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4-01-30 09:30:19 设计 我要投稿

(优选)实用的设计方案3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方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选)实用的设计方案3篇

设计方案 篇1

  科学与技术正趋于融合,工程对科学成果有强烈的放大作用,工程中又可以提出科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从这两方面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和科研训练的认识,强化学生动手进行机械设计训练的积极性。本文结合机械设计课程组教学实践,提出了改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四个思路。

  强化机械设计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强化实践,延长机械设计训练周期

  通常在新生入校之后都会进行专业教育。然而新生刚进入大学,对有些概念和专业方向以及教学培养计划中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很好理解,到第六学期开始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时,忙于应付各单科,而无暇总结和体会课程之间的关系,达不到好的效果。课程组先后增设了入学专业教育、新生研讨课、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以及跨年级的专家学科前沿课程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增强了对学习对象的认识,明确了设计训练长周期的实际意义。例如:课程组教师利用班导师的便利条件,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组织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仿人按摩机器人手臂”分获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挑战杯”长春工业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超声波消除应力装备”获得“挑战杯”长春工业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机电创意之星”的3D烤地瓜机、“星星之火”团队的多功能炭火烤箱、“三维之旅”团队的Q版高达等作品分获3D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吉林省赛区一等奖、二等奖。“树墙自动修剪机”、“健身洗衣机”、“双座健身储能自行车”分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东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在实验方面,加强了机械专业基础实验项目和实验室的开放。机械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和创新技能,就必须注重实践教学,课程组重新构建了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体系,机械设计实验包括:基本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型实验。在增设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基础上,新开设了机械基础虚拟实验,利用ADAMS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ANSYS软件培训学生机械运动学、动力学仿真能力。学生在完成必做的基本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基础上,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研究型实验条件,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研究。使学生深化和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淡化了教室与实训室的界限,充分发挥了工程环境的教学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调整重点,增设机械设计讨论内容

  学习是温故知新的过程,只有在前面基础之上的不断积累,才能够有所超越。在有限课时内,必须调整讲授内容,增设习题讨论环节。对于逻辑性强、有明确清晰传承关系的理论推导内容,借助于参考教材比较容易掌握,应该简明扼要,主要安排在课后学生自学。对于经验性公式和具有模糊性设计参数的学习内容,尤其是相互制约影响的'参数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取值趋势,应该重点讲解,将教师丰富的经验知识传达给学生。

  利用网络等多种教学平台,将学生常见问题以及讨论过程和结论,提供给更多学生学习与思考。课程组积极为上课教师提供讨论素材,以科研成果作为教学案例,大大地充实了机械设计讨论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大型焊接件残余应力消除装备的研制与开发”项目的研究上,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勇于创新,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研究成果,将研究情况引入课堂,作为教学案例,在机械设计课程讨论中予以体现,使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三)在不断培养的过程中强化创新意识

  机械设计在重视基础理论学习之上,还要重点培养学生发散性创新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提高设计效率是未来设计工作者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因此,必须适当增加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在课程设计中,课程组严格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保证教师投入的精力。每年更新课程设计内容,鼓励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的选题上围绕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提出,使课程设计更多地反映新成果和新技术。

  多年来此项制度一直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在一些项目中本科生甚至作为项目完成的主力队员,在此方面,课程组教师已积累了丰富的指导经验。由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完成的项目达十余项。在机电工程学院06级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学生自主提出了设计题目“园林树干养护溶液喷施机”、“塔式分层独立旋转餐盘的创新设计”、“涡流式黑板擦”并进行了相关设计,效果良好。实践表明,此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其对本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了科研与生产实践相互促进的作用。

  课题训练,提高学生设计适应能力

  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既是我们的一贯思路,也是我们的一贯做法,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取得了众多的成果。在实践中我们将科研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在教学活动之中,主要在三个层面展开:展示学科学术前沿、提升课程教学水平、扩展研究性学习空间。即以科研成果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跟踪国际先进水平,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以科研成果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强化实验课程的工程背景,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以科研项目带动和支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实现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其早出成果,出好成果。

  课程组要求教师每个科研项目必须有不少于2名本科生参与。在综合素质训练的过程中,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教师授课—学生实物拆装—反求工程—确定创新方案”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培养学习兴趣。学生根据规定选题和自由选题提出创新设计方案,再通过相关项目的专利检索,相关资料的搜集突破设计难点,制作出模型。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指导老师答辩,全班评选等过程,对新方案做出点评。通过对多种方案的创新构思、运动可行性、功能实用性等的对比、分析、讨论,推选出最佳方案。通过创新教育激发了学生对机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强化机械设计教学效果的措施与实践,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如果把握好延长机械设计训练周期,增设机械设计讨论内容,在不断培养的过程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设计适应能力的课题训练等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还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乃至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方案 篇2

  课题:《初春》1课时

  课型:

  上课日期:

  作者:

  单位:

  新授

  《初春》1课时

  课前预习:

  自读诗歌,积累文中生字、生词,了解作家王宜振相关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新课标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还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

  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学会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理解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学习用比较思维阅读文章的方法。

  3、培养诗歌阅读能力,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评价任务:

  1.识记字词、作家作品常识。

  2.用比较思维阅读文章的方法。

  3. 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学重点:

  品读诗歌,学会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理解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朱自清先生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美在

  2.林斤澜先生钟情于北国春风,是因为北国春风 。 (学生回忆课文,填空)

  二、 和朱自清先生的《春》对比,学习王宜振的《初春》

  (一)、整体感知,读《初春》

  1.从诗中勾画出作者着力描写了初春的哪些景色?(学生边读边画) 明确:毛毛雨、小树、新芽、新叶、蝴蝶、蜜蜂、蛙鸣、风筝等。

  2.为什么这首诗有一种强烈的清新感?

  明确:本诗都是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3.朱自清先生的《春》和王宜振的《初春》有哪些相相似之处?(学生对比阅读两篇文章)

  明确:(1)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文字风格都细腻、清新、俏皮。

  (3)都五官开放,多角度描写。

  4.读《初春》思考:语言风格 想象特点

  明确:语言风格:清新活泼

  想象特点:想象的导向都是美化,美好的事物都是孩子气的,天真的.

  (二)、读三、四节,体会诗歌想象的特点(学生找想象的诗句品读)

  明确:石子---蝴蝶;书中倾听----蜜蜂歌唱;池塘中的蝌蚪----美人的雀斑,甚至想到了夏天的情景。

  小结:这样的想象奇特而又大胆,在这样超常的,陌生的想象中传达着初春景色的美好。

  (三)、这四节诗中我们感受到了初春景物怎样的特点?(生读诗中相关语句) 明确:小、嫩、新、美

  “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一句让我们产生怎样的联想?是春天在摇摇晃晃吗? (是作者陶醉在这“小、嫩、新、美”初春的美景中,陶醉的摇摇晃晃。) 小结:这样的想象仍然奇特而又大胆,超常而又陌生.

  (四)、小诗让我们产生新鲜感的原因(生读诗,探究)

  写作视角: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亲切,清新,可爱取胜。

  语言特色:想象中的语言,拟人,比喻,想象奇特而又大胆,超常而又陌生,文字新颖而亲切;以新取胜。

  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写了春天的景物和人物在春天的活动,表达出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初春》,知道了它写了什么,还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希望同学们课下这样的方法写写有关春天的文章。

  板书设计:

  毛毛雨新芽初蛙鸣 风筝儿童心理

  春蝴蝶 蜜蜂爱春之情

  蝌蚪教学反思

  本课词的学习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预习提纲自学。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学生主动、投

  入,每个学生都在认真的按要求学习。总之,我会认真反思,再次修改,认真学习理念并落实,争取有所提高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

  海潮的录像资料。(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 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 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 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3 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4 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5 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1 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 品读第三段。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场面。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

  3 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

  4 回顾小结以上三段的内容。

  (1)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让学生简述。)

  (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说说。

  (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 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 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

  五、完成以下作业

  (1)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附:板书设计

  看海从山上望轻柔

  在沙滩上看汹涌

  看潮水在石块间有趣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11-08

设计方案08-16

设计方案(经典)11-19

设计方案(精选)11-19

设计方案(精选)11-26

设计方案[经典]09-12

(精选)设计方案09-10

(经典)设计方案09-01

[经典]设计方案09-16

设计方案【经典】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