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时间:2024-09-20 10:46:03 诗琳 农/林/牧/渔 我要投稿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欢迎大家分享。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1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4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1、吟啸:放声吟咏。《晋书·阮籍传》:“登山临水,啸咏自若。”

  2、芒鞋:草鞋。

  3、“一蓑”句:意谓身着蓑衣,一生出没于烟雨之中,也任凭它去了。蓑,草编织的雨衣。

  4、料峭:形容春风略带寒意。《五灯会元》卷十九法泰禅师:“春风料峭,冻杀年少。”

  5、“回首”三句:意谓归去时回头再看遇雨的地方,风雨已过,落照也收起了斜晖。苏轼《独觉》诗云:“翛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收尾二句与此词煞拍相同。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

  上片写旅途中突遇急风骤雨而若无其事的态度,下片写雨过天晴回望来路所得的感受。“穿林打叶”,见出雨急风骤,“吟啸”、“徐行”,见出态度从容。“竹杖”句,条件穷窘而心理轻快。“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坦荡豁达的性格跃然纸上。换头转入雨后,酒醒、雨霁、天晴、日出,回眸向时风雨交加之处,一切无不消逝一空,幻化为乌有。自然界有急雨扑面的遭遇,人生旅程中也不乏风雷盖顶的险境,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人间风浪?这是词人承受风雨洗礼后的真切感受,也是他经历阴霾压顶的政治风云后所萌生的人生反思。正如郑文焯所评:“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手批东坡乐府》)以曲笔写胸臆,深邃的人生哲理,即寓于最平常的生活小景之中,有耐人品味、发人深省之效。

  简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相关文章: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译文07-03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及翻译06-24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04-17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02-22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诗词赏析06-30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译文以及鉴赏04-14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文及鉴赏07-20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04-17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听声》改写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