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端午习俗

时间:2023-06-21 11:11:30 赛赛 端午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扬州端午习俗

  端午节就快到了,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扬州民间过端午节,内容尤其丰富有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扬州端午习俗,欢迎阅读。

扬州端午习俗

  习俗1:菖蒲插门

  民间认为农历五月是“五黄毒月”,扬州人是忌讳在五月举行婚娶喜事的。立夏一过,天气渐热,“五毒”就孳生活跃起来。扬州人认定的“五毒”是蛇、蝎、蜈蚣(扬州人叫“百脚”)、蟾蜍(扬州人叫“癞蛤蟆”)、壁虎。民间有用菖蒲、艾草插在门头上避邪的习俗,据说菖蒲形如剑,“五毒”自然不敢登堂入室了。

  习俗2:戴“百岁索”,背布老虎

  在端午节,扬州的孩子们会穿戴上虎衫、虎兜、虎鞋,背着布老虎,鞋底还绣有“五毒”踩在脚下, 脸上涂着雄黄酒,额上有大人蘸雄黄、朱砂写的一个“王”字,借助虎威来驱邪避恶;颈项和小手腕上戴着红、黄、青、白、黑五色丝线“百岁索”,传说代表阴阳五行的五色丝也能避邪驱恶。人们在衣襟上挂上一串五色丝缠绕的香袋,香袋里一般装着配制的白芷、苍术等芳香类中药。

  习俗3:戴石榴花

  过去扬州的女子逢年过节都要戴花,有制作的通草花、绒花。端午节也作兴戴应时的鲜花,妇女们戴上艾叶和正在开放的石榴花、“端午花”(就是蜀葵,扬州民间俗称“端午花”,再叫白了就成了“豆腐花”),红火悦目,十分喜庆。也在花瓶里插上石榴花、端午花、菖蒲、艾草等,称为“端五景”。

  习俗4:吃粽子、绿豆糕

  粽子是过端午节的标志食品,扬州人还多一项独特的端午食品——绿豆糕。扬州人包的粽子有鲜肉、香肠、红豆、蚕豆等,形状有斧头粽子、小脚粽子、三角粽子等。由于天气热了,端午节后父母接女儿、女婿吃饭,就有一句戏说:“到妈妈家吃馊粽子”。而此时女婿送丈人的过节礼物中必定有绿豆糕。

  习俗5:划龙船

  端午节划龙船赛龙舟是旧时扬州最热闹的风景。清人《望江南百调》中说:“扬州好,午节赛龙舟,蟹足八支争打浆,猪脬几个比抛球,夺标闹中流。”扬州人还有一句俗话:“又吃粽子又划龙船”,用以调侃那些想“鱼和熊掌兼得”的人。

  习俗6:洗香草澡

  过去扬州的各家老浴室澡堂,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就应时推出香草洗浴,将成捆的艾草、菖蒲等“五毒草”泡在大池里,让浴客洗香草澡,去污解毒,提神活血,预防在夏天害皮肤病、生疮生疖子。

  习俗7:吃“十二红

  扬州人端午宴的菜谱,大致与“红”有关,也代表一年十二个月里,月月红火:烧仔鸡、红烧肉、剁老鹅、烧黄鱼、炒长鱼、炒虾子、炒苋菜、炒蚕豆瓣、拌黄瓜、拌凉粉、咸鸭蛋……显得丰富多彩郑重其事。孩子们还把五色丝网装着的咸鸭蛋悬挂在胸前,关于吃鸭蛋扬州还有风趣的童谣:“鸭蛋鸭蛋掏掏,里头蹲个娇娇;娇娇出来绣花,里头蹲个妈妈;妈妈出来买菜,里头蹲个老太;老太出来扒灰,一扒扒了个大乌龟;乌龟出来走桥,跌死了拉的倒!”

  习俗8:喝雄黄酒

  把雄黄、朱砂、蒜头、生姜泡成雄黄酒,在端午的阳光下爆晒。正午时分用蒲艾把子蘸雄黄酒洒在室内户外的各个角落消毒。“赏午”时家人同饮雄黄酒。因为只有在端午的午时才用雄黄,故扬州人有一句俗话:“过了午时不卖雄黄”,以示时过境迁。

  习俗9:“躲午”

  端午节中午时分,在家里用艾绒放在瓦盆里点火阴燃熏“五毒”,顿时满屋子烟雾腾腾,达到驱虫防腐、芳香开窍的功效。人们趁势走出家门,应“躲午”、“避午”的习俗。民间有句俏皮的俗话:“癞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当孩子们到了“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时,就表示人们已经战胜“五毒”,平安地度过了五月。于是就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包饺子庆贺,这也是一项有寓意寄托的习俗,扬州人叫饺子是“弯弯顺”,谐音“万万顺”。

  扬州端午节风俗活动

  扬州端午节的风俗活动有挂“百索子”、“鸭蛋篓”、吃十二红、挂艾草、剪虎形纸等。

  挂“百索子”、“鸭蛋篓”

  在扬州端午清晨,大人会给小孩挂上百索子,认为这样可以辟邪。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除了“百索子”,还有“鸭蛋篓”,也是用五色丝线,编织成盛放鸭蛋的篓子,挂在胸前。甚至还有将蚕豆煮熟,串成珠链,也是悬挂用的。为了辟邪,孩子们还要穿上老虎兜,套上老虎鞋。

  吃十二红

  扬州人端午宴的菜谱里必须要有十二红,也代表一年十二个月里,月月红火:烧仔鸡、红烧肉、剁老鹅、烧黄鱼、炒长鱼、炒虾子、炒苋菜、炒蚕豆瓣、拌黄瓜、拌凉粉、咸鸭蛋……显得丰富多彩,以前人家再穷苦,也要在端午这天,烧一条黄鱼,这样才能预示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

  挂艾草、剪虎形纸

  在端午节,扬州人经常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习俗

  吃粽子,有讲究

  一提到端午节,最直接的联系莫过于粽子了。粽子含有丰富的配料,配上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是让人食欲大开的节日美味。中医认为,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之功,食用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但粽子属于高热量不易消化的食品,食用时要注意量的控制,过量进食易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不可贪食。对于脾胃阳虚、虚寒的人来说,亦不宜多吃粽子。另外,吃粽子时最好搭配茶水,可帮助吞咽和消化。

  熏艾叶,驱蚊虫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作为中医常用到的中草药,性温,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同时,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净化空气。研究表明,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且对人无害。除了熏制,将艾叶捣成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需要提醒的是,有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要慎熏艾叶,以免引起过敏而使病症加重。

  佩香囊,避瘟病

  佩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专家表示,为了清香、驱虫、避瘟,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具有“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药,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苏、薄荷等。它们都含较强的挥发性物质,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舒筋顺气、通九窍、防瘟病。如今,市面上销售的香囊成分不尽相同,无论哪种,选购时都应有所鉴别、取舍。过敏体质的人,还是不佩戴为好。此外,孕妇应慎用香囊。

  饮药酒,祛湿邪

  提到端午节饮酒,给人印象最深的非“雄黄酒”莫属。但专家提醒,雄黄属有毒中药,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一般不建议直接饮用。可用黄酒和五加酒代替。中医认为,黄酒属温性,生饮可治疗天热引起的厌食、烦躁等;热饮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五加即五加皮,味辛、苦,性温。将其切丝,与白酒一起盛入容器浸泡10天左右即可饮用。不过药酒虽有防治疾病的功效,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如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酒精过敏者,患有肝肾疾病的人不宜饮用。

  划龙舟,练腰肌

  端午划龙舟是民间最为传统的习俗之一,不仅有趣好玩,极具观赏性,而且锻炼身体的效果非常好,尤其对久坐不动的上班一族更有益。专家认为,划龙舟对久坐族改善腰肌劳损、肌肉僵硬,以及椎间盘等健康问题,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扬州端午习俗】相关文章:

潮州端午习俗03-01

端午习俗作文02-05

端午的习俗作文01-13

端午节的习俗11-05

端午节的习俗01-30

端午节习俗11-12

苏州端午节习俗12-13

端午节习俗作文08-03

端午节习俗随笔10-22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