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评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阳光》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阳光》评课稿1
一、感于心灵,源于生活
《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文章记叙了妈妈格外体贴年迈的奶奶,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小峰母子俩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一件生活中极普通的小事,文章却含而不露地给人以启示,亲情的温馨扑面而来。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用心去感受这份阳光般的温馨,李老师利用孩子们耳濡目染的活教材《将爱心传递下去》这则广告,放手让孩子讲述生活感受,运用这种体会,引导学生把它迁移到对课文的学习中,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低年级阶段,说的训练可以说是大于写的训练,说的训练也可以说是重于写的训练。而在我们的教材里真正专门用来练习说话的文本远远不够来训练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所以我们就得善于借助课文中的片段,来挖掘其中的空白,来适时的对孩子们进行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的训练。
李老师在教学中注意从课文留白处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让学生想象小峰想的话中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又如让大家想象,听了奶奶的话后,小峰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把通过读文的领悟和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在想象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抓住主线,体会行为
李老师这节课中紧扣了小峰关心、体贴长辈的这条主线,引导学生细细体味小主人翁观察妈妈的行为,为奶奶晒棉鞋的一举一动,从而赞扬小峰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中,李老师注意抓住人物的对话、动作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特别是其中的关键词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如抓住妈妈和小峰的对话,在勾画、感情朗读、评议中体会到妈妈的细心和体贴,为小峰做了一个好榜样,特别是通过“更”字的体会,深化大家对妈妈的认识。又如抓住小峰给奶奶晒棉鞋时“轻轻地”动作来体会小峰关心体贴长辈。
四、教学建议:
一年级的教学目标里有一条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许多学生读起书来没有轻重之分,拖声拖调地唱读。如何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除了范读、领读之外,我觉得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来启发学生如何朗读。
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再注意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思。如:“真暖和”,“舒服地”合上了眼睛,让学生体会奶奶躺进被窝里,感觉是多么多么的暖和,睡得是多么多么的舒服。学生体会到了,读才能读出美好的感觉。整篇课文应在读中理解,理解后再读,这样才能读出变化,读出情感。
《阳光》评课稿2
陈老师和我上的都是《阳光牵着我的手》,老教师和新教师一眼就能对比出来。她的稳重、大方,从容的教态,轻松的教学氛围是我所欠缺的。我的课堂过于紧张,对学生的用语也不准确,在后半段也上成了不断重复学唱的填鸭式教学,课堂氛围比较枯燥、乏味、无趣。
在练声部分,我和陈老师都采用了歌曲中的片段,但我们对于歌唱教学的声音、姿势、表情都不是很重视,没有对学生很完整的表达,高老师在课后的评论更提出了,音乐课最重要就是学生的声音,要让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每一个音。在刚开始上课时就要把握这个基调,把音唱美,气息拖住。发声练习也要符合音乐本身的风格,我们的这首歌曲是比较欢快的',我们可以把发声练习也设计的跳跃一些,方便后面的歌唱教学。
对于歌曲细节的处理,我也做的不是很好,《阳关牵着我的手》歌曲中有附点、切分的节奏,我并没有静下来去注意学生是否唱准,只是在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上课,忽略了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应当注重学生的演唱,把每一次歌唱教学应当像合唱训练一样,让学生能够开口就能用优美的声音去演唱歌曲,并让他们学会用耳朵去听旋律及音准。
《阳光》评课稿3
《阳光》是日本作家西尾春江的一篇作品。写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想把阳光送给奶奶的故事。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喜欢故事中那个天真可爱的孩子。相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篇课文比较长。
早自习的时候,我让学生读五遍课文。我把本课的生字“闪”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数笔画,按笔顺写了一遍。然后告诉学生,读书的时候,读完一遍,就写一笔,读完五遍,就正好把“闪”字写好。上课的时候,我请读完了五遍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还有一部分学生没读完。
先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听录音时,我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因为考虑到二年级学生难以把握全文内容。所以把这个问题分解了:先问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再请学生根据课文故事内容说一句话,用上“佳子”“阳光”“奶奶”。
接着,让学生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到课文中相应的句子:看到可爱的阳光,佳子心里闪出一个美好的想法: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先让学生围绕“美好的”积累词汇,练习说“美好的()”和“()的()”。然后让学生看板书和句子质疑。
开始我担心学生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准备作些指导。但学生的表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提了这样几个问题:佳子为什么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佳子是怎样把阳光带给奶奶的?佳子把阳光带给奶奶了吗?接下来,我就根据这三个问题组织教学。
佳子为什么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一是因为佳子感受到了阳光的美好,二是因为她想到奶奶需要阳光。第一点,我主要抓住第三自然段学习。结合插图,让学生体会佳子陶醉在阳光中的情景,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第二点,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很清楚,学生回答后,就不再深究。学到这儿有个插曲。有个学生说,是因为奶奶的腿断了。她根据课文中“奶奶的腿不方便”推断出来的。马上有学生不同意了:奶奶的腿没有断,她可能是得了病暂时不能走动。我表扬了后一位学生。我觉得阅读的严谨性要从小就开始培养。
佳子怎样把阳光带给奶奶的?从佳子的动作和语言可以体现。主要是在六、七自然段里。第六、七自然段以读代讲。两段体现的心情截然不同,指导朗读时学生容易把握。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的变化,学生基本做到了。
佳子把阳光带给奶奶了吗?结合这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奶奶的话:“好孩子,不要着急,阳光跑到我心里来了?”本以为这句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没想到学生也说得很好:“阳光照到奶奶的心里了!”真是不可小瞧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也使我更加坚信:一篇课文不需要老师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提问分析,学生的领悟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
学完课文大概用了30分钟。最后10分钟学习会认字。11个生字,我问:你们觉得哪个字最熟悉?或者问: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怎么认识的?按照11个生字的容易程度,学生找出了“闪”“礼”“照”“您”等字。最后,只剩下两个字:“念”和“简”。重点帮助分析了。
上完课,感到自己课堂上“旁逸斜出”的地方比较多,只要有机会,决不放过。或引导积累,或指导方法,或强调习惯。这些平时都存在大脑中的种子,一遇到适合的机会,就不由自主地冒出来了。
对文本的取与舍,对教学的放与收,都是比较满意的。重点、难点、有特点的地方既讲又读还背,其它的地方一掠而过。放的时候能充分放开去,让学生尽情地说,然后不着痕迹地收回来。
但还是感到有些不对劲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课堂节奏的把握上。原因还是自身对课堂的疏离,加上对学生学情的不够了解。
《阳光》评课稿4
6月10日的教研组活动听了白小青老师上的有关地接的一堂公开课,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旅游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去观察、模拟、分析、思考,从而来完成本节课预订的学习任务。本节课思路清晰,学生参与度高,主体性体现好,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白小青老师一开始就以“地接的任务”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以小组形式进行设计,很好的解决了课堂次序难管理的难点。并且用一个具体的地接接待任务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合作交流。
白老师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授课,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模拟动手动口的机会。从而使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很好的帮助其他学生。并且白老师的`这一教学设计对本来会显的比较凌乱的学生操作恰当好处地起到了监督作用,这不仅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而且使学生能够相互检查、互相监督。
综上所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真正突破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成功,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当然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本堂课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还是有待商榷的:
1、教师所占用的教学时间过长,学生模拟案例的时间久稍显不足,如果能将多一点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可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整堂的课设计总体还是比较合理、有效的,但还是算不上精致,对于某些细节的处理还有欠考虑。
《阳光》评课稿5
翁老师执教的是第一课时,以初步感知课文、识记生字为主。课堂上翁老师那清新自然的教态,柔软而甜美的语言引领孩子走进了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下面我就翁老师的这堂课做一下简要的点评:
一、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翁老师对孩子识字教学的把握细致而扎实,读课文圈生字,分类读生字,结合课文记生字,组词记生字,采用了孩子喜闻乐见的识字形式,教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兴趣盎然。邢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十分注重,逐字教学让孩子准确把握字音,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把生字宝宝放入文中既让孩子熟悉课文又避免了单独识字的枯燥,还对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
二、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
整堂课翁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如:先听老师要求,再读课文;有如,写字时提醒学生的姿势等等。显然,翁老师已经意识到课堂上的常规训练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非常重要。
当然,对于整堂课我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如:对于大量的生字,该如何让学生能在一定的时间完全掌握呢,就像翁老师这堂课,因为注重了生字教学,而使后面的朗读课文与写字环节的时间就显的仓促了。
《阳光》评课稿6
《阳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课文,本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关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与识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 一段时教学难点。
首先,周老师用谜语揭题,激发学生兴趣,以初步感知课文,识记生字为主,用清新自然的教态,甜美的语言引领孩子走进了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那茂密的树林,碧绿的.小草,像锦缎一样的小河就走进了孩子的视野。
其次,周老师对孩子识字教学的把握细致而扎实,采用了齐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等方式,使学生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还在识字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先把握字音,再把生字放进句子中让学生朗读,这避免了单调又有利学生的语言发展。
接着,周老师在识字教学之后着重选择了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部分。周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先熟读课文句子,在半扶半放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最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学生就能学得快乐扎实。
最后,我来提个建议,一年级是刚入学的孩子,上课的内容不能过多,教师重在扎实教学,学生也重在扎实学习。
《阳光》评课稿7
从本堂课的教学情况来看,潘老师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随遇而安。《阳光下的物体》这一内容很少有人去上,因为这课内容受天气的影响很大,假如是阴天或者下雨,这课的内容就无法完成,因此,这课可参考的案例就很少。潘老师按教学进度进行,没有因为开课而避过这一课,另外去挑选其他的内容进行教学,可以看出他知难而进、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
2、在教学场地的布置上,做到因地制宜。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调整教学的场地。带同学到操场上、到太阳底下上科学课,给同学真实的体验。科学课不应该局限于教室里面,科学教育应该体现其开放性。内容的开放、时空的开放、方式的开放…阳光,是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也是这个单元学习的重要资源,合理地、充沛地利用这一最珍贵的、又是最廉价的资源,是完成这一单元学习任务的基础。
3、在教学资料的组织上,做到全员参与。资料,是同学探究活动开展的基石,没有资料,同学也就无法进行探究。每堂课都让老师准备资料,是不大实际的。让同学参与到资料准备的过程中去,这是一个明智的举动,既可解决教学中资料缺乏的难题,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让同学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增强动手的能力,提高参与的积极性。让同学准备的黑、白盒子,是这堂课中的一个重要资料。
4、在教学常规的落实上,做到井然有序。科学课中由于给同学提供了活动的资料,又给同学较多的活动时空,因此,同学容易兴奋,到了操场上之后,更是难于控制。但这节课中的同学,该动的时候动,该静的时候静,表示出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让同学带凳子按教室里的位子坐好,教师搬桌子放在前面,比较真实地模拟了教室的情境,同学的良好表示也证明了教师的有效控制。
5、在教学环节的联系上,做到环环相扣。这一课中有两项活动:观察反射和丈量温度的变化。第3课中已经学过镜面能够反射,观察反射是对前面学过的内容的深化,同时也是丈量温度变化的基础。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不同,所以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热量的程度也不同。
教学中,教师能够注意到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同学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做好铺垫。假如从更高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可能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应从同学动身,不要局限于教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同学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还较大程度地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完成上。
2、掌握学科特点。如何把同学的探究活动做扎实?给同学创设问题情景,再让同学通过实验去验证,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但教学中,老师过早地把实验的理想结果告知给同学,使得原来的探究性实验变成了验证性的实验。科学课的宗旨,是要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围绕这一宗旨,挖掘最有价值的教育元素。
3、做好充沛准备。虽然教师让同学准备了黑、白两个盒子,但在要求上还不够具体明确,以至同学带过来的盒子在大小上、形状上有很大的差别,这样就影响到实验的公平开展。让同学准备,还要让同学明确准备怎样的资料。教师准备的温度表也存在着问题。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防止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意外,还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沛的准备。
4、加强有效指导。在关键的地方,还要给同学明确的指导。如在实验之前,让同学看温度计并读数,并对同学的读数进行分析。这时候同学的读数肯定会各不相同,让同学先分析为什么读数不一样,再指导同学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这样,可以保证在后面的实验时,同学能够相对准确的获取相关的数据。
5、抓住课堂生成。在同学实验之后,教师马上让同学画曲线图,这个环节实在有点求之过急。在实验时,教师已经发现了很多温度计存在问题,这样获得的数据自然也存在问题,有问题的数据再让他做曲线图就毫无意义。教师在完成原先的说课稿,而没能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教学。让同学汇报获得的数据,再进行分析。就算错误的数据,同样也有它的价值所在。
《阳光》评课稿8
《阳光》是一篇笔调优美的文章。课文以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在教学时,唐老师充分利用课件,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活力,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审美化教学这一理念。
一、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生字、词教学。在这一环节唐老师充分把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提个醒,解决字音难点,自主发现字形的特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生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阳光》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比较难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唐老师在上课时,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画面(阳光照射下的小河,水面波光粼粼的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当然,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在教“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一句时,老师先让学生看锦缎,了解什么是锦缎后,再让学生带着对锦缎的理解转到课文上,进行朗读感悟,会把课文读得更美。
《阳光》评课稿9
听了李老师的课,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李老师特别注重学生词语的积累,说话练习,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可这些恰恰是低年级长期以来的教学重点。整堂课环节紧凑、条理分明,适当的拓展让学生知道了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有利资源,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凸显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唯一遗憾的也是没有写字部分
赵老师的这节课由听大海的声音入手,引出大海的画面,再说说看到的大海样子,由听——看——说多种感官结合教学,符合低年级教学的特点。识字教学中,老师先示范,强调重点笔画,学生描红再仿写,并强调了写字的姿势。可以说整节课是一种阶梯教学,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的.。
刘老师做事干脆利落、雷厉风行。课如其人,从上课伊始挥洒自如的书写,就让我叹为观止,这说明刘老师有着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细致全面的拼音复习,让学生重温拼音的重点,不过这一环节有些繁重,占用的时间较多,以致后面拖延了时间。如果课堂上放慢脚步,多给学生一些读和说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可能更加浓厚。
《阳光》评课稿10
从本堂课的教学情况来看,潘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随遇而安。《阳光下的物体》这一内容很少有人去上,因为这课内容受天气的影响很大,如果是阴天或者下雨,这课的内容就无法完成,因此,这课可参考的案例就很少。潘老师按教学进度进行,没有因为开课而避过这一课,另外去挑选其他的内容进行教学,可以看出他知难而进、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
2、在教学场地的安排上,做到因地制宜。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调整教学的场地。带学生到操场上、到太阳底下上科学课,给学生真实的体验。科学课不应该局限于教室里面,科学教育应该体现其开放性。内容的开放、时空的开放、方式的开放…阳光,是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也是这个单元学习的重要资源,合理地、充分地利用这一最宝贵的、又是最便宜的资源,是完成这一单元学习任务的基础。
3、在教学材料的组织上,做到全员参与。材料,是学生探究活动开展的基石,没有材料,学生也就无法进行探究。每堂课都让老师准备材料,是不大现实的。让学生参与到材料准备的过程中去,这是一个明智的举动,既可解决教学中材料不足的难题,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让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增强动手的能力,提高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准备的黑、白盒子,是这堂课中的一个重要材料。
4、在教学常规的落实上,做到井然有序。科学课中由于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材料,又给学生较多的活动时空,因此,学生容易兴奋,到了操场上之后,更是难于控制。但这节课中的学生,该动的时候动,该静的时候静,表现出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让学生带凳子按教室里的位子坐好,教师搬桌子放在前面,比较真实地模拟了教室的`情境,学生的良好表现也证明了教师的有效控制。
5、在教学环节的联系上,做到环环相扣。这一课中有两项活动:观察反射和测量温度的变化。第3课中已经学过镜面能够反射,观察反射是对前面学过的内容的深化,同时也是测量温度变化的基础。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不同,所以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热量的程度也不同。教学中,教师能够注意到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如果从更高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可能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应从学生出发,不要局限于教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还较大程度地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完成上。
2、把握学科特点。如何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做扎实?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再让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但教学中,老师过早地把实验的理想结果告知给学生,使得原来的探究性实验变成了验证性的实验。科学课的宗旨,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围绕这一宗旨,挖掘最有价值的教育元素。
3、做好充分准备。虽然教师让学生准备了黑、白两个盒子,但在要求上还不够具体明确,以至学生带过来的盒子在大小上、形状上有很大的差异,这样就影响到实验的公平开展。让学生准备,还要让学生明确准备怎样的材料。教师准备的温度表也存在着问题。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意外,还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4、加强有效指导。在关键的地方,还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导。如在实验之前,让学生看温度计并读数,并对学生的读数进行分析。这时候学生的读数肯定会各不相同,让学生先分析为什么读数不一样,再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这样,可以保证在后面的实验时,学生能够相对准确的获取相关的数据。
5、抓住课堂生成。在学生实验之后,教师马上让学生画曲线图,这个环节实在有点求之过急。在实验时,教师已经发现了很多温度计存在问题,这样获得的数据自然也存在问题,有问题的数据再让他做曲线图就毫无意义。教师在完成原先的教学设计,而没能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教学。让学生汇报获得的数据,再进行分析。就算错误的数据,同样也有它的价值所在。
【《阳光》评课稿】相关文章:
棉鞋里的阳光评课稿06-04
《棉鞋里的阳光》评课稿范文06-24
小学科学《阳光下的物体》的评课稿06-29
评课稿-《走进青春》评课稿08-02
“比”的评课稿09-28
小学科学阳光下的物体优秀评课稿01-16
评钢琴展示课优秀评课稿07-01
篮球课评课稿11-01
语言课评课稿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