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时间:2024-01-29 08:50:14 历史 我要投稿

精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精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1

  一夜白头

精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伍子胥携楚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被楚兵一路追杀。然而,昭关被右司马远越领兵把守,很难过关。扁鹊的弟子东皋公(扁鹊出生在公元前407年,这里说是扁鹊的弟子,传说的'真假有待稽考)就住在山中,他从悬赏令上的图中认出了伍子胥,决定帮助他。

  东皋公把二人带进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连七日,却不谈过关之事。伍子胥实在熬不住,急切地对皋公说“我有大仇要报,度日如年,这几天耽搁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样,先生还有什么办法呢?”东皋公说“我已经为你们筹划了可行的计策,只是要等一个人来才行。”伍子胥犹豫不决,翻来覆去,不觉捱到天亮。东皋公一见他,大惊道“你怎么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镜子,果然全白了头,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计策成了!几日前,我已派人请我的朋友矢矗愠さ孟瘢蚁肴盟肽慊晃唬悦苫旃亍D憬裉焱贩琢耍挥没保鹑艘踩喜怀瞿憷矗透菀坠亓恕薄

  当天,皇甫讷如期到达。皋公把皇甫讷扮成伍子胥模样,四人一路前往昭关。守关吏远远看见皇甫讷,以为是伍子胥来了,传令所有官兵全力缉拿之。伍子胥二人趁乱过了昭关,待官兵最后追拿到皇甫讷时,才发现抓错了。

  七星龙渊

  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这一天荒不择路,逃到长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万顷。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发现上游有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声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隐入芦花荡中,不见踪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岸边,为伍子胥取来酒食饱餐一顿,伍子胥千恩万谢,问渔翁姓名,渔翁笑言自己浪迹波涛,姓名何用,只称:“渔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谢辞行,走了几步,心有顾虑又转身折回,从腰间解下祖传三世的宝剑:七星龙渊,欲将此价值千金的宝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仰天长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千金报恩

  伍子胥在逃离楚国途中,有一次他饥困交加,见一位浣纱姑娘竹筐里有饭,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顿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伍子胥饱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对方为他的行为保密。姑娘觉得人格受辱,她随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见状,伤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后来伍子胥报了大仇之后,又想到要报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当时跳水的地方。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来。

  端午起源

  由于伍子胥尸沈于钱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为早,有些文献则认为,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与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如划龙舟与食粽子。

  也因为其忠心为国,却惨遭赐死且沉尸水底,后人将他尊为海神“水仙王”之一。王充《论衡》也说:“子胥恚恨,驱水为涛,以溺杀人。今时会稽、丹徒大江、钱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

精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2

  历史上有苏妲己吗?妲己,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传说姓苏,不过有关苏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

  【史籍记述】

  根据《史记》的记载,妲己是有苏氏诸侯之女,乃一个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纣王徵伐苏部落时被好酒贪色的纣王掳入宫中,尊为贵妃,极尽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纣王为博她欢颜而创,并为了讨好她发明炮烙之刑。后被周武王所杀。

  【传说】

  1、妲己,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而苏护苏家正是出自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苏庄。商纣王子辛的爱妃,有美色,又能歌善舞。《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他“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后代,人们常将亡国之君的过失与女色联系起来,因此,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就成了诅咒的对象。

  2、商纣王征服有苏氏(今河南省武陟东)。有苏氏献出美女妲己。纣王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妲己喜欢歌舞,纣王令乐师师涓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健蹈,在宫中朝夕欢歌。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于是纣王荒理朝政,日夜宴游。纣王还在卫州(今河南省淇县)设“酒池”,悬肉于树为“肉林”,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目。九侯(封地在今河北省临漳)有一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应召入宫,因看不惯妲己的放荡被杀,九侯也遭“醢刑”,剁成肉酱分给诸侯。妲己喜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声。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

  纣王的无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在牧野之战,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自缢而死。在《封神榜》中妲已被写成了是受了女娲娘娘派遣迷惑商纣王,使商纣王江山断送的狐狸精,相当于西施这种女间谍,可惜最后寸功未表,反被割掉了一颗如花似玉的大好头颅。妲己这个女人是随着《封神榜》的流传而为人所熟知的。《封神榜》上说她艳如桃花,妖媚动人,美丽多姿,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蛊惑纣王纵情女色,荒淫误国,不务正事,使商朝灭亡。当周人灭商后,在杀妲己时,连刽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愿替其死。

  《封神榜》毕竟属于神话小说。还有许多稗宫野史,传说妲己是一个蛇蝎美人,千古淫恶的罪魁祸首,比如:纣王为了讨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异宝,珍禽奇兽,放在鹿台和鹿圆之中,每每饮酒作乐,通宵达旦,荒废国事。有一年严冬,妲己看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认为其生理构造特殊,和常人的'不同,叫纣王命人将他双脚砍下来,研究那两只脚不怕寒冻的原因。有一回,妲己看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孕妇,为了好奇,不惜叫纣王命人剖开孕妇肚皮,看看腹内究竟,白白送了母子的性命。妲己怂恿纣王杀死一个叫比干的忠臣,还残忍地剖腹挖心,以印证传说中的“圣人之心有七窍”的说法。种种传说,已家喻户晓。

精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3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

  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

  “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精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4

  刘宗敏是谁?李自成手下最信任的大将之一,为李自成南征北战打江山,李自成屡次失利,又是他在一旁鼓励和收拾残局。甚至后来为了能够激发农民军士气,当场将自己的两个妻子斩杀。

  其实说起刘宗敏,相比于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人们往往更关注于他睡了吴三桂宠妾陈圆圆,并最终导致吴三桂彻底降清一事。当然也有可能有些朋友并不认识刘宗敏,只以为是李自成强占了陈圆圆,最后逼得吴三桂大开山海关的。不管知道还是不知道,本文只为大家介绍历史上真实的刘宗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刘宗敏出身不高,祖宗三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农民。明朝末年,官场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地主豪强剥削农民,政府还屡次强占租税,许多人因为活不下去而被逼死。刘宗敏的父亲便是因为官府强逼,而他又交不起租税,所以最后上吊自尽了。刘父一死,就只剩下刘宗敏与母亲相依为命。刘母一介无知妇人,又拖了一个小孩子,无以为生,最后就只能带着刘宗敏乞讨为生。那个年代,吃不起饭的人比比皆是,有同情心的却少之又少。刘母带着刘宗敏乞讨,肚子填不饱,衣服也穿不暖。母亲是伟大的,每每乞讨到了食物,第一个先给刘宗敏。冷的时候也是,将自己的衣服拿给刘宗敏。所以最后刘母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从此之后刘宗敏就曾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刘宗敏后来被舅舅接走,但也只是有了一片能遮风挡雨的地方,日子仍然不好过。

  十四岁的时候,刘宗敏来到山东,跟随一个铁匠开始学习打铁。那个时候的师徒关系和现在可不一样,尤其以学艺的学徒日子最难过。刘宗敏就这样熬啊熬啊,最后学徒出师,有了一门手艺,日子也就好过多了。李自成队伍行军在此的时候,刘宗敏毅然参军。其实依照他的手艺,就算世道艰难,还是能吃的饱饭的。他之所以抛弃平淡的生活,选择将自己的性命放在血与硝烟的战场上,只是因为对官府的仇恨。就是靠着这股恨意,刘宗敏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在大顺军许多都选择投降官府之之时,他坚持到底。在李自成被打的只剩几十个人的时候,帮助他卷土重来。

  作为一名起义将领,他立场坚定,是首领可以信赖的大将。但同时他也有着许多泥腿子出身的人一样的缺点,那就是贪财好色。刘宗敏攻破北京之后,听说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在府上。陈圆圆是秦淮名妓,美貌冠绝天下。刘宗敏早知其大名,于是上门掳走了陈圆圆,并占为己有。吴三桂本来是准备投降李自成的,听了这个消息,立马掉头打开山海关,迎清军入关,并与清军一道灭了李自成。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写道“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而刘宗敏呢?兵败被杀,据说还是受的凌迟之刑。贪图一时享乐,最后误了大事,刘宗敏可对不起李自成。

精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5

  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丘,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

  ⑴注意选择经商环境,把握有利时机,运用市场规律,做事有准备,不盲目。据时而动,得失均衡。范蠡关于把握时机的全面论述很有现代价值。他的.待乏原则实际上是要求经营者站在时机的面前,超时以待,就像以网张鱼须迎之方能获猎。

  ⑵“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知道要打仗,所以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知道货物何时需用,才懂得货物的价值。只有把时和用这两者的关系搞清楚了,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情况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⑶抓住现时得时无怠,因为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其三是从时而追。处于这种境况要讲究一个快字,指出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

  ⑷销售理论,贵出贱取。贵出如粪土,当商品价格涨到最高点时,要果断出手。贵上极则反贱。贱取如珠玉,当商品价格跌落到最低点,要像珠玉一样买进,贱下极则反贵。

  ⑸三八价格,农末俱利。范蠡以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经营粮食商品;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去发展农业生产。商人与农民同时受害,就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政府把粮食价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间,这样农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时获利。

  ⑹积着理论。“积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要合理地贮存商品,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货物质量。

  ⑺薄利多销。范蠡主张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这种非常人性化的主张,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

精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6

  曾任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职,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册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贤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为此深得刘邦信任,被任为丞相。他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韩信不可。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才干证明萧何慧眼识人。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支援了前方的战斗,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提供了物质保证。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侯。后被拜为相国。刘邦去世后,继续辅佐惠帝。萧何病危时,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

精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7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演绎着一幕幕动人的传奇故事。让我敬佩的,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莽汉荆轲,也不是“草船借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更不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最让我敬佩的是前无古人,有着非凡的政治手段,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我敬佩她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武则天对于历代的兴亡盛衰及政治得失有着独到的见解。“贞观之治”对她也颇有影响,所以她在执政期间制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措施,使唐代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农业的发展程度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富强程度,于是,武则天让当时著名的农学家们编写农书《兆人本业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对当时农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她还以农业是否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标准,推行轻徭薄税的政策。这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唐代经济发展迅速,在她统治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

  最令我钦佩的还是她的智慧。在乾陵前有一块无字碑,是按照武则天的遗言立的。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难免会像历代封建帝王一样,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点和错误,尤其是晚年,武则天在生活上日益奢侈腐化,荒淫无度,又大修宫殿,使得朝廷政治也逐渐腐败,在镇压反对势力过程中,信用一些贪赃枉法的官吏,滥杀了一些无辜的'臣民。但功大于过,她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这应该算是她的一大政绩。可惜地是,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是她抢了大唐江山,是叛臣逆贼,对于她的功劳视而不见。因而,武则天立一无字碑,要把自己的功过让后人去评述去记载。这就是大智慧,历史本无言,自在人心。

  武则天的智慧和谋略让我敬佩,一个在封建古代的弱女子竟然能登上皇帝的位置,施行一系列的政策,使得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见武则天的胆识,智慧和谋略是无人能比的。她就是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

精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8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明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

  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兵入关讨李。李自成害怕清兵入关,决定灭吴保关,4月13日,发兵二十馀万由李自成亲率大军,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多尔衮,引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传说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掳劫,吴梅村有诗证: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受清封平西王。不久,他又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镇压陕西、四川等地的反清农民军。

  清顺治十四年(1657)受平西大将军,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区。十六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并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被清廷晋封为亲王,兼辖贵州省,形成割据势力。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顺治十七年,朝廷以赋税不足,令吴三桂裁减兵员。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至二万四千人,汰弱存强,留下的全是精锐之师。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

  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退据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

  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一些故事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精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9

  齐国有个鲍叔牙,他和管仲是朋友,管仲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甚至活命,都完全依赖于这个人。但是,在两人都不发迹的时候,曾经结合着一起做生意,等到赚了钱分利润,管仲总是会多要一些。有人说管仲这个人贪财,鲍叔牙还替他辩白,说管仲家里贫穷才这样做的。其实,这种事情作为鲍叔牙来说,可以给予他充分的理解而不加计较,但作为管仲来说却的的确确是一种贪占。古人有“安贫守道”的说法,要求人们在对待财利时,“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公开的贪占他人之利,任你说的天花乱坠,都不会符合取财古“道”,更不会成为人生美德。

  管仲还不是一个好士兵,他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于是人们都笑话他胆小怯懦。鲍叔牙就出来给他打圆场,说管仲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他不是胆小,而是不得不这样做。这件事情说起来有点儿复杂,古今都讲究一个孝顺,尤其是母亲老年更需要赡养,这原本没有错。但是,管仲用这样一种方式来体现却很难让人赞赏。打仗不是比武,讲究的是团队一体,你跑了,一个整体就有了缺损,更多的危险留给了他人,人家家里就没有老母亲吗?战争的失败,遭殃的是老百姓,受损失的是国家,这种国与家、忠与孝的关系,古今人们论述很多,在此无需多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孝道不值得人们效法和敬仰。

  齐襄公荒淫无道,言不守信,被公孙无知杀死。有人怨恨无知,以弑君自立的罪名将他杀了,要求大臣们从公子中另选新君。因为齐襄公无道,他的两个弟弟害怕受到牵连,分别逃亡他国。公子纠逃亡到他的母亲之国鲁国,辅佐他的是召忽和管仲管夷吾;公子小白逃亡到莒国,辅佐他的是鲍叔牙。过了不长时间,齐国果然发生内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不久又被人杀死。

  齐国一时无君。齐国高、国两上卿抢先暗中从莒国召回小白,准备立为国君。鲁国听说自立为君的公孙无知已死,也派兵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听说小白已经上路,莒国离齐国又近,管仲就带兵前去阻止公子小白。路上相遇,管仲弯弓搭箭射向小白,小白应声倒下。管仲以为小白已死,派人报告了鲁国和公子纠,这样一来,护送公子纠的部队就放满了速度,六天才到达齐国。而公子小白,仅仅是被射中了衣带勾,装死迷惑了管仲,然后很快进入齐国,在高、国两大家族的拥护下登上君位,这就是齐桓公。即位后,齐国马上派出部队抵御鲁军,并将其打败,逼迫鲁国杀死了公子纠。按照当时上层社会的观念,“主辱臣死”,公子纠被杀,辅佐他的人更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因此,召忽自杀身亡。齐桓公声称管仲对他有射杀之仇,要求鲁国将活着的管仲交还齐国,然后把他剁为肉酱以便泄恨。鲁国人只好将管仲囚禁,用囚车将他押送给齐国。这时候,管仲的智慧充分得到了体现,他没有因为自己辅佐的是小白的政敌公子纠、自己和小白还有“一箭之仇”,认为回国后必死无疑。相反,他知道,因为有鲍叔牙在,回国后他必定能受到重用。囚车走得很慢,管仲害怕鲁国人醒悟后反悔,就教给车夫一首歌,车夫边赶车边唱歌,忘记了疲劳,车赶得很快,等到鲁国人追来,管仲已经进入了齐国。因为鲍叔牙的关系,齐桓公赦免了管仲的射勾之罪。经过一番交谈,齐桓公知道了他的才能,马上拜他为相,为了表示尊重,还下令国人称其为仲父。此后四十多年,齐桓公一直对管仲信任有加。

  需要说明,从召忽自杀到齐国要人,这中间有一个过程,管仲没有选择自杀,这在当时的人来说不是一种忠义行为。所以,管仲自己也说:“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为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正是因为管仲的.种种行为不那么荣光,所以他才发出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的感叹!

  管仲还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本来,他刚当相国那会儿对齐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齐桓公正是得益于这些改革带来的成果而称霸天下。他还举荐了王子成父、隰朋、宁戚等人一道治理国家。但是,四十年后,管仲临死的时候,齐桓公让他推荐接替他担任相国的人,管仲竟然没人可荐,只好用一句“知臣莫如君”来搪塞。这充分说明,管仲已经从一个改革者变成了一个保守派。

  当了四十多年的相国,管仲富贵的可以和国君相比拟,他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这些设施和设备,绝对不是放在那儿好看的,可见管仲日常的生活是多么的奢侈。改革后的齐国是天下最富裕的国家,称霸后的齐国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说他的富贵可以和国君相比,只能是说和齐国的国君相比,除此之外,恐怕他国国君是无人能比。管仲生活的那个时代,虽然已经“礼崩乐坏”,但还多少讲究一点儿礼制,管仲自己不是也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吗?由此可知,他的生活豪华是超豪华,他的奢侈是超奢侈。

  既然管仲一生有不光彩的另外一面,为什么当时的人没有人痛恨他,后事的人还要效法他呢?这是因为,管仲的改革是富民强国,在民众富裕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强大,这样的政策是会得到民众拥护的。再有,管仲虽然富贵堪比国君,但是他却从来不在齐桓公面前失礼,自始至终都心甘情愿地居于辅佐地位,这也是当世后代不被人们诟病的原因之一。当然,更重要的在于,他一生所做的贡献掩盖了他的这个另一半负面人生,正所谓是“一俊遮百丑”。

精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10

  申公豹和姜子牙是同时拜入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可是在《封神榜》中他们两个是死对头的样子,那么作为同门师兄弟的申公豹和姜子牙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申公豹和姜子牙是元始天尊的徒弟,二人都是阐教门下的.小弟子,申公豹的前世是黑豹精,而姜子牙的前世是一只飞熊精。申公豹被前世是飞熊精的姜子牙所杀害,他与之同归于尽了,身上沾染了飞熊的气息。元始天尊收徒弟的时候鸿钧老祖告诉他说可封神之人身上有着飞熊的气息。元始天尊不知道究竟这二人中究竟哪一个有着飞熊之象,在踌躇不知时元始天尊最终的决定是将二人一起收为徒弟。在封神之事上,元始天尊见姜子牙身上正直之气就将封神的大任交给了他,但是同为徒弟的申公豹心中有着不忿之气,就从中阻挠。但是申公豹的这种阴谋最终没有实现,他被南极仙翁抓住了之后交给元始天尊还是想了办法脱了身。

  申公豹脱了身之后选择拜入金鳌岛碧游宫通天教主截教门下,这就是截教,截教和阐教是死对头。阐教的弟子多半都是吸收天地之灵气的天地宠儿,天生就有着仙风道骨,如文殊、观音菩萨、太乙真人等。而截教就与之不同,他的教义就是教人逆势修行、在天机中自强不息,收徒弟就看徒弟是否心性是稳定的。他的申公豹进入截教之后没有为门内弟子做好榜样,反而总是教唆门内弟子下山助纣为虐,申公豹作恶多端在最后他的肉身用来填了北海之眼。

精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11

  岳飞之死很多人都怪罪到大奸臣秦桧的身上,就算是到现在秦桧还跪在岳飞的面前谢罪,那么岳飞真的是秦桧害死的吗?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以岳飞当时的实力仅仅靠秦桧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做不到的,岳飞只不过是杀害岳飞的执行者或者马前卒而已,而真正杀岳飞的幕后黑手则另有其人。那么到底谁才是杀害岳飞的幕后黑手呢?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封建最高统治者——宋高宗。

  其实岳飞之死和他的政治主张是有很大关系的,岳飞这个人虽然能打仗但是却不怎么会做官,岳飞在政治上一直力主“光复中原,迎回二圣”。这样的口号在旁人听来或许大快人心,但是在宋高宗听来却如鲠在喉。试想一下如果岳飞直捣黄龙打败了金朝救回了宋高宗的父亲宋徽宗和宋高宗的哥哥宋钦宗自己将如何自处,是把皇位让给他们,还是把这两个前任皇帝给软禁起来。从情理上看这两个选项宋高宗都不喜欢,宋高宗最喜欢的就是他的父亲和哥哥一辈子都不要回来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岳飞之死是因为岳飞的主张刺痛了宋高宗的.难言之隐,在明面上宋高宗必须高喊《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口号,但是背地里却想着只要能抵抗住金兵的进一步南侵就行了。

  岳飞没有弄明白宋高宗的意思,或者岳飞明知宋高宗的意思就是不顺着宋高宗去做,因此岳飞对于宋高宗来说就必须死,至于理由随便给个理由就是了,于是岳飞最终以‘莫须有’的理由杀害了。

精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12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的历史人物故事12-02

古代中国的历史人物故事12-07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03-01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02-16

中国历史人物有趣故事02-18

中国历史人物有趣故事05-06

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06-24

古代中国历史人物故事06-24

[推荐]中国历史人物故事08-25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优)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