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阿尼帕事迹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阿尼帕事迹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谢凡报道)3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的一家餐厅里,年轻漂亮的努尔布布·力玛洪踩着高跟鞋,迈着自信的步子走了过来。二三十位餐厅服务员身姿优雅,双手端放,接受她每日例行的仪容仪表检查。
从一个乡村姑娘到企业高管,努尔布布·力玛洪说:“是现代文明的理念改变了我的生活。我觉得现在的我是最幸福的,有尊重我的丈夫,有一双可爱的儿女。今后我要把我的小家经营好,为新疆的和谐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妇女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多次勉励全疆各族各界妇女同胞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升国民素质、“去极端化”,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女性特有的优势,撑起新疆经济社会建设的“半边天”。
自治区妇联立足家庭这一阵地,积极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持续推动思想道德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家庭文化活动,带领全疆各族妇女和家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疆精神”,争做现代新疆人,积极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积极推进家庭文明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妇女在教育孩子、构建和谐家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离不开各族妇女的努力和贡献。
5年来,自治区妇联大力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工作,认真组织创评各级“五好文明家庭”工作,共评选出自治区五好文明家庭(标兵)310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88户;举办了三届新疆“十大杰出母亲”评选表彰活动,30位母亲当选新疆“十大杰出母亲”。
20xx年以来,自治区妇联通过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吸引362万群众广泛参与,评选出各级各类最美家庭6万余户,其中评为全国最美家庭15户,自治区最美家庭195户。这些先进妇女和家庭都来自基层群众和普通的家庭,她们之中有用真心连接民族情的谷旭梅,有让各民族的爱住进一个家的阿尼帕妈妈,有用爱心为高龄老人筑起“暖巢”的沙尼汗家庭,有自强不息带动妇女姐妹勤劳致富的加克拉家庭。她们的事迹鲜活生动,感人肺腑,正是这一个个充满亲情、友爱、互助的家庭筑成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持续推动家庭思想道德建设
“虽然我是个农村妇女,但我也看新闻、看书,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礼仪,讲文明、讲道德,教育身边的人爱国爱疆。”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方家庄村村民海菊说。她是水西沟镇第一批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她的农家乐规模越来越大。乌鲁木齐市妇联把她作为勤劳致富的典型,经常邀请她参加宣讲活动,教育更多的村民培育积极向上、健康的家庭道德观念。
5年来,自治区妇联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儿童快乐家园的建设,面向基层妇女广泛开展百万妇女大宣讲、家庭教育巡回宣讲4.2万场次,受益群众498.3万余人次;印发维吾尔、汉、哈萨克文《宣传记录本》7.5万本,组建由草根宣讲员、爱心妈妈、最美家庭、“我能行”创业就业典型和爱国感恩人员等五支队伍组成“巾帼宣讲团”,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凝练“最美家庭”故事并汇集成册,广泛征集新疆各民族的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全区开展1.3万场家庭教育主题活动以及新疆“好家风好家训”主题教育故事会等活动,向全社会、各族家庭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了家庭思想道德建设。
广泛深入开展家庭文化活动
2月21日,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依克萨克村的“妇女之家”里,举办了一场气氛热烈的读书分享会,150多位维吾尔族妇女围坐在一起,分享阅读图书的体会。
村民努尔古丽一家6口还给满屋子的村民表演小品,内容正是改编自“美丽女性幸福家庭”丛书中的故事——《家里什么最重要》。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渐渐让大伙儿领悟:家庭幸福,爱最重要。
5年来,自治区妇联深入开展“邻里守望·姐妹互助”巾帼志愿活动、“百万家庭走亲戚”等家庭文化活动,读好、用好全国妇联编印的200万套“美丽女性幸福家庭”维汉双语丛书,使各族妇女姐妹们在读书、用书中增长知识,提高素质,既丰富各族妇女精神文化生活,又加强了各民族、家庭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在我区各级妇联组织的引领下,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各族妇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家庭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有效提升,家庭文明之花正在天山南北盛开。
“这份爱早已跨越民族、跨越血缘”
每天早晨9:00,为乌鲁木齐SOS儿童村的孩子们准备好早饭,下午6:30,准时到门口等孩子们回来……这就是吐尔逊那依·卡德尔的一天。家庭里9个孩子中有哈萨克族6人、维吾尔族3人,最小的8岁,最大的15岁,在吐尔逊那依·卡德尔眼里孩子们就是她的开心果。
来SOS儿童村前吐尔逊那依·卡德尔是一位生活富足安逸的个体老板,20xx年,她看到SOS儿童村招聘妈妈的消息,便决定来这里试一试,那时父母都不同意。“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吐尔逊那依·卡德尔说,打动她的是16年如一日在SOS儿童村工作的另一位妈妈刘艳玲。刘艳玲是儿童村建立之初的第一批妈妈,她最早抚养的孩子,现在已经结婚生孩子了。
SOS 儿童村是一个国际性的民间慈善组织,特色在于采用家庭模式收养孤儿,让他们重新享有母爱和家庭温暖。但是在儿童村做妈妈,是不允许结婚的,她们必须做好错过自己最美好年纪迎接婚姻的准备。
吐尔逊那依·卡德尔和SOS儿童村的很多妈妈一样,早就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每天为孩子们洗衣做饭照顾起居,没有8小时工作制,没有休假,从早到晚全身心的付出让她感到充实和踏实。
9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一样,哈萨克族男孩别日科(化名)是家里比较好动的孩子,维吾尔族女孩古丽娜(化名)是家里的大姐姐,喜欢画画……吐尔逊那依·卡德尔很重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在大环境中,儿童村里家庭式的托管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每个人的天赋和爱好都能得到重视和培养;在小环境中,每个妈妈的认真付出对彼此也是一种激励。
吐尔逊那依·卡德尔不仅每天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周末还经常带孩子们去郊游。两年时间里,她深深感到,自己的付出,总能得到孩子们全心全意的爱和最深的信任。
在和刘艳玲交流如何教育孩子时,吐尔逊那依·卡德尔说:“语言不重要,关键是行为,在她看来,SOS儿童村的妈妈们的爱早已跨越民族、跨越血缘,孩子们虽然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但是在这里,他们得到了祖国和社会的关爱,得到了我们这些妈妈的爱。”
“这里的和谐让我们安宁快乐”
罗勒斯·史蒂夫和阿勒斯·阿布朗汉姆夫妇儿时就有一个梦想:去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几年,以边工作边旅行的方式体验生活。4年前,妻子阿勒斯·阿布朗汉姆的邮箱里接到了新疆阜康市第一中学的聘用书,当时阿勒
斯·阿布朗汉姆在南非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护士,阜康市第一中学外语教学的岗位需求让不懂中文的阿勒斯·阿布朗汉姆犹豫了1个月。丈夫罗勒斯·史蒂夫反复对妻子提起他们儿时的梦想,夫妻俩决定来阜康市第一中学尝试一年,开启边工作边旅行的生活方式。
初来阜康市第一中学,夫妇俩交往的都是外语教师圈子里的人,慢慢地,罗勒斯·史蒂夫因为自己的摄影爱好结交了很多摄影爱好者,他们常约朋友来家里品尝自己做的南非美食。在他们看来,多民族聚居形成的文化交融是新疆吸引他们的魅力之一。
“新疆的妇女对家庭和工作的努力程度深深打动了我。”阿勒斯·阿布朗汉姆说,在阜康市第一中学有很多女教师,她们经常加班,还要照顾双方的父母,几乎没有时间留给自己,在阿勒斯·阿布朗汉姆看来这就是最实际的爱。而阿勒斯·阿布朗汉姆爱学生的态度也获得了当地女教师和家长的好感。
罗勒斯·史蒂夫的中文水平大有长进,他说这是受到当地学生的启发,“中国孩子在学习中的勤奋态度让我觉得,如果我像他们一样就没有什么学不会的事情。在南非,我学习第二语言的想法一直就有,但由于没有氛围,也就拖下来,来阜康市半年的时间里,除了摄影,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我都用来学中文,当时我们并没有打算在中国待太长时间,我们的计划是一年换一个国家,但随着自己的中文水平越来越好,我有了和新疆更密切的情感。”
在阜康市过第一个圣诞节时,他们看到时髦的年轻人都会在这一天互送祝福和礼物,罗勒斯·史蒂夫用中国的传统方式,和妻子喝交杯酒庆祝圣诞节,也是在那一天,他们决定继续留在阜康市第一中学。
4年过去了,夫妇俩已经被中国的家风家训文化吸引,他们着迷于中国教育以及中国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方式,他们甚至知道“孟母三迁”的典故。
“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我们越来越少聊起这类话题,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新疆当成自己的第二个故乡,因为这里的和谐让我们内心安宁快乐。”阿勒斯·阿布朗汉姆说。
“做36个孩子的妈妈,让爱常住我家”
“我选择的家庭给我带来了和普通人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因为我是36个孩子的母亲。”阿依古丽·吾尔扎宏说,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接到塔城地区某个特殊家庭打来的电话,有的是向她询问特殊教育中的问题,更多的是向她表示感谢。几年来,阿依古丽办特殊教育学校的经历,让她体会到了爱的力量可以让素不相识的人变成亲人。
有一天,当她给希勒娜依洗完澡,换衣服的时候,孩子突然叫了一声“妈妈”,“母女俩”情不自禁相拥而泣。刚送来时连袜子、衣服都不会穿的12岁的陈明鑫能熟练穿衣服了;9岁的唐梦琦不再独自站在角落唱歌,开始说话了……
阿依古丽在她创办的额敏县启航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中体会着耕耘的踏实和收获的喜悦。
1998年,在父母的支持下,阿依古丽报考了伊犁师范学院。20xx年,23岁的她从伊犁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家乡塔城市喀拉哈巴克乡五工村小学当起了一名代课教师。20xx年初,她应聘到塔城启智幼儿园(特教幼儿园)当老师,从此便与特殊教育结下了缘分。
在塔城启智幼儿园当老师的日子,阿依古丽对城乡诸多残疾孩子的生活、学习、成长状况深感不安。特别是启智幼儿园因招生所限,来自塔城地区各县市的许多残疾孩子被拒之门外。
20xx年春天,阿依古丽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东挪西借筹集资金,租场地创办了额敏县启航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专门招收城乡残疾孩子。
这个仅有聘用教师3名的学校当时照顾了33名残疾孩子,他们来自额敏县及周边县(市)。其中哈萨克族15名、维吾尔族3名、回族3名、东乡族3名、汉族9名;包括脑瘫儿6人、智力障碍儿17人、唐氏综合征儿3人、多重残疾儿7人。
有残疾孩子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是贫困家庭,或是特困家庭。鉴于此,入园的残疾孩子收费没有硬性标准,都是家长量力而为。最多的一个月交600元,少的交300元,还有几个月没能力交学费的,但他们的孩子没有一个因为交不起学费而离开的。
塔城地区种羊场莫乎尔太村的文娟(化名)姐妹俩都是苯丙酮尿症的孩子,饮食特殊。孩子的母亲一直在家带孩子,不能出去打工,两个孩子每月的营养费就要5000元,靠父亲一个人打工,日子过得很艰难。阿依古丽免去了她们所有的费用,每顿饭都是她亲手下厨为文娟姐妹单独做。
其实阿依古丽的经济条件并不好。结婚以来,老公在外打工挣钱,一家三口既没有住房,也没有固定的收入,还是塔城市新城街道办事处新城社区的低保户。
3年来,随着慕名而来的残疾孩子越来越多,阿依古丽的经济负担也是越来越重。目前,已负债投入30多万元,艰难地维持着学校的正常运转。
白天,她是老师、厨师,晚上是哄孩子们睡觉的妈妈。针对孩子们的不同情况,学校除上集体课外,还陆续开设了语言训练、音乐指导、绘画等课程。同时,还进行康复训练。在她和3位聘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目前36个孩子的学校越来越像一个大家庭,家长的信任、社会的赞誉连绵不绝。
特教学校就是为了让残疾孩子生活得更有尊严一些,同时想为孩子们的家长分担一些。“支撑我的信念多半因为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为孩子们捐衣物、学习用品,这让我坚定了做这件事的想法,来自社会各界源源不断的关注让
我觉得自己和36个孩子的家庭有了依靠,让爱常住我家。”阿依古丽说。
【阿尼帕事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阿迪耐克卡帕李宁衣服质量哪个比较好07-10
时代楷模拉齐尼的事迹(通用11篇)07-31
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范文10-24
布朗尼蛋糕07-11
浅谈职场的“零帕族”07-03
有关帕斯经典语录11-06
如何自制布朗尼蛋糕-布朗尼蛋糕做法教程06-22
布朗尼的制作步骤07-02
布朗尼做法步骤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