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时间:2024-01-16 06:54:28 其他 我要投稿

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精品)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评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1

  一、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潘老师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推导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鼓动学生大胆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与底面积有关然后是带领学生再次验证猜测,最后大家自己得出结论: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拆拼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潘老师在课中大胆地实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掌握了数学建模方法。

  老师能够灵活地转换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发现—验证—解释中体会数学,探究知识。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热情令我为之感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为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

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2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电脑课件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上的难度,同时动静结合的画面使观察的重点更突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思维,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含义,而明确概念。

  三、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求法

  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马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尝试中培养创造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及小组同学的互助合作中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辨析、对比,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在多种解法中找到最佳策略,培养自我发展的信心、创造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四、在生活中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当堂训练,马老师始终围绕生活展开,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数学到用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并且知识点也比较多,鉴老师的这节课是很成功的,感觉到驾驭课堂能力较强。

  在教学导入环节,老师问学生“如果把字典放进你的书包中,你选大的还是小的”引入体积的回忆,“用包装纸分别把它们包起来,哪种更节省包装纸呢?”又引入了对表面积的回忆,使表面积和体积这两个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熟悉的字典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深刻理解,从而自然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然后让小组合作交流所整理的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让整理的有代表性的同学上台前展示,各种不同的整理方法在这里得到全面展现,就像鉴老师说的“通过展示不同的整理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这已的整理方法,体验各种整理方法的优缺点”。

  根据所整理的知识开始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环节先是提供了“水槽里装水”这一简单而又紧密结合生活的实际情景,让同学们结合本单元知识提出想知道的数学问题。由问题引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获得数据,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然后在解决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让学生说出解决方案,又充分的让学生动手测量所需要的数据,不仅再次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小组的合作精神。

  不管是求水槽的体积还是水槽中石块的体积,这还都是看得见实际事物,接着老师又提出“你知道你的心脏的体积吗”?心脏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求体积呢,这时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提示心脏和我们的拳头差不多,此时同学们很快想到测拳头的体积,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并让同学们以日记形式记录测量的整个过程。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总结整节课堂课那就是:

  1、引入自然;

  2、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功地由学生自己探究出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精神。

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4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张xx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节示范课,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听课。张老师执教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能正确地知道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所对应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如果学生掌握得好,就能非常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张老师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初步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本节课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清楚地明确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计算需要用到原长方体的哪两个量,要在学生的心里有一个明确的建构,这对于以后学生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不会搞乱。

  张老师在这里处理的就特别好,她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剪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原来长方体的六个面,标上“上”“下”“左”“右”“前”“后”,依次找出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并计算出面积。从而体会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快就得出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整节课的教学效果理想。多媒体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学生参与程度较高,发言积极,课堂氛围很好。如果将研究展开图形的时间压缩一些,加入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算法,课堂就更加完美了。

  我们的课堂都在有意识的按照课改的思路走,但将自学与课堂有机地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我们都知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怎样自学,自学到什么程度,是出示几个自学提纲牵着学生,还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或是让学生随心所欲的自学,抓住学生学习的亮点,教师再相机点拨,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相信在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再潜心钻研,努力探讨,找到学与教最好的结合点,呈现最有效的教学。

【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相关文章:

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11-14

《圆柱的表面积》评课稿08-04

《圆柱表面积》评课稿03-2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评课稿06-02

《长方体的认识》评课稿08-23

经典长方体的认识评课稿12-24

长方体的认识评课稿11-17

《圆柱的表面积》优秀评课稿03-10

《圆柱表面积》评课稿(集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