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30 13:15:47 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学习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察景物,定景换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

  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可能背诵一些比喻句或对称、排比句。

  2、比较欣赏法。如将本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的比较阅读。

  3、讨论法。如对文章托物言志中“志”的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脉。

  2、美读文章,品味清新淡雅的优美语言。

  一、导语设计

  学生背诵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托物言志的美文借“陋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旨在表达陋室不陋,在于室主的道德高尚,含有对自己激励和对权贵愤懑的意味。

  二、解题

  李乐薇(1930~ )江苏省南京市人。早年曾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中国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中国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脉

  1、听录音。

  2、指定两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提示: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明快、乐观的,要带着欢快的感情,读出明快、跳荡的节奏来。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诵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3、学生默读全文并思考:“我的空中楼阁”是一个偏正词组,重点在交代“空中楼阁”。文章是如何据此组织文脉的?

  明确:文章开头说小屋“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已易使人产生悬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远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瓦、墙、窗,颇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的院子”,而山路被称为“空中走廊”;到最后才点明,夜间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四、重、难点解决过程

  1、品味生动明快、清新淡雅的语言。

  (1)品味语言的音乐美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明确:文中短句的成功运用,既使文章变得欢快活泼,又增强了文章明快的节奏感。

  “山上有了小屋, ……一点情调。”

  “花好比人的面庞,……在于精神!”

  “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我出外,……山路自动地后退;……”

  明确:文中多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使用散句,又使语言灵活多变、生动感人;整散句交错运用则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气韵流畅。这样就使语言增强了音乐感。

  (2)品味语言的诗意美。

  文中有不少语句化用了古诗词,如“山如眉黛”,来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山也虚无”来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与“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近似;“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与“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近似。

  有些句法也是近似于古诗词的。如“眉梢的痣一点”与“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不见》),都以数量词置后;“十分清新……角度上”与“满地残红宫锦汙,昨夜南园风雨”(王安国《清平乐》)都是倒装语序。

  有些句子是直接引用的,如“雾失楼台”出自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之句,颇有人间仙境之意。

  (3)品味语言的画面美。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明确:这些情文并茂的语句,把小屋的淡淡影像和山下明亮的万家灯火对比,给小屋创造了一种如烟似雾、朦胧缥缈的背景。淡淡的灯光衬以迷蒙的月色、点点星光,真如蓬莱仙境,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

  (4)品味语言的修辞美。

  ①“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

  明确:作者把碧绿的稻田比喻成浩瀚无际的“绿海”,给人以整体感,真是恰切至极;而作者把风吹稻秧所呈现的情态又喻为起伏的“波浪”,则更加深了人对“海”的印象。这种一个比喻建筑在另一个比喻的基础上,且两个喻体间又有内在联系的“续喻”形式的精当运用,形真态切地表现了稻田如大海一样壮美的景色。

  ②“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明确:作者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喻为“蝶”,确属前人未言之语,两个新颖独特的喻体的运用,从不同角度,不同感觉上,写出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那轻灵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态。

  (5)学生各自出声美读课文。

  2、课堂练习。

  (1)仿照下列句子,再把“人生”比喻成“大海”“天空”,造两个句子。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下面的句式,以“只有”开头,写一个结构与之相似的复句。

  只有波涛澎湃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与柔软;而平静的湖边,只好让污泥环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2)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而孤独的树木,只好任狂风摧残。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背诵2~3段你认为最有文采的文字。

  2、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 我 歌声

  参考答案:①“让我们荡起双桨……”“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常回家看看……”,歌声从毕业典礼的会场上飞出,同学们的歌声,有的低缓,有的高亢,有的婉转……。

  ②考试前夕该放松一下了,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我哼起了信天游的小调:“我抬头,望晴空……”歌声似长了翅膀,飞向山洼,飘向山脊。歌声代表我的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认识小屋的美和作者生活的美好。

  2、把握文章的“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学生对个别段落的背诵情况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

  2、提问:文章从内容上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8段)立足于小屋之外,定景换点,从不同方位和角度描述小屋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第二部分(9~18段)立足小屋,从不同侧面描写周围环境与小屋的关系。前半部分侧重写小屋之美,后半部分侧重写小屋中的生活情况。

  三、重、难点解决过程

  1、具体研习第一部分

  (1)指定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本部分文字。

  (2)提问:作者是立足于何处,从哪些观察角度来描写小屋之美的?

  (3)提问:小屋在山和不同树的映衬下,显出哪些不同特征?

  明确:在山的`映衬下,“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无花树衬出小屋的“静”“小巧”“别致出色”;后面高过屋顶的大树显出小屋的“含蓄而有风度”;小屋前的树显出小屋的“轻灵而自由”。

  (4)让学生结合小屋的特点在想象中勾画出小屋的形象。

  2、具体研习第二部分。

  (1)指定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小屋里的生活情状?

  明确:有如下几方面:无限大的“领空”;天上的云或霞;清新的空气;明亮的光线;独立、安静的环境;像是空中走廊的山坡;夜晚朦胧的空中楼阁(小屋)。

  (3)让学生在想象中勾画出一幅或几幅画面来。

  3、引导学生探讨托物言志中“志”的含义。

  (1)让学生反复诵读“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一段,然后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出这座“空中楼阁”的景象,并谈谈感受。

  明确:这座“空中楼阁”如宁静安逸,远离俗世人间,纤尘不染的世外桃园。

  (2)学生讨论: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反复写山、树、小屋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山与树是自然景观,小屋是人文景观,作者反复写三者的关系,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小屋所在精美世界的热爱,另一方面表达人与自然的不可分离。

  (3)学生讨论:第二部分中的下列各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游目骋怀。

  ②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香。

  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④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⑤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明确:①表明作者生活在这个天地里是何等自由舒畅。②“香”字不但说明因“清新的空气”而沁人肺腑,而且抒发了愉快的心情。③“觉得”二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表现作者的轻快心情,反映了对大自然的爱。④表达作者一种陶醉于大自然的心情。⑤自然界风景如画,环境如此美好,足见小屋主人心情欢欣,足见小屋主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4)提问并讨论:标题“我的空中楼阁”有几层含义?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我的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作者心爱的小屋建于山上,犹如耸入云天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楼阁,理想中的远离喧嚣、恬静安宁的生活环境。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再者,从作者对“远离喧嚣”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讴歌中,隐约地可以感觉到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对现代文明束缚人自由、隔离人与大自然交融的消极一面的批判。

  (5)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思想主旨的感受。

  4、解读品味重要语句。

  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品味是对文章思想艺术的延续或回味,品读时,可让学生至少读两遍,真正有所领悟。

  四、组织学生讨论《陋室铭》和本文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主题思想;不同点:①体裁不同《陋》文是铭体,首尾有议论,中间是记叙;本文是写景抒情散文。②《陋》表现的是封建士大夫的清高思想、安贫乐道的精神;本文表现的是现代人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③《陋》着重写室内生活;本文突出小屋周围的环境,将小屋置于大自然中去观照。④《陋》文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批判官场生活;本文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则含而不露。

  五、课文总结

  中国台湾作家李乐薇通过对自己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小屋)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寄寓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其实,在滚滚红尘中,在茫茫人海的现代都市里,人们又何尝不想靠近可爱清纯的大自然,走进这样一个适于心灵散步的“空中楼阁”,因为那里人与自然达到了十分的和谐,人的生命个性达到了百倍的张扬!

  六、布置作业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文脉,学习作者多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比喻、拟人、对偶等表达技巧。

  2.能力目标: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运用,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学会扩展阅读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美文的赏析学会审美,发现美,陶冶学生情操。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领悟情志

  教学难点:

  理清文脉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讨论式结合,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有足够的钱,你会把你心目中理想的房子建在哪?为什么?

  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暂且称它为小屋吧。这间小屋可能是刘禹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一间“陋室”,也可能在陶渊明笔下的清幽的世外桃源,可能在郑愁予那达达的马蹄走过的江南小镇,也可能在徐志摩心中柔美的康桥边。总之,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作家简介

  李乐薇,祖籍江苏南京,台湾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三、读课文,理清层次

  1、体裁:托物言志散文 (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字词音。

  答:有。1-8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9-18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四、细节探究

  (一)第一部分

  1、语言分析(修辞美、音乐美、绘画美)——诗化的语言。

  2、第一部分写山、树与小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山和树是自然景观,小屋是人文景观,它们彼此相互依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二)第二部分

  1、语言分析(修辞美、音乐美、绘画美)——诗化的语言。

  2、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

  答: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人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是自由而幸福的。

  3、引导学生找出表现作者在小屋生活情状的语句,反复品读。

  文章第九段用比照方式写自己的小花园和“开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围墙和无形的围墙,着重表现“无形的围墙”,目的说明小屋的环境“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这个天地里是多么自由舒畅。接着描写的破晓和人暮,静观的过程给了他美的想象和享受,作者还写到外出小屋是“快乐的起点”,归来小屋是幸福的终点,”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小屋的无比喜爱之情。

  (三)观察角度、写景顺序

  1、作者以小屋为焦点,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那么作者调用了哪些观察角度? 答:空间角度: 近看:树点缀了小屋,给小屋设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含蓄而有风度”; 远观:小屋在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轻灵而自由”。 仰视:“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俯瞰:“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

  时间角度:把小屋放在变化着的光线下写。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早晨:光线强了 (小屋如)花蕊慢慢绽开

  傍晚:光线减弱了 花瓣慢慢收拢

  深夜:(山上)灯光疏落 小屋在如烟似雾的灯光中(山下)万家灯火 月色朦胧、星光点点之下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绘,写出了小屋在各种视角下的各个方面,构成一个立体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笔法灵活,变化多端。写出了小屋的神韵。只有心灵自由,襟怀开阔,胸无尘滓,而且爱屋情笃,才能如此放纵笔墨,视点任意东西南北。

  2、写景顺序:定景换点,定点换景。

  (四)虚实结合、缘情造境、情景交融

  1、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小屋吗?(学生畅谈)

  答:没有。第一部分写景,是实写。第二部分写景抒情,是缘情造境,是虚写。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写景线索(实写)、抒情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虚写)。

  五、托物言志(文章主旨)

  1、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答:小屋及周围环境是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而幸福;而尘世则充满了喧嚣、名

  利,让人感到压抑、疲惫。

  2、作者把小屋写在山上有何意图?

  答:小屋脱离尘世,环境宁静自由独立,表现了作者对宁静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追求。

  3、文中的“小屋”是不是指的是“空中楼阁”,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答:是。一是“我的小屋立在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凌空而起,仿佛在空中,这是实写;

  二是“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是虚写,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4、“空中楼阁”在本文中含义?它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

  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的远离喧嚣、安宁的独立的生活环境,它寄托了作者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独立人格的追求。

  5、文章主旨(最后两个自然段点明文章主旨)————见书上。3点。

  六、本文小结

  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拟人、还有对比的手法,并且通过 诗化的语言,对小屋不同角度不同时刻来进行描绘,把自然景物之美与作者对小屋的独特感受融为一体,托物言志,表达了热爱自然的情怀,寄托了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七、阅读拓展:中国文人的山水田园情结。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陶渊明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刘勰《文心雕龙》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焉动,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玉珠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一组古典诗歌中反映出的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理想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和《我的空中楼阁》反映出的作者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共同之处?

  古人:远离世俗官场的美好自然中。

  所以说,对自然美的喜爱,对精神自由、心灵安宁的向往是古今文人共同的追求,山水田园是他们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八、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完成练习册。

  3、反复朗读课文,背诵3段你认为最有文采的文字。

  4、预习《前赤壁赋》。

  重难点:品味语言

  (一)语言的修辞美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比喻:续喻)

  此文章的开篇之笔。作者先把山比做眉黛,古人也说过“眉如青山,眼若秋水”,但作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由此生发开去,带出另一个新鲜的比喻“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眉黛”之喻给“痣”之喻铺垫,“痣”之喻又强化“眉黛”之喻,这种独特新颖的比喻,不仅点染出了“小屋立于山脊”的玲珑清新,自然柔和,而且还令人由之而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姣好面容,从而对所绘之景产生一种具体、亲切之感。写出了作者对小屋的喜爱,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试想,如果开篇之笔写作“一座青翠的小山上坐落着一幢小屋”则效果如何呢?

  只点明了小屋的位置。而对小屋玲珑小巧、风韵独存的特点不能突显。

  2、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排比、博喻、暗喻)

  把“山”喻为“一望无际的水面”,喻为“辽阔无边的天空”,都仅仅增强了所绘之物的形象性,还未能引起动感,“撩”起人的流动的'浮想。而将“小屋”喻为“飘过”的“一片风帆”,“掠过”的“一只飞雁”,则不仅从“点”“面”上表现出了其形态特征,而尤为精妙的是,它还使这本为静止的景物显得楚楚动人,令读者由此延伸出无穷的遐思来。

  这种比喻称之为博喻。其特点就是对本体极力铺排渲染,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表现本体的特点。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3、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比喻:明喻)

  并不着眼于比喻物和被比喻物的相似,而是着眼于两个被比喻物之间的关系;倘孤立地看,可能较难看出两个比喻本体和喻体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但如果从花与树、面庞与姿态的关系着眼,我们就会觉得这两个比喻的帖切合理了。

  4、“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明喻)

  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喻为“蝶”,确属前人未言之语,两个新颖独特比喻的运用,写出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那轻灵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态。作者在作比设喻时,相当注重选用动态的形象作为喻体以描绘本体,使静态的事物动态化,从而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5、“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拟人)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拟人)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拟人)

  “含蓄”和“风度”本来是写人的,这里用来写小屋,把小屋写得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气质,从中寄托了对小屋的赞美与热爱,也暗含着作者人格中的尊严。将景物人格化,赋予景物以人的动作、神态和精神,从而展示作者的志向和情趣。

  6、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暗喻)

  用优美潇洒的笔调和新奇的比喻,描摹了破晓或入暮时她对光线变化的细微观察和独特感受。早晨来到,山中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安谧”,随着晨曦的扩散,视野的扩大,“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作家捕捉到这个异常新鲜的感觉,将本体“山”与喻体“花蕊”这两样原本不相干的事物新奇地其“联”在了一起,“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便将光线微茫时的那种情韵,表现得非常充分。夜晚降临,他又喻之为“花瓣微微收拢”。

  花蕊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群山这静态之物因光线的变化而带给人的动态感,将“小屋”和“山”都给写活了,令人产生浪漫的遐想。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整体把握思想感情,赏析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比较,品味语言(比喻、短句等)。

  3、初步总结散文鉴赏的常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初步总结散文鉴赏的常规方法。

  教学难点:举例品味语言。

  设计一

  设计说明:这是一个散文鉴赏教学设计,针对中等水平学生,目的是进行散文鉴赏常规方法的示范与总结。需要2课时。

  第一课时

  【准备与预习】

  1、准确朗读课文,积累美词。

  2、想一想,本文与《荷塘月色》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整合与建构】

  一、读课文,理结构。

  学生个体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根据描写角度的变化,梳理课文结构,在课本上做出勾画。要求学生朗读、听读、理解、勾画同步。

  二、读课文,悟情思。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在课本上勾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以及表达这种感情的比喻句。

  2、讨论:课文写的空中楼阁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吗?通过讨论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悉心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应用与拓展】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句、段,特别注意比喻句。

  2、借助图书馆或网络,了解托物言志手法和比喻的表达作用。

  第二课时

  【整合与建构】

  3、读课文,品语言。

  1、讨论:本文与《荷塘月色》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结合板书,具体说说本文是怎样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由此可以归纳出托物言志手法有什么特点?还读过哪些托物言志的散文?

  3、学生四人一组,结合课后练习二,举例赏析课文语言(特点、手法、效果等),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优美生动、形式独特(组合式,很少单独使用;喻体独立成句)的比喻。品味比喻句一般从本体、生动性、传情三方面人手。本体、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距离越远,给读者提供的想象、联想的空间越大,带给读者的审美愉悦就越强烈。

  形式活泼(整散结合)、节奏明快的短句。这是由本文的感情基调决定的'。《我的空中楼阁》“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是一个轻盈、欢快,充满热情的少女;《荷塘月色》“背着手踱着”,是一位沉静、舒缓,有点忧郁的中年男人。

  4、学法归纳。

  1、散文鉴赏的一般流程:理结构——悟情思——品语言。

  2、基本原则:由文入情,因情品文。“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

  板书:

  山脊上的小屋痣帆雁生气、情调

  树丛中的小屋鸟蝶轻灵、自由

  人含蓄、有风度

  花丛中的小屋国家独立、自由

  破晓、入暮时的小屋花蕊绽开、收拢生动、浪漫

  白天的小屋起点、终点快乐、幸福

  夜晚的小屋空中楼阁飘渺、朦胧

  (物) (托物言志) (志:自由生活、独立人格)

  【应用与拓展】

  书面赏析《张家界》(练习册42页),不少于300字。

  设计二

  设计说明:这是一个研究性学习鉴赏设计,目的是引导高一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性学习尝试,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散文鉴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要高一些。

  【准备与指导】

  1、学生自愿分成文学、美术、电脑三个小组。

  2、教师分别对三个小组的骨干成员进行一些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培训。

  【实施与反思】

  一、文学小组研究下列三个问题,形成书面研究材料。学生如认为有必要,也可以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研究。

  1、《我的空中楼阁》和《陋室铭》在立意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我的空中楼阁》和《荷塘月色》在语言运用(比喻)上各有什么特点?

  3、比较《我的空中楼阁》和《荷塘月色》的感情基调,并通过朗读来表现。

  二、美术小组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的语言描写转化成一幅幅画面。

  三、电脑小组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的语言描写制作成一幅幅动画。

  【展示与评价】

  1、用一课时交流,或制作展版来展示。

  2、以学生评价为主,突出学生的参与,突出学生对课文的把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表达式;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作者情感世界。

  3、能力培养目标:掌握散文的基本方法;具备相关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散文的欣赏。

  [教学难点]

  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

  新授课,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比较的点拨法,将学生导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体味,捕捉情感信息,认识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那种思想感情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例体会散文“情”与“景”、“形”与“神”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媒体设计]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背诵

  一、鉴赏要点

  (一)变换观察点,多角度描写景物

  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要讲究抓住特征,讲究多角度描写,讲究情景交融。

  多角度描写景物,需要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观察,需要不断变换观察点(也叫立足点)。描写对象不变,观察点方位不断变换,于是就有了不同角度下的景物特点,从而描写出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本文在对小屋的描写时,作者就运用了这种写法。远望,小屋点缀着山,“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近看,树点缀着小屋,“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看到小屋的整体,大小,与树的动静搭配。站在山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大的背景中看到小屋特征鲜明的局部,一些线条、一排屋瓦、一片蓝、一片白,小屋在树的遮掩中“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轻灵而自由”。

  仰视,小屋“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俯视,“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从小屋的里面向外看“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总之,作者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写,写出小屋的千姿百态,写出小屋的神韵。作者能够远近俯仰地放纵笔墨,正是心灵自由,襟怀开阔的内在美的自然外露。

  (二)笔调清新,语言优美

  全文多用短句,且多用两相对称的句式

  例: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其他同样的.句子,略)

  适当地运用了文言词句,使本文语言显得隽逸潇洒。

  例:“山如眉黛”“凌空而起”“足以举目千里”。

  独创性的词汇如“领土”、“领空”、“空中走廊”的使用让人感到清新的气息。

  系列化的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蕴

  例:“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树与人有了共同点,赋予树以人的活力与精神,也正是作者自身活力与精神的形象化写照,写出作者的心胸与情趣。

  (三)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本文写作的意旨,是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这意旨不明写,却寄寓贯穿在对小屋与环境的描写、赞美之中。写外在的景物,实际上是写自身精神;而外在的景物则是带着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观色彩的景物。虽然不明言情志,却处处写情志,写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这就是“托物言志”写法。

  作业:1、完成3+X中的本课内容,明天交。

  2、完成质监,明天交。

  3、背诵苏轼《江城子》、李煜《浪涛沙》,周三课上检查。

  4、预习《灯》,并完成《3+X》中的预习部分,周三课上提问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的空中楼阁》说课教材06-28

《我设计的服装》教学设计06-15

我的空中楼阁的课堂实录示例07-02

我选我教学设计07-04

《我选我》教学设计04-05

《我选我》教学设计05-10

《我想》教学设计06-24

我的梦想教学设计06-27

《我是苹果》教学设计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