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善于引导的老师
善于引导的老师1
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人都教过我。他们有的是孜孜不倦、诲人不倦的老师,有的是下课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的老师……
有一位老师有一头栗棕色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漂亮极了,她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饶老师。
虽然饶老师上课有时很严肃,但下课还是很好相处的。饶老师教书方法独特,引导我们理解有时用思维导图,有时唱歌,有时还绘画描述,让我们轻松记忆。记得那是在上语文课的时候,饶老师在教学《四季之美》这篇课文,课文很优美,描述了四季的美,但要在较短的.时间背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饶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在黑板上进行思维导图的板书,用动作进行形象地演示,老师讲得是手舞足蹈,同学们听得津津津有味。这时,饶老师说了一句话,你猜是什么,“有谁来背一背《四季之美》的第三段?”顿时,整间教室鸦雀无声,饶老师先是请刘昊天背诵,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期待中,他顺利地背完了。结果,意想不到饶老师第二个请到的居然是我,我当时紧张极了,生怕背不好。看着饶老师是在黑板上给我们画好的图,我根据图画,看着饶老师做的动作引导,我顺利地背完了。霎时,全班同学都在为我鼓掌,那掌声响彻云霄。
自从那件事后,我敢在课堂上大胆举手发言了。我要说是饶老师的引导让我变得更加大胆和自信了。
善于引导的老师2
一、调查目的
牛顿因为提出了“苹果为什么总往地上落而不往天上飞”的疑问而发现了“地球万有引力”,瓦特因为提出“煮沸的水为什么能顶起壶盖”的质疑而发明了蒸汽机,人们因为好奇于蝙蝠如何探路而创造了雷达……由此可见,提出问题是发现、发明、创造的前提,在提出的过程中,才能诞生创新。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对新事物反应敏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照理说,他们是很善于提出问题的,而且还会有很多问题要问的。遗憾的是,他们这一天性大多体现在课间嬉戏中,只要一回到课堂中,他们就将“沉默似金”,“此处无声胜有声”演绎得淋漓尽致。针对这一现况,我展开了调查,了解造成学生这种习性的根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二、调查方法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特抽取本校1—6年级共六个班(307人)作为调查对象。
采用方法一:听课法
分别听取了1—6年级6位授课老师的授课,着重注重教师是否引导学生发问,其结果参照以下统计表:
由上可知,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发问的只占1/5,其结果不容乐观。
采用方法二:查阅授课教师备课
涉及到主动引导学生发问的只有一年级的语文教师,绝大多数老师已事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一套问题,没有给学生留一个自由的空间。
调查方法三:抽查学生
从1—6年级每班抽出5位同学,共计30人,对他们进行专项谈话调查。
调查内容为:
①你觉得讨论问题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
结果:22人认为有;5人说有待尝试;3人认为无。
②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想问个为什么吗?
结果:答“想”的有28人;另两人表示无所谓。
③你希望老师在上课时能给你们机会提问的请举手?
结果:有29人举手。
④为什么你们上课不主动举手发问?
结果:回答老师不给机会的有18人;不敢、怕老师责怪的有5人;答错了,怕别人嘲笑有5人;不想发问的仅2人。
三、调查结果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还是渴望发问的,但又是谁给他们创造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呢?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吧!一直以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问,质疑,这无疑是“离经判道”违背自己当初的意愿,是让学生给自己的教学制造矛盾,发难自己。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习惯了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一套问题,把阅读教学变成一个由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连续不断匆忙而紧张地应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唱答的,有集体回答“对”与“错”的,有猜谜式回答的,但学生必须答出教师已经准备好的答案才算答对;有时也有启发性的提问,然而教师又往往舍不得或者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它,争论它。这种作法,实际上是在课堂上普遍上演的“剧”,我们教师已经看惯了,已经习以为常了!这种作法,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追求表演效果的主角,学生是教师的配合者,且大多数学生是观众。
四、建议
上述调查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引不引导学生提问,如何引导学生提问,看起来是一个教学方法和艺术问题,其实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因为,这已经涉及到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主角,而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鼓励者。也就是我们的老师由“演员”的位置转变为“导演”的位置了,学生由观众、看客变成“演员”了。
首先,要围绕课文主旨提问,问题的范围要适宜。
其次,把握提问的方向。
再次,注意问题的直观。
最后,体现语文教学的“育人”性。
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调查表》: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①有必要
②没必要
③说不清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课前预习是有必要的;约%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
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①总会预习
②有时会
③不会预习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上新课前总会预习的;约%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习惯。
3、你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帮助吗?
①有
②没有
③不清楚
【善于引导的老师】相关文章:
老师03-05
感恩老师老师的作文06-06
我的音乐老师赵老师06-27
给老师的诗07-04
给老师的建议07-04
老师的作文06-21
对老师的评价05-20
对老师的感谢07-03
当老师的座右铭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