过程是磷酸化,只需要一个高能磷酸键,因此,ATP变为ADP;而脂肪酸、氨基酸中含有羧基,活化时都需要把羧基转变为酰基,需要消耗两个高能磷酸键,因此,ATP变为AMP。UTP是糖原合成过程中的必需物质,CTP是磷脂合成的关键物质,GTP则是蛋白质合成中必不可少的能量提供者。
【生物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生物化学学习的心得体会11-25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体会04-27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体会03-27
生物化学的学习心得03-24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03-26
简述生物化学的学习心得06-09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06-30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体会4篇03-27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体会(4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