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皮囊》《命运》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皮囊》《命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昨天跟朋友一起去参加了蔡崇达的读书分享会,第一次见到畅销书知名作家本人。
一个半小时的分享干货满满,先是欣赏其书,现场交流越发欣赏其人。
在分享中他提到在29岁时就已达到了很多媒体人未到达的巅峰,作为主流媒体的主编,获得各种新闻大奖,创办杂志,被圈内人称为“天才达达”,但作者却比喻这个阶段如一条狗看到了远处的一根肉骨头,吃到了却空虚了,目标的达成似乎快乐也就过去了,尤其是伴随着他父亲的去世,卸下责任,失去目标,人生仿佛没了支点。
《皮囊》是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书,在写书的过程中,他达成了与自己内心冲突的和解,也从失去命运压舱石的空虚低谷中走出来。
《皮囊》销量五百万册,这在实体书低迷的环境下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许是书中的真诚和作者往故乡和内心的回归和挖掘,让人找到了共鸣,正如白岩松在此书推荐会上所说:“崇达写这本书是为了回归,回归是为了自由。”
每个人都想有心灵的自由。
其实人们在看别人的书时,也是一种在别人的世界里寻求共鸣的过程,作者通过挖掘灵魂深处的火,照亮了很多循光而来的人,也许这也是文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之一。
作者说了很多启发我的话,可惜我没拿个小本本记下来。
记录几个体会吧,担心时间长了就会忘掉。
1.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找到自己与这个世界联结的方式,而不是全盘接收别人的二手理想,拿来当成自己人生的全部。
2. 很多时候生活与种地是相通的,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我们要听懂土地在说什么,也要明白十分耕耘才会有十分收获。
3. 抵达梦想的方式,不是狂热前行,而是脚踏实地躬下身子去一点点做事。
4. 不要陷入逻辑中,因而反复自证,跳不出自己逻辑的循环。
5. 创作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果太容易,需要想想,是不是不够耐心,要抵达首先要出发,其次是百折不挠的努力。
6. 当时有个提问的机会,我问蔡老师,“人对待命运是应该顺应臣服,还是应该像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与命运搏斗?”
他说:“我不喜欢搏斗这个词,曾经有人写过《命运》的宣发词,一个百岁老人与命运的战斗,但我觉得这个词不对,我们可以生下我们的命运,我们有时候甚至可以跟命运撒娇,告诉命运我们想要的,命运像一条河流,有时候虽然会遇到弯道和阻滞,但只要一直在流淌,就会走出不一样的天地,我们可以选择生下我们的命运,命运就像我们的孩子。”
书里的阿太和她的婆婆,都是很会跟命运讲价钱的人,这让我想起书中提到的,她们去寺庙里占卜,如果结果不是想要就跟神灵讨价还价再来一次,有点无赖也有点可爱。
面对命运有很多方式,而我们也许可以试试看换个角度来看看。
【《皮囊》《命运》读后感】相关文章:
《皮囊》读书笔记03-25
皮囊经典读后感04-01
《皮囊》读后感01-02
《皮囊》读后感05-03
皮囊读后感06-02
皮囊读后感01-17
《皮囊》读后感10-07
距离与命运07-10
命运的作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