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案防合规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银行案防合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农商银行成功改制以来,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业务拓展与风险防控并举、防范风险与积极化解并重的策略,进一步转变思想,改变观念,增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由于业务的局限性,加强对信贷业务的风险掌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取得较好效果。 健全风险流程控制建设,促进信贷业务健康发展。通过进一步健全风险流程控制建设,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确保贷款资产质量,促进信贷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信贷管理,防范潜在风险发生和不良贷款上升。认真落实贷款风险监测分析制度和新增不良贷款评审机制,建立了风险预警分析和定期通报制度,通过信贷风险预警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处理问题。及时有效地防控信贷风险,增强风险动态管理,防范潜在风险发生和不良贷款上升,为安全经营和效益提高打好基础。 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对每一笔贷款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一经发现违规使用信贷资金,立即要求有关分支机构必须强制收回。随时掌握和分析借款人信贷资金走向,及时改进风险防控措施。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岗位轮换制度,接管客户经理按时对存量贷款风险进行排查,确定隐形不良贷款的贷款发放主责任人和管户责任人,对不及时准确采集风险预警信号的,或因拖延、隐瞒上报风险预警信息,以及未及时处理风险预警信号或处理不当,造成风险加大或损失的,由接管客户经理承担相关风险责任。
风险是指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概率性风险与损失,《巴塞尔协议》明确指出,银行业经营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作为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工作目前仍主导着整个业务经营格局,因此,值此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如何转变长期积聚的重经营轻管理思想,逐步摆脱不良资产困扰,进一步防化各类风险,降低信贷风险与损失的概率,已成为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农商银行信贷工作存在的问题
1、行业风险预警应急机制匮乏。一是县级法人机构缺乏专业的行业风险评估人才,贷款行业统计缺乏专业性,主要依托省联社的监管,整体信贷工作风险指导和早期预警滞后,风险防范不及时,行业综合性贷款风险性比较突出。二是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缺少行业风险防化制度与统一方案,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实施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彻底,以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信贷限制或禁止的客户贷款较多流入农村商业银行,这些贷款潜在风险较大,加之,农村商业银行主要客户群体面向农户,信用贷款占比高,严重威胁着农村小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
2、贷款“三查”制度执行弱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贷前调查意识差,只片面强调贷款抵押担保,有抵必贷,对借款人品质、能力、资本、抵押、环境缺乏科学的调查,还款来源重视度主次颠倒。且不少机构在办理抵押(房产)过程中缺少风险意识,未充分考虑最近司法解释关于借款人最低生活保障和贷款到期利息、诉讼、财产处置费用实现等因素,对抵押物未实行保险,贷款按评估价足额发放,加大了贷款风险概率,且房产抵押物的处置难度大。二是贷时审查把关不严。下列问题值得关注:第一,在强调审贷分离制度时,重程序轻实质,片面认为程序“合法”的贷款就是“合规”的贷款,忽视贷款“三性”原则,个别基层营业机构只追求规模扩张,缺少对信贷资金流向及账户的监测,失去了农商银行“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业务品种的品牌效应。第二,会计人员缺少独立监督权,对信贷手续合法合规性监督、制约不力。三是贷后检查讲形式,只对借款人名义资产变动等表象作粗略检查,而忽视借款人生产经营、资金动向、贷后担保、诉讼等情况跟踪调查,检查方式单一,不深入,注重系统格式化贷后检查,未能实质性发现问题;
3、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资源浪费严重。一是贷款档案资料不齐全,“三查”记录不详细,导致客户经理调动时借款户经营信息在前后客户经理间衔接不充分,给后续客户经理信贷风险评估、预警及贷款管理带来障碍。二是档案信息利用不充分,信贷档案年度装订成册并归档后基本不用,信息资源严重浪费;
4、信贷资产质量反映不实。随着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贷款“双降”取得了较大进展,整体资产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仔细分析,部分资产质量仍不容乐观,管理未实质性收效。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贷款在办理收旧贷新、借新还旧时具有随意性,不良贷款未真正按五级分类认定,为完成不良贷款考核目标,一些营业机构贷款业务“三展两转”的情况较为普遍,造成资产质量反映不真实,掩盖贷款管理实情;
5、目前信贷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责、权、利不对等。部分营业机构只强化对客户经理贷款管理的业务发展考核,未实行或完全实行对贷审机构、业务部门及基层负责人及信贷客户经理信贷管理风险责任一对一的长期考核。造成信贷业务增速与信贷资产质量成周期性变化,信贷规模扩大和资产质量提高不同步,管理效益低,严重影响贷款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防范信贷工作风险的方法与途径
1、规范风险指导与控制流程,健全贷款进退机制。
一是按照评估、分解、执行三大控制流程,由上级管理机构建立风险研究评估部门,出台信贷投向指导意见;县级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意见,分解部门责任,根据自身区域经济特点,落实产业信贷政策;各基层营业机构按照县级管理机构制定的产业信贷政策,把握好客户取向、品种取向,实施信贷营销。
二是做好行业信贷投量的统计工作,落实专业统计人员,提高统计质量,为信贷风险调控提供完整、准确的参考资料。
三是健全信贷进退出机制,在信贷工作中,要一手抓开拓,一手抓风险防范,放得开、管得住、进得去、退得出,按照“重点支持、适度支持、限制和退出”的原则,抓住行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逐步健全阶梯式、程序化的贷款进退出机制;
2、培育良好信贷文化,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信贷执业观上,强化教育,培养信贷从业人员吃苦耐劳精神,提高敬业意识,民主决策,同时加强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与调查,积极营造“敢贷不滥贷、慎贷不惜贷”的信贷氛围;
3、加强信贷档案管理。一是要完善对信贷档案的管理,建立客户经理档案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制,并加强对档案真实性的审查与监督,提高档案信息的质量。
二是持续不断地推进信贷档案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加强对客户间关联信息的记载,在实现信贷资源共享的同时,提高信贷操作的透明度,有效防止借款关联人在系统内“交叉贷款”、“借冒名贷款”等垒大户行为,制止贷款发生连锁风险。
4、健全贷款形态内外部监督机制,提高管理绩效实质。一是按照《贷款通则》、《贷款分类指导思想》等有关制度规定对贷款严格实行五级分类,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特别是对办理收旧贷新、借新还旧或展期的贷款,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凡是生产经营不正常、担保抵押不足值、不能偿付所欠贷款利息的,一律不得为其办理收旧贷新、借新还旧或展期。二是建立和规范贷款质量信息披露制度。按照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实质,规范信贷经营行为,实行贷款质量信息披露,把贷款的实际经营情况置于广大股民、公众的监督,增加信贷管理的透明度。
5、针对贷款风险的滞后性,农村商业银行应实行信贷从业人员离任后续审计制度,时间可为一年,以进一步明确贷款决策、发放(或授信)者和后续管理者间的责任。二是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根据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后的信贷管理模式,应建立四个层次的问责制:
第一,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决策与执行问责制。
第二,贷审会、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行长(主任)审批问责制。
第三,信贷从业人员执行操作问责制。
第四,监事会、审计部门监督问责制。
在贷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实行严格的失误追究制,实现制度约束与贷款控制并重。
【银行案防合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银行合规案防心得体会11-07
银行合规案防心得体会9篇11-07
银行合规案防心得体会8篇11-30
银行合规心得体会07-03
银行合规心得体会11-05
银行从业合规心得07-05
银行合规述职报告12-17
关于银行合规心得体会06-22
银行合规文化的心得体会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