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作文

时间:2024-02-04 18:43:08 传统节日 我要投稿

元宵节的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宵节的作文

元宵节的作文 篇1

  "汤圆汤圆送汤圆,香香的汤圆是圆又圆……",这是一首过元宵时唱的《汤圆》。因为,大伙儿都说吃汤圆,梦也圆,所以,阿姨唱,叔叔唱,伯伯唱,大伙儿唱。

  在放假的几天中,我最快乐的一天,要属元宵节了。那天,伯伯来我家吃饭,伯伯刚坐下就问我:"凡琪,你放过烟花吗 "我回答道:"放过一两次。"伯伯接着说:"那你还想放一次吗 "我说道:"当然想啦。可是妈妈偏说说放烟花有危险!不让我多放。"伯伯说:"不用怕,我跟你妈说,她会同意的!"我高兴得蹦了"三千尺",我大喊道:"又可以放烟花了!又可以放烟花了!"我扭过头对伯伯说:"还是伯伯最爱我!"伯伯对我笑了笑,又回头看他的报纸去了。

  吃过饭后,伯伯给了我一大袋烟花,和三根香,就让我和妈妈下楼去放。到了楼下的`石头椅子旁,我先把烟花管放在地上放好后,然后用点燃的香将烟花管旁的引子点燃,没过多久,烟花像火箭一样"嗖"的一声,飞上了天空,然后,"碰"的一声在天空散开了,真像一朵花开了!后来,我看了看,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绿的,各种各样,各色各异,真好看!

  后来,我回家后,妈妈端上了一碗汤圆给我吃,啊!元宵节我真喜欢你!

元宵节的作文 篇2

  元宵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我们全家人都要一起吃饭,还要吃汤圆。汤圆代表团团圆圆,汤圆里面还有豆沙和芝麻都是甜甜的。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豆沙味。吃完饭我们就上街看灯会,街上有很多人可热闹了,大家都把车子停在远远的地方。路两边有各种各样的.灯笼,有兔子灯笼,有老虎灯,龙灯这时我看到天上有很多很多的火点,我拿起望远镜一看,原来是孔明灯。妈妈就给我买了一个,拿到空地里去放,还许了愿望。元宵节真好玩。

元宵节的作文 篇3

  光阴荏苒,转眼已越过新春,将至元宵佳节了。按照习俗,必定是窗前的凤凰湖里支起架子来,燃放烟花,绚烂多姿,众人倚栏观望,惊叹声迭起,手机、摄像机,无论大小设备,纷纷闪亮登场。好不热闹!

  可是就在这人潮涌动的时刻,我总是对那年的元宵节,久久不能忘怀。

  在我上职高的第三学期,家里因为要缴纳姊妹三个的学费而犯愁。正月初一的早上,还算明媚的阳光,洒在农院里。可是平时不多抽烟的父亲,垂着脑袋,看不清眼眸里的样子,一下子蹲在院子里,紧锁眉头,任凭那轻薄的烟雾,绕过头顶,散到四周。一缕复一缕,一圈接一圈的。母亲已经做好饭了,端到父亲跟前,他却顺嘴说了声,“放那吧!”便没了下文,只是依旧是那副蹲在原地,继续愁眉不展,思忖。

  当时我已经十四岁多了,又是个女孩子,大概能看出来,父亲因何事而焦虑了。便试探着说自己不上学了。可是父亲把烟从嘴里取了出来,淡淡的说了句,“吃饭去。”我便不敢吱声了,因为平时父亲的脾气有些不好,我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只能离开了。

  大年初一,本应是一家人在家里吃饺子的。当地有个风俗,初一饺子,初二面。但是今天的饺子,吃的是气氛也不够浓厚。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一不高兴,其余的人都不敢吭声了。只顾吃着碗里的饺子,可是咽起来,异常的不情愿,喉咙就像有什么东西堵着一样,说不出来的那种滋味。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但是却能感觉到周围的空气已经快要凝固了一般。

  “妈,我吃不完了。”我把筷子放在碗上,仰头看着母亲说道。

  母亲应允我放下碗去。我重新回到院子里接水,准备洗碗,余光看了一下父亲身旁板凳上的那碗饺子,早已经成了更为“臃肿”的了,貌似一刹那间裹上了羊皮袄,显得白胖白胖的。

  大约过了半个钟头,闻听父亲喊着两个弟弟的名字。两兄弟闻声,迅速来到父亲面前。

  “吃饱了吗?”

  “嗯!”两个弟弟几乎是异口同声。可是那神情就等待着父亲在下一秒的说话。他们的眼睛告诉我,在猜测父亲将要说出的下文。

  就在弟弟们还在猜测的间隙,脑子还没转过弯的时候,父亲安排他们去拿镰刀,砍刀,麻绳之类的东西。我听罢,心中猜测,莫非是要带弟弟们去砍柴火卖,那能卖多钱,又那么重。

  是啊,山里人就有他的生存方式,也照应了一句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还没有封山育林,所以就不存在当今的忧虑。

  我还没明白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便听到父亲给两个弟弟解释,“你们兄弟两个跟着我上山割竹子去。”

  一语刚完,小弟弟比较受宠,就笑嘻嘻的问道,“割竹子干什么啊?爸爸!”

  爸爸的眼睛有些光亮,然后有些轻松的告诉他们,“割竹子,回来编灯笼卖。”

  一旁的我,提着水桶,正往灶房里走,听见父亲的解释后,暗暗的佩服他。怪不得村子里的人说我父亲脑袋的形状长的很像个葫芦,点子多。这个时候,我觉得我父亲的脑袋简直就是个宝葫芦,这里面的秘密,恐怕谁都不知道,也许唯独只有他自己知道。

  有时候,我真的很羡慕父亲的脑袋,父亲的智慧,父亲的随机应变。

  说实在的,当时的大弟弟也就将近十二岁,自小就有些腿软,走路不很刚强,但是他毕竟是男孩子。既然父亲一句令下,他只有服从。父子三人加上我母亲,就出发了。要历经两个多小时,爬到南岐山的竹林,然后再砍竹子,捋叶子,捆上,再拖回来。但不说这镰刀长不长眼睛,就说这时间,来回仅走山路,就得将近五个钟头。饿了啃馍,渴了喝水。加上又是正月,这风啸天冷,已经是在挑战体力、耐力了。还要拖着一捆竹子,拖到家。

  我在家里做饭,等他们回来,到了晚上将近八点了,还不见踪影,这饭已经温在竹子做的篦子上了,放在单沿锅里。我不免有些担心,焦急的站在路上,翘首南望。

  在我无奈的时候,忽然听到火车路上,有个久违了的声音响起,“小心点!”

  这是母亲的声音,对,就是母亲的。凭着一种本能,已经辨听出来是母亲的声音。

  我便奔跑着,向铁路那边跑去。“妈,你们回来了?”

  母亲听见了我的声音,便回应,“嗯!快回去热饭。”

  母亲知道我一个女孩子,拖不动一捆竹子的,就让我赶紧回家热饭,我转身冲了回来,赶快打好洗脸水,接着便给灶眼里塞上秸秆,再放上一点硬柴。火着起来了,我的心也愈加的暖和了,因为劳累一天的父母亲,还有两个弟弟,终于有热饭吃了,也算是我对他们的一点安慰。

  他们放下竹子,是四捆。已经是精疲力尽了,把巴不得赶快吃饭,然后睡个好觉。洗完脸,便坐在一张小方桌旁,吃起饭来。只听我大弟弟说,“我饿死了,饿死我了。”

  我接过来,把我碗里的一个馒头,放在了他的碗里,“多吃点。”当时嘴笨,就知道他是i我弟弟,我这个当姐姐的,必须爱护他,再一个,他今天出了那么大的力气,肯定饿惨了,理应多吃点。

  弟弟看来确实饿了,来者不拒,就狼吞虎咽起来。一旁的小弟弟倒是讲话了,“看我哥,走在路上,拖一捆竹子,还不如我,东倒西歪的,把人吓的,恐怕他跌倒了,跟前不是深沟,就是悬崖。是不是吓饿了啊?”

  这小弟弟本来话就多,嘴不饶人。这下当哥哥的在他面前却献丑了。所以,小弟弟的心里有些傲气。殊不知,父亲知道大弟弟腿软,本来给捆的竹子就比小弟弟的少一点。父母嘴里没说,都心知肚明。

  次日,是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也就是说是我那姑姑回娘家的时候,可是恰巧姑姑那年身体不适,也就没有回来。刚好,父亲便在院子里破竹子,弄竹篾,弟弟们就帮着捆竹篾,再进行浸泡。使其变得更有韧性。

  我和母亲负责做饭,做家务,做好后勤保障,弟弟们还得抽空去放牛,放羊。当时家里的牲畜也比较多,我是女孩子,害怕,所以,从来不让我去放牧。

  基本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在正月初十之前,父亲就在家里,负责编出各种各样的灯笼造型,有龙、荷花、兔子、桃子等等。妈妈把土炕烧热,坐在上面,不冷,这手指也就灵活许多。只见竹篾在父亲的怀里跳跃,时左时右,时正时反,好可爱。父亲还要用细线或者细铁丝将横竖斜交或者垂直相交的竹篾子从四个不同的方向缠绕,使其固定。于是便有了三角形,不规则四边形、多边形的一个个的小框框。

  我和母亲除了做饭,便就是用白纸按照父亲编的造型,将纸再剪成若干个和灯笼上的每个形状一样的小纸片,一个一个的糊上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纸你能绷展,绷平,不让灯笼的基本形状走样。

  到了给灯笼打扮的时候,便有父母亲自来做。父亲指导母亲怎么去给荷花灯笼搓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香瓣来,再如何错开顶空隙,粘了上去。别说,这一张张皱纹纸,拿在父母的手里,折上几下,卷上几下,再搓上几下,便成就了一片粉瓣。看到他们错落有致的盛开在灯笼的白底子上,宛如一朵盛开的夏荷,不由得暗自佩服起父亲来,可谓是能工巧匠了。

  我的手艺只配做个桃子、兔子的装饰工作,什么给桃子剪叶子,或者给桃子穿上外衣:就是用毛笔蘸上颜色,然后一手举着已经用白纸按照格子糊好的灯笼底胚,一手拿着有粉色颜料的毛笔,放在嘴巴前,随着那远处的灯笼一吹。嘿!这颜色点点就果真扑了上去,犹如一只猴子鲜嫩的桃子。白纸,红颜色弟弟,绿纸剪的桃叶,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啊?

  至于兔子嘛,按照风俗习惯,都喜欢吃草的兔子。我便按照父亲的指导,给兔子剪出弯月般的眉毛,然后再拿毛笔画上眼睛。给嘴巴上还衔上一把青草,尾部还要粘上短而上翘的'尾巴。兔子的身子上,便任由我随意的想象了,兔子喜欢吃红萝卜,那就给添上一对十字斜交的红萝卜;喜欢吃青草,那就再画上一丛;喜欢看雪映红梅,那就涂鸦一支干枝梅花。按照通常颜色,进行搭配。那会人的思维,还不会跳出实物的范畴,不会有什么创新的,个性的想法。

  就这样,我们吃饭没了规律,抽空做饭,吃饭,从来没有一家人围在小方桌旁吃饭的时候了,都成了游击战。

  一连将近十天,终于在一个桃子灯笼一元五角,一盏莲花灯笼三元的基础上,卖了将近一百五十元,加上家里的攒的一点学费,终于凑够了我们姊妹三人的学费——二百二十元,使得我们没有一个人辍学。

  父亲把责任不光是挑在肩膀上,还放在心上。本身就是宁可干活,不受话的人,更不可能去张口或者伸手跟街坊邻居借钱,再说了,当时大家伙手里都紧张,跟前也都有上学的孩子,哪里还有余钱给我们家借。

  虽说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可是在我的记忆里,却深深的镌刻于心。每到元宵佳节的时候,在人潮褪尽,万家灯火暖春风的夜晚,在今晚灯盏无眠的夜晚。我的脑海里,依旧闪过那年的元宵节:父亲让我卖灯笼,他做完手里的活。便去邻居家看人家如何做元宵馅,如何的滚元宵。回来模仿着做,满足三个孩子的胃口。

  当年的生活水平,父亲的聪明智慧,让我们沉浸在幸福里,而不去羡慕别介的孩子能上学,能吃到元宵。而今,我每次给儿子煮元宵的时候,就赞叹父亲心灵手巧,看什么学什么会什么,要不,三个孩子够父母亲受的。相比之下,我就笨了许多。

  有时候,看到孩子不珍惜眼前的时候,或者在看完窗外凤凰湖上燃放的焰火之后,我便要对和我当初年龄撤不了几岁的孩子讲上一段二十几年前的元宵节的故事,意在勉励儿子多加珍惜现在的不易生活,奋发努力,不负现在的美好生活。

  儿子都会很懂事的告诉我,他一定会努力的。所以那年的元宵节,让我终生难忘,也希望儿子能够传述下去这种自我挑战的精神,不向困难认输的精神,树立只要努力,生活便会美好的信心。

元宵节的作文 篇4

  今天是元宵节,听说晚上有烟花,我兴奋极了,匆忙往嘴里塞了几个汤圆,便踏着欢快的步伐,怀着愉快的心情出发了。

  果然,我一抵达目的地,就看见一道明丽的“火光”冲天而起,好似舞女摇曳的裙,轻盈地跳着不知名的舞蹈。又一声巨响,将我从遐想中“震”了回来。咳!原来只是一个色彩暗淡的普通烟花。我正要走神,人们却传来了“啊”的尖叫。眼前那朵烟花忽然变了颜色,五彩缤纷,交织在一起,美极了;我最喜欢的,当数“钻天猴”和“小喷泉”了!先说“钻天猴”。它刚诞生时,好似一只只橙色小蝌蚪,顽皮地摇着尾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夜空,钻进云朵的怀抱,再也不愿下来;还有“小喷泉”。一股股黄色的“水流”扯着白色的尾巴,头上顶着紫色的小光点,好象“双龙戏珠”,它们曼妙的身姿在夜空中尽情展示……

  烟花的生命短暂,只有昙花一现,但它们却拼尽自己的全部,只为了让人们欣赏那最亮的.一刻,他们为元宵节的夜色增添了几分魅力而后,它们的身躯将消逝夜空。这不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的再现吗?

元宵节的作文 篇5

  过了春节之后,小孩们就会盼望元宵节的到来。

  我们这儿过元宵节要吃汤圆、馄饨,象征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吃完晚饭后,就会发现田埂上,小路边,到处是星星点点的火把,孩子们跳跃着,呼喊着,奔跑着……这也是我们这儿的风俗:在一根竹棒上捆上柴,点上火,在自家的田头甩着火把,嘴里唱着歌谣:“点点柴,大发财……”一把把火焰燃烧着,在田野里游动,像一条条火龙。大人们会在村头,在田边看着我们玩“点点柴”,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或许在你看来,这只不过是农村野孩子玩的土把戏,可是它包含着农民对新一年收成的美好企盼,是一种别具农村特色的祝福方式。

  节目,一个接一个。这不,刚从田里回到村子里,就听得村中心传来锣鼓声,礼炮声。调龙灯开始了!

  只见十来个身体健壮的男青年举着长龙灯,龙身通体发亮,龙珠引路,珠动龙随,龙身蜿蜒游走。这可全靠舞龙灯人的本事,瞧,他们随着锣鼓声,一招一式整齐有力,配合默契。礼花在空中绽放,五彩缤纷,争妍斗丽,整个村子火树银花!哇,好美的夜晚。深蓝色的天空五彩斑斓,礼花如彩球,似雪花,像流星雨……天空光彩夺目!

  淳朴的歌谣,游荡的.火把,喧天的锣鼓,舞动的龙灯,绚丽的礼花,把元宵节“闹”得一片欢腾!

元宵节的作文 篇6

  元宵观灯的习俗由来已久。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正月十五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玄宗时,延长为前后三天,夜间打破平日的“宵禁”制度,不再戒严,看灯的人山人海,人们欢歌笑语,通宵达旦。

  在宋代,元宵灯会的时间更长。太祖时增加了十七、十八两夜,南宋淳佑时又增加十三夜为预放花灯。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至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欧阳修《御带花》:“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更是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段、最美好的风景牵系在“元夕”。

  我对牛城元宵灯会最早的记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牛城灯展大概是以街道为单位组织,东街的老市民多,喜欢老传统的多,做灯、挂灯的多。正月十五前后,一入夜,整条东街,灯火辉煌,成了人们看灯的主要去处。灯的样式、种类很多,有的灯别出心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们一边观灯,一边品评,其乐融融。时过近三十年,我仍然对其中一盏灯念念不忘。那盏灯由玻璃制成,许多细长条的玻璃经过组合,在里面灯光的映照下,晶莹剔透,素雅别致。

  到了九十年代,有几年的灯会在人民公园举办,现在家里还有外甥女、外甥提着用玻璃罐头瓶自制的小灯在人民公园看花灯的照片,童趣盎然。

  牛城市民,吃过晚饭,便呼朋引伴,携亲带儿,来到中兴大街赏花灯、看烟花。近几年,在看完烟花、赏完花灯后,空中还时不时飘过一盏盏孔明灯,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倾诉给苍穹。

  如果说春节拜年是给新的'一年开了一个美好的头,作为庆贺新春的继续,元宵灯会,就是为人们的生活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照进一道温暖的亮色,鼓舞人们在美好幸福的道路上继续奋力前行。

元宵节的作文 篇7

  x月17日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元宵节灯会。

  我们先在清河坊古街上游览。清河坊古街上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古街上面挂满了红红的灯笼,每个灯笼都很精致,上面画着漂亮的图案,有小孩儿、荷花、鞭炮等。远远望去,好像一片红红的海洋。古街两边的店铺生意十分兴隆。有卖工艺品的:鲜红的中国结、红鞋子、大鲤鱼,手工精细的竹编花篮、竹编小桌椅,色彩鲜艳、图案美丽的油纸伞、丝绸服装手帕;有卖收藏品的:玉雕、石雕栩栩如生,龙泉宝剑的做工十分精细,上面刻着的花纹、图案非常美观;也有卖名小吃的:西湖藕粉、天津麻花、吴山酥油饼、定胜糕……每家店铺里都挤满了人,热闹极了。

  接着,我和爸爸妈妈又来到了涌金广场看花灯。这里的花灯特别漂亮,有旋转的大茶壶、红帆船、三羊开泰、楼外楼和各种塔、房屋和动物的造型。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在涌金广场中央的旋转大茶壶。

  旋转大茶壶的造型非常有趣。它的底下是一个圆台,像一个大池塘,上面有三潭映月、荷花荷叶、红鲤鱼和许多动物造型,都是漂亮的`花灯。圆台的两侧有一个半圆的灯架,就好像是一座天桥一般,架在大圆台上。灯架上吊着一个巨大的龙井茶茶壶,茶壶是褐色的,茶壶的壶口中不断喷出了水,而且大茶壶还慢慢地旋转着。在灯架上面有许多金黄色的灯,灯架的一边还会隔一段时间,喷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泡泡。

  “红帆船”这个花灯造型很漂亮,是一艘红红的大帆船。白色的风帆上装着许多金黄色的小灯,整面帆远远看去,发出了耀眼的金色光芒。在红帆船的桅杆上,挂着许多红灯笼,上面写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八个字。其它的花灯造型,也都非常漂亮美观。

  今年的元宵节灯会令我大饱眼福,各种花灯造型都非常好看,我拍了许多照片,把它们都留在了照片里。这真是一个快乐的夜晚!

元宵节的作文 篇8

  元宵节那天,我和爸爸去我爷爷奶奶家吃饭,在吃完饭以后,我们便出去了。我和爸爸在路上闲逛,只觉的很无聊。这是,天空中放出了一抹美丽的烟花,我顿时想起了今天是元宵节,在老年站那不是有放烟花的吗?我们可以去看烟花呀!我对爸爸说:“爸爸,今天是元宵节,咱们去看烟花吧!”爸爸说:“好呀”我们便往老年站走去。

  那时侯才6点50。7点才开烟花,我和爸爸闲聊了一会之后,只听“嘭”的'一声,我才知道,烟花开始了!看,先开始是一些普通的烟花,不过,好戏还在后头呢!看那里,火红的炮直冲云霄,在最高处一下子炸开了一朵金花。这时,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声扑入耳朵里。还有一个叫礼花四坠的烟花,直冲上天,炸开了以后就往下坠,好看的很,不过,那个烟花出了意外往草丛里边落,引起了大火,幸亏消防队员一直在旁边,一会就把火扑灭了。虚惊一场,让我们再来欣赏这美丽的烟火吧!看那一个烟花,多美呀,就象千手观音一样,慢慢地变成了金黄色,往下飘。看那一个烟花,多美呀,就象千手观音一样,慢慢地变成了金黄色,往下飘……

  我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爸爸一看表,呀,6点30了,我该回家了,因为明天就开学了,不能睡得很晚。爸爸叫我回家,我一直不愿意。在爸爸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提到了回家可以玩电脑的条件,我终于同意了。在回家的路上,人太多,很挤让我还有一点时间,我看着烟花,想着那些开学以后美好的事情,不知不觉中到了家。

元宵节的作文 篇9

  从汉武帝刘彻开始,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元宵节。每到元宵节,人们就看花灯、吃汤圆……

  今年的元宵节,显得格外热闹。傍晚十分,我和爸爸一起去“运河文化广场”,只见那里人山人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我们正看得入迷,突然,灯亮了!有莲花灯、天鹅灯、鲤鱼灯、走马灯以及绝对不能缺少的金牛灯。各种各样的.灯,活树银花、流光溢彩,把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正如宋朝诗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的千古名句那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看万灯之后,我们登上了广场旁边的拱宸桥,俯视下面的“京杭大运河”。哇!两岸的灯火倒映在运河水面上,既像把运河变成了一条光的河流,又像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银蛇在河水里欢快地游动,漂亮极了!

  回到家后,妈妈特地给我们每人煮了四个汤圆小学生作文,象征“四季平安”。

  这个元宵夜我和爸爸观灯走得筋疲力尽,但心里却是甜甜的。