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研究报告

时间:2024-01-31 09:04:05 报告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行为习惯研究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行为习惯研究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行为习惯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现实背景: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目前,我国城镇的家长素质悬殊比较大,不少家长家庭责任感欠缺,对教育问题较为冷漠,家庭文化氛围不浓,缺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部分家长缺少科学的观念和方法,甚至由于家长个人的不良习惯影响着子女教育,对子女教育失去控制。城镇初中生通常较有灵气,活泼好动,信息来源广,接受新生事物快。但由于所处的社区复杂,影响、干扰源多且强度大,部分学生上学敷衍应付,积极力不高,意志力较弱。碰到困难缺乏应对的毅力和信心,行为习惯欠规范,学习欠主动性,有厌学情绪,学习成绩偏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和家长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不够重视,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不遵守社会公德、不遵守纪律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公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们学校是一所城镇重点中学,多年来,学校致力于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兄弟学校的肯定。但是冷静的分析,我们发现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由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大多仍停留在认同性的理解上,没有真正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因此,在不少学生中有时会出现“知行不一”、“校内外不一”、“教师前后不一”、“学校家庭不一”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巩固和学生的持续发展。

  2、时代背景:

  经济全球化以后,世界多元经济和多元文化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使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还将衍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使人从体能、技能到智能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人产生追逐物质利益,弱化、淡化人格精神需要的倾向。因此如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新时期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已成为新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课题。

  鉴于以上原因和认识,我们认为,及时科学地总结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从理性角度来思考学校教育教学的规律、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将有利于把行为习惯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并形成内驱力,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为此,我们学校提出了《城镇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实效性研究》这一课题,为城镇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

  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创立的人本主义学习理沦,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则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以及霍根的《品德形成社会化理论》、美国的罗博特的《人际关系推理的发展性理论》等国外著名的理论。

  3、初中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他们年龄在12-16岁,早熟,自我意识强,好奇心、表现欲强,希望得到认可赞许,在思维方式上初一形象思维较强,初二初三逻辑思维较强,但对事物做全面分析还是有一定困难。行为习惯规律:先内化学生个体的道德需求、认识、信念,在化为行动习惯,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是知情意行相互转化的过程,是统一的、多方面的影响过程。

  二、研究原则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课堂教学要重视认知、技能情感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要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协调等方面考虑,突出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二是指课堂教学要注意教育的整体推进,即不仅要重视教育,还要重视德育、美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达到各育的和谐发展。

  2、主体性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发扬教学民主,还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3、探究性原则

  课题实验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研究、认识规律的过程,要改变过去重结论轻过程的简单做法,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索未知上来,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同时展开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发展性原则

  是指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人格成长,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内部系统发展上,即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等方面,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5、民主性原则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民主和谐的氛围。这里,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教师要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2、课题研究的目标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研究内容:

  1行为习惯教育在课堂教学地渗透探索;

  2行为习惯教育的制度建设;

  3行为习惯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四、研究途径与方法

  (一)研究途径

  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强教育效果。学校每期都举行隆重的开学和毕业典礼,培养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感。按照国旗法的要求每周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演练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自我保护习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开展系列的读书活动、知识竞赛、优秀作业评比、发明竞赛、古诗词背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利用“三八节”、“教师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节日,培养学生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孝敬父母、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2、加强教育、管理,在自我教育和严格约束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校规校纪,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等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功能,促进学生由管理对象向管理主人角色的转变,进而提高管理的效能。加强团支部建设,积极开展团组织活动。建立文明监督岗,积极开展纪律检查、卫生检查、学生文明习惯检查等生动有效的德育活动。要建立健全对学生、班级纪律、卫生、作业、课间操等项的监督检查制度,及时公布和表彰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学生。

  3、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语文、体育、健康、地理、生物和其它各类课程都要蕴含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同感。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要求学生禁止的,教师要带头禁止。各科教师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学校管理和服务人员要在严格管理和优质服务中体现育人导向,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4、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网络,使养成教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学校要主动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加强沟通合作,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正确引导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择业观,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重视并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区教育的作用,依托社会的各种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实践活动。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八、研究主要过程及步骤

  (一)、确立课题( 2008.5——2008.8 )提出可行性构想,确定研究人员,准备课题申报材料,报请上级科研部门批准。

  (二)、准备课题( 2008.8——2008.9 )组建课题组,设计课题实施方案,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培训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三)、实施课题(2008.9——2009.4)

  第一阶段(08.9——08.11)走近父母

  负责人:班主任

  第一步:宣传发动,教育入心

  1、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形式发动学生积极参与;

  2、利用宣传栏、校报、校广播站、家长学校、校信通信息平台等多渠道营造氛围;

  3、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利用课堂教学,团总支利用团队活动宣传动员。

  第二步:活动体验

  1、组织开展“为爸妈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定一个作息时间表”、“陪爸妈说1小时话”等活动;

  2、课堂教学渗透:讲一个爸妈的童年故事、如何帮爸妈管账的、你帮爸妈改掉什么陋习等;

  3、主题班会。

  第三步:家校联动,榜样示范

  1、致家长一封信;

  2、主题班会,家长代表发言;

  3、家长在家榜样示范。

  第四步:反馈总结

  1、家长反馈;

  2、学生写心得体会。

  第二阶段:(08.11——09.3)走近老师

  负责人:政教处 团支部 班主任

  第一步:宣传发动

  1、利用教师会、课间操、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形式发动师生积极参与;

  2、利用宣传栏、校报、校广播站营造氛围;

  3、班主任利用班会,科任老师利用课堂教学。

  第二步:活动体验

  1、组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颍川中心学校在校一日常规》、《班规》;

  2、组织观看《汶川地震剪辑》、《升国旗仪式》、《礼仪表演汇编》;

  3、课堂教学渗透:我提问题了吗,我能管住自己吗,我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等;

  4、主题班会;

  5、开展系列的读书活动、知识竞赛、优秀作业评比、作文竞赛、发明竞赛、古诗词背诵比赛、辩论室、课前一只歌、演讲比赛等。

  6、建立文明监督岗。

  第三步:师生联动,榜样示范

  1、致全体教师一封公开信;

  2、设立学生举报箱;

  3、制定《教师不为责任追究制》;

  第四步:反馈总结

  1、教师反馈;

  2、学生写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09.3——09.4)走近社会

  负责人:政教处 团支部 班主任

  第一步:实践活动

  1、组织观看《交通事故录像剪辑》、《我们的家园——地球》;

  2、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告别网吧签名”活动,“五防”活动(即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火、防中毒)等公共安全自救活动;

  3、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演练等;

  第二步:反馈总结

  1、主题班会;

  2、升旗主题演讲;

  3、学生写心得体会。

  第四阶段:(09.5——09.8)整合阶段

  负责人:校教科室 课题组

  1、整理研究材料,研究成果工作总结;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汇编课题结题研究成果;

  4、邀请专家结题论证;

  5、推广研究成果。

  第五阶段;结题(09.9)

  九、课题研究的成效及相关对策

  (一)研究的成效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对教科研的认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1、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有效制止了由社会、家庭等部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尤其是实验班的卫生习惯相对其他班级比较优秀。在每两周的卫生纪律评比中,实验班的成绩总是最好,使得“流动红旗”永驻实验班,这为其他班级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卫生纪律评比中,被扣的分数越来越少,校园环境有了空前的改善。

  2、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等更趋于健康,实验班已带动全校基本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校风,进入校园没有一张纸片,没有一个包装袋,,整洁干净,天天如此,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3、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内说脏话,打架事件已明显减少,学生校外违法犯罪事件已经杜绝,我校两年来无一例违法犯罪事件和校外人员打架斗殴事件发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肯定。

  4、通过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孝心、爱心教育,使实验班学生在每次活动中受到了深刻教育。举行以《母爱无价》为题的主题班会后,多数学生回家做家务已形成了习惯并能持之以恒。并且实验班在两年中均被评为了“文明班级”,涌现了“学习方法大王”“文明学生”“卫生习惯”先进个人,在读书、征文和其他活动中,实验班的学生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等。

  5、实验班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已被其他班主任采纳,实验班班级学生的一些日常行为已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全校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县文明单位,好的行为习惯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我校也多次被评为“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在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中,我校学生积极踊跃,共捐款一万多元。真正看到了我校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证明我校德育教育已深入人心。

  (二)研究的对策

  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和影响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实验教师提出相应对策:

  1、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心理分析,找准原因,增强针对性。

  2、注重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分析,多交流沟通,增强互动性。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激励自我完善。总结实验并制定一系列细致、有效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实效性。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献身教育的思想意识,增强保障性。

  5、美化校园,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特色,陶冶学生情操。

  十、存在的问题:

  1、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中学生追求高消费和享受的现象日益严重,把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

  2、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日常习惯坚持不住,有人前人后两样的现象,不能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3、不良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过分放纵迁就,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还有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家庭等,都容易使学生缺少管理和心理交流,形成不良的品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极大增加,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都在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弱化了学生在校受到的良好教育。作为教师,学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吸取外校的先进经验,探索出具有本校特点的工作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巨大意义,激发他们为塑造完美幸福的人生而从小注重培养自己的好习惯、从小事做起以培养自己的好习惯的激情,组成一个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强大“教育场”,采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手段,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实践,学生一定能多方面地培养出较强行为动力水平的好习惯,并逐渐把这些好习惯内化为他们的内在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积极、和谐地成长。

  总之,我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效地推动了我校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我们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在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方面还很滞后,我们将结合省“十一五”课题“初中学生自学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国家级“十一五”课题“和谐教学法”进行滚动研究,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总旨,努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才干、有特长的创新型人才。

【行为习惯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行为习惯的养成07-09

研究报告07-03

幼儿大班的行为习惯评语06-23

学校学生行为习惯评语06-23

行为习惯的广播稿07-02

近视研究报告11-13

研究报告的格式07-02

研究报告模板07-02

刷牙的研究报告06-28

恐龙研究报告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