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喜欢的艺术家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喜欢的艺术家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喜欢的艺术家作文 篇1
在艺术界中,有许许多多的艺术家,如:贝多芬、常香玉、齐白石、梅兰芳……但是,我最敬佩的还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奶奶。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冰心是她的笔名。
在冰心选集里,大多数都是儿童作品,她非常喜欢孩子,她把孩子看作“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她成为了中国小读者 的'知心朋友,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爱,以及对母爱与童贞的歌颂与赞美。
冰心的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散文《小桔灯 》、《寄小读者》、小说 集《超人》、《冬儿姑娘》。冰心奶奶写的《我的童年 》是她的回忆录,她向我们讲了她特别怀念的童年,她小时候特别喜欢看书,她有着不求甚解的习惯,她告诉所有小朋友,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在生活中,寻找,发现,这样的童年是有收获的。
我喜欢的艺术家作文 篇2
二十世纪举世闻名的大画家——徐悲鸿,是国画大师,是油画专家,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名副其实,一点也不假。然而,他深受千万人的崇拜,称的上伟大,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画技高超,更是因为他以自己的言与行证实了 “中国人不可欺”的爱国情怀征服了千万人。
民国年间,徐悲鸿留洋海外,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画。曾被长鼻子的外国学生嘲笑:“中国人只配做亡国奴,能有多少出息。”他当时义愤添膺,决定与这些看不起中国人的外国学生在几个月后的画展上比个高低。为中国人争一口气。
于是,他更努力地学画。每天背着画夹到当地各大博物馆去临摹名画。每天早出晚归,午餐吃得是带去的干粮,不到闭馆都不出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他的画技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他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艺术界的一位名家。这位老艺术家把他带到了自己的家中,给了他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给他指点一二。徐悲鸿的画技更是增长迅速。很快,几个月的时间到了。在画展上,傲慢的'外国学生在墙上展出了自己的作品,沾沾自喜,准备看徐悲鸿出丑时,让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发生了。——徐悲鸿展出了一幅众马奔腾的中国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外国学生的作品黯然失色,个个目瞪口呆之后,不由得从歧视到佩服,名家们对徐悲鸿的画也赞不绝口,他的作品轰动了整个美术学院,整个巴黎,整个艺术界。他为中国争了一口硬气,他以自身的言行证实了“中国人不可欺”。
徐悲鸿——伟大的艺术家。我崇拜他,崇拜他那锲而不舍,为国争光的伟大精神。
我喜欢的艺术家作文 篇3
自从我开始学钢琴,我就认识了一位中国很有名的钢琴演奏家—郎朗。因此,我就成了他的粉丝。在听过他的个人演奏会后,我就更加喜欢他了。因为他弹得行云流水,一会儿声音低沉,一会儿声音高亢,一会儿柔和,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平静如水,一会儿雷雨交加,一会儿万里无云。
很多人都会去问郎朗是靠什么而成功的,他平静地说:“我是靠坚持梦想、用心做事而成功的。”郎朗在三岁时就开始练琴,一天也不落。到了青年时期郎朗每天弹13个小时以上,即使生病也得弹10小时以上。弹琴时不准休息,或者停下来,连上厕所也不能超过三分钟。而我平时练三小时就坐不住了,他13个小时是怎么弹得呢?在他成年之后,要演奏那首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结果40分钟就把这首曲子背下来了,这足以表明郎朗弹琴时的用心。
他三岁时就树立了这么远大的理想,这样的人还真不多,这也是我为什么成为他粉丝的原因了。希望我也能弹得很好,也能行云流水,把握好分寸,我望着蓝色的天空,许下这个愿望……
我喜欢的艺术家作文 篇4
只要他往钢琴前一坐,拨动那神奇的琴键,你便会听到:有时如狂风骤雨之来袭,有时则柔美温雅如泉流之洋溢,使你沉醉。他仿佛有一个“魔网”操纵着听众们,把每一个人都紧紧缠绕住,要他们上那儿,就引他们到那儿。德国诗人海涅称他是一位“伟大的鼓动家”,而更多的人称他为“钢琴之王”,因为他把钢琴的表演能力、音色变化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的'名字叫李斯特·费伦茨。
1811年10月22日,李斯特生于匈牙利梭普隆州的多布良(今雷丁),他从小就喜欢民间歌唱和舞蹈,并在他爱好音乐的父亲教导下学习音乐。9岁起已参加公开表演并即席作曲。一次,在维也纳的音乐会因为即席演奏了贝多芬所指定的主题,得到贝多芬的赞扬。12岁随双亲迁居巴黎,随当时的名音乐家帕爱尔和雷赫学习。1825年创作了哥剧《唐·山乔》,曾在巴黎大剧院上演。这期间,他在法国各地和伦敦经常举行表演,获得很高的声望。
1835年起,一直到1847年,李斯特在欧洲10多个国家举行演奏会,受到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特别是29岁那年,他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为自己的同胞演奏,匈牙利人民象欢迎自己的民族英雄似地接待了他。他到全国各地演奏,处处受到祖国同胞的热烈欢迎,使他很为感动。
1848年1月,李斯特迁到德国文化城魏玛定居,放弃了演奏家的生活,改向创作、教学、评论方面努力,一直到1861年。这十几年,是他音乐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著名的12篇交响诗及《浮士德交响乐》、《但丁交响乐》等作品,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1861年李斯特迁居罗马,并且信奉天主教,但1873年又回到魏玛城。1886年7月31日逝世于拜勒特。
李斯特一生留下几百件作品,他用音乐作武器鼓舞本民族的解放斗争,他同情法国的革命运动。他留下来的许多优秀作品,是人类进步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