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端午节的习俗

时间:2023-06-21 11:36:18 泽彪 端午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江苏宿迁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我国的传统式节日。在秋春以前端午节是除病疫防的节日。苏州端午的汉人民间习俗,与别的地域不一样的是,留念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江苏省文化艺术源远流长,接下去我们一起掌握江苏的端午节习俗。 

江苏宿迁端午节的习俗

  宿迁端午习俗千年不变

  “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

  吃粽子、洗艾草、扣绒、挂鸡蛋网和香囊成了宿迁人过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项目,延续至今。

  在上了年纪的市民刘陵眼中,端午节是“娃娃节”:“小孩子在端午节当天又是扣绒又是洗艾草澡可开心了。家长也会给孩子买新衣服穿。”

  在异国他乡的宿迁游子眼中,端午节是亲情节。记忆里飘着粽子香,手上还留着扣绒的斑斓色彩。而故乡宿迁,已是千里之外。

  无论身在异乡还是家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宿迁人都坚守着不变的端午情怀,恪守着对家乡真诚的热爱。

  桑梓之地,旧时情怀“五月端”

  淡淡粽子香,浓浓故乡情。作为中国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宿迁人过端午也热闹得很。

  粽子仍是重头戏

  端午节发端于屈原,包粽子的习俗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今年52岁的陈秀娴住在市区欧洲花园小区。记者见到陈秀娴时,她在为包粽子做准备。

  前一天,她已到附近菜市场把芦叶买回,洗净之后放在水中浸泡一天。此外准备了糯米、馅儿(蜜枣、花生、香肠片)和捆粽子的线。

  陈女士告诉记者,包粽子看似简单,但是不熟练的人往往会包得奇形怪状。包粽子的时候要讲究“火候”,一方面不能急躁,另一方面还要动作麻利,稍微慢一慢,粽子就会包得散了架。

  据了解,陈女士包粽子的手艺是她的妈妈手把手教的:“我们那年代的女孩子都会包粽子、做饼、擀面条。不像现在可以到超市买现成的。”

  虽然包粽子的准备工作复杂,包起来也麻烦,但陈女士坚持每年都和家人一起包粽子。她认为:“或许手工的比不上品牌粽子味道好,但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包粽子边聊天的氛围,却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插艾叶过端午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逢端午节,宿迁人不仅在家门口插艾叶,而且会用艾草和菖蒲等“百草头”浸泡热水给家中的小朋友洗澡。

  62岁的市民丁乐菊住在市区格林上郡小区。11日,记者在丁女士的家门口看到,一束绿色的艾草用透明胶布粘在防盗门上。

  丁女士称:“我老家在农村,以前家里的老人总说‘艾草有驱邪、杀菌的功效’,我就记在心里了。如今虽然住到城里,但端午节插艾的习俗不敢忘。”

  艾草插在门上可以驱蚊蝇,摘下的叶子可以洗澡、泡脚。“如今家家用淋浴洗澡,想给小朋友洗个艾草澡还得单独煮水,很麻烦的。但我身边一些邻居不怕麻烦,仍到市场上买艾草给孩子洗澡。”

  如今用艾草杀菌的作用渐渐弱化,但门口迎风摇摆的艾草和艾草澡仍寄托着对家人健康平安的祝福。

  绒线圈圈保平安

  应劭的《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

  在宿迁,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被称为“五月端”。

  每逢“五月端”,除了吃粽子外,孩子都很高兴地被大人们扣上由红绿黄等不同颜色组成的“绒”。

  听老人讲,逢“五月端”,孩子们扣点绒是为了压“邪”,主要是阻挡“邪气”、恶“鬼”的侵袭。端午节清晨,家长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和脖子上拴五色线。

  扣的绒线是不可以随便解下的,需要等到农历的七月七日才能剪下。剪下的绒线也不能随便扔掉,要把它们抛到自家的屋顶上。据说喜鹊会把这些绒线叼走,到天空去搭起一座彩虹桥,好让牛郎织女能够相会。这样可以保证孩子以后平平安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今扣绒已不局限是小朋友的专属,很多女青年开始热衷在手腕和脚腕栓上绒线。对她们而言,颜色艳丽的绒线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品。

  端午的鸡蛋情缘

  和外地人在端午节吃鸭蛋不同,宿迁人对鸡蛋是情有独钟。

  每逢端午,宿迁人不仅要煮鸡蛋、吃鸡蛋,有小孩子的家庭还要编鸡蛋网。

  鸡蛋网的做法不简单:首先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至鸡蛋煮熟;接下来用五颜六色的绒线或毛线织一个网袋,如果连简单的毛线编织技术也没有的话,建议买成品;最后就是将网袋系上绳子挂在小朋友的脖子上,考虑到一个鸡蛋的重量,所以鸡蛋网不能做的太简易。

  其实,鸡蛋网寓意祝福小朋友“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还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同龄的伙伴们最高兴的莫过于在一起比较鸡蛋网的优劣。

  谁的鸡蛋网大,谁的鸡蛋网漂亮,都能成为小伙伴炫耀的资本。最好的鸡蛋网莫过于用五色绒线编织的,再放上最大的鸡蛋挂在脖子上。

  除了鸡蛋网,给孩子挂香囊也必不可少。小孩带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中医认为,香囊有散风驱寒、健脾胃、防蚊防病的作用。

  龙舟竞赛

  苏州市是端午龙舟竞赛的发源地。《事物原始》载:“竞渡之事,源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朝赵晔《吴越春秋》也觉得,龙船的发源“源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

  苏州市龙舟竞赛的最开始发源当以“胥门塘河”,即如今的胥河流。清代诗人邵长蘅有“五月胥江怒,水嬉欢竞渡”的咏叹。到清代,苏州市端午节龙舟竞赛盛极一时,地址诸多,“龙船,阊、胥二门,南、北两濠及枫桥南街水滨皆有之。”

  端午节风俗习惯不管南北方,都是有龙事,仅仅北方地区用于求雨,而南方地区仿真模拟竞渡。汉朝时,竞渡风俗习惯不断发展,唐敬宗曾下诏命官吏修建龙船二十艘,宋太宗淳化三年到开封市金明池收看竞渡。明清两代,皇宫中端午节龙船演出。清朝自顺治康熙起,每一年端午节,大多数要在西苑以龙舟竞赛酬节。

  喝雄黄

  五月自古以来被称作毒月、恶月,百事可乐多有忌讳。庙宇,寺院向施主赠予佩戴符篆等物,以避毒邪。由于艾叶草、菖蒲及其雄黄都是有除虫杀病毒功效,过端午洗艾水澡、悬艾、缠五色丝、饮雄黄酒等,变成广泛的风俗习惯,全是为了更好地避邪免灾。

  佩挂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钱包,亦称佩帏、容臭。其制做和配戴史最少能够追溯到到春秋战国时代,司马迁《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认为佩”。

  端午,苏州风俗要戴香包。吴中风俗习惯历年来竞尚丽巧,故时绣制香包是一项极关键的女红,每到端午前夜,闺中女人媳妇儿妯娌们就需要早做准备,在自身搞好的香包上设计方案好奇特的文饰,再巧加刺绣图案,有十二生肖、狮子座、双鱼座、盘肠、花草植物、特种养殖、神兽、蔬菜水果、瓜果蔬菜等民间吉祥图案,香包样子则正方形、方形,也是有三角形、边角形、鸡心形、棱形、斗形、月牙形、扇面画形这些,上绣有花、草、虫、鸟及罗汉钱等,样式极其精致,或是用五色线丝弦扣成索,作各种各样不一样样子,结为一串,各式各样,如意讨人喜欢。

  香包多以纯棉布、绸缎为材,加工工艺注重,需剪裁、刺绣图案、挖补、黏贴、盘绕,闺中中各展方式显示信息本事,争奇斗巧,一旦进行,那时候拿出来沟通交流品鉴,相互之间赠予,“兰闺彩伴,各赌针神,炫巽争奇,相互之间投赠,新制日增。”

  端午节香包常见中草药材除开雄黄,硃砂、香药外,也有别的中草药材,如化浊驱瘟的赤芍、白芍、菖蒲、樟脑、人工牛黄、羌活、栀子、艾叶草等。也有异类的蚌粉,如《岁时杂记》“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孩带之以透气也。”

  旧俗,过去了端午便会把配戴过的香包丢掉,以弃除瘟病,今不常见。

  悬架菖蒲

  苏州人家端午在大门口一般必须挂艾叶草、菖蒲,蒜头,一般将艾叶草、菖蒲用大红纸扎成一束,随后插或悬在门边。很多家中也要将这种有消毒杀菌功效的药草蒜头让小孩随身带。端午时,时近小暑,气温升高,气体湿冷,百毒齐出,蚊子滋长,病疫增加。

  古代人用菖蒲、艾叶草、大蒜来除去各种各样危害,是有科学研究依据的。艾与菖蒲上都带有香叶醇,因此可除虫。古时候大家欠缺科学研究意识,误认为病症皆由鬼邪作怪所至,因此节日一早便将艾草、菖蒲绑成人型,悬架在门口,用于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探采百草

  阴历五月更是高温天气、病症多发性的时节,许多 毒蝎子虫害都会五月繁育活跃性起來,常常给人造成不良影响。五月有五毒,为了更好地防御力病症,提高身心健康,来到五月端午节之时,大家便要遍踏百草,收集中药材。民间习俗觉得,端午节是蔓草一年中药效最強的一天,端午节满地皆药,这一天最合适中药炮制。

  在民俗,一直有“端午期内,百草为药”的叫法,《清嘉录》详细介绍了苏州市这一天“采百草”的风俗习惯:乡绅采百草之可疗疾者,留以供药饵,别名“草头方”。药市收癞虾蟇,刺取其沫,此谓“蟾酥”,为修合丹丸的用处,率以万计。别人小子女之未痘者,以水畜养癞虾蟇五个或七个,俟其唾沫。过午,采水煎汤浴之,令痘疮稀。

【江苏宿迁端午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江苏中秋习俗10-03

江苏中秋习俗3篇10-10

江苏中秋习俗(3篇)10-10

端午节习俗11-12

端午节的习俗01-30

端午节的习俗11-05

端午节习俗作文08-03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11-20

苏州端午节习俗12-13

端午节习俗随笔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