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家乡的春节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春节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春节作文1
我家乡的春节 一年有很多节日,有植树节、建军节、端午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我们中国的春节。
每个地方有不同的风俗。比如广东过年要舞龙、舞狮。藏族过年要吃糯米粑粑。
我们的家乡在首都北京市顺义区,在我们这里大人们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把农民种的农作物放在锅里,熬成腊八粥,闻着可香可香了。各家的窗户上都贴上了窗花,大门上也贴着各种各样的对联和门神。看着门神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别说是妖怪,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对视。这时,我的家人们也都在置办年货,都为了明天除夕做准备。看见大家在忙碌的干,我也去帮忙,我的任务是陪奶奶一起摘菜。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我们俗称“小年儿”在这一天我们就已经里除夕更近了,大人们有的`带着自己的小孩儿开始走亲戚。车站、机场人来人往,都是急急忙忙往家里赶的人,因为除夕要吃团圆饭,求个合家欢乐。这时候很多大人也开始给家里的孩子准备鞭炮,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在街上的商店里,购物的人也是人来人往,进进出出挤满了人。
最热闹的还要数大年三十,大人们戴着小朋友去和家里的长辈团圆。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过年时先请家里最年老的长辈入席,吃完饭了,大家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看动画春晚,大人们要给小孩发压岁钱,为的是一年都平平安安。凌晨我们还要吃团圆饺子,饺子里放一个硬币,为的来年幸运。
这几天我们小孩最高兴,因为可以和自己亲戚朋友快快乐乐的玩。压岁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攒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大年初一,大人们提着礼物带着小孩到亲戚家里去拜年。幸运的小朋友还可以得到亲戚的礼物,我们好开心呀。
家乡的春节作文2
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这知话说得一点儿也不错,没有一个小孩会不喜欢过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在春节时,我们小孩子都会早早地起床,然后去跟大人们拜年,最后当然是拿着压岁钱一蹦三丈高地满载而归喽。都说“姑娘爱花,小子要炮”。可我却喜欢拿压岁钱买炮放。被王大婶见了,她惊奇地说:“你真是个假小子呀!”我笑着答道:“可我就是喜欢放炮呀!”
我走到大街上,看见家家户户都把屋子装扮得喜气洋洋的,到处洋溢着喜庆的味道。
到了大年十五更是热闹。听妈妈说,十五晚上,要偷青。我心中暗喜:嘿嘿,终于要到我“齐天大圣”大显神通的'时候了。我信心十足地向爸爸妈妈夸下海口说:“你们就等着我凯旋归来吧!”妈妈说:“那就看你的表现了。”于是,一整天我都盼望着晚上的到来。终于到了晚上,我迫不及待地拿着一个大口袋和一把手电筒就出去了。到了田里后,我正要打开手电筒,可是怕被发现,所以就乱抓一通。直到把口袋装满为止,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去了。
回到家后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得意扬扬地跑到爸爸妈妈面前炫耀起来。可当我打开口袋的时候,脸“唰”地一下就红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抓了一大口袋的青草回家。爸爸妈妈哈哈大笑起来,我更羞愧了。妈妈笑着说:“这些草还是拿来喂喂家里的小兔子吧!”第二天出门时听见李叔叔在和大家说他地里的草“神秘失踪”了!我笑了笑,又边放炮边走开了。
一眨眼,春节就结束了。大家又都该干什么干什么了。怎么样,我们家乡的春节很有趣、很好玩吧!
家乡的春节作文3
我的家乡在东北一个小乡村里,俗语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白山黑水、雪花飘飘的东北老家,春节有着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过了元旦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包豆包、腌酸菜、杀年猪、买布料做新衣服等,热闹喜庆地迎接春节的到来。
家乡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算正式开始了,到正月十五结束。腊月二十三是家乡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都要把灶台等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生活充裕的人家还在今天宰年猪,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共庆丰收的好年景,“乱炖”、“东北杀猪菜”等特色菜肴就从此演化而来。猪肉在室外用冰雪覆盖,再浇上水,就变成了个天然的大冰箱。
腊月二十七、八,人们开始打扫卫生,贴春联,粘窗花,在院子里竖灯杆挂红灯笼,灯笼杆地下面传说是姜子牙春节时来家里送福要住的地方。
除夕这一天,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每家都会准备一年中最为丰富、象征团圆的年夜饭。由于春节处于家乡的冬季,白天短,夜里长,所以年夜饭从下午三点钟就开始了,吃饭前还要“祭祖”,体现“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晚上十二点钟前,还要吃一顿饺子和放鞭炮辞旧迎新,大人和小孩子都不睡觉,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这天人们要互讲吉利话,给小孩和老人压岁钱。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从四面八方涌到了街头,看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内容可丰富了。
大年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也是媳妇姑爷回娘家拜年的日子。
大年初三是倒垃圾和放水的日子,除夕以来的垃圾要在晚上星星出满之后倒掉;这一天可以洗衣服和沐浴,在家乡,春节期间“三、六、九”是动水的日子。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尾声,这天晚上,同样张灯结彩,同时还有给祖坟送照明灯的习俗。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家乡的人们就开始准备种子和化肥等进行春耕备产,一年忙碌的生活又开始了。
家乡的春节作文4
春节是家乡最隆重的节日,家乡的春节注重的是喜庆、热闹、团圆。
家乡的春节是喜庆的,早晨我还没从睡梦中醒来,就被那如巨雷般的声音吵醒了,透过窗帘的缝隙,只见一团团彩色的光芒快速地上升着,“啪”,一朵“花儿”在空中绽放了,分裂成无数小小的.红艳艳的小光点,好似美丽的流星雨,慢慢地下落,照亮了还没完全亮的天空。吃过早饭,穿上了大红的新衣,就和父母一起贴春联了。春节贴春联是一种传统习俗,春联的颜色与新衣相映,都红得耀眼。红红火火的春联贴在冰冷冷的门两侧,寒冷的冬天顿时显得喜气洋洋的,无不充满了春节那喜庆的气氛和味道。
家乡的春节是团圆而热闹的。大年三十这一天,辛勤的妈妈做了一大桌未见其物而先闻其香的菜,有香嫩爽滑、令人回味无穷的鸡蛋羹;有可以堪称一绝的、香鲜至极的奥尔良烤翅;还有香味四溢、妙不可言的锅包肉我一眼看见令我“神魂颠倒”的烤翅,便用手抓过来,啃得飞快,妈妈和爸爸看了都哭笑不得。
一大家人团团地围坐在桌旁,热热闹闹地吃着团圆饭,我眼巴巴看着离我十万八千里的鸡翅,口水直流,姥爷看见了,便笑眯眯地把鸡翅挪到我的面前说:“吃,这大孙女正长身体呢,多吃点。”姥姥也在一旁附和着,我便“毫不客气”地大口吃了起来,大家见我那狼吞虎咽的德性,都哈哈大笑起来。吃了一会儿,大盘的饺子上来了,我包了二十多个钱,认定一定可以吃到几个,可别人接二连三地吃到钱,我却总吃不到,我一急,把所有的饺子都剖开,见着钱就拿掉,把皮和馅全给了爸爸,爸爸肚子撑得第二天早晨什么也没吃!
看春晚也逐渐成为家乡春节的一部分,吃过团圆饭,大家都坐在沙发上看妙趣横生的春晚。大约十二点,墨黑的天幕上蹿上去一颗颗亮点,好壮观,天空上如花圃般到处“开”满了流光溢彩的“花朵”,映红了我们围观人的张张笑脸。
孩子们最高兴的当然还是那一张张红色的毛爷爷注入自己的腰包里啦!
我爱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作文5
照开封的老规矩,春节开始的第一天就是要祭灶了。祭灶那天人们都要祭祀灶王爷,以求来年辟邪除灾,迎祥纳福。腊月二十三祭灶,当然少不了祭灶糖了,小的时候我最爱吃祭灶糖了,味道香醇,酥而不腻,让人吃完一个还想吃。举行过祭祀之后,便正式的开始做迎接春节的准备。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止,我国民间就把这段日子叫“扫尘日”。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这个时候,大人们都忙碌起来,办年货,走亲戚。小孩子也跟着去,有时还会收到一些压岁钱,高兴得蹦蹦跳跳。
春联是绝对少不了的。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长的.历史。我家贴春联的时候都在除夕的上午。一家人都穿着新衣服,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是极为重要的。在这一天,小孩子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小玩意儿,糖果。最重要的就是放炮了看,古时人们传说放炮是为了驱赶“山臊”这个怪物,虽然现在人们已经不信这些传说了,但依然保留着那种美好的想象。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我当然也禁不住诱惑,毫无睡意的和小伙伴一起放炮。噼里啪啦的声音也预示着来年的吉祥如意。
除夕晚上,我们一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吃年夜饭。年夜饭的餐桌上肯定少不了饺子了。圆圆的饺子酷似一颗元宝,寓意着发财。年夜饭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却让我体会到了一家人团团圆圆,温暖的滋味。
正月十五是新年的又一个高潮,人们这个时候不用忙于走亲戚,可以去龙亭看花灯。各式各样的花灯,到了晚上亮起来的时候,精美的花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最重要的就是吃元宵了,各种口味的元宵,让你停不下嘴。
一眨眼,春节就在正月十五之后结束了。人们该上班的上班,学生该上学的上学。但是春节的新气象引领着人们在来年更好的工作。
家乡的春节作文6
按照我的家乡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小孩子放假的时候就开始了。而家家户户也会在这几天里尽量的吧需要的食材准备好,开始做食物。
在这期间,我们老家人最重视的食物就是——“茶果”。它虽不如外面那些零七八碎惹人喜爱,也不如那些可以调制出来的糕点好瞧,但却有一股浓浓的情谊包含在里面。
它长得千奇百怪,有平凡丑陋,但在我的老家确堪称“美味点心”这一代号,它的香味,让人闻了食欲就会活生生的被调起来。不过,在重大的节日,“茶果”可就不能再这么相貌平庸的上台了。人们多数会将他们从锅里烧好,拿出来盛在印有梅花印等之类的白瓷盘里,然后再在他们的周边点缀一些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果子,切成小块小块的,再放到指定的梅花印盘子里。这样一来,这“茶果”不仅色味双美,还微微透着别具一格的风情。
孩子们准备回家过年,第一件大事儿就是帮人家捣面团儿。那白溜溜的面团儿家搅在手里,总是怪好玩儿的。而激昂面团揉好之后,便将面团儿交给长辈们,让他们做东西给自己吃。第二件大事便是买些小玩意儿,然后大大小小的聚在一起,展现自己手中的能力。恐怕第三件是才是保护自己的新衣服,以免他们新年还没过便糟蹋的不成样了。
等到出席来了,便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门贴红对联,在大街小巷贺新年,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除夕夜鞭炮声连绵不断,不管是谁都精神抖擞的。
当然,春节那日来时,就截然不同了大伙儿聚子一个大堂里,聊天、喝酒、看表演、耍戏子……样样都有。原本分在四处的桌子此时也拼成几个大桌子,每个桌上都有自家做的“茶果”和新鲜玩意儿,以及自家儿女在外地带回来的小食,特别热闹。晚上,大伙便在自家亭院白起桌子,赏景聊天;小孩子们则在则在一旁地安置等、财迷,玩躲猫猫。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尾声,老家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做作业,大人么照常做事。一切又恢复平常,可喜气却还荡漾在空中挥之不去。
家乡的春节作文7
照往常的规矩,我家乡的春节大约在立春前一天就开始了。这天,家家户户很是忙碌,都要灌香肠,晒腊肉,然后贮存起来,等到新年过后再吃。
都说腊月是最繁忙之时,果不其然。一月之内要大扫除、置年货、准备过年的食物用品……每一家都不例外,可不累坏了呢!
过年的需求准备完了,也就差不多到除夕了。
三十这晚,最是团圆。人们都会和至亲的人或好友一块儿吃美味的年夜饭,好不热闹。屋里热闹了,外边儿也不闲着。不一会儿,便是鞭炮声响彻云霄。这声音不仅响,而且连绵不断,似是在提醒着人们今晚要为长辈守岁。就这样,每年我都昏昏沉沉地熬了一夜。
守完岁,就想睡个好觉?可没那么容易!正月初一这天,要早早的起床,向长辈问好、祝福呢!
清早,必是先要将早餐送入肚中。早餐,两字听起来熟悉又简单。但在我的家乡,正月初一的早餐可是有讲究的:要吃鸡蛋,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如意;还要吃菜包,象征着这一年会招财进宝;当然,吃我家乡的特产——灯芯糕是最必须的,因为这象征着一年的职业学习节节高升。
吃完这复杂的早餐,就该去给长辈们拜年了。说实话,其实我最喜欢做这“奉承”事儿了。因为,只要对长辈说句新年祝词,便可得到压岁钱和长辈给予的幸福平安,岂不甚好?
正月初一至初七,都是奔波之日。这七天,要去向每一家亲戚拜新年、话祝福。
终于,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这天。大家都将年前准备好的'汤圆和腊月晒的香肠腊肉拿出来与亲戚朋友分享品尝。储藏过一月有余的香肠腊肉,此时已是色香味俱全了。就闻一下、尝一口,便是如何都无法停筷了。品尝完这至高的美味后,便该去逛庙会,猜灯谜。与朋友们开开心心地过完这春节的最后一天。
正月十六早上,已是春节离去之时。大人该去就职工作,小孩也要背起书包上学去。虽然春节过完了,可我还在回味之中……
家乡的春节作文8
照我们安徽砀山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在腊八这一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而且还有“谁家喝的粥越早,谁家明年准是大丰收”的俗语呢!除此之外,我们小孩子在这一天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好吃的糖果、果冻、瓜子等等。第二件事是我们男孩子最喜欢的事,那就是买爆竹。第三件事就是买各种玩具了,风车、口哨、气球……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天还没亮呢就听见别人在放炮了,害得我连觉都没睡好,第二天眼睛四周黑黑的,都成熊猫眼了。
腊月二十四必须大扫除,这一天我可累坏了,又是擦玻璃又是洗地板的,出了一身的汗。大人们则忙着备年货,把鸡肉、猪肉、鱼肉、青菜、年糕等年货准备充足。
最热闹的就是初夕,这天家家都忙着贴春联、贴年画。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饺子和放鞭炮。大人们围在一起,有的人在和面,有的人在擀皮儿,有的人在拌馅儿,有的人在准备烧火的柴火……包饺子时还要在饺子皮里放上钱和红枣。预示着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我则忙着放鞭炮,“霹雳”“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最热闹的就属晚上了,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烟花在天空不停地绽放,有的像一串串明亮的珍珠;有的`像一朵怒放的花朵;有的像天女散花……,这些美丽的烟花刹那间把整条街都照亮了,整个村子的天空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大年初一是新年,这一天大家早早起来,吃完饺子就去给老人拜年,我们这儿叫串门。我可高兴了,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我就可以串亲戚,可以收到长辈们送的红包。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天晚上要吃元宵,我和村里其它孩子们则打着各色灯笼四处游玩,烟花又在此刻重新装点起美丽的夜空。一个个孔明灯就像天空中明亮的星星,带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消失在漆黑的夜空中。
家乡的春节在正月十五的香甜元宵中结束了,可我还沉浸在热闹、祥和的春节中。
家乡的春节作文9
春节是中国的农历岁首,也是中国民间最热闹的、古老的传统节日。但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不同,今天就让我来介绍介绍我的家乡——浙江余姚的春节吧!
春节前,是大人们最忙碌的时刻。家家户户都在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垢蛛网等。我们家也不例外,全家总动员。经过大家的努力,家里瞬间焕然一新。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店铺门口张灯结彩,促销广告五花八门。人们喜气洋洋,有的在买家里装饰用的`年画、灯笼、春联;有的在买新衣、新裤;有的在买年货……讲价声和买到年货后的欢笑声在街上回荡,真是热闹非凡啊!
除夕,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我们全家都没闲着,作为家里最小的我也忙着写春联,写“福”字。每年爷爷都要挑一幅称心如意的春联让我写,今年选的上联是:天地和顺家添财,下联是: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写好后,在爸爸的帮助下,贴到了大门上,红红的春联,透着喜庆,寄托着我们对新生活的美好愿望。下午,重要的祭祀开始了。点上蜡烛、香火,全家人都要在桌前拜三拜并各自许一个愿望。我许的愿望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全家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我能在新学期更上一层楼。晚上的年夜饭可算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饭,鸡、鸭、鱼、肉样样有,满满一大桌,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还要吃上一大碗汤团,预示着团团圆圆、美美满满。饭后我还收到了爷爷奶奶的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等到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其乐融融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一大早,烟花爆竹声不断,人们在爆竹声中欢迎新年的到来,营造出了喜庆热闹的气氛。我穿上了妈妈给我准备的新衣、新鞋,早早地给长辈们拜年去了,我还收到了很多压岁钱,可把我乐坏了。所以春节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作文10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而我的家乡延吉过年时有许多特别的风俗,做打糕就是其中之一。
春节,我们一家人接受了一位朝鲜族叔叔的邀请去他家里过年。我们乘车来到了一个大院子前,叔叔阿姨们穿着盛装款待我们。进了屋子有一点雾蒙蒙的感觉,到处飘着淡淡的蒸汽。叔叔笑着说:″厨房里正在蒸糯米呢,等一会儿我们要做打糕,这是我们过年的`习俗,'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高'。"做打糕?我心里高兴极了,我可没有亲眼见过做打糕呢。我站在那间小屋前张望着,充满了期待。
果然过了半个小时后,阿姨们将蒸熟的糯米用盆子盛着拿了出来,放到院子中的木槽里。两个叔叔面对面分别站在木槽的两端,他们将木槌举过头顶,奋力的向糯米打去,他们相互交替着捶打,发出"咚咚″的声音。每隔一段时间朝鲜族阿玛尼就蹲下来翻动糕团,这样可以捶打得更加均匀。随着这样沉闷而稳重的捶打糕团越来越黏。
越看我的手就越痒痒,想试一试,我找准时机,向叔叔要国木槌,学着他们的样子。打着糕团,可还没打到十下就支撑不住了,木槌实在是太重了!但我还是蛮开心的,毕竟我还是尝试了。
直到把糕团打的看不见米粒为止,阿姨们将它放到了一个装满红豆沙的小盆里,将糕团全身均匀的抹好豆沙,平铺到桌板上,切成整齐的方块状。她们切下一块递给了我,"谢谢!″我欣喜的接过打糕,细细地品尝起来,哇!好甜,不是白糖那种腻腻的甜,而是豆沙淡淡的幽雅的甜,一闻,是那糯米的芳香,令人意犹未尽。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每个地方的春节风俗都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需要我们继承与保护。
家乡的春节作文11
随着一阵阵清脆的鞭炮声,我知道春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快快乐乐的去给亲戚拜年了。
首先,我们来到了大姨夫的家。门开了,大姨抱着妹妹笑吟吟地迎了出来。“大姨,妹妹,新年好!”我一进门就向大姨祝贺新年。大家互相问候着新年,大姨忙着给我们泡茶水,拿出了很多好吃的,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二百块钱的红包呢!这时,我发现伯伯没有在家,我便问“大姨,伯伯呢”“唉,他呀,整天就知道忙工作,家里什么都不管。这不,大年初一都到单位值班去了。”她假装生气地说。可我才不相信她真的生气了呢,她脸上还带着微笑呢。
离开了大姨家,我们又踏上了去老家的'火车。我外公外婆还有另一个大姨家在娄底,所以我们要向娄底进发了~!坐了两个半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娄底火车站。我外公家就是火车站旁边,我三步并作两步往外公家跑去。一进门,外公就迎上来了。“外公,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外公笑得合不拢嘴,连忙给了我一个红包,我打开一看,嗨,又有二百元!呵呵,我今年可是收入可观呀!
在外公家吃了中饭,我们又来到了大姨家,哥哥早就等在楼下了,正在放鞭炮呢!看见哥哥是我最开心的事了,因为他总是能想出很多好玩的鬼点子。他迫不及待地拉着我一起到他家玩起赛车游戏,好刺激啊!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转眼间天就黑了。大姨的厨艺可是十分了得哦,所以肯定要留下来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觉一大家子团聚在一起这是最幸福的。
家乡的春节是如此的幸福快乐。
家乡的春节作文12
照我们那里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过小年就开始了。在过小年时大人们忙着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小孩子们准备过年玩的——鞭炮。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在腊月二十七左右,家家都要做年糕,那金灿灿的年糕直让人流口水,使人迫不及待的想吃几块。腊月三十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空气里弥漫着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在吃团圆饭时,饭桌上无论如何都要有鱼,因为俗话说的好“年年有余(鱼)”,大家边吃边聊天,还边说吉祥话。小孩子们最喜欢过年了,有好多好多好吃的、有瓜子嗑、有饮料喝。饭吃完了有的`打会儿牌,聊聊天。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会间断。每家每户都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快到了十二点时,联欢晚会的主持人还没有报时,鞭炮声就啪啪的响了起来,大人们都把鞭炮放完了,就该我们小孩子们上场了,大家都拿出了自己准备的鞭炮,等待已久的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拿出打火机,你家一个“飞轮”上了天,他家一个“冲天炮”也飞上了天,大家好像都在比谁家的玩意儿多,飞得高。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腊月三十截然不同:各家店铺都关了门,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小孩们一大早就到亲戚家拜年。一句吉祥话,一个大红包,拿着红包跑到角落里偷偷的看:哇!五张一百元耶!,高兴的跳了起来,嘴里边喊:“哦,我发大财了。”心想一大早就有这样好的开头,今天的收获一定会不少。回家的时候,口袋里鼓鼓的,可是最大的红包最多的钱都被妈妈拿去了。
元宵上市,又是春节的一个高潮。妈妈拿出特意留下的猪耳朵、猪尾巴,还端出香喷喷的元宵。在我们那里元宵节被称为“尾巴年”。在那天晚上,每家每户都要灯火通宵,也要放鞭炮,可能是送走春节的最后一天吧。
春节的最后一天就从那香喷喷的元宵中,灯的世界中、啪啪直响的鞭炮中过去了。大人们照常做事,小孩子们该去上学了。
我们只好企盼下一个春节的到来,下一个春节会更好。
家乡的春节作文13
我们家乡最为隆重的节日便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了,春节又称“过年”。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过后,家家户户便开始忙年,户户择吉日进行卫生大扫除,俗称“扫屋”,以示辞旧迎新,买新衣,办年货等等。我就喜欢和爸爸一起去超市选食材,但每次都买鸡和鱼,我就问爸爸为什么要买鸡和鱼呢?爸爸告诉我说,羹肴必备鸡、鱼,意求“年年大吉”“连年有余”。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对联,有的人家在糊窗户,有的.人家在贴窗花,有的人家在裱糊灯笼,还有的人在贴过门笺。春联用柿黄喷金纸俗称对子纸,联语多表达春意并讲究门第。打满一缸水,备足三日柴。
除夕之夜,家人团圆,欢欢乐乐,午夜子时,辞旧迎新长辈带领子孙〝发纸马〞,祭天地,祭祖宗,保佑老少平安纸马发过之后,我们全家围坐炕头喝团圆酒,我们以果汁代酒。吃年夜饭,大人们都忙来忙去。爸爸给我们做了好多好多他的拿手好菜,有红烧肉、西红柿牛腩、炒年糕、清汤面、麻辣鱼……馋得我直流口水。全家人都围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过了好长时间以后,爸爸擀起了饺子皮,奶奶正在搅和着馅料,妈妈则是把饺子里放入硬币包起来,大家各自分工,不一会就包完了许多饺子。妈妈还说,谁吃到这种饺子意味着谁的福气大,来年发财有钱花,能长寿,百事顺心,我一听,有钱花,两眼都冒金光,立马就清醒了。
奶奶跟我说:煮饺子不拉风箱,保持年夜肃静,年夜要说吉利话,饺子煮破不说〝破〞,要说〝挣子〞,饽饽裂了,不要说裂了,要说笑了,禁忌说不吉利的话。吃完饭以后,我和弟弟一起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磕头。爷爷奶奶给了我2张红色的毛爷爷,爸爸妈妈也给我了2张毛爷爷,我和弟弟可开心了,就像两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一样。
虽然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不同,但是快乐会永远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最美好的影子,让我们永远都记住它——春节。
家乡的春节作文14
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
“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家乡的春节作文15
在我的家乡中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有元宵节,有清明节,有端午节,还有中秋节,但是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了。腊八这天过小年,却有给人以热气腾腾感觉,因为人们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可好喝了,它里面有桂圆、麦片、绿豆、红豆和花生等等。 过了小年,不几天就是除夕了,除夕是春节的高潮! 家家都在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门上都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看春节联欢晚会。 正月初一,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到了,可它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都会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给长辈拜年。孩子们会得到不少的压岁钱,有的孩子会买玩具,有的买零食,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的尾声到了。到处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纸灯.宫灯,还有的灯笼里面有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呢......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就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家乡的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春节作文07-02
家乡的春节作文07-18
家乡春节的作文06-29
春节家乡作文03-17
家乡的春节作文08-04
家乡的春节作文精选02-26
家乡春节作文06-23
作文家乡的春节04-20
家乡的春节的作文04-21
(经典)春节家乡的作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